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对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疗效的前瞻_随机_对照临床研究_李元新

合集下载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陈锦坚;刘莉萍;李春梅;罗爱萍;何颜英;梁国仪【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05(011)002【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胃肠手术后惠者61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组(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arentralNutrition)组(PN组31例),EN组术后24h即开始用复尔凯800型输液泵输注百普力.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体重情况、离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反应症状、生化指标等.结果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提前14h,排便时间较PN组提前16h,恢复饮食时间提前14h,EN组术后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离床活动时间较PN组提前24h,生化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胃肠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总页数】3页(P29-31)【作者】陈锦坚;刘莉萍;李春梅;罗爱萍;何颜英;梁国仪【作者单位】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肇庆,52602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肇庆,52602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肇庆,52602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肇庆,52602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肇庆,52602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肇庆,52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61;R459.3【相关文献】1.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起始时间的临床观察 [J], 曾山崎;胡石奇2.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 [J], 董作江3.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分析 [J], 黄海波4.胃肠手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的分析 [J], 李文奇; 张开明; 张俊杰5.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J], 刘洪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临床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

方法以我院2009年10月01日~2012年10月01日收治的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200例,将其均分为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及对照组(普通输液组)。

两组给予等热量、等氮量。

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其他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同样是实验组更好。

结论作为一种营养支持方法,早期肠内营养优势明显,有效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分析全肠外营养(TPN)是一种针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传统手段,它的优点是能对术后患者起到良好的营养支持,但缺点较严重,它缺乏食物刺激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等的发生[1]。

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EEN)在临床严重中成为热点,它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已经被多次证明,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

笔者以我院2009年10月01日~2012年10月01日收治的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200例,将其均分为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及对照组(普通输液组)。

两组给予等热量、等氮量。

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其他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同样是实验组更好。

因此认为,早期肠内营养优势明显,有效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9年10月01日~2012年10月01日收治的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200例,将其均分为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及对照组(普通输液组)。

两组给予等热量、等氮量。

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男性患者112例,年龄在36~80岁,平均年龄为63.3岁;女性患者82例,年龄在37~78岁间,平均年龄为58.5岁。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常因营养不良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化疗和恢复,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及安全性。

现将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进行综述。

标签:消化道肿瘤;肠内营养;应用;护理消化道肿瘤手术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成为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围手术期进行营养支持十分必要,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有可吸收、方便、费用低廉及有助于保护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防止菌群移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优点[1]。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58例消化道肿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效果肯定。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52~76岁,其中食管癌12例,胃癌25例,结肠癌18例,直肠癌3例。

58例患者术后早期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1.2营养途径与方法术后24 h开始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鼻肠管适用于不超过2周的病人,空肠造瘘管尤适用于老年、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的病人。

1.3营养制剂选择短肽、不含纤维素的要素膳以及混合制剂,并指导家属煮一些米汤、鱼汤、瘦肉汤等各种汤汁作为术后营养液,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挂瓶滴注或经输液泵匀速泵入。

2结果58例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供给热量,有5例开始有腹痛、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经过减慢滴速,降低浓度均得以缓解,1例糖尿病患者因食谱受限,刀口愈合延期。

58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3护理3.1心理护理患者因术后胃肠营养管放置,易出现烦躁等情绪,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给予心理和行为上的支持和帮助,并向患者介绍肠内营养的目的和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2营养管的护理妥善固定营养管,防止滑脱、移位、扭曲和受压;保持管道通畅,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30 ml冲管,输注过程中每4 小时冲管1次。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
熊素华;李艳星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2(033)012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64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食管上段癌12例,中段癌30例,下段癌 22例;颈部吻合16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2例.全部患者术中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12 h 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时间1~10 d.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吻合口漏发生,切口轻度感染3例,肠内营养早期出现轻中度腹胀、腹痛5例、出现腹泻症状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护理观察与操作是关键因素.
【总页数】1页(P2638)
【作者】熊素华;李艳星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湖北,咸宁,437100;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湖北,咸宁,4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 [J], 熊素华;李艳星
2.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J], 段太蓉
3.全胃切除及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J], 王诗丽
4.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吻合口瘘预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J], 周敏;欧竹君
5.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J], 裴文晔;于玲;姜桂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样本容量为84,平均分为2组,每组容量为42。

