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培优竞赛 第12讲 函数与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培优竞赛之欧阳育创编

目录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第6讲实数(P43----49)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第19讲勾股定理(P147-----157)第20讲平行四边形(P158-----166)第21讲菱形矩形(P167-----178)第22讲正方形(P179-----189)第23讲梯形(P190-----198)第24讲数据的分析(P199-----209)模拟测试一模拟测试二B AC D E F模拟测试三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方法·破译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A .5对B .4对C .3对D .2对 【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BC CB =⎧⎪=⎨⎪=⎩∠∠∴△ABC ≌∴△DCB (SAS ) ∴∠A =∠D⑵在△ABE 和△DCE 中A F CE D B A D AED DECAB DC =⎧⎪=⎨⎪=⎩∠∠∠∠∴△ABE ≌∴△DCE ∴BE =CE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变式题组】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02.(丽水)已知命题:如图,点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03.(上海)已知线段AC 与BD 相交于点O , 连接AB 、DC ,E 为OB 的中点,F 为OC 的中点,连接EF (如图所示). ⑴添加条件∠A =∠D ,∠OEF =∠OFE ,求证:AB =DC ; ⑵分别将“∠A =∠D ”记为①,“∠OEF =∠OFE ”记为②,“AB =DC ”记为③,添加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 2.命题1是______命题,命题2是__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例2】已知AB =DC ,AE =DF ,CF =FB . 求证:AF =DE .【解法指导】想证AF =DE ,首先要找出AF 和DE 所在的三角形.AF 在△AFB 和△AEF 中,而DE 在△CDE 和△DEF 中,因而只需证明△ABF ≌△DCE 或△AEF ≌△DFE 即可.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证明它们全等的条件.证明:∵FB =CE ∴FB +EF =CE +EF ,即BE =CF A B CD OF E A C E F BD在△ABE 和△DCF 中,AB DC AE DFBE CF =⎧⎪=⎨⎪=⎩∴△ABE ≌△DCF (SSS ) ∴∠B =∠C在△ABF 和△DCE中,AB DC B CBF CE =⎧⎪=⎨⎪=⎩∠∠∴△ABF ≌△DCE ∴AF =DE 【变式题组】01.如图,AD 、BE 是锐角△ABC 的高,相交于点O ,若BO =AC ,BC =7,CD =2,则AO 的长为( )A .2B .3C .4D .5 0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AE ⊥CE 于E ,BD ⊥AE 于D ,DE =4cm ,CE =2cm ,则BD =__________.03.(北京)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例3】如图①,△ABC ≌△DEF ,将△ABC 和△DEF 的顶点B 和顶点E 重合,把△DEF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 与DF 相交于点O .⑴当△DEF 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DCA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⑵当△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⑴中的结论成立AE第1题图 A B CD E B C DO第2题图 A FE C BD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⑴∠AFD=∠DCA⑵∠AFD =∠DCA 理由如下:由△ABC ≌△DEF ,∴AB =DE ,BC =EF , ∠ABC =∠DEF , ∠BAC =∠EDF ∴∠ABC -∠FBC =∠DEF -∠CBF , ∴∠ABF =∠DEC在△ABF 和△DEC中,AB DE ABF DECBF EC =⎧⎪=⎨⎪=⎩∠∠ ∴△ABF ≌△DEC ∠BAF =∠DEC ∴∠BAC -∠BAF =∠EDF -∠EDC , ∴∠FAC =∠CDF ∵∠AOD =∠FAC +∠AFD =∠CDF +∠DCA∴∠AFD =∠DCA【变式题组】01.(绍兴)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CDE =48°,则∠APD 等于( )A .42°B .48°C .52°D .58°02.如图,Rt △ABC 沿直角边BC 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 ≌△DEFB .∠DEF =90°C . AC =DFD .EC =CF0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 、F 、C 、DB (E ) OC F 图③ DAE FB AC D G 第2题图在同一条直线上.⑴求证:AB ⊥ED ;⑵若PB =BC ,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例4】(第21届江苏竞赛试题)已知,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 C 和AB 边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AP =AQ ;⑵AP ⊥AQ【解法指导】证明线段或角相等,也就是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经观察,证AP =AQ ,也就是证△APD 和△AQE ,或△APB 和△QAC 全等,由已知条件BP =AC ,CQ =AB ,应该证△APB ≌△QAC ,已具备两组边对应相等,于是再证夹角∠1=∠2即可. 证AP ⊥AQ ,即证∠PAQ =90°,∠PAD +∠QAC =90°就可以.证明:⑴∵BD 、CE 分别是△ABC 的两边上的高, ∴∠BDA =∠CEA =90°,∴∠1+∠BAD =90°,∠2+∠BAD =90°,∴∠1=∠2. 在△APB 和△QAC中,2AB QC BP CA =⎧⎪=⎨⎪=⎩∠1∠∴△APB ≌△QAC , ∴AP =AQ⑵∵△APB ≌△QAC ,∴∠P =∠CAQ , ∴∠P +∠PAD =90° ∵∠CAQ +∠PAD =90°,∴AP ⊥AQ【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AB =AE ,∠B =∠E ,BA =ED ,点中点,求证:AF ⊥CD .02 2 1 A B C P QE F D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 为am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的墙上,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m ,梯子倾斜角为45°,这间房子的宽度是( )A .2a b m +B .2a b m -C .bmD .am03.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 中,∠ ABC =∠AED =90°,AB=CD =AE =BC +DE =2,则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__________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海南)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 .72°B .60°C .58°D .50°02.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CA 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40°03.(牡丹江)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为圆心,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 A .SASB .ASAC .AASD .SSS04.(江西)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A ECB A 75° C45° B NM第2题图 第3题图 D第1题图 aαc c a 50°b 72° 58°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 CB =CDB .∠BAC =∠DACC . ∠BCA =∠DCAD .∠B =∠D =90°05.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如图,当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ABE ≌△CBDB . ∠ABE =∠CBDC . ∠ABC =∠EBD =45°D . AC ∥BE06.如图,△ABC 和共顶点A ,AB =AE ,∠1=∠2,∠B =∠E .BC 交AD 于M ,DE 交AC 于N ,小华说:“一定有△ABC ≌△AED .”小明说:“△ABM ≌△AEN .”那么() A . 小华、小明都对B . 小华、小明都不对C . 小华对、小明不对D .小华不对、小明对07.如图,已知AC =EC , BC =CD ,AB =ED ,如果∠BCA =119°,∠ACD =98°,那么∠EC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08.如图,△ABC ≌△ADE ,BC 延长线交DE 于F ,∠B =25°,∠ACB =105°,∠DAC =10°,则∠DFB 的度数为_______. 09.如图,在Rt △ABC 中,∠C =90°, DE ⊥AB 于D , BC =BD .AC =3,那么AE +DE =______10.如图,BA ⊥AC , CD ∥AB . BC =DE ,且BC ⊥DE ,若AB =2,CD =6,则AE =_____.11.如图, AB =CD , AB ∥CD . BC =12cm ,同时有P 、Q 两只蚂A E FB DC 蚁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爬行,P 的速度是0.1cm /s , Q 的速度是0.2cm /s . 求爬行时间t 为多少时,△APB ≌△QDC . 12.如图, △ABC 中,∠BCA =90°,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 ⑴求证:AE =CD ; ⑵若AC =12cm , 求BD 的长.13.(吉林)如图,AB =AC ,AD ⊥BC 于点D ,AD 等于AE ,AB 平分∠DAE 交DE 于点F ,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1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l 上,从另两个顶点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⑵若DE =a ,求梯形DABE 的面积.(温馨提示:补形法)15.