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核事故

合集下载

核安全文化与经典案例

核安全文化与经典案例

证核安全上的主导和
于控制和避免人因错
核心作用,亦即人因
误,即通过综合运用
是核安全文化关注的
各种有利于培养和提
核心,人因控制是核
高人的安全素质、安
安全文化的作用中心, 全责任的文化要素以
避免人因错误或失误
避免人因错误或失误
是安全文化的目的。
而导致安全事故的问
题。
二、安全伦理
非故意事 故
故意事故
伦理道德观 念问题
三、核安全文化应倡导的 安全伦理观念
• 另外,应该倡导生态伦理观 念。核安全文化中的生态伦 理观念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 境为宗旨,以现代及未来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
三、核安全文化应倡导的 安全伦理观念
• 最后,核安全文化还应要求核实践工作者 具有奉献精神和诚实、忠诚等等优良品格 和道德信念,使核安全超越一切私利和厉 害计算之上;同时,核安全无论大小事故 都应及时处理,及时通报,以保证信息畅 通和透明,拖延、隐瞒可能酿成更大的灾 难。总之,核安全文化必须倡导安全伦理 并使之始终作为照亮核安全实践的灯塔, 成为核安全的防火墙。
• 其次,应倡导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发展意味着要正确处理好 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当安全和 发展产生矛盾时,安全应该优 先于发展,绝不能以发展牺牲 安全。
三、核安全文化应倡导的 安全伦理观念
• 再次,应提倡“知识即美德”的伦 理观念。
• 学习核科学与技术知识和工作规程 是保证核安全的前提
• 安全伦理的教育和学习的是保障安 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核安全文化(管理操作)
职责界定 安全实践的界定与控制
资格与培训 奖励与惩罚 监查、评估与比较
决策层的承诺 管理层的承诺
个人的承诺

核电站事故及其原因

核电站事故及其原因

核电站事故及其原因姓名:栾传英班级:光115 学号:201157505119 内容摘要:主要讲述三里岛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损失关键词:核电站、事故、原因、危害。

正文: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厂。

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厂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

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钚。

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低,但是核电站一但发生泄露事故就会给周围环境与居民带来严重的危害。

下面就列举世界上主要三大核事故原因与危害。

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俄语:Припять; 英语:Chernobyl disaster),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

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1986年4月25日,4号反应器预定关闭以作定期维修。

并决定在这场合作为测试反应堆的涡轮电机能力的机会,在电力损失情形下发充足的电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动力(特别是水泵)。

像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有一对柴油发电机可利用作为待命,但并不能瞬间地起动—反应堆将因此被使用转动涡轮,到时涡轮会从反应堆分离和在自己的惯性之下力量转动,而测试的目标是确定当发电器起动时,涡轮是否在减少阶段能充足地供给泵浦动力。

测试早先在其它单位执行成功(所有安全供应起动)而结果是失败的(那是涡轮产生了不足的力量在减少阶段供给泵浦动力),但另外的改进提示了对其它测试的需要。

世界三大核事故的总结汇报

世界三大核事故的总结汇报

世界三大核事故的总结汇报世界历史上,发生了许多严重的核事故,其中有三个被广泛认定为是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分别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和三里岛核事故。

本文将对这三个核事故进行总结汇报,以便更好地认识核能的危险性和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首先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导致剧烈的火灾和爆炸。

这次事故是由于反应堆设计的漏洞、操作员的错误以及安全标准的缺失所引起的。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到大气中,并导致了30人即时死亡,数千人被迫疏散,并增加了核污染的风险。

这次事故对周边地区的人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影响,甚至对全球范围的气候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过载,进而引发了核事故。

这次事故是由于地震和海啸造成的电力故障和冷却系统失效所引起的。

这次事故导致了反应堆燃料棒的过热和燃烧,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到环境中。

目前,福岛核事故仍然对该地区的人们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日本政府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最后是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国核电站三里岛的2号反应堆发生了严重的事故,由于冷却系统失效以及操作员的失误,导致反应堆燃料棒过热和熔化。

尽管事故未造成直接的人员死亡,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并污染了周边地区的土壤、水源和农产品。

