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的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在哪里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饲养猪、狗;打猎捕鱼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种植粟
饲养猪、狗和水牛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 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5000 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 6 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 8 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的直立人遗址。
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相同点
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会制造陶器
影响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七年级历史上册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起点,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的漫长历程。

以下是对重点考点的详细梳理。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生活在距今约170 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3 万年,他们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了审美观念。

4、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 7000 年,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 6000 年,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5、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

4、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霸主。

5、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一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6、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7、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秦的统一公元前 221 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最新人教版

百家争鸣
治国方略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地位
思想收录
《论语》
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
材料一 仁者爱人。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
名片
姓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国籍
楚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地位
作品
《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和《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材料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失马

老子和《道德经》
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编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编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1.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1.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1.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1.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1.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一:课程导入- 课程名称:认识历史- 课时:1课时- 教材内容:通过问答游戏介绍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二:人类文明的起源- 课程名称:追寻石器时代的足迹-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石器时代的特征和代表性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课程名称:古代文明的绘卷-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重点讲解夏、商、周等朝代的特点和贡献。

教案四: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课程名称:丝绸之路的传承-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他们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

教案五: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课程名称: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欣赏相关艺术品。

教案六:印度古代文明- 课程名称:印度古代文明的绚烂-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深学生对印度文化的认识。

教案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课程名称:中华文明的传承-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过程,重点关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重要事件和贡献。

教案八: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课程名称:中世纪的贵族与农民-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相关社会阶层,让学生了解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案九: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 课程名称:宗教与文化的较量-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文化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案十:现代历史的起点- 课程名称:现代历史的开端-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近代历史的起点,包括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和科学革命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案十一:近代工业革命- 课程名称: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并讨论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之句,“秦皇”
指的是 ( D )
A.三皇
B.黄帝
C.炎帝 D.秦始皇
7.万里长城最西点临洮位于现在的( B )
A.陕西境内 B.甘肃境内 C.辽宁境内 D.河北境内
8.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内容是( B )
①统一六国 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③创设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秦灭六国
统一文字
小篆
军事、民族关Βιβλιοθήκη 上1、秦始皇派_蒙_恬__打败匈奴,夺取_河__套__地区。 为了抵御匈奴修筑西起_临__洮__东到_辽__东___ 的“万_里__长__城_”。
2、派兵统一了_东_南__ 、岭__南__地区。兴修灵__渠__, 沟通了_长__江__水系和_珠__江__水系。
D、大运河
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全国军事的官吏是( B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秦朝规定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B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5.在秦朝“焚书”过程中,允许保留下来的书籍是
①医药 ②占卜 ③种植 ④儒家书籍(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秦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B )
A.显示皇帝的威风 B.抵御匈奴的进攻 C.做皇帝陵墓的陪衬 D.更好地统治全国人民
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B )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C.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 D.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6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
建中央集权
建 立 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 秦
嬴政前221年
统一文字货币 巩 固 统一 度量衡
焚书坑儒 北筑长城
南开灵渠
选择题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B )
A、公元前475年 B 、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在岭南开凿的是( C )
A 、郑国渠 B、堵江堰 C灵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