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语文题汇编套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七套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七套试卷及答案

一、试卷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装腔作势融会贯通领略B. 风和日丽源远流长欣喜若狂C. 鸡鸣狗盗瞒天过海美轮美奂D. 妙手偶得风吹雨打画龙点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曾经见过他,但我不记得他的名字。

B. 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D.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雕虫小技B. 耳濡目染C. 一举两得D. 风马牛不相及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B.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C. 他像一座山一样高大。

D. 那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精湛精深B. 欣喜若狂兴高采烈C. 沉着冷静冷若冰霜D. 神采飞扬精神焕发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她的歌声婉转动人,让人陶醉。

C.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成绩优异。

D. 那只狗忠诚勇敢,保护着主人。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 那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C. 那条小河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D. 那只狗忠诚勇敢,保护着主人。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座山高耸入云。

B. 那朵花美丽极了。

C. 那只狗忠诚勇敢,保护着主人。

D.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成绩优异。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 那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C. 那条小河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D. 那只狗忠诚勇敢,保护着主人。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 那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一、(2023ꞏ天津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充满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来说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

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说有“绕梁三日”之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甚至“三月不知肉味”。

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诗和音乐结合的盛况,表现在诗被谱之以曲,可以随处演奏咏唱;也表现在音乐已成为诗人们创作诗歌时喜爱的(),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

其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不仅表现了无比美妙的音乐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令人惊叹的音乐美,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这些作品把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的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白居易描摹形象,严格按照音乐的本来面貌,全部运用人们生活中()的事物设喻,朴实自然,亲切可闻;李贺则运用了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足使鬼泣,极其浪漫;而韩愈不论描摹音乐形象,还是()音乐效果,既不乏巧妙的夸张、丰富的联想、新颖的比喻,又让人虽感到奇险而不觉得怪诞。

清代方扶南评价这三首诗说:“__________。

”这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恰好说明了这三首诗在音乐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

(取材于郑喜林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题材司空见惯渲染 B.题材触手可及浸染C.体裁司空见惯浸染 D.体裁触手可及渲染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惊天,白足以泣鬼B.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惊天C.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D.韩足以泣鬼,李足以移人,白足以惊天3.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的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B.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直接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直接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直接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一、(2022ꞏ浙江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3)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二、(2022ꞏ天津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知人者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礼记∙大学之道》)(3),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4)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三、(2021ꞏ浙江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论语》)(2)哀吾生之须臾,。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四、(2021ꞏ天津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2)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2020ꞏ浙江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3),靡有朝矣。

,至于暴矣。

(《诗经∙氓》)(4)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情境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情境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情境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一、(2024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二、(2024ꞏ新高考Ⅱ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三、(2024ꞏ全国甲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四、(2023ꞏ新高考Ⅱ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 ,”,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五、(2023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六、(2023ꞏ全国乙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历届高考语文单科试卷真题

历届高考语文单科试卷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破灭:毁灭、消亡B. 抒写:抒发、描写C. 节奏:音乐中的节拍D. 意境: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境界和情调2.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画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用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B. 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

C. 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D.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3. 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的独特之处。

B. 文章通过对比中外艺术,展现了中西方艺术的差异。

C. 文章强调了艺术创作中意境的重要性。

D. 文章以书法为例,说明了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要求。

二、古诗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学习之后B. 时习之:按时温习C. 不亦:难道不D. 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反省自己5.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学习要按时温习,与朋友交往要诚信。

B. 曾子认为人要反省自己,做到为人忠信。

C.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D. 孔子认为使民以时,就是要让民众过上好日子。

6. 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和曾子的言行。

B. 文章通过孔子和曾子的言行,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C. 文章强调了学习、诚信、反省的重要性。

D. 文章以治国之道为例,说明了儒家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高考语文试卷套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套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球是一个被大气层包围的星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

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护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辐射,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提供生物所需的氧气,以及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然而,大气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和岛屿,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其次,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洪水、干旱等,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最后,气候变暖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物种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同时,全球各国也积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教育、交通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担忧。

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更高效地处理病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一些传统职业,导致失业问题。

其次,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

最后,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削弱人类的自主思考能力。

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人工智能+”战略,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升级。

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的监管,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语文高考真题试卷集锦答案

语文高考真题试卷集锦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文章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__。

答案:(1)文章主要论述了____(此处应填写文章主旨)。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合理的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2)下列对文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3)根据文言文内容,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答案:(1)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2)下列对文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3)根据文言文内容,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翻译)。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2)诗歌中“____”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案:(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2)诗歌中“____”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作文题目:以“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此处应填写作文题目及正文内容,不少于800字)四、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____。