如图,AC ⊥BC , AD ⊥BD ,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⑴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明它们全等(证明略);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D AC .Q P. BDB AC E F A EB F DC如下;已知△ABC 、△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 =A 1B 1,BC =B 1C 1,∠C =∠C 1.求证:△ABC ≌△A 1B 1C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⑵归纳与叙述:由⑴可得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培优升级·奥赛检测01.如图,在△ABC 中,AB =AC ,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 =AF ,BF 、CE 相交于点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 .4对B .5对C .6对D .7对 02.如图,在△ABC 中,AB =AC ,OC =OD ,下列结论中:①∠A =∠B ②DE =CE ,③连接DE , 则OE 平分∠AOB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03.如图,A 在DE 上,F 在AB 上,且AC =CE , ∠1=∠2=∠3,则DE 的长等于()A .DCB . BCC . ABD .AE +AC04.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B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05.在△ABC 中,高AD 和BE 所在直线相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_______.A B C D A 1 B 1C 1D 1 F 第6题图 2 1 A B CE N M 3 2 1 A D E B CF A D E CO AEOB FC D第1题图 B 第2题图第3题图A E FC D B AEB DC 06.如图,EB 交AC 于点M , 交FC 于点D , AB 交FC 于点N ,∠E =∠F =90°,∠B =∠C , AE =AF . 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 =CF ; ③△ACN ≌△ABM ; ④CD =D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序号)07.如图,AD 为在△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点F ,且有BF =AC ,FD =CD .⑴求证:BE ⊥AC ;⑵若把条件“BF =AC ”和结论“BE ⊥AC ”互换,这个命题成立吗?证明你的判定.08.如图,D 为在△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 =AB ,∠BDA =∠BAD ,AE 是△ABD的中线.求证:AC =2AE .09.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E 为△ACD 内一点,满足AC=AD ,AB =AE , ∠BAE +∠BCE =90°, ∠BAC =∠EAD .求证:∠CED =90°.10.(沈阳)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⑴求证:AF +EF =DE ;⑵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⑶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 、EF 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初二数学-第12讲 一次函数k,b与图象关系

第十二讲 一次函数k,b 与图象关系【知识要点】1.一次函数)0(≠+=k b kx y 中,k (斜率):倾斜程度,b (截距):与y 轴交点坐标, 一次函数图像:一条交x 轴(0,b ),y 轴(kb-,0)的直线; 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kx y =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0,0)的直线。
3.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具有相同的性质: ①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②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 越大,直线与x 轴相交所成的锐角越大. 4.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与k 、b 的符号关系如下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111与222的位置关系可由系数决定:①相交与2221l l k k ⇔≠ ②()平行222121//l l b b k k ⇔⎩⎨⎧≠=③重合与=222121l l b b k k ⇔⎩⎨⎧= ④()点,轴上相交与与=12221210b y l l b b k k ⇔⎩⎨⎧≠【经典例题】【例1】在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① 42+=x y ② 421+-=x y ③ 42-=x y ④ 421--=x y并写出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坐标及与坐标轴所围成面积总结: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两直线垂直的条件: 。
小结:函数y kx b =+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2b k。
【例2】已知一次函数)4()36(-++=n x m y 。
求:①m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②m 、n 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图像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 ③m 、n 分别为何值时,函数图像经过原点; ④m 、n 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
【例3】①直线y kx b =+,经过一、二、四象限,到直线y bx k =-的图象只能是( )②设b >a ,将一次函数y=bx+a 与y=ax+b 的图象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有一组a 、b 的取值,使得下列四个图中的一个为正确的是( )③当00<,>ac ab ,直线0ax by c ++=不通过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④已知abc ≠0,且p acb bc a c b a =+=+=+,那么直线p px y +=一定经过(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无答案)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考点·方法·破译1.一次函数及图象:⑴形如y =kx +b (k ,b 为常数,且k ≠0),则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 =0,k ≠0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⑵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是经过(0,0),(1,k )两点的直线,一次函数y =kx +b (k ≠0)是经过(0,b )、(-k b,0)两点的直线.2.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 >0时,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函数y =kx +b 中的系数符号,决定图象的大致位置的增减性.经典·考题·赏析【例1】(山东)函数y =ax +b ①和y =bx +a ②(ab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解法指导】A 中①a >0,b >0,②b <0,a <0矛盾.B 中①a <0,b <0,矛盾.C 中①a >0,b >0②b >0,a =0矛盾.D 中①a >0,b <0②b <0,a >0,故选D .【变式题组】01.(河北)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02.(安徽)已知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左图,则y =2kx +b 的图象可能是()03.下列图象中,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为常数,则mn ≠0)的图象是()【例2】(绍兴)如图,一次函数y =x +5的图象经过点P(a ,b)和Q (c ,d )则a (c -d )-b (c -d )的值为_______.【解法指导】因为点P(a ,b),Q (c ,d )在一次函数图象上,∴b =a +5,d =c +5∴a -b =-5,c -d =-5,a (c -d )-b (c -d )=(c -d )(a -b )=(-5)×(-5)=25【变式题组】01.如图一条直线l 经过不同三点A (a ,b ),B (b ,a )C (a -b ,b -a )则直线l 经过()A .第二、四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三、四象限D .第一、三、四象限02.(南京市八年级竞赛试题)已知三点A(2,3),B (5,4)C(-4,1)依次连接这三点,则()A .构成等边三角形B .构成直角三角形C .构成锐角三角形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03.(四川省初二数学联赛试题)已知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点(0,1),它与坐标轴围成的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 的值为_______.【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顶点坐标为A(1,1)、B(3,1)、C(3,3)、D(1,3),直线y =2x +b 交AB 于点E ,交CD 于点F .直线与y 轴的交点为(0,b ),则b 的变化范围是_____.【解法指导】直线y =2x +b 是平行于直线y =2x 的直线,当直线经过B 点时,b 最小,当x =3时,y =1∴1=2×3+b , b =-5当直线经过D 点时,b 最大,所以当x =1时,y =3∴3=2×1+b , b =1∴-5≤b ≤1【变式题组】01.线段y =-21x +a (1≤b ≤3),当a 的值由-1增加到2时,该线段运动所经过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A .6B .8C .9D .1002.(新知杯上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P (-1,1),Q(2,2),函数y=kx -1的图象与线段PQ 延长线相交(交点不包括Q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03.