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导学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根本原因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二、研习教材重难点研习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梳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教材P28 1~4自然段,完善下列知识点)能量来源:(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基本过程:并被地面和。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
最后结果:是近地面大要直接的热源。
作用: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你知道吗?(反射、折射、散射、大气逆辐射对应下填)雨后彩虹,是由于大气中小水滴的()作用而成的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主要是因为大气的()作用(交通等警示信号多选用波长较长的红灯或红色标志;旭日、夕阳、朝霞、晚霞呈桔红色;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是明亮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天上的白云)夏季多云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高是由于大气的()(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秋末冬初用烟幕保护田地中的农作物)研习点2热力环流【知识*梳理】1、热力环流(结合教材P29 1自然段,P30 1~2自然段,完善下列知识点)作用:(1)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2)各种天气的变化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概念: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2、规律小结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同一垂直面,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同一垂直面,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凸起为高压,凹下为低压技巧点拨:◆ 一知气温高低(近地面)◆ 二判气流升降(垂直)◆ 三推气压高低(垂直)◆ 四定气流流向(水平)3、给下列各热力环流加上适当的箭头研习点3 大气水平运动1.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地面⑰________不均,导致空气⑱________和⑲________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⑳________差异,产生了__________力,从而引起空气的________运动,形成____。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第1课时[含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第1课时[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81160a98271fe910ef9ce.png)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掌握等压面的判读规律。
课前预习学案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①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③______、反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 ④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 ⑤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⑥__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⑦__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⑧ 。
2.热力环流的形成【自主检测】1.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 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现象的天气原因是()A.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3.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白天太阳辐射强④云层厚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4. 下列关于近地面大气受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B.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C.近地面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然后以传导和对流形式传递给大气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B. 空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C. 地面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自我反思】——疑点: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太阳辐射B.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 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差异D. 地转偏向力2. 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的结果B. 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C. 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的结果D. 主要是太阳光线直接照射的结果3.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4. 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依次是()A. 太阳、地面、大气B. 太阳、大气、地面C. 地面、大气、太阳D. 太阳、大气、地面5. 关于风向和气压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近地面风向最终垂直于等压线B. 风是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C. 高空风向最终和等压线相平行D. 摩擦力和风向方向相反6. 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图中①、③、④三个箭头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7.“月夜苦寒”是因为大气的()A. 反射作用弱B. 吸收作用弱C. 散射作用弱D. 逆辐射作用弱8.夏季的露水()A. 多出现在阴天的夜里 B. 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C. 大气逆辐射强的夜晚D. 风力较大的夜晚9.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成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折射作用D.散射作用10.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A.气旋B.水平运动C.垂直运动D.热力环流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气预报也更为人性化,经常会出现晨练指数、防晒指数等名词。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

第二章大气环境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图可知,大气的受热和保温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①“”→④“”→③“【练习1】读“大气对地面的EA热压FGB冷压C冷压丙丁气压从高到低,气温从高到低(2 ) 山谷风:白天山坡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气压,暖空气沿着山坡上升,形成山风。
夜晚,山坡空气稀薄,辐射弱,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气沿着山坡下滑,形成谷风。
故白天山风,夜晚谷风。
于等压线,并由 气压区指向 气压区,是形成风的力,其方向是与风向 ,可 风速。
力,其特征只改变 ,不改变 。
是始终与风向 ,北半球在风的风向在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在风的 侧,使风向向 偏。
于等压线,由 气压区指向 气压区。
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 。
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 ,(风 等压线)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图一F风向B(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甲点气压低于乙点B.丁点气压低于甲点C.丙点气压高于丁点D.丙点气压低于乙点(2)如果此图代表地球表面的话(假设地球不自转),则丁点相当于3、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第5题4、(2009·广东文基,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5、(2008·北京文综,3改编) 下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
第二章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
2、通过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3、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重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的原理。
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2、热力环流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
教学过程《自主学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2)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能穿过大气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a、大气的选择吸收O3——吸收水汽、CO2——吸收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b、云层、大尘埃——反射太阳光,云量越多反射越,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作用结果。
c、空气分子、小尘埃——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色,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作用。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③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 状态。
(3)大气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向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 。
由此可见,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作用。
《合作探究》1、读图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2、秋冬季节,霜冻易发生在晴朗的夜晚还是多云的夜晚?《达标检测》1.下列四种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 .大气辐射B .太阳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地面辐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直射作用D .散射作用 3.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重要原因是 A .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B .沙漠地区水汽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C .沙漠地区大气中固体杂质多D .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4.下面是几处少数民族的对话,你认为哪个对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最强。
刘臣 学案设计

