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下) (8)

合集下载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教学设计_2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教学设计_2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讲的是我国1953年到1957年的历史,涉及到个五年计划、部宪法、三大改造等知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具有重大作用。

前两目内容比较简单,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补充背景知识及一五期间建设成就;三大改造一目对于初中生较难理解,本教学设计为教师主讲,辅之以表格的方法,并适当补充相关资料,使知识条理化、线索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部宪法的颁布;“过渡时期”的概念;过渡时期总路线;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一化”同“三改”的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补充3年经济恢复时期的知识,使学生明确本课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利于知识的连贯。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教师提问的方式,掌握新中国部宪法的基础知识。

通过表格的方式,使三大改造的知识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党在过渡时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通过介绍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期间经济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高昂热情和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成就、新中国部宪法教学难点三大改造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自然导入法。

当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之后,当新中国的外交也起步之后,经济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国民政府留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精简国家机构,整编人民解放军等等,使得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 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下)

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 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下)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朱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的提名,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三 、 三 大 改 造
改造的内 改造的途 容 径
历史意义
存在的问 题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商 业
建立农业 实现了生 后期存在 生产合作 产资料所 要求过急、 社 有制的深 工作过于 刻变革, 粗糙等缺 标志社会 点 建立手工 主义制度 业生产合 基本确立, 作社 我国开始 加工订货、 进入社会 公私合营 主义初级 阶段
练 兵 营
4.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 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 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 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 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 B ) “社”是指( A.人民公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5.史实辨析 某同学在“忆峥嵘岁月,振东北雄步、发展经历了漫长、曲 折的历程。读图,回答问题。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一五计划成就
(1)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于(
) C.戊戌变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民国初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据图一谈谈 当时我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3)图二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哪两个方面的成就?一五 计划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再见!
练 兵 营
2.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 堑变通途”,这直接反映了 ( B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练 兵 营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 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在经济上 翻身成为生产资料主人的标志性事 件分别是什么( B ) A.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 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的完 成 C.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土地 改革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 开和改革开放

八年级下册历史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课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课件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挑战与展望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保障国家安全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将土地使用权下放给农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效率。
改革背景
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以解决城市经济体制僵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经济特区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04
CHAPTER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自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经济探索,但未能解决生产力落后、经济体制僵化等问题。
背景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义
改革背景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实行集体化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我国在航天、量子通信、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国家之一。
教育普及
我国实现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文化繁荣
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品丰富多样,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总结词
我国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初中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标志性成就,知道它是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是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列举1954年宪法的核心内容,理解这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主要步骤,认识三大改造完成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大型经济建设项目的主要类别和地区分
布特点;探讨第一部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具体体现,宪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只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才能调动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理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保证。

认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1954年宪法;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三大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温故知新
用第二单元的基本线索导入课题,出示课件解释课题的基本概念。

活动2【活动】案例分析。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优化设计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优化设计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

优化设计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例1、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A、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B.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C、巩固人民民主国家政权D.让农工商业适应计划经济要求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大改造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

三大改造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据此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

倒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表是几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请算一算点拨:此题为数据分析题。

解答这个题目,应该采用数学上的计算法。

将1957年产量减去1952年产量,得出1957年比1952年产量增加的绝对数,然后将这一增加数除以1952年产量数,得出百分比。

例如(535万吨一135万吨)+135万吨,增长296.3%。

1、(2006年,江西)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这种局面的改变始于()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成功实施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顺利进行B点拨:毛泽东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工业水平低的现实。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A、交通运输业B.重工业C.农业D.轻工业B点拨:此题考查对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内容的了解,可根据当时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迈向社会主义word学案.doc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迈向社会主义word学案.doc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导学学案一、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 的标志。

二、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标志性成就,知道它是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是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2、列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核心内容,理解这部宪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与主要步骤, 认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文,在教材上标注并记忆以下内容1、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它的基本任务、执行时间各是什么?2、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时间什么事件通过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时候工业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我国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6、如何理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7、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8、讨论: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哪几次历史性巨变?为什么?(三)拓展延伸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理解成就取得的原因。

