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科属、药用部位、功能总结

合集下载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

中药材药用部位类别分类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中。

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是指药材中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不同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对常见的中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介绍。

1. 根茎类根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茎,如黄芪的根,党参的根茎等。

根茎类中药材常用于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等方面。

例如,黄芪的根被用来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的根茎则被用来益气健脾、增强体力。

2. 叶类叶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叶子,如菊花的花瓣、柴胡的叶子等。

叶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平肝和胃等方面。

例如,菊花的花瓣被用来清热解毒、降火明目;柴胡的叶子则被用来平肝和胃、解郁宽胸。

3. 茎类茎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茎,如藤黄的茎、地黄的茎等。

茎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藤黄的茎被用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地黄的茎则被用来活血化瘀、滋阴补肾。

4. 花类花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花朵,如金银花的花蕾、玫瑰花的花瓣等。

花类中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方面。

例如,金银花的花蕾被用来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玫瑰花的花瓣则被用来凉血止血、调经止痛。

5. 果实类果实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果实,如枸杞子的果实、山楂的果实等。

果实类中药材常用于益气养血、健脾消食等方面。

例如,枸杞子的果实被用来益气养血、明目养肝;山楂的果实则被用来健脾消食、消食导滞。

6. 根皮类根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根和皮,如白术的根和皮、陈皮的根皮等。

根皮类中药材常用于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等方面。

例如,白术的根和皮被用来健脾消食、固表止汗;陈皮的根皮则被用来行气止痛、理气消食。

7. 树皮类树皮类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植物的树皮,如桂皮的树皮、杜仲的树皮等。

树皮类中药材常用于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方面。

例如,桂皮的树皮被用来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杜仲的树皮则被用来活血化瘀、强筋壮骨。

常用中药的药用部位分类总结

常用中药的药用部位分类总结

常用中药的药用部位分类总结一、根类中药1、根入药的品种:何首乌(块根)、牛七、川牛七、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侧根加工品)、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黄芪、远志、白蔹(块根)、西洋参、白芷、当归、前湖、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地黄(块根)、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其中块根入药的有: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2、根茎入药的品种:狗脊、绵马贯众(叶柄残基)、山豆根、升麻、黄连、延胡索(块茎)、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天麻(块茎)、白及(块茎)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延胡索(唯一一个双子叶植物来源的,块茎入药)、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以鳞茎入药的有:川贝母、浙贝母3、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细辛、大黄、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龙胆、徐长卿、白薇、丹参、紫苑、茜草、红参4、根茎与根入药的品种:虎杖、南板蓝根、羌活、藁本、白前二、茎木类中药1、藤茎入药的品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2、心材入药的品种:苏木、降香3、木材入药的品种: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4、茎髓入药的品种:通草5、茎枝入药的品种:钩藤(带钩茎根)三、皮类中药1、根皮入药的品种: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番加皮、地骨皮2、干皮、根皮、枝皮入药的品种: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3、树皮入药的品种: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四、叶类中药1、叶入药的品种:石韦、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小叶)、罗布麻叶、紫苏叶(或带嫩枝)、艾叶2、枝梢及叶入药的品种:侧柏叶五、花类中药1、花蕾入药的品种:辛麦、丁香、金银花(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2、花及花蕾入药的品种:槐花3、花入药的品种:洋金花、红花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1、果实入药的品种: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鹤虱、砂仁、草果、豆蔻、益智2、未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枳壳3、近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木瓜、乌梅、吴茱萸4、成熟种子入药的品种:葶苈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5、成熟果肉入药的品种:山茱萸6、种仁入药的品种:薏苡仁七、全草类中药1、草质茎入药的品种:麻黄2、带叶茎枝入药的品种:槲寄生、桑寄生3、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鱼腥草4、全草入药的品种:紫花地丁、苦地丁、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5、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薷、穿心莲、茵陈、青蒿、大蓟6、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的品种:肉苁蓉7、茎叶入药的品种:淡竹叶8、茎入药的品种:石斛、铁皮石斛八、藻、菌、地衣类中药1、藻体入药的品种:海藻2、子实体入药的品种:灵芝3、菌核入药的品种:茯苓、猪苓4、地衣体入药的品种:松萝九、其他类中药1、成熟孢子入药的品种:海金沙2、一类由植物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加工品的品种:青黛、儿茶、芦荟3、虫瘿入药的品种:五倍子、没食子十、动物类中药1、动物的干燥整体: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海马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蚚、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③骨类:豹骨、狗骨、猴骨④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⑤脏器类: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冰獭肝、刺猬皮4、动物的生理产物: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②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夜明砂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卵蛸、桑螵蛸5、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十一、矿物类中药1、天然矿物入药的:朱砂、石膏、炉甘石、赤者石、雄黄、自然铜、滑石2、矿物加工品入药的:轻粉、红粉、秋石、信石、芒硝、硫黄3、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入药:龙骨、龙齿、石燕。

