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供电半径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配电线路供电半径的确定及相关规定

配电线路供电半径的确定及相关规定我们都知道所谓供电半径是指在某一负载明确的情况下,知道电缆的截面积,同时知道电缆的敷设方式及敷设距离,之后计算出电压损耗是否大于国家规定的5%。
如果大于,那么修正选择的电缆截面积,再进行电压损耗校验,直至电缆截面积达到电缆输送电力产生的电压损耗小于或等于5%。
简单地讲就是从电源点开始到其供电的最远的负荷点之间的线路的距离,供电半径指供电线路物理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
那么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根据什么确定?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本文简明扼要地给大家讲一讲,看完文章希望能给广大电气设计人员一些参考。
01 配电线路供电半径的相关规定※低压供电半径指从配电变压器到最远负荷点的线路的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
◆城区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大于3公里,近郊不宜大于6公里。
因电网条件不能满足供电半径要求时,应采取保证客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0.4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在市区不宜大于300米。
近郊地区不宜大于500米。
接户线长度不宜超过20米,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证客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供电半径是电气竖井设置的位置及数量最重要的参数。
250米为低压的供电半径,考虑50米的室内配电线路,取200米为低压的供电半径,当超过250米时,每100米加大一级电缆。
低压配电半径200米左右指的是变电所(二次为380伏)的供电半径,楼内竖井一般以800平方左右设一个,末端箱的配电半径一般30~50米。
02 配电线路供电半径的确定※供电半径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的影响:◆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供电半径相对较大)◆用户终端密集度(即:电力负载越多,供电半径越小)◆同种电压等级输电中,电压跌落情况小,那么供电半径就大。
※相比较来说:在同能负载情况下,10kV的供电半径要比6kV的供电半径大。
※在统一电压等级下,城市或工业区的供电半径要比郊区的供电半径小。
※三相供电时,铜线和铝线的最大合理供电半径计算公式(J为经济电流密度):◆Lst=1.79×85×11.65/j=1773/jm◆Lsl=1.79×50×11.65/j=1042/jm※铜线和铝线最大合理供电半径计算公式如下:◆Ldt=4.55×14×13.91/j=885/jm◆Ldl=4.55×8.3×13.91/j=525/jm※选定经济截面后,其最大合理供电半径,三相都大于0.5km,单相基本为三四百米,因此单纯规定不大于0.5km,对于三相来说是“精力过剩”,对单相来说则“力不从心”。
供电半径 规程

供电半径规程
供电半径是指电力系统中电源供电的最远距离。
它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在电力系统中,供电半径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输电线路的电阻、电抗、负荷特性、电源容量等。
供电半径的规程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在规程中,通常会包括以下内容:
1.电压降限制:规程会规定输电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制,以保证负荷能够正常供电。
这样可以避免电压降过大导致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2.输电线路容量:规程会规定输电线路的容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制,以保证线路不会过载。
过载会导致线路温升过高,进而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3.电源容量:规程还会规定电源的容量,以保证电源能够满足负荷的需求。
当负荷超过电源容量时,电力系统将无法正常供电,可能会导致停电等问题。
4.负荷特性:规程可能还会考虑负荷的特性,如负荷的波动性、峰值需求等。
这些特性对供电半径的确定也会有影响。
供电半径的规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依据,它的制定需要综合考
虑多种因素,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
同时,规程的执行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电力公司、用户和相关监管部门等。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程,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供电半径的规程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准则和规定,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供电至关重要。
在规程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
只有遵守规程,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
供电半径定义几应运

