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据的分析》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5,15 B .15,15.5C .15,16D .16,152.若一组数据2,3,4,5,x 的方差与另一组数据5,6,7,8,9的方差相等,则x 的值为( ). A .1 B .6 C .1或6 D .5或63.小亮同学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在班级中是否属于中等水平,则需了解全班同学体重的(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C .众数D .极差4.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50B .52C .48D .25.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 ) A .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 .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 .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 D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6.给出下列命题:①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②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它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随之变动; ③如果不等式()33m x m ->-的解集为1x <,那么3m <;④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相关部门拟确定一个折扣线,计划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某市针对乘坐地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在各地铁站随机调查了该市1000人上一年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80~100元范围内;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40~60元范围内;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在60~100元范围内;④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8.已知数据x,4,0,3,-1的平均数是1,那么它的众数是()A.4 B.0 C.3 D.-19.有一组数据:1,1,1,1,m.若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则m为()A.4-B.1-C.0 D.110.某小组7名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如下:37,40,39,37,40,38,40,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A.40,37B.40,39C.39,40D.40,3811.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 )A.甲B.乙C.丙D.丁12.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机对居住在该小区的40名居民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锻炼时间(时)34567人数(人)6131452这40名居民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A.14,5 B.14,6 C.5,5 D.5,6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3.据统计,某车间10名员工的日平均生产零件个数为8个,方差为2.5个2,引入新技术后,每名员工每天都比原先多生产1个零件,则现在日平均生产零件个数为______个,方差为______个2.14.如图是甲、乙两人6次投篮测试(每次投篮10个)成绩的统计图,甲、乙两人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作2S 甲、2S 乙,则2S 甲____2S 乙.(填“>”,“=”或“<”)15.若这8个数据-3, 2,-1,0,1,2,3,x 的极差是1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 16.已知一组数据-1,x ,0, 1,-2的平均数是0,这组数据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是 _____17.若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 18.某校在“爱护地球,绿化祖国“的创建活动中,组织了100名学生开展植数造林活动,其植树情况整理如下表: 植树棵数(单位:棵) 4 5 6 8 10 人数(人)302225158则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_____.19.一组数据:1,2,x ,y ,4,6,其中x <y ,中位数是2.5,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方差是______.20.某同学记录了自己一周每天的零花钱(单位:元),分别如下:5,4.5,5,5.5,5.5,5,4.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三、解答题2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京市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小武同学为了了解自己小区300户家庭在2018年4月份义务植树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随即抽取了其中30户家庭,收集的数据如下(单位:棵): 1 1 2 3 2 3 2 3 3 4 3 3 4 3 3 5 3 4 3 4 4 5 4 5 3 4 3 4 5 6(1)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①绘制如下的统计图,请补充完整;②求这30户家庭2018年4月份义务植树数量的平均数是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2)“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是新时代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组织形式和尽责方式的一大创新,2018年首次推出义务植树网上预约服务,小武同学所调查的这30户家庭中有7户家庭采用了网上预约义务植树这种方式,由此可以估计该小区采用这种形式的家庭有多少户?22.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某校随机抽样调查了一部分学生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费用情况,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解答下面问题;(1)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_;(2)由统计图可知,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3)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23.某校学生会向全校2400名学生发起了爱心捐款活动,为了解捐款情况,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的捐款金额,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统计图1和图2,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系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人,图1中m的值是;(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24.某校八年级有800名学生,在一次跳绳模拟测试中,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根据其测试成绩制作了下面两个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取到的学生人数为______,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为______.(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_____(分),中位数是_____(分).(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我校八年级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25.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甲10988109乙10108107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26.八(2)班组织了一次经典朗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单位:分):)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分;(2)计算乙队的平均成绩和方差;(3)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 分2,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队.【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14,14,14,15,15,15,15,15,15,16,16,16,16,17,17,17,17,18,则众数为:15,中位数为:(15+16)÷2=15.5.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2.C解析:C【解析】根据数据x1,x2,…x n与数据x1+a,x2+a,…x n+a的方差相同这个结论即可解决问题.解:∵一组数据2,2,4,5,x的方差与另一组数据5,6,7,8,9的方差相等,∴这组数据可能是2,3,4,5,6或1,2,3,4,5,∴x=1或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领域结论:数据x1,x2,…x n与数据x1+a,x2+a,…x n+a的方差相同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B解析:B【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小亮同学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在班级中是否属于中等水平, ∴需了解全班同学体重数据的中间的数据,即中位数,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数据;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是解题关键.4.B解析:B 【详解】解:由题意知,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1n[(1x ﹣50)+(2x ﹣50+…+(n x ﹣50)]= 1n[(12x x ++…+n x )﹣50n]=2, ∴1n(12x x ++…+n x )﹣50=2, ∴1n(12x x ++…+n x )=52, 即原来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2. 故选B .5.A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即可判断. 由题意得该数组的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方差点评:数学公式的计算与应用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能力,此类问题往往考查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邻补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①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故错误;②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它的平均数会随之变动,但众数和中位数不一定变动,故错误;③如果不等式()33m x m ->-的解集为1x <,可得m -3<0,那么3m <,故正确;④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这个外角和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之和为180°, ∴三角形的这个内角为180°÷2=90° 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2个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定义、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定义、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C解析:C 【分析】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求得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①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可得众数为60−80元范围,故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最集中的区域在60−80元范围内,故①不正确;②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876001000=87.6=87.6元,所以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平均数范围是80~100元,故②错误;③每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的中位数约为80元,在60~100元范围内,故③正确;④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若使50%左右的人获得折扣优惠,则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达到80元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折扣,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数以及中位数的应用,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D解析:D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x .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 【详解】∵x ,4,0,3,-1的平均数是1, ∴403115x +++-=⨯ ∴1x =-∴这组数据是14031--,,,, ∴众数是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定义和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的能力.要明确定义,找到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9.D解析:D【分析】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依题意可得,平均数:45mx∴224441555m mm解得m=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熟练运用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可得.【详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37,37,38,39,40,40,40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0,中位数为39,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1.C解析:C【解析】【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选出方差最小,而且平均数较大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详解】∵3.6<7.4<8.1,∴甲和丙的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方差最小,发挥稳定,∵95>92,∴丙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高,∴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丙.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12.C解析:C【解析】【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者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本组数据中,把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详解】由统计表可知:体育锻炼时间最多的是5小时,故众数是5小时;统计表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最中间两个人的锻炼时间都是5小时,故中位数是5小时.