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 曹海婷
06第六章新艺术运动(1880~1910)资料

(1880~1910)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新艺术运动的背景与起源 第二节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第三节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第四节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与安东尼•高迪 第五节 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第六节 新艺术运动的作用与意义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一场“装饰 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其对流畅、婀娜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 女性形象著称。
新艺术运动本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深化与延续,是由古典走向现代设 计运动的一个标志,也是近代设计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转折与过渡阶段。
第一节 新艺术运动的背景与起源
➢ 新艺术运动摈弃对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的崇拜,全面地转向自然风格,强 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 而装饰的动机则基本来源于对自然形态的感悟。
现代之家存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解体了。
第二节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一 巴黎的新艺术运动
六人集团:六人集团成立于1898年。它是由六个设计师组成的松散的设计团体, 这这六个人包括亚历山大·、查尔斯·普伦密特、托尼·塞尔莫斯汉、赫克托·吉马德、 乔治·霍恩切尔和鲁帕特·卡拉宾。
六人集团在设计理念上比较一致,都强调自然主义,提倡回归自然;在设计风 格上也非常接近,比如都采用植物纹样、曲线作为设计的风格特征。这种趋向在 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
第五节 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二 维也纳分离派
特点: 认为新结构、新材料的出现必将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重演历史式样。
霍夫曼本人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托什的影响,喜欢规矩的垂直形式构图,并逐渐 演变成了方格网,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并由此而获得了“棋盘霍夫曼”的雅称。
“要艺术自由”的星星画展

“要艺术⾃由”的星星画展
1979年9⽉27⽇,⼀个名为“星星”的画会曾在中国美术馆的栅栏外举办了⼀个不同以往的画展。
这个画展可以视为⽂⾰以来中国第⼀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它不仅承载了具有转折意义的艺术价值,也在事实上担任了记录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风貌的媒质。
⾹港汉雅轩负责⼈张颂仁认为: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变⾰意义的时代,政治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化上的⼈⽂主义启蒙思潮,为中国真正进⼊现代国家奠定了深刻的精神基础,⽽80年代在艺术领域发⽣的现代主义运动,不仅是这场变⾰在视觉领域的反应,也是它的现实内容之⼀。
80年代现代艺术运动以星星画会、⽆名画会和油画研究会等为开端,尤以星星画会从思想、⽂学、艺术和政治等综合领域开启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的基本⽅向。
作为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主体,后来的’85新潮艺术运动以艺术群体、艺术传媒、艺术展览等综合性社会活动⽅式,上演了⼀场⽂化、思想史的宏⼤正剧,并以89现代艺术⼤展作为谢幕。
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不仅是20世纪初西学东渐⽂化运动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也是90年代迄今在中国发⽣的当代艺术的先声,它的精神价值和⽂化意义也远远超越了艺术史的范围。
