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培优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合集下载

培优竞赛辅导二:有理数的巧算

培优竞赛辅导二:有理数的巧算

【培优竞赛辅导】第二讲 有理数的巧算【赛点解析】1、有理数的运算时初中代数中最基本的运算,在运算过程中,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灵活采用算法和技巧,不仅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解题速度,而且可以养成勤于动脑,善于观察到良好习惯。

2、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法则⑴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⑵有理数的运算律及其性质3、常用运算技巧⑴巧用运算律 ⑵凑整法 ⑶拆项法(裂项相消) ⑷分组相约法 ⑸倒写相加法 ⑹错位相减法 ⑺换元法 ⑻观察探究、归纳法【专题精讲】【例1】计算下列各题⑴ 32333333251233()0.750.5()(1)()4()44372544-⨯+⨯-+⨯⨯+÷-⑵ 12713923(0.125)(1)(8)()35-⨯-⨯-⨯-【例2】计算:1234567891011122005200620072008--++--++--+++--+【例3】计算:⑴111111261220309900++++++ ⑵1111133********++++⨯⨯⨯⨯ 反思说明:一般地,多个分数相加减,如果分子相同,分母是两个整数的积,且每个分母中因数差相同,可以用裂项相消法求值。

①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 ③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④ 1111()(1)(1)211n n n n =--+-+【例4】(第18届迎春杯)计算:11112481024++++【例5】计算:11212312341235859()()()()23344455556060606060++++++++++++++++ 【例6】(第8届“希望杯”)计算:【例7】请你从下表归纳出333331234n +++++的公式并计算出:33333123450+++++的值。

【实战演练】1、用简便方法计算:999998998999998999999998⨯-⨯=2、(第10届“希望杯”训练题)11111(1)(1)(1)(1)(1)20042003100210011000-⨯-⨯⨯-⨯-⨯-= 3、已知199919991999200020002000200120012001,,199819981998199919991999200020002000a b b ⨯-⨯-⨯-=-=-=-⨯+⨯+⨯+则abc =123452468103691215481216205101520254、计算:111111315131517293133+++=⨯⨯⨯⨯⨯⨯5、(“聪明杯”试题)212424824()139261839n n n n n n⨯⨯+⨯⨯++⋅⋅=⨯⨯+⨯⨯++⋅⋅6、11111(1)(1)(1)(1)(1)1324351998200019992001+++++⨯⨯⨯⨯⨯的值得整数部分为( )A .1B .2C .3D .4 提示:22(1)21n n n +=++ 7、48121640133557791921-+-+-=⨯⨯⨯⨯⨯8、计算:23201012222S =+++++9、计算111112123123100+++⋅⋅⋅+++++++⋅⋅⋅+的值. 10、计算:111132010241111111111(1)(1)(1)(1)(1)(1)(1)(1)223234232010+++++++++++++的值。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通过学习绝对值,我们知道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表示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即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 ,即表示、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那么,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请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结合数轴解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为,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2)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 ,那么到点 .点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_ (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若到点 .点的距离之和有最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_ __.(3)的最小值为_ __.【答案】(1)2;1或7(2)|x+1|+|x-2||-1≤x≤2(3)3【解析】【解答】解:(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2=2;数轴上P、Q两点的距离为3,点P表示的数是4,则点Q表示的数是4-3=1或4+3=7;( 2 )A到B的距离与A到C的距离之和,可表示为|x+1|+|x-2|,∵|x-3|+|x+2|=7,当x<-1时,|x+1|+|x-2|=2-x-x-1=1-2x无最小值,当-1≤x≤2时,|x+1|+|x-2|=x+1+2-x=3,当x>2时,x+1+x-2=2x-1>3,故若A到点B、点C的距离之和有最小值,则x的取值范围是-1≤x≤2;(3)原式=|x-1|+|x-4|.当1≤x≤4时,|x-1|+|x-4|有最小值为|4-1|=3故答案为:(1)2,1或7;(2)|x+1|+|x-2|,-1≤x≤2;(3)3【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数轴上表示两个点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可求解;(2)同理可求解;(3)由(2)中求得的x的取值范围去绝对值,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2.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数a,b.其中a<0,b>0.(1)当a=﹣2,b=6时,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直接填结果)(2)若该数轴上另有一点M对应着数m.①当m=2,b>2,且AM=2BM时,求代数式a+2b+20的值;②当a=﹣2,且AM=3BM时,小安演算发现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老师点评:你的演算发现还不完整!请通过演算解释:为什么“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答案】(1)2(2)解:①当m=2,b>2时,点M在点A,B之间,∵AM=2BM,∴m﹣a=2(b﹣m),∴2﹣a=2(b﹣2),∴a+2b=6,∴a+2b+20=6+20=26;②小安只考虑了一种情况,故老师点评“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当点M在点A,B之间时,a=﹣2,∵AM=3BM,∴m+2=3(b﹣m),∴m+2=3b﹣3m,∴3b﹣4m=2,∴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当点M在点B右侧时,∵AM=3BM,∴m+2=3(m﹣b),∴m+2=3m﹣3b,∴2m﹣3b=2,∴代数式2m﹣3b也是一个定值.【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出,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2,故答案为:2.【分析】(1)首先根据数轴的性质,即可得出中点对应的数值;(2)①首先判定点M 在点A,B之间,然后根据等式列出关系式,即可得解;②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点M在点A,B之间和点M在点B右侧时,通过列出等式,即可判定.3.同学们都知道,|3-(-1)∣表示3与-1的差的绝对值,其结果为4,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3与-1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其距离同样是4;同理,∣x-5|也可以理解为x与5两数在数轴上所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利用数轴探索:(1)试用“| |”符号表示:4与-2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其结果;(2)若|x-2|=4,求x的值;(3)同理,|x-3|+|x+2|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x+2|=5;试求代数式|x-3|+|x+2|的最小值.【答案】(1)解:|4-(-2)|=6(2)解:x与2的距离是4,在数轴上可以找到x=-2或6(3)解:当-2≤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是5,∴符合条件的整数x=-2,-1,0,1,2,3;当x<-2或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大于5,∴|x-3|+|x+2|的最小值是5【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列式求解即可;(2)按照已知去绝对值符号即可求解.(3)当-2≤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是5;当x<-2或x>3时,x所对应的点到3和-2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大于5,由此即可得出结论.4.阅读填空,并完成问题:“绝对值”一节学习后,数学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了拓展.数学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数轴上,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那么,如果用P(a)表示数轴上的点P表示有理数a,Q(b)表示数轴上的点Q表示有理数b,那么点P与点Q的距离是多少?”(1)聪明的小明经过思考回答说:这个问题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点P和点Q在原点的两侧,此时点P与点Q的距离是a和b的绝对值的和,即∣a∣+∣b∣.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为∣-3∣+∣-5∣=________;另一种是点P和点Q在原点的同侧,此时点P与点Q的距离的a和b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即∣a∣-∣b∣或∣b∣-∣a∣.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为∣-5∣-∣-3∣=________;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有道理吗?如果没有道理,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如果有道理,请你模仿求出数轴上点M()与N()之间和点C(-2)与D(-7)之间的距离. ________(2)小颖在听了小明的方法后,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小颖说:我们可以不考虑点P和点Q 所在的位置,无论点P与点Q的位置如何,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数a与b的差的绝对值,即∣a-b∣.例如:点A(-3)与点B(5)的距离就是∣-3-5∣=________;点A(-3)与点B(-5)的距离就是∣(-3)-(-5)∣= ________;你认为小颖的说法有道理吗?如果没有道理,请你指出错误之处;如果有道理,请你模仿求出数轴上点M()与N()之间和点C(-1.5)与D(-3.5)之间的距离.________【答案】(1)解:8;2;有道理;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为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为(2)解:8;2;有道理;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为点C与点的之间的距离为【解析】【分析】(1)数轴上的点,原点两侧两点之间的距离即点到原点绝对值的相加之和。