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的能力.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二、填空题13.925【分析】根据平均数与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每名员工每天都比原先多生产1个零件∴现在日平均生产零件个数为=9设原先每人日生产零件的个数为:x1x2x3……x10∴原先的方差为=25∴解析:9 2.5【分析】根据平均数与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每名员工每天都比原先多生产1个零件,∴现在日平均生产零件个数为8101010⨯+=9, 设原先每人日生产零件的个数为:x 1、x 2、x 3、……x 10,∴原先的方差为22212101(8)(8)(8)10x x x ⎡⎤-+-+-⎣⎦…+=2.5, ∴现在的方差为22212101(19)(19)(19)10x x x ⎡⎤+-++-++-⎣⎦…+=22212101(8)(8)(8)10x x x ⎡⎤-+-+-⎣⎦…+=2.5, 故答案为:9,2.5【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与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14.【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各自的方差进行比较即可得【详解】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各自的方差,进行比较即可得.【详解】87869823==63x +++++甲, 74795713==62x +++++乙, 222221232323238S =38769=633339⎡⎤⎛⎫⎛⎫⎛⎫⎛⎫⨯-+-+-+-⎢⎥ ⎪ ⎪ ⎪ ⎪⎝⎭⎝⎭⎝⎭⎝⎭⎢⎥⎣⎦甲, 2222211313131331S =37459=6222212⎡⎤⎛⎫⎛⎫⎛⎫⎛⎫⨯-+-+-+-⎢⎥ ⎪ ⎪ ⎪ ⎪⎝⎭⎝⎭⎝⎭⎝⎭⎢⎥⎣⎦乙, 831912<, 即22S S <甲乙,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2-10123x 的极差是11当x 为最大值时x ﹣(﹣3)=11x=8平均数是:;当x 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解析:1.5或-0.5【分析】根据极差的概念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详解】一组数据-3, 2,-1,0,1,2,3,x 的极差是11,当x 为最大值时,x ﹣(﹣3)=11,x=8,平均数是:[3+ 2+1+0+1+2+3+8]8 1.5--÷=() ;当x 是最小值时,3﹣x=11,解得:x=﹣8,平均数是:[3+ 2+1+0+1+2+3+(8)]80.5--÷=-()-,故答案为:1.5或-0.5【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和平均数,掌握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极差就是这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解题的关键16.4【解析】试题解析:4【解析】试题∵x=0-(-1+0-2+1),解得x=2,故极差为:2-(-2)=4,则方差s 2=15[(-1-0)2+(2-0)2+(0-0)2+(1-0)2+(-2-0)2]=2,.17.【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 解析:8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11x y +=,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x y 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 ∴()4579166x y +++++=,∴11x y +=,∴,x y 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846256661[]676963-+-+-+-+-=; 故答案为83. 【点睛】 本题是一道数据统计中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应当熟练掌握,特别是记忆方差的计算公式.18.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解析: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9.3【解析】【分析】由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和给定的条件求出xy 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平均数即可;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求出方差【详解】由一组数据12xy46的中位数是25众数是2则有x=2y=3∴这解析:3 83【解析】【分析】由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和给定的条件求出x ,y 的值,然后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平均数即可;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求出方差.【详解】由一组数据1,2,x ,y ,4,6的中位数是2.5,众数是2,则有x=2,y=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234636+++++=.∴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218(13)(23)(23)(33)(43)(63)63⎡⎤-+-+-+-+-+-=⎣⎦.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83. 故答案为3;83. 【点睛】本题考查数据的平均数、中数、方差,掌握平均数、中数、方差的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0.55【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平均数的定义求解【详解】解:5出现了三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5+45+5+55+55+5+4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平解析:5 5【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平均数的定义求解.【详解】解:5出现了三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7(5+4.5+5+5.5+5.5+5+4.5)=5. 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三、解答题21.(1)①补图见解析;②这30户家庭2018年4月份义务植树数量的平均数是3.4棵,中位数是3棵;(2)估计该小区采用这种形式的家庭有70户.【分析】(1)①由已知数据知3棵的有12人、4棵的有8人,据此补全图形可得;②根据平均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可得;(2)用总户数乘以样本中采用了网上预约义务植树这种方式的户数所占比例可得.【详解】(1)①由已知数据知3棵的有12人、4棵的有8人,补全图形如下:②这30户家庭2018年4月份义务植树数量的平均数是1223312485461 3.430⨯+⨯+⨯+⨯+⨯+⨯=(棵) 中位数: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应为第15位和第16位的数的平均值:3332+=(棵) 答:这30户家庭2018年4月份义务植树数量的平均数是3.4棵,中位数是3棵. (2)估计该小区采用这种形式的家庭有300×730=70户, 答:估计该小区采用这种形式的家庭有70户.【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及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22.(1)40;(2)30元,50元;(3)50500元.【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信息把计划购买课外书的不同费用的人数相加计算即可; (2)根据众数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逐一进行求解即可;(3)先根据条形统计图展现的数据,计算样本中每个学生平均花费,再用全校总人数×每个学生平均花费,即可估算全校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详解】解:(1)6121084=40++++(2)购买30元课外书的人数最多,所以这次抽样的众数是30元;购买课外书排第20,第21的费用均为50元,所以这次抽样的中位数是50元; (3)样本中平均每个学生的费用是620123010508804100=50.56121084⨯+⨯+⨯+⨯+⨯++++(元) 因此该校1000学生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约为100050.5=50500⨯(元)答:该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总花费约为5050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及由样本数据估算总体数量的知识.23.(1)50,32;(2)16,15;(3)768.【分析】(1)根据题意由5元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用10元人数除以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可得m 的值;(2)由题意根据统计图可以分别得到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3)由题意根据全校总人数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所占乘以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的比例,即可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详解】解:(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8%=50人, ∵16100%32%50⨯=, 32m ∴=.故答案为:50;32.(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451610121510208301650⨯+⨯+⨯+⨯+⨯=(元); 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15元.(3)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为2400×32%=768人.【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平均数、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4.(1)50;28;(2)12,11;(3)八年级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256人.【分析】(1)根据得8分的学生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本次调查的人数,然后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m 的值;(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我校九年级模拟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多少人.【详解】:(1)本次抽取到的学生人数为:4÷8%=50,m%=1-8%-10%-22%-32%=28%,故答案为:50,28;(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12分,中位数是11分;(3)800×32%=256人;答:八年级模拟体测中得12分的学生约有256人;【点睛】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5.(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3S =甲,243S =乙;(2)甲【分析】(1)根据方差的定义,利用方差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方差即可;(2)根据平均数相同,利用(1)所求方差比较,方差小的成绩稳定,即可得答案.【详解】(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222222212[(109)(99)(89)(89)(109)99)63S ⎤=⨯-+-+-+-+-+-=⎦甲, (222222214[(109)(109)(89)(109)(79)99)63S ⎤=⨯-+-+-+-+-+-=⎦乙, (2)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两人实力相当;∵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甲发挥较为稳定,∴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故答案为:甲【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及利用方差做决策,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熟练掌握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6.(1)9.5,10;(2)9分,1分2;(3)乙【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2)先求出乙队的平均成绩,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3)先比较出甲队和乙队的方差,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把甲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9,9,10,10,10,10,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10)÷2=9.5(分),则中位数是9.5分;乙队成绩中1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乙队成绩的众数是10分;故答案为:9.5,10;(2)乙队的平均成绩是:()104827939110⨯+⨯++⨯=⨯(分), 则方差是:()()()()22224109211089793991⎡⎤⨯-+⨯-+-+⨯-=⎣⎦⨯(分2) ; (3)∵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队;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方差、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22221231n x x x x x x x x n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8,9 B.8,8 C.8.5,8 D.8.5,95那么,8月份这100A.1.5t B.1.20t C.1.05t D.1t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7.方差为2的是()A.1,2,3,4,5 B.0,1,2,3,5C.2,2,2,2,2 D.2,2,2,3,38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1)(2)(3)B.(1)(2)C.(1)(3)D.(2)(3)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记录甲90 83 95乙98 90 95丙80 88 90A.甲B.乙丙C.甲乙D.甲丙10.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2005,深圳)下图是根据某地近两年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情况绘制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判断这两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稳定的年份是_____年.12.某日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气温为8℃,气温的极差为10℃,则该日最低气温为_________.13.在演唱比赛中,8位评委给一名歌手的演唱打分如下:9.3,9.5,9.9,9.4,9.3,8.9,9.2,9.6,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得分,则这名歌手最后得分约为________.14.一个样本,各个数据的和为515,如果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5,那么这个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_.15.为了估计湖里有多少鱼,我们从湖里捕上150条鱼作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去,经过一段时间再捕上3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30条,•则估计湖里约有鱼_______条.16.一名学生军训时连续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分别为4,7,8,6,8,5,9,10,7.•则这名学生射击环数的方差是_________.17.