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氧化应激参数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1月第6卷第2期临床医学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具有高致残风险和致死风险,而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脑梗死类型,在脑梗死中占比约为20%~30%[1-2]。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诊断手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可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3]。

本研究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与颈动脉IMT 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50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男58例,女62例;年龄42~93岁,平均(70.56±13.54)岁。

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1~90岁,平均(70.14±13.67)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均经头颅CT 、症状观察,证实为腔隙性脑梗死;②对照组均经头颅CT 检查,证实无腔隙性脑梗死;③年龄≥40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病变者;②合并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④对照组血脂紊乱者。

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2038作者简介:陈佳佳(1986-),女,汉族,甘肃兰州人,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及神经重症。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陈佳佳,袁明,张青,米琳(中航工业西安医院,陕西西安,710077)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的关系。

方法选取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50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颈总动脉IMT 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IMT 阳性组与IMT 阴性组。

所有患者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IMT 和血脂指标,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 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洛卡超声Prosound α7检查所有参与人员的颈动脉,探讨IMT值、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实验组颈动脉IMT值大于对照组,CCAD值(颈动脉管腔直径)小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5.4%)高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梗死可以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预测。

【关键词】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445.1;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183-01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大脑局部区域脑部供血障碍引起的相应区域的功能障碍。

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

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死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笔者就IMT值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5年5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2]。

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9.3±2.1)岁,平均体重(64.9±3.4)kg。

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7±2.6)岁,平均体重(65.3±3.1)kg。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检验,发现P>0.05,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1.2 方法所有参与研究者均需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仪器选择阿洛卡超声Prosound α7诊断仪。

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及无明显心脑血管体检患者60例,对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60例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48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43例,50~70%12例,>70%5例。

对照组60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20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54例,50~70%4例,>70%2例。

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即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狭窄。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081-02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是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高危因素,关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逐年增多,大量资料均表明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即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狭窄[1]。

对脑梗死患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1±2.5岁。

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病程1~15天。

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扫描诊断证实。

对照组为我院门诊或体检者中选取的60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2±2.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H型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研究陈南耀;余丹【摘要】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H)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分为高H组56例(Hcy≥10.0μmol/L)、普通组64例(Hcy<10.0μmol/L),检测两组的血清Hcy、APN、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IMT.结果高H组患者的Hcy、CIMT、L/H水平均高于普通组患者,APN水平低于普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H型高血压伴ACI患者的Hcy、L/H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APN水平低于稳定性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伴ACI患者的CIMT作为因变量,Hcy、L/H、APN水平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Hcy、L/H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与CIMT值增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伴ACI患者血清Hcy、APN、L/H 值升高较为显著,并且与颈动脉斑块特征、CIMT厚度具有一定的关系.【期刊名称】《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21)002【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胆固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作者】陈南耀;余丹【作者单位】571199 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2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其中高血压是诱发脑梗死最主要的独立影响因素[1]。

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Chin J Hemorh.2020;230(3)320收稿日期:2019-12-05 作者简介:郑 香(1987—),女,江苏张家港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疾病。

通讯作者:蒋廷波,E-mail :189***************doi:10.3969/j.issn.1009-881X.2020.03.013体检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郑 香1,肖接承1,刘 丹1,蒋廷波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健康管理中心;2.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6)摘要: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与健康体检的人员,最后入选2 286 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CIMT 正常组(n =970),CIMT 增厚组(n =523),颈动脉斑块组(n =793),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UA 等指标,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各变量的差异性,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方程,得出CIMT 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三组之间年龄、性别、SBP 、DBP 、BMI 、心率、FBG 、HbA1c 、UA 、TC 、TG 、LDL-C 、PL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DL-C 、MPV 、PDW 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增龄(40~60 岁,60~80 岁)、HbA1c 是CIMT 增厚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 值分别为4.41、8.57、1.53;增龄(40~60 岁,60~80 岁)、男性、HbA1c 、LDL-C 、UA 是颈动脉斑块组独立危险因素,其OR 值分别为8.21、45.85、1.74、1.79、3.02、1.33。

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Ap- oA1与 C MT 呈 负相 关 ( < O 0 ) 结论 I P .1。
脂 代 谢 异 常 与 c 患 者动 脉 粥 样硬 化 密切 相 关 ; I 者 体 内 可 能 存 在 脂 质 过 氧 化 I C 患
反 应 ; 制 脂质 过 氧 化 , 少 o- D 的 生 成 有助 于预 防和 治疗 C 。 抑 减 xL L I

6 ・ 66
旦隧 坠医堂枣志 21年 3 0 2 月第 3卷第6 3 期 I LbM dM r 1,o 3,o6 nJ a e, a h 02V1 3N. t c2 .

