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期末复习)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快速版)

范围:生物圈 特点: (1)全球性 (2)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二、碳循环
小结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报警信息素
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气味 的气体,它既是报警信息素,又有防御 功能。
狗利用其小便记路。
猪笼草利用“罐子”分泌蜜汁,来 引诱昆虫然后进行捕食。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 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 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 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求偶炫耀 一些鸟类在求偶时 的行为很独特,通 常雄鸟会进行复杂 的“求偶炫耀”。
如:食物链“草 兔 狼”。
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兔提供了可 取食的信息。 狼能够根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也能够根据 狼的气味躲避狼。
相关信息: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 圆圈舞相同的频率和声音,吸引蜜 蜂来采蜜,帮助苹果树传粉,提高 产量。
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 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孔雀开屏
送礼
这是一种奇特而温柔的求偶方式。从小小 的蚊蝇直到高等哺乳动物,求偶过程中都有 “送礼”的行为。有些动物已经 把“送礼” 发展为“请客”的形式,如公鸡找到食物之后, 常常邀请母鸡共享美餐.
送礼
一些雄企鹅求爱前需要挑 选一些卵石作为见面礼, 这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是很 难找到的礼物。这块小石 头的形状和色泽还必须是 使雌企鹅感到高兴和满意。 然后,它衔着这块石头, 去寻找它心目中的娘子。 一旦姻缘良机到来,雄企 鹅就把这块石头放在雌企 鹅的脚边。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收藏)

3、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分解作用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13
关注社会——温室效应 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大气中CO2浓度
增加
危害: 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 生存构成威胁。
3
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
粪便 能
量
初级消费者摄入
流
经
第
二
营
初级消费者同化
养
级
示
意 图
分解者 利用
遗体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残骸
呼吸
呼吸 散失
散失
次级消费者 摄入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4
…
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太阳能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呼吸作用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第四营养级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大约是10%-20%。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某个湖的能量金字塔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 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 。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 个营养级。
多
4-5
为什么说“一山不生能态容系统二的虎三大”功?能
不可逆转,不能循环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分解者利用 •未被利用 14.6
太阳 能
分解者 12.5
2.1
微量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相关计算 •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m2·a)],据图分析: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 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0%=(16-2)/110× 100%≈12.7%;
生态系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位
采取措施
森林
优质木材
适量砍伐
草原
肉、奶、优质皮革
适度放牧
农田
农作物
清除杂草、除虫
湖泊
鱼类
适度放养、适时捕捞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2021年湖南六校高三联考)如图甲表示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部 分情况,图乙表示兔的能量来源与去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图甲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非生物环境 ( CO2 )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 (有机物)
非生物 环 境 (CO2)
呼光
呼
微
吸合
吸
生 物 的 分
作作
用用
捕食
生产者(有机物)食物链(网)
作
燃
用
烧
消费者(有机物)
解
作
用
分解者
煤、石油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物质循环的概念
单向流动
①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无法再被利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h

思维训练
1.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鱼体重增加1kg,所需 如D鱼体重增加 鱼体重增加 , 浮游植物 1000kg 等。
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 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
总结
从能量传递过程看, 从能量传递过程看,流经生态系统的 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营养 级传递,可见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 级传递, 得能量的源泉, 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基础。
能量流动的计算规律
在食物链“ 在食物链“草 免 鹰”中, 1、假如现有草100公斤,最少可使鹰增重 、假如现有草 公斤, 公斤 设使鹰增重X 公斤, 设使鹰增重 1公斤,则: 100 10% %
1 4 50
公斤。 公斤。
10% =X1 % 公斤。 公斤。
Hale Waihona Puke 2、假如现有草100公斤,最多可使鹰增重 、假如现有草 公斤, 公斤 设使鹰增重X2公斤,则: 100 设使鹰增重 公斤, 20%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1.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定义
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是怎样输入的呢? 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是怎样输入的呢? 这些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又是如何传递和 散失的呢? 散失的呢?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 ) 么地方开始的? 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 为什么? 为什么?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 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能不能从动 物开始?不能。 物开始?不能。
复习 生态系统的功能

