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语言(数据更新)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目录

5.3 完整性
第6章 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与数据恢复
6.1 事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6.2 并发控制
6.3 数据库恢复
第7章 SQL Server 2000
7.1 SQL Server 2000的安装 7.2 SQL Server 2000的管理工具
7.3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对象的操作
第9章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9.1 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9.2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
9.3 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的接口
9.4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3.1 SQL概述 3.2 数据定义 3.3 数据查询 3.4 数据更新
3.5 视图
3.6 数据控制
第4章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4.1 数据依赖 4.2 范式 4.3 关系模式的分解
第5章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5.1 数据库的安全性 5.2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性
7.4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 7.5 SQL Server 2000程序设计 7.6 SQL Server 2000安全性管理 7.7 链接服务器
第8章 数据库设计
8.1 数据库设计概述 8.2 需求分析
8.3 概念结构设计
8.4 逻辑结构设计 8.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8.6 数据库实施 8.7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目录
第1章 数据库基本知识 第2章 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06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与选 型建议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如Oracle、MySQL、SQL Server等,以表格形式存储数据,提供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和管理。
数据库完整性的重要性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维护数据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据库完整性威胁
包括数据输入错误、数据更新异常、并发操作冲突等。
数据库并发控制概述
1 2
并发控制的概念
在多个用户或进程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保证事务 的一致性和隔离性,防止相互干扰和数据不一致 。
并发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保证多 个用户或进程能够正确地共享数据库资源。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数据模 型
数据库基本概念
数据库(Database)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 数据集合。
用于存储、检索、定义和管理大量数据的 软件。
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独立性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 、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组成部分。
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存储结构相互独立,使 得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可以独立进 行修改。
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NoSQL)
如MongoDB、Redis、Cassandra等,采用非表格形式存储数据,适用于大数据、高并 发等场景。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Hadoop、HBase、TiDB等,支持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处理,适用于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课件 第三章SQL基础

第三章 SQL基础
本章导读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 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 据定义与数据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在关系数据库 中,可以通过它完成数据库内的所有操作。本章首先介绍 SQL的发展及特点,然后通过实例介绍数据库和数据表的 基本操作。
④ MODIFY FILE:指定要修改的文 件。
⑤ ADD FILEGROUP:向数据库中 添加文件组。
⑥ REMOVE FILEGROUP:从数据 库中删除文件组。若文件组不为空,则 无法删除。
⑦ “[ , … N]”表示在前一语句后可 接N个同格式语句。
⑧ “|”表示用其隔开的语句在一次 命令中不可同时选用。
20
3.2 数据库基本操作
3.2.4 修改数据库
【例3-2】 将数据库 test 的名称改为 test1。 ALTER DATABASE test MODIFY NAME=test1
【例3-3】 将数据库SRS的日志文件最大容量改为100 MB。
ALTER DATABASE SRS MODIFY FILE (NAME=SRS_Data, MAXSIZE=100MB)
系列 1, 锐系普列PP2T, 锐, 2普.8 PPT, 2.8
日志文件由一系列日志记录组成,它 记录了数据库的更新情况和用户对数据库 的修改操作等。
当数据库发生损坏时,可以通过日志 文件分析出错原因;当数据丢失时,也可 以使用日志文件恢复数据库。
16
3.2 数据库基本操作
3.2.3 创建数据库
02 用SSMS创建数据库
在 SSMS 中可按如下步骤创建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说明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平台必修课程之一,第5学期开设,周4+2学时。
数据库原理主要介绍了数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从传统的文件数据管理发展到现阶段的数据库管理阶段,人们发展和研究了各种管理数据的有效方法,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地位最为重要,它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一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软件工程》。