药用植物部位 作用

药用植物部位 作用

药用植物部位作用
药用植物的部位通常指的是植物的不同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等),这些部位被用于制作药物或具有药用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药用植物部位及其作用:
1. 根:有些药用植物的根部含有有效成分,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问题、呼吸系统问题或提供镇静作用。

2. 茎:某些植物的茎部富含药用成分,可用于治疗感染、炎症或提供止痛作用。

3. 叶:许多药用植物的叶子含有药用成分,在制作药物时经常使用。

叶子可以用来治疗感染、消炎、镇静等。

4. 花:一些药用植物的花朵具有药效,可以用来治疗焦虑、睡眠问题、心脏病等。

5. 果实:部分药用植物的果实含有药用成分,可用于治疗胃肠问题、增加免疫力或提供抗氧化作用。

请注意,药用植物部位的具体作用会因植物种类而异,且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中药功效大全1、补气药黄芪:能够补气升阳,适用于脾肺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中气下陷、脱肛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固气益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

白术:主要用于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导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等。

山药:主要用于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养肺固肾的功效。

甘草:主要用于益气补中,适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

党参:主要用于补气益脾,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此外,它还具有养血生津的功效。

2、补血药当归:主要用于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

此外,它还能够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

熟地:主要用于养血滋阴,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补精益髓。

何首乌:主要用于补血生精,适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通便解毒。

白芍:主要用于养血敛阴,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阿胶:主要用于补血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文章已经进行了改写和格式调整:中药功效大全之七龙眼肉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眩晕等。

百合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

《百合固金汤》清心安神:适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

《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枸杞子功效: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

《杞菊地黄丸》益精明目:适用于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等。

常用中药药名(繁体)

常用中药药名(繁体)

常用中药药名(繁体)中药药名,作为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以下是一些常用中药药名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人参(Réndōngshēn)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被誉为“东方圣品”。

它源于人参科植物天麻的根茎,具有补气、益肾、壮阳等功效。

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缓解疲劳和提升体力。

因其独特的药性,人参在许多中药方剂中都有应用。

2. 黄连(Huánglián)黄连是一种苦寒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南部的湿润山区。

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解毒消肿。

黄连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或肠胃疾病,如肺炎、痢疾等。

此外,黄连还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食止痛、治疗黄疸等症状。

3. 丹参(Dānshēn)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它是一种直立草本植物,具有紫红色的根茎。

丹参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中风等。

此外,它还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于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4. 当归(Dāngguī)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养血、活血调经的功效。

它的根部呈现暗棕色,质地坚实。

当归常用于妇科方面的治疗,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此外,它还具有养肝明目、润肺止咳等作用。

5. 麦冬(Màidōng)麦冬是一种以根茎为药用部位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润燥生津的功效。

麦冬通常用于治疗烦渴口干、乏力倦怠等症状。

此外,它还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目赤肿痛等症状。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中药药名及其主要功效。

这只是中药领域中的一小部分,中药文化深厚而广泛,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草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中药别名科属用药部位及功效表

