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五数学第10讲:比例及应用题教师版-——平谷田丰[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小五数学第10讲比例及应用题(学生版)——平谷田丰

小五数学第10讲比例及应用题(学生版)——平谷田丰

第十讲比例及应用题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叫做比值。

比的后项不能为。

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4、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

4、比的化简:用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5、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8、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一、掌握比及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例尺作为重点掌握。

二、具体问题中百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_-2.2《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_(3)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_-2.2《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_(3)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应用》日期:2021年4月15日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应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物物交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货币,他们是怎么进行商品交换的呢?生:物物交换。

师:对,物物交换。

那么,你们能想到一个物物交换的例子吗?生:比如,我要一个苹果,你要一本书,我们可以交换。

师:很好,这个例子非常好。

那么,如果我们规定,一本书换一个苹果,那么这个规定就是什么?生:比例。

师:没错,比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2. 新课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比例的应用,解比例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师:同学们,比例有什么作用呢?生:比例可以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师:没错。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一个比例问题呢?生:首先,根据题目意思,写出比例;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求解。

师: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演示一下解比例的方法。

例题: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买3个苹果送1个,小明买了6个苹果,他实际上得到了几个苹果?生:小明实际上得到了7个苹果。

师:正确。

那么,我们如何用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首先,我们写出比例:3个苹果送1个,那么6个苹果送几个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得到:3x = 6,解得x = 2。

所以,小明实际上得到了6 + 2 = 8个苹果。

师:非常好。

同学们,你们能理解这个解题过程吗?生:能。

3.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课堂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著名机构数学教案讲义六年级秋季班10比和比例基础版(教师)-程琍琳

著名机构数学教案讲义六年级秋季班10比和比例基础版(教师)-程琍琳

第10课时比和比例(二)课时目标1.灵活掌握比的性质及应用2.分清比例的前后项3.掌握比例分配解题的思路精解名题例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分析要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必须分别求出新合金内铜和锌各自的重量.应该注意到铜和锌的比是2∶3时,合金的重量不是36克,而是(36-6)克.铜的重量始终没有变.解:铜和锌的比是2∶3时,合金重量:36-6=30(克).铜的重量:30×25=12(克).新合金中锌的重量:36-12=24(克).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12∶24=1∶2.答: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1∶2.备选例题例1.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两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工作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例.解法1:设师傅加工x个,徒弟加工(168-x)个.9151168=-x x 59168=-x x x x 991685-⨯=916814⨯=x108=x60108168168=-=-x (个)答:师傅加工108个,徒弟加工60个.解法2:由于师、徒两人工作效率的比是91:51,那么他们工作量的比也是91:51,因此师傅工作量是徒弟工作量的5419151=÷(倍),徒弟的工作量为1倍量。

6054216819151168=÷=⎪⎭⎫ ⎝⎛+÷÷(个),(徒弟) 108915160=⎪⎭⎫ ⎝⎛÷⨯(个)。

(师傅) 解法3:师傅每分钟加工51个,徒弟每分钟加工91个,用相遇问题思考方法可求出两人各用了多少分钟.然后用师、徒每分钟各自的效率,分别乘以540就是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54045141689151168=÷=⎪⎭⎫ ⎝⎛+÷(分钟) 10854051=⨯(个),(师傅)6054091=⨯(个),(徒弟)解法4:按比例分配做: ∵5:991:51= ∴108599168=+⨯(个),(师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第4单元 比例第10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第4单元   比例第10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10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1.励志面粉厂用100kg小麦可以磨出76kg面粉。照这样计算,这个面粉厂一次运进40t小麦,可以磨出多少吨面粉?
2.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平均每小时行驶72km,5小时到达。返回时,平均速度比原来快了 ,返回时用了多少小时?
3.学生营养午餐的食物包括瓜果蔬菜、豆制品、鱼肉禽蛋这三类食物。已知瓜果蔬菜类和鱼肉禽蛋类食物的质量比是13∶5.如果学校食堂午餐有鱼肉49kg、鸡蛋26kg,那么应有多少千克瓜果蔬菜?
参考答案:
1.解:设可以磨出xt面粉。
=
100x=76×40
x=
X=30.4
2.72+72× =72
72×5=90x
90x=360
x=4
3.解:设应有xkg瓜果蔬菜。
=
5x=13×75
x=
X=195

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比和比例复习》课件

小学数学北京版五年级下册《比和比例复习》课件

反比例关系
16
活动一:整理建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意义
性质
应用
2024/7/23
17
活动二:寻找联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除法和分数是学习比的基础。
2024/7/23
18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奶粉15mL 水
45mL

奶粉10mL 水
100mL

奶粉25mL 水
125mL
比的作用可真大!
2024/7/23
10
活动一:整理建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3 : 4 = 0.75
6 : 8 = 0.75
3:4
= 6:8
内项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2024/7/23
比在生活中有
广泛的应用。
8
活动一:整理建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蜂蜜:水
1:10
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量
或几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024/7/23
9
活动一:整理建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之间的联系。
第四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问题-课堂作业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问题-课堂作业设计