2、次级生产
(1)定义: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
分解者(动物和微生物)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 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 程。
大农业中的畜牧水产业和虫菌业生产都属次级生产。
(2)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 生产动物蛋白食品,改善人们食物结构。 • 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机能。 • 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生物生产 •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一)生态系统生物生产
• 生物生产 • 初级生产 • 次级生产
1、生物生产(biological production)
(1)定义: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重要的功能之一,生物将物质、 能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 过程。
我国水资源短缺(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人均资源少。我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 源总量为28120亿m3,世界排名第六,低于巴西、原苏联、加 拿大、美国和印尼。而人均只有2310m3,约为世界平均的1/4, 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 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 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50-70多集中在夏季
• 能量来源 • 能量流动渠道 • 能量流动的特点 • 能量流动效率
能量是怎样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
1、生态系统能量来源
能量来源:
太阳能:占99%以上(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
自然辅助能:如风能、水势能、蒸发、降水、潮汐能、核能等占<1%
生态系统的功能

2.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 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 4Kg 鱼 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 1/2来自植物 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 1/4来自草食鱼类 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 来自草食鱼类, 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 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 20%计算, 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B 该杂 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120㎏ 160㎏ A.120㎏ B.160㎏ 60㎏ 100㎏ C.60㎏ D.100㎏
生产者 植物) (植物)
初级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5、过程: 过程: 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散 失的是三大功能类群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 失的是三大功能类群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
能量流入某一营养 级后的四个去向
呼吸散失① 呼吸散失① 残落物、遗体③ 残落物、遗体③ 自身储存② 自身储存② 流入下一营养级④ 流入下一营养级④
金字塔 能 20%传递效率 能 量 金字塔
7、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 调整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1.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 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 1.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2.能量的多级利用 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能量的多级利用, 2.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3.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 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 素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 素循环如右图, 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 夏季, B.秋季, A.夏季,a>b+c+e B.秋季,e+f<g 春季, D.冬季, C.春季,g=b+e+f D.冬季,d>c+f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能受能量的 驱动,并能依赖于水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 然状态下,一般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某 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 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 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例如,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使当地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则通过空气的运动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吸收量 的增加,使其浓度迅速降低到原来水平,重新达到平衡。 硫、磷等元素的沉积物循环则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这是 因为与大气相比,地壳中的硫、磷蓄库比较稳定和迟钝, 因此不易被调节。所以,如果在循环中这些物质流入蓄库 中,则它们将成为生物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利用的物质。
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是指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成金字塔形,称 为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也就越少。在食物链中营养级 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 能量的研究意义 研究能量流动规律有利于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据能量流动规律 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水华: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 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 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 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5)赤潮:赤 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 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 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6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 指一种生物进入到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域 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现象。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由环境或由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并不断相互作用,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有机整体2、Producer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3、Consumer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到四级),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Decomposer分解者:异养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动物等5、Secondary production次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生态系统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又称为第二性生产6、Prim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从无机物合成,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又称为第一性生产7、Biomass生物量:某一特定观察时刻,某一空间范围内,现有有机物的量,他可以用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量,重量(狭义的生物量)或含能量来表示,因此它是一种现存量8、production生产量:是在一定时间阶段中,某个种群或生物系统所新生产出的有机体的数量,重量或能量,它是时间上积累的概念,即含有速率的概念。
(生产量,生产力production rate,生产率productivity同义)9、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总初级生产力与net primary production,NP净初级生产力: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量称为总初级生产力,植物总初级生产力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掉的,余下的有机物即为净初级生产力10、Pg,gross production总初级生产量:照射到植物上的太阳辐射,仅有50%左右的可见光部分可被叶绿素吸收,其他部分不被利用,在吸收的光线中,大部分散射,转化为热能,最大值有5%(被吸收量的10%)用于有机物的合成,这部分被称为总初级生产量11、PN,net production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20%(总辐射量的1%)的吸收消耗,为净初级生产量12、Food chain食物链和trophic level营养级: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的链条式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级一级的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原因?
