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选修《何其芳预言》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何其芳预言ll

何其芳预言ll

二、作品解读
1、诗歌简介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 1931年秋天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 时诗人才19 19岁 诗开始收入《汉园集》 时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 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 《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 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诗人对已经产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偏爱。 诗人对已经产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偏爱。何其芳谈到 他的《燕泥集》中第一辑这个时期的作品时说: 他的《燕泥集》中第一辑这个时期的作品时说:“这 一段短促的日子我颇珍惜,因为我做了许多好梦。 一段短促的日子我颇珍惜,因为我做了许多好梦。”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 经历。 经历。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 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 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 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 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 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能使诗人 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 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 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 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 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何其芳预言ll

何其芳预言ll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

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 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 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能使诗人 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 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一、作家简介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 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被 称为“汉园三诗人”。他的散文集《画 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金。大学毕业后他到天津、山东、四川 等地教书。
一、院文学 系主任。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写出了《我 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广阔》 等诗篇,讴歌革命,礼赞光明,传诵一 时。 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庆工作,任 《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
3、诗歌的艺术特色
(4)为了增强音乐的美感,也加重抒情的色彩, 作者还自然而巧妙地运用诗句语言的重复。 重复的方法又各有所异,不尽雷同。如有时 是“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有时是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而又高扬,/火光一样 将我的一生诉说”,有时又是“我可以不停地唱 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同 样的字句反复的手法又有多样变化的运用,就使 诗的音乐性服从于情绪的表达而显出多姿的丰采。
3、诗歌的艺术特色

(5)语言含蓄
何其芳很注意诗歌的含蓄性的追求。他说: “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 水月”。由于这种“镜花水月”的情调的追求, 加上作者捕捉的闪光的意象和意象之间又省去了 散文的联系,就形成了《预言》这首诗的含蓄朦 胧的特征。但这不是那种令人不解的晦涩的朦胧, 而是给人以更丰富的想象天地和咀嚼余味的美的 朦胧 。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预言》刘芳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预言》刘芳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预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抒情主体形象。

2、探究梳理,抓住意象分析诗人朦胧的情感。

3、反思整理,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作者“镜花水月”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李健吾先生说“一般人视为晦涩的,有时正相反,却是少数人的星光。

何其芳先生便是这少数人中间的一个”,他评价何其芳是“别自开放的奇花异朵”,说他“生来具有一双艺术家的眼睛,会把无色看成有色,无形看成有形,抽象看成具体”,今天,就让我们一个学习何其芳先生19岁时写下的作品《预言》。

(二)初读感知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作品,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自读后请两位同学来有感情地诵读。

评价:这两位同学读出了情感的起伏,读出了那种期待与感伤,我们在朗读时可以想象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意境,这样能更好地体悟诗歌的美:比如:告诉我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1.现在找同学来梳理文章的结构。

文章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写了与“神”的相遇——接待、倾诉、挽留——离去。

2.“年轻的神”是怎样的形象?来自“温郁的南方”,有着“银铃的歌声”的年轻的神。

(三)品读研讨1.“年轻的神”承载了作者的深情,那么诗人是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年轻的神”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

明确:第一,通过意象来描写。

足音:有声的音响不大的意象来赋予心中的意念以有声的特征。

写出了年轻的神的飘逸、轻盈、美丽。

“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无语而去”。

足音在文中出现多次,是变化的,是流动性的。

歌声:神:银铃的、如梦的我:低低的唱、火光一样、不停地唱、忘倦的、激动的、对比,表现“我”对“年轻的神”的爱恋、挽留、失望、祈求南方:美丽、温暖、光明、多情叠加、跳跃的“我这里”、森林:虎皮褥、落叶、古老的树、半生半死的藤、密叶、夜的浓黑色彩 |第二,和谐的、音乐性的语言。

