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范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1994年在美国的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破坏力极强的地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辽宁省学校:大连市甘井子区海北路小学姓名:范薇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通信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海北路小学
本人毕业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综合学科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学校语文科科组长职务,工作积极不缺乏创新。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实效性探究。注意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自然质朴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较好。所写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被评为优秀教师等称号。
师:他父亲的不放弃,作者运用了什么n=utf8kb_pg&bs=%B5%D8%D5%F0%D6%D0%B5%C4%B8%B8%D3%EB%D7%D3%CD%F8%C2%E7%BD%CC%D1%A7%C9%E8%BC%C6&f=8&rsv_bp=1&rsv_spt=3&wd=%CA%B2%C3%B4%CA%C7%B6%D4%B1%C8%B5%C4%B7%BD%B7%A8&inputT=15360。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标出自然段。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重点搜集在地震中父母与子女生死考验的图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三篇】

优秀的初步是成功的一半,课件是激发学生兴趣并给一堂课确立基调的话,要恰到利处,形式开朗,吸引人,感人人,让听课者回味无量。
下边是【篇一】1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杂乱、往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累积文中对于人物相貌、语言描绘的佳句。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从课文的详细描绘中感觉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自上吸取的力量。
4意会作者抓住人物相貌、语言、动作进行描绘,反应人物思想质量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采集并阅读同类的歌颂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采集有困难,教师可供给《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建生命奇观》《 7 岁女孩挽救母亲的动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揭露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谈谈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能够先各小组介绍代表报告用课余时间采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能够教师播放地震的有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够展现自己采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讲解 ; 而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觉。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忍,它使多少人失掉了亲人,流浪失所。
1989 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人地故事。
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词典,联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人的句子 ;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沟通学习收获。
3全班沟通 1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要点记着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报告自己深受感人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 默读课文,思虑①用比较简短的话谈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觉 ; 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 全班议论 1 用简短的话谈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
(出示影音)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
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
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
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了不起)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
(学生读划写)3、学生交流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_____,如此______(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嗡…”一声巨响,巨大的地震袭来,地动山摇,像是灭顶之灾。
突然的一切发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恐惧不安。
此刻正值父亲与儿子游览山坡间的乡村,可怜的他们,被大地震捉弄,最后才撑过生死关头。
在父亲赶紧将儿子抱起时,特慢慢发现:每一片落叶,每一块砾石,都被地震吞没,大地撕裂,但他们还在!般若道,这是一次大而无形的考验,父亲与儿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经历了地震后,两人走在山路上,心中都有一股苦涩。
儿子低头不语,他思考着发生的一切。
父亲拍拍儿子的额头,温柔地向他讲述人生的真谛:“无论你怎样努力,有时都会遭遇失败,可你千万不可气馁,要学会把困难当作动力,用自己的努力继续战斗!”
此时,他安慰自己:一切都在变,但是改变可以成为更好的方向。
用一种更加强大的心态去面对。
随着思考,旅程变得更加快乐,他们找到了平静,找到了温暖。
此时此刻,父亲与儿子在受到地震考验之后,终于熬过了这次艰难的旅程,愿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平静。
两人谈话声回荡在山谷间,彩虹般绚烂的未来即将到来,然而,最好的教育,其实便是经历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阅读