培优第二讲--有理数的运算与巧算含答案

培优第二讲--有理数的运算与巧算含答案

第二讲 有理数的巧算技巧与巧算答案基础夯实: 一、填空题1、计算1+(-2)+3+(-4)+ … +99+(-100)=___-50_______2、计算1-3+5-7+9-11+…+97-99=_____-50_____3、若m <0,n >0,且| m |>| n |,则m +n ___<_____ 0.(填>、<号)4、如果|a |=3,|b |=2,若ab <0,那么a -b =_____5_____5、25.2-减去85-与83-的差,所得的结果 =______-2____212-、+3、-1.2的和比它们绝对值的和小=_____7.4_____6、若实数a 、b 满足0a b a b +=,则abab =_____-1______.7、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2的长方形,接着把面积为12的长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4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14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8的长方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揭示的规律计算11111111248163264128256+++++++=____256255______. 8、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2,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6,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的和为___0______;9、计算12345211,213,217,2115,2131-=-=-=-=-=⋅⋅⋅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规律,猜测1-22018的个位数字是______3____.10..、.3...05..万是精确到.....__..百______......位的近似数.......11、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11101.5⨯_______ 米. 12..、测得某同学的身高约是...........1...66..米,那么意味着他的身高的精确值...............h .的取值范围是在.......1.665h 1.655<≤ ..二、选择题1、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B )A . 1B .0C .-1D .-3 2、若a <0,则|a -(-a )|等于( D )A .-aB .0C .2aD .-2a 3、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两数一定都是正数B .两数都不为0C .至少有一个为负数D .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4、三个有理数相乘,积为负数,则负因数的个数为( D )A .1个B .2个C .3个D .1个或3个 5、如果a <0,b >0,a +b <0,那么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D )A .a >b >-b >-aB .a >-a >b >-bC .b >a >-b >-aD .-a >b >-b >a6、已知两个有理数a 、b ,如果ab <0,且a +b <0,那么( D )A .a >0,b <0B .a <0,b >0C .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7、如果a +b <0,0ba>,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B )A .a >0,b >0B .a <0,b <0C .a >0,b <0D .a <0,b >0 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A .若ab >0,则a >0,b >0B .若ab <0,则a <0,b <0C .若ab =0,则a =0或b =0D .若ab =0,则a =0且b =0 9、若a +b +c =0,且b <c <0,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C )A .a +b >0B .b +c <0C .ab +ac >0D .a +bc >0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2,则代数式a bm cd m+-+的值为( D )A .-3B .1C .±3D .-3或1 11、有理数a 等于它的倒数,有理数b 等于它的相反数,则20102011a b +等于( B )A .0B .1C .-1D .212、如果20012002()1,()1a b a b +=--=,则ab 的值是( D )A .2B .1C .0D .-113、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成两个),若这种细菌由1个分裂为16个,则这个过程要经过( A )小时?7A .2B .2.5C .3D .3.5 三、计算(1))217(75.2)413()5.0(+-+---=-2;(2)1853432877431---+-=-1.25;(3){})]8()3()7[()5()2(4---+-------=1(4)2164118214837--+--+-=878-(5))711()12787431(-⨯--=-31;(6)9.18.174)88(74.8)37(48.17⨯--⨯+-⨯=-1748;(7) 2011)1(524)436183(212-⨯÷⎥⎦⎤⎢⎣⎡⨯-+-=-1.5(8)[]22)3(231)5.01(1--⨯⨯---=61 ※典例剖析【例1】计算:)51413121()61514131211()6151413121()514131211(+++⨯+++++-++++⨯++++=61【例2】、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求201932222221++++++ 的值. 解:令201932222221++++++= S ① ∴ 21204322222222++++++= S ②② - ①得12221-=-S S ∴1222222121201932-=++++++ 运用材料以上方法计算:7201620132555551++∙∙∙++++=4122018-【例3】计算12+(13+23)+(14+24+34)+(15+25+35+45)+ … +(150+250+…+4850+4950)==612.5【例4】某儿童服装店老板以30元的价格买进20件连衣裙,针对不同的顾客,30件连衣裙的售价完全不请问,该服装店售完这20件连衣裙后,赚了多少钱?答案:328元 三、培优检测A 组 一、计算题.....1.、.|)3(2|31)5.01(124--⨯⨯-+-=.612.、.5]43)436183(2411[÷÷-+-=72193.、.22)32(3|)411()52(2|-⨯--÷-⨯ =2593-4.、.+⨯+⨯+⨯751531311……..200720051⨯+=200710035、2232318)52()5()3(-÷--⨯-+--=-31;6、]})2(34[)75.0(5.0{)4725.0(124--⨯--÷++-=312-5343332313二、今抽查10袋盐,每袋盐的标准质量是100克,超出部分记为正,统计成下表:问:这10袋盐一共有多重?答案:1000千克 B 组: 1、1999199********⨯++⨯+⨯ = 5997995;2、若l 3+23+33+…+153=14400,则23+43+63+…+303= 115200 .3、352172515515935312114715105963321⨯⨯+⨯⨯+⨯⨯+⨯⨯⨯⨯+⨯⨯+⨯⨯+⨯⨯= 52;4、计算:201954322222222+-⋅⋅⋅----- = 6 5、若||1m m =+,则()201041m +=( B )A .-1B .1C .12-D .126、设0a b c ++=,0abc >,则||||||b c a c a b a b c +++++的值是( B ) A .-3 B .1 C . 3或-1 D .-3或17、请你从右表归纳出13+23+33+43+…+n 3的公式并计算出思考题:计算:6059)60585958()602524232()601413121(+++∙∙∙+∙∙∙+++++∙∙∙+++=885第二讲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中的巧算考点·方法·破译1.