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 阅读附答案
第四单元易错点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四单元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干燥.(zào)文雅.(yǎ)灼.伤(zhuó)B.大概.(gài)超.过(chāo)掀.开(xīn)C.比较.(jiào)腹.部(fù)吻.合(wěn)D.逆.风(nì)钳.子(qián)期末.(m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含笑组成辩认包扩B.本能艳力跨跃陌生C.黄蜂斗争寿命强制D.表事空隙水缸掀开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总让行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B.一池的荷花,在夏日的阳光中欣然怒放,.....煞是美丽。
C.从同一台机器里制造出来的螺丝,规格统一,大小一致,形态各异....。
D.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将答案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
4.“百花你争我抢,竞相开放,花姿各异,十分艳丽。
”词语()可以描绘这样的景象。
A.芬芳迷人B.欣然怒放C.争奇斗艳D.含笑一现5.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植物学家把()开花的植物摆放在一起,组成花钟。
(2)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三味书屋》这一课。
(3)八点开校门后,同学们()走进校园,来到教室。
A.继续陆续接连B.接连继续陆续C.陆续接连继续D.接连陆续继续6.下面这段话的关键句是()草莓的颜色十分漂亮。
它浑身鲜红鲜红的,很讨人喜爱。
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籽儿仿佛是镶嵌在红衣服上的一颗颗珍珠。
有句话叫“万绿丛中一点红”,可它却是“万红丛中点点黄”。
它多么美丽啊!A.草莓的颜色十分漂亮。
B.它浑身鲜红鲜红的,很讨人喜爱。
C.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籽儿仿佛是镶嵌在红衣服上的一颗颗珍珠。
D.它多么美丽啊!二、填空题7.读拼音,写词语。
kūn chóng biàn rèn mò shēng mì fēng jīng yàn( )( )( )( )( )yán túbǎo cún sū xǐng xiū jiàn wàn shòu jú( )( )( )( ) ( )8.加偏旁组成新字填在括号里,使之与前边或后边的字组成词语。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
zhìlùtángào shì慧记池慢界2.补充成语。
杯弓求剑邯郸3.为带点字选正确读音。
闲散.(sǎn sàn)积累.(lěilèi)朝鲜.(xiān xiǎn)挨.(āi ái)挨挤挤4.照样子写词语。
游来游去(ABAC式)5.比一比,再组词。
瓣蹈辨焰6.选择合适的词语。
(1)小虾的搏斗很(强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2)《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情热闹)的场面。
7.照样子,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仿照加点部分,把句子补充完整)“哇,唐山宴的美食可真多呀!”一位外地游客。
(2)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仿照例句,补充句子)下课铃响了,校园变得热闹起来:,,。
8.日积月累。
(1)雅人四好:(2)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江南春景是鲜艳夺目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春来江水。
能不忆江南?(3)二三月的里,微微地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似的来,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燕子》(4)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从梦中;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一现……——《花钟》9.根据要求写一个通知。
4月22日下午3点,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在操场观看文艺表演。
请你帮少先队大队委写一个通知,通知日期为活动的前一天。
请注意格式。
阅读螃蟹很好斗。
它们在玻璃缸里,舞着大钳子,在水里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威风凛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 同步练习(附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交流平台:1、交流指导:(1)体会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想一想在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表达形式?(2)分享在本单元及平时阅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是自己不熟悉的词句或比较特别的句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读书时,遇到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
2、交流范例:a. “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侧面突出了校园环境的安静和同学们学习的认真。
这样的写法很新鲜。
《花的学校》中,“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大自然风雨交加的画面。
这样有新鲜感的句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理解它们的妙处,并善于摘抄和积累,做到学以致用。
b.“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更夫的羡慕,“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更是让人感到新颖而有深意。
