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育学真题和答案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学一》00429真题及答案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学一》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429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教育思想是()A.终身教育B.绅士教育C.自然教育D.职业教育正确答案:C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正确答案:D3、在我国,教育必须与宗教相分离,这体现了教育的()A.强制性B.基础性C.免费性D.公益性正确答案:D4、“教育”一词最早见于()A.《孟子·尽心上》B.《学记》C.《论语》D.《大学》正确答案:A5、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教育应该()A.循序渐进B.抓住关键期C.因材施教D.长善救失正确答案:B6、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确答案:B7、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凯兴斯泰纳B.涂尔干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正确答案:C8、狭义的德育专指()A.道德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法制教育正确答案:A9、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表现形式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问题课程正确答案:A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个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正确答案:D11、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练习法正确答案:C12、学生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是()A.确立共同目标B.建立班级组织C.形成健康舆论D.健全班级制度正确答案:C13、咨询会谈开始阶段的核心任务是()A.确定改变目标B.澄清和评估问题C.建立好的咨访关系D.促成改变的实现正确答案:C14、对同一批答卷组织两次评分,若评分结果相差悬殊,则说明试卷的()A.难度低B.效度低C.信度低D.区分度低正确答案:C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A.1993年B.1995年C.1996年D.1998年正确答案:A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机智答案解析: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l分,共20分)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A.“教育学的雏形”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D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蔡元培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A.殷周时代B.秦代C.汉代D.宋代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D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D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6.小学生的思维 C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是 C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B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9.人l3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13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B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C.可以调整人l3结构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10.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A. 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11.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B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2.我国正在进行的五四制实验开始于— A —年。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 .教育学B .比较教育学C .元教育学D .教育哲学【考点】教育学科分类。
【答案】C【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科分类情况的把握程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比较教育学主要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联想到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元认知的概念);教育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
A.补偿教育B .义务教育C .终身教育D .回归教育【考点】教育发展的特征。
【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育发展的特征。
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近代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而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此外还有,现代教育和劳动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全民化,教育逐渐走向大众。
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
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A.运算能力的培养B.操作能力的培养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考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答案】D【解析】这道题把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对于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还有发展成就的理解掌握程度。
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分别对应具体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A、B选项不符合题目逻辑。
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2011教育学综合考研国家统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1教育学综合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2)2010年08月03日09:06来源:人民网一、选择题1.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A.道法之争 B.儒道之争 C.儒墨之争 D.名法之争2.荀子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雅儒 B.大儒 C.俗儒 D.贤士3.鸿都门学创办于()A.唐代 B.东汉 C.春秋 D.西汉4.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要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的是()A.董仲舒 B.荀子 C.王充 D.孔子5.《千字文》的作者是()A.西汉的史游 B.东汉的蔡邕 C.南北朝的周兴嗣 D.南宋时期的王应麟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7.提出"教育独立论"的是()A.蔡元培 B.严复 C.杨贤江 D.容闳8.《忏悔录》是()的著作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奥古斯丁 D.西塞罗9.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A.蒙旦 B.拉伯雷 C.莫尔 D.维多里诺10.被教育史家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的是()A.马丁路德B.布跟哈根C.梅兰克顿D.斯图谟11. 在卢梭划分的四个学龄阶段中,()的重点在于智育和劳动教育。
A.婴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2.英国《1944年教育法》也称为()A.《费里法案》B.《巴特勒法案》C.《巴尔福教育法》D.《富尔法案》13.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克伯屈 B.鲍尔斯C.狄尔泰D.斯普朗格14.在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中,认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的是()A.劳动力市场理论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D.筛选假设理论1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反应了()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201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45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教育学 B.比较教育学.元教育学 D.教育哲学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
A.补偿教育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回归教育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
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
A.运算能力的培养 B.操作能力的培养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
A.《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5.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上下午对调。
这种做法属于( )。
A.二部制 B.工读制 C.复式教学 D.合作教学6.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 )。