某人开车旅行100km,在前60km内,时速为90km,在后40km内,时速为120km,则此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18.小明家去年的旅游、教育、饮食支出分别出3600元,1200元,7200元,今年这三项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长10%,20%,30%,则小时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_________.19.将5个整数从大到小排列,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样本中的惟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_____.20.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按测试得分1:4:3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这位候选人的招聘得分为________.三、解答题(60分)21.(6分)某校规定学生期末数学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卷面成绩、•课外论文成绩、平日表现成绩(三部分所占比例如图),若方方的三部分得分依次是92、80、•84,则她这学期期末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22.(8(1)计算这10户家庭的平均月用水量;(2)如果该小区有500户家庭,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小区居民每月共用水多少吨?23.(8分)下表是某校八年级((1)若这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数为82分,求x和y的值;(2)在(1)的条件下,设这20名学生本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24.(8分)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25.(8分)题中给出的条形图是截止到2002年44位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统计图.经计算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35岁.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1)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超过..中位数的有多少人?(2)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年龄的众数是多少?(3)•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高于..平均年龄的人数占获奖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26.(10分)某学校对初中毕业班经过初步比较后,决定从九年级(1)、(4)、(8)•班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班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现对这三个班进行综合素质考评,下表是它们五项素质考评的得分表:(以分为单位,每项满分为10分)班级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校运动会艺术获奖劳动卫生九年级(1)班10 10 6 10 7九年级(4)班10 8 8 9 8九年级(8)班9 10 9 6 9 (1)请问各班五项考评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个统计量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并从中选择一个能反映差异的统计量将他们的得分进行排序.(2)根据你对表中五个项目的重要程度的认识,•设定一个各项考评内容的占分比例(比例的各项须满足:①均为整数;②总和为10;③不全相同),•按这个比例对各班的得分重新计算,比较出大小关系,并从中推荐一个得分最高....的班作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27.(12分)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下图是其中的甲、乙两段台阶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cm).并且数据15,16,16,14,14,15的方差S甲2=23,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乙2=353).答案:1.D 2.D 3.B 4.B 5.A 6.D 7.A 8.B 9.C 10.A 11.2005 12.-2•℃13.9.4分14.103 15.1500 16.3 17.100km/h 18.27.3% 19.21 20.65.•75分21.解:9070%8020%8410%70%20%10%⨯+⨯+⨯++=88.8(分)22.(1)=14(吨);(2)7000吨.23.(1)x=5,y=7;(2)a=90,b=80.24.(1)平均数:260(件)中位数:240(件)众数:240(件);(2)不合理,•因为表中数据显示,每月能完成260件的人数一共是4人,还有11人不能达到此定额,•尽管260是平均数,但不利于调动多数员工的积极性,因为240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定额,故定额为240较为合理.25.解:(1)中位数为35.5岁,•年龄超过中位数的有22人.(2)众数是38岁.(3)高于平均年龄的人数为22人,22÷44=50%.26.(1)平均数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用中位数或众数可以反映.(2)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校运动会:艺术获奖:劳动卫生=3:3:2:1:1.x1=1.78,x4=•1.74,x8=1.8 ∴x8>x1>x4,所以推荐九年级(8)班作为市场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级合适.27.(1)相同点:两段台阶路台阶高度的平均数相同.不同点:•两段台阶路台阶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均不相同.(2)甲段路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台阶高度的方差小.(3)每个台阶高度均为15cm(原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培优卷 (含详解)

第6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培优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单位定期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出勤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满分均为100分),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依次为3:5:2.小王经过考核后所得的分数依次为90、88、83分,那么小王的最后得分是( )A .87B .87.5C .87.6D .882.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 ;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 ;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 ,则( )A .y >z >xB .x >z >yC .y >x >zD .z >y >x3.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21,21B .21,21.5C .21,22D .22,224.下列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极差是( )A .B .C .D .5.小明、小聪参加了100m 跑的5期集训,每期集训结束时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集训时间、测试成绩绘制成如图两个统计图.75,80,85,85,8585,1085,580,8580,10根据图中信息,有下面四个推断:①这5期的集训共有56天;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68秒;③从集训时间看,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劳累,导致成绩下滑;④从测试成绩看,两人的最好成绩都是在第4期出现,建议集训时间定为14天.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用式子表示,则式子中的数字50所表示的意义是( )A .这组数据的个数B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C .这组数据的众数D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7.一组数据的方差为,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A .B .3C .D .98.已知a 、b 均为正整数,则数据a 、b 、10、11、11、12的众数和中位数可能分别是( )A .10、10B .11、11C .10、11.5D .12、10.59.小明统计了某校八年级(3)班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其中四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分别是小时、小时、小时、小时,第五位同学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既是这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又是众数,则第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是( )A .小时B .小时C .或小时D .或或小时10.有5个正整数,,,,.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5个正整数作规律探索,找出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数.①,,是三个连续偶数,②,是两个连续奇数,③.该小组成员分别得到一个结论:甲:取,5个正整数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22221231025050505010x x x x s-+-+-++-=2s 213s2s 219s2s 58104585858101a 2a 3a 4a 5a 1a 2a 3a ()123a a a <<4a 5a ()45a a <12345aa a a a ++=+26a =乙:取,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丙:当满足“是4的倍数”时,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丁: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为正整数)戊: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的平均数与,的平均数之和是(为正整数)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个.A .2B .3C .4D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分数708090100人数13x1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x =_____.12.春节期间,重庆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热门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市旅游局统计了春节期间5天的游客数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游客数量的中位数为__.13.某人学习小组在寒假期间进行线上测试,其成绩(分)分别为:,方差为.后来老师发现每人都少加了分,每人补加分后,这人新成绩的方差__________.14.数据,,,的平均数是4,方差是3,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_____________.15.我们把三个数的中位数记作,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则的取值为212a =2a 2a 1a 2a 3a 4a 5a 5a =k k 1a 2a 3a 4a 5a 10p p 586,88,90,92,9428.0s =2252s =新1x 2x 3x 4x 011x +21x +31x +41x +,,a b c ,,Z a b c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k___________________16.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3,则另一组数a1+1,a2+1,a3+1,……,an+1的方差为 _____.17.已知 5 个数据:8,8,x,10,10.如果这组数据的某个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18.某单位设有6个部门,共153人,如下表:部门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4部门5部门6人数261622324314参与了“学党史,名师德、促提升”建党100周年,“党史百题周周答活动”,一共10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100分;在某一周的前三天,由于特殊原因,有一个部门还没有参与答题,其余五个部门全部完成了答题,完成情况如下表:分数1009080706050及以下比例521110综上所述,未能及时参与答题的部门可能是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19.(8分)某一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20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的部分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表: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还是少?多或少几克,若每袋的标准质量为450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多少?20.(8分)个体户王某经营一家饭馆,下面是饭馆所有工作人员在某个月份的工资;王某3000元,厨师甲450元,厨师乙400元,杂工320元,招待甲350元,招待乙320元,会计410元.计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计算出的平均工资能否反映帮工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去掉王某的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后一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帮工人员的收入吗?根据以上计算,从统计的观点看,你对的结果有什么看法?21.(10分)某餐厅共有10名员工,所有员工工资的情况如下表:请解答下列问题:(1)、餐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2)、所有员工工资的中位数是多少?(3)、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 (4)、去掉经理和厨师甲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它是否能反映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1()2()3()4()5()()3422.(10分)某市民用水拟实行阶梯水价,每人每月用水量中不超过w 吨的部分按4元/吨收费,超出w 吨的部分按10元/吨收费,该市随机调查居民,获得了他们3月份的每人用水量数据,绘制出如图不完整的两张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下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表1组别月用水量x 吨/人频数频率第一组1000.1第二组n第三组2000.2第四组m 0.25第五组1500.15第六组500.050.51x <≤1 1.5x <≤1.52x <≤2 2.5x <≤2.53x <≤3 3.5x <≤第七组500.05第八组500.05合计1(1) 观察表1可知这次抽样调查的中位数落在第_______组,表1中m 的值为_________,n 的值为_______;表2扇形统计图中“用水量”部分的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_.(2) 如果w 为整数,那么根据此次调查,为使80%以上居民在3月份的每人用水价格为4元/吨,w 至少定为多少吨?(3) 利用(2)的结论和表1中的数据,假设表1中同组中的每个数据用该组区间的右端点值代替,估计该市居民3月份的人均水费.23.(10分)某商店3,4月份销售同一品牌各种规格空调的情况如表所示:3.54x <≤4 4.5x <≤ 2.5 3.5x <≤1匹 1.2匹 1.5匹2匹3月1220844月1630148根据表中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该商店3,4月份平均每月销售空调______台.(2)该商店售出的各种规格的空调中,中位数与众数的大小关系如何?(3)在研究6月份进货时,你认为哪种空调应多进,哪种空调应少进?24.(12分)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每次射击的环数均为整数.