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在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护理中的应用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定义和症状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耳部出现听力下降。
通常是在无明显外伤、感染和耳内分泌障碍等因素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症状包括耳鸣、听力下降、听声音不清等。
中医诊断突发性耳聋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主要是肝肾不足和气血不足。
在诊断时,中医医师要先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病史、家族史等,然后进行望、闻、问、切的四诊,以确定病因和证候。
中医治疗突发性耳聋针灸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气血和器官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大敦、听会等。
草药中药治疗突发性耳聋通常采用中药配方,因为单个草药的作用有限。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能够调节人体气血、肝肾功能,从而改善听力。
推拿推拿常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通过按摩、拍打等方式刺激头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听力。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天柱等。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针灸、草药、推拿外,中医还常采用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调节人体经络、气血,从而改善听力。
预防突发性耳聋预防突发性耳聋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耳科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保护人体听觉器官的健康。
以下是几条预防突发性耳聋的方法:•避免长时间听力过度疲劳的环境;•避免高强度的噪音环境;•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中医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是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节人体气血、肝肾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
预防突发性耳聋更加重要,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临床疗效分析王春生【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18【摘要】目的:分析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3月—2014年4月该门诊接收耳聋耳鸣患者600例,按接诊时间平均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医治组患者给予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临床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改善,医治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7%)和对照组患者好转率(9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耳聋耳鸣患者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afness and tinnitus. Methods 600 outpatients with deafness and tinnitus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10 and April 2014 according to the reception tim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clinical targeted treatment, the symptoms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improved, but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he treatment group (96.7% ) and that of the controlgroup (90%)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afness and tinnitus is obvious, and i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总页数】2页(P173-174)【作者】王春生【作者单位】金坛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江苏金坛 21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81【相关文献】1.耳聋耳鸣患者应用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体会 [J], 张耀光2.针灸配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44例疗效观察 [J], 任建兵;牛彦红3.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疗效观察 [J], 徐曼4.针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临床观察 [J], 张颖颖5.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的疗效探讨 [J], 曹汉海;代秀丽;王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疗法护理在耳聋耳鸣中的应用

[1] 孙晓祯,张言,徐苗,等. 穴位按摩防治 TACE 术后呕吐与疼痛 32 例[J]. 中医研究,2016,29( 7) : 51-52.
[2] 李素芳. 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J]. 中 国实用医刊,2015,42( 10) : 106-107.
[3] 张瑜,彭生,刘佩蓉,等. 揿针足三里、内关穴皮内埋置预防腹部手 术术后恶 心 呕 吐 的 临 床 研 究[J]. 外 科 研 究 与 新 技 术,2017,6 ( 4) : 268-270.
关键词: 中医疗法护理; 耳聋耳鸣; 针灸护理; 按摩护理; 听力训练护理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9. 08. 055 文章编号: 1003-8914( 2019) -08-1277-03
Application of the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Deafness and Tinnitus WU Dandan
