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合集下载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_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_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怎么写?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一、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

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

学生对大陆与台湾的历史问题、骨髓捐献与白血病的治疗都不甚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用要素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已掌握,1 / 6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

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

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1一、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同学们缺少对于文中提到的白血病、地震等事件的切身体验,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借助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迁移等方法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通过学习__,同学们也能深切的体会海峡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命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读生字词,并能够体会生命桥的深刻含义。

2.难点:感受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五、说教学方法讨论法(展开)、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使用投影出示1999年台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并提问:“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作答:空地避难、有序离开建筑物。

教师讲述:但是在地震当时有两位台同胞坚持呆在室内,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选择,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

2.整体感知1)播放范读录音,提示同学们标出文中的生字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3)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并随机点名请同学回答,回答不完整的会请其他同学补充,并由教师进行总结。

3.深入研读1)随机抽取同学范读第1、2自然段,并提问:“小钱得了什么病?”并与同学们谈话互动分析得出:“小钱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

”因为小钱有机会能够得救。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从文中找出,为什么李博士和青年都没有离开医院的大楼。

3)由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读后提问:a)“针头从肌肤中脱落,青年的反应是什么?”b)“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说明了什么?c)为什么青年一直静静地躺着?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时长5min。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精选13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精选13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精选13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篇1一、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

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重点生字、新词,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说设计理念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1、直接引入课题:通过课题学习生字“峡”,理解“海峡”含义。

根据课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受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3、在阅读中,理解感悟: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

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年级语文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说课稿四年级语文教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二)说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爱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话题,也是人类最美好最珍贵的情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感悟危情。

第2课时,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下面,我着重说第2课时的教学:(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白庙河中心小学一、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爱”这一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余震中的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大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1、展示图片,回顾导入展示台湾海峡的图片,让同学们找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通过地图上地理位置的演示,让大家知道捐赠骨髓的不容易,从而引起大家感动的情绪,紧接着,以问题引导大家进入下一环节:我们感动仅仅是因为台湾青年给小钱捐献骨髓吗?还有令我们更感动的地方吗?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3~5自然段。

2,品读课文,深入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5自然段,画出让你的心为之一动的句子,并在课本的空白处,用一两个关键词,写出你的感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七册第七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册教材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理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3、通过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被诱惑的创造。

不同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就是被一篇篇想像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文学作品所吸引。

于是他们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解说方法,将本课内容简要介绍一下,结尾提出这位正值花样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导入新课,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心为他人着想的咼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之间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因此,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F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梳理文章结构。

品析词句,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感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三、说重难点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同胞在余震中做手术的危险性。

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课文内容与所设目标,我把这节课分为四个教学环-HF 节。

第一环节:谈话质疑,导入课题1、首先我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曾经见到过哪些桥?你们见过生命桥吗?今天,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走进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课题,齐读。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致内容第一步学生带着任务听课文录音①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指名学生汇报,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相应的关键词。

第三步与学生一起把板书的关键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教会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四步让同桌交流、讨论并勾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陆患白血病的小钱?哪些自然写了台湾同胞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理清文章脉络,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小学语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处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记本课词语:跨越、海峡、桂树、彼此、移植、台湾、袭击、余震等,随文理解。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情感目标: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体现生命的价值。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布衣族查白歌节故事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民族和爱国情怀。

设定“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为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写”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写,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

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
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体验教学法
3.读书指导法
五、说学法
1.读书入境法
2.联系生活法
3.讨论交流法
六、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1.讲故事,谈感受。

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

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

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

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

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我们要学习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 2.学习3-6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

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法。

)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组织讨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