四、拓展阅读1、“一五”时期的建设成就(1953-1957)工农业一五指标皆完成,东北基地初建成。

钢铁飞机和汽车,鞍山沈阳与长春。

奠定工业化基础,农业发展亦兴盛。

交通运输武汉大桥通南北,铁路鹰厦与宝成。

康藏青藏与新藏,世界屋脊公路兴。

经济建设领头人,顺达梦桃王崇伦。

注释:鞍山沈阳与长春:指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厂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顺达梦桃王崇伦:李顺达:中共党员,1952年农业部授予“爱国丰产金星”奖章,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赵梦桃:中共党员,西北国棉一厂细纱工,全国先进生产者;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车工,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案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案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陈海宽时间:2012-2-28 审核:【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记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重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成就和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难点】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6内容,完成1—2题)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文革”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什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是怎样初步建立起来的?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阅读P77——P78内容,完成系列知识结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有企基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业改革形式:_________、_________确立社会先进典型:主义市场就业制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体制度变化就业机制:观念:告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医保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建立改革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阅读P78“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完成下面问题:)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____________(英文简称:),并为其发展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阅读P79“高举伟大旗帜”完成下面问题:)会议:时间:年月,报告:《》内容:1. 首次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这个科学称谓2. 指出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

【知识学习】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知识学习】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教学设计课件www.5yk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讲的是我国1953年到1957年的历史,涉及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等知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具有重大作用。

前两目内容比较简单,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补充背景知识及一五期间建设成就;三大改造一目对于初中生较难理解,本教学设计为教师主讲,辅之以表格的方法,并适当补充相关资料,使知识条理化、线索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过渡时期”的概念;过渡时期总路线;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科&网Z&X&X&k]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一化”同“三改”的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补充3年经济恢复时期的知识,使学生明确本课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利于知识的连贯。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教师提问的方式,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基础知识。

通过表格的方式,使三大改造的知识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党在过渡时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通过介绍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期间经济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高昂热情和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成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教学难点三大改造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自然导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设置问题讨论, 使学 生认识到 “宪法的性质是 社会主义类型” 的真正含 义,从而化解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 的能力,掌握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和掌 握历史学习的原则: 论从 史出。
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本内 容:经济上、政治上我国 迈向社会主义。
课堂练习
1、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指? 2、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期开始? 3、我国有始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4、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 是?
1、 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代行宪法的法律文件时什么及巩固政 权的措施包括哪些。2、政权巩固后,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 提问巩固旧知识, 激发学 恢复国民经济, 向社会主义迈进, 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生求知欲。 第一部宪法怎么出台的,共同学习第 8 课。 一、工业化的起步 1、 提问: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特/点?(经 济根本好转,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很低。) 2、 介绍:为迅速改变这种工业落后的面貌,党中央依据我们 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 1953 年到 1957 年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带动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这 就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3、 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目的、 基本任务是什么? (目的是有 通过让学生归纳的方法, 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 把学习内容简化, 有助于 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学生识记。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 ②“一五”计划实施后,出现了那些主要成就?(重工业: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第一家飞机制造厂生产 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方面: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
教学活动
4、 过渡: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促 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在此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诞生了。 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 结合图片看课本相关内容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届人大通过宪法,毛主席致开幕词,刘 少奇作报告。 ) 2、 提问:宪法制定于何时?什么会议上制定?主要内容是什 么?(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人民民主 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 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还规定了公民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 ) 3、 讨论: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 参考: 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还规定了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 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所以是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4、 过渡:建国后的经济振兴不仅包括“工业化得起步” ,还有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 这些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三大改造 1、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土地改革状况。土改后的土地 归谁?属于什么性质的所以制?(1950 年土改,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 属于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制。 ) 提:1:有何弊端?看书复述(弊端是缺乏资金和生产工具, 难以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 ) 提问 2:为克服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国家采取什 么措施?结果怎样?请同学们看书勾画。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有力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底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深刻变革。 ) 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怎样进行的呢? (国家通过 “利用、 限制、改造”的政策,从加工订货发展为公私合营。 过程中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向社会 主义的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创举。 ) 提问: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认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 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四、小结:在迈向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 设同步进行, “一五”计划的制定、实施,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 貌有了初步改观;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到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民主政 治建设的跟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确立了我国根 本的政治制度,中国迈向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教材处理 重点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1954 年宪法、三大改造的形势 教学过程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2、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是何时召开?通过了? 3、1953 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什么? 4、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什么? 方法、手段和目的
检查课前 预习效果
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导入新课
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本课作业
《课堂训练第 8 课》
目的 工业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 根本任务 成就
板书设计
过 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 期
三大改造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性质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转变为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迈 向 社 会 主 义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课堂评价
教学反思
第8课
迈 课时
八 1
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 2011-03-02
教学目的
能力 情感 难点
1、 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三大改造的 实质、意义、缺点。 2、 培养读图及阅读资料的能力和归纳、 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 能力。 3、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