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案例分析-山东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3、扩散爆炸过程分析
原油泄漏进入暗渠 海水倒灌倒推原油向上游扩散
上游形成饱和油气氛围
潮位回落,海水携带原油向下游扩散 空气吸入,形成爆炸性气体氛围 封闭狭长的暗渠造成了严重爆炸
与管线交汇的暗渠是此次原油泄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
氛围进而产生爆炸,并造成如此严重伤亡的根本原因。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现场指挥决定打开与输油管道交叉处的暗渠 预制板。现场动用挖掘机,采用破碎锤进行 打孔破碎。 10时25分,沿着2000米长的市政暗渠,丽 东化工门口管道泄漏抢修处、丽东化工承包 商工棚、北海花园小区等多处发生爆炸,大 量水泥盖板被炸开,暗渠入海口处有浓烟冒 出,接着开始起火。 经计算、认定,原油泄漏量约2000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原油泄漏点位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事故发生前现场作业照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 现场作业不规范; § 部分人员连安全帽都没带; § 非防爆机具; § 个体防护装备:非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 § 现场没有看到可燃气体浓度监测设备; § 使用手机等非防爆设备; § 现场消防监护力量不足,仅有干粉灭火器一 个。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现场应急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场混乱 人、车、装备的混乱。 2、现场应急指挥混乱 各级领导到现场查看; 各级人员畏难、及怕担责任的心理。 3、救援次序和轻重缓急不清 人、环境、次生和衍生事故; 4、后勤保障不力 应急救援人员的办公、生活和居住环境; 5、基础信息的欠缺 事故现场管线、暗涵、原油的基础数据等等。
青岛爆炸事件 案例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11月25日,成立了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任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的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了国内管道设计和运行、市政工程、消防、爆炸、金属材料、防腐、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一)事故单位情况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股份公司),是中石化集团公司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油气勘探与生产、油品炼制与销售、化工生产与销售等业务。
3.中石化股份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是中石化股份公司下属的从事原油储运的专业化公司,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下设13个输油生产单位,管辖途经14个省(区、市)的37条、6505公里输油管道和101个输油站(库)。
4.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以下简称潍坊输油处),是中石化管道分公司下属的输油生产单位,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负责管理东黄输油管道等5条、872公里管道。
黄岛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原因
1、泄漏原因
• 泄漏输油管线及排水暗渠基本情况:发生原油泄漏并引发爆炸的管道系东黄 输油复线管道,于1986年7月建成运行,管径711mm,管道全线长度248.52km ,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该输油管道,在青岛市黄岛区秦皇岛路沿东西走向 铺设,埋压深度约为1.8m,与沿斋堂岛街南北走向设置的雨水暗渠十字交错 ,输油管道位于暗渠上方。雨水暗渠宽约7m、深约4m,顶部有钢筋混凝土横 梁,横梁上铺设有水泥预制板。雨水暗渠向南沿斋堂岛街西边设置,其上为 人行道和绿化带;向北穿过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到达海边。该雨水暗渠作 为干线与沿其他道路的雨水涵道相交汇。原油泄漏点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 街交汇处雨水暗渠上方,北面紧邻丽东化工有限公司、距胶州湾海边约1000m ,东北面距黄岛油库约300m,东南面紧邻益和电气集团公司,西南面紧邻中 集公司和华欧北海花园小区,沿秦黄岛路向西200m处路南为中集公寓。
8
事故经过
9
事故原因
三、事故原因
10
事故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泄露?泄露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 什么?管理上的原因又是什么? 为什么泄露的原油会进入市政排水涵道?是规划的问 题还是设计的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 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是政府的问题? 为什么泄露以后没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为什么不警 戒?为什么不封路?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不通 知群众? 为什么引起爆炸?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2
事故原因
泄漏的直接原因
13
事故原因
管理上的原因
• (1)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潍坊输油处、青岛站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 理。组织东黄输油管道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未对事故段管道防腐层 大修等问题及时跟进,也未采取其他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一线 员工安全和应急教育不够,培训针对性不强;对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重 视不够,未督促指导潍坊输油处、青岛站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 工作。 • (2)潍坊输油处对管道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未能及时消除重大安 全隐患。2009年、2011年、2013年先后3次对东黄输油管道外防腐层 及局部管体进行检测,均未能发现事故段管道严重腐蚀等重大隐患, 导致隐患得不到及时、彻底整改;从2011年起安排实施东黄输油管道 外防腐层大修,截至2013年10月仍未对包括事故泄漏点所在的15公里 管道进行大修;对管道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缺乏演练,应急救援 人员对自己的职责和应对措施不熟悉。
重大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重大化工厂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件概述2019年12月5日,中国山东省东营市一家化工厂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事故,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该化工厂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包括氨水、甲醛、甲胺等。
火灾发生后,大量有毒气体泄漏,严重威胁了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事故发生后,政府部门对该化工厂进行了彻底调查,并对责任人进行了严厉处理。
二、事故原因分析1.企业管理不善据初步调查,该化工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不善。
首先,该化工厂在安全生产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安全措施。
其次,企业在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方面也存在漏洞,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疏散员工和附近居民,造成了火灾事故的严重后果。
最后,企业缺乏对于化工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管理,使得化工产品泄漏风险大大增加。
2.安全设施不完善其次,事故的发生还与该化工厂的安全设施不完善有关。