供电半径供电半径就是从电源点开始到其供电的最远的负荷点之间的线路的距离,供电半径指供电线路物理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
低压供电半径指从配电变压器到最远负荷点的线路的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
城区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大于3公里,近郊不宜大于6公里。
因电网条件不能满足供电半径要求时,应采取保证客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0.4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在市区不宜大于300米。
近郊地区不宜大于500米。
接户线长度不宜超过20米,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证客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供电半径是电气竖井设置的位置及数量最重要的参数。
250米为低压的供电半径,考虑50米的室内配电线路,取200米为低压的供电半径,当超过250米时,每100米加大一级电缆。
低压配电半径200米左右指的是变电所(二次为380伏)的供电半径,楼内竖井一般以800平方左右设一个,末端箱的配电半径一般30~50米。
供电半径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的影响:1、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供电半径相对较大)2、用户终端密集度(即:电力负载越多,供电半径越小)同种电压等级输电中,电压跌落情况小,那么供电半径就大。
相比较来说:在同能负载情况下,10kV的供电半径要比6kV的供电半径大。
在统一电压等级下,城市或工业区的供电半径要比郊区的供电半径小。
三相供电时,铜线和铝线的最大合理供电半径计算公式(J为经济电流密度):Lst=1.79×85×11.65/j=1773/jmLsl=1.79×50×11.65/j=1042/jm铜线和铝线最大合理供电半径计算公式如下。
Ldt=4.55×14×13.91/j=885/jm(11)Ldl=4.55×8.3×13.91/j=525/jm(12)选定经济截面后,其最大合理供电半径,三相都大于0.5km,单相基本为三四百米,因此单纯规定不大于0.5km,对于三相来说是“精力过剩”,对单相来说则“力不从心”。
各电压等级供电半径要求

各电压等级供电半径要求供电半径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的影响:1、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供电半径相对较大)2、用户终端密集度(即:电力负载越多,供电半径越小)0.4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在市区不宜大于300米。
近郊地区不宜大于500米。
接户线长度不宜超过20米,当超过250米时,每100米加大一级电缆。
110kV供电线路一般不超过60km;35kV供电线路一般不超过30km。
对三类供区的供电距离要求见下表。
三类供区的供电距离要求A类供区的低压线路供电长度不宜超过250m,B类不宜超过400m,C类不宜超过500m,农业排灌、偏远地区供电长度可适当延长,但应满足电压质量要求。
A类供区a. 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包括县级市)所辖城区;中心镇及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小城镇的中心城区;重要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的重点用电区域。
b. 国家级开发区及重要的省级、市级开发区。
c. 工业比重较大的综合性地区。
B类供区a. 县城、乡镇、旅游城镇、列入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小城镇的城区。
b. 一般的省级开发区、省级以下的开发区。
c. 闽南高效优质农业区、沿海蓝色农业区、闽西北绿色农业区中形成集中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且距离城市、城镇较近,交通便捷的地区。
d . 规模化农业及中小型轻工业比重较大的综合性地区。
1500至4000kWh/年C类供区a. 保持良好自然生态,以中小规模的简单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地区,或具备观光休闲资源,但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
b. 有村级及以上建制,但人口密度以及人均用电量在全省属于偏低水平的农村地区。
低压电网供电半径应按照负荷密度来确定,具体标准见下表。
4.1.3 城市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长度原则上应不大于下表要求:农村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长度原则上应不大于下表要求:镇地区及集中居住区一般不大于150 米,在农村地区不宜超过200 米。
超过250米时,必须进行电压质量校核。
供电距离:由变电站(或开关站)以10kV线路馈电到用户临近侧,以低压线路(220V)配电进户,尽量缩短接户线。
供电半径

