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新高三2016年8月检测 (1)

合集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含答

安徽省蚌埠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含答

2015-2016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期中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填在答题卡上)1.设A ,B 是两个集合,则“AB A =”是“A B Í”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命题p :2,2n n N n $?,则p Ø为( )A .2,2n n N n"? B.2,2n n N n $危 C. 2,2n n N n "危 D.2,=2n n N n $?3.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A .y =B .sin y x = C .cos y x = D .x x y e e -=-4.要得到函数sin 43y x p骣琪=-琪桫的图象,只需要将函数sin 4y x =的图象( ) A.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 B.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C.向左平移3π个单位 D.向右平移3π个单位 5.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a ,60ABC ? ,则BD CD ?( )A.232a -B.234a -C. 234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232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函数()f x =cos()x w j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A.13(,),44k k k Z p p -+? B.13(2,2),44k k k Z p p -+? C.13(,),44k k k Z -+? D.13(2,2),44k k k Z -+?7..在ABC D中,已知,a c bb c a c-=-+则角A 的值是( )A . 30B .60C .120D .1508.设函数211log (2),1,()2,1,x x x f x x -ì+-<ï=í³ïî,2(2)(log 12)f f -+=( )A .3B .6C .9D .12 9.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且(a -b )^(3a +2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4πB.2πC.34πD.π 10.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21x mf x -=- (m 为实数)为偶函数,记()()0.52(log 3),log 5,2a f b f c f m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a b c <<B.a c b <<C.c a b <<D.c b a << 11.已知符号函数1,0,sgn 0,0,1,0.x x x x ì>ïï==íï-<ïî ()f x 是R 上的增函数,()()()(1)g x f x f ax a =->,则( )A .sgn[()]sgn g x x =B .sgn[()]sgn g x x =-C .sgn[()]sgn[()]g x f x =D .sgn[()]sgn[()]g x f x =-12.设函数'()f x 是奇函数()()f x x R Î的导函数,(1)0f -=,当0x >时,'()()0xf x f x -<,则使得()0f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0,1)-? B .(1,0)(1,)-+? C .(,1)(1,0)-?- D .(0,1)(1,)+?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蚌埠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蚌埠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0 1 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蚌埠市 2
英 ㊀㊀ 语 ㊀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第 Ⅰ 卷 1至 8页, 0页。 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 第 Ⅱ 卷 9至 1
5 0分。考试时间 1 2 0分钟。考试结束, 满分 1 将答题卡( 卷) 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务必用 0 准考证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 卷) 规定的位置上。 题卡(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B铅笔把答题卡 ( 用2 卷)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 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力( 共两节, 满分 3
㊀㊀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 卷) 上。 答题卡( 5分, 5分) 第一节( 共 5小题; 每小题 1 满分 7 、 B 、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下面 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 A 并 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 1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 a t t i m ew i l l t h et w os p e a k e r s l e a v e ? A A t 5 ʒ 3 0 A P a s t e x p e r i e n c e s A A t at h e a t r e A B yc a r A S h eh a s n ’ t s h o w nu p B A t 6 ʒ 0 0 B F a m i l ym e m b e r s B A t ar e s t a u r a n t B B ya i r B S h ed r i v e s t o os l o w l y C A t 7 ʒ 1 0 C T r a v e l l i n ga b r o a d C A t ag a s s t a t i o n C B yt r a i n C S h ei s t o or u d et oh i m 2 Wh a t a r et h es p e a k e r s t a l k i n ga b o u t ? 3 Wh e r ed o e s t h i s c o n v e r s a t i o nm o s t p r o b a b l yt a k ep l a c e ? 4 H o ww i l l t h ew o m a ng ot oN e wY o r k ? 5 Wh yi s t h em a na n g r yw i t hA n n e ? 5小题; 5分, 2 5分) 第二节( 共1 每小题 1 满分 2 、 B 、 C三个选项中选 听下面 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 A 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 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小题 5 秒钟; 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 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 7题。 听第 6段材料, 回答第 6 蚌埠市高三英语试卷第1 页(共10页)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物质及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糖类都是由相应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B.有中心体的细胞也有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可能C.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D.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答案】B【解析】解:A、蛋白质、多糖是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单糖和二糖不是多聚体,A错误;B、中心体为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所以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C、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其细胞中的核仁不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C错误;D、只有脂肪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D错误;故选:B.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组成单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脂肪的鉴定,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2.下面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成分的更新B.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C.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D.酵母菌中的染色体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氨基酸、核苷酸【答案】D【解析】解:A、进入细胞的病原体及细胞衰老的细胞器等被膜包裹进入溶酶体,进行消化处理,此过程伴随其膜成分的更新,A正确;B、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B正确;C、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C正确;D、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而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D错误.故选:D.毒或病菌.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面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核基因相同B.某细胞中存在生长激素,说明其已经发生分化C.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发菜、菠菜都是自养生物,因为二者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答案】C【解析】解:A、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A正确;B、生长激素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才表达,因此存在生长激素的细胞为垂体细胞,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B正确;C、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C错误;D、发菜、菠菜都是自养生物,因为二者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正确.故选:C.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含有该个体全部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从而使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如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细胞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能力.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全能性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强.