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通锵的字本位

合集下载

评徐通锵的“字本位理论”和学风

评徐通锵的“字本位理论”和学风

作者: 王庆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言文学
页码: 274-282页
主题词: 字本位理论 徐通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学风 汉语研究 商务印书馆 伍铁平 少数人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徐通锵教授针对汉语研究提出了“字本位理论”。

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及徐教授后期著述中信口开河的缺点进行了批评,例如陆俭明、郭锐(1998/2000),孙剑艺(2002:113—128),伍铁平(2005),瞿霭堂、劲松(2008)等,也有少数人支持“字本位理论”,如潘文国(1997:162—184)。

2004年,徐教授将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汉语研究方法论初探》(商务印书馆)。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评析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本位观“本位”的意义提出“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

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

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本体”的地位。

作为“本体”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研究对象保持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或者该基础单位的某一属性或功能可以和其它语法单位保持一致,使得其它语法单位能够通过对该基础单位的解释而得到本质上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马建忠的“词本位”;2)黎锦熙的“句本位”;3)朱德熙的“词组本位”;4)徐通锵的“字本位”;5)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马建忠的“词本位”马建忠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第一人。

其《马氏文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中国语法学理论的意义。

但是,《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

《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定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

词本位的观念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产生,是相当自然的结果。

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便是,词在形态上有严格的标记或变化标记。

首先所有的词类都可以根据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两类,有形态变化的是实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是虚词;再在有形态变化的词类中将能够变格的分为一类,将能够变位的分为一类,既能变格又能变位分为一种。

在能够变格的词类中,又可以根据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所有的这些有形态变化的词都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它们的句法功能就是通过它自身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

因此,在这些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只要了解词的形态变化规则,也就能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

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中,“词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评析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本位观“本位”的意义提出“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

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

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本体”的地位。

作为“本体”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研究对象保持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或者该基础单位的某一属性或功能可以和其它语法单位保持一致,使得其它语法单位能够通过对该基础单位的解释而得到本质上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马建忠的“词本位”;2)黎锦熙的“句本位”;3)朱德熙的“词组本位”;4)徐通锵的“字本位”;5)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马建忠的“词本位”马建忠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第一人。

其《马氏文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中国语法学理论的意义。

但是,《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

《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定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

词本位的观念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产生,是相当自然的结果。

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便是,词在形态上有严格的标记或变化标记。

首先所有的词类都可以根据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两类,有形态变化的是实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是虚词;再在有形态变化的词类中将能够变格的分为一类,将能够变位的分为一类,既能变格又能变位分为一种。

在能够变格的词类中,又可以根据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所有的这些有形态变化的词都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它们的句法功能就是通过它自身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

因此,在这些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只要了解词的形态变化规则,也就能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

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中,“词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马氏文通》以词类(字类)为纲来建立它的语法系统,洋洋十卷,除《正名》一卷外,八卷讲“字”,一卷论“句读”。