理解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运算.2.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能用有理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常用运算技巧⑴巧用运算律 ⑵凑整法 ⑶拆项法(裂项相消) ⑷分组相约法 ⑸倒写相加法 ⑹错位相减法 ⑺换元法 ⑻观察探究、归纳法 基础夯实: 二、填空题1、计算1+(-2)+3+(-4)+ … +99+(-100)=__________2、计算1-3+5-7+9-11+…+97-99=__________3、若m <0,n >0,且| m |>| n |,则m +n ________ 0.(填>、<号)4、如果|a |=3,|b |=2,若ab <0,那么a -b =__________5、25.2-减去85-与83-的差,所得的结果 =__________212-、+3、-1.2的和比它们绝对值的和小=__________6、若实数a 、b 满足0a b a b+=,则abab =___________.7、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2的长方形,接着把面积为12的长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4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14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18的长方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揭示的规律计算11111111248163264128256+++++++=__________. 8、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2,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6,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的和为_________;9、计算12345211,213,217,2115,2131-=-=-=-=-=⋅⋅⋅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规律,猜测1-22018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__.10、3.05万是精确到________位的近似数.11、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 米.12、测得某同学的身高约是1.66米,那么意味着他的身高的精确值h 的取值范围是在 .二、选择题1、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A . 1B .0C .-1D .-32、若a <0,则|a -(-a )|等于( )A .-aB .0C .2aD .-2a 3、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数一定都是正数B .两数都不为0C .至少有一个为负数D .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4、三个有理数相乘,积为负数,则负因数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1个或3个 5、如果a <0,b >0,a +b <0,那么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a >b >-b >-aB .a >-a >b >-bC .b >a >-b >-aD .-a >b >-b >a6、已知两个有理数a 、b ,如果ab <0,且a +b <0,那么( )A .a >0,b <0B .a <0,b >0C .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7、如果a +b <0,0ba>,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a >0,b >0B .a <0,b <0C .a >0,b <0D .a <0,b >0 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b >0,则a >0,b >0B .若ab <0,则a <0,b <0C .若ab =0,则a =0或b =0D .若ab =0,则a =0且b =0 9、若a +b +c =0,且b <c <0,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a +b >0B .b +c <0C .ab +ac >0D .a +bc >0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2,则代数式a bm cd m+-+的值为( )A .-3B .1C .±3D .-3或1 11、有理数a 等于它的倒数,有理数b 等于它的相反数,则20102011a b +等于( )A .0B .1C .-1D .212、如果20012002()1,()1a b a b +=--=,则ab 的值是( )A .2B .1C .0D .-113、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成两个),若这种细菌由1个分裂为16个,则这个过程要经过( )小时?7A .2B .2.5C .3D .3.5 三、计算(1))217(75.2)413()5.0(+-+---; (2)1853432877431---+-;(3){})]8()3()7[()5()2(4---+------- (4)2164118214837--+--+-(5))711()12787431(-⨯--; (6)9.18.174)88(74.8)37(48.17⨯--⨯+-⨯;(7) 2011)1(524)436183(212-⨯÷⎥⎦⎤⎢⎣⎡⨯-+- (8)[]22)3(231)5.01(1--⨯⨯---※典例剖析【例1】计算:)51413121()61514131211()6151413121()514131211(+++⨯+++++-++++⨯++++【例2】、阅读材料,解答问题.求201932222221++++++ 的值. 解:令201932222221++++++= S ① ∴ 21204322222222++++++= S ②② - ①得12221-=-S S ∴1222222121201932-=++++++运用材料以上方法计算:7201620132555551++∙∙∙++++【例3】计算12+(13+23)+(14+24+34)+(15+25+35+45)+ … +(150+250+…+4850+4950)【例4】某儿童服装店老板以30元的价格买进20件连衣裙,针对不同的顾客,30件连衣裙的售价完全不请问,该服装店售完这20件连衣裙后,赚了多少钱?三、培优检测A 组 一、计算题1、|)3(2|31)5.01(124--⨯⨯-+- 2、5]43)436183(2411[÷÷-+-3、22)32(3|)411()52(2|-⨯--÷-⨯ 4、+⨯+⨯+⨯751531311 (2007)20051⨯+5、2232318)52()5()3(-÷--⨯-+--; 6、]})2(34[)75.0(5.0{)4725.0(124--⨯--÷++-5343332313B 组: 4、199919971751531⨯++⨯+⨯ = ;5、若l 3+23+33+…+153=14400,则23+43+63+…+303= .6、352172515515935312114715105963321⨯⨯+⨯⨯+⨯⨯+⨯⨯⨯⨯+⨯⨯+⨯⨯+⨯⨯= ;4、计算:201954322222222+-⋅⋅⋅----- =5、若||1m m =+,则()201041m +=( )A .-1B .1C .12-D .126、设0a b c ++=,0abc >,则||||||b c a c a b a b c +++++的值是( )A .-3B .1C . 3或-1D .-3或17、请你从右表归纳出13+23+33+43+…+n 3的公式并计算出13+23+33+43+…+1003的值=__________..8、已知c b a 、、都不等于零,且abc abc c c b b a a +++的最大值是m ,最小值为n ,求mnn m的值.思考题:计算:6059)60585958()602524232()601413121(+++∙∙∙+∙∙∙+++++∙∙∙+++。