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4.R u 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合理是()A.A→B,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下降B.A→B,暗反应消耗ATP的速率增加C.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B→C,R u BP羧化酶的活性限制了光合速率【答案】B【解析】解:A、A→B,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五碳化合物消耗增多,含量下降,A错误;B、A→B,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三碳化合物生成增多,还原加快,消耗ATP的速率增加,B正确;C、B→C,叶片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五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基本不变,表示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D、B→C,R u BP羧化酶量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数量限制了光合速率,D错误.故选: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经过还原后形成碳水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据图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五碳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减小,超过一定的范围(二氧化碳饱和点)五碳化合物含量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5.呼吸商(RQ=释放量)可用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吸收量中O2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包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根据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植物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B.a点固定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或线粒体基质C.b点厌氧呼吸强度最低,最适合贮藏该植物器官D.c点呼吸商为1,说明该植物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答案】A【解析】解:A、氧化的底物不一定是葡萄糖,如果仅仅是葡萄糖,呼吸商是1,A正确;B、叶肉细胞既有叶绿体又有线粒体,CO2的固定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的产生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分解有机物应最少,b不是厌氧呼吸最低,C错误;D、仅以葡萄糖糖作为有氧呼吸底物时,氧气的吸收量则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呼吸熵=1,而氧化的底物不一定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能进行.D错误.故选: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呼吸熵越大,吸收的O2量越少,而放出的CO2量越多,说明无氧呼吸越强,而有氧呼吸越弱,b点时氧分压明显高于a点,而a点时几乎不进行有氧呼吸,所以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点以后表示细胞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但细胞呼吸强度仍随氧分压增大而增大.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本题以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6.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除自变量外,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实验二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A、在乳糖浓度为10%时,当酶浓度达到5%时,相对反应速率为200,所以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可能继续加大,A错误;B、在某一酶浓度时,增加底物浓度会使相对反应速率升高.因此,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错误;C、在酶浓度为2%时,乳糖浓度20%与30%情况下,相对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在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再加大,C正确;D、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所以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反而下降,因此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将减小,D错误.故选: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反应速率受酶活性、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本题考查酶的催化作用和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图甲.图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吸收M的方式同图乙中的bB.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C.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时,N a+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图乙中的aD.图乙所示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B【解析】解:A、细胞吸收M的方式同图乙中的d协助扩散,A错误;B、细胞吸收M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B正确;C、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外N a+内流的方式为c协助扩散,图乙中的a是主动运输,C错误;D、图乙所示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交换的功能,D错误.故选:B.根据图甲分析:物质M的浓度增大的时候,物质吸收的速率并没有改变,可能是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限制;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该物质运输的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根据图乙分析:该图为生物膜结构,A为膜上的蛋白质分子,B为磷脂双分子层,C为糖蛋白(位于膜的外侧)a是物质主动运输出细胞,b是物质自由扩散进细胞,c是物质协助扩散进细胞,d是物质协助扩散出进细胞.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关知识,属于中档题.8.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共发生了两次复制B.若在A点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DNA双链,则在IJ段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占100%C.在图中的EF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相等的D.图中L点→M点所示过程的完成,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都有关【答案】D【解析】解:A、如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了三次(AB段、EF段和NO段),A 错误;B、若在A点使核DNA带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到IJ段DNA进行了两次复制,根据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在IJ段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占50%,B错误;C、图中EF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OP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的2倍,C错误;D、图中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都有关,D 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EF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G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LM表示受精作用;MN表示G1期;ON表示S期;OP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Q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识记受精作用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③④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B.⑤与⑥的基因型和m RNA的种类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D.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无DNA→DNA的过程【答案】D【解析】解:A、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而①通过有丝分裂形成③④,A错误;B、⑤⑥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信使RNA 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B错误;C、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降低,C错误;D、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机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D正确.故选:D.据图分析,①→②表示细胞生长,②→③④表示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加;③④→⑤⑥表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对于多倍体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般不会引起个体的衰老和死亡.本题中所涉及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在概念、本质方面很容易混淆,甚至会认为分化的细胞不仅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且还认为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再就是关于高度分化了的细胞的遗传信息流动理解不到位,这也是选错的原因之一.10.下列比值肯定不是1:2的是()A.卵细胞与第一极体细胞中X染色体数之比B.家兔体内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数之比C.人体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生成CO2的摩尔数之比D.