为了纪念星星画展28周年,最近在京举办了“星星画会回顾展”,展览汇集星星成员1985年之前创作的近百件作品,呈现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运动,站在今天的视⾓重新审视这项艺术运动,挖掘更宽泛更深沉的社会历史意义……
王克平《沉默》
黄锐《受审者》
李爽《挣脱》
《⽆题》马德⽣
黄锐《圆明园葬礼》
⽑栗⼦《墙》
曲磊磊《当兵的回忆》
严⼒《盼望春天》
曲磊磊组画“祖国”
李爽《和平》
严⼒《⽊雕》
杨益平《卖馄饨》。
浅析新艺术运动

i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一样,新艺 i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所有地铁 i术是波及欧洲十几个国家并影响到美国的一 ;场设计运动,并且在1890—19lO年期间发 :展为高峰期。这场设计运动发生于新旧世纪 ;交替之际,并且是各种思潮的不断演化与相 ;互融会。 新艺术风格的变化是丰富的,在不同国 i家、不同学派具有不同的特点,使用不同的 j技巧和材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法国 :就称为“新艺术”,在比利时称为“世纪文 ;风”,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在意大利叫 }做“风格解放”,在西班牙叫做“现代派”或 ;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了起伏卷 }曲的植物纹样。吉马德于1908年设计的咖啡 i几也是一件典型的新艺术设计作品。除巴黎 }以外,法国的南锡市也是新艺术运动的中 l心。其主要代表设计师是加莱(Emile
Gauti,l
852一
1926)。虽然他的设计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 ;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方法上却极其相 i似。“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L帝”是高 ;迪的经典名言。并且他将这种独特的想象力 !融入三维建筑之中去,同时吸取了东方艺术 :特征与哥特式建筑的艺术特征.并与自然的 :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风格极其独特的 建筑。著名的建筑作品有圣家族教堂、巴特
GaUe,
;1846—1906)。他于1900年提出自然是设计 :师的灵感之源,并且将自然中的植物纹饰应 ;用到了彩饰玻璃花瓶的设计上,在花瓶表面 }饰以花卉或昆虫。由于装饰强烈,其设计具 :有独特的生命力。 关于新艺术运动发源地的另一种解释是 j起源于比利时。在比利时新艺术得到广泛的 i应用,同时比利时也是欧洲大陆工业化最早
索,同时新艺术运动也标志着古典主义向现
代艺术、传统复杂向概括简约转变的一个重 要的过渡期与转折期。
后现代艺术与设计交融——平面作品《寻趣》赏析

后现代艺术与设计交融——平面作品《寻趣》赏析
董婷
【期刊名称】《《数码设计.CG WORLD》》
【年(卷),期】2018(007)002
【摘要】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运用特殊的物质媒介来表达艺术,使得其创作作品更具有新的美学特征。
后现代艺术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在
艺术领域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本文以立体主义和波普艺术为引入导向,重点提及其表
现风格、创作手法以及情感表达,应用到当代设计作品中,探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
的受众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以及后现代艺术在设计上交融的体现。
本文从艺术风格、艺术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娱乐功能几个方面来探讨作品中所运用到的艺术原理。
【总页数】2页(P263-263)
【作者】董婷
【作者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2
【相关文献】
1.情趣与理趣交融——人教版第三册《酸的和甜的》识字教学设计 [J], 陈丽云
2.情趣与智趣的交融——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泉水》教学设计 [J], 伍洲明
3.情感与理趣的交融饱满与畅宕的契合——《三颗枸杞豆》与《我们家的男子汉》比较赏析 [J], 肖同元
4.在情味与理趣的交融中漫游——台湾周理慧老师执教的《作家风华——漫游诗
情》教学赏析 [J], 陈爱华
5.在情趣交融中绽放课堂魅力——于永正《小稻秧脱险记》课例赏析 [J], 廖圣河;李肇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新艺术运动中曲线形态的东方渊源

案 中也 占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 并 形 成 了 以 众 多植 物 纹 饰 为 主 的 骨 骼 样 式 , 流 传至今 。