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B.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以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C. 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大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招摇过市(yáo)汗牛充栋(chōng)B. 美轮美奂(huàn)毛骨悚然(sǒng)C. 精卫填海(wèn)风和日丽(rì)D. 纸短情长(qiáng)知难而进(jìn)答案:B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

B. 为了确保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句是()A.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B. 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C.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尤其是夜晚的灯光,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D. 她的笑容温暖而亲切,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关爱。

答案:B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明天去哪儿?”我回答:“去图书馆。

”B.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总结:一、二、三、四、五。

D. 请问您有什么建议?我们可以根据您的意见进行改进。

答案:C5.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才华横溢,被誉为“当代李白”。

B. 这件事让他深感愧疚,无地自容。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顽强,终于脱颖而出。

D.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令人受益匪浅。

答案:B二、阅读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密切相关。

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绘画元素,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既有浪漫的情节,又有细腻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届语文小综合(一)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

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

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

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

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

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

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

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

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

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

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

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

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

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

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

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

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

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

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

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变异。

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

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选白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开头的话》,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

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

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悌传[晋]习凿齿张悌字巨先,襄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

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

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

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

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

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于外利,不修守备。

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彼之得志,我之大患也。

”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

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之。

至牛渚,沈莹曰:“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

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

晋之水军,必至于此矣!宜蓄众力,待来一战。

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

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

”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

吾恐蜀兵来至此,众心必骇惧,不可复整。

令宜渡江,可用决战力争。

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无所复恨。

若其克胜,则北敌奔走,兵势万倍,便当乘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

若如子计,恐行散尽,相与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战,吴军大败。

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曰:“天下存亡有大数,岂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为?”悌垂涕曰:“今日是我死日也。

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

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

”靓流涕放之,去百余步,已见为晋军所杀。

(选自《襄阳耆旧记》,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济:成功B.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苛:烦恼C.玩戎黩武,民劳卒弊弊:疲惫D.率众三万渡江逆之逆:迎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群聚而笑之B.晋治水军于蜀久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如何故自取死为\子卿尚复谁为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悌分析曹魏政权,指出曹操虽有功于华夏,但为人狡诈,连年征伐,百姓并不感念恩德;继任者更是残酷暴虐,早已失去百姓支持。

B.张悌认为司马氏屡次化险为夷,预示他们终将得到民心;而蜀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既穷兵黩武,又不修守备,很可能被晋军攻占。

C.张悌没有接受沈莹的建议,是想渡过长江和晋军决一死战,如果能取胜,就正好乘胜追击攻破敌军;如果失败,就舍生取义为国捐躯。

D.张悌拒绝与诸葛靓一起逃走,是因为平时就担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负名贤的举荐和帮助;现在只有以身殉国才能证明自己内心的忠贞。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

(2)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

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

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l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

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8.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9.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

(5分)(1)背绳墨以追曲兮,。

(屈原《离骚》)(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4)长桥卧波,?(杜牧《阿房宫赋》)(5),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6.下列备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第四届中国农歌会开幕式上,那或瀑布流泉,或湖光山色的巨大背景屏幕,每个瞬间都变幻出不同的画面,这真是匠心独运的设计。

B.在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安徽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沿成习的新的文化发展之路。

C.目前备受关注的鉴宝类栏目的编导们,为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只重视文物价格,忽视其文化艺术价值,导致此类栏目质量良莠不齐。

D.联合国安理会重申,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行为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都是犯罪行为,都不会被轻易地一笔抹杀。

17.对下列对联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追求光明、济世利民的热切心情,激情澎湃,气魄雄大。

)B.轮影渐移花榭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运用借代手法,以轮、镜来替代月亮,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朦胧意境。

)C.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

(运用比兴手法,以诗之妙在入画,喻官之理在清廉,表达对为官者的鼓励和期望。

)D.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运用叠词手法,上联从横的角度写春天的美景,下联从纵的角友写岁月的漫长。

)18.下面六个句子中五个有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5分)①虽然中国空间站工程还有大量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但仍将在十年后使中国成为那时世界上唯一独立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②天柱山以超高压变质带经典地段享誉世界,成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典型地区,去年9月被正式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③从一项由25个国家参与的最新调查显示,凭借为慈善事业做出的努力,网坛名将费德勒的全球声望已超过盖茨和乔布斯。

④“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直接针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来的。

⑤明知这样做,买到的时间与空间有限,还要买一点是一点,美联储满怀苦衷推出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但苦涩味似乎越来越重。

⑥“豆腐文化节”开幕的那一夜,浪漫与欢乐、梦想和真诚,都铭刻在一个梦幻绚丽的舞台上,凝聚在一份五彩斑斓的记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