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苏教版_1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组内公开课)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组内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口诀,引导学生探索7的乘法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时,还需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口诀卡片3.小组合作学习表格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回顾1-6的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口诀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7的乘法规律。
2.学生尝试念出口诀,教师予以鼓励和指导。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口诀接龙游戏,加强对口诀的记忆。
2.教师出示计算题,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巩固运算能力。
巩固(1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测对7的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予以评价。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7的乘法口诀。
家庭作业(5分钟)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概念,懂得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律;2.学会7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于实际计算中;3.能独立完成乘法口诀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7的乘法口诀;2.教学难点: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乘法的概念(5分钟)通过简单例子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是将若干个相同数值相加的运算。
2. 乘法的基本规律(5分钟)介绍乘法的基本规律,即交换律和结合律,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
3. 7的乘法口诀(20分钟)教师板书展示7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练习。
7 × 1 = 77 × 2 = 147 × 3 = 217 × 4 = 287 × 5 = 357 × 6 = 427 × 7 = 497 × 8 = 567 × 9 = 63可以用口诀“一七二十一,二七四十二,三七得二十一,四七得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得四十九,八七五十六,九七六十三。
” 让学生记忆。
4. 练习题(2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7的乘法口诀,并能独立完成口诀题目。
1. 7 × 3 =?2. 7 × 7 =?3. 7 × 9 =?4. 5 × 7 =?5. 9 × 7 =?6. 2 × 7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口诀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熟悉7的乘法口诀,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诀和运算规律,要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并在练习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苏教版_1

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苏教版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画演示“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的故事”(1)出现屋子里的情景:7张小床、7把小椅子、7把小刀、7个叉子、墙上挂着7幅画。
师:这些物品的数量都是几?(7)(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墙上的7幅画,每一幅画都是有七巧板拼成的。
(见课本第72页的图)2.提出问题:(1)一副七巧板有几块?(2)想一想:拼一幅图用几块?2幅图用多少块?7幅图呢?(1)同桌合作,观察图形,完成表格:图案个数234567块数根据表格,列乘法算式,编写口诀。
课本72页的内容。
×7=7一七得七7×1=72×7=14二七十四7×2=143×7=21三七二十一7×3=214×7=28四七二十八7×4=285×7=35五七三十五7×5=356×7=42六七四十二7×6=427×7=49七七四十九。
(2)想一想:拼一幅图用几块?2幅图用多少块?7幅图呢?学生同桌合作,根据表格,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完成本节课在情景的创设上,考虑到低年级孩子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
学生口诀教学课相对于一般新授课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我们把课堂定位于让学生会背,会编、会用口诀这一表层认识上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没有挑战性的学习就会让学生觉得乘法口诀没什么可学的,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
通过拼摆七巧板,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进一步发现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在游玩中不断发现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枯燥的口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学习过程成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场景图。
《7的乘法口诀》(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7的乘法口诀》(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习7的乘法口诀。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表。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7有关的生活场景,如7个苹果、7天一周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7,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7的乘法口诀。
2. 学习7的乘法口诀(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记忆7的乘法口诀。
(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提问、回答7的乘法口诀。
(3)进行7的乘法口诀练习,巩固记忆。
3.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与7有关的问题,如7个苹果,每人分几个?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提问、解答实际问题。
(3)进行实际情景模拟,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布置一些与7的乘法口诀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7的乘法口诀》2. 板书内容:7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7的乘法口诀。
2. 家长协助,让孩子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七的倍数及其性质;
2.学习七的乘法口诀,能够默写7的1~10的乘法口诀;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教学重点
1.七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2.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
1.拓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2.增强学生对数学口诀的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温故而知新
1)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2、3、4、5、6的乘法口诀。
2)了解七的倍数及其性质。
2. 导入新知
1)告诉学生7的倍数的个位数只有0、7、4,因此某个数字是不是7的倍数只需要看它的个位数是不是0、7、4的其中一个。
2)由此引申出7的乘法口诀,“同尾数相乘,积各自的积,十位上先加一,个位就好说了”。
3. 合作探究