教学目的:以现代数据库的观点介绍了数据库理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以信息的加工、处理为主线讲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析、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以及数据库设计,简单数据库的设计和简单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数据库系统的完整性约束和安全性控制;数据库系统的恢复和并发控制机制;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时数:108学时(课程讲授72学时,实验3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讨论、实例使用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二、大纲正文理论部分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本章的重点是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教学时数:8学时。
§1.1数据库系统概述(2学时):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和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2数据模型(2学时):介绍了数据模型的概念和常用的数据模型。
§1.3数据库系统结构(2学时):讲解了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与二级映像功能。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_习题集(含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 ER模型属于()A.概念模型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关系模型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定义索引的组织方式属于()A.概念模式B.外模式C.逻辑模式D.内模式3. SQL语言中,实现数据存取控制功能的语句是()A.CREATE和DROPB.INSERT和DELETEC.GRANT和REVOKEMIT和ROLLBACK4.物理结构的改变不影响整体逻辑结构的性质,称为数据库的()A.物理数据独立性B.逻辑数据独立性C.物理结构独立性D.逻辑结构独立性5.全局ER模型的设计,需要消除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A.结构冲突B.联系冲突C.类型冲突D.实体冲突6.一个供应商可供应多种零件,而一种零件可由多个供应商供应,则实体供应商与零件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7.表达式“AGE BETWEEN 18 AND 24”等价于()A.AGE>18 AND G<24B.AGE>=18 AND G<24C.AGE>18 AND G<=24D.AGE>=18 AND AGE<=248.在数据库设计中,独立于计算机的硬件和DBMS软件的设计阶段是()A.概念设计B.物理设计C.逻辑设计D.系统实施9.按照PX协议规定,一个事务要更新数据对象Q,必须先执行的操作是()A.READ(Q)B.WRITE(Q)C.LOCK S(Q)D.LOCK X(Q)10.下列聚集函数中不忽略空值(null)的是()A.SUM(列名)B.MAX(列名)C.COUNT(*)D.A VG(列名)11.数据库系统中,对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A.概念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外模式12.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之间存在着两级映象,使数据库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A.相容性B.独立性C.共享性D.一致性13.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A.不允许有空行B.主键不允许有空值C.不允许有空列D.外键不允许有空值14.实现关系代数投影运算的SQL子句是()A.SELECT B.ORDER BYC.FROM D.WHERE15. SQL语言中,用GRANT/REVOKE语句实现数据库的()A.并发控制B.完整性控制C.一致性控制D.安全性控制16.在事务依赖图中,若各个事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构成循环,则就会出现()A.死锁B.共享锁C.活锁D.排它锁17.以下关于事务调度和封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遵守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是可串行化的B.可串行化的并发事务一定遵守两段封锁协议C.遵守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不一定是可串行化的D.遵守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不会产生死锁18.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A 提高了系统效率B 方便了用户使用C 数据的结构化D 节省了存储空间19.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从职员到部门的联系类型是(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案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念及特点
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的 一种有效方法。
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全局事务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局部事务,这些局部事务分布在各 个场地上,由它们各自的DBMS执行。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01
函数依赖
描述属性间依赖关系的数 学工具,用于指导规范化 过程。
函数依赖和范式转换方法
函数依赖的确定
通过分析业务规则和语义,确定属性间的函数依赖关系。
范式转换方法
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消除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等方 法,将关系模式转换为更高级别的范式。
模式分解和合并策略
模式分解
将一个复杂的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简 单的关系模式,以降低数据冗余和提 高数据完整性。
利用多核CPU或分布式计算资源 并行处理查询任务。
并发控制机制和锁管理策略
要点一
乐观并发控制
要点二
悲观并发控制
假设多个事务可以同时完成,通过版本号或时间戳来检测 和处理冲突。