其成绩分别被制成如下统计图表(乙队员射击训练成绩统计图部分被污染):平均成绩/环中位数/环众数/环方差/环2甲7712乙78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求出的值;(2)直接写出乙队员第7次的射击环数及的值,并求出的值;(3)若要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请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abca b c1.C【分析】将三个方面考核后所得的分数分别乘上它们的权重,再相加,即可得到最后得分.解:小王的最后得分为:90×+88×+83×=27+44+16.6=87.6(分),故选C .2.A【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 、y 、z 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由题意可得,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 最大,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 最小,其次就是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即y >z >x ,故选:A .3.C解:这组数据中,21出现了1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1,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都是22,所以中位数是22.故选C.4.A解:【分析】根据众数和极差的定义分别进行求解即可得.解:数据85出现了3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85,最大值是85,最小值是75,所以极差=85-75=10,故选A.5.A【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将每期的天数相加即可得到这5期的集训共有多少天;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求得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题意可知,平均成绩最好是在第1期.解:对于①:这5期的集训共有5+7+10+14+20=56(天),故正确;对于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83+11.72+11.52+11.58+11.65)÷5=11.66(秒),故错误;对于③:从集训时间看,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3352++5352++2352++劳累,导致成绩下滑,故正确;对于④:从测试成绩看,两人的最好的平均成绩是在第1期出现,建议集训时间定为5天.故错误;故选:A .6.B【分析】根据方差公式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解: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x 1)2+(x 2)2+…+(xn )2],所以50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答案选:B 7.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方差的求法.解答此类问题,通常用x 1,x 2,…,x n 表示出已知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再根据题意用x 1,x 2,…,x n 表示出新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寻找新数据的平均数与原来数据平均数之间的关系.解:设原数据为x 1,x 2,…,x n ,其平均数为,方差为s 2.根据题意,得新数据为,,…,,其平均数为.根据方差的定义可知,新数据的方差为.故选C.8.B【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解:分情况讨论:①当a=b=10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0,则其中位数是10.5②当a=b=12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2,其中位数是11.5③当a=b=11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其中位数是11④当a ≠b ≠11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其中位数要分类讨论,无法确定故选B9.Cx 1n =x -x -x -x 113x 213x 13n x 13x ()()(222222212121111111111])33333399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s n n ⎡⎛⎫⎛⎫⎛⎫⎡⎤-+-++-=⨯-+-++-=⎢ ⎪ ⎪ ⎪⎦⎣⎝⎭⎝⎭⎝⎭⎢⎣【分析】利用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4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4,5,8,10,众数为4,中位数为5,不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5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5,8,10,众数为5,中位数为5,符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8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8,8,10,众数为8,中位数为8,符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10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8,10,10,众数为10,中位数为8,不合题意;故第五位同学的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为5或8小时.故答案为C .10.B【分析】甲:根据条件求出,从而求出即可判断甲;乙:同甲判断方法即可;丙:设(n 是正整数),则,,同理求得,即可判断丙;丁:设(m 是正整数),则,,同理求得,即可判断丁;戊:设(k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③得,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与的平均数之和为,即可判断戊.解:甲:若,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是奇数,∴甲结论正确;乙:若,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是奇数,∴乙结论正确;丙:若是4的倍数,设(n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14a =38a =48a =24a n =142a n =-342a n =+461a n =-12a m =222a m =+324a m =+534a m =+12a k =222a k =+324a k =+4566a a k +=+1a 2a 3a 4a 5a ()5551k k +=+26a =14a =38a =542a a =+4518a a +=48a =4a 212a =110a =314a =542a a =+4536a a +=417a =4a 2a 24a n =142a n =-342a n =+542a a =+4512a a n +=解得,∵是奇数,∴丙结论正确;丁:设(m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当m 为偶数时,也为偶数不符合题意,∴丁结论错误;戊: 设(k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③得,∴、、的平均数为,与的平均数为,∴、、的平均数与与的平均数之和为,∵是正整数,∴一定是5的倍数,但不一定是10的倍数,∴戊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11.3【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由题意,得70+80×3+90x+100=85×(1+3+x+1),解得x =3.故答案为3.12.23.4解:【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461a n =-4a 12a m =222a m =+324a m =+542a a =+4566a a m +=+534a m =+534a m =+12a k =222a k =+324a k =+4566a a k +=+1a 2a 3a 22224223k k k k ++++=+4a 5a 33k +1a 2a 3a 4a 5a ()5551k k +=+k ()51k +13.8.0【分析】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即方差不变,即可得出答案.解:∵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常数后,它的平均数都加上(或都减去)这一个常数,方差不变,∴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为S 新2=8.0;故答案为:8.0.14.41,3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方差为=3,然后由题意可得新数据的平均数为,可求得方程为.故答案为:41,3.15.<k ≤1或k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函数的图象,要使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只需直线经过(2,3)和经过(-1,0)之间,以此进行分析即可.解: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当直线经过点(2,3)时,则3=2k+,解得:k=,1234414x x x x x +++==()()()()22222123414s x x x x x x x x ⎡⎤=-+-+-+-⎣⎦1234+1+1+1+1414x x x x x +++==2=3s 1254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1(0)2y kx k =+>1254当直线经过点(-1,0)时,解得:k=,当k=1时,平行于y=x+1,与函数的图象也有且仅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则k 的取值为:<k ≤1或k =.故答案为:<k ≤1或k =.16.3【分析】设数据a 1,a 2,a 3,……,an 的平均数为,则可求得a 1+1,a 2+1,a 3+1,……,an+1的平均数,根据数据a 1,a 2,a 3,……,an 的方差为3,即可求得另一组数据a 1+1,a 2+1,a 3+1,……,an+1的方程.解:设数据a 1,a 2,a 3,……,an 的平均数为,即,则此组数据的方差为; ∵a 1+1,a 2+1,a 3+1,……,an+1的平均数为:,所以此数据的方差为:故答案为:3.17.8 或 10【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某个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得出平均数等于8或10,求出x 从而得出中位数,即是所求答案.解:设众数是8,则由 ,解得:x=4,故中位数是8;1(0)2y kx k =+>12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12541254x x 1231()n a a a a x n++++= 22221231()()+()++(3n a x a x a x a x n ⎡⎤-+---=⎣⎦…12312311(1111)()11n n a a a a a a a a x n n++++++++=+++++=+ 22221231(11)(11)+(11)++(11)n a x a x a x a x n ⎡⎤+--++--+--+--⎣⎦…22221231()()+()++()n a x a x a x a x n ⎡⎤=-+---⎣⎦ (3)=3685x +=设众数是10,则由,解得:x=14,故中位数是10.故答案为8或10.18.5【分析】各分数人数比为5:2:1:1:1,可以求出100分占总人数,90分占总人数,80、70、60分占总人数的,即各分数人数为整数,总参与人数应该为10的倍数,6个部门总共有153人,即未参加部分人数个位数有3,即可求得结果.解:各分数人数比为5:2:1:1:1,即10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9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80、70、6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各分数人数为整数,即×总参与人数=整数,∴总参与人数是10的倍数,6个部门有153人,即26+16+22+32+43+14=153人,则未参与部门人数个位一定为3,∴未参与答题的部门可能是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19.解:与标准质量的差值的和为-5×1+(-2)×4+0×3+1×4+3×5+6×3=24,其平均数为24÷20=1.2,即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多1.2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450+1.2)×20=9024(克).36105x +=121511051521112=++++21521115=++++115211110=++++11020.解:根据题意得:元,答: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750元;因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所以不能反映工作人员这个月的月收入的一般水平.根据题意得:元,答:去掉王某的工资后,他们的平均工资是375元;由于该平均数接近于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收入,故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从本题的计算中可以看出,个别特殊值对平均数具有很大的影响.21.(1)平均工资为(20000+7000+4000+2500+2200+1800×3+1200×2)=4350元;(2)工资的中位数为=2000元;(3)由(1)可知,用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4)去掉店长和厨师甲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062.5元,和(2)的结果相比较,能反映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22.解:(1)n=1-(0.1+0.2+0.25+0.15+0.05+0.05+0.05)=0.15,(人),(人),(人),∵100+150+200=450<500,100+150+200+250=700>501,∴第500与第501个数在第四组,中位数落在第四组;故答案为,四;0.15;250;72°;()1()30004504003203503204107750(++++++÷=)()2()3()4504003203503204106375(+++++÷=)()4()5110220018002+1000.11000÷=10000.25250m =⨯=150+50360=721000︒︒⨯10000.15=150⨯(2)∵0.1+0.15+0.2+0.25+0.15=0.85=85%>80%,∴为使80%以上居民在3月份的每人用水价格为4元/吨,w 至少定为3吨;(3)(元).答:估计该市居民3月份的人均水费为8.8元.23.解:(1)56(台),所以该商店3,4月份平均每月销售空调56台.(2)从总体上看,由于1.2匹售出50台,售出台数大于其他三种规格的售出台数,故其众数是1.2匹.将这112个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中位数是1.2匹,所以中位数与众数相等.(3)由(2)可知l.2匹空调的销售量最多,所以l.2匹空调应多进;由题表可知2匹空调的销售量最少,所以2匹空调应少进.24.解:(1)甲的平均成绩a =(环);(2)∵已知的环数分别是: 3、4、6、7、8、8、9、10,平均数是7,可知剩余两次的成绩和为:70-55=15(环),根据统计图可知不可能是9和6,只能是7和8,所以乙队员第7次的射击环数是7环或8环;把乙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3、4、6、7、7、8、8、8、9、10,∴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b ==7.5(环),其方差c =×[(3﹣7)2+(4﹣7)2+(6﹣7)2+2×(7﹣7)2+3×(8﹣7)2+(9﹣7)2+(10﹣7)2]=×(16+9+1+3+4+9)=4.2;()()11002200 2.52503300 1.515040.51 1.5501010008.8⎡⎤⨯+⨯+⨯+⨯+⨯⨯+++⨯⨯÷=⎣⎦1220841630148562x +++++++==5162748291712421⨯+⨯+⨯+⨯+⨯=++++782+110110(3)从平均成绩看甲、乙二人的成绩相等均为7环,从中位数看甲射中7环以上的次数小于乙,从众数看甲射中7环的次数最多而乙射中8环的次数最多,从方差看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综合以上各因素,若选派一名队员参加比赛的话,可选择乙参赛,因为乙获得高分的可能更大.。
人教版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 )