光明中医 2019 年 4 月第 34 卷第 8 期 CJGMCM April 2019. Vol 34. 8
·127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虽然穴位埋针治疗效果确切,但也容易引起局部 肿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穴位埋针治疗中应 用科学有 效 的 护 理 十 分 关 键[6]。 综 合 护 理 是 近 年 来 新兴的护理模式,其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 统化,以之为框架,环环相扣,以确保护理质量[7]。在 穴位埋针治疗术后呕吐、疼痛患者的综合护理下,护理 人员必须对常用穴位有效掌握,快速准确消毒处理,以 缩短治疗时间,同时护理人员需熟悉穴位埋针的禁忌 证、适应证 及 不 良 反 应,针 对 不 同 情 况 进 行 针 对 性 处 理,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持有高度责任感,密切观 察患者反应,做好心理疏导,主要严格无菌观念,避免 交叉感染,将护理过程划分为埋针前、埋针中及埋针后 护理,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三个护理阶段环环相扣、整 体协调一致,从而达到保证护理质量的目的[8]。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

人的听力一般于 1天内至少 3 个连续的频率下降 超过 3 b 可伴有耳鸣及眩晕 。无显著性别差异 , 0d ,
作者简介 :  ̄
( 92一 , , 16 ) 女 主任 医师 , 教授。研 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
.- — —
4 -— 9 — —
讨论 的形 式先 让学 生 自己发 现错误并 更正 , 用赏识 到诗歌的美学效果以及诗人展示个人技巧和智慧
教育代替严厉的过分纠错 , 提问时根据学生的实际 的愉 悦 。 J 水平 在难 易程 度上 给予 区分 。 总之 , 语言学的相关知识能升华语言 自身的魅
总 之 , 生 的情 感 因素 与学习动 机有着 天然 的 力 , 学 消除语 言教学 的索然 无 味。 大学英语 教 学改革是 一个 极 为宽泛 的概念 , 它 联系 , 是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容忽视。 4 牢记 “ 学好 语 言 学是 上 好 英 语课 的 前提 之 一 ” 涵盖了许多方面 , 其中教学理念的更新是诸多环节 的教学 理念 中关键 的一环 , 因为它以一种看似抽象实则深远的 很 多大学 英语 教师忽 视 了语 言 学的重要 性 , 贯穿 力牵 制着英 语 教 学 改革 的各 个环 节 。 只有 科 片 面地认 为语 言学 只是拗 口生涩 的纯理论 的堆 积 , 学的、 对 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理念, 能激发教 才
药治疗 突发性耳 聋作进 一 步探 讨 。
关键词 i 突发性耳聋; 活血化瘀 ; 综述 中图分 类号 :744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 3— 40 20 )2— 0 9— 3 R 6 .3 A 10 85 (0 8 0 04 0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 原因不明的感音 神经性耳聋。有研究表 明, 本病通常单耳受累, 病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浴足缓解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症的应用及护理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浴足缓解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症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将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浴足运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症,探究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科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50例冠心病辨证为气滞血瘀所致胸闷、胸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浴足治疗。
14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乏力症状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后的第14天两组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短乏力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浴足运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胸闷胸痛症状,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胸闷胸痛程度及气短乏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弘扬中医技术在临床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浴足气滞血瘀胸闷胸痛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疾病,95% 以上的心绞痛由冠心病所致,是死亡原因中较为常见的疾病[1-2]。
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手术(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药物(如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等为主要治疗手段,虽能较快改善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研究表明西药目前不具备提高该类患者生存率的作用[3-4]。
冠心病在中医属“胸痹”“心痛”范畴,其临床主要证型是气虚血瘀型,基本病机是脉络瘀阻、血行不畅,中医多采用通经活络、活血袪瘀等方法治疗冠心病。
中医学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良好,将其归为“胸痹”“心悸”“怔忡”“真心痛”等病证范畴[5-6]。
研究表明胸痹足浴方有补气益心,活血止痛的作用[7]。
在临床护理中发现中药穴位贴敷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亦有良好疗效。
本研究以50例冠心病辨证为气滞血瘀所致胸闷、胸痛患者为对象,比较常规护理与温经理气方中医优势护理技术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我科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辨证为气滞血瘀所致胸闷、胸痛患者。
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观察

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观察耳聋特别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耳鸣),是目前国内外耳科难治之症。