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2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2
11
=2( - )
(3)
52003 5
4
提示:设 s=5+52+53+…+52002,则 5s=52+53+…+52003.
【例 4】(1)若按奇偶分类,则 22004+32004+72004+92004 是________数; (2)设 a=355,b=444,c=533,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用“>”号连接); (3)求证:32002+42002 是 5 的倍数. 思路点拨 乘方运算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解与乘方运算有关问题常用到以下知 识:①乘方意义;②乘方法则;③a2n≥0;④an 与 a 的奇偶性相同;⑤在 n4k+r 中(k,r 为非负整 数,n≠0,0≤r<4),当 r=0 时,n4k+r 的个位数字与 n4 的个位数字相同;当 r≠0 时,n4k+r的个 位数字与 nr 的个位数字相同. 解:(1)奇;(2)a>b>c. (3)因为 32002=34×500+2,42002=44×500+2,所以 32002 与 42002 的个位数字分别与 32、42 的个数 数字相同,即 9、6,从而 32002+42002 的个位数字为 5,因此,32002+42002 是 5 的倍数. 【例 5】有人编了一个程序:从 1 开始,交替地做加法或乘法(第一次可以是加法,也可 以是乘法),每次加法,将上次运算结果加 2 或加 3;每次乘法,将上次运算结果乘 2 或乘 3,
例题求题
【例 1】现有四个有理数 3,4,-6,10,将这 4 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如图,有一根木棒MN放置在数轴上,它的两端M、N分别落在点A、B.将木棒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所对应的数为20,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5.(单位:cm)由此可得,木棒长为__________cm.借助上述方法解决问题:一天,美羊羊去问村长爷爷的年龄,村长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40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是老寿星了,116岁了,哈哈!”美羊羊纳闷,村长爷爷到底是多少岁?(1)请你画出示意图,求出村长爷爷和美羊羊现在的年龄.(2)若羊村中的小羊均与美羊羊同岁,老羊均与村长爷爷同岁。