临床检 验研 究论 著 ・
脑 梗 死 患者 血脂 水 平与 颈动 脉 内中膜厚 度 的相 关 性分 析
肖 胜 陈 婧 , 宏 良 肖劲松 。 , 汪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湖北省 黄石 市 中心 医院 :. 经科 ,. 1神 2 检验 科
摘 要: 目的
4 5 0 ;. 3 0 0 3 武汉 大 学 中南 医院神 经科 , 湖北 武汉
40 7 ) 3 0 1
探 讨 脑 梗 死 ( I患 者 血 脂 水 平 与 颈 动脉 内 中膜 厚 度 ( I C) C MT) 的相 关性 。方 法 测 定 1 0例 C 患 者 ( I ) 2 I C 组 和
Re a ins i ewe n i d m i d c r td ntm a m e a t c e s i a int t c r br li a c in l to h p b t e lpie aan a o i i i - di hikn s n p te s wih e e a nf r to
wih c r b a i f r t n C ) M e h d CI T, l s xd z d l w— e st i o r t i ( x L t ee r ln aci ( I . to s o M p a ma o i ie o d n iy l p o en o - DL) e e n e u lv lo o a h — p l v l d s r m e e f t t 1c o a l se o ( e t r l TC) ti c l l c r l TG ) l w e st i o r t i- h ls e o( ,r ygy e o ( a ,o d n iy l p o en c o e t r LDL C) h g e st i o r t i — h ls e o( p — , i h d n i l p o en c o e t r HDL C) a — y p - , p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多 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甚少。本文 通过对颈动脉 I MT ( i n t i m a - m 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 和粥样斑块进行 超声检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 关系,探讨多重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 以便为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 2 2 7 例来自 社区健康体检者, 医
家族史, 直系亲属中男性<5 5 岁, 女性<6 5 岁出现冠心病及