对患者分别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术后8h的肠内营养支持。

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观察患者体质量减少量和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肠内营养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肠外营养组为35.71%,有显著差别(P<0.05);其术后的首次排气及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

术后所有患者的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一周后开始回升。

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虽有所升高但P>0.05;白蛋白与前白蛋白含量均于术后一周开始回升,考察恢复速度,肠内营养组较高(P<0.05)。

肠外营养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体质量一直下降。

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3d之内体质量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小于肠外营养组,术后21d开始迅速恢复。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康复;胃癌;肠外营养胃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及不同的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引起的。

人们的作息与饮食结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胃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并趋于年轻化。

由于胃癌患者普遍存在长期饮食障碍引发的营养不良,这导致进行胃癌手术后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甚至在胃癌晚期出现恶病质引发死亡。

有研究表明,胃癌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得到显著改善,这种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2]。

本研究随机对照了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不同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4例,平均年龄(59.37±9.61)岁,男性46例,女性38例。

肠内营养支持对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肠内营养支持对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肠内营养支持对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营养状况的影响陈改云;裴迎新【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年(卷),期】2003(026)007【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补充营养素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择期手术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术前3~5 d及术后2~3 d起,采用基本膳食+均衡营养素200 g/d+蛋白粉20 g,口服或管饲;对照组术前术后均采用基本膳食.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体质量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体质量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两组病人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Hb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Hb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负氮平衡得到纠正,而对照组仍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结论择期手术肿瘤病人手术前后早期合理地供给充足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满足病人由于手术创伤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的营养需求.术后病人体质量稳定,没有营养不良发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对术后病人的伤口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总页数】2页(P30-31)【作者】陈改云;裴迎新【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卵巢肿瘤病人手术前后护理探讨 [J], 贾惠娟;张霞2.甲状腺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J], 郑有新3.41例卵巢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J], 李凌4.甲状腺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J], 胡惠萍5.生物电子阻抗测定用于评估腹部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 [J], 缪刚;乔江春;孙建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内营养应用与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

肠内营养应用与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

肠内营养应用与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加强肠内营养的供给,提升护理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开展了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50例患者进行护理分组,并做以病情结果讨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肠内营养护理,分析术后情况。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1±0.5)d、排便时间为(1.5±0.5)d,对照组分别为(4.2±0.4)d和(2.5±0.8)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住院用时上观察组为(9.6±1.3)d,对照组则为(14.5±2.4)d,以观察组用时更短。

在营养指标的调查上,我们针对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进行了数据检测,以观察组护理治疗后结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康复,提升自身营养状况,实现预期的护理治疗目的。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胃肠外科;效果分析胃肠疾病属于多发性疾病,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达到了总人口的20%,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有所提升【1】。

