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贴敷疗法课件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贴敷疗法【优质PPT】

穴位贴敷疗法【优质PPT】
源自2021/3/29 星期一
19
三、基本操作方法
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胶 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 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 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 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 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 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3
二、发展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 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 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 敷治病的起源。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芥 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来治疗毒蛇咬伤。 当为穴位贴敷疗法的最早记载。
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 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和仪器。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 并用,随学随用。
2021/3/29 星期一
26
四、贴敷疗法的特点
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 外(如麝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 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 如葱、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药量很 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 大量药材。
2021/3/29 星期一
30
五、禁忌症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 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 用。
2021/3/29 星期一
6
二、发展历史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 床。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 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临发时,以醋和 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药, 如续断青、丹参膏、雄黄膏、五毒神膏等, 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其用狂犬脑外敷伤 口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

穴位贴敷疗法ppt医学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医学课件

17
肺系疾病
过敏性鼻炎 药物选择: 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甘遂,细辛,白芥子,
防风,藿香,延胡索
18
肺系疾病
慢性咽炎 药物选择: 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僵蚕 穴位:天突,廉泉,天容,大椎,肺俞,心俞,膈俞,
膻中
19
肺系疾病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选择 寒证明显: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延胡索,丁香,
30
其他
口腔溃疡 虚火上炎: 吴茱萸粉用醋调糊,取黄豆大小贴敷涌泉,胶布固定
24小时,每日换药1次。7次1疗程。 细辛研细末,加蜂蜜调糊,涂抹溃疡面,1日3次。 实热证: 青黛5,五倍子3,冰片1研极细末,吹于口腔溃疡局部, 或香油调敷,每日3-5次
31
其他
失眠 炒酸枣仁10g,研细末,加朱砂20g调匀,以30%二甲
腻性中药直接捣制成饼状。操作简便,吸收差。
水酒渍剂:水、酒或酒精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将
棉垫或纱布浸蘸溶液后直接敷于穴位上。操作麻烦, 吸收好。
鲜药剂:新鲜中草药捣碎或揉搓成团块状,或将药物
切成片状,敷于穴位上。简便,吸收好。
膜剂:将中药成分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制成膜剂或涂膜
剂,用时将膜剂固定于穴位或直接涂于穴位成膜即可。
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素问· 咳论》 “治脏者,治其俞。”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 “五脏之系皆在于背,脏腑十二腧皆在背,其穴并可 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另一方面,背俞穴位于 膀胱经,性质属阳。《难经· 六十七难》:“阴病行 阳,……俞在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病 阳治”。 任督二脉之穴:可振奋阳气,内络脏腑,协调阴阳
8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膏药贴法亦与针灸通 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

穴位贴敷疗法课件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课件课件

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
多用于阿是穴。
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于穴区。
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
徐滴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
第十五页,共23页幻灯片
2、常用贴敷方法
此外尚有叩法、离子透入法、熨敷法、掺法等。
第十六页,共23页幻灯片
酒调:行气、通络、消肿、止痛,虽用药缓, 可激其性;
油调:可润肤生肌。 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第十页,共23页幻灯片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 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疗相应疾病。
1、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或药汁等
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的药丸,贮存备用。
关于穴位贴敷疗法 课件
第一页,共23页幻灯片
一、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一定的 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 法的共同作用,起到祛邪扶正、防病治病的一种疗 法。
第二页,共23页幻灯片
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 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
药物组方多采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
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第七页,共23页幻灯片
二、基本操作方法
第八页,共23页幻灯片
基本操作方法
(一)药物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 研末用作腧穴敷贴。
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
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 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的根本功能 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性:
各种药材除具备寒热温凉、升降沉浮的特 性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症,
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谢谢!
疗程
2~7天穴位贴敷一次, 3次为一疗程 天灸的疗程:一般是三伏、三九天期间治 疗,连续3~5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 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 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选穴原则
基本上与针灸用穴基本一致,但又有其特殊 性,如多直接用痛点,即“阿是穴”以利于 药物作用于患处。其次多选用窍穴,如神阙 穴。
Hale Waihona Puke 1 局部选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根据每一腧穴都能 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 律而取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 限的症状,如胃痛取中脘、梁门。
2 远端取穴
四大用药特点

穴位贴敷治疗PPT课件

穴位贴敷治疗PPT课件

ppt精选版
24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 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 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 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疱, 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ppt精选版
25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 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2-4小时。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 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 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ppt精选版
12
贴敷疗法的特点
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 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 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 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 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 不到的显著功效。
ppt精选版
26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 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 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 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 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 及时到医院就诊。
ppt精选版
27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 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 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 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 内液体,涂以碘伏等消毒,覆盖消 毒敷料,防止感染。
ppt精选版
28
ppt精选版
29
.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 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 当配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 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 香、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则易 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 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三 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 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