人教版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A 卷一、单选题1.在学校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咏比赛中,某年级七个班的成绩(单位:分)分别为:89,93, 94,95, 96, 96, 97.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95,95B .96,96C .95,96D .96,952.某校要从甲、乙、丙、丁四名学生中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对这四名学生进行了10次数学测试,经过数据分析4人的平均成绩均为95分,215s =甲,217.2s =乙,28.5s =丙,221.7s =丁.则应该选择( )A .甲B .乙C .丙D .丁3.一组数据1,3,2-,3,4的纵数是( ) A .1B .2-C .12D .34.一组数据1,2,3,5,4,3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3,3B .5,3C .4,3D .5,105.下表是今年3月12日植树节我县6个乡镇最高气温近似值(℃)的统计结果:则这几个乡镇该日最高气温近似值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6,8B .8,7C .8,8D .8,66.某中学随机抽取了该校5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如表所示:这50名学生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3岁、14岁B .14岁,14岁C .14岁,13岁D .14岁,15岁7.某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统计如图所示,则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6,15 B.15,15.5 C.15,17 D.15,168.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甲82分,x乙=82分,2s=甲245分2,2s=乙190分2.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 )A.甲班B.乙班C.两班一样整齐D.无法确定9.某地连续10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A.24.5,24.6 B.25,26 C.26,25 D.24,2610.为了比较甲、乙两块地的小麦哪块长得更整齐,应选择的统计量为()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二、填空题11.在本赛季CBA比赛中,某运动员最后六场的得分情况如下:17,15,21,28,12,1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____.12.某计算机程序第一次算得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x,第二次算得另外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y,则这m n个数据的平均数等于______.13.明明成绩为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1个2分和1个10分.明明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他认为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产生错觉的原因是_________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14.一组数据为1,2,3,4,5,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15.有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每个数都是整数):2,4,6,a ,8,它们的中位数是6,则整数a 是_____.1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都参加了5次数学模拟测试,每个人这5次成绩的平均数都是125分,方差分别是22220.65,0.55,0.50,0.45S S S S ====甲乙丁丙,则这5次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_________同学.17.现要从甲、乙两个队员中挑选出一名队员参加射击比赛,两人各进行20次的射击测试,得到的平均数=x x 甲乙,方差22s s <甲乙,若要选拔出成绩比较稳定的队员参赛,则应选择 .18.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均为170cm ,方差分别是S 甲2,S 乙2,且S 甲2<S乙2,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_____.19.某篮球兴趣小组有15名同学,在一次投篮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面的条形图所示.这15名同学进球数的众数是________.20.我市组织万人跳绳大赛,某社区对13-16岁年龄组的参赛人数统计如下表:则这年龄段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是______岁,中位数是_______岁.三、解答题21.某次歌唱比赛,三名选手的成绩如下表所示.(1)若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名次,则谁是第一名?(2)若组委会决定将歌唱表演、才艺表演、音乐知识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名次,此时谁是第一名?22.如果一组数据3,2,2,4,x的平均数为3.(1)求x的值;(2)求这组数据的众数.23.停课不停学,疫情期间,八(1)班30位同学参加运动线上打卡,张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锻炼,统计了这30人15天的打卡次数如下:(1)直接写出打卡次数的众数和中位数;(2)求所有同学打卡次数的平均数;(3)为了调动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张老师决定制定一个打卡奖励标准,凡打卡次数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同学将获得奖励,请你根据(1)、(2)中所求的统计量,帮助张老师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打卡奖励标准,并说明理由.24.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各4名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单位:分)如下:甲组:86,82,87,85;乙组:85,81,85,89.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并说明哪个学习小组学生的成绩比较整齐.25.一次演讲比赛中,7位评委现场给一位选手打分,评分情况如下表:(1)如果以平均分为标准,则最后得分为______;(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余下得分的平均分为标准,则最后得分为______; (3)如果以中位数为标准,则得分为______; (4)如果以众数为标准,则得分为______.26.长沙市环保部门随机选取甲、乙两个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1)(收集数据)从2018年3月初开始,连续一年对两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将每个月所有天数的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 )的平均值作为每个月的空气污染指数,12个月的空气污染指数如下:甲区:110 100 95 60 90 85 80 50 50 50 45 55 乙区:100 105 90 80 90 85 90 60 90 45 60 40 整理、描述数据 按如下表整理、描述这两区空气污染指数的数据:(说明:空气污染指数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空气污染指数1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0<空气污染指数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2)(分析数据)两区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3)(得出结论)a.估计在接下来的200天甲区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_________天(结果保留整数);b.可以推断出________(填甲、乙)区这一年中环境状况比较好,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7.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考察,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按照4:6:5:5的比确定,请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28.某校为了了解全校400名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情况,随机对4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分)40 21 35 24 40 38 23 52 35 6236 15 51 45 40 42 40 32 43 3634 53 38 40 39 32 45 40 50 4540 40 26 45 40 45 35 40 42 45(1)补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2)填空: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样本是_____.由统计结果分析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8.35(分),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_.(3)如果描述该校40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时间的总体情况,你认为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的哪一个量比较合适?参考答案1.D2.C3.D4.A5.C6.C7.D8.B9.A10.D11.1612.mx ny m n++.13.平均数14.3.515.716.丁17.甲.18.甲19.9.20.14 1521.(1)A是第一名;(2)B是第一名.22.(1)4x=;(2)2和4.23.(1)众数:8次,中位数:8.5次;(2)10次;(3)可以选择中位数,即超过9次(含9次)的获得奖励,见解析24.甲学习小组学生的成绩比较整齐.25.(1)9.3分;(2)9.4分;(3)9.5分;(4)9.6分26.(1)2,9,1;(2)70,90;(3)a.67;b.甲;甲区的平均数低于乙区,中位数低于乙区,故甲区的环境状况比较好27.选择乙.28.(1)补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见解析;(2)总体是全校400名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样本是40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众数是40,中位数是40;(3)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描述该校400名学生参加课外锻炼时间的总体情况都比较合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 试题试卷 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36分)1.某商店5天的营业额如下(单位:元):14845,25706,18957,11672,16330,利用计算器求得这5天的平均营业额是()A.18116元B.17805元C.17502元D.16678元2.某工厂为了选拔1名车工参加加工直径为10mm的精密零件的技术比赛,随机抽取甲、乙两名车工加工的5个零件,现测得的结果如下表,请你用计算器比较S2甲、S2乙的大小()甲10.0510.029.979.9610乙1010.0110.029.9710A.S2甲>S2乙B.S2甲=S2乙C.S2甲<S2乙D.S2甲≤S23.一组数据5,3,3,2,5,7的中位数是()A.2B.2.5C.3D.44.2022年杭州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中国风范、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共建共享”为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坚持“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高质量推进亚运会筹办工作,某校对亚运知识进行了相关普及,学生会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成绩,列表如下:分数(分)9092949698100人数(人)24108151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A.100分,95分B.98分.95分C.98分,98分D.97分,98分5.在一次科技作品制作比赛中,某小组六件作品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7,10,9,8,7,9.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7B.众数是7C.极差是5D.中位数8.5 6.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射击练习,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环,方差分别为S甲2=1.4,S乙2=0.6,则两人射击成绩波动情况是()A.甲波动大B.乙波动大C.甲、乙波动一样D.无法比较7.一组数据x、0、1、﹣2、3的平均数是1,则x的值是()A.3B.1C.2.5D.08.某校评价项目化成果展示,对甲、乙、丙、丁展示成果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成绩(百分制)如表,如果按照创新性占55%,实用性占45%计算总成绩,并根据总成绩择优推广,那么应推广的作品是()项目作品甲乙丙丁创新性87939091实用性90919093A.甲B.乙C.丙D.丁9.某校九年级有9名同学参加“建党一百周年”知识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5名参加决赛.小兰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成绩的()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方差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36分)10.一组数据1,6,3,﹣4,5的极差是.11.一鞋店试销一种新款式鞋,试销期间卖出情况如表:型号2222.52323.52424.525数量(双)351015832鞋店经理最关心哪种型号鞋畅销,则下列统计量对鞋店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填“平均数”、“众数”或“中位数”)12.有甲、乙两组数据,如表所示:甲1012131416乙1212131414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s甲2,s乙2,则s甲2s乙2(填“>”、“<”或“=”).13.某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表所示:每天加工零件数45678人数36542这些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14.在某学校开展的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中,五个班上交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46,45,49,42,5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5.某同学用计算器求2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一个数据7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16.某电力公司需招聘一名电工技师,对应聘者李某从形象、实践操作、理论检测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李某各项得分如表:考查项目形象实践操作理论检测李技师85分90分80分该公司规定:形象、实践操作、理论检测得分分别按20%,50%,30%的比例计入总分,则应聘者李某的总分为分.17.已知数据a,b,c的平均数为8,那么数据a+1,b+1,c+1的平均数是.18.利用计算器求数据2,1,3,4,3,5的平均数是;方差;中位数.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8分)19.河南省对居民生活用电采用阶梯电价,鼓励居民节约用电,其中年用电量为2160千瓦时及以下执行基础电价0.56元/千瓦时;2160~3120千瓦时的部分按0.61元/千瓦时收费;超过3120千瓦时的部分按0.86元/千瓦时收费.为了解某小区居民生活用电情况.调查小组从该小区随机调查了2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x(千瓦时),并将全部调查数据分组统计如下:组别60<x≤100100<x≤140140<x≤180180<x≤220220<x≤260260<x≤300频数(户数)2842a302010把这2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其中第96到第105(包含第96和第105这两个数据)个数据依次为:148148150152152154160161161162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该小区居民月平均用电量的中位数为,表中a=;(2)估计该小区能享受基础电价的居民占全小区的百分比;(3)国家在制订收费标准时,为了减轻居民用电负担,制订的收费标准能让85%的用户享受基础电价.