而很多严重的胃肠疾病需要实施手术治疗,而术后胃肠功能也必然受到影响,由此,我们必须采取干预措施来进行补充,确保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开展了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随后通过营养支持的方案分析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开展了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表6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IgM、IgG、NK细胞比较
与SND组同时间比较,①P<0.053讨论胃癌患者术前大多会出现梗阻显现,加之恶病质、摄入不足会致使能量消耗增加,经常出现营养不良。而术后由于手术刺激,精神紧张,长时间禁食将更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故而,营养支持已成为手术后患者治疗的必选方式。而众所周知,营养不良和重大胃癌手术会损害患者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风险等[1-3]。故而,营养保健已经从基本的满足患者热量需要变为使其恢复最佳代谢和免疫反应[4]。近些年来则一直强调宿主防御,早期肠内营养一直比肠外营养更受到青睐[5-6]。
两组患者术后接受了同样的术后护理,均没有接受肠外营养。
1.3临床观察和检测指标1、每天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其肛门排气状况排便时间、术后感染并发症(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等)、住院时长。2、营养状况:观测患者术后第3天、第14天的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的变化状况。3、免疫功能:在患者术后7天,检测并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IgM、IgG、NK细胞。
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有什么样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因胃癌而行全胃切除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组(IED组)和术后标准肠内营养对照组(SND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实验。IED组使用诺华Impact速愈素,补充ω3脂肪酸、谷氨酰胺、精氨酸、核糖核酸RNA;SND组使用佳维体,两组热量、氮相等。患者在术后6小时到7天分别接受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症状、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营养状况,比较研究两组的细胞免疫功能,综合以上来评判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IED组肠道功能恢复快,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从营养角度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有显著性差异,IED组效果较好,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细胞免疫,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IgM、IgG、NK细胞明显升高。除CD8+T细胞外,IED组与SND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有显著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 第1期肠外与肠内营养Vol.10 No.12003年1月Parenteral &Enteral NutritionJan.2003#论著#肠内营养对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疗效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李元新, 李 宁, 蒋小华, 刘放南, 陈永明, 黎介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2)摘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 )支持对维持或改善手术创伤后病人营养状态及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需行营养支持的60例成年病人随机进入EN 组及PN 组。

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

分别于营养支持前、中、后检测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粘膜通透性。

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测定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

结果:¹EN 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高于PN 组,但无显著差异。

EN 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术后第7、12天显著高于P N 组;ºEN 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而PN 组为负氮平衡,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研究期间EN 组肠道通透性显著低于P N 组。

结论:与PN 支持相比,EN 可有效地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创伤后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10X(2003)01-0034-03XEfficiency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pos-t operative patients: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LI Yuan -xin,LI Ning,JIANG Xiao -hua,LIU Fang -nan,CH EN Yong -m ing,LI Jie -shou(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 al Sur gery ,Nanj ing Gener al H osp ital of N anj ing Comm and ,Nanj ing 210002,Jiangsu ,China)Abstract: Objectives: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post -operative patients. Method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 w as taken.Sixty patients w ho underwent abdominal surgery and need nutrition support for 10days w 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enteral nutrition (EN)group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PN)group.The intake was isonitrogenic and isocalorie in the two g roups.Body w eight,nutrition state and lactulose/mannitol test before operation (POD-1)and 1th and 12th day after operation(POD+7and POD+12)were analysed.Nitrogen balance was measured daily. Results:¹The changes of body w eight,albumin and transferrin were more obvious in the E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PN group,but there w 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the tw o g roups.The changes of prealbumin and fibronectin in the EN group were sig 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N group.ºNitrogen balance w as positive in the EN group and neg ative in the PN g roup.»The gut barrier function in the EN g roup w 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PN group during nutr-ition support period. Conclusions:Compared w ith PN support,EN support can efficiently ameliorate the nutrition state of the post -operative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gut barrier function.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Parenteral nutrition; Post -traumatic#34#X收稿日期:2002-03-18; 修订日期: 2002-09-10作者简介: 李元新(1966-),男,江苏南京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普通外科专业。

0引言腹部手术病人由于术后胃肠动力学受到干扰,手术创伤导致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1],因而术后常需要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是临床上进行营养支持的两个有效途径。

本研究以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病人为对象,对比EN、PN支持,观察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对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维护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1.1对象选择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需行营养支持10天以上的成年病人60例。

性别不限,年龄在18~80岁之间。

病人入组时随机进入EN组和PN组。

对入选病人随机编号(随机码按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孙瑞元等编制的软件制作),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用这一编号。

1.1.2研究设计前瞻、随机、对照研究。

1.1.3研究用药EN组应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EN制剂艾少斯(ISOSOU CE o R STAN-DARD)。

