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备考冲刺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3正确使用实词

合集下载

专题03 正确使用实词(易错练兵)-高考语文备考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3 正确使用实词(易错练兵)-高考语文备考黄金易错点 Word版含解析.doc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

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_。

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A.径直瑰宝熏陶循序渐进B.径自珍宝熏染循序渐进C.径自瑰宝熏陶潜移默化D.径直珍宝熏染潜移默化【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假如生命是草,也决不因此自卑!要像其他同类那样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________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________地将根须钻进石缝,________生命的泉。

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________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A.一抹锲而不舍汲取当然B.一片坚忍不拔吸取当然C.一抹坚忍不拔吸取固然D.一片锲而不舍汲取固然【答案】A【解析】“一抹”作“绿色”的量词更生动;“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前者更适合语境。

“汲取”和“吸取”是同义词,区别在于风格与使用场合上,“汲取”较文雅庄重,“吸取”较通俗,前者往往与抽象事物搭配,后者既可用于抽象事物,又可用于具体事物。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近期房价出现了降温,但是房租价格却逆势而上。

租房者精打细算________下来的钱,总跟不上房租上涨的脚步。

②此次征集活动共________到旅游宣传语10 000多条,经过专家评选出24条作为入围作品,在网上接受网民投票。

高考语文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正确使用实词

高考语文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正确使用实词

高考语文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正确使用实词高考语文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正确使用实词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事实上,这本书可以作为当今科学的历史性转折的一个标志,一个任何有识之士都不能____________的标志.②据伊朗和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原子能部长鲁缅采夫同伊朗方面将俄为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的协议。

据最新消息,虽然协议_________被延期,但来自俄罗斯的按燃料肯定会空运到伊朗。

③事实证明,________是纯粹抽象的研究,也是有极大用处的,__________不用说由于科学和工程的需要而进行的研究了。

A.忽略签订/签署即使/但B.忽视签署/签订尽管/更C.忽略签署/签订即使/更D.忽视签订/签署尽管/但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为了顺应社会,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文化;人为了改造社会,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文化。

②我觉得“80后〞(指上世纪80年代及其后出生的作者)的成长,离不了主流文坛的扶助与________________,离不了主流批评的认同与________________。

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的,但它距离我们已不再遥远;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可________________或缺.A.创造/掌握张扬/滋养神圣/抽象B.掌握/创造张扬/滋养抽象/神圣C.掌握/创造滋养/张扬神圣/抽象D.创造/掌握滋养/张扬抽象/神圣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她曾饰演过芭蕾舞团保留剧目中的所有角色;在舞台上,她的奥杰塔,有着深刻的艺术领悟和对作品精神的________阐释。

②如果没有细菌的存在,那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被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________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

③而我们的姚明呢?他依然显得有些__________,昨日小牛之战第二节,他一记近在咫尺的重扣,又一次从篮筐弹出,以至于美联社不得不写上一笔:姚还得继续学习如何去扣篮。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二)正确使用虚词 1.看词性或词的用法。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 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 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如:介词“对”和 “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 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 “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 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 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 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 副词之后。
【解题指津】近义词的辨析采用“存同析异”的方法,关健抓住构 成两个词语的不相同的语素进行辨析。如第一组的“查”(检查衡 量)与“察”(观察调查),第二组的“性”(性格)与“行” (行为)。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2002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组是( ) ①中美关系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人我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D.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故应用“考查”。 “宁可”相当于“宁愿”,有“宁愿”的意味,常和“不”相呼 应,表示取此舍彼。“宁愿”不常和“不”相呼应,而且语气比 “宁可”弱。故用“宁可”。“品性”指品质性格,“品德”指 有关道德的行为,如“品行端正”。句中小伙子“诚实温和”, 属于性格因素,故用“品性”。 【答案】A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第3章 正确使用实词

第3章  正确使用实词

近义词的辨析
一、从语法上辨析
二、从语义方面辨析 三、从感情、语体方面辨析
四、从语境方面辨析
一、从语法上辨析
【做一做,辨一辨】 品味 ,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意。(品位/品 ①他细细________ 味)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 品位 的作品 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 来。(品位/品味)
化装:为演出需要,把演员装扮成特定角 色;假扮。(重在装扮) 化妆:修饰容貌使美丽。(重在美化) 例3: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 据说,这样可以(祛除、驱除)疾病。
祛除:除去(疾病、邪祟)√ 驱除:赶走,除掉(一般用法)
练习:
(1)只要是那些彰显正义、美德,代表了先进文明的人, 都有(权利、权力)得到树碑殊荣。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 利益。 与‚义务‛相对。√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对事物指挥、支配的力量。
(2)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 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置疑、 质疑)的事实。
置疑:怀疑。(常跟否定词连用) √ 质疑:提出疑问。
(3)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法律义务,谁也
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推托)。
推脱:推卸;开脱。其对象是指跟自己有 关的事,常跟责任、错误等搭配。√ 推托:借故拒绝或推辞。其对象是指别人 请求的事,一般跟拒绝或推辞的理由相搭配。
中止:做事中途停止 终止:结束,停止
例1:工作人员已经 了会议代表返回 的机票。 (预定 预订)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定计划/预 定时间 预订——预先订购或订租:预订报纸/预 订酒席 两个词语前者重在‚定‛,规定、约 定,后者重在‚订‛,订购。根据‚机 票‛,故选后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三)正确使用词语——实词ppt优秀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三)正确使用词语——实词ppt优秀课件