中 文 摘 要
其他心血管疾病。( 5 )吸烟,目 前正在吸烟和既往有规律吸 烟史,但现在已戒烟均为吸烟者,采用吸烟指数来表示,每 天吸烟的支数x 吸烟的年数。 ( 6 ) 肥胖[ 3 0 1 : 按照W H O最新指
夹角< 6 0 ',测定选用仪器内存血管分析软件。患者取仰卧 位,颈部伸展,头部偏向检查对侧,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前 缘或后缘,从锁骨上窝颈动脉起始处沿血管走行纵向扫查, 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膨大处,探头转动 9 0 0, 自 下而上横向扫查。二维图像观察血管走向、管壁、管径、 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管内 血流状态及血流充盈情况,以颈总动脉分叉前 l c m处开始, 间距 l c m分别测量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处, 颈内动脉前后 壁1 2 点取平均 I MT(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管壁平整光滑 I MT
院门诊及住院的部分患者。男 1 3 9例,女 8 8例, 年龄 4 5 - 5 7
岁( 平均 5 3 . 2 5 土 3 . 0 1 岁) 。 大部分受检者有多重危险因素但临 床上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并以药物治疗为主。女性均为 绝经后。由专人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腰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张升超;吴江;赵鹏;余汉兵;钟立生;张庆英【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中膜内层厚度(IM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桃源社区及流塘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4 202人为筛查对象,所有筛查对象均予以问卷调查及初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对初筛判定为高危风险的人群进一步进行复筛,复筛内容中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等.结果共获得具备颈部超声结果的341例高危人群数据,进一步将颈部血管超声以IMT为1.0 mm将研究对象分为IMT<1.0 mm和IMT≥1.0 mm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具备IMT指标的341例高危人群中,IMT<1.0 mm的占43.7%,IMT≥1.0 mm的占56.3%.二分类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OR=1.621,P<0.001)、甘油三酯(1.263,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OR=1.054,P=0.049)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而女性(OR=0.560,P=0.032)是IMT增厚的保护因素.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中血清Hcy的变化,发现IMT≥1.0 mm组的Hcy平均水平高于IMT<1.0 mm组(14.39 ± 6.54 mmol/L vs 16.42 ± 9.15 mmol/L,P=0.039);并且血清Hcy水平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定期针对社区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伴有Hcy增高及甘油三酯增高的患者需进一步增加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以便及早进行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降低人群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Objectvies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 of carotid artery intia-media thickness(IMT)among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Method:Us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4202 residents aged over 40 who lvied in Taoyuan community and Liutang community of Shenzhen city were selected as screening samples.After questionnaire survey,preliminary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examination,high risk residents were further screened including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etc.Results 341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inspection results.And all the samples wer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IMT(IMT < 1.0 mm or IMT ≥ 1.0 mm).The results shown that in 43.7% and 56.3% of the 341 stroke high risk samples,the IMT were < 1.0 mm and ≥1.0 mm,respectviely.Two classification of non conditional multvi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OR=1.621,P<0.001),triglycerides(1.263,P=0.040)and serumhomocysteine(Hcy)(OR=1.054,P=0.049)were risk factors of IMT thickening,and the female(OR=0.560,P=0.032)were the protectvie factors of IMT thickening.Further comparing the HCY levels in serum between the two groups,we found that the average level of Hcy in the group IMT ≥ 1.0 m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IMT<1.0 mm(14.39±6.54 mmol/L vs 16.42±9.15 mmol/L,P=0.039).Besides,there is a positvi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rum level of Hcy and IMT.Conclusions We should screen for risk factors of stroke in community population,regularly.And hypertensvie patients accompanied with high level of Hcy and triglyceride need to take the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for early intervention.So that we could prevent strok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期刊名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4)004【总页数】4页(P398-401)【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同型半胱氨酸;血脂【作者】张升超;吴江;赵鹏;余汉兵;钟立生;张庆英【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518102;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在全世界疾病死因比例中居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列第3位,同时在世界大多数地区也是后天性残疾的主要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 S H) 、 总 胆 固醇 ( Tc ) 、 甘油三酯( TG ) 、 低 密度 脂 蛋 白 ( L DL ) 和 高密度脂蛋 白( HD L ) 等 指 标 。结 果 脑 梗 死患者 中 C I MT 增 厚 的 患 者 占 6 2 , C I MT 正 常 的 占 3 8 ( P< O . 0 0 5 ) ; 同时 C I MT 增 厚 组 患 者 年 龄 、
I N F A R C T I O N S h e n Xi a n g h u i ,Ma o Y a j u a 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F u n c t i o n , Ha n D a n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样硬化 的发生发展 , 是 C I MT增 厚 的 重要 因素 之 一 。 关 键 词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脑梗死 ; 颈 动脉 内膜 中层 厚 度 ; 氧 化 应 激
中 图分 类 号 R 7 4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9 5 6 4 ( 2 0 1 5 ) 0 5 —0 7 5 7 —0 3
T C、 L DL 、 MD A 明显 高 于 C I MT 正 常 组 ( P<0 . 0 5 ) ; GS H 水平明显低 于 C I MT 正 常 组 ( P <0 . 0 5 ) ; 而二 组
T G、 HD 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结 论 C I MT 增 厚 与 脑 梗 死 密 切 相 关 , 脑梗 死 患者 c I MT 增 厚 受 多种 因素 影 响 , 尤其与年龄 、 T C、 L DL水 平 密 切 相 关 , 氧 化 应 激 损 伤 可 能 参 与 了 脑 梗 死 患 者 动 脉 粥
H an dan 05 60 00, Chi n a
A 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o s t u d y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 a r o t i d i n t i ma —m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 C I MT) a n d s e r u m
e n e d C I MT ( C I MT≥ 1 . 0 mm) .Th e L e v e l s o f t o t a l c h o l e s t e r o l ( TC ) , t r i g l y c e r i d e( TG) ,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 p r o t e i n( L D L) , h i g h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HD L) , ma 1 o n d i a l d e h y d e( MD A) a n d g l u t a t h i o n e( GS H) i n s e r —
・7 5 7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脑梗 死患者颈动脉 内膜 中层厚度 与氧 化应激参数及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分析
申向 辉 毛 亚 娟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脑 梗 死 患 者 颈 动 脉 内膜 中层 厚 度 ( C I MT) 与 氧 化 应 激 参 数 及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之 间 的 关 系 。方 法 采 用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测 量 脑 梗 死 1 0 0例 患者 C I MT, 根据 C I MT 值 分 为 C I MT 正 常 组 ( C I MT <1 1 0 m m) 和 C I MT 增 厚 组 ( C I MT≥ 1 . 0 mm) , 比较 二 组 患 者年 龄 、 血 清 中 丙二 醛 ( MDA) 、 谷 胱 甘 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 o l 5年 5月 第 l 8卷 第 5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Me d i c i n e , Ma y 2 0 1 5 , Vo 1 . 1 8 , No . 5
Th e CI M T o f 1 0 0 c a s e s o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s c he mi c s t r o ke we r e me a s ur e d by Co l o r Dop pl e r u l t r a s ou nd. The n
DOI 编 码 1 0 . 1 1 7 2 3 / mt g y y x 1 0 0 7—9 5 6 4 2 0 1 5 0 5 0 2 1
A S TUDY 0N THE RELATI oNSHI P BETW EE CAR r I D I NTI M A — M EDI A THI CK NES S A D 0XI DA— TI VE S TRES S PARAM ETERS AND THE RELATED RI S K FACToRS I N TH E PATI ENT WI TH CEREBRAL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p a r a me t e r s a n d t h e r e l a t e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wi t h c e r e b r a 1 i n f a r c t i o n .Me t h o d s
a 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b y t h e v a l u e o f C I M T: n o r ma l CI MT ( C I MT% 1 . 0 mm) ,t h i c 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