从“词本位”到“字本位”——对外汉语教学思路的一场变革

从“词本位”到“字本位”——对外汉语教学思路的一场变革
圈 隧

“ 词本位’ ’ 到 “ 字本位”
— —
对外汉语教学思路的一场变革
5 1 0 0 0 6 )
史 方 园
( 广州大学 人文学 院
广东 广州
[ 摘要 】 “ 字 本位 ”和 “ 词 本位 ”是 两种 不 同的 汉语 语 言观 ,在 对外 汉语教 学 中, “ 词 本位”理 论 已经统 治 多年 ,但其 实存在 不 少问题 。是 沿 用 “ 词 本位 ”教 学思路 ,还是根据 汉语 自身的特 点摆脱 “ 印欧语 的眼光” ,在 学界 有一些不 同的意 见。 本文对 “ 字本位”理论和 “ 词 本位”理论做 出 了介 绍 和 分析 ,认 为 “ 字 本位 ”理 论 应 该 成 为对 外 汉语 教 学 的新 思路 。 [ 关键词 】对 外 汉 语教 学 字 本位 词 本位 【 中图分类号 】 H 1 9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5 4 9( 2 0 1 )0 4 -0 2 1 2 - 0 2
对于 汉 语基 本 结构 单 位持 有 不 一 门新 兴的学科 、一项正蓬勃发展的 事业,经历 了一个成长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出现 了许多 很好的教学方法和优秀 的研究成 果。但 是,汉 语难学也是 国 外 公 认 的 一 个 事 实 ,汉 语 为何 难 学 ,主 要 是 因 为 汉 语 有 一 道 坚实 “ 汉字壁垒 ”,需要汉语 学习者去 “ 攻 克 ”。这道 “ 壁 垒 ”是客观存在 的,可是如何最大 限度减 小其攻 克难度,是 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和 实践者共 同思考的 问题 。近年 来 ,汉 字 教 学 取 得 的效 果 并不 是很 理想 , 这 和 目前 我 们 对 外 汉语 教学沿 用 的 “ 词 本位 ”教学 思路 是不无 关系 的 。刘 殉 ( 2 0 0 0 )说 : “ 中外汉语 教学 工作 者普 遍对 目前汉语教学效 果不满意 。我们不能把教 学效 率不高完全归咎于汉语本身 的 特 点 和 难 点 , 以及 汉 语 学 习者 汉 语 起 点 水 平 低 等 客 观 原 因 。 根本原 因可 能还在于我们 没有 完全 找到针对汉语特点 的学 习 规律与教学规律 ,汉语作 为第 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体系还不 完善 ,教 学方法 还需进一步改革 。” 吕必松 ( 2 0 0 3 )进一 步指 出: “ 我们 至今 还没有找到一条符合汉语特 点和汉语 学 习规律 的教 学路 子。现在 占主流地位的教学路子 ,基本 上是 西方语言教 学路 子的翻版 。教学路子不对头 ,就不可 能取得 最佳 教学效果 。” 所 以 ,对 “ 词 本 位 ”理 论 的 怀 疑 ,早 已 不 是一 家之 言 了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界 的许 多学 者 都 开始 认 为 ,

字本位理论2003

字本位理论2003

字本位理论一什么是字本位?本位,泛指事物的基础或计算标准。

在语言学中,指的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徐通锵先生在《语言论》一书中指出: “本位,这是研究语言结构的理论核心,牵一发动全身。

如果能正确地把握语言结构的本位,就有可能为深入地分析语言结构的规律,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的争论开辟前进的道路。

”而且,本位论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它在语言教学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赵敏在《“字本位”教学法新理念与汉语教材的编写》一文中曾论述过本位论的应用作用。

她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本位论”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对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确认,二是教学方法。

而教学法势必以确认基本结构为前提。

本位的确立,是语言研究和教学基础问题,以什么为本位,直接影响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方向。

字本位,人们将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语言研究思路称为“字本位”。

“字本位”这个概念最早见于郭绍虞写于1938年的《中国语词的弹性作用》一文,以“字本位的书面语”与“词本位的口头语”相对。

近二十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感到现行的语言理论难以有效地分析汉语的结构,于是探究原因,重新提出“字本位”的问题,不过它不限于书面语,而是指称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字本位”理论与现在通行的以“词”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语言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必然会产生尖锐的冲突。

徐通锵在《字本位和语言研究》中就说到:“词”是印欧系语言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汉语的“词”是从西方语言学中输入的一种语言结构单位,其内涵与“字”有重要的区别。

我们为什么要弃“词”而选“字”,倡导“字本位”呢? 就是由于“词”是一种舶来品,在汉语中没有“根”,而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是汉语的载体,而且也是汉文化的“根”,因而需要以“字”这个“纲”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不然就难以有效地实现语言研究的预期目标,找到普遍有效的规律。

徐通锵

徐通锵
, , ,

这 标志 着
电脑 输 入 曾 经 是 一 个 难 题 现 在 已 经 基 本 解
中 国 语 言 学克 服 了 闭关 自守 的封 闭 式 研 究 传 学 术 研 究的

决 我相 信 便 于 外 国 学 生 查 阅的工 具书 也 一
定能 够 及 早 问 世
、 。
,
生 命 在 于 交 流 在 于 竞 争 这 种 结 合使 中国 语
统 的 小 学 特 别是 其 中 的 汉 语 音 韵 学 也 得 到
了 历 史 语 言 学 的 方 法 论 的 改 革 事物 的 发 展往


,
,
,
,
关 于 教师 队 伍 建 设 除 了 注 意 现 有 的教 师
队 伍 的培 训 和 素质 的 提 高 之 外 要 把 培 养跨 世
纪 的高水 平 的教 师这 一 工 作提 到 日 程 上 来 这
, , , ,