(济南)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学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下面就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确定的两条直线,给出它们平行的定义:设一次函数y =k1x +b1(k1≠0)的图象为直线l1,一次函数y =k2x +b2(k2≠0)的图象为直线l2,若k1= k2,且b1=b2,我们就称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解答下面的问题:⑴求过点P (1,4)且与已知直线y =-2x -1平行的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直线l 的图象;⑵设直线l 分别与y 轴、x 轴交于点A 、B ,如果直线m :y =kx +t (t >0)与直线平行且交于x 轴于点C ,求出△ABC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例4】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当自变量取值范围是2≤x ≤6时,函数值的取值范围5≤y ≤9.求此函数的解析式.【解法指导】⑴当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y =kx +b 经过(2,5),(6,9)两点∴9652b kb k∴31b k ,∴y =x +3 ⑵当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 =kx +b 经过(2,9),(6,5)两点∴5692b k b k∴111bk ,∴y =-x +11 ∴所求解析式为y =x +3或y =-x +11【变式题组】01.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当-3≤x ≤1时,对应y 的值为1≤y ≤9,则kb的值为()A .4B .-6C .-4或21D .-6或1402.(遂宁)已知整数x 满足-5≤x ≤5,y1=x +1,y2=2x +4,对任意一个x ,m 都取y1,、y2中的最小值,则m 的最大值是()A .1B .2C .24D .-9【例5】如图,直线y =-5x -5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C ,与y 轴交于B 点,CD ⊥AB 交y 轴于E .若CE =AB,求直线BC 的解析式.【解法指导】由CE =AB ,CD ⊥AB 可得△AOB ≌△EOC,因而OB=OC 而y =-5x -5与y 轴交于B∴B(0,-5)∴C(5,0),而直线BC 经过(0,-5),(5,0)可求得解析式y =x -5【变式题组】0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是直线y =-x +6第一象限上的点,点A(5,0),O 是坐标原点,△PAO 的面积S .⑴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⑵探究:当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O 的面积为10.02.如图,直线l :y =-21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在y 轴上有一点C (0,4),动点M 从A 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 轴向左移动.⑴求A 、B 两点的坐标;⑵求△COM 的面积S 与M 的移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⑶当t 为何值时,△COM ≌△AOB ,并求此时M 点的坐标.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y =kx +b 经过A (0,2)、B(4,2)两点.⑴求直线AB 的解析式;⑵点C 的坐标为(0,1),过点C 作CD ⊥AO 交AB 于D. x 轴上的点P 和A 、B 、C 、D 、O 中的两个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ACD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个,请子啊图中画出其中两个三角形的示意图.【例6】如图,已知直线y =-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另一条直线y =kx +b (k ≠0)经过(1,0),且把△AOB 分成两部分.⑴若△AOB 被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求k 和b 的值;⑵若△AOB 被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5,求k 和b 的值.【解法指导】欲求k 和b 的值,需知道直线y =kx +b (k ≠0)经过两已知点,而点C (1,0)在直线上,因而只需求出另一点的坐标即可.解:⑴由题意得(2,0)、B(0,2),∴C为OA 的中点,因而直线y =kx +b 过OA 中点且平分△AOB 的面积时只可能韦中线BC .∴y =kx +b 经过C (1,0),(0,2)∴b b kx 20∴k =2 b =2⑵①设y =kx +b 与OB 交于M (0,t )则有S △OMC =S △CAN,∴MN ∥x轴,∴N(34,32)∴直线y =kx +b 经过34,32),(1,0)∴03234b kb k∴22b k 【变式题组】0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已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21x +2,直线AC 交x 轴于点C ,交于y 轴于点A .⑴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BD 的顶点D 与点C 重合,直角顶点B 在第一象限内,请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⑵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l ,在l 上是否存一点P ,使得△AOP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试在直线AC 上求出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坐标.02.(浙江杭州)已知,直线y =-133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以线段AB 为直角边的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ABC,90BAC°,且点P (1,a )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⑴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S △ABC;⑵证明不论a 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 的面积是一个常数;⑶要使得△ABC 和△ABP 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 的值.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芜湖)关于x 的一次函数y =kx +k2+1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02.一次函数y =kx -b 和正比例函数y =kb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不可能的是()03.一次函数y =(m -1)x +m2+2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是3,则m 的值是()A .5B .1C .-1D .-204.直线y1=kx +b 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2=bx -k 不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05.已知一次函数y =(1-2m )x +m -2,函数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A .m >21 B.m ≤2 C .21<m <2 D.21<m ≤206.如图,点A 、B 、C 、D 在一次函数y =-2x +m 的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1,2,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A .1B .3C .3(m -1)D .23(m -2)07.(绍兴)如图,在x 轴上有五个点,它们横坐标依次为1,2,3,4,5.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的垂线与三条直线y =ax ,y =(a +1)x ,y =(a +2)x 相交,其中a >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12.5B .25C .12.5aD .25a08.(重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1,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C →D作匀速运动,那么△ABP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09.(日照)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A .(0,0)B .(22,-22)C .(-21,-21)D .(-22,-22)10.(义务)李老师给出了一个函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特征.甲:它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乙:它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丙: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x 增大而增大.在你学习的函数中,写出一个满足上述特征的函数解析式_________.11.观察下列各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AB ,点P (x ,y )是线段AB 上的点,且x 、y 都是整数,请根据图中所包含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⑴第5个图中满足条件的点P 个数是_______;⑵第n 个图中满足条件的点P 个数m 与n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12.(十堰)直线y =kx +b 经过点A(-2,0)和y 轴上的一点B ,如果△ABO (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2,则b 的值为________.13.如图,长方形OABC 的顶点B 的坐标为(6,4),直线y =-x +b 恰好平分长方形的面积,则b =_______.14.如图,点B 、C 分别在两条直线y =2x 和y =kx 上,点A 、D 是x 轴上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k =______.15.(东营)正方形A1B1C1O1,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C1,C2,C3,…分别在直线y =kx +b(k >0)和x 轴上,已知点B1(1,1),B2(3,2)则Bn 的坐标是________.16.点P 为直线y =-3x +6上的一点,且点P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P 点坐标为_____.17.已知直线y1=x ,y2=31x +1,y3=-54x +5的图象如图所示,若无论x 取何值,y 总取y1、y2、y3中最小的值,则y 的最大值为_______.18.