——Keep pushing ——
1 / 1 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问题
一、水果店有苹果和梨子共80千克,苹果和梨子总量的比是3∶5,水果店有苹
果和梨子各多少千克?
二、学校买回科技书60本,按照六年级三个班人数的比分配到各班,一班有34
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46人,三个班各分到科技书多少本?
三、把300个苹果按4∶5∶6的比例分给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班。

小班、
中班、大班各分得多少个苹果?
答案:一、苹果:80×
533+=30(千克) 梨子:80×535+=50(千克) 二、一班:60×46403434++=17(本) 二班:60×46
403440++=20(本) 三班:60×
46403446++=23(本) 三、小班:80个 中班:100个 大班:120个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_-2.2《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_(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实录_-2.2《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_(1)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应用》日期:2021年3月25日地点:某小学六年级一班教室教师:张老师一、导入(5分钟)张老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今天我们要学习比例的应用。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购物时打折、分配物品等。

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看看比例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张老师:同学们,假设小华买了3支铅笔和2块橡皮,一共花了9元。

请问,如果买4支铅笔和3块橡皮,需要多少钱?学生甲:我们可以设铅笔的单价为x元,橡皮的单价为y元。

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列出比例方程3x + 2y = 9。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铅笔和橡皮的单价,然后计算4支铅笔和3块橡皮的总价。

张老师:很好,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解这个方程。

(学生们自主解方程,张老师巡回指导)学生乙:我解好了,铅笔的单价是2元,橡皮的单价是1.5元。

那么4支铅笔和3块橡皮的总价就是4*2 + 3*1.5 = 13元。

张老师:很好,同学们解答得很正确。

这就是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之一。

2. 张老师:同学们再来看一个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面积是多少?学生丙: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是10*5=50平方厘米。

张老师:很正确。

如果现在长方形的宽变成了8厘米,面积不变,那么长是多少?学生丁:面积不变,所以长和宽的乘积也不变。

设长为x厘米,那么有10*5 =8*x,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6.25厘米。

张老师:很好,同学们运用了比例的性质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张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比例的应用。

(发放练习题,学生们独立解答,张老师巡回指导)四、总结(5分钟)张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应用,如何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例子,我们知道了比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总价、解决长度和宽度的问题等。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比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 分数的大小课件牛老师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时 分数的大小课件牛老师

三、巩固反馈
3.我国现已建立两千多个自然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图中的分数19,1 ,13,
50 10 25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起来。
1 10
=
1×5 10×5
=
5 50
13 25
=
13×2 25×2
=
26 50
13 25

19 50

1 10
三、巩固反馈
4.森林运动会上,小兔和小山羊进行跑步比赛,在相同时间内,小山
因为 所以
5 7

1 2
5 7

1 2
1 2 >

2 9
2 9
答:应该多进雪糕。
四、课堂小结
1.同分母的分数比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 的分数比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2.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 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 叫通分。
四、课堂小结
3.异分母分数的比大小,先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 分数,再比大小。
1 110 10 6 610 60
3 3 6 18 10 10 6 60
因为
10 60

18 60
所以
1 6

3 10
二、学习新课
比一比,宿舍楼和教学楼谁的占地面积大?
1
3
6 10
可以用6和10的最小公倍数30作分母
1 15 5 6 6 5 30
3 33 9 10 10 3 30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面, 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里是 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等, 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享受 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 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 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某某}小学小学数学学习资料教师:年级:日期:第十讲比例及应用题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5、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6、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7、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8、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1、掌握比及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例尺作为重点掌握2、具体问题中百分数的应用例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1) 5 :6 和15 :18 (2) 0.2 :0.1 和 3 :1(3) 21 :31 和 1.2 :0.8 (4) 6 :2 和83:81解析:依据比例的意义,分别求出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如果相等就能组成比例,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1) 因为5 :6 = 65,15 :18 = 65,所以5 :6 = 15 :18。

(2) 因为0.2 :0.1 = 2, 3 :1 = 3,所以 0.2 :0.1 和 3 :1不能组成比例。

(3) 因为21 :31 = 23, 1.2 :0.8 = 23 ,所以21 :31= 1.2 :0.8。

(4) 6 :2 = 3,83:81 = 3,所以6 :2 = 83:81答案:(1)5 :6 = 15 :18 (2)0.2 :0.1 和 3 :1不能组成比例。

(3)21 :31 = 1.2 :0.8(4)6 :2 = 83:81例2:解除下列方程中的未知数3 : 8 = ⅹ : 40 x 9 = 8.05.4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3 : 8 = ⅹ : 40 x 9 = 8.05.4 8ⅹ = 3 × 40 4.5ⅹ = 9 × 0.88ⅹ = 120 4.5ⅹ = 7.2ⅹ = 15 ⅹ = 1.6答案:(1)ⅹ = 15(2)ⅹ = 1.6例3:根据2 × 7 = 1.4 × 10这个等式写出几个比例。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得出2和7、1.4和10这两组数要么同时是比例外项,要么同时是比例的内项。