,
,
,
,
别 是 复 句 的 结 构 规 则 等 都难 以 得 到 有效 的解
,
决 而 且 至 今 还 找 不 到 一 条 有效 的 解决 途 径

,


” “
闹革 命 的 时

问 题 的 症 结 在哪 里 恐 怕 是 在 结 合 的时 候 缺 乏 一 个 正 确 的 立 脚 点 或 者 说 缺 乏 切 合汉 语 实 际 的结 构 基 础

,
分析 但那是
有 用 词 去 翻译

,
的 代 用 品 因 为 当 时 的 努 力是 有 困 难 的 我 们 必 须

这 样 中 国 语言 学 只能

认知视角下的文字“字本位"说分析

认知视角下的文字“字本位"说分析
联系 , 汉字顽强的表义性并不 能用来证 明汉语编码 的理 据性原 则。 汉 字产 生之初 , 形成了“ 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 ” 的一一 对应的基本 结构格局 , 一个字就是语 法和词汇 中的一个 基本结 构单位 。如果汉语 能够一直保持这种一一对应 的格局 , 么字 那
据的“ , 字” 研究语义 、 语音及其相互关系就可以了。 徐通锵先生从汉语 自身特点 出发 , 字 ” 以“ 为基点 用新 的观 察视角构建 汉语语法 体系 , 图摆脱 摆脱印欧语 理论 的束 缚。 试 但是对 汉语 自身 特点 的研究 探讨必 须立足 于语言 的共性。任 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 , 都包含一些共 同规律 和普遍特征 , 同时又各 自具有一些 特殊规律和个别特征。

宇本位的基本观点
徐通锵先生经过 近 2 0年 的研究 探索 , 通过 汉语方 言 的变 异研究 , 发现汉语的基本结构 单位不是词 , 是字 , 以字 为基 而 并 点, 阐释汉语 的结 构规律 和演变规律 , 建立并逐 步完善汉语 研 究的理论框架 , 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字本位理论。
湖北 函授 大学学 ̄.2 1 ) 2 1 0 2 第 5卷 第2期 t (
认 知视 角 下 的文 字“ 字本 位 " 分 析 说
林 晓 芝 ( 台州职业技术学 院外语系 , 浙江台州
[ 摘
3 80 ) 10 0
要]徐通锵的“ 字本位” 及语义句法论揭 示出汉语 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出汉语 结构的语 义性 质 , 图 字” 指 试
l4 0
第2 5卷 第 2期
21 0 2年 2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B or s o d n e U ie s y o r a f HU EIC re p n e c n v ri t

徐通锵“字本位”思想争鸣

徐通锵“字本位”思想争鸣

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还是字?——读徐通锵新著《基础语言学教程》胡双宝文章摘要: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不是词,吕叔湘、赵元任、王力等学者早有论述。

徐通锵认定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汉语的“句”也不同于西方语言的sentence,所著《基础语言学教程》,以汉语为基础来研究语言的见解,使人们通过汉语的实际去了解语言的基础知识。