据了解,该化工厂的消防设施陈旧,并且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并不到位,无法在火灾发生时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与此同时,其化工生产设备也存在老化和损坏现象,增加了化工产品泄漏的风险。
这些都表明了该企业在安全设施方面的严重缺陷。
3.相关政府监管不力最后,事故发生还与相关政府监管不力有关。
据报道,这家化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多处违法违规行为,但相关政府部门并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此外,化工厂长期以来违规排放和储存化工产品,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但政府监管部门也并未采取足够的措施予以制止。
三、事故影响1.经济影响首先,该火灾事故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统计,该化工厂每年的产值数以亿计,是当地的重要化工企业之一。
由于火灾造成了化工产品的大量泄漏和爆炸,该化工厂的生产设施几乎被毁,给当地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
2.社会影响其次,该火灾事故也对当地社会秩序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于大量有毒气体的泄漏,附近居民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而当地政府也面临了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的巨大压力。
中石化黄岛事故分析和反思

四、11.22事故的启和反思
(三) 设备设施的完整性 有效性,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隐患没消除: 东黄复线1986年投用,随着潮汐变化海水倒灌,输油 管道处于干湿交替的海水及盐雾腐蚀环境下,腐蚀加 剧。改路由没路由,2010年10月,潍坊处以《关于东 黄老线及东黄复线增建管线的函》(石化管道股份潍 输便函[2010]25号),向黄岛开发区规划局提出增线 申请,未得到路由批复,管道改线项目未能实施,失 去了避免事故的机会。
➢一是国家相关规范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在生产设施设 计、建设及日常安全检查、设备检测、维修维护、安全 评价、隐患治理等工作中,各规划、设计、建设等专业 部门及各单位,要自觉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并做到系统覆 盖、执行到位。 ➢二是制度制定和执行必须依法依规。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必须体现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做 到全覆盖。要建立新法规标准识别、收集的正常渠道, 及时发布法律法规的识别管理信息,提出法规符合性管 理要求和法律风险提示。
四、11.22事故的启示和反思
(一) 安全法律法规 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也是最好的法律保障
在“11.22”事故调查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油泄漏、爆炸性 气体积聚爆炸等直接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认定外,更重要的 就是依据“石油天然气保护条例”(1989版、2001版)和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版)的相关条文,对本 次事故违反上述法规标准的事实,进行政府、企业责任主体 的认定。而严格执行法规、标准、规范及制度,则会大大降 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有效规避企业和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法 规符合性管理机制。
➢六是做好对现有厂区周边及社会环境的安全条件论证,特别 城市规划发展对建设项目的不利影响,以及建设项目对周边 社区的影响,满足安全间距及规划布局要求,消除群死群伤 的潜在事故风险。 ➢七是按照适用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全面检查公司及厂区与 周边建筑设施对公司厂区及电力线路设施不符合安全间距的 问题和违章占用、占压的问题,调查周边的建筑设施及人员 分布情况,评估泄漏及次生事故发生后的事故风险,即事故 发生的频率和严重后果。根据风险评估情况,确定风险管理 策略。
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The bones should be firm, the air should be soft, the aspirations should be big, the courage should be small, the heart should be vacant, the words should be real, the wisdom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good fortune should be cherished, worry is not far, worry is nea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经过: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
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
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输油管线已输油管道发生破裂,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发火爆炸。
间接原因:1、油库的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2、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该油库跑油、着火事故频发但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3、职工的技能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在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不按照规章措施执行。
防范措施:1、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严把冬季六防工作,把防火、防爆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2、充实和完善煤矿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前。
3、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
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增强应变能力,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4、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和操作水平,强化职工岗位标准流程操作和安全确认的意识。
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简介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企业处置情况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
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
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9时15分,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通知现场人员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抢修工作;9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副处长报告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无法独立完成管道抢修工作,请求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抢维修中心支援。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一、事故概况黄岛油库特大火灾发生于20XX年X月X日,在事故中,火势蔓延迅速,形成了大范围的火灾。
在火灾中,多个油罐起火燃烧,火势凶猛,引起了巨大的爆炸声和浓重的浓烟。
火灾同时还造成了多人伤亡,并且对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火灾原因分析1.管理不当火灾的发生与油库的管理不当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该油库在事发前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这其中不排除管理层监管不到位、对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