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P(0,-3),且与函数y =21x +1的图象相交于点A (a ,38).⑴求a 的值;⑵若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B,函数y =21x +1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是C,求四边形ABOC 的面积(其中O 为坐标原点).19.定义q p,为一次函数y =px +q 的特征数.⑴求一次函数y =-2(x -1)的特征数;⑵若特征数是2,2k 的一次函数为正比例函数,求k 的值.20.已知:三点A(a ,1)、B(3,1)、C(6,0),点A 在正比例函数y =21x 的图象上.⑴求a 的值;⑵点P 为x 轴上一动点,当△OAP 与△CBP 周长的和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 的坐标;21.已知直线ln :y =-n n 1x +n 1(n 是正整数).当n =1时,直线l1:y =-2x+1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1和B1.设△A1OB1(O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的面积为s1.当n =2时,直线l2:y =-2123x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2和B2,设△A2OB2的面积为s2,…,依次类推,直线ln 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n 和Bn ,设△AnOBn 的面积为Sn.求△A1OB1的面积s1;⑵求s1+s2+s3+…+s2019的值.22.(长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P (x ,y )从M (1,0)出发,沿由A(-1,1),B (-1,-1),C (1,-1),D (1,1)四点组成的正方形边线(如图①)按一定方向运动.图②是P 点运动的路程s (个单位)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图③是P 点的纵坐标y 与P 点运动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图象的一部分.⑴s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2)与图③相对应的P 点的运动路径是:________;P 点出发 _______秒首次到达点B ;⑶写出当3≤s ≤8时,y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图③中补全函数图象.培优升级·奥赛检测01.已知abc ≠0,且b a c a c b c ba =t ,则直线y =tx +t 一定通过()A .第一、二象限B .第二、三象限C .第三、四象限D .第一、四象限02.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x45+495平行,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并且过点(-1,-25),则在线段AB 上(包括端点A 、B )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A .4个B .5个C .6个D .7个03.在一次函数y =-x +3的图象上取点P ,作PA ⊥x轴,PB ⊥y轴,垂足分别为A 、B ,长方形OAPB 的面积为2,则这样的点P 共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04.在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动点M (x ,0)到定点P (5,5),Q (2,1)的距离分别为MP 和MQ ,若MP +MQ 取最小值,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 05.已知点A (0,2)、B(4,0),点C 、D 分别在直线x =1与x =2上运动,且CD ∥x轴,当AC +CD +DB 的值最小值,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06.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点A(-8,3)、B (-4,5)以及动点C (0,n )、D(m ,0).当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短时,n m的值为_________.07.已知函数y =(a -2)x -3a -1,当自变量x 的值范围为3≤x ≤5时,y 既能取到大于5的值,又能取到小于3的值,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08.(荆州市八年级数学联赛试题)已知一次函数y =ax +b (a 为整数)的图象过(98,19),它与x 轴的交点为(p ,0),与y 轴的交点为(0,q ),若P 为质数,q 是正整数,问符合条件的一次函数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解析式;若存在,说明理由.09.若直线y =mx -3,y =-1,y =3和x =1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12,求m.10.设f (x )=kx +1是x 的函数,若m (k )表示函数f (x )=kx +1在1≤x ≤3条件下的最大值,求函数m (k )的解析式,并作出图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函数与图象》

2014-04案例展示目标到作业设计,每一处都要反复修改;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也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都展示出来,力求引导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走。
所以每次上课总是按部就班,学生的表现一直是不温不火,从来没有带给我惊喜。
如果仍然按照老的套路,“学为中心”就不能贯彻到这节优质课中。
所以我抛弃了以往的上课模式,没有制作精美的幻灯片,也没有详细到标点的教案,更没有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讨论。
朗读法是学习语文的一大利器,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读出文中意,感受文中情,形成个人感。
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了尊重。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四十几个同学眼中有四十几个母亲。
她不再是单薄的纸片人,变得丰富而立体。
课堂少了预设,却多了生成和收获。
3.注重情感培养,弱化无效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秋天的怀念》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母亲的形象分析是这节课的重点。
这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能由教师替代,否则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就会被无情地扼杀。
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只安排学生寻找描写母亲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因为要求比较低,很多学生都能够完成,我只需要在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部分学生为了史铁生母亲是否得了肝癌而争论不休。
尽管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但是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脱离了课堂的主题。
所以我及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避免学生无谓的兴奋,弱化无效关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这句话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要时刻记在心间。
在“以学定教”的道路上,我才迈出了第一步。
虽然这一步走得跌跌撞撞,并不平稳,但我不会原地踏步。
2020 最新中考数学复习 第12讲第1课时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2讲 二次函数第1课时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识点1 二次函数的概念1.关于x 的函数y =(m +1)x 2+(m -1)x +m ,当m =0时,它是二次函数;当m =-1时,它是一次函数.知识点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已知h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h =12gt 2(g 为常数,t 为时间),则函数图象为(A )3.抛物线y =12x 2,y =x 2,y =-x 2的共同性质是:①都是开口向上;②都以(0,0)为顶点;③都以y 轴为对称轴;④都关于x 轴对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如图,抛物线顶点坐标是P(1,3),则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的x 的取值范围是(C )A .x >3B .x <3C .x >1D .x <15.二次函数y =x 2-2x -3的最小值是-4.知识点3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6.抛物线y =(x +2)2-3由抛物线y =x 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7.将抛物线y =2(x -1)2+2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x +2)2-2.知识点4 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8.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则其解析式为(B)A.y=x2-2x+3B.y=x2-2x-3C.y=x2+2x-3D.y=x2+2x+39.若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是A(2,1),且经过点B(1,0),则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4x-3.知识点5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0.抛物线y=x2+2x+m-1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A.m<2 B.m>2C.0<m≤2 D.m<-21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A)A.-1<x<3B.x>3C.x<-1D.x>3或x<-1重难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017·枣庄)已知函数y=ax2-2ax-1(a是常数,a≠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A.当a=1时,函数图象经过点(-1,1)B.