地面的冷热不均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学习目标】☆通过画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通过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探究和总结相关规律;☆极度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预习案【导学提纲】1.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2【教材助读】自主预习课本相关内容。
并注意以下要求:①规范标注出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②写出思考题的要点;③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请在下图中标注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思考:1、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2、如何解释新疆地区“早穿棉袄午披纱”的现象?二、热力环流1、定义:2、根本原因:3、通过画图来表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预习自测】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A、大气逆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太阳辐射3.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经常有浓烟笼罩大白菜地,防止大面积冻伤,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伤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4.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A、晴天时水汽多 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C、晴天时尘埃多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探究案一、预习展示(预习总结,展示回顾)1、叙述大气的受热过程2、通过画图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而地球昼夜温差小?探究二、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而气温较低的原因探究三、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知识迁移运用】:1.夜晚多云时,气温不会很低;白天多云时,气温不会太高,为什么?2.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全球太阳辐射太阳强度最大的地区应该在哪?【师生交流】把您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者是心得传达给老师吧!五、【当堂检测】1.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2、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ACB D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高中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学案教案

高一地理DL-10-01-003《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导学案编写人:刘利审定:文综组编写时间:2010-11-12【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2.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法指导】图文结合法综合探究法【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认真研读第一框和图,P29活动题意部分,准确无误地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
标出关键词句并记忆用图示画出热量在大气和地面间传递的过程,并能用地理术语描述过程。
重点标注(用数字表示):①太阳短波辐射②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③地面受热增温④地面长波辐射⑤大气吸收(大量地面长波辐射)⑥大气逆辐射学生总结:地面的主要热源是_____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____思考题: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知识点二:热力环流认真研读第二框文本和图:阅读“热力环流”一栏,达成以下自学目标“①准确无误地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②热力环流的运动有几种形式?首先是哪种形式③画出热力环流图(注意标注出近地面、上空的气压和等压面)④根据等压面的弯曲,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活动题探讨:海陆风的形成。
画出示意图,用地理术语组织答题要点。
⑤正确理解城市热力环流并画出示意图。
【当堂检测】读右图,回答下列列问题:(1)比较①、②、③、④四的气压大小。
⑵右图中存在一个热力环流,请用箭头画出⑶描述甲、乙两地的气压、天气状况;比较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并说明理由。
【学习反思】。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导学案

课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2、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3、掌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方法能力目标: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学习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知识连接: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特点:有选择性O3:选择吸收紫外线CO2和H2O:吸收红外线2、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1)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
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
(2)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
3、散射作用:特点:有选择性二、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据P=F/S=G/S=mg/S=ρvg/S,得出气压与空气分子的密度有关系。
同一水平面上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
同时,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教材P281~4自然段,完善下列知识点)1.能量来源:2.基本过程:(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并被地面和。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
3.结论: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
(合作探究)1、大气受热过程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3阴天比晴天温差小的原因?4.为什么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气温低?知识拓展:影响大气受热的因素?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大气的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由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大气的能量来源和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
2.阐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3.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
学法指导:
1、特别说明: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2、特别提醒:会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大气
现象。
如山地温差、早晚温差、月地温差等。
会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和城市风的形成及其影响。
3、概念思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4、规律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保温。
热力环流原理:地面的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
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重难点分析
1.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图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互动探究
1.将下面的名称放到图中。
2. 将下面的箭头放到图中。
1.在下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2. 在下图中画出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达标评估
1.深秋到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 )
A 、晴天,地面辐射增强
B 、晴天,大气辐射增强
C 、晴天,地面辐射减弱
D 、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A 、大气逆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太阳辐射
3.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经常有浓烟笼罩大白菜地,防止大面积冻伤,原因是( )
A 、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
B 、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伤 C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4.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 )
A 、晴天时水汽多
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 、晴天时尘埃多
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5.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C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