关键词 : 新 艺术运 动 ; 曲线纹样 ; 东方文 明; 艺术嫁接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7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0 9 — 0 0 9 2 — 0 1
动, 它 向世人展示 了欧洲作 为统 一 文化 体最 后 的辉 煌 , 许 多 环 境 中 的 植 物 形 态 有 着 特 殊 的 情 感 。 随 着 生 产 力 的 提 高 和
批 评 家 和 欣 赏 者 把 它 看 作 艺 术 和 设 计 方 面 最 后 的 欧 洲 风
格。
对外 交流活动 的开展 , 植物 造型 进入 到 一个 新 的发 展 阶段 。 工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O 9 期
论 新艺术运动 中 曲线 形态 的东方渊源
崔 磊
( 郑 州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艺 术 设 计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1 5 ) 摘 要 : 新 艺 术 运 动 设 计 师 将 曲线 视 为 自己 的 最 爱 , 以各 种 曲 线 造 型 展 示 自 己 对 自然 的 探 索 和 热 爱 。 曲 线 造 型 在 这 一 时 期 被 不 同 国 家 的设 计 师 大 量 运 用 ,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来 说 曲 线 成 就 了新 艺 术 运 动 。 而 在 遥 远 的 东 方 , 曲线在 中国传统 装饰 图
各 式 各 样 的外 来 植 物 纹 饰 随 着 宗 教 , 商 贸 活 动 纷 纷 传 至 中 新 艺术 不是 一 种风 格 , 而 是 一 场 艺 术 运 动 。 法 国 的 设 原 大 地 。如 印 度 佛 教 的 莲 花 纹 , 西 域 的 葡 萄 纹 等 。 这 些 舶 计 师 在 形 式 和 内容 上 完 全 反 对 参 考 任 何 历 史 风 格 , 并 将 “自 来物 与本土纹 饰相互 交融 , 展 现 出形 态 生 动 , 丰 富 多 样 的 新
走向“生活家”——2014生活家·厦门艺术节

生活需要艺术,这已是毋庸置疑的追求。越来越多的 ^ 想要走 ^艺术 品收藏的大门,却不知门在何方。我们的出现,便是为未来的 “ 新收 藏家”创造—个大门,由专业人 士引路 ,开启一段必是不虚此行的艺 术收藏之旅。当越来越多的人涌人厦门寻找所谓的文艺气 息时,希望 能将这股艺术之风 欧散鹭岛, 成为—场永不落幕的艺术嘉年华。 参考文献 : 【 1 ] 刘悦笛. 重建 中国化 的 “ 生活关学”【 N ] 光明 日 报 ,2 0 0 9 — 8 — 1 1 .
二 、展 览构思
李金仙 《 小花韵》现r 隹 塑 的形外, 进行 漆语言的叙 事, 是全新 的探索和尝试 。在饱满的抽象形式进行微妙的处理。女人体的丰肥、 饱满直j 皂 大唐盛世的踺康、疏朗和华美气 , 雕塑丰满的形和漆艺堂 皇的色的结合, 抽象夸张丰满的形融合了 富丽华贵意象的图 案, 组合 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又—再j 虽 调了传统与时尚的邂逅。 刘若望雕塑 《 东方红系列》的 创作初衷饱含 着深厚的陕北元素作 品 手法半写实半 抽象, 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获得广泛认可, 作品 具有 古朴、厚实、稳重和崇高的审美特征 高 孝午的成名作 《 标 j 代》, 描述二 男~女的 上班涣踟 要 迎宾 姿态。 ^ 类经历了工业革命的生产标准化过程 , 人类的思维都被 “ 程 序化”了。表面看似越来越进步、发达的社会 , 实则受到越来越多的 ‘ 标准化”约束。 他的人物塑像, 表现了 标准的 姿势和标准的 微笑 , 构成了他的枥 隹化图式- 彳 号 ,形成的枥 峨 睛,正是针对中国快速经 演 f 匕 下,直- { 匕 平民百姓 、小 ^ 物^ 心的图式未蘧} 语言。 龚栋 《 生命 树 》 ̄1 2 T r e e 材质: 不锈钢。生命 昨 搦渡 才得以 永恒。 见 过千年的古树, 却只见过百年的 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 的,而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能否释放出这生命的永恒叻 申红飙雕塑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蒙古人特征 ,从 《 蒙古人 》 《 风隋1 》《 风隋 2 》《 女人 》 《 羊》 等作品可以 看出, 在造型 E 运用 古埃及艺术中正面律法则加以创造性的塑造,通过缩短和扩展人体的 比 例, 达到了比 古埃及艺术更_ 力 Ⅱ 稳重和庄 正 的 视 激果 , 使他的 雕塑 艺术具有了—种申红飘式的现代陛。 结语:艺术慢慢地成为了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种生活方式,
以舞剧《小刀会》聚焦中国舞剧创作的发展