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5化合物与C3化合物的摩尔数之比【答案】C【解析】解:A、卵细胞中染色体已经减半,只有一条X染色体,第一极体细胞中含2条X染色体,A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已经复制,但染色体未加倍,故染色体数和DNA数之比为1:2,B错误;C、人体无氧呼吸形成乳酸,不形成二氧化碳,C正确;D、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消耗2个C3化合物,还原出1个C5化合物,故C5化合物与C3化合物的摩尔数之比为1:2,D错误.故选:C.人体无氧呼吸形成乳酸,不形成二氧化碳;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已经复制,但染色体未加倍,故染色体数和DNA数之比为1:2;卵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而第一极体细胞中含2条X染色体;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消耗2个C3化合物,还原出1个C5化合物,故C5化合物与C3化合物的摩尔数之比为1:2.本题综合考查了各种生理过程中的比例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1.已知狐狸毛色为黑色的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当缺乏X染色体时胚胎致死.现有黑色雌狐狸(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白色(a)雄狐狸交配,预期子代中黑色狐狸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2:1B.、2:1C.、1:1D.、1:1【答案】B【解析】解:已知黑色雌狐狸基因型为X A O,与正常白色雄狐狸X a Y,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 A X a、X a O、X A Y、OY,由于缺乏X染色体时胚胎致死,所以OY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雄性:雌性=1:2,黑色狐狸所占比例为.故选:B.根据题意分析:黑色雌狐狸基因型为X A O,与正常白色雄狐狸X a Y,后代基因型有X A X a、X a O、X A Y、OY,据此答题.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表示的是DNA复制过程,从图可知,从复制起点进行双向反向复制,一条是按顺序复制,一条分段复制B.过程②表示表示转录过程,对于某个基因来说,用来翻译的m RNA可以两条链中的任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C.③过程表示翻译过程,翻译的方向是核糖体从m RNA上的左向右侧移动进行D.在线粒体中可进行①~③全过程,且②和③可同时进行【答案】B【解析】解:A、图①中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从图可知,从复制起点进行双向反向复制,一条是按顺序复制,一条分段复制,A正确;B、过程②表示表示转录过程,对于某个基因来说,用来翻译的m RNA只能是两条链中的特定的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B错误;C、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在m RNA上由左向右移动,C正确;D、线粒体含有少量DNA,可以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且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D正确.故选:B.分析图解:图①中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图②中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表示转录;图③过程表示发生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传递、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有机物鉴定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DNA复制、转录、翻译发生的场所和时间,蛋白质、还原糖的鉴定原理;并能明确只有分裂的细胞中才能发生DNA 分子的复制,难度适中.13.如图1是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不能确定该生物体能否合成黑色素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1为RNA链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不能合成物质乙D.图2所示的细胞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才含有4个b基因【答案】D【解析】解:A、合成黑色素需要A_bb C_,图2没有显示C基因的情况,因此不能确定其是否能合成黑色素,A正确;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1链的三种碱基小于b2链,G 和C是相同的,b1链中的A和T小于b2链的A和T,说明b1链中T少,则b1为RNA 链,B正确;C、在图2中的2个bb突变为B该生物体不能合成物质乙,C正确;D、图2中的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经过DNA复制后就有4个b基因,D错误.故选:D.分析图1: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一条链为DNA链(含碱基T),另一条链为RNA链(含碱基U).分析图2:图2细胞所在生物的基因型为A abb,该生物体能合成物质乙,且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都存在4个b基因.分析图3:黑色素的合成需要基因A、b、C.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转录、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控制性状、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4.A血型且色觉正常的女性与AB血型、色觉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孩子不可能的是()A.男孩、AB型血、色觉正常B.男孩、A型血、色盲C.女孩、B型血、色觉正常D.女孩、B型血、色盲【答案】D【解析】解:由题干信息可知A血型且色觉正常的女性控制血型的基因为型I A I A或I A i,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控制色觉基因型为:X B X B或X B X b.AB血型色觉正常的男性基因型为I A I B X B Y,则两人婚配所生孩子的血型可能为:A血型(I A I A、I A i)B血型(I B i)AB血型(I A I B),色觉:男孩基因型可能为:X B Y正常、X b Y 色盲,女孩基因型可能为:X B X B、X B X b,视觉均正常,综上所分析可知,所以从血型方面看所生孩子不可能是O型血,从视觉性状方面看不可能生有患色盲的女孩.所以,A、B、C项所提及的孩子类型是可能出现的,D项的女孩、B型、色盲,其中女孩不可能出现色盲性状.故选:D.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的特点是后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常常代代有患者,后者往往出现隔代遗传.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 A,I B和i 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 A和I B对i基因均为显性,I A和I 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 A I A和I A 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 B I B和I B i,AB型为I A I B,O型为ii.据此答题.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5.人类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人类中发现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正常男性中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上B.XX男性可能是亲代产生精子过程中Y染色体片段易位到X上所致C.XY女性可能是SRY基因突变活Y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D.XO女性可能是父方或母方在产生胚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答案】A【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而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故正常男性中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非同源的区段上,A错误;B、XX男性是因为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在亲代产生精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与Y 染色体含基因(SRY)的片段发生交叉互换所致,B正确;C、XY女性可能是来自父方的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突变或Y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C 正确;D、XO女性可能是父方或母方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D正确.故选:A由题意知,人类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决定胚胎发育成男性.人类中发现有XX男性、XY女性、XO女性.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D.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答案】C【解析】解:A、外来物种入侵,改变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改变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B、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因此有利变异的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不利变异的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所以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D正确.故选: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17.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B.检测某基因型为A a B b的父本体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 a 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C.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D.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 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 a的频率为()n,AA、aa的频率均为[1-()n],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答案】C【解析】解:A、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A错误;B、检测某基因型为A a B b的父本体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 a B,因缺少了b基因,故此种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C 正确;D、种群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但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故种群未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判断一个种群是否进化,只需看其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试题难度中等.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蚌埠二中2015-2016学年11月月考考试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总分48分,每题4分。

