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7.2.7 肼屈嗪和和硝酸异山梨酯的联合治疗 7.2.8 ω - 3 多不饱和脂肪酸 7.3 不推荐的治疗(益处未得到证实) 7.3.1 羟甲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7.3.2 肾素抑制剂 7.3.3 口服抗凝剂 7.4 不推荐的治疗(认为有害) 7.5 利尿剂 8. “ 保留”射血分数的心衰(舒张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9. 对 EF 降低的心衰(收缩性心衰)非手术装置的治疗 9.1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9.1.1 心源性猝死的二级预防 9.1.2 心源猝猝死的一级预防 9.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9.2.1 证据肯定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推荐 9.2.2 证据不确定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推荐 10. 在 EF 降低和保留 EF 的心衰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10.1 房颤 10.1.1 心率控制 10.1.2 节律控制 10.1.3 血栓栓塞的预防 10.2 室性心律失常 10.3 症状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11. 在 EF 降低和保留 EF 的心衰中其它合并症的重要性及管理 11.1 心衰和合并症 11.2 贫血 11.3 心绞痛 11.4 哮喘: 见慢性阻塞性肺病 11.5 恶病质 11.6 癌症 11.7 慢性阻塞性肺病 11.8. 抑郁症 11.9 糖尿病 11.10 勃起功能障碍 11.12 痛风 11.13 高脂血症 11.14 高血压
3
2012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1.14 缺铁 11.15 肾功能不全和心肾综合症 11.16 肥胖 11.17 前列腺梗阻 11.18 肾功能不全 11.19 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 12. 急性心衰 12.1 患者最初的评估和监测 12.2 急性心衰的治疗 12.2.1 药物治疗 12.2.2 非药物/ 非装置治疗 12.3 侵入性监测 12.3.1 动脉内置管 12.3.2 肺动脉导管插入术 12.4 稳定后的监测 12.5 其他住院患者的评估 12.6 出院准备 12.7 特殊的患者群体 12.7.1 伴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 12.7.2 孤立性右心室衰竭 12.7.3 伴有“心肾综合症”的急性心衰 12.7.4 围手术期急性心衰 12.7.5 围产期心肌病 12.7.6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13. 冠状动脉重建术和手术,包括瓣膜手术、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 13.1 冠状动脉重建术 13.2 心室重建 13.3 瓣膜手术 13.3.1 主动脉瓣狭窄 13.3.2 主动脉瓣反流 13.3.3 二尖瓣反流 13.4 心脏移植 13.5 机械循环支持 13.5.1 终末期心衰 13.5.2 急性心衰 14. 整体管理包括运动训练和多学科管理方案,病人的监测和姑息治疗 14.1 运动训练
2012ESC心衰诊治指南解读0

SBP>110mmHg
给予无扩血管作用的正 性肌力药
观察
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硝 酸甘油
对治疗有良好反应
否
是
继续上述治疗
再次评估患者临床状况
否 否
SBP<85mmHg
是
氧分压<90%
是
尿量少于20ml/h
是
停用血扩剂 停β阻滞剂(如有低灌注) 无血扩作用的正性肌力药 右心导管术 机械辅助循环支持
给氧 非侵入性通气 非侵入性正压通气和 插管通气
UCG
BNP/NT-proBNP
BNP/NT-proBNP
UCG
ECG正常和 NT-proBNP <300pg/mL或BNP <100pg/mL 不可能心衰
ECG异常 NT-proBNP ≥300pg/mL或BNP ≥ 100pg/mL
ECG正常或 NT-proBNP ≥125pg/mL或BNP ≥ 35pg/mL
是
否
加伊伐布雷定 仍Ⅱ~Ⅳ级和LVEF≤35%?
是
否
QRS时限≥120ms?
是
否
考虑CRT-P/CRT-D
考虑ICD
仍Ⅱ~Ⅲ级?
