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三)《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合集下载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08古诗文积累课件3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08古诗文积累课件3

21.河中石兽
10年未考
【考情总结】
(1)考查范围:古诗词默写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 ,考查范围限制在 2011 年版《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40首古诗和21篇文言文范围内 ;近10年中仅2013年选取了课标外 教材中篇目《观刈麦》,以直接型默写题形式出现。 (2)考查形式:近10年中的考查方式有“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强调理解性记
采青 春 风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2014年、2016年、2017年直接型默写,2015年理解型默写
2010年、2016年直接型默写
4.北冥有鱼 2017年直接型默写
10年未考
8.出师表
2014年理解型默写,2018年直接型默写
10年未考
9.桃花源记 2016年直接型默写 10.答谢中书书
中考考情速递
11.三峡 12.马说 10年未考 10年未考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3(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20篇湖心亭看雪练习册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20篇湖心亭看雪练习册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押训练16 《湖心亭看雪》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是日更定矣,[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3]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5]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注】[1][7]鄂版教材此处另起一段;[2]鄂版教材为“是日更定”;[3][4]鄂版教材为逗号;[5]鄂版教材此处有逗号;[6]鄂版教材为问号;[8]鄂版教材为句号。

一、(2017南岸区一模)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1~4题。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 消失 )(2)余拏.一小舟 ( 撑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尽力 )(4)是金陵人,客.此 ( 客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文章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颇有韵味。

B.“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写出了作者独赏雪景的悲凉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通过听觉来写大雪后一片安静的恬淡情境。

D.文章条理清楚: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叙赏雪的具体经过,最后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4.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1分);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1分);天涯遇知音的愉悦(1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或淡淡的哀愁)(1分)。

江西省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07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训练07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七) 文言文阅读◇论说类◇一、[2018·宿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斯故/君臣合契B.卒/令不闻其过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D.然/周则惟善是务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纳( )(2)诛( )(3)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二、[2018·潍坊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③衡.于虑衡: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篇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篇醉翁亭记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3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F]其乐也 原意为快乐,在文中意思为____以__…__…__为__乐__________。
3.重点实词
(1)环滁皆山也
环:___环__绕___________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茂__盛__的__样__子________
苍颜:_____脸__色__苍__老__________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6

(1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F]:_____回__去___________
(20)树林阴翳 (21)鸣声上下 (22)太守谓谁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5

(13)杂然而前陈者 (14)宴酣之乐 (15)射者中,弈者胜 (16)觥筹交错
陈:______摆__开___________ [2009]
酣:____尽__兴__地__喝__酒_______ 弈:_____下__棋____________ 觥:____酒__杯_____________
2019年4月27日
梅花三麓专业文档独家版权违者必
8

8.文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衬托太守之乐。 9.“太守醉”的原因很丰富,主要原因:一是“饮少辄 醉”,二是被醉翁亭周围秀美的风光所陶醉,三是为自己统 治下百姓和乐、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陶醉。表现了作者随遇 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简答题梳理【针对文言简答题梳理】 内容理解类 1.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013吉林)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含答案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含答案

专题训练(七) 文言文阅读◇论说类◇一、[2018·宿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斯故/君臣合契B.卒/令不闻其过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D.然/周则惟善是务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纳( )(2)诛( )(3)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江西省2019年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江西省2019年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七) 文言文阅读◇论说类◇一、[2018·宿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斯故/君臣合契B.卒/令不闻其过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D.然/周则惟善是务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纳( )(2)诛( )(3)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二、[2018·潍坊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9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0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1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பைடு நூலகம்择题 ◎二、综合题 1)2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7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8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9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0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3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4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5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6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5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6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7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8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1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2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3
◆考点梳理 ◆典例精析 ◆h 决胜中考 (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