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我国沿海省市制造业集聚变动的实证分析

【 关键词】沿海省市;制造业 ; P指数 ; S 绝对集 中度 【 中图分类号】20 F9 【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 , 国内对产 业集 聚 的研 究 大 多集 中在 对我 国整体 制造业 集聚 现象 的考察 , 主要 针 对 以全 国 范 围为背 景区域 的 产业 集 聚 。就 中 国实 际情 况 而 言 , 中国制 造业 的高度 集 聚现 象 主要 发 生 在沿 海 地 区 ,
是低 于西方 发 达 国家 的近 期 水平 ; 子龙 等 、 王
城市发展研究 l 5卷 20 0 8年 6期 U bnSu isV 11 o62 0 ra tde o.5 N . 0 8
业 的地理集 中的研究 。范 芝芬和 斯科特 利用赫 芬代
基金 项 目 : 京 师 范 大 学 留 学 回 国 人 员 科 研 启 动 基 金 “ 国 人 南 我
对我 国工业 区域化 和集 聚的决定 因素进行 了实证 分 析 ; 勇和曹丽 莉通过 测算 2 罗 O个 制造 业地 理集 中 指数 , 明 19 表 97年一2 0 年 中 国制 造业 的地 理集 中 O3
域作为研 究 的基 本单元 , 借助产 业空 间集 中程 度 (P s
指数 ) 绝 对 集 中度 ( R ) 项 指 标 , 算 19 — 和 C 两 计 98 20 06制造 业 内部 2 8个行 业 变 化趋 势 以 及省 域制 造 业 的空 间变化状 况 , 尝试 对 我 国东 部 沿 海省 市 制造 业近年来 的发展 状态进 行定 量评价 。
文 地 理学 方 法 论 重构 ” 2 0 - 2 0 ) (0 8 0 9
一
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

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制造业集聚的企业规模异质性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制造企业规模差异的存在,即在制造业集群内不同规模的企业共存。
这种差异可以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经济效应来解释。
大规模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生产要素和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份额和更大的利润。
而小规模企业则常常以灵活性和创新为优势,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生产的多样性。
其次是制造业集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规模企业通常拥有更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能够对小规模企业形成牵引作用。
大规模企业通过与小规模企业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和效益。
而小规模企业则能够通过与大规模企业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订单和技术支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进行实证研究,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集聚地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该地区的企业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可以获取企业的规模、产能、市场份额等信息。
然后可以建立企业规模异质性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制造业规模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和集群效应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制造业集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
通过分析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关系和竞争关系等,可以揭示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集聚的企业规模异质性不仅仅受到内部因素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产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制造业集聚中存在的企业规模异质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企业规模异质性的分析与实证,可以深入理解制造业集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广东省制造业区域集聚研究

分 以及 经 济 增 长 引 擎 对 广 东 省工 业 乃 至 经 济 的发 展做 出了 巨大 贡献 。经 过几 十 年 的发 展 , 东省 制 广 造业 已经 形成 了区域 集聚 的局 面 。根据 已有研 究可 知, 这种 工 业 的 区域集 聚 对广 东 省经 济发 展 具 有促 进作 用 。但 制造业 在不 同行 业形成 的 区域集 聚现 象 对 于广东 省 的经济 发展 有什 么不 同的影 响 ?本文将 利 用 面 板 数 据 对 广 东 省 制造 业 不 同行 业 的 区域 集 聚与 经济 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实证 分 析 , 而探 讨 进 广 东省 制 造 业 在 不 同行 业 的 区 域集 聚对 广 东 省 经
关 键 词 : 东省 ; 造 业 ; 业 集 聚 广 制 产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6 6 2 1 )4 0 4 — 6 F6. 5 A 1 7 - 2 X(0 2 0 — 0 6 0
自2 0世 纪 7 O年 代 以来 , 广东 省借 助 先 发优 势
项 目( 0 0 8 7 1 2 ) 2 1 B0 0 0 0 9
作 者 简 介 : 佳 (9 1 , , 西樟 树 人 , 东金 融 学 院 讲 师 , 济 学 博 士 , 祝 18 -)女 江 广 经 主要 从 事 区域 产 业 经 济 、 际经 济研 究 ; 松 国 唐 (90 , , 南 大 理 人 , 东金 融 学 院 副教 授 , 汉 大 学博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区域 产 业 经 济 研 究 ; 前 元 18 一) 男 云 广 武 主 汪 (93 , , 16 -) 男 湖北 洪湖 人 , 东金 融 学 院教 授 , 济 学博 士 , 广 经 主要 从 事 产 业 集 聚研 究 。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法 满 足 居 住 需 求 的 那 部 分 购 房 需 求 改 策 先 后 经 历 了 鼓 励 发 展 阶 段 、紧 缩 性 阶 善 性 需 求取 决 于 居 民 购 买 力 大 小 和 房 价 段 、 促 进发展 阶段和严 厉调控 阶段 , 阶 段
黑 龙 江社 会 科 学 , 2 0 0 9 ( 0 6 ) . 的 高低 , 用于 改善生活 的需要 , 当改善性 性政 策 的变 迁对二 手房市场 产生 巨大 的 收 入 比研速 用于购房等固定资产投资。其次 , 二手房 性 和 使 用 价 值 但 是 在 随 后 的 政 策 调 控 求 受 价 格 影 响 较 小 , 超 出了刚 的 成 交量 对 应 于 不 同 的 阶 段 性 调 控 政 策 中. 居民 基于房价 的居高 不下 , 在 房 价 一 远高于居民 的购买力水平增速 。 而作 为一线城 市北京 , 对 调 次 次 的 上 调 中 .出 现 了 居 民 对 二 手 房 的 性需求人群的可承受能力 , 不在合理 的范 呈 一 致 变 化 .
