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新版)沪科版

新知探究
观察音乐开始小球的变化
广场舞小球
新知探究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探究
声音的产生
碎纸片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Fra bibliotek新知探究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演奏乐器时什么在发声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振动时发声的事例
新知探究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新知探究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新知探究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声波
新知探究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信息窗
航天员在太空中用无线电交流
新知探究
三、声速 想一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新知探究
三、声速 1、声速的大小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甲
乙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3、百米赛跑,若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枪 冒烟开始计时的成绩 ( C ) A.少记约3.0s B.多记约0.3s C.少记约0.3s D.无法计算
4、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大理石中最大 B.在水中最大 C.在空气中最大 D.在真空中最大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5、甲乙两人为了测量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甲在 铁管一端敲打一下,乙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传 来的声音,第一次是由 铁管 传来的,第二次是 由 空气 传来的,测得两次声响相隔0.28s。已知 铁管长102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则声音 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5100m/s 。
新知探究
三、声速 3、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声速的大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练一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用手敲击课桌,课桌发出声音,但桌面并没有振动,所以 物体没有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B.我们看见蝴蝶翅膀振动,但并没有听到声音,所以并不是 所有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C.寺庙里的大钟停止后仍有声音传出,说明振动停止后仍会 产生部分声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
路程 时间
米/秒(m/s)
米(m) 秒(s)
s v=
t
思考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
一样快?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25℃) 500
大理石
3810
2.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
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声源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 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 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 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 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 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 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
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S v t 1 vt= 1 340m/s 0.1s=17m 22 2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 和原声分开。
煤油(25℃) 水(常温)
1324 1500
铝(棒) 铁(棒)
练一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用手敲击课桌,课桌发出声音,但桌面并没有振动,所以 物体没有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B.我们看见蝴蝶翅膀振动,但并没有听到声音,所以并不是 所有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C.寺庙里的大钟停止后仍有声音传出,说明振动停止后仍会 产生部分声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
路程 时间
米/秒(m/s)
米(m) 秒(s)
s v=
t
思考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
一样快?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25℃) 500
大理石
3810
2.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
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声源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 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 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 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 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 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 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
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S v t 1 vt= 1 340m/s 0.1s=17m 22 2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 和原声分开。
煤油(25℃) 水(常温)
1324 1500
铝(棒) 铁(棒)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初中物理课件
提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 播。一般情况下由空气传入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 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这样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参考答案:波 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由耳郭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 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初中物理课件
探究3 声速与回声 1.下表是在常温下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
初中物理课件
探究2 声音的传播 结合“体验2”,思考下列问题: 1.如图把正在播放音乐的音乐芯片放入玻璃罩内,进行下列实 验,感觉听到音乐声的变化。
初中物理课件
(1)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
声
,推理: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由此你能得出
(1)活动1中,发声时,手感到声带在
动
。
(2)活动2中,直尺发出声音时,直尺在
动时,发声
。
提示:(1)振动 消失 (2)振动 停止
。发声停止时,振 ;当直尺停止振
初中物理课件
【体验2】声音的传播 活动1:如图甲,把正在播放音乐的芯片放在水中,听音乐 声。 活动2:如图乙,做土电话实验,通过绷直的线听同学的说话 声。
1.条件: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它可以在_____、_____和_____中传播。
(2)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鼓膜
初中物理课件
3.声速:
(1)特点: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的。
物质名称
传播速度v/m·s-1
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最新】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

。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2020/12/162020/12/162020/12/16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62020/12/162020/12/1612/16/2020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12/162020/12/16December 16, 2020
实验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声 音
除了空气等气体外,液体 也能传播声音。
的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 上的说话声吓跑
声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音
的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
传 播
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除了气体,液体以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声
音
的
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
传 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 播 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思考: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
声 音 的 传 播
事实证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三、声 音 传 播 的 速 度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谢谢!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62020/12/16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
请问大家: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 特点,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们不发声 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声 音
除了空气等气体外,液体 也能传播声音。
的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 上的说话声吓跑
声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音
的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
传 播
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除了气体,液体以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声
音
的
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
传 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 播 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思考: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
声 音 的 传 播
事实证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三、声 音 传 播 的 速 度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谢谢!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62020/12/16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
请问大家: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 特点,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们不发声 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17张PPT)

结论:
结论:物体发声是由于 物体 引起的,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
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 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 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 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器 材: 纸片,鼓、橡皮筋,梳子,一 个烧杯(里面盛有水),瓶子
探究 :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 用钢尺、橡皮筋、喉 头进行发声实验
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 区别
·实验2 用音叉、鼓做实验 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 一样明显吗?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 实验3 用瓶子、塑料球做实验 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这是用来探究( )
B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
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2、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 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 从物理现象何产生的及如何传播
难点 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 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声音在介质中以怎样的形式传播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叫做声波
声波到达 人耳后,又 怎样让大 脑感知?