词句段运用:1、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读一读,你会发现,这些词语都含有两个表示人的身体部字,如:头、脑、发、牙……而且每一个成语中都含有一组近义词,第一组成语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中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成语。
【理解】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千舌燥:口舌干渴。
多形容说话太多。
【拓展】含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肝胆相照口是心非左膀右臂交头接耳花拳绣腿油嘴滑舌2、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最新】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阅读附答案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_____。
3.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参考答案:1.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

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
摘要:
1.绿的意义和价值
2.三点半的绿的阅读理解方法
3.具体解析三点半的绿文本
4.读后感悟和启示
正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绿色象征着生命、活力和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品味三点半的绿,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我们要了解绿的意义和价值。
绿色是大自然的基调,是生命的源泉。
它代表着生态平衡、和谐共处。
在我们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国家战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三点半的绿的阅读理解方法。
首先,三点半的绿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特定的时刻,绿色显得尤为珍贵。
其次,我们要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例如绿的对象、绿的来源、绿的表现形式等,来全面把握绿的内涵。
现在,让我们来具体解析三点半的绿文本。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关于绿的生动故事。
例如,文本中描述了主人公在三点半时刻,目睹了一棵顽强生长的小草,它在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希望。
此外,文本还提到了绿色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表达了人们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阅读三点半的绿,我们可以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自然的伟大。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主流。
三点半的绿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三点半的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绿色生活和环保行动的契机。
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

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
首先,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学生在每天下午三点半集中进行阅读训练,通过持续的阅读锻炼,
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长期坚持,通过每天
的练习逐渐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次,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注重多角度的阅读。
学生在阅读过
程中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包括文本字面意思、作者意图、背景知识等。
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
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
们更主动地进行阅读。
这种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除了上述的学习方法,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还可以结合其他辅
助教学资源,如词典、阅读指导书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所读的内容。
此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鼓励也是提高学生阅读
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
总结起来,三点半的绿阅读理解是一种注重阅读习惯、多角度阅读和培养阅读兴趣的学习方法。
通过每天的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并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种方法需要学生的长期坚持和老师、家长的指导与支持。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3 小说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5 分析标题与探究作品意蕴08