是 否
无进一步特殊治疗,继续上述治疗
急性心衰/肺水肿
静注袢利尿剂
是
低氧血症
给氧
否
是
严重萎靡抑郁
给吗啡
否
测SBP(收缩压)
SBP<85mmHg或休克
SBP 85~110mmHg
ECG正常和 NT-proBNP < 125pg/mL或 BNP < 35pg/mL 不可能心衰
UCG
如心衰证实,决定病因
应用利尿剂缓解症状+ACEI(或ARB,如不耐受ACEI) 加β受体阻滞剂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2012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2012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了最新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这是自1995年以来第五次对该指南进行更新和修订。
新指南延续2008年版指南风格,图文并茂,并对原指南结构和格式小幅修改,使其分层更为清晰细化,表达更加简洁明确,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更强。
本文对新指南更新内容,心衰诊断标准、流程及治疗策略的修订等方面进行解读,着重讨论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更新。
指南更新内容1. 扩展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s)的应用范围。
1999年发布的RALES研究证实,在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I-IV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重度心衰患者,与安慰剂相比,在应用传统抗心衰药物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5mg/d可使心衰患者的死亡相对风险降低30%,心衰住院相对风险降低35%。
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EMPHASIS-HF研究结果:对于 NYHA II级的轻度心衰患者,应用依普利酮也可使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率的复合终点降低了27%,全因死亡率和心衰住院风险分别降低24%和42%。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EPHESUS研究同样证实了依普利酮治疗的有效性,使死亡的相对风险降低15%。
因此,对于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MRAs不仅适用于NYHAⅢ~Ⅳ级患者,也适于NYHAⅡ级患者,特别是急性心梗后心衰患者。
新指南建议:MRA适用于已接受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而仍然持续存在症状(NYHA II-IV级)、EF≤35%的所有心力衰竭患者(I类推荐,A级证据)。
起始剂量为螺内酯25mg/d 或依普利酮25mg/d,靶剂量为螺内酯25-50mg/d或依普利酮50mg/d。
2. 窦房结抑制剂依伐布雷定的新适应证。
作为窦房结If通道的阻滞剂可减慢窦性心率,2010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SHIFT研究结果:对于NYHA II-IV级,窦性心率≥70次/分,EF≤35%,12个月内曾经心衰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在传统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平均随访23个月,加用依伐布雷定较安慰剂治疗使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减少18% (P < 0.0001)。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重视心脏康复
新指南强调了心脏康复在心力衰 竭治疗中的重要性,可以改善患 者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减少再
住院率。
实践挑战与问题
诊断标准难以掌握
新指南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 准进行了修订,有些医生可能难 以掌握和理解新的诊断标准,容
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治疗依从性差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 ,但有些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时 服药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影响 治疗效果。
方案。
03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更新要点
诊断要点更新
1. 病史采集
2. 体格检查
更加强调患者的心血管病史,包括既往心 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强调对心脏大小、心率、血压、肺部听诊 等检查的重视,以更准确地评估心功能。
3. 实验室检查
4. 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荐进行 BNP或NT-proBNP检测,以协助诊断。
增加心脏康复资源
为了满足更多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未来可以增加心脏康 复的资源,包括增加康复中心、培训医生和护士等,提高 心脏康复的普及率和效果。
05
结论与展望
指南更新的价值与影响
1 2 3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指南的更新对于准确诊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 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改 善患者预后。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指南更新概述 •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更新要点 •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更新要点 • 指南更新临床实践影响及挑战 • 结论与展望
01
指南更新概述
指南更新背景
01
临床实践中对心力衰竭(心衰) 的诊治仍存在诸多困惑与难题
ESC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12

“ESC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12”解读分享编者按:2012 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发布的新版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为明晰地阐述了在临床心衰诊治过程中应该坚守的根本原则,进一步巩固了心衰诊治的管理理念;新指南中涉及的慢性收缩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心衰伴其他疾病处理建议等,必将对我国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的规范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坚持基本理念推进细化评估定义新指南仍采用原来的表述,即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如气促、踝部水肿和疲乏等具有心衰典型症状和颈静脉压增高、肺部细湿啰音、心尖搏动移位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收缩性心衰:(1)典型的心衰症状;(2)典型的心衰体征;(3)左室射血分数(LVEF)<40%。