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对该小区居民的用电情况进行评价,并写出一条建议.20.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法制宣传日,也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普及宪法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某学校在全校七、八年级共2000名学生中开展“国家宪法日”知识竞赛,并从七、八年级学生中各抽取20名学生统计这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竞赛成绩均为整数,满分10分,6分及以上为合格).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如下:七年级抽取的学生的竞赛成绩:2,4,5,6,7,7,7,7,7,7,8,8,9,9,9,9,9,10,10,10.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的竞赛成绩:4,5,5,5,6,6,7,7,7,8,8,8,8,8,9,9,10,10,10,10.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的竞赛成绩的统计表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平均数7.57.5中位数7.5m众数n8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m=,n=;(2)你觉得哪个年级学生的知识竞赛成绩更好?请说明理由(一条理由即可);(3)若该校七、八年级学生人数均为1000人,估计本次竞赛中成绩合格的人数.21.至善中学七年一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为84.75,该班小明的数学成绩为92分,把92与84.75的差叫做小明数学成绩的离均差,即小明数学成绩的离均差为+7.25.(1)该班小丽的数学成绩为82分,求小丽数学成绩的离均差.(2)已知该班第一组8名同学数学成绩的离均差分别为:+10.25,﹣8.75,+31.25,+15.25,﹣3.75,﹣12.75,﹣10.75,﹣32.75.①求这组同学数学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②求这组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分;③若该组数学成绩最低的同学达到及格的72分,则该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否达到或超过班平均分?超过或低于多少分?22.21世纪已经进入了中国太空时代,2021年到2022年,我国会通过11次航天发射完成空间站建设,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我国空间站的建成将为开展太空实验及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精彩舞台.校团委以此为契机,组织了“中国梦•航天情”系列活动.下面是八年级甲,乙两个班各项目的成绩(单位:分):(1)如果根据三项成绩的平均分计算最后成绩,请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两班谁将获胜;(2)如果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版面创作按5:3:2的比例确定最后成绩,请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两班谁将获胜.项目班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版面创作甲859188乙90848723.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在寒假期间的数学学习情况,开学之际进行了一次数学小测验(满分100分),并从甲、乙两个班各抽取10名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数据:甲班:90,90,70,90,100,80,80,90,95,65乙班:95,70,80,90,70,80,95,80,100,90整理数据成绩x (分)60≤x≤7070<x≤8080<x≤9090<x≤100甲班2242乙班23a3分析数据数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甲班8590d乙班b c80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a、b、c、d的值;(2)小明同学说:“这次测验我得了90分,在我们小组中属于中游偏上!”观察上面的表格判断,小明可能是班的学生;(3)若乙班共有50人参加测验,请估计乙班测验成绩超过90分的人数.24.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广大群众的冰雪热情.某学校社团发起了对同学们的冰雪运动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现从初中、高中各随机抽取了15名同学进行知识问答测试,测试成绩用x表示,共分成4组:A:70以下.B:70≤x<80.C;80≤x<90,D:90≤x<100,对成绩进行整理分析,给出了下面部分信息:初中同学的测试成绩在C组中的数据为:81,85,88.高中同学的测试成绩:76,83,71,100,81,100,82,88,95,90,100,86,89,93,86.成绩统计表如表:校部平均数中位数最高分众数极差初中88a989832高中8888100b c (1)a=,b=,c=;(2)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填“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对冰雪项目的知识掌握更好?请写出理由(给出一条理由即可);(3)若初中、高中共有2400名学生,请估计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36分)1.C2.A3.D4.C5.D6.A7.A8.B9.A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36分)10.10.11.众数.12.>.13.5,6.14.46.15.﹣3.16.86.17.9.18.3,,3.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8分)19.解:(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中位数为按照从小到大排好顺序的数据的第100个和第101个数的平均值,∴中位数为:=153,∵28+42+a+30+20+10=200,∴a=70,故答案为:153,70;(2)年用电量为2160千瓦时及以下执行基础电价,∴每月平均电量为2160÷12=180(千瓦时),从表中可知,200户中,能享受基础电价的户数为:28+42+70=140,∴该小区能享受基础电价的居民占全小区的百分比为:×100%=70%;(3)∵70%<85%,∴不能达到让85%的用户享受基础电价的目标,故该小区用电量较多,应该节约用电,例如离开天气不是太热或太冷时少开空调.20.解:(1)由图表可得:m==8,n=8.故答案为:8,7;(2)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竞赛成绩更好,理由:八年级的中位数和众数高于七年级的中位数和众数,∴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竞赛成绩更好;(3)1000×2×=1650(人),答:本次竞赛中成绩合格的人数为1650人.21.解:(1)82﹣84.75=﹣2.75,答:小丽数学成绩的离均差为﹣2.75;(2)①最高分为84.75+31.25=116(分),最低分为84.75﹣32.75=52(分),答:最高分为116分,最低分为52分;②10.25﹣8.75+31.25+15.25﹣3.75﹣12.75﹣10.75﹣32.75=﹣12,﹣12÷8+84.75=83.25(分),答:这组同学的平均分是83.25分;③该组最低分是52分,若达到72分,则增加20分,(﹣12+20)÷8=1,1+83.25=84.25(分),84.75﹣84.25=0.5(分),答:该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没有达到班平均分,低0.5分.22.解:(1)甲班的平均分为:(85+91+88)÷3=88(分),乙班的平均分为:(90+84+87)÷3=87(分),∵88>87,∴甲班将获胜;(2)由题意可得,甲班的平均分为:=87.4(分),乙班的平均分为:=87.6(分),∵87.4<87.6,∴乙班将获胜.23.解:(1)a=10﹣2﹣3﹣3=2,乙班的平均数b=(95+70+80+90+70+80+95+80+100+90)=85(分),乙班成绩按顺序排列后第5个数是80,第6个数是90,所以中位数c=(80+90)=85(分),甲班的众数d=90(分),答:a=2,b=85,c=85,d=90;(2)小明可能是乙班的学生,理由如下:因为甲班的中位数是90分,乙班的中位数是85分,所以小明可能在乙班,故答案为:乙;(3)50×=15(人),答:估计乙班测验成绩超过90分的有15人.24.解:(1)由直方图可知,初中同学的测试成绩15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8个数落在C组的第二个,∵初中同学的测试成绩在C组中的数据为:81,85,88,∴中位数a=85,∵高中同学的测试成绩:76,83,71,100,81,100,82,88,95,90,100,86,89,93,86.∴按从小到大排列是:71,76,81,82,83,86,86,88,89,90,93,95,100,100,100,∴众数b=100,极差c=100﹣71=29,故答案为:85,100,29;(2)根据以上数据,我认为高中的同学对冰雪项目的知识掌握更好.理由:两个校部的平均成绩一样,而高中校部的中位数、最高分、众数均高于初中校部,说明高中校部掌握的较好.故答案为:高中,两个校部的平均成绩一样,而高中校部的中位数、最高分、众数均高于初中校部,说明高中校部掌握的较好(答案不唯一);(3)2400×=960(人).答:此次测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的学生共有960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一组数据有8个数,它们的平均数为12,另一组数据有4个数,它们的平均数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A.12 B.13C.14 D.152.在学校演讲比赛中,10名选手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如图1所示,则这10名选手成绩的众数是( )图1A.95分 B.90分C.85分 D.80分3.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单位共有13人参加捐款,其中小王捐款数比13人捐款的平均数多2元,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王的捐款数不可能最少B.小王的捐款数可能最多C.将捐款数按从少到多排列,小王的捐款数可能排在第十二位D.将捐款数按从少到多排列,小王的捐款数一定比第七名多4.图2是交警在一个路口统计的某个时段来往车辆的速度(单位:千米/时)情况,则这些车辆的车速的中位数(单位:千米/时)是( )图2A.51.5 B.52C.52.5 D.5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越大,众数越大;②在一组数据中,众数越大,中位数越大;③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越大,平均数越大;④在一组数据中,众数越大,平均数越大.A.0个 B.1个C.2个 D.3个6.在全国汉字听写大赛的热潮下,某学校进行了选拔赛,有15名学生进入了半决赛,他们的成绩各不相同,并且要按成绩取前8名进入决赛.小明只知道自己的成绩,他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可用下列哪个统计结果判断( )A.平均数 B.众数C.中位数 D.方差7.某学校教师分为四个植树小组参加植树节活动,其中三个小组植树的棵数分别为8,10,12,另一个小组的植树棵数与其他三组中的一组相同,且这四个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四个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10C.12 D.10或128.某校合唱团有30名成员,下表是合唱团成员的年龄分布统计表.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年龄(岁)13141516频数515x 10-xA.平均数、中位数B.平均数、方差C.众数、中位数D.众数、方差9.学校广播站要招聘1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表.现在要计算3人的加权平均分,如果将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这三项的权的比由2∶3∶5变成5∶3∶2,那么成绩变化情况是( )采访写作计算机创意设计小明70分60分86分小亮90分75分51分小丽60分84分72分A.小明增加最多B.小亮增加最多C.小丽增加最多D.三人的成绩增加相同10.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2,那么另一组数据4x1+1,4x2+1,4x3+1,4x4+1,4x5+1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33与2B.8与2C.33与32D.8与33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总分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3是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的10次射击成绩的分布情况,则射击成绩的方差较小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图312.为了了解某班数学成绩情况,抽样调查了13份试卷成绩,结果如下:3个140分,4个135分,2个130分,2个120分,1个100分,1个80分.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分.13.国庆节期间,小李调查了“福美小区”10户家庭一周内使用环保袋的数量,数据如下(单位:只):6,5,7,8,7,5,8,10,5,9.据此,估计该小区2000户家庭一周内使用环保袋的数量为________只.14.已知一组数据-3,x,-2,3,1,6的中位数为1,则其方差为________.15.为选拔一名选手参加全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自由泳比赛,某市四名中学生参加了男子100米自由泳训练,他们成绩的平均数x及方差s2如右表所示.如果选拔一名学生去参赛,应派________去.16.有5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正整数,中位数是3,唯一的众数是6,则这5个数的和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2分)(1)小谢家的小轿车每月(每月按30天计算)要行驶多少千米?(2)若每行驶100 km需汽油8 L,汽油每升3.45元,求出小谢家一年(按12个月计算)的汽油费用是多少元.18.(本小题6分)已知一组数据8,9,6,m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求m的值.19.(本小题6分)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回答问题:(1)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2)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将如何安排进货?20.(本小题6分)某公司欲聘请一位员工,三位应聘者A,B,C的原始评分(单位:分)如下表:(2)如果按仪表、工作经验、电脑操作、社交能力、工作效率的原始评分分别占10%,15%,20%,25%,30%综合评分,择优录取,应录取谁?为什么?21.(本小题6分)某高科技产品开发公司现有员工50名,所有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表:(1)该公司“高级技工”有________名;(2)所有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x为2500元,中位数为________元,众数为________元;(3)小张到这家公司应聘普通工作人员.请你回答图4中小张的问题,并指出用(2)中的哪个数据向小张介绍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更合理些;(4)去掉四个管理人员的工资后,请你计算出其他员工的月平均工资y(结果保留整数),并判断y能否反映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图422.(本小题7分)某社区准备在甲、乙两位射箭爱好者中选出一人参加集训,两人各射了5箭,他们的总成绩(单位:环)相同,小宇根据他们的成绩绘制了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并计算了甲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见小宇的作业).图5甲、乙两人射箭成绩统计表小宇的作业:解:x 甲=15×(9+4+7+4+6)=6,s 甲2=15×[(9-6)2+(4-6)2+(7-6)2+(4-6)2+(6-6)2]=15×(9+4+1+4+0)=3.6.(1)a =________,x 乙=________.(2)请完成图中表示乙成绩变化情况的折线.(3)①观察统计图,可看出________的成绩比较稳定(填“甲”或“乙”),参照小宇的计算方法,计算乙成绩的方差,并验证你的判断;②请你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谁将被选中.23.(本小题7分)某班男生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引体向上的专项训练,已知甲组有6名男生,并对两组男生训练前、后引体向上的个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乙组男生训练前、后引体向上的平均个数分别是6个和10个,以及下面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甲组男生训练前、后引体向上个数统计表(单位:个)(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甲组训练后引体向上的平均个数比训练前增长了________%; (3)你认为哪组训练效果较好?