分点突破五分析标题与探究作品意蕴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癖叶志平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净的长衫,黑色礼帽。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鼻梁上的一副金丝眼镜。
起初,小城人对陶先生这身装扮很好奇。
后来才知道,陶先生留过洋,在东门街开了这家西医诊所,名号曰“济仁堂”。
陶先生医术如何高明,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
他家的碗筷,隔几天就得用开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岔五就在烈日下暴晒;给人看病,嘴上也总是蒙块白布片儿。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龙眠茶馆”喝茶聊天。
却听见有人一声连着一声咳嗽,一路捂着心头,往“济仁堂”走去。
却见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着块白布片儿,手上还举着一个,一言不发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儿往那人嘴上蒙。
那人骇了一跳,更加猛烈地咳嗽起来,边摆手边往后退:“陶,陶,陶医生,咳咳,你想,咳,干啥?”陶先生从白布片儿里传来低沉的声音:“这是口罩,快戴上!”那人一看身后,喝茶的全出来看稀奇了,觉得当众受了奚落,急了:“陶医生,你这,咳咳,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吗?我,我,咳咳,不看了!”人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
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
紫来桥边上的中医刘先生那里,却是人来人往,谈笑风生。
这几天,东门街上来了个老头,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
老头倒也安静,就靠在街边的一堵破墙边,面前放一破碗。
偶尔有人经过,就“咣啷”一声丢下个铜子儿。
……这天,老头突然“轰”地一声,倒在街面上,张着大嘴,双目无神,呼吸不得!周围有不少人,却都是干着急没办法!恰好,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新礼帽,匆匆路过。
一抬眼,陶先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
接着又张开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几十下,老人仍无好转。
人们都屏息紧张地看着,陶先生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
小学语文“三点一线”式课外阅读法

小学语文“三点一线”式课外阅读法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还需要注重阅读,多读一些好书,这对提高语文水平非常有帮助。
而“三点一线”式课外阅读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会有效、有意义的阅读。
“三点”是指阅读前、中、后三个阶段。
在阅读前,孩子们可以通过扫读全文和预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孩子们可以注重精读,包括细节和语言表达;在阅读后,孩子们需要思考和总结,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一线”是指思考和阅读策略。
这个策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关注细节”。
孩子们应该通过重点标记或摘录来注意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其次是“思考意义”。
孩子们需要不仅仅读懂文本,而是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文化。
最后是“拓展思维”。
孩子们可以通过相关的阅读材料或与其他人交流,来思考和拓展自己的思维。
实践中,“三点一线”式课外阅读法有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孩子们应该选择与自己阅读水平相适宜、内容内容有启发和挑战的阅读材料。
选材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切不可盲目。
2.阅读前。
在正式阅读之前,孩子们可以先扫读全文的重要部分,包括文章的标题、导语、段首句等。
这有助于孩子们了解全文的主题和大意,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孩子们可以提前想好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他们可以阅读文段结尾的总结性的内容,以及过渡句到下一个段落。
3.阅读中。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应该注重细节和语言,特别是作者所用的比喻和象征语言等修辞语言。
这有助于孩子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孩子们还应该注意标记留下阅读笔记,以便以后复习和总结。
4.阅读后。
在读完文章后,孩子们可以再次阅读文章并思考文章的主题、观点、文化内涵等。
孩子们需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并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意见,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和理念。
5.拓展阅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孩子们需要拓展自己的阅读材料。
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电影或艺术作品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点
周波
一
他看看手表,发现老婆已经出去35分钟了。
他有点不安地在客厅里踱了一会步,然后泡了一杯茶,倚着沙发背,打开了电视机。
老婆终于开门进来了,手里拎着满满一篮菜。
她边擦手边笑着说:今天菜市里人多,误了点时间。
他说:嗯。
老婆熟练地往地上摆好几张废弃的报纸,把菜篮子搁了上去。
老婆说:我把今天买菜情况汇报一下吧。
他说:好的,我听着。
老婆于是把从出门到进菜场然后怎么回家的情况一一作了介绍,同时也把菜篮子也翻了个底朝天。
他从沙发上探起身,认真地听完老婆细致的叙述后总结说:你今天买菜和过去有不同之处,以后要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荤素结合;二要注意季节搭配;三要讲究价格。