灰太狼计划为全家抓5只羊,综合考虑口感和生长周期等因素,决定所抓羊的年龄之和不超过112岁且高于34岁。

请问灰太狼有几种抓羊方案?【答案】(1)解:如图:点A表示美羊羊现在的年龄,点B表示村长爷爷现在的年龄,木棒MN的两端分别落在点A、B.由题意可知,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40,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 所对应的数为116.可求MN=52.所以点A所对应的数为12,点B所对应的数为64.即美羊羊今年12岁,村长爷爷今年64岁.(2)解:设抓小羊x只,则老羊为(5-x)只,依题意得:解得:,则x=4,或x=5,即抓四只小羊一只老羊或抓五只小羊【解析】【分析】(1)由数轴观察知三根木棒长是20-5=15(cm),则此木棒长为5cm;(2)在求村长爷爷年龄时,借助数轴,把美羊羊与村长爷爷的年龄差看做木棒MN,类似村长爷爷比美羊羊大时看做当N点移动到A点时,此时M点所对应的数为-40,美羊羊比村长爷爷大时看做当M点移动到B点时,此时N点所对应的数为116,所以可知爷爷比美羊羊大[116-(-40)]÷3=52,可知爷爷的年龄.(3)设抓小羊x只,则老羊为(5-x)只,根据“ 所抓羊的年龄之和不超过112岁且高于34岁”列不等式组,求解.2.阅读下面的材料:如图1,在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则点A到点B的距离记为AB.线段AB的长可以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表示,即AB=b-a.请用上面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2,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3cm到达A点,再向左移动1cm到达B 点,然后向右移动6cm到达C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点C到点A的距离CA=________cm;若数轴上有一点D,且AD=4,则点D表示数________;(3)若将点A向右移动xcm,则移动后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4)若点B以每秒3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A、C点分别以每秒1cm、5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试探索:CA-AB的值是否会与t的值有关?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点A表示-3,点B表示-4,点C表示2,如图所示,(2)5;1或-7(3)-3+x(4)解:CA-AB的值与t的值无关.理由如下:由题意得,点A所表示的数为-3+t,点B表示的数是-4-3t,点C表示的数是2+5t,∵点C的速度比点A的速度快,∴点C在点A的右侧,∴CA=(2+5t)-(-3+t)=5+4t,∵点B向左移动,点A向右移动,∴点A在点B的右侧,∴AB=(-3+t)-(-4-3t)=1+4t,∴CA-AB=(5+4t)-(1+4t)=4.【解析】【解答】(2)CA=2-(-3)=2+3=5;当点D在点A右侧时,点D表示的数是:4+(-3)=1;当点D在点A左侧时,点D表示的数是:-3-4=-7;故答案为5;1或-7.( 3 )点A表示的数为-3,则向右移动xcm,移动到(-3+x)处.【分析】(1)在数轴上进行演示可分别得出点A,点B,点C所表示的数;(2)由题中材料可知CA的距离可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即CA=2-(-3);由AD=4,且点A,点D的位置不明确,则需分类讨论:当点D在点A右侧时,和当点D 在点A左侧时,两种情况;(3)向右移动x,在原数的基础上加“x”;(4)由字母t分别表示出点A,点B,点C的数,由它们的移动方向不难得出点C在点A 的右侧,点A在点B的右侧,依此计算出CA,AB的长度,计算CA-AB的值即可.3.已知 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用“<”或“>”填空:a+1________0;c-b________0;b-1________0;(2)化简:;(3)若a+b+c=0,且b与-1的距离和c与-1的距离相等,求下列式子的值:2b -c - (a - 4c - b).【答案】(1)>;<;<(2)解:∵a+1>0,c-b<0,b-1<0,∴原式=a+1-(b-c)-(1-b)=a+1-b+c-1+b=a+c(3)解:由已知得:b+1=-1-c,即b+c=-2,∵a+b+c=0,即-2+a=0,∴a=2,则2b -c - (a - 4c - b).=2b -c - a + 4c + b=3(b+c)-2=【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c<0<b<1<a∴a+1>0;c-b<0;b-1<0【分析】(1)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进行计算比较大小即可;(2)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绝对值里边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3)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求出a与b+c的值,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a与b+c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4.对于有理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观察下列各式:,,.(1)计算: ________, ________.(2)若,则 ________ (填入“ ”或“ ”).(3)若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且,求的值.【答案】(1)19;(2)(3)解:由数轴可得,,,则,,∵,∴,∴,∴,∴.【解析】【解答】(1),;(2)∵,,,∴,或综上可知,【分析】(1)根据定义计算即可;(2)分别根据定义计算a b和b a,判断是否相等;(3)由定义计算得到|a+b|=5,再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判断a+b<0,再计算[(a+b)(a+b)][a+b]5.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5,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是6个单位/秒(1)当乙到达A处时,求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2)当电子蚂蚁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多少?(用含的式子表示)(3)当电子蚂蚁运行()秒后,甲,乙相距多少个单位?(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解:乙到达A处时所用的时间是(秒),此时甲移动了个单位,所以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2)解:∵甲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是6个单位/秒,∴移动秒后,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是(3)解:由(2)知,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当时,,,所以,运行()秒后,甲,乙间的距离是:个单位【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减法算出AB的长度,再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算出乙到达A处时所用的时间,接着利用速度乘以时间算出甲移动的距离,用甲移动的距离减去其离开原点的距离即可算出其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移动的方向,用甲移动的距离减去其距离原点的距离即可得出移动秒后,甲所在位置对应的数;用乙距离原点的距离减去其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出移动秒后,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3)由(2)知,运行秒后,甲,乙所在位置对应的数分别是,,当时甲已经移动到原点右边了,乙也移动到原点左边了,即,,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6.快递员小王下午骑摩托车从总部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来回收送包裹.他行驶的情况记录如下(向东记为“ ”,向西记为“ ”,单位:千米):,,,,,,(1)小王最后是否回到了总部?(2)小王离总部最远是多少米?在总部的什么方向?(3)如果小王每走米耗油毫升,那么小王下午骑摩托车一共耗油多少毫升?【答案】(1)解:+2-3.5+3-4-2+2.5+2=0,∴小王最后回到了总部(2)解:第一次离总部2=2千米;第二次:2-3.5=-1.5千米;第三次:-1.5+3=1.5千米;第四次:1.5-4=-2.5千米;第五次:-2.5-2=-4.5千米;第六次:-4.5+2.5=-2千米;第七次:-2+2=0千米.所以离总部最远是4.5千米,在总部的西方向(3)解:|+2|+|-3.5|+|+3|+|-4|+|-2|+|+2.5|+|+2|=2+3.5+3+4+2+2.5+2=19千米又∵摩托车每行驶1千米耗油30毫升,∴19×30=570(毫升)∴这一天下午共耗油570毫升.【解析】【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再根据正负数即可;(2)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再根据正负数即可;(3)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再根据正负数即可;7.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2)数轴上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M是A、B之间的一个动点,其对应的数为m,请化简(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答案】(1)解:∵b是最小的正整数∴b=1∵+=0∴a = -1,c=5故答案为:-1;1;5;(2)解:由(1)知,a = -1,b=1,a、b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①当m<0时,|2m|=-2m;②当m≥0时,|2m|=2m;(3)解: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其值是2,理由如下:∵点A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BC=3t+4,AB=3t+2∴BC-AB=3t+4-(3t+2)=2【解析】【分析】(1)先根据b是最小的正整数,求出b,再根据+=0,即可求出a、c的值;(2)先得出点A、C之间(不包括A点)的数是负数或0,得出m≤0,在化简|2m|即可;(3)先求出BC=3t+4,AB=3t+2,从而得出BC-AB=2.8.甲、乙、丙三个教师承担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第17题的网上阅卷任务,若由这三人中的某一人独立完成阅卷任务,则甲需要15小时,乙需要10小时,丙需要8小时。

第一讲 有理数的巧算答案

第一讲 有理数的巧算答案

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答案例1 计算下式的值:211×555+445×789+555×789+211×445.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211×(555+445)+(445+555)×789=211×1000+1000×789=1000×(211+789)=1 000 000.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例2 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在1,2,3,…,1998之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偶性.在1,2,3,…,1998中有1998÷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n-(n+1)-(n+2)+(n+3)=0.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规则添加符号,即(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说明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大大简化.例3 计算3001×2999的值.解3001×2999=(3000+1)(3000-1)=30002-12=8 999 999.例4 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与平均分.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分析与解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下,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以总分为90×20+(-3)+1+4+(-2)+3+1+(-1)+(-3)+2+(-4)+0+2+(-2)+0+1+(-4)+(-1)+2+5+(-2) =1800-1=1799,平均分为90+(-1)÷20=89.95.例5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分析观察发现: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解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S=1+3+5+…+1997+1999.①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S=1999+1997+1995+…+3+1.②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2S=(1+1999)+(3+1997)+…+(1997+3)+(1999+1)=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2000×500.从而有S=500 000.例6 计算1+5+52+53+…+599+5100的值.分析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5倍.如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解设S=1+5+52+…+599+5100,①所以5S=5+52+53+…+5100+5101.②②—①得4S=5101-1,例7 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解由于所以说明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第二讲代数式一主要知识点回顾字母代表量,是数学重要的抽象,高度的抽象是数学有别其他科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数学广泛应用的基础。