舒张性心衰:(1)典型的心衰症状;(2)典型的心衰体征;(3)LVEF 正常或仅轻度降低,左心室未扩大;(4)存在相关的结构性心脏病,如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和(或)舒张性心功能障碍。
检查指标新指南客观评价LVEF,肯定LVEF 这一心功能指标很重要。
这不仅因为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即LVEF 值越低者,生存率也越低;也因为心衰的临床试验中LVEF 值是患者入选必不可少的主要标淮之一,如收缩性心衰试验患者入选主要标准为LVEF <35%。
正是纳入这些患者的试验证实了目前推荐治疗药物的有效性。
这一指标也是区别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的重要标准。
分级标准新指南肯定了NYHA心功能分级的临床意义。
这一分级也同样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心衰临床试验,根据试验的结结果,现已明晰何种NYHA 心功能级别的患者可以从特定治疗中获益的信息。
NYHA Ⅱ、Ⅲ、Ⅳ级可分别称为轻、中和重度心衰患者,这也具有临床意义。
指南提到的应用醛固酮拮抗剂和使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新适应证,参照指标均指经标准和优化抗心衰治疗至少≥ 3 个月后,并非初诊和初始治疗时的NYHA 分级。
慢性收缩性心衰药物治疗推荐用于NYHA Ⅱ~Ⅳ级患者且获益证据确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 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均为Ⅰ,A)。
2012ECS-慢性心衰治疗指南要点

除了1 种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而非两者)外,为控制心室率 可考虑胺碘酮 (IIb,C) 2. 对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胺碘酮三种药中的两种联合反应不 佳的患者,可考虑行房室结消融或起搏治疗(尽可能用CRT) (IIb,C) 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胺碘酮 (或任何其他心脏抑制药) 不应考
对症状性(NYHA心功能II-IV级)收缩性心衰 患者不推荐(证明无益)的治疗
❖1.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
❖ 2. 肾素抑制剂 (阿利吉仑)目前不推荐作为 ACEI 或ARB 的替代。
❖3 .口服抗凝剂(OAC) 除了有房颤(无论HF-REF 还是HF -PEF)的
6.2对房颤、症状性心衰( 心功能II-IV级) 、左室收缩功能不 全
和无急性失代偿证据的患者,节律控制管理策略的推荐
推荐
对尽管优化了药物治疗和充分控制了心室率,仍持续有 心衰症状和/ 或体征的患者,可考虑电复律或用胺碘酮药 物复律以改善临床症状和状态(IIb,C) 在成功电复律前后可考虑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IIb,C)
❖1.利尿剂象治疗 HF-REF一样,被用于控制钠水 潴留,并缓解呼吸困难和水肿。
❖ 2.限制心率的钙通道阻滞剂(CCB)维拉帕米可 改善这些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症状。
❖3.β-阻滞剂也可用于控制HF-PEF 并AF患者的心 室率
❖除了CCB 外,对HF-REF 应当避免的药物,对 HF-PEF 也应当避免。
2.对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和地高辛的患者,可考虑胺碘酮 (IIb,C)
3.对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胺碘酮的患者,可考 虑行房室结消融或起搏治疗(尽可能用CRT) (IIb,C)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2012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了“2012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 (Eur Heart J,2012,33:1787-1847.),新指南内容全面,几乎涉及心力衰竭(心衰)临床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对心衰定义、分类、诊断、心功能状态评估及心衰治疗等内容均作了清晰的阐述。
现将其具体内容加以解读。
1 六个亮点:新指南与2008年ESC指南相比,主要有以下六个亮点:1.1扩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应用范围新指南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衰的应用范围从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III~IV级扩大至II~IV级(I,A)。
同时建议服用依普利酮或螺内酯的患者要定期检测血清离子水平和肾功能。
1.2 增加对窦房结起搏电流(If)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的推荐应用新指南建议:①窦性心律、射血分数(EF)≤35%、心率≥70次/分且存在持续症状(NYHA II~IV级)的心衰患者,即使已应用循证剂量(或低于循证剂量的最大耐受剂量)的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应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以降低因心衰住院风险 (IIa,B);②对于窦性心律、EF≤35%、心率≥70次/分,且不能耐受β阻滞剂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以降低因心衰住院的风险(IIb,C)。
新指南将伊伐布雷定推荐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提示减慢心率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新靶标。
1.3 扩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应用范围新指南推荐:①窦性心律、经标准和优化抗心衰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仍持久降低(EF≤35%),预期生存期>1年患者,NYHA III~IV级,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I,A)/不伴LBBB,但QRS≥150ms(IIa,A);②窦性心律、经标准和优化抗心衰治疗后LVEF仍持久降低(EF≤30%),预期生存期>1年患者,NYHA II级,伴LBBB,QRS≥130ms(I/A)/不伴LBBB,但QRS≥150ms (IIa,A)。