中药别名科属用药部位及功效表

C
蚕豆 蚕蛾 蚕砂 苍耳子 苍术 草豆蔻
第 3 页
常用中药饮片科属、药用部位及功效表
检索
名 称
草果 草乌 侧柏叶 柴胡 蝉蜕 蟾皮 蟾酥 常山 重楼 车前草 车前子 沉香 辰砂草 赤芍 赤石脂 赤小豆 茺蔚子 臭椿皮 臭梧桐 楮实子 川贝母 川椒
常用名
草果仁、姜草果 草乌头,竹节乌头 扁柏叶、柏叶 北柴胡,南柴胡 蝉衣,蝉退,虫退 干蟾皮,癞蛤蟆皮 蛤蟆酥、蛤蟆浆 蚤休,七叶一枝花 牛舌草 牛舌草子 沉水香、落水沉 瓜子金 石脂、红高岭土、陶 土 红小豆 益母草子、小胡麻 樗白皮 泡花桐 柱实子,楮桃,角树 子 川贝、芦贝、松贝、 松母、平贝、伊贝 花椒,大椒
常用名
杭白芍、芍药 于术、於术 声息草、白头公、翁 草 白微、薇草、白尾 白癣皮、白藓皮 白药脂 蜀羊泉 香白芷、杭白芷 百步、闹虱药、百部 草 外合、龙芽合
科属
毛茛科 菊科 毛茛科 萝藦科 芸香科 防己科 茄科 伞形科 百部科 百合科 百合科 柏科 败酱科 芫青科 十字花科 桔梗科 天南星科 唇形科 防己科
蔷薇科 果实 六一散加青 黛 守宫,天龙 扁速,七星草 白扁豆,菜豆 南豆花、眉豆花、白 扁豆花 上甲、鳖壳、别甲 大腹子 龙脑、龙脑冰 卜荷、苏荷、苏薄荷 故子、破故纸、故脂 胡豆,夏豆 雄蚕蛾 晚蚕砂、蚕屎 苍耳、毛苍耳 茅术、茅苍术 草蔻、草豆叩、大豆 蔻 壁虎科 蓼科 豆科 豆科 豆科 鳖科 棕榈科 龙脑科 唇形科 豆科 豆科 蚕蛾科 蚕蛾科 菊科 菊科 姜科 干燥体 全草 种子 花 种皮 背甲 种子
生白芍:偏柔肝养血;炒白芍:补血;酒白 芍:缓肝急止痛;芍药花:与芍药作用基本 相同,还可美容养颜。 炒白术:可增强补气健脾和胃作用;焦白 术:健脾止泻;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

生活中十种常用的中草药

生活中十种常用的中草药

生活中十种常用的中草药1、当归。

中药名,属于伞形科植物。

主要产地在甘肃东南部,其中岷县产量最高,质量好。

除甘肃东南部产出外,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主要的功效为补血活血、清便通肠、止痛调经等功效。

常用于头晕目眩、心悸虚寒、风湿痹痛、肠燥便秘、痛经闭经等。

酒当归具有活血通经之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入药部位:根部。

性味:性温、味甘、辛。

主要的功效:补血活血、清便通肠、止痛调经。

主治:头晕目眩、心悸虚寒、风湿痹痛、肠燥便秘、痛经闭经、跌扑损伤。

相关配伍。

(1)治疗大便不畅:当归、白芷等合用,碾成粉末,米汤下,每次两钱。

(2)调养气血、恶露不下、崩中漏下等等:当归、白芍药、熟干地黄、川穹等,碾成粉末,粗末,每次三钱、水一盏半,煮至八分熟,取渣汤服。

2、葎草属于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叶、枝均具有倒钩刺,叶片纸质、呈肾状五角形,表面粗糙,边缘带刺。

在春夏季开花、秋季结果。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省,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葎草可作药物,全草入药,也可做纸用,种子可取油做肥皂、果穗可作为啤酒花用。

主要价值:药用价值。

主要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要治疗感冒发热、肺结核发热、痢疾、小便不畅、泌尿结石等等,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湿疹等等。

主要配伍:(1)治膏淋:葎草捣生汁三升,酢二合。

空腹饮。

3、蒲公英。

蒲公英菊科、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圆椎状、表面棕褐色。

在我国多省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1)营养,蒲公英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C,微量元素铁、钾、钙等等。

(2)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甘苦、寒。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要治疗:黄疸、乳痈、咽痛、肠痈等等。