培优专题3 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培优专题3 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培优专题3 有理数的巧算有理数的巧算,实际上是结合算式的特点,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使之避繁就简,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由于有理数的巧算常常体现出方法和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是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中,作为考察代数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有理数的运算中,除了一些常见的巧算方法外,还可以用平均数的估算法、连续整数的求和法、求分数和的裂项相消法等.例1计算:(-1136+13107÷24107-1718)÷(-78)×1711.分析在运算中合理运用运算律,可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要做到合理,关键是仔细观察题中数之间的联系.解:原式=371317818 ()()362418711 -+-⨯-⨯=37398 (17)()2477 -+-⨯-=14878136206 77777777-+=.练习11.-292324×12=_________.2.1995减去它的12,再减去余下的13,再减去余下的14,…依次类推,一直减到余下的11995,•试求最后剩下的数.3.计算:472 6342+472 6352-472 633×472 635-472 634×472 636.例2 计算:3-6+9-12+…+1995-1998+2001-2004.分析 此题解法较多,如何根据其特点使运算简而巧是关键.这个题的特点是每一个数均是3的倍数,当提取公因数3后,很容易发现这个和实际上是由668•个数组成,且可相邻的两个数为一组,组成334组就可解决.解法1:原式=3×(1-2+3-4+…+665-666+667-668)=3×[(1-2)+(3-4)+…+(665-666)+(667-668)]=3×(-334)=-1002.解法2:原式=(3-6)+(9-12)+…+(1995-1998)+(2001-2004)=-3×334=-1002.练习21.计算:1+2-3-4+5+6-7-8+…+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计算:999×998 998 999-998×999 999 998.3.计算:9999n 个×9999n 个+91999n 个.例3 计算:S n =222121+-+223131+-+…+2211n n +-+22(1)1(1)1n n +++-. 分析 将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使得总和中构成相反数的项相消.拆项中常常用到: ①1(1)n n +=1n -11n +; ②1(1)(1)n n -+=12(11n --11n +); ③1(1)(2)n n n ++=12[1(1)n n +-1(1)(2)n n ++]. 解:先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并适当拆项.由2211n n +-=1+221n -=1+(11n --11n +), 知:222121+-=1+(1-13) 223131+-=1+(12-14) …因此S n =n+(1-13)+(12-14)+…+(11n --11n +)+(1n -12n +) =n+1+12-11n +-12n + =322992(1)(2)n n n n n ++++. 练习31.1-22+32-42+…+992-1002+1012.2.112⨯+123⨯+134⨯+…+1(1)n n+=________.3.已知:P=(2+1)(22+1)(24+1)(28+1)(216+1)(232+1).那么P的个位数是________.例4 计算:(12+13+…+12005)(1+12+13+…+12004)-(1+12+13+…+12005)(12+13+…+12004).分析四个括号中均包含12+13+…+12004,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它,简化计算.解:设12+13+…+12004=A,则:原式=(A+12005)(1+A)-(1+A+12005)·A=A+A2+12005+12005A-A-A2-12005A=12005.练习41.求S=1+3+32+33+ (32005)2.求1+12+212+312+…+200412.3.比较:S n=12+23448162nn++++(n是正整数)与2的大小.例5从A、B两地随机抽取10株麦苗,测得它们的株高分别如下:(单位:cm)A:76,90,84,86,81,87,86,82,85,83;B:82,84,85,89,79,80,91,89,79,74.问:哪个麦地的麦苗长得高.分析这里问哪个麦地的麦苗长得高,实质上是比较其平均数的大小.在求平均数时,若直接将各数相加求和,计算较麻烦.一般是当一组数据x1,x2,x3•…x n的各个数值较大且要求它们的和时,我们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a,•得到y1=x1-a,y2=x2-a,y3=x3-a…,y n=x n-a,那么x1+x2+x3+…+x n=na+(y1+y2+y3+…y n).这里应注意的是,常数a的确定要使得新数据的求和运算尽可能简单.解:将上述两组数据分别减去85,得到两组新数据:A′:-9,5,-1,1,-4,2,1,-3,0,-2;B′:-3,-1,0,4,-6,-5,6,4,-6,-11.则A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10[85×10+(-9+5-1+1-4+2+1-3+0-2)]=110(850-10)=84.B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10[85×10+(-3-1+0+4-6-5+6+4-6-11)]=110(850-18)=83.2.∴A地麦苗长得高.练习51.已知如下数表:12 3 43 4 5 6 74 5 6 7 8 9 10…那么第200行所有数的和为__________.2.对20名儿童的身高测量如下:(单位:cm)97,101,104,98,103,101,99,97,102,96,100,102,88,100,101,96,99,102,105,98.则它们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_.3.计算下列各数的和.49.7,50.3,49,49.3,50.5,49.4,49.8,50.2,50,50.4,49.6,49.7,50.2.答案:练习11.-35912.原式=(-30+124)×12=360+12=35912. 2.1.原式=1995×(1-12)×(1-13)×…×(1-11995) =1995×12×23…×19941995 =1.3.2原式=472 635×(472 635-472 633)+472 634×(472 634-472 636)=472 635×2-472 634×2=(472 635-472 634)×2=2.练习21.-2004.原式=(1+2-3-4)+(5+6-7-8)+…+(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4×501=-2004.2.1997.原式=(998+1)×998 998 999-998×(998 998 999+1 001 000-1) =998×998 998 999+998 998 999-998×998 998 999-998 998 000+998=999+998=1997.3.21000n 个0原式=9999n 个×9999n 个+1000n 个0+9999n 个=9999n 个×(9999n 个+1)+ 1000n 个0=9999n 个×1000n 个0+1000n 个0=(9999n 个+1)×1000n 个0=1000n 个0×1000n 个0=21000n 个0. 练习31.5151.原式=(1012-1002)+(992-982)+…+(32-22)+1=(101+100)×(101-100)+(99+98)×(99-98)+…+(3+2)×(3-2)+1 =201+197+…+1 =(2011)512+⨯ =5151.2.1n n + 原式=(1-12)+(12-13)+…+(1n -11n +) =1-11n +=1n n +. 3.5.原式=(2-1)(2+1)(22+1)…(232+1)=(22-1)(22+1)…(232+1)=(232-1)(232+1)=264-1.∵21=2,22=4,23=8,24=16,25=32,故264的末尾数字为6,∴原数的末尾数字为5. 练习41.2006312-.3S=3+32+33+…+32006, ∴2S=32006-1,∴S=2006312-. 2.2-200412.设1+12+212+…+200412=A . 则2A=2+1+12+212+…+200312,∴A=2-200412. 3.S n <2. 2S n =1+22+34+48+…+12n n -.∴2S n -S n =1+(22-12)+(34-24)+(48-38)+…+(12n n --112n n --)-2n n =1+12+14+18+…+112n --2n n 由练2知1+12+14+18+…+112n -=2-112n -. ∴S=2-112n --2n n <2. 练习51.159201.第200行的数为:200,201,202…598.方法1:200+201+…+598=(598200)3992+⨯=159201. 方法2:每个数都减去399,则得到一组新数据:-199,-198,-197…,197,198,199,其和为0,故200+201+…+598=399×399+0=159201.2.198.9.将每个数据都减去100得到一组新数据,其和为-11, 故原数据和为:100×20-11=1989,故平均身高为99.45.3.648.1.将原数据的每个数据减去50,得到一组新数据,其和为-1.9,• 故原数据和为:50×13-1.9=648.1.。