二、正确使用实词
一般是在动态语言环境中考查词语 的语境义。所选的实词多是媒体常用, 生活中常见但又易混淆的词语。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 词。
湖北高考题2011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 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 在历 史和信仰中的圣城, 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 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 那些 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 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 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 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
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3.(0三 个方面,一是实词,二是虚词,三是成 语。关于近义词的考查三年内连续考查, 从这一现象来看,近义词历来是一个失 分较多的题,对于基础知识有欠缺的考 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难度各 年不一致。原始来是近义词中“二选 一”,近两年增加了近义词,运用“三 选一”或“四选一”,表面上是难度增 加,但实际上,难度降低了。
(09年湖北卷)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 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高考资源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
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 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
湖北高考题2010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 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 着宝石 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 化遗产。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 遗产中,它也是 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03 正确使用实词

高考语文 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 专题03 正确使用实词

2013高考语文冲刺易错点锦囊频道专题03 正确使用实词【难点突破】正确使用实词的考查,一是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考查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用近义实词。

难点一单个实词语境式考查【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女足姑娘昨日到达武汉,游东湖,爬磨山、逛江城闹市,赏江滩夜景,难得在大赛前奢侈..地偷得一日闲情。

B.正是凭借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写“红楼”悲歌。

C.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答案】D【解析】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含贬义。

【专家点评】在语言环境中推敲、甄别单个实词的使用,它没有了近义实词分辨时的比照物,语境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做题时务必结合词语义与语境需要去认真琢磨。

难点二近义实词比较式考查【例题】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专家点评】考查的近义词中,既有音同近义词,也有音异近义词;考查类型包括搭配习惯、联系对象、词义侧重点三种;题干信息多为时事性较强的新闻材料,选用语料紧密联系社会现象中前沿性东西,极强的新闻效应。

【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正确区分实词的词语意义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___________利益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正确使用实词1

正确使用实词1

1.注意区别感情色彩
A 宏大、巨大和庞大,前者是褒扬 意味,后者有时带有贬嘲之意味,中间 的“巨大”则不带感情色彩。 B、成果、结果和后果都有结局之 意。但“成果”为褒义词;“后果”往 往指不好的结果、坏的结局,为贬义词; “结果” 为中性词。
练习:
(1)为了更好地(勾通、沟通)与人民群 众的联系,市政府近日设立了热线电话。 勾通:勾结连通(贬)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 (2)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 着祭品祭天,(乞求、祈求)龙王降雨,保 佑丰收。 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贬) 祈求:恳切希望√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 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 集体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 概念一般可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 概念往往不可数。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 不可数。 练一练 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 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 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近义词的辨析
一、从意义上辨析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四、从语境方面辨析
一、从意义上辨析
从词义方面辨析近义词是 一种主要的辨析方法,理解掌 握词义是辨析近义词的根本途 径。从这方面辨析主要有四个 角度: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 词义范围、个体集体。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作为2006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的黄舸和他父亲相濡以沫的_____关系同样 让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②面对老师的____问候,他满脑子的烦恼顿 时烟消云散。 ③三年不见,今年暑假竟然在大街上不期而 遇,她_____地拉着老同学的手说个没完。 A.亲切 亲热 亲密 B.亲密 亲切 亲热 C.亲切 亲密 亲热 D.亲密 亲热 亲切

2012届高考复习正确使用实词ppt

2012届高考复习正确使用实词ppt

例: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个是 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十 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_____了旧石器时 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涵盖/囊括)
解析:”涵盖”是”包括、包容”之意.”囊括” 指把全部包罗在内.按题意,这只是2005年度的部 分考古发现,不可能是全部的文化遗存.答案:涵盖.
如: 陵墓——坟 马铃薯——土豆 富态——胖 兹——现在 苍穹——天空 商榷-----商量
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 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例1: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坐落在青山湖畔的黄石大剧院作为“八艺节”的赛场之一,现已 ______一新。 ②台湾名导李安耗巨资拍摄的电影《色•戒》竟然________ 鼓吹冷 酷汉奸的人性柔情,真叫人难以接受。 ③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 不便当众____ 。 A.修饰 大肆 推却 B.粉饰 大肆 推诿 C.修饰 大事 推诿 D.粉饰 大事 推却
•②词义侧重点不同
•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 • 重点是区分 “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 “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 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 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 • 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 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 屹立—矗立—耸立 • “屹立”侧重稳,“矗立”侧重直,“耸立”侧 重高。
• 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1年天津卷)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 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 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 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 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 B •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3 正确使用实词【高考预测】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