预言_何其芳_课件

预言_何其芳_课件

答案:
诗中通过问句质疑的方式,是 “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 具哲学意味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 的“得与失”、“取与舍”、“蛊 惑与抗拒”之间的抉择。在“留下 的悲哀”和“失悔的美丽”之间对 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思考。
小结
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 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 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 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 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 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 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 时常吟诵。直到今天,这首诗仍然散发着动 人的魅力。
诗歌中“落叶”这一意象有何特点 及表达效果?
解析:
“落叶”,飘零、凋落。衰落之意。
答案:
“落叶”象征着诗人爱情的飘 落,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让人不 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 伶与落魄。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谈谈你对 你“年轻的神”的理解。
解析:
联系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其象征意 义。
答案:
预言
何其芳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年2月 5日生于四川万县,现代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 论家。
作家作品
散文集:《画梦录》、《星火集》等。 诗集:《预言》、《我们的生活是多么 广阔》、《夜歌和白天的歌》等。 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 等。
写作背景
《预言》写于20世纪30年代, 体现了诗人30年代初到抗战前的创 作风貌,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 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 诗人在梦的清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 的心灵语言。
谢谢欣赏!
诗歌简介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 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 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 像,是爱与美之神。

预言课文精讲

预言课文精讲

预言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写的是美丽的少女,在青年时,会遇到一个俊逸的伴侣,但对方会很快消逝,成为幻影。

等到她年老色衰时,真爱她的青年,却早已远离。

诗人借此寓意美丽的爱情往往不能持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关于《预言》的段落划分,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出发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第一段(第1节):描绘美丽的少女和她的初恋。

少女在年轻时遇到了一个俊逸的伴侣,两人彼此倾心,情感热烈而纯真。

第二段(第2节):描述初恋的消逝和少女的失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恋的激情逐渐消退,俊逸的伴侣也离她而去。

少女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痛苦之中。

第三段(第3节):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人通过少女的经历,反思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短暂。

他感叹美丽的爱情往往不能持久,而真爱往往难以寻觅。

第四段(第4节):描绘少女年老色衰时的情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少女已经变得年老色衰,而曾经爱她的青年也已经远离。

诗人借此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短暂。

第五段(第5节):抒发诗人对真爱的渴望和追求。

尽管人生充满了无常和痛苦,但诗人依然坚信真爱的存在。

他呼吁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爱情,勇敢地去追求和守护真爱。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段落划分方式,具体的划分方式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和感受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通过对《预言》的段落划分,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感受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二、文章赏析《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

同时,诗人也倾诉了失去它的惆怅。

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三略读 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三略读 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法借鉴]
1.巧用意象,意境迷人 《预言》中,诗人在表达对爱神光临的如梦如幻的激动, 以及对爱神无语而去的失落时,采用的主要意象是“你”—— 年轻的神。配合意象丰富多彩。 年轻的神,从诗歌中看,是作者理想的爱的化身,她的光 临令人激动不已,她的消失又令人无比怅然,恍然若失。作者 追求艺术的“镜花水月”,本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爱神 光临,是一种感觉,作者的倾诉充满激情,是一种梦幻中的细 致无比的诉说,这种细致接近于写实的仔细描摹;在恍然如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陈敬容是个早慧的才女,初次发表的诗是初中时期的习 作。写《盈盈集》中的第一首诗《十月》时,她尚不满 17 岁。这位聪慧、敏感、善良的女诗人,爱情生活却是坎坷的。 不幸的情感生活给她的诗注入了一种忧郁的、委婉的情调, 她就像孕育珍珠的蛤蚌一样,在痛苦的折磨中献出了一颗颗 通体晶莹的珍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意分析]
1.啊,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 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点拨] 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她的到 来,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她的惆怅。“年 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 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私语”和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 “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
《窗》写的是失去的爱情,但抒情主人公没有怨恨,依 然一往情深地眷恋着昔日的恋人。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 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如鲁迅的《野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件2: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课件2: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积名句
(1)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2)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3)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4)为何以重帘遮住, 让春风溜过如烟?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4.怎样理解《神女峰》这首诗中的神女意象?
提示:精巧的神女峰是爱情价值的具象形式。这样一则凄恻缠绵的 爱情神话,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作者眼中,神女是超越时空的中国妇女的化身。神女不是神,她 不相信神女的爱心会变成石头。神女仍是众姐妹中的一员,是一个超越 时空的中国妇女的化身。因而,在诗人潜意识里,一种背叛的洪流已在 涌动,沿袭千年的伦理观终于动摇、崩塌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人运用意象化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 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 有分寸。
略 读: 预言 窗 你的名字 神女峰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预言》 《预言》写于 1931 年秋天。据诗人自述,他在 19 岁那年的夏天,曾经 受到一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又凄凉又艳丽的秋 光”(《梦中道路》)。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 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何其芳谈到他的《燕 泥集》中第一辑这个时期的作品时说:“这一段短促的日子我颇珍惜,因为 我做了许多好梦。”收入《燕泥集》中的第一首诗《预言》,就是这梦中 升起的一朵美丽的小花。这首诗先是收在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的《汉园 集》中,总题为“燕泥集”。之后,又编入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集子的名称 就以此诗为题,叫作《预言》。