文章主题:字词句字组汉语特点方法论文章内容:《语文研究2001年第2期(总第79期)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还是字?——读徐通锵新着《基础语言学教程》胡双宝(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00871)【摘要】汉语特点;方法论中图分类号: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2979(2001)02—0013—03壹汉语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我们的老祖宗一直是以字为单位.如《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镕裁》:"三准既定,次讨字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马氏文通》引进拉丁语法分析汉语,以字为单位,日实字,虚字,日名字,动字,介字等.以词表示句子成分,日起词,语词等.直至2世纪四五十年代,趋于以词为基本单位,认为以字为单位是不科学的.形,音,义结合体的字被降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汉语研究中,没有了字作为语言单位的地位.各种教材,论文,一概如此,近乎定于一尊.可是说归说,真正认真思考,深入具体地分析汉语的实际,却会遇到问题.1964年,吕叔湘先生写《语文常谈》.因为是普及语言文字知识的读物,要让一般人明白,于是讲到了词和字.他说,"'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其实啊,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词'不可."他接着说,可是现代汉语的词汇不能以字为单位,如果改用拼音文字,这个问题就非常突出了.①吕先生的意思很明确:"现成的是'字"'.可惜的是,这个意思后来没有进一步阐述.1975年,83岁的赵元任先生用英文发表了一篇文章,译成汉语,题目是《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②他说:"在汉语的文言阶段,即古代经典和早期哲学家所用的语言中,单个音节恐怕在相当程度上类似西方观念中的一个.但是到了现代汉语,这种情况已大为改观.""在说英语的人谈到0的大多数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是'字'.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字'的结构特性与英语的相同,甚至近于相同也谈不上.""'字'这个词,严格地说是'字'这个字,就仅仅是指那个在学校里教授的,在语文工具书里被解释的,书写上作为独立的单位而彼此分开的,人们意识到语言里的微小变化时最常谈起的那个普通的,短短的话语成分.""它跟说英语的和写英语的人叫做的那种别的语言里的成分在结构上有很重要的区别"."汉语中没有词但有不同类型的词概念"."汉语是不计词的,至少直到最近还是如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词'则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助性的副题".文章的题目是汉语的词,实际上说的是汉语没有"词",也就是说,词不是汉语的语言单位.如果说吕叔湘先生有点儿像是顺便说到的话,赵元任先生则是专题论述.赵先生这篇文章,大陆读者在1992年赵元任诞辰一百年的时候才看到汉语译文.1982年,王力先生在给周士琦编《实用解字组词词典》④写的序里说:"汉语基本上是以字为单位的,不是以词为单位的.要了解一个合成词的意义,单就这个词的整体去理解它还不够,还必须把这个词的构成部分(一般是两个字)拆开来分别解释,然后合起来解释其整体,才算是真正彻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了."王先生是在给词典写序,着重讲了字在?13?正确理解词义中的作用,没有涉及语法.吕,赵,王三位语言学大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并且是互无联系的情况下,对汉语的基本单位发表了相同、相近的看法.吕,王二位不是专门论述这一命题,赵氏译文发表很晚.他们的意见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类似的对汉语以词为单位提出质疑者还有一些,略举一二.张志公先生说:"我们引进西方语法学之后,曾经依例要区分字和词,大家发现,这个工作是相当困难的."④法国汪德迈先生说,汉字"适应了语言学上的要求,即是说从语言学上来说是功能性的".中国汉字"本身就是词".⑨汪平先生把苏州话的语言单位分为字,辞,读(6),句子四级.他说,字"是每一个苏州人,不用经过语言学训练就能分辨的苏州话最小的语言单位".⑥从另一方面讲,一百年来,许多人寻找汉语的词,"但要对词下个精确的定义却很困难.因为汉语的书写单位不同词,不能像别的语言那样把书写单位当作词".④可见,以词为汉语的基本单位不仅不是人人赞成,并非"舆论一律",而且有不少人提出置疑,尤其是事实上行不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如徐通锵先生在《基础语言学教程》序言中所 说:“以字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讨论相关的语言 学问题,现在基本上还是‘一家之言’……当然, 走这种自己的路肯定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这就需 要人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地加以改进、改善
徐通锵先生的这种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 习的。“字本位”的理论虽然还不是非常完善,但 是它毕竟已经尝试性地踏出了中西语言结合和联系 汉语研究实际重要的一步。
3.字与字按规律结合成字组,汉语逐渐由单音格局向以 双音为主的格局转化。徐先生指出,由于一些字意义宽泛笼 统,难以取象临摹,当一个字难以通过一个音节来表达某个 概念时,字和字通过“1个字=1个义类×1个义象”的结 构形式组合来表达一个概念就成为了必要的解决办法——— “字组”也就应运而生。由此,汉语完成了从单字编码格局 到以双字编码格局为主流的转变。 4.汉语的理据性编码机制不同于印欧语的约定性编码 机制。汉语与印欧语的编码机制不同。印欧语的最小书写单 位是字母,最小听觉单位是音节,最小结构单位是词或语素, 其音义之间没有理据上的联系。而汉语的最小书写单位是字, 它是以形、音、义三位为一体,可以直接进入理据性的编码
五、“字本位”理论尚需商榷之处
首先,“三位一体”和“一一对应”的基本结构格局并不 适用于所有的“字”。