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8-12题至少有两项,漏选得两分,不选或错选不得分。

)1.假设宇宙中有一颗未命名的星体,其质量为地球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力为50N的物体,经测定该未知星体表面的重力为80N,则未知星体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A.05B.2C.32D.42.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从水下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下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v x竖直分量大小v y与时间t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在A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小球从A点正对着竖直墙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变加速直线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4.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问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g=10m/s2,则()A.第1s内推力做功为lJB.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2.0JC.第1.5s时推力F的功率为2WD.第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P=1.5W5.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a和B放在转盘上且木块a、B与转盘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木块用长为上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k倍,A放在距离转轴L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O1O2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转动,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时,A.B会相对于转盘滑动B.当时,绳子一定有弹力C.范围内增大时,B所受摩擦力变大D.范围内增大时,A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6.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而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7.如图甲所示,平行于斜而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而底端,另一端与Q物块连接,P、Q质量均为m,斜面光滑且固定在水平面上,初始时物块均静止。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C.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无关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D.取0.5 L 0.2 mol•L﹣1氯化铁溶液,所得溶液含有0.1 N A个Fe3+3.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pH=0的溶液:Fe2+、Mg2+、NO3﹣、SO42﹣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HCO3﹣、K+、SO42﹣、Cl﹣C.含大量Fe3+的溶液:NH4+、Na+、SCN﹣、Cl﹣D.pH=12的溶液:Na+、K+、〔Al(OH)4〕﹣、CO32﹣4.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阴离子分别为A2﹣、C﹣,A2﹣离子半径大于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一定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序数A>B>C B.它们的离子半径A2﹣>C﹣>B2+C.它们的原子半径C>B>A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C>A>B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热稳定性:H2O>HF>H2S②熔点:Al>Na>K③第ⅠA、ⅡA族元素金属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⑤沸点:NH3<PH3<AsH3⑥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⑦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⑤⑥⑦6.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分子式为C12H20O2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⑤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⑥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3mol.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⑤⑥D.③④⑥7.有机化学试剂氨基酸(如图所示)常用于制备磺胺类药物,抗癌药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既有酸性也有碱性B.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乙醇C.分子内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D.分子内中所有原子共面8.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能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O2→2CH3CH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B.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C.正极反应式为:CH2=CH2﹣2e﹣+2OH﹣→CH3CHO+H2OD.每有0.1mol O2反应,则迁移H+0.4mol9.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①可知:该反应的△H>0B.在图②中的t1时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右移C.图③所示条件下,平衡常数为2D.图④中的y可以表示平衡常数或密度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用100 mL容量瓶配制90mL1mol/L的NaOH溶液C.用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2D.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0.00mLKMnO4溶液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 SO3H2SO4③Fe2O3FeCl3(aq)无水FeCl3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⑤MgCl2(aq)Mg(OH)2MgO.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13.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16H++5Na2O2═2Mn2++5O2↑+8H2O+10N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O2是还原产物,Mn2+是氧化产物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 O2时反应转移2mol e﹣D.通常用浓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B.用双氧水和稀硫酸处理印刷电路板:Cu+H2O2+2H+=Cu2++2H2OC.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H2O+CO32﹣D.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15.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图1证明酸性:CH3COOH>H2CO3>苯酚B.图2用排水法收集NOC.图3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图4验证乙烯的生成16.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二、填空题17.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C、D为同周期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的3p 轨道上有4个电子,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回答下列问题:(1)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E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2)A、B、C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其中A的氢化物(AH3)分子中,A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A的氢化物(AH3)分子极易溶于水的原因(3)化合物D2B的立体构型为,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D2B,同时还生成两种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其化学方程式为.(4)E与C所形成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①在1个晶胞中,E离子的数目为.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③晶胞中两个E原子间的最短距离是a cm求该晶胞的密度.18.由苯乙烯经下列反应可制得F、K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1)I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2)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J的分子式是.(3)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属于(4)J转化为K的化学方程式是(5)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J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6)写出J 的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X结简式.(1)遇三氯化铁显紫色.(2)能发生银镜反应.(3)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19.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①操作Ⅰ的名称分别是、如何判断操作Ⅱ进行完全.②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③.煅烧如果不充分,产品中将有Fe2+存在,试设计实验检验产品中有无Fe2+.(2)有些同学认为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a.