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从而增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它要求学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体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近义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侧重点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知识导学】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

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

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

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

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

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

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

它不会褒贬色彩。

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

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

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

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

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

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

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

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还有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庄用。

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

5.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留心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为了使表达准确、鲜明。

注意音节配合,是为了发挥汉语的音韵之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增强表达效果。

注意音节配合,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词语音节的匀称。

一般说来,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而不要交叉配合。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前面一般可以加数量词修饰,如“一辆汽车”、“四名青年”;②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如不能说“很桌子”,“太学校”;③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

一般名词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不能说“土地土地”或“土地地”;④一般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⑤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⑥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朋友们”、“女士们”。

2.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向和判断等的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前边能加副词修饰,后面多数不能带程度副词;②在句中能够作谓语,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③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双音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式,如“劳动劳动”;④一般动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如“劳动着”、“战斗过”;⑤表示能愿的动词,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状语;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⑦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会不会”.“干不干”。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极”“很”等修饰,如“极腐败”、“很廉洁”;②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③一般不能带宾语;④一部分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如“细细、圆圆、高高、亮堂堂、热呼呼、火辣辣”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如“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等;⑤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

如“好不好”、“清楚不清楚”等。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基数的,如“一、103”等。

表示序数的,如“第一、第八”等。

表示分数的,如“三分之一、50%”等。

表示概数的,如“五千左右、接近一万、七八斤”等。

表示倍数的,如“三倍、五倍”等。

数词的语法特点是:①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②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③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用分数表示;④“两”、“俩”和“二”用法不同。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表物量的,如“尺、寸、斤、两、元、个,件、双”等;表动量的,如“次、回、趟、阵、下、遭”等;表复合量的,如“人次、架次、立方米每秒”等。

量词的语法特点是:①一般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②量词经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③单音节的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相当于“每”,如“朵朵红花向阳开”、“颗颗红心向北京”。

6.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

它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样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多少等),物主代词(它、它们等)。

代词的语法特点是:①一般不受其他词的修饰;②可作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③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

考点1:单个实词语境式考查【解析】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含贬义。

【专家点评】在语言环境中推敲、甄别单个实词的使用,它没有了近义实词分辨时的比照物,语境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做题时务必结合词语义与语境需要去认真琢磨。

考点2:近义实词比较式考查【例题】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组词语分别侧重考查辨析词语含义、语气色彩、使用习惯。

“时间”是概念的总称,也可以表示一段或某一点时间,“瞬间”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故为“瞬间”。

“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

“归属”一般不能与“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

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

【专家点评】考查的近义词中,既有音同近义词,也有音异近义词;考查类型包括搭配习惯、联系对象、词义侧重点三种;题干信息多为时事性较强的新闻材料,选用语料紧密联系社会现象中前沿性东西,极强的新闻效应。

【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从能否正确区分实词的词语意义的角度出题,要求根据句意选用台乎要求的词语。

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___________利益群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②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成果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众多的评价中,我们通常特别___________该成果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行家的评价。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___________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错解分析】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够深入,没有从深层去分辨。

【正确解答】C项。

“调整”是重新调配整顿,使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的意思,如调整价格、调制等。

而“整合”有整体把握。

全局考虑之意。

故用“整合”好。

“关注”是关心重视,比较正式,如我们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我国政府对这一地区事态的发展表示严重关注等。

“关心”是一般的意义上的照顾、留心,这里应该用“关注”。

最后一空应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固然”一词,不能用表示让步关系的“纵然”。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________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_____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D.胜地减少抑制【错解分析】对“胜地”与“圣地”区分不清。

【正确解答】 C项。

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如“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避暑胜地”,而“圣地”的意思有三个(1)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如基督教徒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称“麦加”为圣地。

(2)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如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3)被当作或引人感兴趣的中心或一项活动的目标地。

本句是指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所以应该用“圣地”,它强调纪念意义,不重在风景。

缩小:是使在规模、数量、范围或数目上减少;由大变小。

如:公路在这里缩小成一条街道。

减少:从总体中去掉一部分。

如:随着战争的持续,他的存货减少了。

所以,“缩小”重在说两者相比的变化情况,而“减少”是指从主体中抽一部分出来。

本句是说东西部的差距,所以就应该用“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