我院耳聋门诊自成立以来,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运用针灸、穴位贴敷,通过对618例耳聋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618例耳聋患者,其中男234例,女384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年。
其中单耳患病298例。
本组病例中,药毒性耳聋96例,突发性耳聋150例,老年耳聋28例,暴震性耳聋70例,混合性耳聋116例,原因不明性耳聋(多有感冒或腮腺炎病史)158例。
2治疗方法2.1取穴主穴:听宫、完骨、养老、中渚;配穴:合谷、中脘、百会、足三里、太溪、头针晕听区。
耳穴:内耳、神门、皮质下。
上述穴位交替使用。
2.2操作主穴以泻为主,选用28号1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刺入8分,捏实针柄,行提插捻转,待有强烈针感时,按针不动,稍后摇大针孔而出,不留针。
配穴以补为主,用1.5寸毫针,刺入后,待针下出现麻胀样针感时,虚捏针柄,以200转/分小幅度、快速捻转,使针感缓缓扩散,行针半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3穴位贴敷用我门诊自制耳聪散(细辛、木香、石菖蒲、磁石、麝香等组成)以白酒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及双涌泉穴。
另外以油纱条裹耳聪散塞耳,每日1次。
以上治疗28天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3个疗程,症状无改善者,中止本治疗。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听力恢复20dB以内或与健侧相等,且自觉已恢复至病前水平;显效:听力提高≥30dB;有效:听力提高>10dB;无效:听力提高≤10dB。
听力改善程度以250,500,1000,2000,4000Hz5个频率平均提高dB数为标准。
3.2结果本组618例患者,痊愈88例,占14.2%;显效330例,占53.4%;有效120例,占19.5%;无效80例,占12.9%。
总有效率87.1%。
4典型病例张×,女,50岁。
中医药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分析

分会 . 突发性 聋 的诊断 和治 疗指 南(0 5 , ) . 耳鼻 咽喉头 颈外 科 2 0 年 济南 【 中华 M]
杂志,064() 6 2 0,18: 9 5 【] 建华, 英俊 . 阴虚症 与微 观血瘀 症 的相关 研 究阴 . 中西 医结合 杂 2杨 黄 脾 中国 志, 9 , () 3 1 61 2: 9 6 9
障碍与病毒感染有 关【。经研究发现 ,突发性耳聋的一项重要 z 1
的病理 生理基础 内耳缺血可 由迷路动脉的痉挛 、血液黏稠度增 高、血小板粘附性及凝集 性增 高甚至血栓或栓塞形成等诸多因
素 造成 。西 医 常 使用 常规 能量 合 剂 和 地 塞 米 松 ,但 能 量 合 剂 使 用 后容 易 出现 头 痛 、 胀 等 不 适 症 状 。 塞 米松 属激 素 类 药 物 , 头 地 主 要作 用 为减 轻 水 肿 、控 制 炎 症 ,如 长 期 大 量 应 用 会 产 生 很 多 不 良反应 。 中医 认 为 ,突 发 性 耳 聋 多 由肾虚 ,气 血 双 亏 或 寒 邪
..
3. 6 .
Cii lora o hn s dcn 0 VO . ) NO. l c un l f iee n aJ C Me ii 2 e 1 0 L( 2 1 8
中 医药 在 治 疗 突 发 , 耳 聋 中 的 应 用 分 析 陡
T n l z h p i ai n o O a ay et ea plc to f TCM n te tn u d n d a n s i aigs d e e f e s r
静脉注射 ,1次,,疗程为 1 d d 5 。同时取 患侧听 宫、 完骨 、听会、 耳 门、外关 、翳风等穴进行针刺 治疗 ,针刺至适当深度 后,施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探究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探究【摘要】目的探究给予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甲钴胺+微波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良好,可促进其临床症状的改善。
【关键词】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中医症状积分前言突发性耳聋指的是因不明因素导致听力突然性的下降,一般以单侧听力障碍为主,可伴有耳闷、耳鸣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
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理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但是症状改善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身心不适。
相关研究指出[1],结合中医疗法可以加速突发性耳聋康复进程,如针灸、中药汤剂等。
中医中并无突发性耳聋这一病名,根据该疾病症状将其纳入“暴聋”范畴中,中医辩证多见气滞血瘀型。
中医疗法分为内服法和外治法,内服药物起效较为缓慢,因而多采用外治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局部刺激缓解相关症状。
针灸是中医常用外治法,其主要是通过联合针刺和灸法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温通经脉和调和气血的功效,且临床研究证实[2]该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病症效果良好。
基于此,本研究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抽取84例进行分组研究,对针灸治疗该病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和19例;年龄范围为18~84岁,均值(45.61±13.48)岁;病程范围为3~24天,均值(15.64±4.92)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咽喉头颈外科 学分会颁 布 的 《 突发 性耳聋诊 断依 据和
治疗指南 》诊断标 准。全部 病例均 经纯音 听 阈测定 以及 中医四诊法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耳聋 。
分组情 况 :9 0例随机 分为 2组 ,每组 4 5例 ,入选
关 键词 :突发性耳聋 ;穴位贴敷 ;气滞血瘀 ;护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O 1 . 0 7 0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O 1 — 0 1 1 2 — 0 2
突发性耳聋 ( d e a f n e s s )是 目前 耳科主要致 听力丧 失 的疾病之一 ,突发性耳聋 的有效治疗与护理一直是耳鼻喉
例 ;年龄最小 3 8 岁 ,最大 7 5岁 ,平均 5 8 . 5岁
1 . 2 诊 断标 准
入选病 例均符 合 2 0 0 5 年 中华 医学 会耳
科亟待解决的课题 ,既往西医学治疗 的主要对策是抗病毒
1 9 99: 3 7 5 - 3 7 8.
[ 7 ] 中华 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失 眠的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s ] . 第一辑 .
1 9 9 8: 1 8 6.