供电半径供电半径就是从电源点开始到其供电的最远的负荷点之间的线路的距离,供电半径指供电线路物理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
低压供电半径指从配电变压器到最远负荷点的线路的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
城区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大于3公里,近郊不宜大于6公里。
因电网条件不能满足供电半径要求时,应采取保证客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0.4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在市区不宜大于300米。
近郊地区不宜大于500米。
接户线长度不宜超过20米,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证客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供电半径是电气竖井设置的位置及数量最重要的参数。
250米为低压的供电半径,考虑50米的室内配电线路,取200米为低压的供电半径,当超过250米时,每100米加大一级电缆。
低压配电半径200米左右指的是变电所(二次为380伏)的供电半径,楼内竖井一般以800平方左右设一个,末端箱的配电半径一般30~50米。
供电半径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的影响:1、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供电半径相对较大)2、用户终端密集度(即:电力负载越多,供电半径越小)同种电压等级输电中,电压跌落情况小,那么供电半径就大。
相比较来说:在同能负载情况下,10kV的供电半径要比6kV的供电半径大。
在统一电压等级下,城市或工业区的供电半径要比郊区的供电半径小。
三相供电时,铜线和铝线的最大合理供电半径计算公式(J为经济电流密度):Lst=1.79×85×11.65/j=1773/jmLsl=1.79×50×11.65/j=1042/jm铜线和铝线最大合理供电半径计算公式如下。
Ldt=4.55×14×13.91/j=885/jm(11)Ldl=4.55×8.3×13.91/j=525/jm(12)选定经济截面后,其最大合理供电半径,三相都大于0.5km,单相基本为三四百米,因此单纯规定不大于0.5km,对于三相来说是“精力过剩”,对单相来说则“力不从心”。
箱变的供电半径

箱变的供电半径
箱变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设备,用于将电能从高压输电线路转换成低压供电给终端用户。
箱变的供电半径通常是指箱变供电的范围,即从箱变站点向周围终端用户的距离,这取决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布局。
供电半径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力系统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供电半径可能在几公里到数十公里之间,具体取决于以下因素:
1.负载需求:供电半径通常会根据终端用户的负载需求来确定。
如果有大量的终端用户需要供电,供电半径可能较小,以确保能够满足需求。
2.线路电压等级:供电半径还受电力系统的线路电压等级的影响。
较高电压的输电线路通常能够传输更远的距离,因此供电半径可能较大。
3.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如地形、道路和建筑物的分布,也会
影响供电半径。
在山区或城市地区,供电半径可能较小,因为障碍物较多。
4.经济和可行性:供电半径的选择还取决于经济和可行性因素。
长距离输电可能需要更多的线路和变电站,这可能增加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供电半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数值会因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电力系统的规划工程师通常会考虑上述因素,以确定供电半径,以便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各电压等级供电半径要求

各电压等级供电半径要求供电半径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的影响:1、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供电半径相对较大)2、用户终端密集度(即:电力负载越多,供电半径越小)0.4千伏线路供电半径在市区不宜大于300米。
近郊地区不宜大于500米。
接户线长度不宜超过20米,当超过250米时,每100米加大一级电缆。
110kV供电线路一般不超过60km;35kV供电线路一般不超过30km。
对三类供区的供电距离要求见下表。
三类供区的供电距离要求供区类型A类B类C类110kV 不超过30km 不超过40km 不超过60km35kV 宜限制并逐步取消一般不超过20km 一般不超过30kmA类供区的低压线路供电长度不宜超过250m,B类不宜超过400m,C类不宜超过500m,农业排灌、偏远地区供电长度可适当延长,但应满足电压质量要求。
A类供区a. 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包括县级市)所辖城区;中心镇及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小城镇的中心城区;重要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的重点用电区域。
b. 国家级开发区及重要的省级、市级开发区。
c. 工业比重较大的综合性地区。
B类供区a. 县城、乡镇、旅游城镇、列入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小城镇的城区。
b. 一般的省级开发区、省级以下的开发区。
c. 闽南高效优质农业区、沿海蓝色农业区、闽西北绿色农业区中形成集中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且距离城市、城镇较近,交通便捷的地区。
d . 规模化农业及中小型轻工业比重较大的综合性地区。
1500至4000kWh/年C类供区a. 保持良好自然生态,以中小规模的简单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地区,或具备观光休闲资源,但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
b. 有村级及以上建制,但人口密度以及人均用电量在全省属于偏低水平的农村地区。
低压电网供电半径应按照负荷密度来确定,具体标准见下表。
4.1.3 城市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长度原则上应不大于下表要求:中压供电距离(千米) 高负荷密度区(主城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0000千瓦/平方千米)中等负荷密度区(城市建设用地2000-10000千瓦/平方千米) 较低负荷密度区(如非建设用地区域<2000千瓦/平方千米) 20千伏供电区 3.06.012.010千伏供电区2.03.0 5.0农村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长度原则上应不大于下表要求:负荷密度(千瓦/平方千米) <200 200-1000 ≥1000 20千伏供电距离值(千米) 15 10 7 10千伏供电距离值(千米)1285为保证供电质量,应逐步缩小低压线路供电半径。
供电半径的经验计算和应用