称取2.850g绿矾(FeSO4•7H2O)产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①写出酸性KMnO4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如何判断滴定终点③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20.FeBr2是一种黄绿色鳞片状的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它的还原性,进行了如下实验:I:实验需要90mL 0.1mol/LFeBr2溶液(1)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是.(2)下列有关配制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洗涤溶解FeBr2的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b.将称量的FeBr2放入容量瓶中,加90mL蒸馏水溶解c.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为1.9g的FeBr2d.容量瓶贴签存放配好的FeBr2溶液e.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配制的FeBr2溶液浓度偏低f.容量瓶查漏后没有干燥就进行配制,结果无影响II:探究FeBr2的还原性取10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假设1:Br﹣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假设2:Fe2+被Cl2氧化成Fe3+.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5)若在50mL上述FeBr2溶液中通入5×10﹣3molCl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C.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无关【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分析】A.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B.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C.银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肺癌有关.【解答】解:A.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故A正确;B.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故B正确;C.银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故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故C正确;D.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故D错误.故选D.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D.取0.5 L 0.2 mol•L﹣1氯化铁溶液,所得溶液含有0.1 N A个Fe3+【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依据PH计算氢离子浓度,结合溶液中离子积常数计算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水溶液中水电离也生成氢氧根离子分析判断;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飞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属于歧化反应;C、根据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的特点来分析;D、氯化铁与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解.【解答】解: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碱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水存在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大于0.2N A,故A错误;B、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歧化反应,因此0.1mol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了0.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N A,故B错误;C、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则21gCH2的物质的量为1.5mol,所以n=1.5mol,N(C)=1.5N A,故C正确;(C)D、氯化铁与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解,故物质的量少于0.1mol,故D错误,故选C.3.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pH=0的溶液:Fe2+、Mg2+、NO3﹣、SO42﹣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HCO3﹣、K+、SO42﹣、Cl﹣C.含大量Fe3+的溶液:NH4+、Na+、SCN﹣、Cl﹣D.pH=12的溶液:Na+、K+、〔Al(OH)4〕﹣、CO3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pH=0的溶液呈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亚铁离子;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C.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D.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解答】解:A.pH=0的溶液显示酸性,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HCO3﹣与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Fe3+和SCN之间发生络合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pH=12的溶液呈碱性,Na+、K+、〔Al(OH)4〕﹣、CO3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4.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阴离子分别为A2﹣、C﹣,A2﹣离子半径大于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一定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序数A>B>C B.它们的离子半径A2﹣>C﹣>B2+C.它们的原子半径C>B>A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C>A>B【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由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则A为ⅥA族元素,C为ⅦA族元素,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在C的下一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故B 为Mg元素,C为F元素,A、B同周期,则A为S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由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则A为ⅥA族元素,C为ⅦA族元素,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在C的下一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故B为Mg元素,C为F元素,A、B同周期,则A为S元素,A、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原子序数A>B>C,故A正确;B、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A2﹣>C﹣>B2+,故B正确;C、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有B>A>C,故C错误;D、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2、7,故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C>A>B,故D正确;故选C.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热稳定性:H2O>HF>H2S②熔点:Al>Na>K③第ⅠA、ⅡA族元素金属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⑤沸点:NH3<PH3<AsH3⑥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⑦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⑤⑥⑦【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②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大,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点越高;③第ⅠA、ⅡA族元素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为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⑤均形成分子晶体,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最高,PH3与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⑥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⑦由化合物不显电性,可知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解答】解:①非金属性F>O>S,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热稳定性:HF>H2O>H2S,故①错误;②离子半径:Al3+<K+<Na+,离子所带电荷Al3+>K+=Na+,故金属性Al>Na>K,则熔点:Al>Na>K,故②正确;③第ⅠA、ⅡA族元素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故③正确;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为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④正确;⑤均形成分子晶体,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沸点最高,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PH3的大,AsH3分子间作用力更强,AsH3的沸点高于PH3的,故沸点:PH3<AsH3<NH3,故⑤错误;⑥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N>P,故⑥错误;⑦由化合物不显电性,可知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故⑦正确.故选:B.6.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分子式为C12H20O2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⑤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⑥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3mol.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⑤⑥D.