假设多个事务会互相干扰,采用锁机制来确保数据一致性 。
并发控制机制和锁管理策略
共享锁和排他锁
共享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同一数据,排他锁则只允许一个事 务修改数据。
02
03
04
05
面向对象数据库 系统原理
复杂数据类型的 处理
高级程序设计语 言支持
继承与多态性的 支持
长事务处理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OODB)是面向对象技术 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它采用面向对象的方 法来设计数据库模式,支 持面向对象的存储模式, 支持面向对象语言的各种 特性。
《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2022版)

《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大四第一学期总学时:36(讲课:18,实训18)总学分:2考核方式: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期末大作业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语言与数据分析》适用专业: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功能强大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作为平台,全面系统地介绍SQL Server 的管理操作和应用开发,将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系统概论、MySQL安装和操作、创建数据库和创建表、表数据操作、数据查询、视图和索引、数据完整性、T-SQL程序设计、存储过程、触发器、系统安全管理、备份和恢复、事务和锁定。
本课程主要通过理论授课加实训的方式完成教学,理论授课24学时,实训12学时。
考核方式由平时考勤、实训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大作业构成。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有较深刻的理解,掌握SQL语言查询和编程的基本技术,掌握数据库系统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具备管理和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数据库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库系统1.数据与信息2.数据存储单元—服务器3.数据库系统的构成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数据库类型1.数据库模型2.关系型数据库3.非关系型数据库第三节关系型数据库MySQL1.为什么使用MySQL2.MySQL的发展简史3.MySQL的版本分类与发展4.企业如何选择MySQL版本第四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了解与数据库相关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见的数据库类型及各自的特点3.理解MySQL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1.数据库类型2.关系型数据库MySQL教学难点:1.数据库类型2.关系型数据库MySQL第二章环境的安装与基本配置教学内容:第一节虚拟化平台1.系统虚拟化2.搭建实验平台3.虚拟平台的基本使用第二节CentOS系统的部署1.CentOS系统2.系统下载3.最小化安装CentOs第三节MySQL的安装与配置1.MySQL安装方式2.Yum方式安装3.源码编译方式安装4.初始化数据库第四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MySQL的安装与基本配置方法2.掌握VMware Workstation中搭建虚拟化环境的方法3.了解MySQL的配置参数4.熟悉MySQL安装过程中的报错和相应解决方法教学重点:1.CentOS系统的部署2.MySQL的安装与配置教学难点:1.CentOS系统的部署2.MySQL的安装与配置;第三章MySQL数据操作教学内容:第一节SQL语句1.SQL简介2.SQL分类第二节数据类型1.数值类型2.字符串类型3.日期和时间类型第三节存储引擎1.MySQL的存储引擎2.常用引擎MyISAM和InnoDB的区别3.存储引擎的选择第四节库与表的基础操作1.库操作2.表操作第五节表的高级操作1.数据的插入2.修改数据表3.删除表内容4.更新数据第六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预期成果:1.了解SQL语句的基本分类2.掌握使用结构化查询语句进行数据操作的方法3.掌握数据库不同存储引擎的差异4.掌握常见的数值类型并学会合理运用教学重点:1.数据类型2.存储引擎3.库与表对的基本操作4.表的高级操作教学难点:1.数据类型2.存储引擎3.库与表对的基本操作4.表的高级操作第四章数据库表单查询教学内容:第一节基础查询1.创建基本的数据表环境2.查询所有字段3.查询指定字段第二节条件查询1.关系运算符2.多条件查询第三节高级查询1.排序查询2.聚合函数3.分组查询4.HAVING字句5.LIMIT分页第四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掌握使用SQL语句进行基础查询的方法2.掌握SQL语句中不同条件的表达方法3.熟练使用高级的查询方式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教学重点:1.基础查询2.条件查询3.高级查询教学难点:1.基础查询2.条件查询3.高级查询;第五章数据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第一节实体完整性1.主键与主键约束2.唯一约束3.自动增长列第二节域完整性1.非空约束2.默认值约束第三节引用完整性1.外键与外键约束2.删除外键约束第四节索引1.普通索引2.唯一索引3.索引过多引发的问题第五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了解数据对的约束原则2.掌握主键、外键约束的用法3.掌握索引的实际应用方法4.掌握常见的约束原则教学重点:1.域完整性2.引用完整性3.索引教学难点:1.域完整性2.引用完整性3.索引第六章数据库多表查询教学内容:第一节表与表之间的关系1.一对一关系2.一对多关系3.多对一关系4.多对多关系第二节多表查询1.合并结果集2.关于笛卡尔积3.内连接4.外连接5.自然连接6.嵌套查询第三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了解数据表之间的关系2.掌握多表数据的查询方法3.理解多表查询中的连接规则和笛卡儿积4.熟悉数据表之间的嵌套查询教学重点:1.表与表之间的关系2.多表查询教学难点:1.表与表之间的关系2.多表查询第七章权限与账户管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权限表第二节账户管理1.登录和退出数据库2.创建和删除用户3.修改账户密码4.删除与修改用户名第三节权限管理1.MySQL的权限2.授予权限3.查看权限4.收回权限第四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了解什么是权限表2.掌握数据库用户权限的设置方法3.熟悉数据库配置文件的基本设置4.掌握MySQL访问控制的方法教学重点:1.权限表2.账户管理3.权限管理教学难点:1.权限表2.账户管理3.权限管理第八章存储过程与触发器教学内容:第一节存储过程1.存储过程概述2.存储过程优缺点3.创建存储过程4.查看存储过程5.删除存储过程第二节触发器1.触发器概述2.