二
中午,孙子急急忙忙推门进来说:我饿了。
她提着孙子的书包就说:你今天还有什么事没做?孙子笑着跑到他面前说:噢,爷爷,我向你汇报学习情况。
孙子边揉着瘪下去的肚皮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孙子很快讲完了,眼睛一直盯着桌子上热气
腾腾的饭菜。
他摸着孙子的头说:在学校表现不错,不过还有一点没说。
孙子瞪着眼害羞地说:我尿裤了。
中饭后,他像往常一样要去街上溜达一下散散心,毕竟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整天待在家里受不了。
老局长好,多时不见。
他在街上遇见单位小张。
听见有人叫他老局长挺高兴,说明大家还记着嘛。
他于是拉着小张的手问单位里的事。
小张说单位最近要组织老同志学习会。
他拍大腿说:好!下回我一定参加。
不过这种座谈会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把所有的老同志叫来;二是要让老同志多了解现在单位里发生的事;三是老同志离岗时单位的安排要周全些。
他还在局里当一把手时,家里是很热闹的,经常有人登门前来拜访。
退下来后拜访的人明显少了,近乎绝迹。
这让他很不好受。
他最近每天晚上和老婆聊这事。
老婆说:人走茶凉,你也别计较了。
他说:我才不会计较这些事,但他们至少三点太没人情味。
一是我毕竟在单位里也曾是一把手嘛,虽说退下来了也得让我知道点情况吧;二是好多人我可是我亲手提拔上去的,现在都这么忙吗?三是我们这些退下来的人还能发挥余热嘛,这是浪费资源,是犯罪。
三
他身体一直很健壮的,退下来后还戒了烟酒。
老婆好多次劝他,习惯了的东西还是别戒了。
他总是感慨地说:抽不起喝不起了。
不过有一天他居然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医生问:病咋得的?他说:我也莫名其妙。
晚上,他独自抽泣着说:真叫人伤心哟!她惊讶地问:我俩退休有工资,儿女都安排得妥帖,还有啥好伤心的?他叹着气说:单位里没人来也就算了,连咱家里的亲戚和亲人也不来看我了,我这几天心里琢磨,憋着这事儿呢。
她说:他们忙嘛。
第二天一早,她买好菜向他汇报完情况后,就到厨房间偷偷打电话给两个儿子和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叫儿女们火速赶回家,把儿子女儿吓个半死,都搞不清家里发生啥事了。
女儿在电话里大哭起来,一边叫嚷:妈,我爸咋了?她后来发现不对,全来了也不是办法,得叫儿女们分开来,这样过几天家里就有亲人走动,说不定老头子就会开心,病也会好得快起来。
她于是又一个个打电话通知,还特意说明回家时需要把握好三点细节,她的电话再次把三个儿女搞得晕头转向。
那天,大儿子大媳妇提着东西先来了。
大儿子进门就奔向床头,大儿子说:爸,可把我想死了!他一声不响地靠在床头边。
她急了:大儿子来看你了。
他说:你们不是真心来看我的。
大儿子被说得一头雾水。
孙子则欢快地在床上滚来滚去:爷爷,我们全家今天做了充分准备,我向爷爷汇报一下。
他苦笑着说:以后不要汇报了,都是你们奶奶策划的,难道我不知道吗?不过我最后强调三点:第一点,以后我们家不准搞形式主义;第二点,大家各司其职,把事情办好;第三点嘛,这第三点还是不准搞形式主义。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运用夸张的写法,把主人公打官腔、搞“三点”形式的个性特征戏剧化,让读者啼笑皆非,又不失真实感,发人深省。
B.小说构思简单而巧妙,人物思想性格单一,描绘了一个深受形式主义毒害的退休领导形象,具有简单的刻画人物的美感。
C.小说主人公身体一直很健壮,但在退休之后经济收入减少,戒掉了多年的烟酒,因为戒掉了习惯的东西,反而罹患了疾病。
D.小说的主题是多元的,既有对形式主义的讥讽,也有对退休老干部精神着落的关注,更有对为人子女不关心老人的谴责。
E.作者并未给小说中的主人公命名,是作者独运匠心所在:小说的主人公代表了社会上退休之后也难脱形式主义的一类人。
(2)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6分)(3)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标题“三点”的作用。
(6分)
(4)对于小说的结尾,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主人公决心不搞形式主义了,有的人认为主人公难离形式主义的桎梏。
你支持哪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8分)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
(C戒掉烟酒与主人公罹患疾病没有因果关系,主人公患的是心病;D这篇小说主要还是讽刺形式主义,小说当中主人公的子女对他还是非常紧张上心的)
(2)侧面描写:①主人公老婆向他汇报买菜情况;②孙子向他汇报上学情况;③老婆打电话给儿女要求他们回家把握好三点细节;④儿子全家做了充分准备向他汇报。
(1点2分,2点4分)
作用:表现出主人公打官腔对身边人影响之深,从而烘托突出了他的形象。
(2分)
(3)①“三点”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三点”概括了小说的情节;②文中处处有“三点”,“三点”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的叙事线索;③“三点”反映出了主人公官腔严重、形式主义入骨的形象;④“三点”亦是小说主题的揭示,讽刺了官场上形式主义毒害之深的现象。
(1点2分,3点6分,有其他合理的解释亦可得分)
(4)(一)主人公难离形式主义的桎梏。
①前文主人公日常生活中多次强调“三点”,老婆甚至孙子日常行为深受他影响,主人公得了心病,这些都表明他形式主义入骨,为他最终难离形式主义作铺垫;②最后主人公强调以后家里不准搞形式主义,但是自己言语之中还是不离“三点”,想不出三点也要硬凑够三点,可见积习已深,难以根除;③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是讽刺形式主义,而结尾正是通过对主人公难以根除形式主义的行为的讽刺来达到强化主题的目的;④“罹患疾病”、“妻子策划”只是偶然事件,不能改变主人公根深蒂固的思想性格;⑤退休之后精神没有着落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主人公也就不可能真正脱离形式主义。
(二)主人公决心不搞形式主义。
①前文说到主人公退休之后觉得人走茶凉、莫名奇妙病了一场,这为主人公后面的思想蜕变作了铺垫;②结尾主人公知道是妻子策划,懂了妻子的良苦用心,于是决定不再把形式主义的那一套带到家里了;③结尾两次强调家里不准搞形式主义,表现了主人公的决心;④从“一声不响地靠在床头边”、“苦笑”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醒悟;⑤主人公并不完全是个反面形象,作者对他遭遇有着同情和理解,正面的结局符合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