以舞剧《小刀会》聚焦中国舞剧创作的发展作者:孙延瑞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20世纪5、60年代是中国舞蹈学科发展的探索阶段,大量的未知与空白需要舞蹈人去开拓、去尝试。
此时古典舞的发展也面临着抉择,对于戏曲的关照成就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如《宝莲》、《小刀会》等,但是这条路是否长远?如何看待这条“取经”路呢?关键词:舞蹈;小刀会;舞剧中图分类号:J7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05-01“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每每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总能使我联想到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想必80、90后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启蒙,也来自这段熟悉的旋律吧!百年来的近、现代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痛与耻辱,太平天国、义和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一次次断送了我国多少志士仁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寥寥数笔却割舍了我中华大好河山。
面对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广大爱国之士齐聚上海码头组建了小刀会,竖起了“顺天行道”的正义之旗……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以说是金庸借郭靖之口,表述其对于“侠义”的理解。
民族舞剧《小刀会》亦可是彰显“为国为民”艺大作,与《盗仙草》、《刘海戏蟾》等前期改编戏曲进行创作的舞剧相比,该剧也算得上关注现实、视野恢弘。
《小刀会》取材于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这一历史事件。
舞剧《小刀会》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再现了底层老百姓追求自由和民族解放的壮丽诗篇。
舞台中借助生活化的场景、环境以及真是的历史事件与真情实感,力图给观众呈现出那段不忍回首的往事。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艺术中的生活又怎能囊括现实中的千万分之一呢?内忧外患之下的旧中国已经岌岌可危,清政府的懦弱和冷酷与列强的贪婪和奸诈一股脑的倾泻在那群平头百姓头上。
死亡或者死亡,是他们的选择!小刀会的选择是时代的利刃逼迫下的选择,底层百姓的醒悟还算不上是个体意识的主动觉醒,因此他们不可避免的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然而小刀会客观上却成为了真正的“侠义之士”。
实践美学视阈下都铎王朝纹章的审美特征

实践美学视阈下都铎王朝纹章的审美特征
朱文婷;张慧琴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美学)(下)》
【年(卷),期】2024()3
【摘要】纹章产生于中世纪的骑士文化,既是一种身份识别的功能性标记,也是彰显个性的装饰性纹样。
文章以中国当代重要美学思想-实践美学为理论依据,将历史性与逻辑性相结合,采用纹样形式美的产生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与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纹章起源,审美特征及其历史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从中得出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纹章中所展现的艺术性与理性审美特征源于骑士制度的建立、阶级等级的分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等社会历史实践之中,并形成了趋向写实、严谨、理性的艺术风格,展现出鲜明的民族性格。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朱文婷;张慧琴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文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实践美学的生存论价值——评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的美学思想研究》的创新
2.\"重商主义\"背景下都铎王朝早期管制外国货币的立法探析
3.当代语境与实践
美学的新发展(专题讨论):新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答章辉先生4.“沉浸美学”:媒介融合视阈下交互式纪录片的新审美特征5.设计美学视角下元青花“云肩纹”的审美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计史