这次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核能的担忧和对核电站的安全性的质疑。

这三个核事故中,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认为是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其次是福岛核事故,三里岛核事故则相对较轻。

这些核事故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首先,核能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巨大的能量和潜在的危险性。

在利用核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和运营技术的培训。

其次,核设施应该注重防范措施和事故应对准备,及时有效地采取紧急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危害。

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

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
— 11 —
2.所设置的设备应保证事故后至少 72 小时的运行需求。 3.需在停堆后 6 小时内完成应急补水措施的所有准备工作,使 其处于可用状态。 4.为了使应急补水措施有效,可考虑二回路可用的卸压手段, 保证适当的应急补水流量。 5.应将二回路应急补水操作纳入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或相关规程。 (二)一回路应急补水的功能要求 1.通过移动泵和管线向一回路进行应急补水,其流量应能满足 停堆 6 小时后堆芯余热排出的需要。 2. 应考虑一回路机械密封泵轴封水泄漏的补水措施。 3.所设置的设备应保证事故后至少 72 小时的运行需求。 4.为了使应急补水措施有效,可考虑一回路可用的卸压手段, 保证适当的应急补水流量。 5.需在停堆后 6 小时内完成应急补水措施的所有准备工作,使 其处于可用状态。 6.应将一回路应急补水操作纳入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或相关规程。 (三)乏燃料水池应急补水的功能要求 1.应急补水流量应考虑乏燃料水池最大设计基准热负荷对应的 沸腾蒸发损失。 2.可根据乏燃料水池的液位变化,调节应急补水流量的大小, 或者启动和停运应急补水措施;乏燃料水池应急补水应考虑对虹吸 的防护。
— 10 —
应急补水及相关设备技术要求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件对福岛后改进行动中应急补水及相关设备设置提出技术 要求,主要内容包括采用二回路或一回路应急补水、乏燃料水池应 急补水等措施带出余热的技术要求,并提出了移动泵、补水管线和 水源的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 运行和在建核电厂。 二、定义及释义 1.应急补水 指在核电厂部分或全部安全系统功能丧失的场景下,通过移动 泵和外界动力向二回路和/或一回路补水,及向乏燃料水池补水以带 出余热的人工干预措施。 2.多堆厂址 指一个厂址有两个及以上反应堆且各反应堆之间的距离小于 5km 的核电厂厂址。 三、功能要求 (一)二回路应急补水的功能要求 1.能够长时间的通过二回路“充-排”方式排出堆芯热量,其 应急补水流量应能满足停堆 6 小时后堆芯余热排出的需要。

核电运行管理中的运行经验反馈探析

核电运行管理中的运行经验反馈探析

核电运行管理中的运行经验反馈探析摘要:经验反馈作为全球范围中核电站的统一管理模式,对保证核安全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分析经验反馈在核电站安全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经验反馈模式在核电站运行中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经验,促进经验反馈工作的优化,从而更好的推动核电运行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核电运行管理;运行经验反馈;应用效果经验反馈主要是指核电厂在设计、建设、调试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根据一定的准则确定分级,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结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制定针对性的和处理对策,预防同样故障的重复发生。

对核电站来说,从内部发生事故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过程就是经验反馈,从其他国家或国内其他地区的核电站发生事故中吸取的经验为外部经验反馈。

通过经验反馈模式多年应用,成为了保障我国各核电站保障自身安全的关键举措。

1.核电站经验反馈的应用价值美国三哩岛核事故作为全球核电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堆芯融化的重大事故,虽然没有造成放射物质的泄露,但是也给美国人民造成极大的心里恐慌,也让世界结果的人们认识到核安全的重要性,因为这次事故,美国的核电工业受到极大的打击。

在未来的发展中,美国没有再新建核电站,这次事故也对核电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三哩岛核事故发生前,还发生了一起戴维斯贝斯核电站事故,由于当时稳压器安全阀未能顺利回位,反应堆功率降低,而且操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前20min判断了隔离阀状态,采取了手动隔离的方式,因此也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形成。

