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C.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草木荣枯(茂盛)D.悬殊(差异)周而复始(转一圈)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草长鹰飞衰草连天农谚灵敏B.北雁南飞冰雪融化显著物侯
C.鸟语花香籁籁下落山脚丘陵D.割麦插禾草木萌发内陆孕育
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5、达标测评
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竺可桢(zhēn)翩然(piān)孕育(yùn)B.销声匿迹(nì)农谚(yàn)延迟(yàn)
C.簌簌(sù)风雪载途(zāi)衰草连天(shuāi)D.经度(jìng)差别(chā)海棠(táng)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A.翩然(……的样子)销声匿迹(隐藏)B.次第(一个接一个地)风雪载途(装载)
二、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
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2、走进作者:
:(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三、问题探究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4.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A.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 )
B.不情愿又没有 办法。()
C.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D.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 。()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知识链接】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 0世纪卓有 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 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 的奠基人。1936年起, 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 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 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6―――10段,回答: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侯的关系,据以安排家事”与原文1――2段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收集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侯知识。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竺可桢(zhúzhēn) 翩然(piān) 孕育(yùn)
B.销声匿迹(xiāo nì) 农谚(yàn) 延迟(yàn)
C.簌簌(sù) 风雪载途(zāi) 衰草连天(shuāi)
D.经度(jìng) 差别(chā) 海棠(táng)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 大自然的语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  大自然的语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 大自然的语言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难点】(一) 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二)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学习流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竺可桢( ) 萌发()翩然()孕育()销声匿迹()风雪载途( ) 簌簌(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衰草连天( )2、了解作者3、思考下面问题,理清全文思路。

划分段落层次(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4、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意义。

5、相关知识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6、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2、)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叨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最新[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学习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相关资料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

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自主学习】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衰()()()()翘()()()()观()()()()落()()()()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精品导学案

16 大自然的语言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资料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整体把握。

自主学习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读准字音。

翩.然piān 簌.簌sù连翘.qiáo萌.生méng草长莺.飞yīng孕.育yùn载.途 zài 农谚.yàn竺.可桢.zhúzhēn 销声匿.迹nì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悬殊:相差很远。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载途:满路、遍地。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一年都像这样。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方法:“五步教学法”(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步:课前预习(一)“三读”课文“一读”:大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字词:“二读”:默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在精彩段落前用红笔标上“△”;在精美句子下用红笔画上波浪线;疑难词句旁标上“?”“三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重、快慢、语调”(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小组分工完成)(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理解文章脉络,列出文章提纲(三)疑点问题归纳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这些问题记下来。

(至少3个)第二步:交流讨论1、课前请6个小组在后墙黑板上板书“字词积累”和5个“预习题”结论。

2、课前各小组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组长填写预习自评分。

3、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各组员的预习结论4、评价黑板上展示的预习题结论第三步:精彩品读小组内交流“二读”课文中,发现的精彩文段或精彩语句;点评预习中发现的写作或表达上的亮点。

w第四步:质疑解难1、小组内讨论预习和上几环节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提请全班讨论解决。

2、对同学发言、老师点拔及教辅资料上的观点产生疑问的可以大胆质疑。

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第五步:当堂检测(-)课本知识填空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 、__ 、___ 、____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顺序。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说明文文意理解与概括法】①了解大意,确定说明对象。

②留意各段的段首段尾句。

③标记重要词句。

④审读题干,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⑤在答题范围内概括。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诉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piān)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农谚.(yàn) 簌.簌(sù)萌.发(méng) 风雪载.途(zài) 短促.(cù) 连翘.(qiáo)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
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重点积累:
2、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3、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
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