当a=-2时,函数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C.若a<0,函数图象的顶点始终在x轴的下方D.若a>0,则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思路点拨】(1)将a=1代入原函数解析式,令x=-1求出y值,由此得出A选项不符合题意;(2)将a=2代入原函数解析式,令y=0,根据根的判别式Δ=8>0,可得出当a=-2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即B选项不符合题意;(3)利用配方法找出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令其纵坐标小于零,可得出a的取值范围,由此可得出C选项不符合题意;(4)利用配方法找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D选项符合题意.【变式训练1】(2016·兰州)点P1(-1,y1),P2(3,y2),P3(5,y3)均在二次函数y=-x2+2x+c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D)A.y3>y2>y1B.y3>y1=y2C.y1>y2>y3D.y1=y2>y3【变式训练2】(2017·泰安)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y与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 -1 0 1 3y -3 1 3 1下列结论:①抛物线的开口向下;②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 =1;③当x<1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方程ax 2+bx +c =0有一个根大于4.其中正确的结论有(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方法指导解决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相关题,首先需明确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与解析式中相关字母的关系,若确定解析式,也可通过将解析式配方,得出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从而画出函数大致图象,再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方法指导比较抛物线上点的纵坐标大小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1)利用抛物线上对称点的纵坐标相等,把各点转化到对称轴的同侧,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进行比较; (2)当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相应点的横坐标时,可先求出相应点的纵坐标,然后比较大小;(3)利用“开口向上,抛物线上的点距离对称轴越近,点的纵坐标越小,开口向下,抛物线上的点距离对称轴越近,点的纵坐标越大”比较大小.重难点2 同一坐标系中的函数图象共存问题(2016·毕节)一次函数y =ax +c(a ≠0)与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D )【变式训练3】 函数y =kx与y =-kx 2+k(k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B )方法指导解决函数图象共存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排除法:根据已知条件中得出的结论直接排除某选项,如:本例由已知条件可知两个函数的常数项都是c ,说明两个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同一个点,所以排除A 选项;(2)同一法:一般可以先假定其中一种函数的图象(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再根据函数图象得到该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的范围,去判断另一个函数图象是否正确.如:本例B 选项,若一次函数图象正确,则a<0,c<0,这与抛物线开口向上相矛盾.故B 选项错误.重难点3 二次函数图象与字母系数的关系(2016·随州)二次函数y =ax 2+bx +c(a ≠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论:(1)4a +b =0;(2)9a +c>3b ;(3)8a +7b +2c>0;(4)若点A(-3,y 1),点B(-12,y 2)、点C(72,y 3)在该函数图象上,则y 1<y 3<y 2;(5)若方程a(x +1)(x -5)=-3的两根为x 1和x 2,且x 1<x 2,则x 1<-1<5<x 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B )A.2个B.3个C.4个D.5个【思路点拨】(1)利用对称轴公式判别;(2)观察形式发现当x=-3时,y=9a-3b+c<0,可得9a+c<3b;(3)根据对称轴为x=2,得b=-4a,则8a+7b+2c=-20a+2c,由a<0,c>0,可得-20a+2c>0;(4)抛物线的开口向下,距离对称轴越远,纵坐标越小;(5)方程a(x+1)(x-5)=-3的两根x1和x2为直线y=-3与抛物线y=a(x +1)(x-5)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这两个交点在抛物线y=a(x+1)(x-5)与x轴两交点的两侧,因此x1<-1<5<x2.【变式训练4】(2017·荆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A.a<0,b<0,c>0B.-b2a=1C.a+b+c<0D.关于x的方程ax2+bx+c=-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变式训练4图变式训练5图【变式训练5】(2017·广安)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B(-1,3),与x轴的交点A在点(-3,0)和(-2,0)之间,以下结论:①b2-4ac=0;②a+b+c>0;③2a-b=0;④c-a=3,其中正确的有(B)A.1个B.2个C.3个D.4个方法指导解答二次函数的图象信息问题,通常先抓住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依据图象与字母系数之间的关系求解.常考的一些式子的判断方法如下:(1)判断2a+b与0的关系,需比较对称轴与1的大小;判断2a-b与0的关系,需比较对称轴与-1的大小;(2)判断a+b+c与0的关系,需看x=1时的纵坐标,即比较x=1时函数值与0的大小;判断a-b+c与0的关系,需看x=-1时的纵坐标,即比较x=-1时函数值与0的大小;(3)判断4a+2b+c与0的关系,需看x=2时的纵坐标,即比较x=2时函数值与0的大小;判断4a-2b+c与0的关系,需看x=-2时的纵坐标,即比较x=-2时函数值与0的大小.1.(人教九上教材P37练习的变式题)(2017·长沙)抛物线y=2(x-3)2+4的顶点坐标是(A)A.(3,4) B.(-3,4)C.(3,-4) D.(2,4)。
第3章 第12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2讲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2019·衢州)二次函数y=(x-1)2+3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A.(1,3)B.(1,-3)C.(-1,3) D.(-1,-3)2.(2019·重庆)抛物线y=-3x2+6x+2的对称轴是(C)A.直线x=2 B.直线x=-2C.直线x=1 D.直线x=-13.(2019·荆门)抛物线y=-x2+4x-4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为(C)A.0B.1C.2D.34.(2019·兰州)已知点A(1,y1),B(2,y2)在抛物线y=-(x+1)2+2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2>y1>y2B.2>y2>y1C.y1>y2>2 D.y2>y1>25.(2019·河南)已知抛物线y=-x2+bx+4经过(-2,n)和(4,n)两点,则n 的值为(B)A.-2 B.-4C.2 D.46.(2019·巴中)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b2>4ac;②abc<0;③2a+b-c>0;④a+b+c<0.其中正确的是(A)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7.(2019·陇南)将二次函数y=x2-4x+5化成y=a(x-h)2+k的形式为y =(x-2)2+1 .8.(2019·荆州)二次函数y=-2x2-4x+5的最大值是7 .9.(2019·宜宾)将抛物线y=2x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2(x+1)2-2 .10.(2019·贺州)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abc<0;②a-b+c<0;③3a+c=0;④当-1<x<3时,y>0,正确的是①③④(填写序号).三、解答题11.(2019·泰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4,-3),该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1.(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tan∠ABC.解:(1)由题意可设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4)2-3(a≠0).把A(1,0)代入,得0=a(1-4)2-3,解得a=1 3.故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13(x-4)2-3.(2)令x=0,则y=13(0-4)2-3=73.∴OC=7 3.∵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4,-3),A(1,0),则点B与点A关于直线x=4对称,∴B(7,0).∴OB=7.∴在Rt△OBC中,tan∠OBC=OCOB=737=13,即tan∠ABC=13.12. (2019·宁波)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ax+3的图象经过点P(-2,3).(1)求a的值和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2)若点Q(m,n)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①当m=2时,求n的值;②若点Q到y轴的距离小于2,请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解:(1)把P(-2,3)代入y=x2+ax+3,得3=(-2)2-2a+3,解得a=2.∴y=x2+2x+3=(x+1)2+2.∴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 (2)①当m =2时,n =11. ②∵点Q 到y 轴的距离小于2, ∴|m |<2. ∴-2<m <2. ∴2≤n <11.13.