集中消 费 . 这 是市场过度敏 感造成 的 房 围 内 . 那 么 刚 性 需 求 就 不 能 变 为 有 效 需 控 政 策 的 反 应 较 敏 感 .呈 现 更 大 的 波 动 这部分人群对二手房市场只能持观 望 性 , 往 往 容 易 出 现 集 中消 费 。而 当房 价 一 价 的报 复性上 涨 .即使 房地产政 策进入 求 .
直 以来 . 国 家 都 在 适 应 房 地 产 市场
由此 , 带有投 资性 的“ 炒房 ” 行 变化 采取相应 的调控政 策 . 以期房地产 市 需求 突 出表现 为 “ 婚 房 需求 ” . 是 指 商 品 价的上涨 . 为 “ 炒 ” 热 了二 手 房 市场 。 场 能 合 理 健 康 地 发 展 . 虽 然 政 策 效 果 可 能 供 求 关系 中受 价格 影 响较 小 的需 求 . 即 指 不得不买 房 的那 部分需 求 。改 善性需
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与成因的实证分析

2 1 年第 6 01 期
国跨 国公 司生 产与 贸易 的地 理扩 散为典 型 ,分析 了
产业 集 聚的原 因 。他认 为 ,新产 品 的非标 准化特 性
究 发 现 ,从 2 纪 中后 期 开始 ,集 聚 的劳 动生 产 O世
率 贡献 明显 下 降 ,产业 成长 缓慢 。除此 以外 ,产业
古典 经济 学 的 区域 比较优 势 理论认 为 ,在 “ 资 源趋 向效 益 ,效 益 吸引 资源 ” 的原则 指引 下 ,区域 之 间外部 经 济 的差异 和 生产要 素 比较优 势 的差异 是 导致 不 同 区域 之 间资 源 配置效 益 差异 的原 因 。韦伯 ( e e) 的工 业 区位 理 论 强 调 运 输 费用 、工 资 成 W br 本 和 焦 聚 因 素 等 成 本 因 素 决 定 了 产 业 的 区 位 分 布 。3 _ 弗农 ( r o )在 2 _ ] Ven n O世 纪 6 代 中期 以美 O年
经 济理 论 与经 济管 理
2 1 年 第 6期 01
中 国装 备 制 造 业 集 聚 水 平 与 成 因 的 实 证 分 析
刘 文 勇
( 黑龙 江 大 学生产 力研 究 中心 ,哈 尔滨 1 0 8 ) 5 0 0
[ 提 要] 中国装备 制造 业 中 7个行 业 都具 有 明显 的集 聚 特 征 ,但 存 在 相 对 于产 值 而 言 的
及其 不成 熟 的生产技术 ,要 求供 应商 、消费 者之 间 加强 联 系与沟通 ,进 而引致 集聚 产生 ;当产 品逐渐 成熟 ,市场 竞争 日趋激 烈之后 ,为 了降低 成本 ,提 高竞 争力 ,生产基 地逐 步 向主要市 场 区域转移 和集 聚 。] [ 克鲁格 曼 ( u ma )运 用 不 完 全竞 争 经 济 4 Krg n
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的实证分析:1998-2007——以广东为例

何 完善 金融体 系来 改善 资本 配置效 率 、 进 经济增 长 。而 在金 融体 系改革 的侧重 点上 , 部分 学者 认 为 促 一
资本市 场 的发 展对 改善 资本 配 置有 显 著 作 用 , G et B ket 2 0 ) 、 ny 2 0 ) ; 部 分 学 如 er 和 e ar( 0 0 J Her ( 0 3 一
德珠 。
[ 作者简介] 叶德珠 , 经济学博士,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 , 陈莹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 张文婷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
2 - 6
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献 回顾
在 现 代经 济 中 , 本 配置 是 资 源 配置 的 核心 。 回溯 增 长理 论 的发展 历 程 , Ha o . o a 模 型 到 资 自 r dD m r r
方 向优 化建 议 。
[ 关键词 ] 资本 配置效率 ; 行业差异; 投资优 化 [ 中图分类号】 0 1 1 [ F 6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4—89 (0 0 0 -0 6 17 28 2 1 ) 202  ̄8
一
弓 言 I
中国是 投资大 国 , 但却 长期存在 一方 面资金 紧缺 , 一方 面投资效 率低 下的矛盾 。在 目前美 国次 级债
广东省 作为我 国的经 济大省 , 投资总量 一直 以来 在全 国名列前 茅 , 业升 级和经 济增长 方式也 较 其产
具代 表性 。 由于美 国次级债 危机 , 东省 面临的产 业 调整 压力 在 全 国来看 尤 为典 型 。如何 提升 资本 配 广 置效率 , 实现 投资方 向优化 , 成产业成 功转 型 , 促 是广 东省经 济发展 战略所要 回答 的迫切议 题 。 本 文利 用 19 2 0 9 8— 0 7年 的年 度数 据 , 用著 名 的 Wuge(0 0 ¨ 实 证模 型综 合 分 析广 东 省 的 采 rl 20 ) r 资本 配置 效 率 , 过 其 与全 国及 全球 的资 本 配置 效 率 的对 比 , 掘 效 率 提升 空 间。 同时 在 此基 础 上 , 通 发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迅速,各地区不断加大对产业集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产业集聚规模的快速发展。
下面将就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对产业集聚的规模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聚集,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聚区。
