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含答案)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分别用杠杆、动滑轮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A、杠杆最多B、动滑轮最多C、滑轮组最多D、一样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越多的则功率越大B、功率越大的机械,其效率越高C、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D、功率越小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少3、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A.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B.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慢C.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D.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多4、60k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A.20kg B.30kg C.60kg D.120kg5、如图所示是各式各样剪刀的示意图,它们都是一对的杠杆。

现要用它们来剪开较硬的物体,其中选用最合适的剪刀是()6、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A.甲较费力但机械效率与乙相同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比甲高C.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D.两个滑轮组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7、下列哪种机械是不可能存在的()A、机械效率等于1的机械B、做功慢,但机械效率高的机械C、机械效率低,但做功多的机械D、即省力又省功的机械8、某人用100牛的力提起了350牛的重物,那么他不可能使用了()A.一个定滑轮B.一个动滑轮.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一支杠杆9、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10.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A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B端下沉D.无法确定杠杆的状态二、填空题11.指出图中所列工具分别属于那种简单机械,剪刀;扳手;钻头。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二)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二)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机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能量、携带信息C.机械振动中的各个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两侧往复运动,并没有随波迁移D.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2、图3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波的波速为2.4m /s,则此波传播的过程中,坐标为(0.9,0)的质点到t=1s时,所通过的路程为()A.2.56m B.2.4m C.0.16m D.0.02m3、质点作简谐振动,图象如图6示,由图可知()A.4s末速度为零,加速度负向、最大B.4s末振子的位移为-0.02mC.振动周期是5s,振幅是0.02mD.1s末,振动物体的速度为正向最大4、一列波以速率v传播,如图7示,t1时刻的波形为实线,t2时刻的波形为虚线,两时刻之差t1-t2=0.03s,且小于一个周期T,下列各组判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T=0.12s,v=100m/s B.T=0.04s,v=300m/sC.T=0.12s,v=300m/s D.T=0.04s,v=100m/s5、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打击铁钉,他每次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锤都击在钉子上,当木工停止击钉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钉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A.木工离他340m B.木工离他680mC.他听到第一次声音时,看到木工第三次击在钉子上D.他听到第一次声音时,看到木工第四次击在钉子上6、一艘固有频率为50Hz 的渔船,停泊天海岸边,若此时海浪两相邻波谷间的距离为10m ,海浪的传播速度为5m /s ,则渔船摇晃周期应是( )A .2sB .0.02sC .0.5sD .0.1s7、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8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 =0。

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 =2m 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A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B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C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D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8、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的变化B.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点,振动的能量最大,减弱点的能量可能为零C.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中,纵坐标所反映的意义是相同的D.超声波比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9、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中相遇发生干涉时( ) A.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是最大,不随时间变化B.在某一时刻,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可能小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C.振动加强点的位移随时间不断变化D.振动减弱点的振幅一定小于振动加强点的振幅10、如图1所示,1S 、2S 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均为A ,a 、b 、c 三点分别位于1S 、2S 连线的中垂线上,且bc ab 。

达标测试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评试题(解析卷)

达标测试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评试题(解析卷)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2、初温、质量相等的甲、乙金属块,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甲乙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从甲传递给乙B.热量从乙传递给甲C.温度从甲传递给乙D.温度从乙传递给甲3、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热机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多B.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C.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D.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4、如图所示,在试管里盛适量的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加热试管使水沸腾,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推动管口处的小叶轮转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实验过程中通过热传递使试管内水的内能增大C.玻璃管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白气”使小叶轮转动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水温上升,直至沸腾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口的橡皮塞被冲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B.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加D.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其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6、如图所示,在试管里注入少量的水,用软木塞塞紧管口,用酒精灯加热。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机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能量、携带信息C.机械振动中的各个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两侧往复运动,并没有随波迁移D.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2、图3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波的波速为2.4m /s,则此波传播的过程中,坐标为(0.9,0)的质点到t=1s时,所通过的路程为()A.2.56m B.2.4m C.0.16m D.0.02m3、质点作简谐振动,图象如图6示,由图可知()A.4s末速度为零,加速度负向、最大B.4s末振子的位移为-0.02mC.振动周期是5s,振幅是0.02mD.1s末,振动物体的速度为正向最大4、一列波以速率v传播,如图7示,t1时刻的波形为实线,t2时刻的波形为虚线,两时刻之差t1-t2=0.03s,且小于一个周期T,下列各组判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T=0.12s,v=100m/s B.T=0.04s,v=300m/sC.T=0.12s,v=300m/s D.T=0.04s,v=100m/s5、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打击铁钉,他每次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锤都击在钉子上,当木工停止击钉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钉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A.木工离他340m B.木工离他680mC.他听到第一次声音时,看到木工第三次击在钉子上D.他听到第一次声音时,看到木工第四次击在钉子上6、一艘固有频率为50Hz 的渔船,停泊天海岸边,若此时海浪两相邻波谷间的距离为10m ,海浪的传播速度为5m /s ,则渔船摇晃周期应是( )A .2sB .0.02sC .0.5sD .0.1s7、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8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 =0。