护理视角下解读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护理视角下解读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心力衰竭(Heart Flure,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身体组织代谢的需要。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从护理视角出发,解读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我们将重点关注指南中提出的新的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护理实践建议,以期为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质量和预后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护理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们还将概述ESC指南的主要内容和更新点,以及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ESC指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水平。
二、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从护理视角解读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疾病的本质,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急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等多个方面的改变。
心力衰竭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心脏结构的改变。
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常见的心脏扩大、心室壁增厚等结构性改变,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而在急性心力衰竭中,心肌损伤或坏死导致的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脏负荷增加,是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心脏功能下降时,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会释放一系列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这些激素的激活有助于短期内提升心脏功能,但长期过度激活会导致心肌肥厚、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还常伴随全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病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55, Email: john.mcmurray@ 参与了开发这个文件的其他 ESC 实体: 协会 : 欧洲心血管预防和康复协会 (EACPR), 欧洲超声心动图协会 (EAE), 欧洲心律协会 (EHRA), 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 (EAPCI)工作组:急性心脏保健、心血管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心血管手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和心脏、心肌和心包 疾病、肺循环和右心室功能、血栓形成、瓣膜性心脏病等协会委员会:心血管成像、心血管护理及相关专业、心脏病学实践、 心血管初级护理等委员会 免责声明:ESC 指南代表 ESC 的意见, 这样些意见是在指南写作时,经仔细考虑了可用的证据后得出的结论。鼓励健 康专业人员在行使其临床判断时,充分考虑指南的意见。然而,这个指南并没有不顾健康专业人员在个体患者的情况下, 与患者和在适宜而需要时与患者的监护人或看护者磋商,作出适当决定的个人责任。在开处方时,核实用于药品和装置的 规章制度也是健康专业人员的责任。
缩略语 AC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HD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AF 心房颤动 AF-CHF 房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AHF 急性心力竭衰 AIRE 急性心肌梗死雷米普利疗效 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R 绝对风险减少 ATLAS 赖诺普利治疗和生存率评价 AV 房室 AVP 精氨酸加压素 BEAUTIFUL If 抑制剂伊伐布雷定治疗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价 BEST β-阻滞剂生存率评价试验 BiVAD 双心室辅助装置 BNP B-型利钠肽 b.p.m. 跳动次数每分钟 BTC 过渡成为移植候选者 BTD 过渡到做决定 BTR 过渡到康复 BTT 过渡到能行心脏移植
2
2012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7.2.7 肼屈嗪和和硝酸异山梨酯的联合治疗 7.2.8 ω - 3 多不饱和脂肪酸 7.3 不推荐的治疗(益处未得到证实) 7.3.1 羟甲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7.3.2 肾素抑制剂 7.3.3 口服抗凝剂 7.4 不推荐的治疗(认为有害) 7.5 利尿剂 8. “ 保留”射血分数的心衰(舒张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9. 对 EF 降低的心衰(收缩性心衰)非手术装置的治疗 9.1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9.1.1 心源性猝死的二级预防 9.1.2 心源猝猝死的一级预防 9.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9.2.1 证据肯定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推荐 9.2.2 证据不确定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推荐 10. 在 EF 降低和保留 EF 的心衰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10.1 房颤 10.1.1 心率控制 10.1.2 节律控制 10.1.3 血栓栓塞的预防 10.2 室性心律失常 10.3 症状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11. 在 EF 降低和保留 EF 的心衰中其它合并症的重要性及管理 11.1 心衰和合并症 11.2 贫血 11.3 心绞痛 11.4 哮喘: 见慢性阻塞性肺病 11.5 恶病质 11.6 癌症 11.7 慢性阻塞性肺病 11.8. 抑郁症 11.9 糖尿病 11.10 勃起功能障碍 11.12 痛风 11.13 高脂血症 11.14 高血压
2012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欧洲心脏学会 2012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工作组 与欧洲心脏学会的心力衰竭协会(HFA)合作开发