徐通锵先生曾在其《基础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了辨别 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标准,并根据此3条标准判定“字” 即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他认为,在汉语中“字”不仅 是一个书写单位,而且还是语音、语义、语法、词汇的一 个基本结构单位,它在汉语结构关联中处于核心的位置。 诚然,汉字产生之初曾形成了“1个字・1个音节・1个 概念”的一一对应的基本结构格局,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概念就是语法和词汇中的一个基本结构单位。但是随 着语言发展,“字”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 已经变得日益复杂起来
一、“字本位”理论的提出
“字本位”理论主要是针对传统“词本位”理论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而 提出的。传统的语法理论认为:“词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 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问题也随之出现:“辨认汉 语的语素比较容易,因为语素跟语素的界限比较清楚。而辨认汉语的词 汇比较困难,因为词汇跟词汇的界限比较模糊。”
徐通锵的字本位
ppt制作:徐丁飞
目录
1:汉字语法研究 2:字本位观点的提出 3:基本观点 4:理论贡献 5:理论缺陷
一:汉语语法研究
自《马氏文通》 以来,汉语研究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 语言学家们为汉语语法的研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不仅注重通过已 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来描写语法事实和解释语法规律,同时在汉语言研 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适合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方向。学界关于汉语语法 “本位”问题的探寻和争论一直不曾停止,近年来,徐通锵先生提出的 “字本位”理论可谓是汉语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新进展。
2.“字本位”理论的本体论意义。“字本位”理论指出 了汉语的基础性编码机制是理据性的,印欧语的基础性编 码机制是约定性的。它深刻揭示了基础理据性质决定汉语 结构的性质原理,并创建了汉语语义语法。虽然这种说法 还有待商榷,但它所强调的汉语语法研究重点的转向对今 后的研究思路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
3.“字本位”理论的价值论意义。“字本位”理论既丰 富了普通语言学的内容,又保持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研究 特点。它不仅从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对汉语言自身进行了 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在汉语方言研究、对外汉语教 学、语言对比研究、中文信息处理、符号学和中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等领域的实践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5.汉语属于语义型语言,汉语语法为语义语法。汉语以 字为基本结构单位,它的研究重点是语义,属于语义型语言; 印欧语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它的研究重点是语法结构,属 于语法型语言。字义的组合顺序及虚字的运用在汉语中非常 重要
四、“字本位”理论的贡献
1.“字本位”的认识论意义。“字本位”理论的最大意 义在于它是自《马氏文通》以来第一个立足于汉语本身的 语言学理论。它明确地提出以“字”作为汉语研究的基本 结构单位,将理据的字的语义、语音及其相互关系作为主 要研究方向,并以此作为适合汉语研究”是汉语研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是和 概念与判断这两种思维形式相关联的音义结合的语言结构单 位,符合“现成的,拿来就能用;离散的、封闭的,很容易 和其它的结构单位区别开来;在汉语社团具有心理现实性
2.“字”是汉语结构的本位,是研究语音、语义、语法 词汇的交汇点,更是汉语言研究的核心和基础。字是汉语的 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是一个音节关联一个概念。词是印欧 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是n个音节关联一个概念。与印 欧语“1个词・n个音节・1个概念”的结构格局不同的是, 汉语形成的基础性结构格局是一个“1个字・1个音节・1 个概念”。
“ 三 位 一 体 ” 和 “ 一 一 对 应 ” 的 基 本 结 构 格 局 已 经 不 能 涵 盖 所 有 的 “字”。因而仍然说“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有失严谨的
“字”在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中至少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并不符合“1个 字・1个音节・1个概念”这种一一对应的基本结构格局。
其次,“字”和“字组”的概念模糊,界限不够 清晰。
三:字本位的基本观点
徐先生认为,“由《马氏文通》所开创的中国现代语言学 否定了字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由此也就中断了悠久的汉 语研究传统”,长期以来用印欧语的结构原理来观察分析 汉语结构,以致于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因为 “‘词’是印欧系语言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汉语的‘词’ 是从西方语言学中输入的一种语言结构单位,其内涵与 ‘字’有重要的区别。基本结构单位是统率语言结构的 ‘纲’,纲举目张,所以‘词’与‘字’虽然是仅仅一字 之差,但却与两个不同的‘纲’相联系,体现语言理论研 究的不同走向”。由汉语实际出发的“字本位”理论则是 真正立足于汉语研究本身的方法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