4.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知识小结
声
产生
物体的振动产生
音
的
传播条件
存在介质
产
生
传播 传播方式
与
声波
传 播
结论:物体发声是由于 物体 引起的,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
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 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 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 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 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器 材: 纸片,鼓、橡皮筋,梳子,一 个烧杯(里面盛有水),瓶子
探究 :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 用钢尺、橡皮筋、喉 头进行发声实验
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 区别
·实验2 用音叉、鼓做实验 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 一样明显吗?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 实验3 用瓶子、塑料球做实验 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这是用来探究( )
B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
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2、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 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 从物理现象何产生的及如何传播
难点 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 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声音在介质中以怎样的形式传播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叫做声波
声波到达 人耳后,又 怎样让大 脑感知?
4.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知识小结
声
产生
物体的振动产生
音
的
传播条件
存在介质
产
生
传播 传播方式
与
声波
传 播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 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
结论:声音可以 在空气中传播, 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
声音以波的情势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音除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通过什么传播?
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 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 的声音。
固体可以传声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 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你知道这些声音是 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悦耳的琴声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活动一 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活动二 把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视察 钢尺的变化。
思考、讨论问题
(1)以上活动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不相同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一
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课堂小结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情势传播。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新版沪科版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同学敲一下铁 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D )
10.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介质
v/(m·s-1)
介质
水(5 ℃)
1450
冰
水(15 ℃)
1470
软橡胶 (常温)
水(20 ℃)
1480
软木
海水(25 ℃) 1531
铁(棒)
v/(m·s-1) 3230
40 至 50
500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 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5. 回声现象是由于声音的___反__射_____而产生的.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1.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 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 是为了( B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音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同学敲一下铁 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D )
10.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介质
v/(m·s-1)
介质
水(5 ℃)
1450
冰
水(15 ℃)
1470
软橡胶 (常温)
水(20 ℃)
1480
软木
海水(25 ℃) 1531
铁(棒)
v/(m·s-1) 3230
40 至 50
500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 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5. 回声现象是由于声音的___反__射_____而产生的.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1.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 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 是为了( B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音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课件(共13张PPT)

2020/5/16
2020/5/16
实验二: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 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传声。 (推理法)
2020/5/16
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2020/5/16
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现象
2020/5/16
声速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 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最快,在固体中更快。
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020/5/16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风声————
空气的振动
山洞中的轰鸣声——— 空气的振动
雨声——— 水的振动
读书声———— 声带的振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 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020/5/16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和假设: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2020/5/16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
实验一: 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两张桌子离开一音。 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另一个同学听不到声音。
2020/5/16
实验二: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 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注意声音的变化.
2020/5/16
各种动物的声音
马叫 狗叫 大象叫 羊叫
2020/5/16
2020/5/16
实验二: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再让 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传声。 (推理法)
2020/5/16
月球上没有空气, 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2020/5/16
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现象
2020/5/16
声速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 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最快,在固体中更快。
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020/5/16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风声————
空气的振动
山洞中的轰鸣声——— 空气的振动
雨声——— 水的振动
读书声———— 声带的振动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 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020/5/16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和假设: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媒介?