浮士绘的故事 : 所谓“浮士绘”,是 指日本江户时代以描写风景和百姓风俗 为主题的彩色版画。浮士绘,源自佛教 用语,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 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 是歌舞伎与茶社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 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 此被称为浮士绘。
工业设计史
欧洲各国的新艺术运动
巴黎地铁入口设计 . 吉马德一共设计了140多个不同的地铁入
口,采用金属铸造技术和强烈的“新艺术”
运动风格,这些入口都有很典雅的特点,
金属结构模仿植物的枝干,玻璃棚顶模仿 海贝,是典型的巴黎“新艺术”代表作。
这些铸铁结构受到日本艺术启发,以流利
的线条组成花草、贝壳等自然图案,可以 成批生产。 工业设计史
分离派大厦
工业设计史
跨世纪象征主义大师 古斯塔夫· 克利姆特(Gustav Klimt)
那金碧辉煌的装饰感和象征意味无人能及。
工业设计史
克里姆特从日本浮 士绘、拜占庭镶嵌 画和阿拉伯细密画 中悟到了华丽活泼、 冲动诱人的幻觉, 把绚丽的东方色彩、 烦复的图案造型以 及贴金技巧巧妙的
运用到大型壁画的
来表达自然的精神。
工业设计史
现代艺术潮流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反映了当时艺术家们的乌托邦精神世界,在艺术表 现方面体现出想象丰富、力求创新、艺术形象自由奔放,富于
装饰趣味的种种特点。
工业设计史
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借鉴
•受日本“浮士绘”艺术等东方艺术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中将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 •讲求平面性、装饰性。
工业设计史
•戈地极具浪漫主义思想,吸取了东方的装饰 风格和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 形式,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了三度空间的 建筑中。
工业设计史
戈地1905年
吸取了东方风格 与哥特式建筑的 结构点,并结合 自然形式,精心 研究独特的塑性 建筑,米拉公寓 的整体结构由一 种蜿蜒蛇曲的动 势所支配,体现 了一种生命的动 感,宛如一尊巨 大的抽象雕塑。
绘制中。
工业设计史
约瑟夫· 霍夫曼(Joseph Hoffmann) 于1900年编辑《室内》杂志,介绍维也 纳工场的作品,他说“我对正方形本身以及是用黑白作为主要颜色特别感
兴趣,因为这些清楚的成分还没有在以前的风格中出现过。”
“霍夫曼棋盘”卓有声誉
工业设计史
西 班 牙
凡· 维尔德 Herry Van De Velde曾为“现代之家”工作 德·
工业设计史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构图严谨细致,除人物面部和身体裸露外, 其余的服饰和背景都充满着抽象的几何图案,这种修长变形 与写实相结合的造型,被包围在充满抽象、象征的甚至神秘意 味的气氛中,具有花坛般的装饰美
工业设计史
分离派展览大楼
欧尔布里希
工业设计史
分离派平面设计作品
工业设计史
盖勒的设计均为手工制作, 而且是独件生产。
工业设计史
法国“新艺术” 风格家具设计: 埃米尔。加利 设计的蝴蝶床, 自然主义特点 非常清晰,大 量采用镶嵌技 术,具有很高 的装饰性,床 头的台灯,完 全仿蘑风格
楼 梯 扶 手 设 计
灯 具 设 计
工业设计史
海报创作
工业设计史
穆卡成名作:剧作《吉斯蒙达》演出海报。
工业设计史
穆卡1898年为“约伯”牌香 烟设计的海报,新艺术运动 风格平面设计的最杰出代表 作之一。
JOB香烟广告
工业设计史
比 利 时
比利时是欧洲大陆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地处英法两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思想倾向民主,经济相当繁荣。布鲁塞尔是当时先锋派艺术家的避风港。比利时的 设计运动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已初露头角.
工业设计史
Thank You!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史
朱里斯· 谢尔特( Jules Cheret)在设计史上被称为:“现代海报之父”,从 1860年起到1900年,他设计了两千多张海报。
谢尔特的海报有流 畅自由的风格,柔
和活泼的色彩,
“谢尔特女性”态 度活泼,穿着高贵,
受到广泛的欢迎,
成为模仿的对象。
工业设计史
•特劳斯· 劳德雷克(Toulouse-lautrec) 伟大的艺术家和海报创作者。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法国设计大师赫 克多.吉马德在1900年到1904年期间设计 的巴黎地铁入口.