(2019·威海)在画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时,甲写错了一次项的系数,列表如下:(1)求原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表达式;(2)对于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当x 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3)若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k (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解:(1)∵根据甲同学的错误可知c =3,根据乙同学提供的数据,选择x =-1,y =-2;x =1,y =2代入, 得⎩⎨⎧a -b +3=-2,a +b +3=2,解得⎩⎨⎧a =-3,b =2.∴原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表达式为y =-3x 2+2x +3. (2)<13.(3)∵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k (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3x 2+2x +3-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4+12(3-k )>0.解得k <103.14.(2019·永州)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A (-3,0),B (0,3)两点,且其对称轴为直线x =-1.(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是抛物线上位于点A 与点B 之间的动点(不包括点A ,点B ),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解:(1)设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 .根据题意,得 ⎩⎪⎨⎪⎧9a -3b +c =0,c =3,-b2a =-1,解得⎩⎨⎧a =-1,b =-2,c =3.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 (2)易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3.设P (m ,-m 2-2m +3),过点P 作PC ∥y 轴交AB 于点C ,如解图, 则C (m ,m +3),PC =(-m 2-2m +3)-(m +3)=-m 2-3m . ∴S △PAB =12×(-m 2-3m )×3=-32(m 2+3m )=-32⎝ ⎛⎭⎪⎫m +32 2+278.∵-32<0,-3<m <0,∴当m =-32时,S △PAB 有最大值278,此时点P 的坐标为⎝ ⎛⎭⎪⎫-32,154.一、选择题1.(2019·益阳)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c<0;②b-2a<0;③b2-4ac<0;④a-b+c<0.其中正确的是(A)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9·鄂州)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x =1.下列结论:①abc<0;②3a+c>0;③(a+c)2-b2<0;④a+b≤m(am+b)(m 为实数).其中正确的个数为(C)A.1B.2C.3D.43.(2019·达州)如图,边长都为4的正方形ABCD和正△EFG如图放置,AB 与EF在一条直线上,点A与点F重合.现将△EFG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F与点B重合时停止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正方形ABCD和△EFG重叠部分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C)A B C D二、填空题4.(2019·济宁)如图,抛物线y =ax 2+c 与直线y =mx +n 交于A (-1,p ),B (3,q )两点,则不等式ax 2+mx +c >n 的解集是 x <-3或x >1 .第4题图第5题图5.(2019·雅安)已知函数y =⎩⎨⎧-x 2+2x (x >0),-x (x ≤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直线y =x +m 与该图象恰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为 0<m <14. 三、解答题6.(2019·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12x 2+2x +6的图象交x 轴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1)求点A,B的坐标,并根据该函数图象写出y≥0时x的取值范围;(2)把点B向上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点B1.若点B1向左平移n个单位长度,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2重合;若点B1向左平移(n+6)个单位长度,将与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B3重合.已知m>0,n>0,求m,n的值.解:(1) 令-12x2+2x+6=0,解得x1=-2,x2=6.又∵点A在点B的左侧,∴A(-2,0),B(6,0).由函数图象得,当y≥0时,x的取值范围为-2≤x≤6.(2) 由题意得B1(6,m),B2(6-n,m),B3(-n,m),易得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62=2.∵点B2,点B3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且纵坐标相同,∴6-n+(-n)2=2,解得n=1.∴m=-12×(-1)2+2×(-1)+6=72.∴m,n的值分别为7 2,1.7.(2019·内江)两条抛物线C1:y1=3x2-6x-1与C2:y2=x2-mx+n的顶点相同,C2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2)点A是抛物线C2在第四象限内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A作AP⊥x轴,P 为垂足,求AP+OP的最大值.(3)设抛物线C2的顶点为点C,点B的坐标为(-1,-4),问在C2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线段QB绕点Q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QB′,且点B′恰好落在抛物线C2上?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y1=3x2-6x-1的顶点为(1,-4),抛物线C1:y1=3x2-6x-1与C2:y2=x2-mx+n的顶点相同,∴m=2,n=-3.∴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y2=x2-2x-3.(2)过点A作AP⊥x轴,如解图1.设A(a,a2-2a-3).∵点A 在第四象限,∴0<a <3.∴AP =-a 2+2a +3,PO =a .∴AP +OP =-a 2+3a +3=-⎝⎛⎭⎪⎫a -322+214. ∵-1<0,0<a <3,∴当a =32时,AP +OP 的最大值为214. (3)假设在C 2的对称轴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Q .如解图2,过点B ′作B ′D ⊥l 于点D ,则∠B ′DQ =90°.①当点Q 在顶点C 的下方时,∵B (-1,-4),C (1,-4),抛物线C 2的对称轴为直线x =1, ∴BC ⊥l ,BC =2,∠BCQ =90°.∴△BCQ ≌△QDB ′.∴B ′D =QC ,QD =BC .设Q (1,b ),则B ′D =CQ =-4-b ,QD =BC =2. 可知B ′(-3-b ,2+b ).∴(-3-b )2-2(-3-b )-3=2+ B .解得b =-2或b =-5.∵b <-4,∴b =-5,则Q (1,-5).②当点Q在顶点C的上方时,同理可得Q(1,-2).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为(1,-5)或(1,-2).。
2022中考数学 第一轮 考点系统复习 第三章 函数第12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练本)课件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B(-3,0),C(0,3)代入,
得
3k b b 3,
0,解得
k b
1, 3,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S△CPD∶S△BPD=1∶2,即
1 CD PN 2 1 BD PN
,1
2
∴
CD BD
1 2
2
,∴BD=2CD,
∴
BD BC
BD BD CD
4.(2021·绍兴)关于二次函数y=2(x-4)2+6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有最大值4 C.有最大值6
B.有最小值4 D.有最小值6
5.对于二次函数y=3(x-2)2+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开口向下 C.有最低点
B.对称轴是直线x=-2 D.与x轴有两个交点
中考先锋数学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
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下午7时13分22.3.319:13March 3, 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年3月3日星期四7时13分37秒19:13:373 March 2022
解得
a
b
1,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
∴顶点坐标为(-1,4).
(2)连接PB,PO,PC,BC.PO交BC于点D,当S△CPD∶S△BPD=1∶2时,求点
D的坐标.
解:过点D作DM⊥y轴于点M,过点P作PN⊥BC于点N.
第12讲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中考考点梳理(全)

5.二次函数
与一元二 次方程
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根. 当 Δ=b2-4ac>0,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Δ=b2-4ac=0,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Δ=b2-4ac<0,无实根
6.二次函数
与不等式
例:已经二次函数 y=x2-3x+m(m 为常数)的图象 与 x 轴的一个交点为 (1,0) , 则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抛物线 y= ax +bx+c=0 在 x 轴上方的部分点的纵坐标都为正,所对应 x2-3x+m=0 的两个实数根为 的 x 的所有值就是不等式 ax2+bx+c>0 的解集; 在 x 轴下方的部分点的 2,1. 2 纵坐标均为负,所对应的 x 的值就是不等式 ax +bx+c<0 的解集.
3.增根
例:若分式方程 1.
1 0 有增根,则增根为 x 1
知识点二 :分式方程的应用 4. 列分式方 程 解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 列分式方程;(4)解分式方 程;(5)检验: (6)作答. 在检验这一步中, 既要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 不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 又要检验所求未知数 的值是不是符合题目的实际意义.
第 12 讲
一、 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例:如果函数 y=(a-1)x2 是二 次函数, 那么 a 的取值范围是 a≠0.