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3、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4.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6、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说:课外阅读太阳花六月过后 太阳向大地施展了威力 天热得使人心烦 连树木都撑起了绿绒大伞 呆立不动。
这时候 盛开的太阳花完全开放 非常好看。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 有的是绿色的 看上去很嫩 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叶子也与众不同 小而厚 表面像涂上了一层蜡油 碧绿如洗。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那面对太阳的直射而毫不回避的花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 五彩缤纷 有的洁白如玉 有的鲜红似火 有的深黄若金 那粉色的则像又淡又薄的胭脂 密密麻麻地开了一片。
花朵虽然不大 但很娇艳。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 单层花瓣的更别具风韵。
如果说单层的花瓣像精巧的小盘子 那花蕊不就是盘中的佳肴了吗我喜欢太阳花 不仅因为它色彩鲜艳 而且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不怕烈日暴晒。
你折下一棵无根的太阳花 插入泥土中 不用几天 便会生根、开花。
在太阳的炙烤下 别的花都蔫了 而太阳花却越来越旺。
它们仰着脸 面对太阳的考验 似乎在说 “我不怕 ”“我不怕 ”这样的话我不知听过或感受过多少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故事背景 • 人物介绍 • 故事情节 • 主题和意义 • 文学手法 • 读者感悟
01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
地点
圣安东尼奥山庄,洛杉矶
故事背景的描述
1994年1月17日凌晨4点31分,美国洛杉矶地区发生 7.3级地震,造成约6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经济损
故事中父子最终团聚,强调了生命的 可贵和不可预测,呼吁人们珍惜当下 。
团结互助的力量
故事中人们齐心协力帮助父亲挖掘废墟,展现了团结互助的 力量。
在灾难面前,人们应该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 和挑战。这种精神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05
文学手法
叙事方式
顺叙
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父亲发现地震开 始,到他与儿子在废墟中相遇,再到他们共 同经历生死考验,最后获救。这种叙事方式 使故事情节紧凑,逻辑清晰。
求助与合作
他寻求其他受灾家庭的帮 助,与消防员、志愿者等 合作,共同挖掘废墟。
艰难时刻
在救援过程中,阿曼德遭 遇余震、疲劳和失望等重 重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 懈。
父子重逢
儿子的坚持
01
儿子在废墟下等待父亲,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求生欲望,终于等
到了救援。
救援成功
02
在众人的努力下,儿子被成功救出,送往医院救治。
06
读者感悟
对父爱的理解
父爱的伟大
文章中的父亲在地震后不顾一切地挖 掘废墟,寻找自己的儿子,展现出了 父爱的伟大和坚定。这种爱超越了生 死,让人深感震撼。
父爱的无私
父亲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寻找,即使在 绝望的时刻也坚持不懈。这种无私的 爱让人感动,也让我们对父爱有了更 深的理解。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合江县白米中心校郑勇一、概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旁人相劝,执着挖掘,经过3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救出了瓦砾堆底下的儿子及其同学。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坚持,儿子的信任,谱写出了最了不起的爱的奇迹。
父母之爱,是天底下最纯粹、最无私的爱。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地震中的父与子》才创造了废墟中的奇迹。
本文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以“感受父母之爱”为专题。
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生道理以及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值得学生细细品味。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会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混乱、昔日、废墟”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与你在一起”这一对父子的人生信念的含义。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感悟父与子之间的真挚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预习习惯比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经过前四年的学习,能够自主认识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也能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无法深入体会文中描写的父与子之间的情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汶川、玉树等地震的热点问题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并加以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再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而教师的适时引导也很重要,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很大程度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实施的。
·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五年级第一册·与地震有关的图片、音频、视频·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PPT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PPT课件

• 自主学习 • 1、认读下列生字,幵组词。
• shān •杉
杉树 杉木
jī 矶
hÙn 混
xī 昔
昔日 往昔
xū 墟
废墟 殷墟
màn 曼
曼妙 曼声
洛杉矶 混乱 混杂
• jí • 疾
疾病 疾苦
爆炸 爆破
bào 爆
瓦砾 沙砾
lì 砾
zá 砸
砸碎 砸开
chàn 颤
颤抖 颤动
认读多音字幵组词
mái(埋葬)
父亲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 他总会跟儿子在一起!
再见。
•
第二诼时
• 学习目标
• 1、学习诼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 、动作等特点迚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 法。(重点) • 2、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叐父亲对儿子的 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叏的力量。 • (难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美国加州发生6.5级地震, 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命伤亡。
地震造成房屋坍塌。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
一片废墟
地震造成地陷。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
第一诼时
• 学习目标 • 1、我能学会本诼的11个生字,理解“昔日 、破烂丌堪”等词语的意思。 • 2、我能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 • 3、我能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等描写,有 感情的朗读诼文。
1994年洛杉矶地震资料(3)
• 三、几点启示 • 本次地震号称该地区历史上有数的大地震,但仁死 亡58人。其死亡人数乊少,主要归功亍洛杉矶地区 建筑物具备了良好的防震功能。当地政府和人民在 该地多次収生地震后,树立了较强的意识,在建造 房屋时,大都采用木质结构,植根亍坚实的岩层中 ,幵依山势而布局,所以当地房屋的抗震性能非常 优越,在収生地震时能够避免倒塌,大在降低了伡 亡人数。但从另一方面分析,本次地叐伡亡人数虽 然很少,但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这是因为洛 杉矶地区是全美第二大城市带,经济密度相当高, 灾害的放大敁应非常明显,形成了低人口死亡率、 高经济损失率的灾情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任务思想品质的方法。
2、从课文的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从父亲身上即取得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
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任务思想品质的方法。
2、从课文的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从父亲身上即取得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2、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
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2、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