比如,广东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和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其次,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的特点。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地区对产业集聚的引导和支持也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一些地方在引进产业集聚项目时,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引进,推动了产业集聚规模的结构优化,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次,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呈现出创新驱动的特点。
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一些地方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中,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产业集聚规模的创新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最后,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特点。
随着产业集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地方也开始注重产业集聚规模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通过推动产业集聚规模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了产业集聚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创新能力。
总的来看,我国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呈现出不断扩大、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特点,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产业集聚规模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规模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城中村制造业空间集聚研究以广州康乐村服装生产企业为例

城中村制造业空间集聚研究以广州康乐村服装生产企业为例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显著。
特别是在我国的大城市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广州市的城中村——康乐村,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了众多服装生产企业的集聚地。
本文旨在以广州康乐村的服装生产企业为例,深入探讨城中村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现象、动因、影响及其优化策略。
With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Especially in big cities in China, this phenomeno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active regions in China, Kangle Village, a city village in Guangzhou, has become a gathering place for numerous clothing production enterprises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resource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aims to take the clothing production enterprise in Kangle Village,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explore the phenomenon, motives, impact,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urban villages.文章将对康乐村的地理位置、经济背景、产业结构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简介 】毛艳 华 ,中山大学 港澳珠 江三角洲研究 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 的教学 与研究 ;易中 俊 ,中 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主要 研究 方向为区域经济 。
形成 集 聚 ,再到 向周 边转 移分 散 的过程 ,就 形成 了著 名 的 “ u曲线 ” ( eal ,19 ) 。 倒 V nbe 9 6 J s
在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实证研究 中,H no (98 asn 19 )发现北美 自由贸易协定吸引企 业逐渐向美国和墨西哥边境集聚 ,对墨西哥 国内制造业 的分布产生 了影响 。R b ̄s(0 1 oe i 20 )分析 了欧洲一体化对意大利制造业集聚 的影响 ,认为在 17 — 9 1 9 1 19 年意大利产业 活动整体上 向边缘地区