1. 一 次 函
数的定义
形如 y=ax2+bx+c (a,b,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1)三种解析式:①一般式:y=ax +bx+c;②顶点式:y=a(x-h) +k(a≠0),其 中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h,k); ③交点式:y=a(x-x1)(x-x2),其中 x1,x2 为 抛物线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2)待定系数法:巧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关于待定系 数的方程(组) ;解方程(组) ,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求出函数的解析 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2007年浙江省竞赛题)抛物线y=x2+x+P(P≠0)的图象与x轴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p,那么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0,−2)B.(12,−94)C.(−12,94)D.(−12,−94)2.(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复赛题)设0<k<1,关于x的一次函数y=kx+1k(1−x),当1≤x≤2时的最大值是()3.(2007浙江省竞赛题)直线l:y=Px(p是不等于0的整数)与直线y=x+10的交点恰好是格点(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那么满足条件的直线l有( )A.6条B.7条C.8条D.无数条4.(2007浙江省竞赛题)若ab+c =bc+a=ca+b=t,则一次函数y=tx+t2的图象必定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二象限B.第一、二、三象限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三、四象限5.(2007浙江省竞赛题)函数y=−1|x|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6.(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海南赛区初赛题)如图12 -6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E,F,G,H分别为各边上的点,且AE=BF=CG=DH,设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S,AE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7.(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赛题)作抛物线C1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C2再将抛物线C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C的函数解析式是y=2(x+1)2−1,则抛物线C l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A.y=2(x+3)2−2B.y=−2(x+3)2+2C.y=2(x−1)2−2D.y=−2(x−1)2+28.(2007年山东省竞赛题)如图12 -7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过点P(l,4),且分别与x轴和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面积最小时,k,b 的值为( )A.k=−4,b=8B.k=−4,b=4C.k=−2,b=4D.k=−2,b=29.(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若函数y=(k+1)x2+x+k2+3k−2的图象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4,则k的值是()A.-1B.-2C.-1或2D.-1或-210.(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Rt△ABC的三个顶点A,B,C均在抛物线y=x2上,并且斜边AB平行于x轴.若斜边上的高为h,则()A.h<1B.ℎ=1C.1<ℎ<2D.ℎ>211.(第41届美国高中数学考试题)已知f x=ax2−2,a为一个正常数,如果f(f(2))=−2,则a的值为()A.2−2B.1C.2− 2D.2E.2+2二、填空题12.(1996年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题)已知函数y=(a−2)x−3a−1,当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3≤x≤5时,y既能取到大于5的值,又能取到小于3的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13.(2006年太原市初中数学竞赛题)不论m取何值,抛物线y=x2+2mx+m2+m−1的顶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则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 .14.(1999年黄冈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图12 -8所示,直线y=−2x+10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沿AB翻折,点O落在C处,则点C的坐标是____ .15.(2007年周报杯竞赛题)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2,0).若二次函数y=x2+(a−3)x+3的图象与线段AB只有一个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6.(2007年数学周报杯竞赛题)如图12 -9所示,点A,C都在函数y=33x(x>0)的图象上,点B,D都在x轴上,且使得△OAB,△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则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17.(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函数y=x2−2006|x|+2008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________________18.(2005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mx−43m2(m>0)与x轴交于A,B两点,若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为OA,OB,且满足1OB −1OA=23,则m=________________19.(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图12 - 10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点E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EB=10cm,点P在边DC上运动,EP 与AB的交点为F.设DP=x cm,△EFB与四边形AFPD的面积和为y cm2,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0<x<10).三、解答题20.(1997年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求证:不论k为何值,一次函数(2k−1)x−(k+3)y−(k−11)=0的图象恒过一定点.21.(1993年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已知mm是两位数,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2.(1)求证:0<m2−4n≤4;22.(2005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天津赛区初赛题)已知二次函数y=a(a+1)x2−(2a+1)x+1,其中a为正整数.(1)若函数y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2)若a依次取1,2,…,2005时,函数y的图象与x轴相交所截得的2005条线段分别为A1B1,A2B2,…,A2005B2005,试求这2005条线段长之和.23.(2006年黑龙江竞赛题)甲、乙两个登山队分别以不变的行进速度同时攀登一座高为2. 6km的高山,甲、乙两个登山队选择了不同的登山路线,图12 - 11为登山高度不超过2km时,两个登山队登山的高度h(km)与登山时间t(小时)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出乙登山队登山高度与登山时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两个登山队登山高度不超过2km时,问:经过多长时间两队登山的高度相同?(3)若登山的高度超过2km时,这两个登山队继续按原行进速度登山,那么能否确定哪个登山队先到达山顶?若能确定,请求出先到达山顶的那个登山队所用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4.(2005年太原市初中数学竞赛题)已知两个二次函数y A=x2+3mx−2和y B=2x2+6mx−2,其中m>0.构造函数y;当y A>y B时,设y=y A;当y A≤y B时,设y=y B.若自变量x在−2≤x≤1的范围内变化,求函数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5.(2005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设点A,B是抛物线y=2x2+4x−2上的点,原点位于线段AB的中点处.试求A,B两点的坐标.26.(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设m,n为正整数,且m≠2.如果对一切实数t二次函数y=x2+(3−mt)x−3mt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不小于|2t+n|,求m,n的值.答案与解析1.D 由题意得P2+P+P=0,解得P1=−2,P2=0(舍去).当P=−2时,抛物线是y=x2+x−2,求得顶点坐标是(−12,−94)⋅2.A y=(k−1k )x+1k.