③④⑥【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①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确定分子式;②含有碳碳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③含有碳碳双键,可以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④乙酸橙花酯的不饱和度为3,而芳香族化合物至少含有一个苯环,不饱和度至少为4;⑤酯基与氢氧化钠反应;⑥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解答】解:①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12H20O2,故正确;②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正确;③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故错误;④乙酸橙花酯的不饱和度为3,而芳香族化合物至少含有一个苯环,不饱和度至少为4,不存在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故错误;⑤1mol该有机物水解只能生成1mol羧基,所以只能消耗1molNaOH,故正确;⑥该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2mol,故错误;故选D.7.有机化学试剂氨基酸(如图所示)常用于制备磺胺类药物,抗癌药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既有酸性也有碱性B.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乙醇C.分子内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D.分子内中所有原子共面【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可与酸反应,含有﹣N﹣H键,可形成氢键,且为极性分子,可溶于水,分子中含有N﹣C键,为δ键,可旋转,分子不一定共平面,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可与酸反应,但与碱不反应,故A错误;B.含有﹣N﹣H键,可形成氢键,且为极性分子,可溶于水和乙醇,故B正确;C.分子内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4:2=2:1,故C错误;D.分子中含有N﹣C键,为δ键,可旋转,分子不一定共平面,故D错误.故选B.8.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能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O2→2CH3CH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B.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C.正极反应式为:CH2=CH2﹣2e﹣+2OH﹣→CH3CHO+H2OD.每有0.1mol O2反应,则迁移H+0.4mol【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由总反应式可知CH2=CH2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因电解质溶液呈酸性,则负极电极方程式为CH2=CH2﹣2e﹣+H2O=CH3CHO+2H+,正极通入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O2+4H++4e﹣═2H2O,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充电时,不能生成乙烯和氧气,不是充电电池,故A错误;B.电子只能经过导线,不能经过溶液,故B错误;C.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O2+4H++4e﹣═2H2O,负极为CH2=CH2﹣2e﹣+H2O=CH3CHO+2H+,故C错误;D.由电极方程式O2+4H++4e﹣═2H2O可知,每有0.1mol O2反应,则迁移H+0.4mol,故D 正确.故选D.9.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①可知:该反应的△H>0B.在图②中的t1时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右移C.图③所示条件下,平衡常数为2D.图④中的y可以表示平衡常数或密度【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分析】A.图象分析可知温度为T2前三氧化硫含量增大,T2温度后三氧化硫含量减小,说明T2前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T2是达到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B.恒容容器中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变;C.平衡时二氧化硫转化率50%,结合化学反应三行计算平衡浓度,平衡浓度K=;D.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解答】解:A.图象分析可知温度为T2前三氧化硫含量增大,T2温度后三氧化硫含量减小,说明T2前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T2是达到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恒容容器中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故B错误;C.平衡时二氧化硫转化率50%,结合化学反应三行计算平衡浓度,2SO2(g)+O2(g)⇌2SO3(g)起始量(mol/L) 1 0.5 0变化量(mol/L)0.5 0.25 0.5平衡量(mol/L)0.5 0.25 0.5平衡浓度K===4,故C错误;D.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图象变化符合,故D正确;故选D.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用100 mL容量瓶配制90mL1mol/L的NaOH溶液C.用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2D.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0.00mLKMnO4溶液【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A.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B.1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100mL溶液;C.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D.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腐蚀橡胶.【解答】解:A.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B.1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100mL溶液,则用100 mL容量瓶配制100mL1mol/L的NaOH溶液,然后取出90mL1mol/L的NaOH溶液即可,故B正确;C.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则不能用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应选pH计测定氯水的pH,故C错误;D.KMnO4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腐蚀橡胶,则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0.00mLKMnO4溶液,故D正确;故选C.【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气体X通入酸性KMnO4中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氯水氧化碘离子生成碘,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层后,溶解碘的苯层在上层;D.铜片放入稀硝酸中,加热,生成硝酸铜、NO和水.【解答】解:A.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不合理,故A错误;B.气体X通入酸性KMnO4中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具有还原性,结论不合理,故B 错误;C.氯水氧化碘离子生成碘,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层后,溶解碘的苯层在上层,则溶液分层,上层呈紫红色,现象不合理,故C错误;D.铜片放入稀硝酸中,加热,生成硝酸铜、NO和水,产生大量气体溶液变为蓝色,则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D正确;故选D.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Al2O3NaAlO2(aq)Al(OH)3②S SO3H2SO4③Fe2O3FeCl3(aq)无水FeCl3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⑤MgCl2(aq)Mg(OH)2MgO.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分析】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解答】解: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Fe3++3H2O⇌2Fe(OH)3+HCl,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故③错误;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④正确;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故⑤正确.故①④⑤正确.故选:D.13.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16H++5Na2O2═2Mn2++5O2↑+8H2O+10N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O2是还原产物,Mn2+是氧化产物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 O2时反应转移2mol e﹣D.通常用浓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在2MnO4﹣+12H++5Na2O2═2Mn2++5O2↑+8H2O+10Na+中,2MnO4﹣→2Mn2+,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2价,得到2×5e﹣,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所在的物质高锰酸钾是氧化剂,5Na2O2→5O2,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0价,失去10×e﹣,过氧化钠是还原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O2是氧化产物,Mn2+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过氧化钠是还原剂,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 O2时反应转移×2×[0﹣(﹣1)]=2mol e﹣,故C正确;D.用浓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利用稀硫酸酸化,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B.用双氧水和稀硫酸处理印刷电路板:Cu+H2O2+2H+=Cu2++2H2OC.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H2O+CO32﹣D.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B.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氧化铜生成铜离子;C.氢氧化钡足量,反应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钠和水;D.次氯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解答】解:A.用CH3COOH溶解CaCO3,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A错误;。