相关配伍。

(1)治疗乳痈,蒲公英与忍冬藤同时熬制,加入少许酒,服用后,休息。

(2)治疗多年恶疮,蒲公英捣碎,帖用。

4、车前草。

车前草,一年或年两生草本。

根长、叶片纸质、呈椭圆形、卵状披针形等,花萼无毛,花冠白色,无毛。

在我国广大地区分布。

主要价值。

中药鉴定学_用药部位归纳

中药鉴定学_用药部位归纳

科属根茎块茎鳞茎藤茎心材茎髓带钩茎根茎马兜铃科蓼科广防己何首乌(块根)光木通(东北马兜铃)枝大黄(掌叶~,唐古特~,药用~),拳参(红重楼),虎杖,金荞麦苋科(怀)牛膝,川牛膝商陆科商陆(垂序~)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孩儿参)毛茛科川乌(母根)(乌头),草乌(块川木通(小木通,绣球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根)(北乌头),藤)黄连(~,三角叶~,附子(子根)(乌云连),升麻(大三头),白头翁,叶~,兴安~)白芍(芍药),赤芍(芍药,川赤芍)防己科防己(粉防己)北豆根(蝙蝠葛)樟科乌药(块根)十字花科板蓝根(菘蓝)虎耳草科常ft蔷薇科地榆(长叶~)豆科苦参,葛根(野鸡血藤(密苏木,降ft豆根(越南槐),葛,甘葛藤),黄花豆)香(~檀)甘草(~,胀果~,芪(蒙古~,膜(树干光果~)荚~)和根的干燥心材)远志科远志(卵叶~)大戟科甘遂(块根)葡萄科白蔹(块根)五加科人参,西洋参,通草(通脱三七木)伞形科白芷(杭~),当归,独活(重齿毛当归),前胡羌活(~,宽叶~),川芎,藁本(~,辽~)(白花~,紫花~),防风,柴胡(狭叶~),明党参,北沙参(珊瑚菜)龙胆科秦艽(麻花~,龙胆(~,三花~,粗茎~,小~)条叶~,坚~)紫草科(硬)紫草(新疆~,内蒙~)唇形科黄芩丹参玄参科玄参,地黄(新鲜或干燥块根)胡黄连茜草科巴戟天,红大戟(块根)钩藤(大叶~,茜草毛~,华~,无柄果~)川续断科续断(川续断)葫芦科天花粉(栝楼,双边括楼)桔梗科桔梗,党参(素花~,川~),南沙参(轮叶沙参,沙参)菊科木香,川木香(灰毛~),漏芦白术,苍术(茅~,北~),紫菀(祁州~)百部科百部(直立~,蔓生~,对叶~)(块根)百合科天冬(块根)。

麦冬(块根)川贝母(暗紫贝母,甘黄精(~,多花~,滇~),玉竹,重楼肃贝母,梭(七叶一枝花,云砂贝母),南~),土茯苓(光浙贝母叶菝葜),知母姜科郁金(温~,姜黄,广西莪莪术(温郁金,广西~,蓬~),姜黄,术,蓬莪术)高良姜(块根)罂粟科延胡索,夏无天(伏生紫堇)黑三棱科三棱(黑~)(削去外皮的块茎)泽泻科天南星科泽泻天南星(东北~,异叶~),半夏,白附子(独角莲)兰科天麻,白及ft慈菇(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干燥假鳞茎)木通科夹竹桃科胡椒科瑞香科蚌壳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萝藦科莎草科薯蓣科鸢尾科注:毛茛科的牡丹皮(牡丹的皮)大血藤络石藤(络石)海风藤沉香(白)含有树脂的心材)狗脊(金毛~)绵马贯众(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骨碎补(槲蕨)白前(柳叶~,芫花~),白薇(~,蔓生~),徐长卿香附(莎草)粉萆薢(粉背薯蓣),ft药(薯蓣)射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顺片 附子
毛茛 科
子根加工 品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性大热,味辛、 甘,有毒;归心、 肾、脾经
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 窄,外皮黑褐色,切面暗 黄色,油润,半透明
盐附片 附子
毛茛 科
子根加工 品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性大热,味辛、 甘,有毒;归心、
肾、脾经
圆锥形,表面灰黑色,被
盐霜
白芍
甘草
豆科
根及根茎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性平,味甘;归 心、肺、脾胃经
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灰 棕色,断面黄白色,有粉 性,有放射状纹理
黄芪
豆科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行滞通痹,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
性微温,味甘; 归脾、肺经
圆柱形,外表皮黄白色至 淡棕褐色,断面纤维性 强,粉性,“菊花心”
毛茛 科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性微寒,味苦、 酸;归肝、脾经
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淡 红棕色,光洁,放射状纹

赤芍
毛茛 科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性微寒,味苦;
归肝经
圆柱形,表面棕褐色,粗 糙,断面粉白色,粉性
黄连
毛茛 科
根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性寒,味苦;归 心、脾、胃、肝、
胆、大肠经
红参
五加 科
根及根茎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益气摄血
性微温,味甘、 微苦;归脾、肺、 心、肾经
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红 棕色,半透明,断面平坦,
角质样,质硬而脆
三七
五加 科
根及根茎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性温,味甘,微 苦;归肝、胃经
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铜
皮铁骨狮子头”
白芷
伞形 科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味连:多分枝,鸡爪形, 有的有“过桥“;雅连: 多为单枝,圆柱形,“过 桥“较长;云连:多为单 枝,弯曲呈钩状,“过桥
“较短”
升麻
毛茛 科
根茎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性微寒,味辛、 微甘;归肺、脾、
胃、大肠经
不规则长形块状,多分 枝,呈结节状,表面有圆 形空洞茎基痕
延胡索
罂粟 科
块茎
活血,行气,止痛
性温,味苦、辛; 归肝、脾、心经
不规则扁球形,表面黄色 或黄褐色,断面角质样, 具蜡样光泽
板蓝根
十字 花科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性寒,味苦;归 心、胃经
圆柱形,表面淡灰黄色, 有纵皱纹,根头部膨大, 断面皮部黄白色
占参
豆科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利尿
性寒,味苦;归 心、肝、胃、大
肠、膀胱经
圆柱形,外皮易脱落,断 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的 有同心形环纹