A.主导与辅助关系 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 D.衔接与分工关系7.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
”这种观点属于( )。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经验主义课程论C.要素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
这种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9.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
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
A.作业分组制 B.活动分组制 C.异质分组制 D.混合能力分组制10.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
2011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详解版_毙考题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A.教育学B.比较教育学C.元教育学D.教育哲学2.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A.补偿教育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回归教育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
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A.运算能力的培养B.操作能力的培养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5.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
这种做法属于()。
A.二部制B.工读制C.复式教学D.合作教学6.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教育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
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7.布鲁纳说:“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
”这种观点属于()。
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课程论C.要素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8.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加强学科联系,但不打破学科界限。
这种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相关课程D.融合课程9.将一个班的学生按能力分组,各组以不同的进度完成相同的课业。
这种能力分组属于()。
A.作业分组制B.活动分组制C.异质分组制D.混合能力分组制10.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
2011年考研专业课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1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A. 教育学B. 比较教育学 C。
元教育 D。
教育哲学。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劳作教育思潮代表人物和推动者是A. 拉伊 B。
凯兴斯泰勒 C。
蒙台梭利 D。
克里斯曼1925年,为了收回教育权,中国政府公布了什么法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A。
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 B。
群众教育第一 C. 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 D. 生产教育第一认为学生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类型为A。
掌握目标 B。
学习目标 C。
任务目标 D。
表现目标教育研究假设避免使用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全称肯定判断 D. 全称否定判断二、辨析题46.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此题目放在教育学原理中属于是德育和教学关系或是说是德育的途径问题,而实际上正如勤思教育学原理尹老师多次提到并且适中坚信的一个理念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只要听过勤思考研尹老师的2011年教育学原理课程,此题目肯定可以完整回答。
原题请见勤思强化班讲义P18“教学是德育额基本途径”以及P16“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47.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错误。
经典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勤思教育强化班的教育心理学中,师保国老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是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经典条件反射认为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
操作条件反射虽然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表现时所产生的刺激——反应联结。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是两千多年前的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2.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社会意识形态D.经济制度3.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为A.蔡元培B.陶行知C.杨贤江D.徐特立4.《学会生存》中说:“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这句话反映了基础教育中的A.基础性B.全民性C.未来性D.强迫性5.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师爱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D.职业信念6.据我国心理科学工作者研究确定,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A.6、7~11岁B.7、8~11岁C.9~11岁D.10~11岁7.小学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称之为A.依赖性B.独立感C.自制力D.向师性8.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成绩评定18.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A.教育目标B.管理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1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力价值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考研专业课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2011年的考研已经落下帷幕。
勤思考研第一时间发布2011年真题答案及解析,对于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来说,看答案,估分数是最急迫的事情。
在这里勤思老师提醒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准备复试,初试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敲门砖,复试不过,神马都是浮云。
建议大家马上进行考研必胜复试辅导训练。
二、辨析题46.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此题目放在教育学原理中属于是德育和教学关系或是说是德育的途径问题,而实际上正如勤思教育学原理尹老师多次提到并且适中坚信的一个理念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只要听过勤思考研尹老师的2011年教育学原理课程,此题目肯定可以完整回答。
原题请见勤思强化班讲义P18“教学是德育额基本途径”以及P16“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47.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错误。
经典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勤思教育强化班的教育心理学中,师保国老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是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经典条件反射认为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
操作条件反射虽然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表现时所产生的刺激——反应联结。
个体所学到的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先是错误的反应多于正确的反应,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误反应,最后到达全部正确的地步,即试误说。
所以,二者在根本上是有差异的,前者强调反射刺激的建立和强化,二后者强调行为在试误中的改进和形成,是有差异的。
原题请见勤思强化班讲义P172.48.学不可以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表明荀况师生关系中的“不惟师论”。
错误。
“学不可以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生可以超越老师,但是这并没有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因而不能说这是“不为师论”。
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作用关系国之兴衰,法之存亡。
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勤思教育的施老师在冲刺课程中为大家列举的诸多辨析题目中即有此题目的解答。
详见勤思教育冲刺讲义P46“荀子论教师”三、简答题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详见勤思教育基础班P43.50.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原则内容。
参考答案:原因:(1)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为了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必须遵循伦理性原则;(2)教育研究作为专业性研究,为了保证教育研究的权威性,必须遵循伦理性原则。
内容:在方法的使用上,要以人为本,尊重被研究者或者被试。
