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措施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杂交和选择培育出的高产、抗逆、优质的水稻品种,其种子生产是杂交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杂交水稻的种子质量和产量,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适时筛选亲本
在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中,首先需要适时筛选优质的亲本以进行杂交。
亲本应当具有较高的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且杂交组合要保持较高的杂种优势。
适时对亲本进行筛选,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二、严格执行杂交操作
在进行杂交操作时,需要做到区分配种、花粉采集、杂交授粉以及标记亲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特别是在杂交授粉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花粉粘附到雌穗上的正确位置,以提高杂交成功率。
三、科学管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
在杂交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施肥、灌溉和农药防治,确保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同时也需要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避免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四、科学收获和处理
在水稻成熟后,需要根据成熟程度科学地进行收获和处理。
收
获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种子,处理时要进行糙米层的清除和饭芽的剔除,确保种子的质量。
五、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实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种子的收获、处理和贮存进行监管,确保种子的生长力和纯度。
通过遵循以上的技术操作规程,可以保证杂交水稻的种子质量和产量,为推广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提高杂交棉制种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

时要 求达 到的密 度 , 育苗 数要 多于密 度要求 的 3 % 一 0 0 4 %。 2 4 2 苗床 管理 .. 要及 时 开 E通 风降温 防止烧苗 , l 先在 苗床两 头 开 口 , 随着 气温 升高 , 风 口由小 逐步 放 大 , 通 当棉 苗 长到 2片 真 叶 ,
钵 面高度 不少 于 5 m) 0e 。两膜 是 除 弓棚覆 膜外 , 贴钵 面 盖一层 地膜 。一稀 是 一钵播种 一粒 健 子 。配制 钵 土时 , 再
选用 的农 家肥 要求 过筛 , 使肥 土混 合 , 加水 至手 握成 团 , 胸落地 散 即可 , 体 要求 直 经 7e 高 1 m, 平 钵 m, 0e 放钵 时要 求 做到钵 面平 整 , 一床钵 放好 后 , 用小 水慢 流洇 钵 , 浇水 量 掌 握用 小棍 从 钵心 顺 利插 到钵 底 为止 。等 水 下渗 后 即 可播 种 ( 禁 明水 下种 和把 种子埋 人 钵坑 稀泥 内 , 严 防止 闷种 影 响 出苗 ) 播 种后 盖 地膜 , , 然后 按 3 5—4 m距 离 插 0e
均产值 15万元 ,r 左右 , 除杂 交棉 制种 多用 工 150个,r , 值 22 元, 左 右 , 般 杂 交棉 制 种可 比 . hn 2 去 0 h 2工 n .5万 h 一
常规 棉花 生产增 加 产值 36万 元,r 左 右 。 . h2 n
2 杂 交 棉 制 种 技 术
维普资讯
第3 0卷
Vo - 0, I3
・
第 3期
No. 3
江
西
棉
提高杂交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技术措施

分等 四大指 标 , 中纯度 一项 尤 为重要 , 玉米 产 量影 其 对 响很 大 , 其他 三项 决 定着 种子 的 商 品价值 。
11 提 高原种 和 生 产用 亲本种 子 的 纯度 .
掉 杂 形株 , 株 ; 二次 在 拔 节 至开 花 期 前 , 掉 异 形 杂 第 砍 株 , 株 ; 三 次 收获 后穗选 , 杂 穗 、 穗彻 底 去除 后 杂 第 把 劣 方 可脱 粒 。 另外 , 在播 种前 必须 对 所用 亲本 进行 检 验 , 检 验 的 内容 有种 子 的 四大指标 ,同时 还要 对种 子 的真 实 性 进行 检 查 ,确保 合格 的种 子 和该 杂交 种所 用 亲本 种子 下地 , 源 头上保 证 生产 杂 交种 子 的质量 。 从 冻 剂 , 锄松 土 。待 抽薹 1 划 . 0—1 m 时 每亩 追施 尿 素 .c 5
由于 生长 期长 , 虫为 害 比较严 重 , 病 抽薹 以后 到 收 获要 加强病 虫 防治 。病 害 主要 是霜霉 病 和菌 核病 。霜 霉病 可 喷施 乙磷 铝 、 甲霜灵 锰锌 、 毒霉 杜邦 克露 等进 瑞 行 防治 。 核病 可用 百菌 清 、 菌 菌核 净进 行 防治 。害虫 有 小 菜 蛾 、 虫 、 叶 蝇等 , 蚜 潜 可用 一 天净 、 维 菌 素 、 夫 阿 功 等 防治蚜 虫 , 克蛾宝 防治小菜 蛾 , 用 用灭 幼 脲防 治潜 叶
28 防 治 病 虫 .