初中七年级数学培优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培优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培优有理数的巧算含答案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1.括号的使用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例1 计算:分析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与“-”具有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注意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例2 计算下式的值:211×555+445×789+555×789+211×445.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211×(555+445)+(445+555)×789=211×1000+1000×789=1000×(211+789)=1 000 000.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例3 计算:S=1-2+3-4+…+(-1)n+1·n.分析不难看出这个算式的规律是任何相邻两项之和或为“1”或为“-1”.如果按照将第一、第二项,第三、第四项,…,分别配对的方式计算,就能得到一系列的“-1”,于是一改“去括号”的习惯,而取“添括号”之法.解S=(1-2)+(3-4)+…+(-1)n+1·n.下面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上式是n/2个(-1)的和,所以有当n为奇数时,上式是(n-1)/2个(-1)的和,再加上最后一项(-1)n+1·n=n,所以有例4 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在1,2,3,…,1998之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偶性.在1,2,3,…,1998中有1998÷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n-(n+1)-(n+2)+(n+3)=0.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规则添加符号,即(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说明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大大简化.有这种竞赛讲义一整套小学初中的含答案最新的需要的可以联系我46~8453~607 微信13699~77~10742.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先来计算(100+2)×(100-2)的值:(100+2)×(100-2)=100×100-2×100+2×100-4=1002-22.这是一个对具体数的运算,若用字母a代换100,用字母b代换2,上述运算过程变为(a+b)(a-b)=a2-ab+ab-b2=a2-b2.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a+b)(a-b)=a2-b2,①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例5 计算3001×2999的值.解3001×2999=(3000+1)(3000-1)=30002-12=8 999 999.例6 计算103×97×10 009的值.解原式=(100+3)(100-3)(10000+9)=(1002-9)(1002+9)=1004-92=99 999 919.例7 计算:分析与解直接计算繁.仔细观察,发现分母中涉及到三个连续整数:12 345,12 346,12 347.可设字母n=12 346,那么12 345=n-1,12 347=n+1,于是分母变为n2-(n-1)(n+1).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得n2-(n2-12)=n2-n2+1=1,即原式分母的值是1,所以原式=24 690.例8 计算:(2+1)(22+1)(24+1)(28+1)(216+1)(232+1).分析式子中2,22,24,…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若在(2+1)前面有一个(2-1),就可以连续递进地运用(a+b)(a-b)=a2-b2了.解原式=(2-1)(2+1)(22+1)(24+1)(28+1)×(216+1)(232+1)=(22-1)(22+1)(24+1)(28+1)(216+1)×(232+1)=(24-1)(24+1)(28+1)(216+1)(232+1)=……=(232-1)(232+1)=264-1.例9 计算:分析在前面的例题中,应用过公式(a+b)(a-b)=a2-b2.这个公式也可以反着使用,即a2-b2=(a+b)(a-b).本题就是一个例子.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益处.下面再看一个例题,从中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一个式子,也可使计算简化.例10 计算:我们用一个字母表示它以简化计算.3.观察算式找规律例11 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与平均分.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分析与解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下,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以总分为90×20+(-3)+1+4+(-2)+3+1+(-1)+(-3)+2+(-4)+0+2+(-2)+0+1+(-4)+(-1)+2+5+(-2)=1800-1=1799,平均分为90+(-1)÷20=89.95.例12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分析观察发现: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解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S=1+3+5+…+1997+1999.①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S=1999+1997+1995+…+3+1.②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2S=(1+1999)+(3+1997)+…+(1997+3)+(1999+1)=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2000×500.从而有S=500 000.说明一般地,一列数,如果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相等(本题3-1=5-3=7-5=…=1999-1997,都等于2),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都可以用上例中的“倒写相加”的方法解决.例13 计算1+5+52+53+…+599+5100的值.分析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5倍.如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解设S=1+5+52+…+599+5100,①所以5S=5+52+53+…+5100+5101.②②—①得4S=5101-1,说明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中是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例14 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解由于所以说明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练习一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3-5+7-9+11-…-1997+1999;(2)11+12-13-14+15+16-17-18+…+99+100;(3)1991×1999-1990×2000;(4)4726342+472 6352-472 633×472635-472 634×472 636;(6)1+4+7+ (244)2.某小组20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81,72,77,83,73,85,92,84,75,63,76,97,80,90,76,91,86,78,74,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有理数的巧算
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善于根据题目条件,将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括号的使用
在代数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去掉或者添上括号,以此来改变运算的次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较简单.