因为0<k<1,所以k−1k=(k+1)(k−1)k<0,该一次函数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1≤x≤2时,最大值为k−1k +1k=k.3.B 解方程组y=pxy=x+10得x=10P−1因为x和p都是整数,所以p−1=±10,±5,±2,±1,即P=11,-9,6,-4,3,-1,2,0,共8个值,p=0舍去.4.A 由已知可得a+b+c=2(a+b+c)t,当a+b+c≠0时,t=12,y=12x+14,直线过第一、二、三象限;当a+b+c=0时,t=−1,y=−x+1,直线过第一、二、四象限.综上可得,直线必定经过的象限是第一、二象限.5.D 当x>0时,y=−1x ,图象在第四象限;当x<0时,y=1x,图象在第三象限.所以原函数的图象在第三、四象限.6.B s=1−4×12x(1−x)=2x2−2x+1(0<x<1).本题也可从选项来判断,选项A中AE为负是不可能的,从而排除选项A;如果从极端情况看,当E无限接近于点A时,S=1而不是s=0,从而排除选项C;对于如图所示的面积显然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而选项D的图象是折线段而不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从而排除选项D.7.D 将抛物线C再变回到抛物线Cl,即将抛物线y=2(x+1)2−1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 2(x-l)2 -2 ,其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是y=−2(x−1)2+2.SΔBOA=SΔBOP+SΔPOA=11×4−k+1×4×k−4=4−1k+16.显然,k<0,令u=−k,v=−16k,则u>0,v>0,且uv=16.所以SΔBOA=4+12(u+v)=4+12[(u−v)2+2uv]当且仅当u=v,即k=−u=−4时.上式取等号,SΔBOA取最小值8.此时b=4−(−4)=8.9.D 由函数图象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4,可知k2+3k−2=−4,进而求得k的值为-1或-2.本题易错之处:学生往往认为它是一个二次函数而人为约定k+1≠0,从而错误地选择B,忽略了它作为一个一次函数也符合题意.10.B 设点A的坐标为(a,a2),点C的坐标为(c,c2)(|c|<|a|),则点B的坐标为(−a,a2).由勾股定理得AC2=(c−a)2+(c2−a2)2,BC2=(c+a)2+(c2−a2)2,AC2+BC2=AB2.所以(a2−c2)2=a2−c2.由于a2>c2,所以a2−c2=1,即斜边AB上高h=a2−c2=1.11.D因为f(x)=ax2−2,所以f(2)=2a− 2.f(f(2))=f(2a−2)=a(2a−2)2−2.又因为f(f(2))=−2,所以a(2a−2)2=0.因为a为正常数,所以2a−=0,即a=22⋅12. a>8(1)当a>2时,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由题意得(a−2)×3−3a−1<3(a−2)×5−3a−1>5,解得a>8.(2)当a<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由题意(a−2)×3−3a−1>5(a−2)×5−3a−1>3.解集为∅集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8.13. y=−x−1将二次函数变形为y=(x+m)2+m−1,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x=−my=m−1,消去m得x+y=−1,所以y=−x−1.说明对于二次函数,其中基本认识之一是函数的标准写法.14.(8,4) 直线y=−2x+10与x轴交点A的坐标为A(5,0),与y轴交点B的坐标为B(0,10),则OA=5,OB=10.连结OC交AB于M,则AB垂直平分OC.在Rt△AOB中,易得OM=25,因为OB:OA =2:1,所以M到y轴的距离等于到x轴距离的2倍,所以可以得M(4,2),由中点坐标公式得C(8,4).15.分两种情况:(1)因为二次函数y=x2+(a−3)x+3的图象与线段AB只有一个交点,且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2,0),所以[12+(a−3)×1+3]×[22+(a−3)×2+3]<0.解得−1<a<−12.由12+(a−3)×1+3=0得a=−1.此时x1=1,.令x=0,得B(0,4-k),令y=0,得A(k−4,0)⋅连结PO(见图1-3).x2=3,符合题意.由22+(a−3)×2+3=0得a=−12⋅此时x1=2,x2=32,不符合题意.(2)今x2+(a−3)x+3=0,由判别式Δ=0得a=3±23.当a=3+23时,x1=x2=−3,不合题意;当a=3−23时,x1=x2=3,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1≤a<12或a=3−2 3.16.(26,0)如图1-4所示,分别过点A,C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设OE=a,BF=b,则AE=3a,CF=3b,所以点A,C的坐标分别为(a,3a),(2a+b,3b).所以3a2=333b2a+b=33解得a=3b=6−3.因此点D的坐标为(26,0).17.0 原问题可转化为求方程x2−2006|x|+2008=0⋯①的所有实根之和.若实数x0为方程①的根,则其相反数一x0也为方程①的根.所以方程的所有实根之和为0,即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0.18.2 设方程x2+mx−34m2=0的两根分别为x1,x2,且x1<x2,则有x1+x2=−m<0,x1x2=−34m2<0.所以x1<0,x2>0.由1OB−1OA=23可知OA>OB.又因为m>0,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于是OA=|x1|=−x1,OB=x2⋅所以1 x2+1x1=23,x1+x2x1x2=23,故−m−34m2=23,解得 m=2.19.由DP=x得PC=10−x,FB=12(10−x),所以y=12×10×12(10−x)+1 2[10−12(10−x)+x]×10.即y=5x+50,0<x<10.20.解法1 既然不论k取何值,于是我们取k=1,k=2得x−4y+10=03x−5y+9=0,解得x=2y=3.把x=2,y=3代人(2k−1)x−(k+3)y−(k−11)=0,发现(2,3)就是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即该一次函数恒过定点(2,3).解法2 把(2k−1)x−(k+3)y−(k−11)=0表达成(2x−y−1)k=x+3y−11⋯①因为k可取任何值,即关于k的方程①有无穷多解,故2x−y−1=0x+3y−11=0,解得x=2y=3⋅因为点(2,3)是①的解,当然也适合原一次函数,故2k−1x−k+3y−(k−11)=0恒过定点(2,3).21.(1)设y=x2+mx+n的图象与x轴的两交点为A(x1,0),B(x2,0),x1≠x2,则x1,x2为方程x2+mx+n=0的两个不同的实根,所以x1+x2=−m,x1x2=n.又因为0<|x1−x2|≤2,即0<(x1+x2)2−4x1x2≤4,也即0<m2−4n≤4.(2)因为m,n为数码(m≠0),所以m2−4n=1,2,3,4,而m2被4除余0或1,故m2−4n被4除也余0或1,从而只能有m2−4n=1或m2−4n=4.解这两个不定方程得m=1n=0或m=2n=2或m=5n=6或m=2n=0或m=4n=3或m=6n=8,所以所求的两位数mn为10,32,56,20,43,68.22.(1)设函数y的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1,0),B(x2,0),则x1,x2是方程a(a+ 1)x2−(2a+1)x+1=0的两个实根.由a(a+1)x2−(2a+1)x+1=0得(ax−1)[(a+1)x−1]=0,所以x1=1a ,x2=1a+1⋅所以|AB|=|x1−x2|=1a−1a+1=1a(a+1)⋅因此所求线段的长为1a(a+1)(a为正整数)(2)当a依次取1,2,…,2005时,所截得的线段长分别为|A1B1|=1−12,|A2B2|=1 2−13,⋯,|A2005B2005|=12005−12006⋅故|A1B1|+|A2B2|+⋯+|A2005B2005|=(1−12)+(12−13)+⋯+(12005−12006)=1−12006=20052006⋅23.(1)当0≤t≤1时,ℎ乙=0.5t;当1<t≤5时,h乙=0.5;当5<t≤10时,设ℎ乙=kt+b,把(5,0.5),(10,2)代人得{10k+b=25k+b=0.解得{b=−1k=0.3所以ℎ乙=0.3t−1.(2)设甲登山队登山高度与登山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为ℎ甲=kt,所以2=12k,k=1 6⋅所以ℎ甲=16t.当ℎ甲=0.5时,t=3.解方程组ℎ=16tℎ=0.3t−1得ℎ=1.25t=7.5,所以经过3小时或经过7.5小时,两登山队登山的高度相同.(3)不确定.因为两个登山队在2km以上时,到达山顶的路程不确定,所以不能确定登山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4.依题意得y=x2+3mx−2(y A>y B)2x2+6mx−2(y A≤y B).易看出,已知的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皆开口向上,有共同的对称轴x=−32m<0,在直线y=−2上有两个交点,其中一点坐标为(0,-2),描绘函数y A=x2+3mx−2与y B=2x2+6mx−2的图象,则两曲线中数值相对较大部分组成的曲线(即两交点左右两虚线及中间实线)就是所求函数的图象(如图1-5).讨论函数y在−2≤x≤1时的最值.(1)当−32m≤−2,即m≥43时,y min=y A|x=−2=2−6m,y max=y B|x=1=6m;(2)当−2<−23m<−12,即13<m<43时,y min=y A|x=−3m=−94m2−2,y max=y B|x=1=6m;(3)当−12≤−32m<0时,即0<m≤13时,y min=y A|x=−32m=−94m2−2,y max=y B|x=−2=6−12m.25.因为原点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点A和点B关于原点对称,设点A的坐标为(a,b),则点B的坐标为(-a,-b).又因为A,B是抛物线上的点,分别将它们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b=2a2+4a−2−b=2a2−4a−2,解得a=1,b=4或者a=−1,b=−4.故A(l,4),B(-l,-4)或A(-l,-4),B(l,4).26.因为x2+(3−mt)x−3mt=(x−mt)(x+3),则方程x2+(3−mt)x−3mt=0的解是x1=mt,x2=−3,所以二次函数y=x2+(3−mt)x−3mt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x1−x2|=|mt+3|.由题意得|mt+3|≥|2t+n|,即(mt+3)2≥(2t+n)2,即(m2−4)t2+(6m−4n)t+9−n2≥0.又由题意可知m2−4≠0,且上式对一切实数t恒成立,所以m2−4>0Δ=(6m−4n)2−4(m2−4)(9−n2)≤0,即m>24(mn−6)2≤0,则m>2mn=6.所以m=3n=2或m=6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