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0《现代诗歌二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 长春版
最新整理穆旦《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穆旦《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解。
2、体会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把握世人透露出的悲凉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诗歌拥有的丰富性和表现力的意象。
难点: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悲凉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
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
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
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 “文宦之家”,文人学者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康熙皇帝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氏兄弟”虽然从未谋面,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约而同都选择拆字法为自己取笔名,不同的是,金庸将名字 “镛”拆开,而查良铮将姓拆开,这就是——穆旦。
今天我们借这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走近穆旦。
二、背景介绍联系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只言片语简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八年的情景,进而说说此诗的时代背景。
明确:穆旦这首诗写于1941年日寇铁蹄践踏下的那段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日子。
三、诵读感悟播放朗诵,学生自由模仿朗诵诗歌。
注意朗读的停顿、重音和语调、语速。
四、理解探究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吉林省长市第一五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 现代诗歌二首教案1 长版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归纳、概括。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小结
反馈
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是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6)相对于前两节,第三节内容有什么大的变化呢?
句式不同,意向特点完全不同(光明、有力量的),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7)总结前三段:用象征的手法反映了现实,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2、分析4--6节。(学生分析为主)
(1)概括这三节内容:阐述了相信未来的理由。
(2)具体说来是理由呢?
坚信未来会揭开历史的本来面目,还人们以真相,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一
预习展示二
今天,我们有着如花的年华,美好的青春蓝图任意让我们勾画;今天,我们有着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实现梦想;今天,我们一起坐在课堂学习,为了灿烂的明天共同努力。所以,请不要抱怨天气炎热,也不要埋怨学习的艰辛,我们要充满昂扬的斗志,因为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青春!我们每个人都要坚信:未来取决于自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拇指的诗歌《相信未来》,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和激励。
3、最后一节写作手法:直抒胸臆。
本诗歌阅读方法总结:
1、要紧密联系写作背景。
2、注意意象的选择运用。
初中九年级语文学案-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全国一等奖】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学习目标】1.了解穆旦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生字词。
3.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诗人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了解感知。
1.了解诗人。
穆旦(1918—1977),原名,曾用笔名,祖籍,出生于。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创作背景。
作者写此诗时24岁。
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
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3.字音检测。
打鼾(),牛轭(),灰烬()4.字词解释。
吱哑:二、深入学习。
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
2.诗人在诗歌中创作了哪些意象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吉林省长市第一五七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 现代诗歌二首教案2 长版

现代诗歌二首教学时间教具教内学容目要标求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中内涵丰富的意象,培养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
重难点1、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
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一、简介作者、写作背景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二、讨论、学习作品㈠自读第一小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
㈡挑选学生朗读诗歌。
㈢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并把握作品第一小节的感情及朗读方法。
1. 本节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2. 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破旧、熏黑、通过介绍文体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并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小结反馈干瘪、失修、淤滩上的3. 表达的效果: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4. 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象征。
①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②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如《白杨礼赞》、《小桔灯》。
5.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6. 朗读注意事项: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
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九上《现代诗歌二首》 (二)

现代诗歌二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课题课型讲读总节时1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穆旦、郑敏两位诗人以及“九叶诗派”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把握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情感目标: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穆旦运用的意象,体会诗人面对民族危亡的苦痛,以及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怀重点把握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难点理解穆旦诗歌中的思考,体会诗人痛苦中隐含希望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课前演讲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
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
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
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文人学者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康熙皇帝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氏兄弟”虽然从未谋面,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约而同都选择拆字法为自己取笔名,不同的是,金庸将名字“镛”拆开,而查良铮将姓拆开,这就是——穆旦。
今天我们借这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走近穆旦。
二、鉴赏诗歌。
1.解题。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寒冷、寂寥的背景。
)年仅23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他要表达什么?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诗歌。
3.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穆旦的诗不好理解,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4.结合背景,深刻感悟。
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于1941年,此时的中国正是灾难最深重的年代。
5.引入诗人创作风格,深入理解诗歌。
(大屏幕)但是穆旦不是悲观主义者,穆旦,一个早慧而且早熟的诗人,在20世纪40年代以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抒写了深沉雄浑的生命之歌。
现代诗歌两首