由于当时世界各国的核电监管机构、设备供应商都无法认识到经验反馈的重要性,因此未能组织相关人员对经验反馈工作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引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1975年,前苏联列宁格勒核电站的1号机组也发生了一次安全事故,发现了堆型设计存在问题,而且由于个核电站之间的沟通交流受阻,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运行人员不了解事故的发生经过[1]。

随着核事故的频繁发生,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核安全概念,世界各国也认识到一旦发生核事故是对整个地球的伤害,从而加强了各国见核电运行的沟通交流,推动了经验反馈工作的应用。

核事故应急工作中个体防护措施的思考

核事故应急工作中个体防护措施的思考

核事故应急工作中个体防护措施的思考
邹树梁;邓亚玲;邹旸
【期刊名称】《中国应急救援》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核事故应急中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对于减少对应急人员和周边人员的伤
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分析现有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方向,本文介绍了现有核事故应急中个体防护措施的类型与特点,使用综合分析方法,深入分析这些个体防护措施在切尔诺贝利、三里岛、福岛等三大核事故中的实施效果,认为已有应急措施存在成本高、难度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等三方面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个体防护措施的实施体系应注重核事故的风险评估、量化应急措施采取的标准、辐射源的防护改进等政策建议。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邹树梁;邓亚玲;邹旸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华大学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国家国防
科技工业局核技术支持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核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特殊性与个体素质要求 [J], 宋露莹;徐守龙
2.核事故应急决策的个体特征识别评价方法 [J], 陈迎锋;王建龙;林晓玲;杨永新;卢
新城
3.核事故情况下场外早期应急防护措施的决策分析 [J], 曲静原
4.基于模糊物元分析的核事故应急防护措施风险评价模型 [J], 辛晶;汤华清;张颖花;张丽敏
5.核事故和辐射事故的应急干预水平和应急防护措施决策问题 [J], 王恒德;中岛敬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核辐射

日本核辐射

日本福岛县(ふくしまけん)

地理位置:福岛县位于日本东北地区最南部,东临太平洋,
东西横跨奥羽山脉。由东至西依次分浜通、中通和会津三大区 域。有起伏变化的山地、复杂的火山地形和大大小小的湖沼群 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面积为13,782.75平方公里,仅次于北 海道、岩手县居全国第3位。

人文气候:人口约203万人,居全国第18位。气候上地区性差
• 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住的、天空、山川,乃至身体都存在着放 射性,核辐射只是其中的一种。比如,砖房0.75毫希/年;宇宙射线 0.45毫希/年;水、粮食、蔬菜、空气0.25毫希/年;土壤0.15毫希 /年;北京到欧洲坐飞机往返一次0.04毫希。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体 外和体内照射伤害人体。通常,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会成为放射性 物质伤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 • 当短时间全身外照射辐射量不足250毫希时,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可能 会发生变化,但不会有临床上的病变;250~1000毫希时,血液中白 细胞减少,可能出现结膜炎,但身体机能不会变化;1000~2000毫希 时,身体可能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恶心等,血液中淋巴细胞及白细 胞减少后恢复缓慢;2000~4000毫希时,会在一天之内引起人恶心、 腹泻、呕吐,几周之内脱发、食欲不振、虚弱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可 能死亡;辐射量在4000~6000毫希时,会引起人严重不适,2~6周之 内死亡率大概为50%;6000毫希以上,若无适当医护,死亡率为 100%。
Contents
1 2 福岛核泄漏事件简介 世界历年重大核泄漏事件
3 4
5 6 16
核泄漏的原因分析 核泄漏的影响及我国的措施
如何应对核辐射 核泄漏产生的影响 如何预防核辐射 反省与思考
一、福岛核泄漏事件简介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110道)1、打开核能大门的钥匙是人类发现了()。

A、电子B、质子C、中子答案: C2、压水堆核电厂是利用核燃料中铀-235的()发电。

A、动能B、聚变能C、裂变能答案:C3、在天然铀中,铀-235的丰度约为()。

A、 0.2%B、 0.7%C、 3.5%答案: B(铀矿石)4、目前压水堆核电厂核燃料使用的核素是()。

A、234UB、235UC、238UD、1H答案:B5、生产堆是用来生产 ( )的反应堆。

A、电能B、热能 C 、钚和氚答案:C6、铀-235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发生()按质能转換公式释放出能量。