安徽2016-2017蚌埠二中高三期中数学试题

安徽2016-2017蚌埠二中高三期中数学试题
蚌埠二中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三数学试题(理科)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命题人 周健
注意: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卷相应栏目中作答,否则不予计分。 一:选择题(60 分)
1.
已知集合 A
x
( 1 )x
1

B
x x 2 6 x 8 0 ,则 A
2
CRB (
sin A sin C
2
7 2
2 10
在 B C D 中, B D 7 , C D 2 7 2 10 2 2 7 10 4 37 , 5
所以 C D 37 .
19(12 分).(1)因为锐角△ABC 中,A+B+C=, sin A 2
2
1
,所以 cosA= ,则
3
3
tan 2
B+ C 2
g ( x) f ( x) a e x e x a , (ⅰ)若 a ≤ 2 ,当 x 0 时, g ( x) e x e x a 2 a ≥ 0 , 故 g ( x ) 在 (0, ∞ ) 上为增函数, 所以, x ≥ 0 时, g ( x ) ≥ g (0) ,即 f ( x ) ≥ ax .

π
f
12
3
2
f
π 2
1 2

当 x π 时, f ( x ) 取得最小值 3 .
12
2
函数
f
(
x)

π 12
,π 2
上的值域为
3
,1

2
18. (12 分)(1) cos B 4 , 且 B (0 ,180 ) ,∴ sin B 5
cos C cos(180 A B ) cos(135 B )

安徽省蚌埠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2)唉!老翁临终时的遗言,从前经常听说,但没料到他的每句话都得到了应验。(“习” “不意”“谶”各 1分,句意 2分,共 5分)
8(5分)一悲岳王墓的荒凉,二悲朝廷的苟安投降,三悲百姓盼王师无望,四悲英雄受冤屈 死,五悲国家偏安不得而灭亡。(每点 1分)
9(6分)① 写诗人来到西子湖畔岳飞墓前凭吊时,只见岳王坟上长满荒草,墓前石马石狮在 萧瑟秋风中依然高踞屹立。(2分)② 描绘了一幅凄凉冷峻的秋日岳墓景象。(2分)③ 以 萧瑟肃穆的荒凉之景,暗寓作者的伤痛之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2分)
蚌埠市 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 2D(3分) 3C(3分) 4A(3分) 5D(3分) 6C(3分) 7(10分)
(1)李月生担心父亲一旦去世,就不知道藏金的下落了,瞅没人的时候,到床头偷偷询问父 亲。(“不虞”“觑”“讯”各 1分,句意 2分,共 5分)
力量;③在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李娜的精神和影响。 (从传主、作者、读者、文本、结构角度分析合理即可,每条 2分) (4)(8分)第一问:① 坚韧顽强;② 善于反思;③ 热爱网球;④ 懂得感恩;⑤ 幽默风趣;⑥ 刚直火爆;⑦ 有竞技精神。(6分,每一点 1分) 第二问:①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处事态度和方法,也会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的 形成,有时性格是可以决定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② 但是人的命运是由多方面因素决 定的,性格只是其中的重要一条,因此不能“神话”它的作用。(2分,每一点 1分) 13D(3分) 14B(3分) 15A(3分) 16(5分)① “颜龄”是怎么测(猜)出来的 ② 网站将照片和模型对比 ③ 猜年龄最重要的 依据是脸部皮肤(法令纹) 17(6分)略(比喻、反复手法各 1分;扣住“乡愁”主题,2分;表达,2分) 18(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6—2017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右。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2.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248kJ的能量B.436kJ/mol是指断开1molH 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kJ的能量C.431kJ/mol是指生成2mol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kJ的能量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kJ的能量【答案】D3.反应A(g)+3B(g)V2O5△高温、高压催化剂浓硫酸Δ180℃催化剂充电放电催化剂Δ放电充电2C(g) △H<O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变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变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SO42-=BaSO4↓B.Fe与HCl反应:2Fe+6H+ =2Fe3++3H2↑C.氨水跟盐酸反应:OH-+H+= H2OD.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OH-= CH3COO-+H2O【答案】D5.对平衡体系CO2CO2(aq) ΔH=-19.75kJ·mol-,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产生,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取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答案】D6.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二中2016年8月新高三检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