文献评述与研究意义
产业地理集聚是产业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 ( 世界银行 , 0 9 J 20 ) 。在集聚经济的经典文献 中,古 典区位学家韦伯 ( br 的 “ Wee) 集聚因素”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 ( a hl 的外部经济 J M r a) s1 理论 以及诺 贝 尔经 济学 奖得 主克 鲁格曼 ( rg n 的新经 济地 理 和新 贸易 理论 _等 都对 产业 集 聚 Kuma ) 4
《 产经评论} 02年 1 21 月第 1 期
・
产 业组 织 ・
制造业集聚趋 势的实证分析
以广 东省 为例
毛 艳华 易 中俊
[ 要]在 经济全 球化和 区域一体化背景 下,广东经 济 的持 续竞 争力在 很大程 度上 来源 于产业 集聚 的 摘 规模经济优势 ,尤其是珠 三角地 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 为该地 区吸引外商投 资和 国内配套 产业跟进 的重 要 动因。本 文在分析广 东 区域 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 业结构调整特 征的基础 上,应用 区位 熵指数 、空 间基尼 系数和集 中率指 数等分析工具 ,详细研究 了广东制造 业的比较优势 与集聚规模 、地 理集 聚程度 与变化动 态 以及空 间分布水平 与转移趋势 ,对不 同类型行业 的集 聚程度和变化趋 势进行 了深入分析 ,相 关结论 对于 当 前制定推动产 业结构调整 和建设 现代产业体系 的政策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产 业集 聚; 区域 熵;空间基尼 系数 ;集 中率 ;产业转移 [ 中图分类号 ]F 6 . [ 02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64—89 (0 2 100 1 2 8 2 1 )0 -0 5— 7
・
5・
扩散 , 一 特定 产业 在卒 问更趋集 中 0 。即经 济全 球化 推 动 了 国家 内部 的产 业集 聚 。范剑 勇 (0 4 20 ) 从地 区专业 化 的角度 ,利用 两位数 水平 的制 造业数 据 ,对 中国 18 90年和 20 年 地 区专 业 化和产 业集 01 中率 的变 化情况 进行 了实证 分析 ,认 为改革 开放 以来 中 国市 场一体 化水平 的提高导 致绝 大部 分行 业 已 经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制造业 的集聚效应。但是 ,由于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总体 上仍较低 ,且滞 后 于对外 的一 体化水 平 ,这 一现 状使 得制造 业进 一 在东部 沿海 地 区集 聚 ,无法 向中部 地 区转 移 ,进 步 推进地 区差 距 断扩 大 ] 。其 它学 者 的研究 认 为 ,在 2 0世 纪 8 0年代 中后 期之 前 ,中 国的制造业 地 理 分布 呈分散 状态 ,而在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则 呈集 聚之 势 ,且 强 度超 过 早 期 的分 散 ( 璇灿 飞、谢 秀 珍 ,20 ;路 江涌 、陶志 刚 ,20 ) “ 。事 实上 ,中国东部 地 区经 过 了 3 06 06 ] 0多年 的高 速增 K,制 造
费用还不足以支付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时,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就会首先从工业中心向周边地区
转移 ,从而削弱 了工业 中心的集聚程度 ,或者使原本 的工业中心逐渐发展为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 心 ,或者纯粹成为技术创新 、贸易、金融服务等 中心 ,此 时地 区之间实现了产业梯度转移和分工协 作 。如 果 以贸易 成本 为横 轴 、制造 业集 中度 为纵 轴 ,这种 随着 贸易 成本 不 断下降 ,工业 企业 由分 散 到
、集聚 域 与外围地 的产业分工关系 ,以及是否 出现 了促进产业扩散转移 的离心力仍然值得关 注
( 范剑 勇 、李 方文 ,2 1 ) 。 0 1 改革开 放 以来 ,广 东凭借 毗邻 港澳 的地理 位置 、先 行一步 的对 外开放 政策 以及 率先启 动 的 市场 化 一
的动因进行 了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了有说服力 的模型 。近 2 O多年来 ,产业集聚与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新经济地理强调贸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 认为贸易成本与产业集聚 存在非线性的关系 ( r m nad eal ,19 ) 。即在集聚经济形成后 ,随着工业 中心对劳动力 Ku a n nb s 9 5 J g V e 需求 的增加 ,劳动力的价格也会增长 ,那么当贸易成本下降到使企业依靠集聚优势而节省下 2 01 1 — 4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 (0 J0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 金项 目 (9 J 70 0 ) 1 BL 5 ) 0 YA 9 2 0 、中央 高校 基本科研业务 费专项 资 金 中 山 大 学 青 年 教 师 培 育 项 目 ( 9 y k 8 、广 东 省 普 通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重 大 项 目招 标 课 题 0 pw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