预言-课件

预言-课件

整体感知
• 《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 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 美之神。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曾经受到 一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 的秋光”(《梦中的路》)。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 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 的欢欣,幼稚的苦闷”。这首诗在构思上十分精致,一 个序曲,一个尾声与中间的四个乐章组合成一首优美的 梦幻交响曲。中间的四个乐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 首尾两章有着内在的联系,开头意外的惊喜与末尾无尽 的惆怅自然呼应,留下余韵无穷。
鉴赏第二节
• 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 方,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 女神的仪态、绰约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 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与日光,习 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 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只能使诗人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 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 三、用鲜艳的色彩来点染这种意念的飘忽、 短暂、不可挽留,伴之以明丽的光、绮丽 的色,“虎皮的褥”“半生半死的 藤”“夜的浓黑”等等,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爱情的甜蜜和苦涩都包容在朦胧的 意象中。
这首诗声、光、色俱佳,作者还运用了诗 句语言的重复。重复的手法又不完全相同。 比如说“足音”“歌声”等等,音乐美完 全服从抒情的需要。
语言品味

《预言》一诗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感觉, 主要是以听觉的产生和消失来构思的, 把心中之“神”来得突然、去得匆匆 之感表达出来。
• 一、用有声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 音”“夜风的私语”“麋鹿的蹄声”这样 的音响强度不大的意象来赋予心中的意念 以有声的特征。“年轻的神”的形象幻化 为“银铃的歌声”“如梦的歌声”的感性 形象。诗人也是通过歌声表达对“年轻的 神”的爱恋,“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的 歌声倾诉一生的眷恋,保证永远地唱着 “忘倦的歌”,然而,“神”的脚步迈出 了,“激动的歌声”表现了内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62021/3/6Saturday, March 06,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临爱情时的惊喜,对于爱情的憧憬和态度, 以及初恋消逝之后的怅惘。“预言”是诗人对于 自己爱情的预言,他预言命运女神是不会光顾他 的,即使临近了也会离他而去。 • 另外这本诗集中还有《脚步》《秋天》《欢乐》 《花环》《爱情》《夏夜》《赠人》等名篇。寻 找和追求美好的东西,尤其是爱情。具有细腻、 缠绵而又反复低徊的情调。
• 一、作家、作品简介: • 二、何其芳(1912—1977):从“画梦”到 “歌唱”:作品风格的转变 • 三、作品解读 • 1、诗歌简介 • 2、诗歌结构与内容分析 • 3、诗歌的深层内涵 • 4、诗歌的艺术特色 • 四、其他作品