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 =2m 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A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B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C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D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8、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的变化B.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点,振动的能量最大,减弱点的能量可能为零C.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中,纵坐标所反映的意义是相同的D.超声波比次声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9、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中相遇发生干涉时( )A.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是最大,不随时间变化B.在某一时刻,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可能小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C.振动加强点的位移随时间不断变化D.振动减弱点的振幅一定小于振动加强点的振幅10、如图1所示,1S 、2S 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均为A ,a 、b 、c 三点分别位于1S 、2S 连线的中垂线上,且bc ab 。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单元测试题第十二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晒太阳B。

钻木取火C。

搓手取暖D。

压缩空气2.向酒精灯内添加适量酒精后,燃料的热值与灯内原来的部分相比较()。

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无法确定3.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吸收热量,内能增加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4.《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如图1所示,对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图1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D。

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2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其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图26.如图3所示,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3A。

球在A点时受力平衡B。

球在C点时速度最大C。

从B到C,球的动能减少D。

从A到C,球的重力势能增加7.如图4所示,一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木块只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B。

下滑过程中,木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

下滑过程中,木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D。

下滑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

热机工作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9.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各一杯,已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分别对它们加热,当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时,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过关测试题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过关测试题

《运动和力》单元过关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5分。

(下列各题中1—10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11—15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月亮躲进云里 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2.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3、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 B.桥 C.人 D.地面4.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A.重力和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5.如图所示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码G重100N,静止时弹簧秤示数为()A.200N B.100N C.0N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6. 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 A.汽车速度太慢 B.汽车转弯C.汽车突然启动 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碰撞7、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7 m/s B、9 m/s C、10 m/s D、11 m/s 8.下列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A.小明从滑梯上匀速下滑B.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C.赛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动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明显形变的是()10.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11用脚踢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脚是施力物体,所以它不受力B.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C.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足球D.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1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速度较大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速度越大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13.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一定相同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受力物体通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15、下列对汽车行驶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汽车就难以停下B、刹车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因而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少C、只要后面汽车的行驶速度小于前面的汽车,就无需对行车间距加以限制D、汽车行驶速度、车距、路面情况等均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二、填空题(24分)1.根据图示,写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厘米,它准确到_____。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A.B.C.D.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5℃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

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的冰挂C.消融的雪D.山间的云雾4.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雨B.露C.雾D.霜7.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2月21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凝华、液化D.升华、液化8.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玻璃窗上结了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的下述解释中正确的是()A.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B.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外一侧形成了小水珠9.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把它伸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致使镜片脱落10.小明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内能与热机》检测题(满分: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 .分子间有引力B .分子间有斥力C . 分子间有空隙D .分子是运动的2.以下带“·”的物体中,内能增大的是( )A .保持不变的冰水混合物B .气缸内气体膨胀做功C .正在锯木头的锯条D .温度逐渐降低的热水3.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用锤子敲打铁板,锤子和铁板都变热B .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C .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D .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4.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 、b 两液体加热(如图1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 、m b 、c a 、c b 表示a 、b 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m a =m b ,则c a >c bB . 若m a =m b ,则c a <c bC .若c a =c b ,则m a >m bD .若c a =c b ,则m a =m b5.如图2是某老师自制的教具,他在矿泉水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孔,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实验时从瓶口喷入酒精并盖上锥形纸筒,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瓶内酒精后,纸筒即刻飞出,关于此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在酒精没有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热值将变小B .纸筒飞出使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C .燃气推动纸筒飞出的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D .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6.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和乙,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 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b 温度计 a 温度计 甲 a b 乙 0 时间/min 温度/℃ 图2A.加热相同时间,甲、乙吸收的热量不同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温高于乙C.升高相同温度时,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B.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D.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8.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一、相信你一定能填好!(1─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的统计图是()
A.扇形图 B.折线图 C.条形图 D.直方图
2.第二单元的考试中全班50人中有9人获得优秀等级,那么绘制扇形图描述成绩时,优秀等级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A.64.8° B.45° C.32.4° D.18°
3.如图中(1)、(2)分别是我国1997─2000•年全国初中生在校人数和全国初中学校数统计图,由图可知,从1997年到2000年,我国初中生在校人数()
A.逐年增加,学校数也逐年增加 B.逐年增加,学校数却逐年减少C.逐年减少,学校数也逐年减少 D.逐年减少,学校数却逐年增加
4.武汉市某校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了评比.如图是将某年级60篇学生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分成5•组画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4•个小组的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分别是0.15,0.40,0.30,
0.15,•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的
调查报告有()
A.18篇 B.24篇 C.25篇 D.27篇
(作品篇数)
99.8
89.8
79.8
69.8
59.8
49.8
频数
分数
5.如上图,某校共有学生700人,图中扇形A、B、C、D分别参加语、数、英三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能参加一个兴趣小组且每人均参加课外小组,则不参加数学小组的学生有()
A.441人 B.259人 C.451人 D.249人
6.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大家都应该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会滴下2滴水,每滴水约为0.05毫升,•小帆在洗手时没有把水龙头拧紧,当他离开x分钟后水龙头滴下了y毫升水,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 •)
A.y=0.05x B.y=0.1x C.y=3x D.y=6x
7.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统
计图如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
率逐渐减小;
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
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