1)通过口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七的乘法口诀。
2)将乘法口诀抽象成公式式子“((n/10)+1)n”,并让学生通过口算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4. 归纳总结
1)带领学生一起复习7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自己整理7的乘法口诀的概括性公式。
5. 拓展练习
1)在课外留下一些口算练习题。
2)提供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巩固对7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先回忆已经掌握的乘法口诀,然后再将七的乘法口诀抽象成公式式子,激发了学生对口算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内涵,提高了他们的口算能力。
同时,游戏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休闲娱乐同时巩固所学知识的机会。
《7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7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记忆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记住7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口诀。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7的乘法口诀。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运用7的乘法口诀。
六、板书设计1. 7的乘法口诀2. 内容:7的乘法口诀的表格、练习题、应用题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引入,例如询问学生星期天去游乐园坐旋转木马,每辆木马可以坐7个人,如果有2辆木马,一共可以坐多少人?以此引发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含有7的乘法口诀的儿歌或动画,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新课导入逐步讲解7的乘法口诀,从“一七得七”到“七七四十九”,通过图解、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7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7的乘法口诀》教案一. 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7的乘法口诀,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够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演示、实例展示等。
2.练习题:包括7的乘法口诀填空、计算等。
3.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7的乘法口诀。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7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7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7的乘法口诀。
例如,设置一个“7的乘法口诀接力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7的乘法口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7的乘法口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7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乘法口诀学习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插图,引导学生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记忆乘法口诀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7的乘法口诀,学生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总结,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素材:准备与7的乘法口诀相关的学习素材,如图片、卡片等。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教鞭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关注7的乘法口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口诀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7的乘法口诀。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计算题,让学生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苏教
版
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动画演示“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的故事”
(1)出现屋子里的情景:7张小床、7把小椅子、7把小刀、7个叉子、墙上挂着7幅画。
师:这些物品的数量都是几?(7)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墙上的7幅画,每一幅画都是有七巧板拼成的。
(见
本第72页的图)
2提出问题:
(1)一副七巧板有几块?
(2)想一想:拼一幅图用几块?
2幅图用多少块?7幅图呢?
(1)同桌合作,观察图形,完成表格:
图案个数
2
3
4
6
7
块
数
根据表格,列乘法算式,编写口诀。
本72页的内容。
×7=7
一七得七
7×1=7
2×7=14
二七十四
7×2=14
3×7=21
三七二十一
7×3=21
4×7=28
四七二十八
7×4=28
×7=3
五七三十五
7×=3
6×7=42
六七四十二
7×6=42
7×7=49
七七四十九。
(2)想一想:拼一幅图用几块?
2幅图用多少块?7幅图呢?
学生同桌合作,根据表格,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完成
本节在情景的创设上,考虑到低年级孩子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
学生口诀教学相对于一般新授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我们把堂定位于让学生会背,会编、会用口诀这一表层认识上的话,那么这样一种没有挑战性的学习就会让学生觉得乘法口诀没什么可学的,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
通过拼摆七巧板,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进一步发现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在游玩中不断发现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枯燥的口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原本静止的、程式化的口诀学习过程成了鲜活、生动的学习场景图。
(3)师生互动,理解口诀含义
①学生汇报编写的7的口诀。
(出示)②说一说每句口诀的意义。
③找一找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
④说一说7的口诀有什么特点?
(4)生生互动;熟记口诀
三、情境应用,巩固口诀
出示“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的画面。
(1)一把勺子2元钱,7把勺子多少元?
(2)1张桌子4条腿,7张桌子多少条腿?
(3)一本故事书6元钱,7本故事书多少元?
2出示超市画面:
(1)妈妈有7张元的人民币,共有多少元钱?
(2)一瓶纯牛奶3元钱,小明每天早晨喝一瓶,一星期共花多少钱买牛奶?
(3)算一算1个星期、2个星期……
7个星期各有多少天?
3出示唐诗《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算一算这首唐诗有多少个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
比一比谁记得快、记得牢。
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
男女生对口令记口诀。
学生读古诗
分层练习,由浅入深。
这里的练习主要分针对性练习、基本练习及拓展性综合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三类,领着学生进行有梯度的练习。
四、全总结,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并将1——7的口诀进行串联,使知识更加完整。
利用学过的口诀,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七的乘法口诀
×7=7
一七得七
7×1=7
2×7=14
二七十四
7×2=14
3×7=21
三七二十一
7×3=21
4×7=28 四七二十八7×4=28 ×7=3
五七三十五7×=3
6×7=42 六七四十二7×6=42 7×7=49 七七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