A、核聚变反应B、化学反应C、核裂变反应答案: C(爱因斯坦)7、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中,( )作为增殖原料。

A、铀-238B、铀-233C、铀-235答案:A8、能使铀-238发生裂变反应的中子,为()。

A、快中子B、慢中子 C 热中子答案: A9、1公斤铀-235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标准煤。

A、27000吨B、270吨C、2700吨答案:C10、压水堆核电厂用的铀燃料中,铀-235的富集度为()。

A、1-3%B、3-5%C、5-6 %答案:B11、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它们是通过()释放出的能量。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原子核变化答案:C、12、为实现自持的链式裂变反应所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核燃料质量,称为()。

A、临界质量B、关键质量C、约束质量答案: A13、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換关系式实际上是利用物质( )转变为能量。

A、质量B、动量C、速度答案:A14、现在核电厂利用核能的方式是可控()反应。

A、核聚变B、核衰变C、核裂变答案:C15、核聚变反应是()。

A、两个轻核的聚合B、两个重核的聚合C、一轻核一重核的聚合答案:A16、核反应堆根据用途可分为()等。

A、研究堆、生产堆、动力堆B、高通量堆、快中子堆、游泳池堆C、压水堆、重水堆、沸水堆答案:A17、核电厂是实现()转化的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50年来,美国三哩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两次核电站事故,曾令世界核电建设陷入低谷,美国CNN、英国BBC等欧美媒体纷纷质疑日本是否“能够防止(前苏联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的重演”,并强烈批评了日本政府的应急反应。

瑞士NZZ am Sonntag报报道称“日本政府严重低估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尽管以较低级数公布了核爆炸的危险性,但是让居民到半径20公里外避难就是说明他们已经认为无法控制核电站的证据”。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
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

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确认,直接保护反应堆的金属防护罩没有在爆炸中遭受严重损害。

从此,日本福岛核电站1至4号机组相继开始出现危机。

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机组的部分乏燃料棒确认受损,但池中大部分燃料棒状况良好。

这是东电在地震和海啸后首次查明燃料棒受损情况。

检测结果确认池中部分乏燃料棒受损。

除冷却系统失灵所致水温过高外,含放射微粒的雨水、具有放射性的厂房屋顶和墙壁残片落入池中均可能增加水中放射物质含量。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第1和第2核反应堆附近的地下水中,放射性碘和放射性铯的浓度在过去一周中激增了数十倍。

东京电力认为可能是这两个反应堆附近的高浓度污染水渗透到了地下,导致地下水浓度的高升。

从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土壤和植物中首次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锶-89和锶-90。

文部科学省表示,由于量极小,这些放射性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不过此间专家认为,日本政府有必要继续调查放射性锶的分布情况。

放射性锶是铀-235的裂变产物,锶-89的半衰期约为50天,锶-90的半衰期约29年。

因此日本政府将开始强制当地居民疏散。

预计可能有13万居民将因此“搬家”。

目前,日本只要求距电站20公里内的居民“必须离开”,以免其身体健康受核辐射威胁。

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认,放射泄漏危害仍在继续,走向“无法预测”。

现阶段,核电站周边地区的自来水、鱼类、蔬菜中都已经检测出超标放射物质。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提高至7级,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同。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承认,目前无法给出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明确路线图。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设法使反应堆进入稳定冷却状态,妥善处理核污染废水以及阻止放射性物质扩散。

美国三哩岛事件:
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部分反应堆堆芯融化导致了美国核电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尽管它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反应堆堆芯融化事故,自发生至今一直是反核人士反对核能应用的有力证据。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虽然严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究其原因在于安全壳发挥了重要作用,凸现了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

在整个事件中,运行人员的错误操作和机械故障是重要的原因,提示人们,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控制系统的友好性等细节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泄露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

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切尔诺贝利最后一个反应堆已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关闭。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