• •

• 简介 何其芳(1912-1977),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1931年后就读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 不少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 (因“汉花园”是北京大学所在地而得名)出版,受到 文坛注意。 “汉园三诗人”。他的散文集《画梦录》 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大学毕业后他到 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教书。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并做 过朱德的私人秘书,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写出了《我歌 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广阔》等诗篇,讴歌 革命,礼赞光明,传诵一时。
作品简介
• • • • 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散文集《画梦录》等 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 〈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 《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二、何其芳(1912—7):从 “画梦”到“歌唱”:作品风格的转 变
1.有关的知识点: 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 广田合出版诗集《汉园集》; 何其芳的《画梦录》(散文)、曹 禺的《日出》、芦焚的《谷》1937年获 《大公报》文艺奖金。
• 其重要的特点是真诚——真诚地追求着, 真诚地改造着,走向进步,走向光明,走 向理想的境界。 • 写下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快乐的 人们》《北中国在燃烧》《革命——向旧 世界进军》(“地球,你旋转得更快些!/更快
些让我们看见每天早晨的太阳!/更快些让我们 看见旧世界的死亡!”)
• “我犯的罪是弱小者容易犯的罪,/我孤独, /我怯懦,/我对人淡漠。”(《解释自己》) • “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我情愿有一 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 星星。”(《云》) • 《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 唱》 调子明朗向上,歌唱群众,歌唱青春,歌 唱自己的革命变化。
三、作品解读
• 1、诗歌简介 •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 其时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 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 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 的名称。诗人对已经产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偏爱。 何其芳谈到他的《燕泥集》中第一辑这个时期的作 品时说:“这一段短促的日子我颇珍惜,因为我做 了许多好梦。”《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 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到1936年的《送葬》,现实感、荒诞感更强。
“燃在静寂中的白蜡烛 / 是从我胸间压出的叹息。 /这是送葬的时代。//……//我不再歌唱爱情 / 象夏 天的蝉歌唱太阳。//形容词和隐语和人工纸花 / 只 能在炉火中发一次光。/无声地噬食着书叶的蚕子/ 无懒惰中作它们的茧。/这是冬天。//在长长的送葬 的行列见/我埋葬我自己/象播种着神话里的巨蟒的 牙齿,/等它们生长出一群甲士/来互相攻杀,/一直 最后剩下最强的。”
何其芳
李广田
卞之琳
“汉园三诗人”
• 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庆工作,任《新华日报》 社副社长等职。 • 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党校)任 教。建国后诗人曾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 《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等职。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红 学)以及教学工作,其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 还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 《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预言》(1931年秋)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呵,你夜的叹 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 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 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 神?//……//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我的 脚步知道每一条熟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 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我 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 停!/象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 了你骄傲的足音!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 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青的神?
2. 诗集《预言》 :出版于1945,皆30年代作 品。“差不多都是飘在空中的东西” 分三卷: 卷一(1931—1933),青春和爱情; 卷二(1933—1935),个人以外的事情,越 出了个人的狭窄天地; 卷三(1936—1937),开始接触现实。 内容越来越开阔,艺术却越来越粗糙。
早期诗风受象征主义,特别是梁宗 岱的《瓦雷里评传》的影响,将象征 主义与中国古典尤其是李商隐、李煜 诗词的凄凉、冶艳结合。形成了他早 期诗歌的现代主义特色。 《预言》 写 于1931年秋,受瓦雷里长诗《年轻的 命运女神》的影响。
3.诗集《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
收入他1938—1942年春天在延安时创作的26 首诗。何其芳从政治上阐释其含义:“其中有一 个旧我与一个新我在矛盾着、争吵着、排挤着。” 是对于一个小布尔乔亚知识分子在一个以拯 救民族的存亡为己任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武装集 团里所面临的思想感情问题的诗性的回答。
•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 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欢乐》) •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 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 上。”(《秋天》) • “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 恋是无希望的。/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 我害着更温柔的怀念病,自从你遗下明珠 似的声音,/触惊到我忧郁的思想。” (《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