供电半径的经验计算和应用供电半径是指电力系统中,由供电点到最远用户的距离。
经验计算供电半径是通过一系列的经验公式和数据来估算供电半径的一种方法。
它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供电半径的经验计算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供电半径的经验计算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特点和传输线路的参数来建立的。
经验公式一般以供电变压器的容量为输入,输出供电半径的估算值。
常见的经验公式包括:1.长度法:供电半径等于传输线路长度的一半。
2.负荷法:供电半径等于供电变压器容量与负荷密度的比值的开方。
3.电压降法:供电半径等于传输线路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的长度。
这些经验公式是在大量的实际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供电半径估算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适用于一般情况下,对于特殊的电力系统结构和负荷分布,可能需要进行修正。
然后,供电半径的经验计算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电半径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参数,对于确定供电范围和电网布局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对不同供电半径的估算,可以选择合适的供电点位置和传输线路路由,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2.供电半径对于电力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的估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估算供电半径,可以预测电力系统的需求量和负荷分布,从而确定合适的供电变压器容量、传输线路长度和设备投资规模,以及预测运行成本,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参考。
3.供电半径还可以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供电半径越大,用户之间的距离就越远,传输线路和设备的故障对用户的影响就越小。
因此,通过对供电半径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供电半径的经验计算是一种简化和近似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具体的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供电半径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传输线路的输电能力和负荷特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电半径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供电半径一般是指同一电压等级的供电线路的长度。
如10kV供电半径是指110kV/10kV或35kV/10kV的变压器到10kV/0.4kV变压器或10kV用电设备的供电线路的长度。
220V/380V低压系统的供电半径一般是指10kV/0.4kV变压器到用电设备处的供电线路的长度。
国家标准规范中不强制供电半径,不看其他条件仅看供电半径,无法确定到底哪个值是合理的,需要综合考虑,所以国家标准规范不强制供电半径是有道理的。
地方标准有的对供电半径有要求,并结合了各地实际,也是有道理的。
如天津要求低压不超过200m,具体要求是变电站到多层楼下不超过200m,到高层楼下不超150m,算到末端的话,大约在250m左右;市区10kV等级高压半径不超过2km,郊区不超过5km,农村不超过10km,这个规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是按天津当地的负荷密度来要求的。
纯技术角度来看供电半径受多个参数影响,但总归有个常规做法,所以有经验值,或技术措施、手册和图集一类书籍中会明确这些内容,方便实际设计时参考。
《建筑电气专业技术措施》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一致推荐,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00~250m,末端不宜超过30~50m。
供电半径与诸多因素有关,诸如导线载流量、导体截面、灵敏度、热稳定、动稳定、电压降、机械强度、配电级数、保护级数、有色金属消耗、经济电流密度、泄漏电流、选择性、负荷性质、管理模式等。
如路灯,其负荷非常分散,按200~250m的供电半径是非常不合理的,实际中供电半径往往远远大于这个值,经常达上千米甚至数千
米。
又如对于某些电压等级来说极大的负荷,会靠近变压器,供电半径会远远小于200~250m。
所以说不宜超过200~250m的要求只是常规建筑电气普通负荷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