宣肺,祛痰,利咽, 排脓
性平,味苦、辛; 归肺经
圆柱形或长纺锤形,白色 或淡黄白色,有“芦头”, 断面放射状裂隙
兄参
桔梗 科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性平,味甘;归 脾、肺经
长圆柱形,黄棕色或或棕 色,根头“狮子盘头”, 木部“菊花心”特殊香气
白术
菊科
根茎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止汗,安胎
性温,味甘、苦; 归脾、胃经
生地:性寒,味 甘;归心、肝、 肾经;熟地:性 微温,味甘;归 肝、肾经
不规则团状,中间膨大, 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断 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 泽,具黏性
天花粉
葫芦 科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性微寒,味甘、 微苦;归肺、胃

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断面黄白色,粉性
桔梗
桔梗 科
性寒,味苦;归 肺、胆、脾、大
肠、小肠经
圆锥形,表面黄棕色或棕 褐色,断面黄色,中间红 棕色,放射状纹理
玄参
玄参 科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解毒散结
性微寒,味甘、 苦、咸;归肺、
胃、肾经
类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 灰褐色,断面乌黑色,有 光泽,气特异似焦糖
地黄
玄参 科
块根
生地:清热凉血,养 阴生津;熟地:补血 滋阴,益精填髓
白色,纤维性,败油性
龙胆
龙胆 科
根及根茎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性寒,味苦;归
肝胆经
不规则块状,表面淡黄色 或黄棕色,断面木部“筋 脉点"
丹参
唇形 科
根及根茎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性微寒,味苦; 归心、肝经
根茎粗短,根长圆柱形, 表面棕红色,粗糙,断面 角质样,黄白色
黄苓
唇形 科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公司常用中药科属、药用部位及其功能的总结表
表1
根及根茎类中药
药材名
科属
药用部位
功能
性味归经
明显特点
细辛
马兜 铃科
根及根茎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通窍,温肺化饮
性温,味苦;归 心、肺、肾经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大黄
蓼科
根及根茎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
性寒,味苦;归 脾胃、大肠、肝、
根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性温,味辛;归 肝胆、心包经
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 断面波状环纹,黄棕色油 点,香气特异浓郁
防风
伞形 科

祛风解表,渗湿止痛, 止痉
性微温,味辛、 甘;归膀胱、肝、 脾经
蚯蚓头,扫把帚,
柴胡
伞形 科

疏散退热,疏肝解语, 升举阳气
性微寒,味辛、 苦;归肝胆、肺

圆柱形或圆锥形,断面黄
性温,味苦;归 肺、胃、大肠经
圆锥形,切面粉性,皮部 有棕色油点
当归
伞形 科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性温,味甘、辛; 归肝、心、脾经
圆柱形,外皮黄棕色,断 面黄柏,棕色油点,香气 浓郁
前胡
伞形 科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性微寒,味苦、
辛;归肺经
不规则圆锥形、圆柱形, 断面不整齐,棕黄色油点
川芎
伞形 科
引血下行
性平,味苦、甘、 酸;归肝肾经
切面平坦,淡棕色或棕色
川牛膝
苋科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 利尿通淋
性平,味甘、味 苦;归肝肾经
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 管束点状
白附片 附子
毛茛 科
子根加工 品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性大热,味辛、 甘,有毒;归心、
肾、脾经
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 窄,无外皮,全体黄白色, 半透明
不规则肥厚团块,灰黄色 或灰棕色,断面角质样, 菊花纹,棕黄色油点
泽泻
泽泻 科
块茎
利水渗湿,泄热,化 浊降脂
性寒,味甘、淡;
归肾、膀胱经
类球形、推圆形或卵圆 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断面黄白色,粉性,细孔
半夏
天南 星科
块茎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性温,味辛,有 毒;归脾、胃、
心包经
有“锦纹”,隨部有星点, 气清香
制何首 乌
蓼科
块根
补肝肾,益精血,乌 须发,强筋骨,化浊 降脂
性温,味苦、甘、 涩;归肝、心、 脾经
断面云锦花纹,显粉性生何首 乌Fra bibliotek蓼科块根
解毒,消痈,截疟, 润肠通便
性温,味苦、甘、 涩;归肝、心、 脾经
断面云锦花纹,显粉性
怀牛膝
苋科

补肝肾,强筋骨,逐 瘀通经,利尿通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