并提供一个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4)小明说他发现了一个错误:“乙组训练后引体向上个数不变的人数占到该组人数的50%,所以乙组的平均个数不可能提高4个之多.”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图624.(本小题8分)为了迎接体育中考,九年级7班的体育老师对全班4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能模拟测试,得分均为整数,满分10分,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成绩达到9分以上(包括9分)为优秀,这次模拟测试中男、女生全部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图7.(1) 平均数(分)方差 中位数(分)合格率 优秀率 男生 6.9 2.4 91.7% 16.7% 女生1.383.3%8.3%(2)男生说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女生,所以他们的成绩好于女生,但女生不同意男生的说法,认为女生的成绩要好于男生,请你给出两条支持女生观点的理由;(3)体育老师说:“咱班的合格率基本达标,但优秀率太低,我们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两周后的目标是全班优秀率达到50%.”如果女生新增优秀人数恰好是男生新增优秀人数的两倍,那么男、女生分别新增多少优秀人数才能达到老师的目标?图7答案1.C 2.B 3.D 4.B 5.A 6.C 7.B 8.C 9.B 10.C 11.甲 12.135 13.14000 14.9 15.乙 16.1817.解:(1)由表中七天的数据可知,平均每天行驶的路程为:17×(46+39+36+50+54+91+34)=50(km),故小谢家的小轿车每月(每月按30天计算)要行驶50×30=1500(km). (2)小谢家一年的汽油费用为 1500×12100×8×3.45=4968(元). 18.解:①当m 为最大值时,排序为:m ,9,8,6, 根据题意,得m +9+8+64=9+82,解得m =11;②当m 为最小值时,排序为:9,8,6,m ,根据题意,得m +9+8+64=8+62,解得m =5;③当m 既不是最大值,也不是最小值时,排序为:9,8,m ,6或9,m ,8,6,根据题意,得m +9+8+64=8+m2,解得m =7. 综上可知,m 的值为5或7或11. 19.解:(1)众数为1.2匹.(2)通过观察可得:1.2匹的空调的销售量最大,所以要多进1.2匹的空调,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的空调.20.解:(1)A 的平均分为15×(4+5+5+3+3)=4(分),B 的平均分为15×(4+3+3+5+4)=3.8(分),C 的平均分为15×(3+3+4+4+4)=3.6(分),因此应录取A.(2)应录取B.理由:根据题意,三人的综合评分如下: A 的综合评分为4×10%+5×15%+5×20%+3×25%+3×30%=3.8(分), B 的综合评分为4×10%+3×15%+3×20%+5×25%+4×30%=3.9(分), C 的综合评分为3×10%+3×15%+4×20%+4×25%+4×30%=3.75(分). 因此应录取B.21.解:(1)该公司“高级技工”的人数=50-1-3-2-3-24-1=16(名).故答案为16.(2)工资数从小到大排列,第25个和第26个分别是1600元和1800元,因而中位数是1700元; 在这些数中,16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众数是1600元. 故答案为1700,1600.(3)这个经理的介绍不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 用1700元或1600元来介绍更合理些. (4)y =2500×50-21000-8400×346≈1713(元).y 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22.解:(1)4 6 (2)如图所示:(3)①观察统计图,可看出乙的成绩比较稳定;s 乙2=15×[(7-6)2+(5-6)2+(7-6)2+(4-6)2+(7-6)2]=1.6.因为s 乙2<s 甲2,所以上述判断正确.②因为两人成绩的平均水平(平均数)相同,根据方差得出乙的成绩比甲稳定,所以乙将被选中. 23.解:(1)a =(8+9+6+6+7+6)÷6=7, b =4,c =(6+7)÷2=6.5. (2)(7-4)÷4×100%=75%.(3)(答案合理即可)甲组训练效果较好.理由:因为甲组训练后的平均个数比训练前增长75%,乙组训练后的平均个数比训练前增长约67%, 甲组训练前、后平均个数的增长率大于乙组训练前后平均个数的增长率,所以甲组训练效果较好.(4)不同意.理由:因为乙组训练后的平均个数增加了50%×0+20%×7+20%×8+10%×10=4(个),所以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24平均数(分)方差 中位数(分)合格率 优秀率 男生 6.9 2.4 7 91.7% 16.7% 女生71.3783.3%8.3%(2)从平均数上看,女生平均数高于男生;从方差上看,女生成绩的方差低于男生,波动性小(答案合理即可). (3)设男生新增优秀人数为x 人, 则2+4+x +2x =48×50%, 解得x =6, 故6×2=12.答:男生新增优秀人数为6人,女生新增优秀人数为12人.。
数据的分析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数据的分析单元练习题(附答案)数据的分析单元练习题⼀、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为了解我校⼋年级800名学⽣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的数学成绩进⾏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是总体;③每名学⽣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是总体的⼀个样本;⑤200名学⽣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天⽓预报报道宜春市今天最⾼⽓温34℃,最低⽓温20℃,则今天宜春市⽓温的极差是() A.54℃ B.14℃ C.-14℃ D.-62℃3.⼀次数学测试后,随机抽取了⼋(⼀)班6名学⽣的成绩:80,85,86,88,88,95。
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极差是15 B.众数是88 C.中位数是86 D.平均数是874.⼈数相同的⼋年级甲、⼄两班学⽣在同⼀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差如下:80x x ==⼄甲,2240s =甲,2180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A.甲班B.⼄班C.两班成绩⼀样稳定D.⽆法确定 5.某地连续9天的最⾼⽓温统计如下: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别是()A.24,25B.24.5,25C.25,24D.23.5,246.在学校对学⽣进⾏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 0.1,则在这10天中该学⽣的体温波动数据中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0.12 B.众数为0.1 C.中位数为0.1 D. ⽅差为0.027.体育课上,⼋(1)班两个组各10⼈参加⽴定跳远,要判断哪⼀组成绩⽐较整齐,通常需要知道这两个组⽴定跳远成绩的()A .平均数 B.众数 C .⽅差 D .频率分布8.甲、⼄、丙、丁四⼈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x 分、80分,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100分B.95分C.90分D.85分 9.已知⼀组数据1、2、y 的平均数为4,那么()A.y=7B.y=8C.y=9D.y=1010.已知⼋年级四班全班35⼈⾝⾼的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160厘⽶,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位同学的⾝⾼登记错误,误将160厘⽶写成166厘⽶,正确的平均数为a 厘⽶,中位数为b 厘⽶。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它的中位数为80,小于中位数的数的平均数为70,大于中位数的数的平均数为96,设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则=()A.82 B.83 C.80≤≤82 D.82≤≤832.一名射击爱好者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如下:6,7,9,8,9.这5个数据的众数是()A.6 B.7 C.8 D.93.如图是小明进入中考复习阶段以来参加的10次物理水平测试成绩(满分70分)的统计图,那么关于这10次测试成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55 B.众数是60 C.方差是29 D.平均数是544.已知三年四班全班35人身高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150厘米,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身高登记错误,将160厘米写成166厘米,正确的平均数为a厘米,中位数为b厘米.关于平均数a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大于150 B.小于150 C.等于150 D.无法确定5.某汽车从甲地以速度v1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v2匀速返回甲地,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B.C.D.6.在对某社会机构的调查中收集到以下数据,你认为最能够反映该机构年龄特征的统计量是()年龄13141525283035其他人数30533171220923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标准差7.有15位同学参加智力竞赛,已知他们的得分互不相同,取八位同学进入决赛,小方同学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后,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知道这十五位同学的分数的()A.平均数B.众数C.最高分数D.中位数8.如果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101,102,103,104,105的方差是()A.2 B.4 C.8 D.169.有十八位同学参加智力竞赛,且他们的分数互不相同,按分数高低选九位同学进入下一轮比赛.小华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后,还需要知道哪个统计量,就能判断自己能否进入下一轮比赛()A.中位数B.众数C.方差D.平均数10.我县今年4月某地6天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32,29,30,32,30,32.则这个地区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30,32 B.32,30 C.32,31 D.32,32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1.若一组数据6、7、4、6、x、1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2.为了了解我市七年级学生的体能状况,从某校七年级甲、乙两班中各抽取27名女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如果每分钟跳绳次数≥105次的为优秀,那么甲、乙两班的优秀率的关系是甲的优秀率乙的优秀率.(填“>”“<”或“=”)13.某校规定学生的期末学科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将课堂、作业和考试三项得分按1:3:6的权重确定每个人的期末成绩.小明同学本学期数学这三项得分分别是:课堂98分,作业95分,考试85分,那么小明的数学期末成绩是分.14.若40个数据的平方和是56,平均数是,则这组数据的方差.15.某市工商局今年4月份抽查民意商场5天的营业额,结果如下(单位:万元):2.5,2.8,2.7,2.4,2.6,则(1)样本平均数为万元;(2)根据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民意商场4月份的平均日营业额为万元;月营业总额为万元.16.为迎接五月份全县中考九年级体育测试,小强每天坚持引体向上锻炼,他记录了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如下表:其中有三天的个数被墨汁覆盖了,但小强已经计算出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平均数是1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7.将30个数据分别减去300后,得到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是4,那么原30个数据的和是.18.一次数学测验满分是100分,全班38名学生平均分是67分.如果去掉A、B、C、D、E五人的成绩,其余人的平均分是62分,那么在这次测验中,C的成绩是分.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9.(8分)某学习小组想了解某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准备采用以下调查方式中的一种进行调查:①从一个社区随机选取200名居民;②从一个城镇的不同住宅楼中随机选取200名居民;③从该市公安局户籍管理处随机抽取200名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1)在上述调查方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填序号);(2)由一种比较合理的调查方式所得到的数据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写出这200名居民健身时间的众数是、中位数是;(3)小方在求这200名居民每人健身时间的平均数时,他是这样分析的:小方的分析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求出正确的平均数;(4)若某市有300万人,估计该市每天锻炼2小时及以上的人数是多少?.20.(8分)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景点A B C D E原价(元)1010152025现价(元)55152530平均日人数(千人)11232(1)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的?(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21.(8分)某校九年级(1)班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全班40名同学共捐图书320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扬、王州两位同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各捐献了50册图书.班长统计了全班捐书情况如下表(被粗心的马小虎用墨水污染了一部分):册数4567850人数68152(1)分别求出该班级捐献7册图书和8册图书的人数.(2)请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22.(10分)某校八年级一班20名女生某次体育测试的成绩统计如下:成绩(分)60708090100人数(人)15x y2(1)如果这20名女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分数是82分,求x、y的值;(2)在(1)的条件下,设20名学生本次测试成绩的众数是a,中位数为b,求的值.23.(10分)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万元)如图(1)求平均的月销售额及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24.(10分)甲、乙两城市为了解决空气质量污染问题,对城市及其周边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环保部门每月初对两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连续10个月的空气污染指数如图所示.其中,空气污染指数≤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空气污染指数≤1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0<空气污染指数≤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1)填写下表:平均数方差中位数空气质量为优的次数甲803401乙1060803(2)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甲、乙两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空气质量为优的次数来分析甲乙两城市的空气质量哪个好一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来分析甲乙两城市的空气质量哪个好一些;③从平均数和方差来分析甲乙两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④根据折线图上两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走势来分析甲乙两城市的空气质量哪个好一些.25.