例1计算:
分析中学数学中,由于负数的引入,符号“+”与“-”具有了双重涵义,它既是表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符号,也是表示正数与负数的性质符号.因此进行有理数运算时,一定要正确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尤其是要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
注意在本例中的乘除运算中,常常把小数变成分数,把带分数变成假分数,这样便于计算.例2计算下式的值:
211×555+445×789+555×789+211×445.
分析直接计算很麻烦,根据运算规则,添加括号改变运算次序,可使计算简单.本题可将第一、第四项和第二、第三项分别结合起来计算.
解原式=(211×555+211×445)+(445×789+555×789)
=211×(555+445)+(445+555)×789
=211×1000+1000×789
=1000×(211+789)
=1 000 000.
说明加括号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分组求和”,它是有理数巧算中的常用技巧.
例3计算:S=1-2+3-4+…+(-1)n+1·n.
分析不难看出这个算式的规律是任何相邻两项之和或为“1”或为“-1”.如果按照将第一、第二项,第三、第四项,…,分别配对的方式计算,就能得到一系列的“-1”,于是一改“去括号”的习惯,而取“添括号”之法.
解S=(1-2)+(3-4)+…+(-1)n+1·n.
下面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当n为偶数时,上式是n/2个(-1)的和,所以有
当n为奇数时,上式是(n-1)/2个(-1)的和,再加上最后一项(-1)n+1·n=n,所以有
例4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若干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只与奇数的个数有关,所以在1,2,3,…,1998之前任意添加符号“+”或“-”,不会改变和的奇偶性.在1,2,3,…,1998中有1998
÷2个奇数,即有999个奇数,所以任意添加符号“+”或“-”之后,所得的代数和总为奇数,故最小非负数不小于1.
现考虑在自然数n,n+1,n+2,n+3之间添加符号“+”或“-”,显然
n-(n+1)-(n+2)+(n+3)=0.
这启发我们将1,2,3,…,1998每连续四个数分为一组,再按上述规则添加符号,即(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
所以,所求最小非负数是1.
说明本例中,添括号是为了造出一系列的“零”,这种方法可使计算大大简化.有这种竞赛讲义一整套小学初中的含答案最新的需要的可以联系我
46~8453~607
微信13699~77~1074
2.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先来计算(100+2)×(100-2)的值:
(100+2)×(100-2)=100×100-2×100+2×100-4
=1002-22.
这是一个对具体数的运算,若用字母a代换100,用字母b代换2,上述运算过程变为
(a+b)(a-b)=a2-ab+ab-b2=a2-b2.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
(a+b)(a-b)=a2-b2,①
这个公式叫平方差公式,以后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时,不必重复公式的证明过程,可直接利用该公式计算.
例5计算3001×2999的值.
解3001×2999=(3000+1)(3000-1)
=30002-12=8 999 999.
例6计算103×97×10 009的值.
解原式=(100+3)(100-3)(10000+9)
=(1002-9)(1002+9)
=1004-92=99 999 919.
例7计算:
分析与解直接计算繁.仔细观察,发现分母中涉及到三个连续整数:12 345,12 346,12 347.可设字母n=12 346,那么12 345=n-1,12 347=n+1,于是分母变为n2-(n-1)(n+1).应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得
n2-(n2-12)=n2-n2+1=1,
即原式分母的值是1,所以原式=24 690.
例8计算:
(2+1)(22+1)(24+1)(28+1)(216+1)(232+1).
分析式子中2,22,24,…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若在(2+1)前面有一个(2-1),就可以连续递进地运用(a+b)(a-b)=a2-b2了.
解原式=(2-1)(2+1)(22+1)(24+1)(28+1)×(216+1)(232+1)
=(22-1)(22+1)(24+1)(28+1)(216+1)×(232+1)
=(24-1)(24+1)(28+1)(216+1)(232+1)=……
=(232-1)(232+1)
=264-1.
例9计算:
分析在前面的例题中,应用过公式
(a+b)(a-b)=a2-b2.
这个公式也可以反着使用,即
a2-b2=(a+b)(a-b).
本题就是一个例子.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大的益处.下面再看一个例题,从中可以看到用字母表示一个式子,也可使计算简化.
例10计算:
我们用一个字母表示它以简化计算.
3.观察算式找规律
例11某班20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计算他们的总分与平均分.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95,88.
分析与解若直接把20个数加起来,显然运算量较大,粗略地估计一下,这些数均在90上下,所以可取90为基准数,大于90的数取“正”,小于90的数取“负”,考察这20个数与90的差,这样会大大简化运算.所以总分为
90×20+(-3)+1+4+(-2)+3+1+(-1)+(-3)
+2+(-4)+0+2+(-2)+0+1+(-4)+(-1)
+2+5+(-2)
=1800-1=1799,
平均分为90+(-1)÷20=89.95.
例12 计算1+3+5+7+…+1997+1999的值.
分析观察发现:首先算式中,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等于2;其次算式中首末两项之和与距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2000,于是可有如下解法.
解用字母S表示所求算式,即
S=1+3+5+…+1997+1999.①
再将S各项倒过来写为
S=1999+1997+1995+…+3+1.②
将①,②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2S=(1+1999)+(3+1997)+…+(1997+3)+(1999+1)
=2000+2000+…+2000+2000(500个2000)
=2000×500.
从而有S=500 000.
说明一般地,一列数,如果从第二项开始,后项减前项的差都相等(本题3-1=5-3=7-5=…
=1999-1997,都等于2),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都可以用上例中的“倒写相加”的方法解决.
例13计算1+5+52+53+…+599+5100的值.
分析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5倍.如果将和式各项都乘以5,所得新和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和式中的项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
解设
S=1+5+52+…+599+5100,①
所以
5S=5+52+53+…+5100+5101.②
②—①得
4S=5101-1,
说明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中是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
例14 计算:
分析一般情况下,分数计算是先通分.本题通分计算将很繁,所以我们不但不通分,反而利用如下一个关系式
来把每一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再计算,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
解由于
所以
说明本例使用拆项法的目的是使总和中出现一些可以相消的相反数的项,这种方法在有理数巧算中很常用.
练习一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1+3-5+7-9+11-…-1997+1999;
(2)11+12-13-14+15+16-17-18+…+99+100;
(3)1991×1999-1990×2000;
(4)4726342+472 6352-472 633×472 635-472 634×472 636;
(6)1+4+7+ (244)
2.某小组20名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试计算他们的平均分.
81,72,77,83,73,85,92,84,75,63,76,97,80,90,76,91,86,78,74,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