花期 调整 主要 目的有 两个 : 是露 地采 种抽 薹 、 一 开 花早 , 易受 到 寒 流侵 袭 , 整 后 可推 迟 开 花 期 , 证 种 调 保 子 产 量形 成 。二是 调 整 花期 ,增加 父母 本 花期 相遇 几 率 , 高种 子 质 量 和产 量 。花期 调 整 主 要 方 法是 当种 提
超高产玉米育种的选育目标及技术措施探讨

…
趄高 产 玉 育种的 趣甫 目 标及技 措旋探i - . /
济 源隆 平高 科农 作物研 究 所 祝 学刚 胡 跃
超高产 玉米育种是 我国发展 玉米 生产种植 、提高玉米单产 水平和科 技 许 多花粉飘 落在叶片上 发霉后影 响光 合作用 ,而且 大雄穗 浪费植株 能量 ,
病虫能力。
2 、叶片 , 1 %t 7 t 。 叶片 夹 角小 ,坚 挺上冲 ,特别是穗位 以上 叶片上冲 ,
且穗位 以上的冠 层叶 片应 较多 ,穗下 部 叶片较平展 ,有利于 吸收光9 ,同 时叶片功能期长 ,具有抗衰老能力 。
3 、雄穗 形 态。一 般 雄穗 花 粉远
因此雄穗应 外露且 适当J _ l \ 、有 3 ~ 5个 分支即可。 4 、 节间拉 开。 叶片夹角不但要小 ,
第五 ,耐密植及瘠薄 。
( 四 )广适
创 新能力 的重要途径 , 对 提高我 国玉 米产 量水平 、保证粮 食和食物 安全具
有重要意 义。本文就 超高产玉 米的含 义和株型 指标 、超 高产玉米 的选 育 目
标。
协调 ,制种方 法简便宜操 作 ,易保证
种 子含水率 、芽率和纯 度 ,脱水快和
衰老慢等质量指标 。
功选 育 )。超高 产已经成 为我 国玉米 育种 的一项 重要 目标 ,在我 国山东和 河南等地 区都实现 了许 多玉米 单季 产 量过吨的例 子。玉米是一 种非常 高产
三 、超 高产 玉米 育 种 的技 术 措施
绿色 革命 ( 袁 隆平三 系杂 交水稻 的成
粗大 且下扎深 、功能强 ,这样 既能增
强抗 根倒伏 ,又 能促进水肥 高效吸收 利用 ,也增强耐干旱和耐肥能力。 2 0 0 5 年 ,赵久然 、孙世贤等提 出
杂交玉米陕科9号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玉米陕科9号高产制种技术杂交玉米陕科9号是种植户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品种,其高产制种技术更是备受关注。
陕科9号是我国自主育成的一种杂交玉米品种,其分离综合优势明显,可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杂交玉米陕科9号的高产制种技术。
我们需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一般来说,陕科9号适宜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
在这个时间段内,气温适宜,有利于种子的出芽和生长。
避开了气温过低和夏季高温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在选择种子时,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好、无病害的种子,以确保播种后的生长健康。
我们需要注意适宜的播种密度。
对于陕科9号玉米来说,适宜的播种密度在每公顷6-7.5万株左右。
这样可以使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间适当,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施肥灌溉,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施肥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玉米的生长期进行合理施肥。
在播种前需要进行返青肥和底肥的施入,待玉米苗长至3-4叶期时,进行第一次追肥。
在玉米拔节前后再进行一次追肥,以满足玉米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在灌溉方面,我们需要根据陕科9号玉米的生长需要进行科学的灌溉管理。
一般来说,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是玉米生长中需要加强灌溉管理的关键时期。
尤其是在旱季来临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灌溉准备,以防止干旱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及时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保证陕科9号玉米高产的关键。
常见的玉米病害包括玉米小斑病、锈病、晚疫病等,而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象甲等则是常见的玉米害虫。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科学防治措施,以免这些病虫害对玉米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在玉米成熟收获前对田间作物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
包括除草、中耕、追肥、防涝等管理措施,以确保田间玉米植株的生长环境良好,产量稳定丰收。
通过科学的高产制种技术,杂交玉米陕科9号的产量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为种植户们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希望大家在种植陕科9号玉米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共同助力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杂交玉米是一种通过人工杂交培育的玉米品种,其具有很高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制种是杂交玉米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将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1. 种质选育:杂交玉米制种的第一步是选择高质量的种质。
应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作为亲本,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2. 配种方式:采用正确的配种方式是制种的关键。
通常采用的是自交不纯系法和单交法。
自交不纯系法是指在自交的过程中逐步去除不良的自交后代,得到自交系。
单交法是指将优良的母本和父本杂交,得到的杂交种子再用于下一轮的杂交。
