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共120页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骨关节结构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二)历史回顾:
1.新中国成立前
历史悠久,疗效突出,古籍较少,解剖、材料学的滞 后制约发展。颞颌关节口腔内手法整复、脊柱悬吊复位、 髌骨骨折抱膝圈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等,都是我国发明。 著名人物有:
③穿针固定器具(以锁骨、胫骨为例)。
❖ 山东文登整骨医院用复位钳夹持、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 骨骨折,较目前常规手术使用钢板、骨圆针内固定的切口 小、愈合快、费用低,代表了微创新理念。
··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不同术式的切口大小
复位夹持钳
经皮穿针内固定照片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双轴重合法进行胫骨延 长术,提高了力线精度,不破坏骨内膜,极大的减少了移 位、不愈合等手术并发症,在骨折穿针外固定支架研究方 面处于很高的水准。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周恩来:“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
1+1=?
中西可以合璧、交融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3.新进展: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显微外科、烧伤、 骨折、急腹症、针麻等方面,中国居世界领先地位。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中医骨伤科的精髓和优势是手法正骨和中药外治。
手法正骨
经
VS 黄帝外经
?
典 古 籍 及 遗
脊 柱 悬 吊 复
失
位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扁 鹊
(1)春秋战国,扁鹊,以刀刺骨,著《难经》。
(2)东汉末年,华佗,创麻沸散、五禽戏,著《青囊经》。
曼陀罗花
五禽戏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71、 、皮让肤病破人•损放曲处松禁心用情安刺,激 取奈性适药宜德物体。位。注射液5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
二、适应症
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当归注射液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4、进行骨伤科中医手法整复(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拨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会旋,按摩推拿)。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 (2)用水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凡士林一起调制或用蜂蜜调制,一般3—5天更换一次。 c、2%利多卡因5毫升,曲安奈德注射液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针刀疗法针具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用具。
5、方法:
• 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 及步骤,并取的病人的同意。
• 2、根据X线结果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 3、协助病人选择合适体位,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
开功舒展手法。 • 4、进行骨伤科中医手法整复(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拨
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 顶会旋,按摩推拿)。 •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 6、若需中药外敷,先在患处外敷中药。 • 7、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 8、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 (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 以0.2—0.3cm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 ,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项目(新)

骨伤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1.拔罐技术 (2)2.悬灸技术(艾条灸) (7)3.穴位敷贴技术 (10)4.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敷) (13)5.耳穴压豆技术 (16)6.中药溻渍疗法 (20)7.中药封包外敷 (23)8.冰硝散外敷法 (27)—1 —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范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
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2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
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
五代祖传骨科秘方

五代祖传骨科秘方
方二、骨伤强筋接骨方
组方:骨碎补30g 川续断15g 自然铜6g 补骨脂9g 生龙骨15g 土鳖虫9g 木香6g 乌药6g 血竭6g 乳香5g 没药5g 三七6g 功效:活血化瘀、续筋接骨
主治:骨折中、后期
用法:水煎二次,一日一剂
方解:骨碎补、川续断、自然铜三味药乃接骨要药共为君药,补骨脂补肾生骨,生龙骨补充钙质,为骨头生长提供物质基础,共为臣药。
木香、乌药行气止痛,乳香、没药、血竭、三七、土鳖虫散瘀止痛,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凑散瘀止痛、续筋接骨之效,专门用于骨折中、后期。
声明
为了振兴中医,弘扬国粹,付济华医师决定贡献出付氏家传特效秘方和本人的临床经验方。
让大家小病,慢性病不用进医院,自己按方配药即可,疗效非常的好。
都是本人一直珍藏多年秘而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并相互转告,造福众生,功德无量。
同时付济华医师很负责任的承诺本人所公开的各种秘方,千真万确,绝不夸大疗效误导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在骨伤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在康复过程中注重整体调理与患者的自身修复能力的激发。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骨伤科的多种治疗方法,展现其博大精深的医学智慧与独特魅力。
一、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是中医骨伤科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
它通过医者熟练的手法技巧,对患者的骨骼、关节、肌肉等进行特定的操作和调理。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手法治疗能够起到整复骨折、脱位的作用。
在骨折发生后,通过准确的手法复位,可以使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医者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法技巧,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如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等,使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达到复位的目的。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医者对人体骨骼结构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具备高度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复位的效果。
手法治疗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骨伤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手法治疗可以通过对患处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和吸收,从而缓解疼痛。
手法还可以松解粘连的软组织,恢复关节的活动度,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逐步改善。
对于肩周炎患者,通过手法的弹拨、摇肩等操作,可以有效地松解肩部的粘连,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手法治疗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
相比于手术治疗,手法治疗无需进行切开等创伤性操作,避免了手术带来的感染、出血等风险。
而且,手法治疗可以在患者身体较为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患者的痛苦较小,易于接受。
在临床应用中,手法治疗常常作为骨伤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的骨伤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中医骨伤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医认为,骨伤疾病的发生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中药的内服和外用,可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治疗目的。
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传统疗法