PN组应用天津氨基酸公司的10.36%复合氨基酸注射液(18F)提供氮源,应用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0%中长链脂肪乳剂提供脂肪,每天加入安达美、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格里费斯各1支。

1.1.4给药方式及剂量EN组依病人情况放置鼻胃管(1例)、鼻肠管(3例)、空肠造口管(26例),用EN控制泵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PN组通过中心静脉(2例)或外周静脉(28例)进行营养支持。

两组营养制剂均在每天上午9:00开始输注,并于20h 内匀速滴注完毕。

营养支持期间,两组病人均在术后第3天提供所需营养总量的1/4,术后第4天提供总量的1/2,术后第5~11天提供全量营养。

营养支持疗程均为9天,EN组与PN组用等热量、等氮量,即总热量125.52kJ(30.00kcal)/(kg#d),非蛋白热量107.75kJ(25.68kcal)/(kg#d),氮量为0.17g/(kg#d),非蛋白热量和氮量比为621.74kJ B1 g,EN组糖和脂肪热量比1.92B1,PN组糖和脂肪热量比1.5~2B1。

1.2检测指标1.2.1营养指标分别于手术前(POD-1)、手术后12天(POD+12)上午8:00测体重;分别于POD -1、POD+7、POD+12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

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采用免疫单扩散方法测定,免疫单扩散板由浙江玉环生物试剂厂提供。

1.2.2氮平衡测定POD+3至POD+11计算氮平衡。

每天收集24h尿、粪、引流液,应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氮,按氮平衡=入氮量-(尿氮量+粪氮量+引流液氮量)公式进行计算。

1.2.3肠道通透性分别于POD-1、POD+7、POD+12检测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

收集口服10ml测试液(含10.0g乳果糖和5.0g甘露醇)后6h内全部尿液,应用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计算L/M比值。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版本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结果应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分别应用2@2、2@C卡方检验,其中2@2卡方检验根据期望频数最小值,分别选择Pearson Ch-i square Test、Continuity Corrected Ch-i square Test、Fisher Exact Test。

2结果2.1病人一般状况EN组和PN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身高、术前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治疗中使用的白蛋白总量两组差异均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手术类型也具有可比性(V2= 5.154,P=0.397)。

2.2营养指标体重在术前差异不显著,术后7、12天两组均较术前低,EN组体重降低要少于PN 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白蛋白、转铁蛋白两组在术后7、12天均较术前低,组间比较EN高于PN 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EN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术后7、12天显著高于PN组,见表1。

2.3氮平衡EN组氮平衡优于PN组,其中在术后第3、4、8天,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期间E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36.03?178.01) mg/kg,而PN组为负氮平衡(-155.85?259.64) mg/kg,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图1)。

2.4肠道通透性L/M比值在术前1天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而在术后第7、12天,EN组均非常显著地低于PN组(P<0.01)(图2)。

#35#第1期李元新,等肠内营养对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疗效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1 营养指标变化T able 1 Change of nutritio nal par ameters术前1天EN 组PN 组术后第7天EN 组PN 组术后第12天EN 组PN 组体重(kg)59.10?7.8162.33?11.67--56.60?8.41 59.45?10.97白蛋白(g/L)42.81?5.1043.10?4.9241.83?7.4339.59?4.0841.58?4.3140.56?4.03转铁蛋白(mg/L)3182.2?639.63229.5?1118.22878.1?639.22873.9?800.63055.4?662.02873.7?784.4前白蛋白(mg/L)20.73?4.7421.14?5.6921.40?6.69*17.68?4.6525.38?9.86*21.43?3.99纤维连接蛋白(mg/L)2.44?0.622.68?1.162.64?0.85**1.88?0.412.79?0.83*2.36?0.61与PN 组相比,*P <0.05,**P <0.01图1 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氮平衡F igure 1 Daily nitrogen balance during nutrito n support period图2 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 )F igure 2 T he ratio of urine Lactulose to mannitol(L/M )3 讨 论理论上讲,与PN 相比,EN 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