8.据报道,某省人均耕地面积从1951年的2.93
亩减少到1999年的1.02亩,•平均每年减少0.04亩,若不采取措施,继续按此速度减少下去,若干年后该省将无地可耕,请你估算一下,无地可耕的情况最早会发生在() A.2025年 B.2024年 C.2023年 D.2022年
9.有若干个数据,最大值是124,最小值是103.•用频数分布表描述这组数据时,若取组距为3,则应分为()
A.6组 B.7组 C.8组 D.9组
10.如图是某公司近三年的资金投放总额与利润统计示意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①2002年的利润率(公式:利润率=利润÷资金投放总额×100%)•比2001年的利润率高2%;②2003年的利润率比2002年的利润率高8%;③这三年的利润率为14%;④这三年中2003的利润率最高,其中正确结论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你能填得又快又对吗?(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某校八年级共有学生300人,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在所得的频数分布表中,各小组的频数之和是________,若其中某一小组的频数为8,则这一小组的频率是_______,所有小组的频率之和是__________.12.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用水情况,小江调查了80户居民,他发现人均日用水量在基本标准量(50升)范围内的频率是75%,那么他所调查的居民超出了标准量的有_________户.13.一个扇形图中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45°、60°、120°、135°,则各扇形占圆的百分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扇形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15.在用扇形图表示“月球上有水吗”的调查结果中表示“有水”的扇形的圆心角是90°,则认为“有水”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
16.根据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可知∠α=________.
17.我校8500册图书分为数学类、艺术类、科技类共3类,•在扇形图中可看出数学类占65%,科技类28%,那么艺术类图书共有________册.
18.如上图所示,根据某班50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AB:CD:EF:GH:PK=1:3:7:5:2,若后两组为80分以上学生数,则80分以上学生人数是_______.若80分成绩为优秀,则优秀率是________.
三、认真解答,一定要细心哟!(共66分)
19.(7分)空气成分中含氮气78%,氧气21%,剩下的是其他成分,请根据条件制作扇形图.
20.(10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强化公民的节水意识,•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到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义务宣传,并抽样调查50位市民某月家庭用水量,俊宇所在的小组统计的数据(单位:m3)如下:
8 5.5 5 6.4 10 12.5 7.8 5 6.5 9 5 9.5 7.5 10.2 6
8.3 9.4 6.5 11 13.5 14 14.5 15 5.4 6.5 8.5 10.5 5 6.5 •6.5
7.5 8.5 6 4.5 5 8.4 7.2 7 6.2 8 10 9 5.5 7.5 8
5.5 8.6 5 9.5 4.5
取组距为2,适当分组后,绘制频数分布折线图,•并回答:该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内的家庭最多,占所抽查的家庭的百分之几?
21.(10分)如图是某乡镇企业2002──2004年创造的利润折线统计图
(1)回答下列问题:①这3年平均每年创造利润多少万元?②利润最高的一年比最低的一年多百分之几?(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根据条件制作条形统计图
(3)比较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点?
22.(12分)某班全体同学在“献爱心”活动中都捐了图书,捐书情况如下表: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2)全班一共捐了多少册图书?(3)若该班所捐图书按扇形图(如图)所示比例分送给山区学校、•本市兄弟学校和本校其他班级,那么送给山区学校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多少册?
每人捐书的册数 5 10 15 20
相应的捐书人数17 22 4 2
23.(12分)贵阳市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城市,总人口数为370•万(2000年普查统计),图(1)、(2)是2000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000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2)2000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占的百分比是多少?(•3)•2004•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学生约有42000人,请你估计2004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是多少.
24.(15分)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吗?小强调查了本班42名同学喜欢动物的情况,结果如下: A A B B D F C D E A B D F B A B C E E F A
C A
D A C B A
E D E D A D E C A D B A B E
其中A表示大熊猫,B表示金丝猴,C表示藏羚羊,D表示丹顶鹤,E表示遗鸥,•F表示亚洲象.(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
(1)请你完成下列频数分布表;(2)绘制条形图、扇形图分析该班同学喜欢动物的情况.
答案:
1.B 2.A 3.B 4.D 5.A 6.B 7.D 8.A 9.C 10.C
11.50;16%;1 12.20 13.12.5%,16.7%,33.3%,37.5%
14.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或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15.25% 16.126° 17.595 18.21;38.89% 19.略
20.月用水量不小于6.5升而小于8.5升的家庭最多,有17户,占抽查的家庭的34% 21.①210,86.7%;②略;
③折线图显示了三年利润的变化趋势,而条形图显示了每年的具体利润.
22.①45人;②405册;③162册
23.①55.5万人;②6%;③6300人
24.频数从上至下依次填写:11、8、5、8、7、3、42;•
百分比从上至下依次填写:26%、19%、12%、19%、17%、7%、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