[ 8 ]李 冲, 李 东亮 . 艾 司唑仑对 老年 失眠患者睡 眠质量 和 日间功 能的影 , l f E a ] . 中 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2 0 0 7 , 1 1 ( 5 2 ) : 1 0 4 8 3 . [ 9 ] 程 晋涛. 耳针推拿配合足浴治疗失 眠 7 6例[ J ] . 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 育杂志
社, 2 0 1 0 , 8 ( 1 4 ) : 3 5 - 3 6 .
( 本文 责编: 张文娟
本文校对 : 龙 园园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1 1 — 0 8 )
中药穴位贴敷在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护理中的应用※
刘 颖
( 贵 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贵阳 5 5 0 0 0 1 )
药物 、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 、血管扩张剂 、抗凝 、溶纤 药物等方法治疗 ,常用 的药物 由于 价格较贵且 副作用 较 大 ,不利于推广应用 ;另一方法是高压氧 的治疗 ,由于高 压氧治疗是一 种治标不 治本 ,丢卒保 车 的被 动性治疗 手 段 ,同时受到严格禁忌证 的限制 ,这些治疗方法又缺乏相 应的护理措施 。因而耳鼻 喉科寄望 于 中医 药的治疗 与护
12 6 .
素长期 、持续作用 ,超过 了 自身 生理承受能 力 ,会使脏 腑气血功能紊乱 ,本研究 依据情志 活动在 阴阳属 性上 的 对立性 ,有 目的的用一种 制情方法调 节某情 志的偏盛或 偏 衰 ,从而调整失 调 的脏 腑机能 ,达到治疗 的 目的。经
络学说认为 ,足是 气血运行 、联 系脏腑 的重要部位 ,情 志偏 颇的人 ,大脑长期处 于兴奋状 态 ,难 以入 眠,热 水 足浴可以刺激 足部神经末 梢反射 性[ 9 ] ,降低 大脑细胞 的 兴奋性 ,调 和气血 ,疏通经 络 ,起 到镇静安神 助 眠的作 用 。在临床 中,并不 一定 拘 泥 于上 述 五行 相胜 等 理论 , 如果机体是 因情志 而气机失调 ,任何 一种相胜法 ,只要 具备有相对 的情志 ,并 可矫正之 ,即可谓 有效 。本研 究
[ 5 3 中华 医学会精神科 学会,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 医院 , 中国精 神科学会精神疾病 分
类 与诊 断标准[ S ] . 南京 : 东南 大学出版社 , 1 9 9 5 : ( 1 ) : 7 3 .
[ 6 ] 刘 贤臣. 心理 卫生评 定量 表手册 ( 增 订版 ) E r a ] . 北京 : 中 国心理 卫生 杂志社 ,
注: 两 组 比较 , P<( ) . 0 5
3 讨论
中医认为 ,失 眠以七情 内伤为主要病因 ,常涉及心 、 脾 、肝 、胆 、肾诸脏腑 。正常 情况 下,七 情不 会使人 发 病 ,因为 ,就七 情本身 而言是生 理的 、积极 的、带 有 自
身保护性的性质 。然 而,当情 志受到刺 激或其他不 良因
失眠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推广应用 。
参 考文 献
[ 1 ] 郎振翼 . 失 眠的中医辨证 治疗研究E J ] . 中医临床研究 , 2 0 0 9 , 1 ( 1 ) : 7 1 .
r 2 ] HOL B ROO K A M, C ROWTHE R R, I A Y l E ̄R A, e t a 1 . M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b e n z
第1 2卷第 1 期 ・总第 1 7 7期 2 0 1 4年 1月 ・ 上 半 月 刊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 % ) 总 有效 率 7 ・ 0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 异 ,根 据 中医辨证分型 ,施 以相应 的 情志调护 ,并 配合浴 足 明显地 提高 了 失眠 的治疗 效果 , 与对照组 比较 , P<0 .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中医情志 护理配合浴足 ,简便易行 、经济实 惠 ,避免药物依赖性 ,
O d i a z e p i n e u s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i n s o m n i a U] . C M A J , 2 0 0 7 , 1 6 2 : 2 2 5 — 2 2 3 . E 3 ]  ̄ i 朝刚. 睡眠障碍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_ J ] . 疑难 病杂志 , 2 0 1 0 , 9 ( 5 ) : 4 0 ( F 4 0 1 . I 4 ] 郑筱萸. 中药新药 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M]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 0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