答案:1.4 : 2 = 7 : 10 1.4 : 7 = 2 : 1010 : 2 = 7 : 1.4 10 : 7 = 2 : 1.42 : 1.4 = 10 : 7 2 : 10 = 1.4 : 77 : 1.4 = 10 : 2 7 : 10 = 1.4 : 2例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

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解析: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答案: 20÷1200 000 =4 000 000(厘米)104 000 000=1400 000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例5: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析: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55+7+8。

答案: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225(平方米)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6: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答案: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客车的速度:108×55+4=108×59=60(千米/时) 列综合算式:270÷2.5×55+4=270÷2.5×59=60(千米/时)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7: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天?解析:题中有“修的天数”和“修的米数占全长的百分之几”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他们的关系如下: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修的天数=平均每天修全长的百分之几(一定)。

因此可以用正比例的关系来解答,在具体解答时,可以用分率的知识来解答,因此“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这个条件就是多余的了。

答案:设修完这条路还需要x 天25%5=1-25%x25%5=75%x25%x=75%×5x=75%×5÷25%x=15答:修完这条路还需要15天。

A1.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解析:根据比例尺换算比例答案:600÷3×4.5=900(千米)答: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900千米。

2.在比例尺1:1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6厘米,如果改画在比例尺是1:400 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应该画多少厘米?解析:根据不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在根据新比例求解答案: 6÷11 000 000×1400 000=15(厘米)答:甲乙两城应该画15厘米。

3.在比例尺是1:2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解析: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答案:3.6×2000000÷100000÷30=2.4(小时)答:从甲地到乙地,2.4小时可以到达。

4.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请你用1:50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

解析:根据比例尺求出长度答案:28米=2800厘米,15米=1500厘米2800*1/500=5.6 1500*1/500=3答:所以所画图形的长为5.6厘米,宽为3厘米。

5.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先求出速度,再求路程答案: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 5=1302x=325答:甲乙两地相距325千米。

6.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解析:求出工作效率,在求工作时间答案:解:设x天可以完成.(120+30)x=120×8 x=6.4答:6.4天就可以修完。

7.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5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3:2,这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解析:相向运动问题答案:解:350÷3.5=100(千米)快车速度:100×33+2=60(千米)慢车速度:100×23+2=40(千米)答:快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慢车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

8.甲、乙、丙三数的比是2:3:4,平均数是12,三数各是多少?解析:求出总和,按比例求解答案:解:12×3=36, 36÷(2+3+4)=4,甲数:4×2=8,乙数:4×3=12,丙数:4×4=16答:甲数为8,乙数为12,丙数为16。

B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 000的平面图上,量的一段公路长16.8厘米,现在把修筑这条公路的任务按3:5分配给甲、乙两个修路队,这两个修路队各要修多少米?解析: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按比例分配答案:16.8×50 000÷100=8400(米)甲队修的路程:8400×33+5=3150(米)乙队修的路程:8400×53+5=5250(米)答:甲队要修3150米,乙队要修5250米。

2、丁丁、小刚、小明三个同学喜欢文学,假期中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丁丁、小刚、小明三人阅读文学作品的本数是4:3:5.已知丁丁比小刚多读30本,那么阅读作品最多的同学比读的少的同学多读了多少本?解析:根据比例求出每一份代表的本数答案:30÷(4-3)×(5-3)=60(本)答:最多的比最少的多读了60本。

3、一个圆画在1:100的图纸上,直径是2厘米,求这个圆实际直径和面积各是多少?解析:求出实际长度答案:实际直径:2÷1100=200(厘米)=2(米) 实际面积:3.14×(2÷2)²=3.14(平方米)答:这个圆的实际半径为2米,面积为3.14平方米。

4.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16,六(2)班栽了120棵,六(2)班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是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解析:求出总棵树,按比例求解答案:解:设六年级一共栽树x 棵120:16x=3:2 x=480 答: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480棵。

5.一批互相啮合的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钟转8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解析:单位时间内转过的齿轮数相等答案:解:设每分钟转x 转20x=60×80 x=240答:从动轮每分钟240转。

6.买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4吨,可烧20天,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样可以烧多少天?解析:求出总吨数,实际每天消耗数答案:设可以烧x 天14×(1-20%)x=14×20 x=25 答:这样可以烧25天。

7.丁老师整理书房内的216本书,准备将它们分别归入书架的上层、中层、下层,上层与中层的本书比是4:6,中层与下层的本数比十6:8,书架三层各应放多少书? 解析:求出每份代表的本数,每层的份数乘以每份本数答案:上层:216÷(4+6+8)×4=48(本),中层:216÷(4+6+8)×6=72(本),下层:216÷(4+6+8)×8=96(本)答:上层书架放48本,中层书架方72本,下层书架放96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