2.操作失误据初步调查,该火灾可能是由输油管道泄漏和操作人员失误引起的。
输油管道泄漏导致了油料外泄,而操作人员的失误则导致了泄漏处的火花,最终引燃了油料。
3.安全设施不完善黄岛油库的一些安全设施不完善,比如防火墙、自动喷水系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增加了爆炸的危险性。
4.环境因素火灾发生的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时风力较大,风向不定,这使得火势蔓延速度加快,难以控制。
三、防范措施1.加强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油库的管理,提高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度。
监督检查不能仅仅是形式化的,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都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培训油库的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操作人员对危险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3.改善设施对于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跟进,修补设备,完善安全设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最好。
四、总结教训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教训:1.严格管理是安全的基础。
安全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只有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才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3.安全设施的完善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保障。
安全设施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事故的后果,必须认真对待。
5.明确责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责任追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局长吕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经理楚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监察科科长孙某给予警告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副经理、兼黄岛油库主任张某,对安全工作
负有重要责任,考虑他在灭火抢险中,能奋不顾身,负伤后仍坚持指 挥,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工作,可免予处分,但应作出深刻检查。
吸取教训
①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 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 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 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②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 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 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 生产,不要安全。
并点燃罐顶油气混合物,引燃致爆。随后相继引燃了其他油罐。
深层原因
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km2,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 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 km2的坡地上。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 下长期重大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 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 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⑤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 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连锁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
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火 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定必要的消防、抢救、疏散、撤离的安全 预案,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谢谢!
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2 日9时55分, 2.3万立方米原 油储量的5号混 凝土油罐突然
爆炸起火。
下午3时左右, 喷溅的油火点燃 了位于东南方向 相距5号油罐37 米处的另一座相 同结构的4号油 罐顶部的泄漏油 气层,引起爆炸。
炸飞的4号罐顶 混凝土碎块将 相邻30米处的 1号、2号和3 号金属油罐顶 部震裂,造成
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 罐喷溅的油火又 先后点燃了3号、 2号和1号油罐的 外漏油气,引起 爆燃,整个老罐 区陷入一片火海。
18时左右,部分 外溢原油沿着地 面管沟、低洼路 面流人胶州湾。 大约600吨油水 在胶州湾海面形 成几条十几海里 长,几百米宽的
污染带。
火海席卷着整个 生产区,东路、 北路的两路油火 汇合成一路,烧 过油库1号大门, 沿着新港公路向 位于低处的黄岛
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 极易遭雷击。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 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0000立方 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
③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 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吸取教训
④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 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 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 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8·12”山东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概括 事故经过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责任追究 吸取教训
事故概括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 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大火共燃烧104小时,烧 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事故造成直接经 济损失3350 万元。算上海洋污染损失和清除费等 其它间接经济损失,全部损失金额不少于8500万 元。事故造成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这样巨 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建国以来在石油系 统尚属首次。
油港烧去。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5号混凝土油罐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产生罐顶预制拱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
露; 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仅用铁卡进行压接而未采用焊接; 排气管采用钢管制成,但没有安装阻火器; 事故发生前, 5号罐一直处于作业状态,此时通常在排气管处浓度较大,处于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产生火花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