3. 适时播种:杂交玉米制种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生长周期来确定。
通常在春季播种,要控制好播种量和密度,以确保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4.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处理方式有浸种、热水处理、冷水处理等。
5. 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是保证杂交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播种后,应适时施肥、灌溉、除草和松土等,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6. 病虫害防治:杂交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用安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7. 收获和储存:杂交玉米的收获时间取决于种植时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
在收获后,应及时对玉米进行储存,以保证其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受损失。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种质选育、配种方式、适时播种、种子处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储存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才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杂交玉米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3严 格 去 杂 去 劣 。 因 亲本 自交 系特 征 、 性 是 在 不 同 的 . 特
生 育 时 期 表 现 出 来 的 , 以应 在 苗 期 、 节期 和 抽 雄 散 粉 前 所 拔
期 比父 本 早 2 4天 , 本 干 、 (/ 子 浸 种 ) 子 混 合 与母 — 父 湿 1 3种 种
本 同 期 播 种 ; 父 母 本 的花 期 相 差 5天 以 上 时 , 需 要 调 节 如 就
时 间 隔 离 确 定播 期 , 止 过 早 或 过 晚 影 响 制 种 产 量 和 质 量 。 防
表 株 定 点 定 株 直 接 观 察 叶 片 数 及长 势 。 据 以往 制 种 同期 叶 根
片 差数 . 知 父母 本 花 期 早 晚 以 及 是 否 相 遇 : 叶 以后 的 花 推 六 期 预测 , 根 据 叶 片 侧 叶脉 数 推 算 该 叶 片 数 第 几 片 叶 , 可 将该 叶 完全 开 展 叶 向 日光 透 视 , 观察 主 脉 一 侧 的 侧 脉 数 , 数 为 其 几 , 叶 片 即 属第 几 片 叶 , 据 观 察 到 的双 亲 叶 龄 差 预 测 花 该 根 期 相 遇 的 情 况 , 果 父 母 本 总 叶 片 数 相 同 时 , 本 已 出 叶 片 如 母 数 应 比 父 本 多 1 2片 叶 , 预 示 父 母 本 花 期 相 遇 良好 ; ~ 则 如果 父 母 本 总 叶 片 数 不 同 时 . 看 双 亲 已 出 叶 片数 和 未 出 叶 片 数 应
的 典 型 性状 . 底 将 杂 株 、 株 、 疑 株 和病 株 拔 除 干 净 。成 彻 劣 怀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是指利用机械化设备完成杂交稻种的制种过程,包括播种、授粉、收割等关键环节。
这一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具
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播种技术是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的首要环节。
传统的播种方式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效
率低下。
而利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
播种机利用机械的力量将种子均
匀地散布在土壤上,提高了杂交水稻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授粉技术是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授粉工作需要人工进行,并存在
授粉不均匀、影响授粉质量等问题。
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授粉可以提高授粉的准确性和均
匀性。
现代的授粉机可以根据设定的授粉参数,自动地将花粉均匀地喷洒到待授粉的雌蕊上,提高授粉效率和成果率。
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是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的关键。
各个环节的机械化设备需
要进行技术的集成与应用,才能实现整体的机械化制种。
播种机、授粉机、收割机等设备
需要进行联动控制,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进行,并保证制种结果的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8卷
Vo . 8 12 ,
・
第 3期
N . o3
江
西
棉
C0TI ' oN
花
20 0 6年 6月
Jn+ 0 6 u ,2 0
J NG XI
实 用 技 术 ・
超高产杂交制种 的关键技 术措施
杨 春安 ,胡娟2 肖才 生 ,吴 炎新 ,
近 几年 ,雨水较 多 ,棉 花主要 病虫 害 ( 、黄萎 病和 盲蝽 象 )发 生严 重 ,影 响 了广 大棉 农 的植棉 积极 性 。 枯
从 20 年开始 ,在总结以往高 产简化栽培技术经验 的基础上 ,将有关技术 和研究成果筛选组合、配套应用 , 03
在河南 3个植 棉大县 开 展大 面积 “ 一优 双高 ”综 合开发试 验 和示 范 ,产生 了较 大 的经济效 益 、社 会效益 和 生态
收 稿 日期 :20 06—0 2—2 8
・
3 ・ 0
维普资讯
第2 卷 8
Vo . 128,
・
第3 期
No 3 .
江
西
棉
C OnDN
花
20 0 6年 6月
J N XI G
实 用 技 术 ・
豫五改五配套植棉技术
2 关键 技 术 措 施
2 I 切 实 采取 双膜 营养 钵 育苗 、地膜 覆盖 移栽技 术 .
控制苗龄在 3 天以内,移栽时棉苗有 3 片真叶,苗大苗壮 ,无病苗、断头苗和瘦弱苗 ,缓苗期短。 0 4
2 2 促早 发 .控早 花措 施要得 力 .