如访谈时,要坚持双方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对方的选择,要替对方保密等等,避免研究过程中对对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原题详见勤思教育冲刺讲义P140页“伦理原则的表现”。
5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参考答案:教师除一般公民权利外,还包括职业本身特点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1)教育的权利。
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评价的权利。
第七条规定。
(2)专业发展权,即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七条规定。
(3)参与管理权,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
详见勤思教育基础班讲义P61,“教师法》的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52.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的三大命题。
参考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健全的身体。
要有建设的能力。
要有创造的能力。
要有合作的态度。
要有服务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论: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活教育的课程在本质上是活动课程。
(3)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课程-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详见勤思教育冲刺课程讲义P77“述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内容”。
53.简述自我效能感的涵义和提高措施。
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
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提高措施:根据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回答:(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比如多提供让学习者体验到成功的经验,对其模仿榜样进行积极强化,进行适当的言语鼓励和评价,对学习者进行内在情绪状态的唤起等。
详见勤思教育暑期强化班P182“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论述题54.材料反映了什么教育目的观?联系实际论述这种教育目的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材料。
参考答案:材料反应了教育的生活准备说和生活适应说。
教育的生活准备说代表人物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会人们学会怎样生活,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教育的适应生活说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本身,使受教育者学会怎样生活,学校应该培养完全适应社会现实生活的人。
借鉴意义: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详见勤思教育基础班讲义P20,“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
55.论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以及对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作用。
参考答案:根据赫尔巴特的观点,兴趣是指观念的积极活动状态,是一种好奇心和智力活动的警觉状态。
赫然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
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思辨的、经验的、审美的三种兴趣;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
并把兴趣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和行动。
对赫尔巴特理论体系的作用:根据兴趣的分类,赫尔巴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划分。
他主张,根据经验的兴趣,应设自然、物理、化学和地理等课程;根据思辨的兴趣,应设数学、逻辑和文法等课程;根据审美的兴趣,应设文学、绘画等课程;根据同情的兴趣,应设外国语、本国语等课程;根据社会的兴趣,应设历史、政治和法律课程;根据宗教的兴趣,应设神学等课程。
赫尔巴特的兴趣观是其课程观和教学形式阶段论的依据,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
详见勤思教育习题库P197:经验、兴趣与课程。
56.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先前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错误),请简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说明如何在教育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参考答案: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2)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3)动机因素;(4)社会情境(课堂情境)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生先前的学习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
为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1)专门组织新的经验,或演示直观材料,或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感性经验;(2)多提供有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3)用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并结合材料说明。
原题详见勤思基础班讲义P237“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和“4.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对100名初一学生进行实验,这些学生在之前并没有学习过英语,现在测试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有什么帮助,请设计一个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真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哪种实验比较合适,为什么?(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种实验的优缺点有哪些?参考答案:随机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因为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基础,因而不需要进行前测,所以只需要进行后测,并且要求进行真实验,所以只能选择随机控制组实验设计。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简单随机抽样。
具体的方法是:抽签和随机数目表。
先对学生按学号进行编码,然后采用随机抽签或随机数目表的方式,进行抽样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种实验的优缺点有哪些?优点: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和自变量的影响,内在效度较高。
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节省人力和物力可控制历史,成熟,测验,统计回归等无关变量的影响。
、缺点: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
对被试人数有一定要求,不少于30人。
详见勤思教育冲刺讲义P152“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实验”点评现在这个时间还有一部分考生在考研的战场上,而我们教育学的考生现在已经结束了2011年的全部考试内容。
下面勤思考研就今年的教育学基础综合311的试题为大家进行一下简单的真题解析。
在昨天的公共课考试结束之后,就已经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况了,上午的政治考试,大部分同学反映都是比较淡定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把整张试卷都答满了,没有什么完全不会的,当然,也没有什么能够完全保证得分的题目;在下午的英语考试中,有过去年考研经历的同学普遍反映题目比去年的简单许多,尤其是作文;而第一次经历考研的同学,还是反映英语要难一些,有个别的几篇阅读理解还是挺简单的,那么从同学们的总体反应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认为,公共课与去年相比,给学生们的感觉要好许多。
那么进行上午的教育学考试结束之后,勤思老师将试题给我们勤思的专家拿过去,由我们的专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勤思的教育学原理尹老师说:教育学原理尹老师说,教育学原理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题目侧重于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中国教育史的施老师说陈鹤琴的题目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可见今年的主观性试题并不偏,选择题考察较为细致,考生应引起注意,外国教育史的丁老师说:正如我所说,不是考过的知识就不会考了,重点知识永远是重点,赫尔巴特论述题的出现正是如此,教育心理学的师老师评价说,今年的教育心理学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降低,题目并不难,都是平时我们所讲解到的重点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的鲍老师说:正如课堂中我所给大家指出的,伦理原则、样本取样都作为了重点知识出现。
那么,下面拿具体的题目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90分的选择题,这90分的选择题题目难度与去年相比持平,几乎没有超纲的题目,只有个别题目似乎出乎了学生的复习范围,如“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是()A. 教育学 B. 比较教育学 C.元教育 D.教育哲学。
除此之外,选择题依旧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如选择题的“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劳作教育思潮代表人物和推动者是A. 拉伊B.凯兴斯泰勒C.蒙台梭利D.克里斯曼,考察的就是外国教育史中对于教育思潮的知识点,属于识记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