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

该现象A.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 B.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C.有利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 D.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2.《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

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

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左雄建议A.察举年龄必须四十岁以上 B.应该抛弃以德选人的标准C.推广考试方式来选拔人才 D.改革察举以提高官员素质4.在西汉时期,体面的饮宴上都用筷子,但不用筷子也不是十分丢人的事情。

4-5世纪,由于植物油料的使用,滚油快炒的技法发展起来,炒菜的流行又使筷子的用途进一步扩大。

所以隋唐以降,筷子出土数量大增。

材料反映出A.唐代人进餐比西汉人进餐更为体面 B.烹饪技术影响餐饮工具的使用C.西汉时尚未产生炒这一烹饪方法 D.西汉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筷子5. 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

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

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 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C. 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 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来源:学科网]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7.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8.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十二月诏:“诸路(应作道)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子种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令农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男),某人见有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此诏的颁布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B.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D.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9. 周公辅助周成王时曾说,“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①西周时期统治者不再盲目顺从神权②周人比商人更加注重人事③西周时期统治者反对信奉天命④西周时期的统治理念带有理性的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 国际宋史研究的开创者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日称宋代为“现代的拂晓时辰”,“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以下可以为其提供依据的是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文艺平民化大众化11.约公元前420—418年在雅典上演的《伊翁的故事》中,剧中男主角把雅典比之为一个“充满恐怖”的城市,用一种小心谨慎的言语解释他宁愿在达尔斐神庄过一种没有友人的奴仆生活,也不愿做一个自由人和一位公子而生活在像雅典这样的地方。

该剧作者意图A.揭露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 B.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C.赞美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D.讽刺雅典社会贫富差距过大12.下图是古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建筑残件——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局部)。

伦敦现任市长对其颂扬道:“上面没有国王,没有法老,没有巴赛勒斯让阿谀奉承的侍臣跪舔自己的靴子。

只有一种绝对明确的意识形态发挥作用——对人民力量的颂扬。

”这段话表明A.古代雅典不存在国王和宗教 B.古代雅典民主体现人民愿望C.古代雅典人都享有民主权利 D.英国要再现古雅典直接民主13.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

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

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

苏格拉底是贵族酒会的常客和主角,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

材料反映雅典A.聚众饮酒违反城邦法律 B城邦精神排斥私人空间C.法律体现了公平与公正 D公民都有权利管理城邦14. 历史上有名的“大帆船贸易”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

“大帆船贸易”A.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的开始 B.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C.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D.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15. 托克维尔曾讲到,“在美国,人民都知道社会的普遍繁荣对他们本身的幸福的影响,这个看法虽然如此简单,但却很少为人所道出。

而且,美国人民习惯于把这种繁荣看作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他们认为公共的财富也有自己的一份,并愿意为国家的富强而效劳,他们这样做不仅出于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出于我甚至敢于称之为贪婪的心理。

”托克维尔认为A.美国社会的繁荣是每个美国人劳动的结果B.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是一种自私的爱国主义C.美国人爱国家远甚于爱自己D.美国人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16. 19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呼:“在法国,(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

共产党控制了最大的工会,并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

法国选民将近1/3投共产党的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

这一言论A.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B.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C.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助 D.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17. “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思想观念融入了世界潮流C.中国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 D.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18. 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

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

这表明( )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19. 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20.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B.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21.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

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

”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22.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

……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来源: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来源:学#科# 23. 1989年5月,里报总统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今天,世界仿佛再生。

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

……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

”报告中“调动美国人创造力”的主要措施是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24.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

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

这种变化说明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二、材料题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