检测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进行联想练习,并试着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谱写成一首小诗。
(提示:如枫叶、雪花、干枝、石头……)
课后
反思
预习
小结
同学们都知道,诗歌往往借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李白的床头明月抒写着思乡之情;杜甫的花溅泪、鸟惊心传达着忧国之痛;徐志摩将怀念之情寄托在康河的柔波里;叶赛宁把自己的同情寄予在刚做妈妈就忍受骨肉分离之痛的狗妈妈身上……这就是诗歌的特点,用意象构织意境,用意境传达思想感情,具有朦胧的美。
第四组题
1、介绍作者及作品。2、赏析第二首
3、归纳总结第二首
展
示
总
结
读完这首诗,我们也许会说诗人的感情基调是悲凉的,在那些亘古不变的情景里渗透着宿命的忧伤。但通过认真辨析,我们不难悟出各种沉寂景物下蕴藏的巨大的坚韧,以及诗人穿梭于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沉重的忧思。在诗的写法上,穆旦提出要追求一种“情绪和意象的健美的糅合”,这首诗中缓缓铺展的情绪之流和众多坚实可感的意象,表明它完全实现了诗人的愿望。这些需要我们在阅读时细细体味。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
2课时序号NO47源自48教学内容:六、现代诗歌两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金黄的稻束》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解
2.能力目标:体会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学会运用比较阅读,鉴赏诗歌。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穆旦诗歌所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情怀。理解北方农村背景的寓意,感受其中蕴涵的痛苦。掌握比较阅读的一些方法。
3.引入诗人创作风格,深入理解诗歌。
《金黄的稻束》
1.文中的“你们”指的是谁?
长春版(2018版)九年级上语文第7课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案】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穆旦诗歌突出的风格是沉郁顿挫而不悲观,含蓄蕴藉而不晦涩,更富有深沉、凝重、悲壮之感。
穆诗擅长使用排比,并且在句式整齐的基础上求变求新,从而避免了排比句式的呆,使排比句式既整齐又错落,生动婀娜:写“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一连串的萧索凄清意象铺排,令人如堕冰窖,不寒而栗。
写狂风肆虐,“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使人联想到日寇在中国的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诗人以平静柔和而又令人心酸的抒情笔调,深刻揭示了20 世纪40 年代中国农村的生存面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穆旦运用的意象,体会诗人面对民族危亡的苦痛,以及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怀。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穆旦运用的意象,体会诗人面对民族危亡的苦痛,以及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穆旦诗歌中的思考,体会诗人痛苦中隐含希望的爱国之情。
课前准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
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
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
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文人学者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康熙皇帝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氏兄弟”虽然从未谋面,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约而同都选择拆字法为自己取笔名,不同的是,金庸将名字“镛”拆开,而查良铮将姓拆开,这就是——穆旦。
今天我们借这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走近穆旦。
2.齐读题目---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3.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寒冷、寂寥的背景年仅23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他要表达什么?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6《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长版

现代诗歌二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金黄的稻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解。
2、体会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把握世人透露出的悲凉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诗歌拥有的丰富性和表现力的意象。
难点: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悲凉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名字——查良镛。
他是谁?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应该知道,这是金庸先生的原名。
再看——查良铮,有谁知道?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二人皆为清代诗人査慎行的后人。
而海宁査家历史极为悠久,系出春秋查子,代代书香,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文人学者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康熙皇帝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氏兄弟”虽然从未谋面,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约而同都选择拆字法为自己取笔名,不同的是,金庸将名字“镛”拆开,而查良铮将姓拆开,这就是——穆旦。
今天我们借这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走近穆旦。
二、背景介绍联系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只言片语简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八年的情景,进而说说此诗的时代背景。
明确:穆旦这首诗写于1941年日寇铁蹄践踏下的那段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日子。
三、鉴赏诗歌。
1. 题解。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寒冷、寂寥的背景。
)年仅23 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他要表达什么?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
2. 学生自由朗读,感悟诗歌。
3.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穆旦的诗不好理解,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4. 方法指导。
同学们都知道,诗歌往往借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
李白的床头明月抒写着思乡之情;杜甫的花溅泪、鸟惊心传达着忧国之痛;徐志摩将怀念之情寄托在康河的柔波里;叶赛宁把自己的同情寄予在刚做妈妈就忍受骨肉分离之痛的狗妈妈身上……这就是诗歌的特点,用意象构织意境,用意境传达思想感情,具有朦胧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诗歌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穆旦、郑敏两位诗人,以及“九叶诗派”的相关文学常识。
2.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一、导入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这个诗派的诗人,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这一诗派就是九叶诗派。
二、作者介绍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袁花。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他身上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作品呈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思考的痛苦。
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创作于1942年2月。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自由朗读,熟悉诗歌。
3.全班齐读。
四、诗歌赏析
1.解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氛围?
明确:寒冷、寂寥
2.年仅23岁的诗人穆旦,风华正茂,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寒冷、压抑、死寂的背景写诗?
联系写作背景:1941年,中国处于抗战最激烈的阶段,中国土地大片被日本占有,此时的中国正是灾难最深重的年代。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写出这种氛围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的?
明确:寒冷的腊月的夜、枯干的田野、大麦和谷子、古老的路、憩息的牲口、冻结的小河、闪着的灯光。
厚重的、多纹的脸。
4.腊月已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再加上寒冷这个词?
明确:冷到极致,死气沉沉之感,萧瑟荒凉,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正处在最黑暗的日子里。
5.诗歌中的意象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无止境的苍凉与衰败。
6.在这苍凉与衰败之中,你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枯干的田野、大麦和谷子、冻结的小河?
明确:大麦和谷子是收获的象征,牲口憩息了但是也有醒来的时候,小河冻结了但是也有解冻的时候,田野里还闪着一盏灯光,这是作者眼中的希望。
7.文中的“他”指的是谁?
明确:这个“他”不仅仅是指村庄里某一个老人,也象征着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在艰难的生存着,艰辛的劳作者。
8.怎样理解“他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的打鼾”?
明确:他长大了依旧还是会和他的父辈们一样打辛苦劳作,变成一幅厚重的、多纹的脸,这是生命的悲剧性的轮回。
9.怎样理解“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明确:对中华名族生命轮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是第二节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思考与追问。
10.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剩下灰烬的遗留,这灰烬中会埋藏着什么呢?
明确:希望的火种。
小结:穆旦,一个早慧而且早熟的诗人,在20世纪40年代以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抒写了深沉雄浑的生命之歌。
他的诗,“给人一种难得的丰富和丰富到痛苦的印象,甚至还有一些挣扎的痛苦印记,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
11.齐读结课。
五、作业
熟读、背诵并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苍凉与衰败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