工业设计史
吉马德建筑设计作品
工业设计史
南锡派和盖勒
南锡派(L’Ecole de Nancy)重视自然民俗,与巴黎的都会风情有所区别。 埃米尔· 盖勒(Emile Galle)是南锡派的灵魂人物,在家具和玻璃制品领 域取得杰出成绩。
教徒式的冷峻和象征主义者的声色放 纵。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史
麦金托什一生中设计了大量 家具、餐具和其它家用产品, 都具有高直的风格,这反映 出有时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会 影响到产品的功能和结构。 他的著名的椅子一般都是坐 起来不舒服的,并常常暴露 出实际结构的缺陷,制造方 法上也无技术性创新。为了 缓和刻板的几何形式,他常 常在油漆的家具上绘出几枝 程式化了的红玫瑰花饰。
工业设计史
1881年奥克塔夫· 毛斯主办进步刊物《现代艺术》,在他的组织下,一批有 志于绘画与设计改革的设计家组成一个"二十人小组",1888年凡· 威尔德被推 德· 举为领袖,从此,这个小组转向设计、实用美术方向,1894年小组改名为"自由 美学社",成为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骨干。
工业设计史
凡· 威尔德 Herry Van De Velde 德· 堪称一代宗师,全能型天才。频繁而广泛的国际交流和长寿使其影响远远 超过了比利时,并对20世纪的设计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盖勒曾经发表《根据自然设计家 具》的文章,指出自然是设计师灵感 的源泉,而不论什么样的装饰和雕琢,
都应当以产品的功能为出发点。
工业设计史
他将新艺术的准则应用到了彩饰玻璃花瓶的 设计上,花瓶表面饰以花卉或昆虫。由于花 饰强烈,往往超出纯装饰的范畴,使设计具 有特别的生命活力。盖勒在自己的身边聚集 了一批艺术家,进行玻璃制品、家具和室内 装修设计,影响较大。
工业设计史
文化背景
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发
2、现代艺术潮流的影响
3、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借鉴
工业设计史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发
新艺术运动承继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观点:顺应
自然、注重植物曲线形态,艺术与技术结合、鼓励 艺术家从事设计事业。 新艺术运动摆脱了自然主义的细枝末节,
启用更为抽象、简洁而明快的图形图案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新艺术运动在法国影响下形成了融合本 国风土民情的特色。西班牙与法国相邻,易产生文化共鸣;而 中世纪时伊斯兰世界的统治,使西班牙同时受到阿拉伯艺术的 浸染。这里的新艺术运动因此出现了极端的形式主义风格。
工业设计史
新艺术运动中最引人注目、最富天才和最有创新精神的人物: 建筑师戈地(Antonio Gauti)
在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年代,招贴画和
报刊广告是唯一的销售途径。 大规模的彩色平面印刷技术,将招贴画从
维多利亚时期的字体束缚中突破出来,变成了
有插图的形式。漂亮的海报的先驱是法国的朱 里斯· 谢尔特(Jules Cheret),特劳斯· 劳德雷
克(Toulouse Latrec),以及新艺术招贴画的
经典:阿尔丰斯· 穆卡(Alphonse Mucha)。
工业设计史
《莎乐美》插图
比亚兹莱在画面 色调的控制与空 间的运用所表现 出来的能力被认 为是"天才横溢"。
工业设计史
苏格兰“格拉斯哥”四人集团
查尔斯· 麦金托什
查尔斯· 麦金托什进一步解放了设 计,采用高直的线条、刻板的几何形 式,不再受制于“融化的黄油”的新 艺术形式,并且开始尝试黑白这种机
械化的色彩计划。他的风格糅合了清
——把设计理论推向对机械的承认,提出三点设计原则: 产品设计结构合理 材料运用严格准确 工作程序明确清楚
工业设计史
•其设计实践:多用流动曲线和不对称结构, •但较少装饰,讲究功能性
工业设计史
“比利时线条” ——霍尔塔在建筑设计中喜用葡萄藤 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也称为 “鞭线”,起伏有力,常常是与结构或 构造相联系的,具有新艺术运动的代表 性特征。他不仅将他创造的独特而优美 的线条用于上流社会,也毫不犹豫地将 其应用到为广大民众所使用的建筑上,
而不牺牲它优美与雅致的特点。
泰塞尔旅馆是新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
工业设计史
奥地利
奥地利地处欧陆腹地,也是欧洲文化中心之一, 维也纳是著名的音乐城,艺术气氛浓厚。
工业设计史
“维也纳分离派” 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维也纳分离派”(Viener Secession),于1898 年建立,其艺术宗旨是与过去陈旧、保守的传统决裂,崇尚表现主义。 分离派的核心由克利姆特、奥布里其和霍夫曼等激进的青年艺术家和设计 师组成
工业设计史
新艺术运动的其他作品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史
总结
从上面所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新艺术风格的变 化是广泛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具有不同 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材料也会有不同的表 现方式。既有非常朴素的直线或方格网的平面构 图,也有极富装饰性的三度空间的优美造型。它 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 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 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弯弯曲曲,轻盈流畅
——新艺术运动
工业设计史
概
述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 所涵盖的时间大约从1880年到1910年,跨度近30年, 是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内容几乎 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 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及舞蹈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