(12分)为了解初二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情况,某县教育局对其中500名初二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分为四种类别:“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求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该县共有12000名初二学生,请估计该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初二学生有多少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大于中位数与小于中位数的数个数相同,可以设都是m个.当这组数有偶数个时,则中位数不是这组数中的数,则这组数有2m个,则平均数是:=83;当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个时,则这组数有2m+1个,则平均数是:=83﹣,而m≥1,因而0<≤1∴83﹣≥83﹣1=82且83﹣<83.故82≤<83.故选:D.2.解:∵9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5个数据的众数是9;故选:D.3.解:A、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数是=55,则中位数是55,正确;B、60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60,正确;C、D、平均数是:(40+50×3+55×2+60×4)=54,则方差是:[(40﹣54)2+3(50﹣54)2+2(55﹣54)2+4(60﹣54)2]=39;则说法错误的是C;故选:C.4.解:已知在错误登记中全班35人身高的算术平均数是150厘米,则总身高总和为35×150=5250;修改后,减少了6厘米,为5244厘米,则正确的平均数为a=≈149.8厘米.故选:B.5.解:设两地距离为S,从甲地行驶至乙地的时间为T1,从乙地返回甲地的时间为T2,则有T1=,T2=;∴平均速度===;故选:D.6.解:由于14岁的人数是533人,影响该机构年龄特征,因此,最能够反映该机构年龄特征的统计量是众数,故选:B.7.解:由于15个人中,第8名的成绩是中位数,故小方同学知道了自己的分数后,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知道这十五位同学的分数的中位数.故选:D.8.解:由题意知,新数据是在原来每个数上加上100得到,原来的平均数为,新数据是在原来每个数上加上100得到,则新平均数变为+100,则每个数都加了100,原来的方差s12=[(x1﹣)2+(x2﹣)2+…+(x n﹣)2]=2,现在的方差s22=[(x1+100﹣﹣100)2+(x2+100﹣﹣100)2+…+(x n+100﹣﹣100)2]=[(x1﹣)2+(x2﹣)2+…+(x n﹣)2]=2,方差不变.故选:A.9.解:因为有十八位同学参加,选九位同学进入下一轮比赛,那么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后,第9名的分数就是中位数,所以小华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中位数后,才能判断自己能否进入下一轮比赛.故选:A.10.解: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9,30,30,32,32,32,出现最多的数字为:32,故众数是32,中位数为:31.故选:C.11.解:∵数据6、7、4、6、x、1的平均数是5,∴=5,解得:x=6,则这组数据为数据6、7、4、6、6、1的众数为6,故答案为:6.12.解:根据甲乙两班的中位数可以初步判断乙班优秀的人数≥14人,而甲班的优秀人数≤13个,通过比较可以确定甲的优秀率<乙的优秀率.故填<.13.解:小明的数学期末成绩是=89.3(分),故答案为:89.3.14.解:由方差的计算公式可得:S2=[(x1﹣)2+(x2﹣)2+…+(x n﹣)2]=[x12+x22+…+x n2+n2﹣2(x1+x2+…+x n)]=[x12+x22+…+x n2+n2﹣2n2]=[x12+x22+…+x n2]﹣2=﹣=1.4﹣0.5=0.9.故填0.9.15.解:依题意得,(1)样本平均数=(2.5+2.8+2.7+2.4+2.6)÷5=2.6(万元);(2)根据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民意商场4月份的平均日营业额为2.6万元;月营业额=2.6×30=78(万元).故答案为2.6;2.6;78.16.解:∵平均数是12,∴这组数据的和=12×7=84,∴被墨汁覆盖三天的数的和=84﹣4×12=36,∵这组数据唯一众数是13,∴被墨汁覆盖的三个数为:10,13,13,∴S2=[(11﹣12)2+(12﹣12)2+(10﹣12)2+(13﹣12)2+(13﹣12)2+(13﹣12)2+(12﹣12)2]=,故答案为:.17.解:由题意知,将30个数据分别减去300后平均数为4,则原数据的平均数为4+300=304,那么原30个数据的和即为304×30=9120.故答案为9120.18.解:设A、B、C、D、E分别得分为a、b、c、d、e.则[38×67﹣(a+b+c+d+e)]÷(38﹣5)=62,因此a+b+c+d+e=500分.由于最高满分为100分,因此a=b=c=d=e=100,即C得100分.故答案为:100.19.解:(1)①、②两种调查方式具有片面性,故③比较合理;(2)1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94次,则众数是1;∵共有200个数,所以中位数是第100、101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是2;故答案为:1,2;(3)不正确,正确的平均数:(小时),故答案为:1.88小时;(4)根据题意得:300×(52+38+16)÷200=159(万人)答:该市每天锻炼2小时及以上的人数是159万人.故答案为:159万人.20.解:(1)风景区是这样计算的:调整前的平均价格:=16(元)调整后的平均价格:=16(元)∵调整前后的平均价格不变,平均日人数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2)游客是这样计算的:原平均日总收入:10×1+10×1+15×2+20×3+25×2=160(千元)现平均日总收入:5×1+5×1+15×2+25×3+30×2=175(千元)∴平均日总收入增加了:×100%≈9.4%;(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可知,游客的算法是正确的,故游客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21.解:(1)设捐献7册的人数为x,捐献8册的人数为y,则解得答:捐献7册的人数为6人,捐献8册的人数为3人.(2)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为320÷40=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第20,21个数均为6,所以中位数为6.出现次数最多的是6,所以众数为6.因为平均数8受两个50的影响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情况.2.解:(1)由题意,有解得.(2)由(1),众数a=90,中位数b=80.∴.23.解:(1)平均月销售额是20万元,中位数是18万元,众数是15万元;(2)这个目标可以定为每月20万元.因为从样本数据看,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中,平均数最大,因此,将月销售额的最大值定为20万元比较合适.24.解:(1)甲城市10个月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0、60、60、70、80、90、90、90、100、110,∴甲的中位数为=85(分),甲城市10个月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20、120、110、110、90、70、60、50、40、30,∴乙的平均数为×(120+120+110+110+90+70+60+50+40+30)=80,完成表格如下:平均数方差中位数空气质量为优的次数甲80340851乙801060803(2)①从平均数和空气质量为优的次数来分析:平均数相同,而空气质量为优的次数甲城市比乙城市少,故乙城市的空气质量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来分析:平均数相同,甲的中位数大于乙的中位数,故乙城市的空气质量好些;③从平均数和方差来分析:平均数相同,S甲2<S乙2,根据方差的意义,可得空气污染指数比较稳定的城市是甲;④根据折线图上两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的走势来分析,乙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下降快比较明显,且变化无反复,故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较好的城市是乙.25.解:(1)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80×0.5+200×1+120×1.5+100×2)=1.24,所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1.24小时,众数为1小时;中位数为1小时;(2)被抽查的500名学生中,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有220人,12000×=5280,所以估计该校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有5280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5
那么,8月份这100户平均节约用水的吨数为(精确到0.01t)()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D.(2)(3)
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A.甲B.乙丙C.甲乙D.甲丙
10.对于数据3,3,2,3,6,3,10,3,6,3,2.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2005,深圳)下图是根据某地近两年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情况绘制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判断这两年6月上旬气温比较稳定的年份是_____年.
12.某日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气温为8℃,气温的极差为10℃,则该日最低气温为_________.
13.在演唱比赛中,8位评委给一名歌手的演唱打分如下:9.3,9.5,9.9,9.4,9.3,8.9,9.2,9.6,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得分,则这名歌手最后得分约为________.
14.一个样本,各个数据的和为515,如果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5,那么这个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_.15.为了估计湖里有多少鱼,我们从湖里捕上150条鱼作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去,经过一段时间再捕上3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30条,•则估计湖里约有鱼_______条.
16.一名学生军训时连续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分别为4,7,8,6,8,5,9,10,7.•则这名学生射击环数的方差是_________.
17.某人开车旅行100km,在前60km内,时速为90km,在后40km内,时速为120km,则此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
18.小明家去年的旅游、教育、饮食支出分别出3600元,1200元,7200元,今年这三项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长10%,20%,30%,则小时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_________.
19.将5个整数从大到小排列,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样本中的惟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_____.
20.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按测试得分1:4:3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这位候选人的招聘得分为________.
三、解答题(60分)
21.(6分)某校规定学生期末数学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卷面成绩、•课外论文成绩、平日表现成绩(三部分所占比例如图),若方方的三部分得分依次是92、80、•84,则她这学期期末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22.(8
(1)计算这10户家庭的平均月用水量;
(2)如果该小区有500户家庭,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小区居民每月共用水多少吨?23.(8分)下表是某校八年级(
(1)若这20
(2)在(1)的条件下,设这20名学生本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24.(8分)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
(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
25.(8分)题中给出的条形图是截止到2002年44位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统计图.经计算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35岁.
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
(1)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超过
..中位数的有多少人?
(2)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年龄的众数是多少?
(3)•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高于
..平均年龄的人数占获奖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26.(10分)某学校对初中毕业班经过初步比较后,决定从九年级(1)、(4)、(8)•班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班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现对这三个班进行综合素质考评,下表是它们五项素质考评的得分表:
(1)请问各班五项考评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个统计量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并从中选择一个能反映差异的统计量将他们的得分进行排序.
(2)根据你对表中五个项目的重要程度的认识,•设定一个各项考评内容的占分比例(比例的各项须满足:①均为整数;②总和为10;③不全相同),•按这个比例对各班的得分重新计算,比较出大小关系,
并从中推荐一个得分最高
....的班作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
27.(12分)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下图是其中的甲、乙两段台阶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cm).并且数据15,16,16,14,
14,15的方差S甲2=2
3
,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乙2=
35
3
).
答案:
1.D 2.D 3.B 4.B 5.A 6.D 7.A 8.B 9.C 10.A 11.2005 12.-2•℃13.9.4分14.103 15.1500 16.3 17.100km/h 18.27.3% 19.21 20.65.•75分
21.解:9070%8020%8410%
70%20%10%
⨯+⨯+⨯
++
=88.8(分)
22.(1)=14(吨);(2)7000吨.
23.(1)x=5,y=7;(2)a=90,b=80.
24.(1)平均数:260(件)中位数:240(件)众数:240(件);
(2)不合理,•因为表中数据显示,每月能完成260件的人数一共是4人,还有11人不能达到此定额,•尽管260是平均数,但不利于调动多数员工的积极性,因为240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定额,故定额为240较为合理.
25.解:(1)中位数为35.5岁,•年龄超过中位数的有22人.
(2)众数是38岁.
(3)高于平均年龄的人数为22人,22÷44=50%.
26.(1)平均数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用中位数或众数可以反映.
(2)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校运动会:艺术获奖:劳动卫生=3:3:2:1:1.
x1=1.78,x4=•1.74,x8=1.8 ∴x8>x1>x4,
所以推荐九年级(8)班作为市场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级合适.27.(1)相同点:两段台阶路台阶高度的平均数相同.
不同点:•两段台阶路台阶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均不相同.(2)甲段路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台阶高度的方差小.
(3)每个台阶高度均为15cm(原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