2020/5/16
把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
实验一: 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两张桌子离开一音。 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另一个同学听不到声音。
2020/5/16
实验二: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 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注意声音的变化.
2020/5/16
各种动物的声音
马叫 狗叫 大象叫 羊叫
2020/5/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二:
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塑料粒,接 下来用力敲击鼓面,观察发生了什 么现象.
分析与论证:
现象:
1.敲击鼓面, 鼓发声了.
2.鼓面上的塑料粒在跳动.
分析:塑料粒在跳动,说明了鼓面在 振动.
试验结果: 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发声的鼓也在振动.
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感受现象:
1.纸张发声时在振动; 2.直尺发声时在振动; 3.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合理猜想: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试验一: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将正 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进行 观察.
分析与论证:
现象: 1.敲击音叉,音叉产生了声音. 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 水花飞溅. 分析:正在发声的音叉会溅起水花, 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6.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 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 发声体在振动 ;如图乙所示,敲 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 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思考: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 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 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
天坛的声现象
天坛建造于十五世纪初年。你知道天 坛建筑有哪些著名的声学现象吗?
四、回声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又返回 来的一种现象。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 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试验三: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 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 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再听铃声 有什么变化?
进过分析论证,试验说明: 声音可以在 ______ 空气 中传播, 但不能在_______ 真空 中传播.
思考: 我们通过刚才的试验知道了气 体可 以传播声音,那么固体、液体可以传 播声 音吗?
思考: 2005年3月,某地小报上报道 “一宇航 员在太空中远远的看到星体爆炸,感 到其 声震耳欲聋”。这篇报道真实吗?为 什 么?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声速。
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 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快,哪种 又最慢呢?
声音在各种介质的传播速度
t 1 S v vt 2 2
五、人耳如何接收声音
声源
课堂练习
1.“端午节”小宇在沙格观看龙舟赛时,他 听到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__ 振动 而产 生的,并经过 _________传人他的耳朵. 空气
2.古代人们在旷野中常用“伏地听声”的办 法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知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大家 听见了如此多不同类型的声音,有 什么疑惑呢? 如果有疑惑,我们便开始了科学 探究的重要一步——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二、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一起感受: 1.抖动纸张,让其发声。 2.拨动伸出桌面少许的直尺, 让其 发声。 3.感受自己说话时的发声。
再见
思考:
用锤子敲锣,锣就发声,如果用 手掌按住锣面,声音消失,试解释 这一现象。
你能列举一些发声的例子吗?
小常识: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
固体能否传播声音?
试验四: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通过感受和观看实验,可以知道: 可以 声音_____ (可以/不可以)在固 体中 传播声音 . 可以 _____ (可以/不可以)在液体 中 传播.
小结: 气体 固体 液体 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 真空 播,不能在_____中传播。 介质 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___的。
介质
空气 (10℃) 炼油 (25℃) 纯水
声速(米/秒) 340
1324 1490
介质 松木
铜 钢
声速(米/秒) 3320
3810 5200
海水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
玻璃
5500
2、切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快, 在液体
中传播又比在气体中快。即:
V空气< V液体< V固体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试着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 少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声源
t 1 S v vt 2 2 1 340m / s 0.1s 2 17 m
思考题: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 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 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怎样计算?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 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 S的计算公式为
3.关于声音传播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在大理石中最大; B.在水中最大; C.在空气中最大; D.在真空中最大.
4.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 “禁止鸣笛”的是 B ( )
A
B
C
D
5.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 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冒 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 C ) A.少记2.94s B.多出0.294s C.少记0.294s D.无法计算
一、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V固体 > V液体> V空
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三、回声
1、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又返回来的一种现象 2、人耳分辩原、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相距17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