作者/工作组成员: John J. V. McMurray (主席) (英国)* ,Stamatis Adamopoulos (希腊), Stefan D. Anker (德国), Angelo Auricchio(瑞士), Michael Bo hm (德国), Kenneth Dickstein (挪威),Volkmar Falk (瑞士), Gerasimos Filippatos (希腊), Ca ndida Fonseca(葡萄牙), Miguel Angel Gomez Sanchez (西班牙), Tiny Jaarsma (瑞典),Lars Kø ber (丹麦), Gregory Y. H. Lip (英国), Aldo Pietro Maggioni (意大利),Alexander Parkhomenko (乌克兰), Burkert M. Pieske (奥地利), Bogdan A. Popescu(罗马尼亚), Per K. Rø nnevik (挪威), Frans H. Rutten (荷兰),Juerg Schwitter (瑞士), Petar Seferovic (塞尔维亚), Janina Stepinska (波 兰),Pedro T. Trindade (瑞士), Adriaan A. Voors (荷兰), Faiez Zannad(法国), Andreas Zeiher (德国)。 ESC 实用指南委员会(CPG): Jeroen J. Bax (CPG 主席) (荷兰),Helmut Baumgartner (德国), Claudio Ceconi (意大利), Veronica Dean (法国), Christi Deaton (英国),Robert Fagard (比利时), Christian Funck -Brentano (法国), David Hasdai (以色列), Arno Hoes (荷兰),Paulus Kirchhof (德国/英国), Juhani Knuuti (芬兰), Philippe Kolh (比利时), Theresa McDonagh (英国),Cyril Moulin (法国), Bogdan A. Popescu (罗马尼亚), Zeljko Reiner (克罗地亚), Udo Secht em (德国),Per Anton Sirnes (挪威), Michal Tendera (波兰), Adam Torbicki (波兰), Alec Vahanian (法国),Stephan Windecker (瑞士)。 文件综述者 : Theresa McDonagh (CPG 共同综述协调员) (英国), Udo Sechtem (CPG 共同综述协调员) (德国), Luis Almenar Bonet (西班牙), Panayiotis Avraamides (塞浦路斯), Hisham A. Ben Lamin(利比亚), Michele Brignole (意大利), Antonio Coca (西班牙), Peter Cowburn (英国), Henry Dargie (英国), Perry Elliott(英国), Frank Arnold Flachskampf (瑞典), Guido Francesco Guida (意大利), Suzanna Hardman (英国), Bernard Iung (法国), Bela Merkely (匈牙利), Christian Muell er (瑞 士), John N. Nanas (希腊),Olav Wendelboe Nielsen (丹麦), Stein Ørn (挪威), John T. Parissis (希腊), Piotr Ponikowski (波兰)。 通讯作者: 主席: John J.V. McMurray 教授,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G12 8QQ, UK. Tel: + 44 141 330 3479, Fax: + 44 141 330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心力衰竭、利钠肽、射血分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β-阻滞剂、洋地黄、移植
目 录
缩略语 1. 前言 2. 介绍 3. 定义和诊断 3.1 心衰的定义 3.2 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的术语
1
2012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3.3 与心衰时间过程相关的术语 3.4 与心衰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术语 3.5 心衰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和自然史 3.6 心衰的诊断 3.6.1 症状和体征 3.6.2 对疑似心衰病人的一般诊断试验 3.6.3 必要的初步检查: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 3.6.4 利钠肽 3.6.5 胸部 X 射线检查 3.6.6 常规实验室试验 3.6.7 心力衰竭的诊断流程 4. 心脏影像在评估疑似或确诊的心衰患者中的作用 4.1 超声心动图 4.1.1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4.1.2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评估 4.2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4.3 负荷超声心动图 4.4 心脏磁共振 4.5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4.6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4.7 冠状动脉造影术 4.8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5. 其他检查 5.1 心导管和心内膜心肌活检 5.2 运动试验 5.3 基因检测 5.4 动态心电图监测 6. 预后 7. 对 EF 减少的心衰(收缩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7.1 心衰的管理目标 7.2 对所有潜在收缩性心衰患者推荐的治疗 7.2.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 β -阻滞剂 7.2.2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7.2.3 对选择的收缩性心衰患者推荐的其它治疗 7.2.4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7.2.5 伊伐布雷定 7.2.6 地高辛和其他洋地黄糖苷
3
2012ESC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1.14 缺铁 11.15 肾功能不全和心肾综合症 11.16 肥胖 11.17 前列腺梗阻 11.18 肾功能不全 11.19 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 12. 急性心衰 12.1 患者最初的评估和监测 12.2 急性心衰的治疗 12.2.1 药物治疗 12.2.2 非药物/ 非装置治疗 12.3 侵入性监测 12.3.1 动脉内置管 12.3.2 肺动脉导管插入术 12.4 稳定后的监测 12.5 其他住院患者的评估 12.6 出院准备 12.7 特殊的患者群体 12.7.1 伴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 12.7.2 孤立性右心室衰竭 12.7.3 伴有“心肾综合症”的急性心衰 12.7.4 围手术期急性心衰 12.7.5 围产期心肌病 12.7.6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13. 冠状动脉重建术和手术,包括瓣膜手术、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脏移植 13.1 冠状动脉重建术 13.2 心室重建 13.3 瓣膜手术 13.3.1 主动脉瓣狭窄 13.3.2 主动脉瓣反流 13.3.3 二尖瓣反流 13.4 心脏移植 13.5 机械循环支持 13.5.1 终末期心衰 13.5.2 急性心衰 14. 整体管理包括运动训练和多学科管理方案,病人的监测和姑息治疗 14.1 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