创建触发器3.查看触发器4.删除触发器第三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了解什么是存储过程2.掌握存储过程的相关操作方法3.熟悉触发器的基本概念4.掌握触发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教学重点:1.存储过程2.触发器教学难点:1.存储过程2.触发器第九章数据库事务和锁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事务管理1.事务的概念2.事务的创建和回滚3.并发与并行4.事件的ACID特性5.事件的隔离级别6.隔离级别的选取第二节锁机制1.MySQL锁定机制简介2.InnoDB锁类型3.锁监控与优化第三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理解事务的基本概念2.熟悉事务的四个特性3.掌握事务的相关操作方法和隔离级别4.掌握锁机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重点:1.事务管理2.锁机制教学难点:1.事务管理2.锁机制第十章 MySQL数据备份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备份概述1.数据备份原则2.备份类型的划分第二节物理备份1.Tar打包备份2.LVM快照备份3.Xtrabackup备份第三节逻辑备份第四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了解什么是数据库备份2.掌握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3.掌握数据迁移的操作流程4.掌握数据库的导入和导出方法教学重点:1.物理备份2.逻辑备份教学难点:1.物理备份2.逻辑备份第十一章日志管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日志的分类1.错误日志2.二进制日志3.慢查询日志4.中继日志5.Redo日志和Undo日志6.查询日志第二节日志应用第三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了解数据库中常见的日志种类2.掌握二进制日志的操作方法3.掌握错误日志的操作方法4.熟悉慢查询等其他日志应用教学重点:1.日志分类2.日志应用教学难点:1.日志分类2.日志应用第十二章主从复制教学内容:第一节主从复制原理1.复制过程2.基本架构3.复制模式第二节一主一从复制1.基于位点的主从复制2.基于GRID的主从复制第三节多主从复制1.双主双从搭建流程2.关于keepalived第四节复制延迟与死机处理第五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了解MySQL主从复制的原理2.掌握配置一主一从集群的基本流程3.掌握向集群添加从服务器的方法4.熟悉多主多从集群的配置参数和配置流程教学重点:1.一主一从复制2.多主多从复制3.复制延迟与死机处理教学难点:1.一主一从复制2.多主多从复制3.复制延迟与死机处理第十三章 MySQL读写分离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库代理1.基本原理2.常见的数据库中间件第二节Mycat实现读写分离1.基本环境2.配置流程第三节本章小结学生学习期望成果:1.掌握数据库代理的基本原理2.熟悉企业中常用的数据库中间件3.掌握Mycat实现读写分离的配置流程4.掌握读写分离配置中使用到的关键参数教学重点:1.数据库代理2.Mycat实现读写分离教学难点:1.数据库代理2.Mycat实现读写分离四、建议教学安排五、课程成绩评定基本考核方法:通过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占50%),通过期末大作业评定学生理论成绩(期末大作业占50%)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试验一:SQL语言嵌套查询和数据更新操作所属课程:数据库原理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询操作和SQL命令的使用,学会灵活熟练的使用SQL 语句的各种形式;2.加深理解关系运算的各种操作(尤其的关系的选择,投影,连接和除运算);3.熟悉和掌握数据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和命令的使用;4.加深理解表的定义对数据更新的作用二、预习与参考1.熟悉SQL SERVER 工作环境;2.连接到学生-课程数据库3.复习对表中数据查询的SQL语言命令;4.复习对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的SQL语言命令。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针对教材例子,通过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两种模式,熟悉数据嵌套查询、更新操作。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在表S、C、SC上进行简单查询;2.在表S、C、SC上进行连接查询;3.在表S、C、SC上进行嵌套查询;4.使用聚合函数的查询;5.对数据的分组查询;6.对数据的排序查询。
7.将数据插入当前数据库的表S、C、SC中;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8.将以上插入的数据分别以.SQL文件和.txt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9.修改表S、C、SC中的数据;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10.删除表S、C、SC中的数据。
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五、实验内容在表S,C,SC上完成以下操作:1.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2.查询“CS”系学生的基本信息;3.查询“CS”系学生年龄不在19到21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姓名;4.找出最大年龄;5.找出“CS”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6.找出各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7.统计“CS”系学生的人数;8.统计各系学生的人数,结果按升序排列;9.按系统计各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按降序排列;10.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11.查询无先修课的课程的课程名和学时数;12.统计无先修课的课程的学时总数;13.统计每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学分及其平均成绩;14.统计选修每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及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15.找出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结果按系分组,并按平均成绩的升序排列;16.查询选修了“1”或“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7.查询选修了“1”和“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8.