•捕食不彻底:当动物体在捕食猎物时,由于相 3、能量流动的特点 互之间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捕食者能够捕食 到猎物,但不可能将其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捕食。 •摄食不彻底:当动物捕食成功后,在取食对方 时,也不可能将对方的所有有机物全部吃下。 •消化不彻底:当动物将食物摄取到消化道中之 •单向流动、不可逆; 后,也不可能将其中的全部营养都能吸收。 •逐级递减、传递率约为10%—20% 。 •以上就产生了分解者的营养来源。 •另外生物体本身需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进 行繁殖以及生长、发育等。这一切都将以呼吸热 的形势最终散失。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4、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同营养 级间能量的 传递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D
A.甲=丙+乙 C.甲=乙=丙 B.甲<乙<丙 D.甲>乙>丙
5、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B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耗掉 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放散到环境中去
能量流动计算方法:
选最短食物链 获最多能量 按×20%计算 知低营养级 求高营养级 选最长食物链 获最少能量 按×10%计算 选最长食物链 需最多能量 10%计算 按÷ 知高营养级 求低营养级 选最短食物链 需最少能量 20%计算 按 ÷
7、右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 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 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 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 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 的。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 合成与分解等过程,反之亦然。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 成,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 总而言之,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载体;能量为 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 A.生态系统范围内辐射的全部太 阳能 B.照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消费者得到的全部化学能 D.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 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 [ ]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 动物直接摄食
例: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 和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发酵)两种分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 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 除碳酸盐外,通过 ________ 燃烧过程 回到大气 中。 (4)在生态系统 中,碳元素主要以 CO ________ 2(气体) 状态进行 循环,碳循环始终 能量流动 结合在 与________ 一起进行。
(2)循环:无机环境与 生物群落 之间。 (3)范围:整个 生物圈。 全球性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 2.特点:
3.实例——碳循环 (1)碳循环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通过食物关系以含碳有机物 形式流动。 (2)循环过程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和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流出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生产者 、消费者、
塞达伯格湖能量流动
分解者 14.6
12.5 太 阳 能 2.1
微量
生产者
464.6 96.3
植食性动物
62.8 18.8 呼吸 122.6
肉食性动物
12.6
7.5
293
29.3
5.0
未利用 327.3
比较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输入 输出量 传递 量 (传递和散失) 效率
生产者 植食性 动物 肉食性 动物
分解者 的
呼吸作用 。
③产生CO2的非生物途径: 化学燃料燃烧 。
(3)环境问题:平衡打破会造成 温室效应 。
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形式 过程 能量流动 以 有机物 为载体 食物链(网) 沿 单向流动 单向传递 逐级递减 、 物质循环 化学元素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 反复循环 落间 反复出现, 循环流动
6、在生态系统内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 单向传递叫做 [ C ]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 D.能量交换
4、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反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总值和数 量值的对比,它是能量流动特点的直观反应。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 C、H、O、N、P、S
1、具有三个营养级的能量金字塔,最上层的体积是最下 层的 [ D] A.10%~20% B.0.1%~1% C.1%~2% D.1%~4% 2、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g体 重,至少要消耗植物 [ D] A.1000g B.500g C.250g D.125g
3、若鹿的进食能量为100%,其粪尿能量为36%, 呼吸能量为48%,则鹿的同化量为( ) A. B.84% C.16% D.52% A64%
练习
3.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去 以维持碳循环过程的主要形式是 [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化工厂的分解释放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碳酸盐的分解 4、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那么在生态 系统中,下列生物哪类生物最少 [ ] A.昆虫 B.鸟 C.猛兽 D.植物 5、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 通过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自由扩散 6、在生态系统中,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比 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 [ ] A.多 B.少 C.相等 D.以上3种都是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输入、_____ 转化 、 1.含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 传递 和_______ 散失 的过程。 ______ 2.特点 (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 养级流向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二营养级 ,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食物链 传递的过程中,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_______ 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_________ 代谢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 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____ 散失而使能量 逐级减少。 能量流动 关 3.研究意义: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能量转化效率 。 系,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464.6 62.8 12.6
171.6 33.5 7.5
13.5% 20.1%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10%~20%);
导致以上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1、单向流动的原因:捕食关系不可逆,热能的散 失不可逆。
2、逐级递减的原因:自身的呼吸消耗,部分流向 了分解者;未被利用。
建立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能提高能量的传 递效率吗?
【提示】 不能。但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尽 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态系统了 热 能。
生 产 者
初级 消 费 者
次级 消 费 者
三级 消 费 者
分
解
者
要点
由上图可知: (1) 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 ( 主要是植 物)固定太阳能。 (2) 能量转化:太阳能 → 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3)能量的传递 ①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特点
6、碳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燃 烧 作 用 摄食作用 呼 吸 作 用
生产者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无机环境
分 解 作 用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消费者
分解作用
分解者
要点
•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CO2;其次还有 碳酸盐。 •循环形式: CO2 •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的有机物。 •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 作用。 •在生物体间的传递途径:食物链(网) •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 者的分界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