既要促 早 发 ,又要彻 底 去早蕾 ,搭 起丰 产苗 架 ,创 造棉 株最 佳 结铃 期 高光效 的株 型结 构 ,合理调 配 营养 生
环境效益。实践证明 ,5 项技术经过改进、配套组装和综合应用 ,是实现棉 田高产节本、增效的关键 。
I 改 常规 棉 为 杂 交 棉 与种 子包 衣 配套
传统的栽培方式费工 、肥料浪费多,产量不稳 ,效益低 。可利用杂交种 的杂种优势实现壮苗早发 ,由于杂
交棉 生长势 强 ,增 加 了实 现种植 大棵夺 高 产 的可 靠性 ,使省 工 、节本 、增效 成 为可 能 。推广杂 交棉 ,要 注意选 择杂 交优 势明显 ,在河 南棉 区适应 性 较好 的 1代杂 交 种 ,如 中 棉所 4 ,鲁 棉 研 2 7 4等 ,并 配 套推 广包 衣技 术 ,
12 农艺 性状 .
单株 平均果 枝 1. —2 . ;株 高 13 10m。据 连 续 挂 牌 成铃 率 调查 结 果 :7月 l 1 88 14层 0 2e 0 9日为 8 .% 00 9 .% ;7月 2 10 0—2 9日为 78 一3 .%;7月 3 日 一8月 8 日为 2 .% 一4 .% ;8月 9 1 .% 67 0 70 10 8日为 3 . 64— 4 .% ;8月 l 8日为 4 .% 一8 .%,平 均 在 5 %左 右 ,显 著高 于 一般 大 田生 产 。 49 9—2 10 3I 4
贾朝 阳 ,马 威’ ,赵 杰 ,刘金 星2 ,刘德征‘ ,马万才‘
( 、河南省周 口市农科 院,河南 1 周 口 4 60 ;2 6 0 1 、河南省西华县农村专业技术 协会 ,河南 西华 46o ) 66o
中圈分类号 :s6 .4 5 20 8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 t 0 6 49 cO6 3 0 1 2 10 —09 20 )0 —03 —0
(. 1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湖南 常德 4 50 ;2 湖南省 益用大通 湖 区农 业水利 局 ,湖南 益用 111 . 430 ;3 湖南省安 乡县官± 镇农技 站 。 127 . 当
湖南
安乡 451) 1 4 6
中田分类号:5205 1 6. .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0 9 20 )0 — 00 0 0 — 49 l 6 3 03 — 2 0 0
隔 1 天调查农艺性状 。平均产毛棉籽 17 .k h 2 0 82Og m ,其中最高毛籽产量为 27 .k h z / 57Og m 。 /
1 性状调查 结果分 析
1 I 生 育性状 .
于 4月 1 7日播 种 ,5月 1 3日移 栽 。现蕾期 父母 本 分别 为 6月 l 1 日、6月 l 1 l 4 0 2日;开花 期父 母 本 先 后为 7月 l 6日、7月 8 3日。生育期 为 15天左 右 。 2—1 —1 2
目前 杂交 棉 制种是 依 靠人 工去 雄 ,辅 之 以外 来 花 粉 授 精 成 铃 ,从 而 获 得 杂交 种 子 ,该 项 技 术 的如何提高制种产量 ,提高生产效率 ,则是最直接最快速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
法 ,也 是杂 交棉 产业 化 的 主要途径 。20 在安 乡县 官 挡 镇 进行 了 大 面积 湘 杂棉 6号 制种 研究 。父 母 本 配 比 05年 设计 为 46 : ,移栽 后选 取有 代表 性 的母本 田块 2处 ,每 处定 5点 ,连 续挂 牌 1 。每 隔 5天 调查 生育性状 , 每 0株
三 桃分 布为 :伏 前桃 09 22个 ,伏 桃 1. 2 . ,秋 桃 1. I . ,每公 顷总 桃数 在 6 . 9 . 万 个 . . 58 47个 07 19个 75 4 5
之间 ,平均 为 7 . 8 0万个 。
I33 单铃籽棉重 每点收取中批花 3 铃 ,检测单铃重 ,平均为 52g .. 0 .7。
I3 产 量性 状 .
13 I 密度 .+
督
制种地 统一 采取 宽行 稀植 方式 ,行 距 10 .m,株 距 04 .5—05 .5m,从而 控 制 密 度 在 150 250 90 20
株, 之间。有利于降低田间湿度 ,有利于 田间通风透光 ,便 于去雄 、授粉等各项操作和技术人员 的检查监 h I . 单株成铃 .2 3 挂牌调查结果 ,单株成铃在 3 . — 79 03 3 . 个之间 ,平均为 3 . 个 ,高产户单株成铃 4 . 个。 3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