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数据库系统”且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19.查询每位学生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信息(显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20.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基本信息;21.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22.查询选修课程成绩至少有一门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3.查询选修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4.查询选修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5.选做:针对SPJ数据库中的四个表S,P,J,SPJ,完成教材P74-75--习题5中的查询及教材P127--习题5中的查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SQL语言(查询)
一、实验目的
DML的数据查询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统计、分组、排序等操作。
查询语句可以分为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组合查询。
本次实验了解DML语言的SELECT语句对数据的查询,学会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或企业管理器中用DML语言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组合查询。
二、实验内容
1查询选修1号课程的学生最高分数
SELECT A VG(Grade)
FROM SC
WHERE Cno='1';
2求各个课程号及相应的选课人数。
SELECT Cno,COUNT(Sno)
FROM SC
GROUP BY Cno;
3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no
FROM SC
GROUP BY Sno
HA VING COUNT (*)>3
4查询有3门以上课程是9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及(90分以上的)课程数
SELECT Sno ,COUNT(*)
FROM SC
WHERE Grade >=90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 (*)>3
5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课程的情况
SELECT Student.*,SC.*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6对[上例]用自然连接完成
SELECT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7查询每一门课的间接先修课(即先修课的先修课)
SELECT o,SECOND.Cpno
FROM Course FIRST,Course SECOND
WHERE FIRST.Cpno=o;
8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课程的情况包括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用外连接操作SELECT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 LEFT OUT JOIN SC ON(Student.Sno=SC.Sno);
9查询选修2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
SELECT Student.Sno,Sname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o='2'AND SC.Grade>90;
10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SELECT Student.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SC,Course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o=o;
11查询与“刘晨”在同一个系学习的学生
SELECT Sno,Sname,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刘晨');
12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Course
WHERE Cname='信息系统'
)
);
13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任意一个(其中某一个)学生年龄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ANY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AND Sdept <> 'CS';
14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所有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姓名及年龄
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ALL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AND Sdept <> 'CS';
15查询所有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Student.Sno AND Cno='1');
16查询没有选修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Student.Sno AND Cno='1');
17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Student.Sno
AND Cno=o));
18查询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及年龄不大于19岁的学生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AND
Sage<=19;
19查询选修了课程1或者选修了课程2的学生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1'
UNIO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2'
20设数据库中有一教师表Teacher(Tno, Tname,...)。
查询学校中所有师生的姓名SELECT Sname,Tname
FROM Student,Teacher;
21查询学生姓名与教师姓名的交集
SELECT *
FROM Student,Teacher
WHERE Sname=Tname;
22查询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与年龄不大于19岁的学生的差集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EXCEPT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