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传统疗法
1、坚持中医传统疗法
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对骨伤科常见伤病种制定中医辨证诊疗常规,总结疗效可靠经验方,自制膏、散、酒制剂、熏洗剂等。
应用传统疗法有:推拿手法、正脊手法、敷贴法、熏蒸法、传统骨伤中草药配制的外敷、熏洗、蒸敷药品种。
2、坚持闭合无创疗法
坚持整体观念,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医患结合的骨折脱位闭合疗法。
应用正骨手法、骨折分步复位法,小夹板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如:桡骨下端骨折、尺桡骨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上端骨折、胫腓骨双骨折、踝部骨折等,达到先进水平。
3、应用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
应用经皮撬拨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股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踝部骨折、距骨骨折脱位、跟骨骨折、跖趾骨骨折脱位、掌指骨骨折脱位、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桡骨干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
干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桡骨小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肱骨内外髁骨折、肱骨上端不稳定骨折、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和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性骨折、四肢开放性骨折。
4、坚持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疑难风湿病
坚持中医辨证施治,按中医思路制定诊疗常规,应用经验方,手法,蒸熏、敷贴、针灸、针刀术、导引、饮食药膳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坏死,膝骨关节病等,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骨科特色疗法

第三章特色疗法名称二所需材料一次性治疗单布袋一个毛巾5 条黄酒、食醋各半斤治疗床(一)药物组成:五加皮30g、当归30g、川芎15g、羌活30g、独活20g、萆薢30g、伸筋草30g、川乌20g、牛膝15g、透骨草20g、杜仲15g、草乌20g。
二)药包制备:将以上药物装入布袋内并封住袋口,将药包放入锅内,加入黄酒、食醋各半斤浸泡药包20 分钟,再加水3000ml 煮30 分钟,取出药包备用。
三作用原理腰部筋伤,即西医学腰部扭挫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部疼痛。
临证以腰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疼痛向下肢放射为主要临床特点,其主要病机是:①外感腰痛是外邪(寒、湿、热)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生腰痛;② 内伤腰痛是肾精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而寒、湿、热邪因肾虚而乘客,内外二因相互影响,痹阻经脉,发生腰痛;③跌仆扭伤,影响腰部气血运行,以致气血凝滞,壅滞经络,凝涩血脉,不通则痛。
经脉凝滞不通不同程度贯穿腰部筋伤病程的始终。
选用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药包外敷腰部,药力直达病所,使腰部经络通达,气血流畅,腰痛缓解。
四适应病症:适应于腰部扭挫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部疼痛。
五操作流程: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核对患者姓名、3. 评估患者腰部,如有无水肿,皮肤有无破溃、感染、过敏等。
4. 评估患者目前症状及心理状态等。
5. 告知患者中药外敷的目的及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安排体位,暴露腰部。
二)操作流程:1.将一次性治疗巾铺在治疗床上。
2.把已经煮好的药包从锅中捞出,稍加药包拧干,将药包放置在治疗巾上,在药包上铺上5-6 层毛巾。
3.嘱患者腰部仰卧位于药包之上。
4.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皮肤烫灼不适(注意切勿将患者烫伤),了解其生理及心理感受,如患者腰部皮肤出现过敏时停止操作。
5.药包外敷时间为40 分钟。
6.外敷完毕后,将患者腰部皮肤擦净。
六疗效评价2011 年以来我们对600 例住院的腰腿痛患者进行腰部中药外敷治疗后,观察并连续三月回访,显效426 例,占71%,有效129例,占21.5%,无效45例(45 例中伴有腰椎管狭窄的29例),占7.5%。
骨伤科特色治疗ppt课件

借助自身的体重,腰力,腿力,手力并用。
3.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骨折的固定方法:首先外敷上药,然后用夹板 外固定,是中医学治疗骨折的大法,也成为中 医骨伤科独特的骨折疗法。
绑扎固定:一般在损伤局部绑扎稍紧而得固定 确实,两端则轻松使气血流通。要求复诊时绑 扎固定物不松动不走样。
3.1注意事项
在固定后 1— 4天内伤肢肿胀明显 ,要注意观 察肢端动脉搏动以及温度、颜色、感觉、肿胀 程度、手指或足趾主动活动等情况。如出现伤 肢持续性疼痛、肿胀、麻木、发凉、发绀、活 动受阻等情况 ,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3.2注意事项(续)
通过 X线或摄片检查 ,了解骨折是否移位 ,特 别是在复位后两周内 ,以每周复查两次为宜 , 如发现骨折处移位,应及时再复位。两周后也 应定期检查 ,直至临床愈合。
1.3伤科整体观念的总结
气血俱伤以气为先, 内伤脏腑以肝为主, 次壮脾胃, 后补命肾。
2.正骨理筋手法
如果说“辨证施治”是中医医学的特点, 那么“辨证施法”则是正骨理筋手法成败的关 键。
2.1施法前提:诊断
中医骨伤科十九世纪前对骨折的诊断是以“摸 法”为主,同时结合受伤原因,外力情况,局 部肿痛,畸形以及摸骨的声响,以鉴别骨折。
古人认为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摸法者,手 法中之先行。
2.2正骨八法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正骨八法是骨伤科整复骨折常用的基本手法, 体现出筋骨并重,恢复功能为主的治疗观点。
2.3施法时注意事项:
(1)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 (2)应用拔伸捺正端提挤按等手法要记住
“稳,准,快”三字,即稳定,准确,敏捷。 (3)要求达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