穴位敷贴技术ppt课件

穴位敷贴技术ppt课件
鼻鼽(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 中。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发作,鼻内发 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且有鼻塞和嗅觉减退等。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比常年性者严重,多在有花粉的季 节发生,症状呈持续性。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多因肺卫不 足,风邪外袭所致,其发病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1/27/2024
14
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 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选取合 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 俞,胃肠疾患选取胃俞、脾俞等。
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 百日咳等。
1/27/2024
4
经络学说
十二皮部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无论病从外入,或 由内生,都离不开经络之十二皮部。穴位是脏腑精气输注 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又是脏腑疾病反应与体表的特定部位。 经络学说是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
《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 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 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 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 润肤生肌。
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 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 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 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 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 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吴茱萸3 高良姜3 香附1.5 山茱萸3 枳实3 酒调
用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俞、大肠 俞、内关
注: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三天 一次,五次 一疗程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 白芥子3 荆芥3 苍耳子3 辛夷花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 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 高脂血
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
附件炎等。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膏药贴敷应用广泛)
6、皮肤局部有感染、肿块、破溃禁用。 7、对孕妇、儿童,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
性大的药物。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生理反应
贴敷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 性炎症反应,甚至可出现皮肤起泡,无需 特别处理。
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可能并发症
该治疗并发症较少,有极少数可出现以下情 况:①局部并发感染;②过敏反应。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黄帝内 经》称其为:“远道刺”体现了“经脉所 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如胃痛取足三 里。对于脏腑疾病,郄穴往往是远端取穴 时较好的选择。
3 辨证选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穴。 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取 穴,如哮喘取肺俞、定喘等。对于脏腑疾 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
四大用药特点
1.善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 川 椒、茴香等
2.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枝、 生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手三里穴:
(1)、定位: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按压有痛感。 (2)、功效:润化脾燥、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 胃,还可治疗消化不良、乳腺炎、牙痛、感冒、腰痛等。 (3)、按摩保健:每次按压2min左右,每日两次,力度 适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内关穴:
(1)、定位:腕侧远端掌横纹上2寸,掌长肌间与桡侧屈肌 腱之间。
(2)、主治:心痛、心悸、心绞痛、失眠、胃痛、呕吐、益 气补血、调理肠胃、痛经等。
(3)、按摩:月经痛可以按压内关穴,一面缓缓吐气,用力 按压2s,反复按压5次。
6、中脘穴:
(1)、定位: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2)、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吞酸、通调胃 肠之经气、黄疸、失眠、惊悸、哮喘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7、神门穴:
(1)、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 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处。 (2)、主治:心痛、心烦、惊悸、 失眠、痴呆等心与神志病变,胸胁痛、 补益心气、晕车等。 (3)、按摩神门穴可用掐、揉和刺 激的方法,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 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10、身柱穴:
(1)、定位:后正中线上,第3胸 椎棘突下。 (2)、主治:感冒、咳嗽、发烧, 还可治疗皮肤病、保健、提高免疫 力,以及增高作用。 (3)按摩手法:用中指的指尖按揉 穴位,1~3min/次,2次/d,或用掌 根按揉穴位效果更佳。
三、注意事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有皮疹者,严重荨麻疹患者; (3)、疾病发作期的患者,急性喉炎、发烧、黄疸、
咯血、慢性哮喘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等。
四、操作步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准备用物:磁疗贴、治疗盘、消毒液、胶带; 2、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配合; 3、准备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4、以患者舒适,医护人员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5、环境:清洁、卫生、安静的操作环境,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6、消毒:
二、穴位选择(妇科)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足三里穴:
(1)、定位:屈膝,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功效: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泻、 心悸、高血压、虚劳诸症,为保健要穴。 (3)、按摩手法:1次/d,5~15min/次,15~20次/min。
一、概述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定义: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悠久的发 展历史。
2、使用范围:穴位贴敷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 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可以治疗 慢性病症,也可以治疗急性病症。主治病症有:感冒、 咳嗽、哮喘、腹泻、呕吐、便秘,月经不调、痛经、 子宫脱垂、跌打损伤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1、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
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 (3)、慢性虚寒性胃病、腹泻、尿频,其他如痛经、
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2、禁忌症: (1)、孕妇禁用,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2)、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及皮肤有破损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关元穴:
(1)、定位:下腹前正中线,脐下3寸。 (2)、主治:虚劳、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补肾 壮阳等,为保健要穴之一。 (3)、按摩手法:按压10~15min/次,1~2次/d。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三阴交穴:
(1)、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2)、主治:腹胀、腹泻、月经不调、闭经、带下、滞产、 心悸失眠、下肢痿痹、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子宫脱垂、 水肿、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
(3)、按摩手法:顺时针、逆时针按压三阴交,1~2次/d, 5~10min/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9、胃俞穴:
(1)、定位: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2)主治:消化不良、胃痛胃胀、呕吐、 腹泻腹胀、胃炎、糖尿病、失眠等。
(3)、按摩手法:双手按压或画圈的手法 按压此穴5~10min。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Hale Waihona Puke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8、阳陵泉穴:
(1)、定位:胫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主治:腹泻、水肿、小便不利、膝痛、臀 部肌肉注射后疼痛、缓解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 坐骨神经痛等,为利湿第一要穴。
(3)、按摩手法: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 力,上下揉50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部位: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皮肤,待干; (2)、操作者应用速干消毒剂消毒双手。 7、贴法:将准备好的磁疗贴揭去防粘膜直接按压于穴位 上,将边缘粘牢,指导患者根据相应穴位的按摩方法进行按摩,常 规24h更换1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 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病人若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 行取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