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第二课时
【课件】《大熊猫》第二课时

执教: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梁 艳
尾巴 全身 黑色 活泼 喜欢 顽皮 爪子 时候 圆圆的 胖胖的 呼呼大睡
动物园里有许多珍贵的动物, 最吸引人的要数大熊猫了。
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找一找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 别都写了什么?
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 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
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 身子和头是白的。
爪 双许 动
最逗人的是那双圆圆 的黑眼圈,那对毛茸 茸的黑耳朵。
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用“ ”画出描写熊猫小时候的 句子,用“~~~”画出描写长大 后熊猫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大熊猫小的时候很活 泼,喜欢爬上爬下,像 个顽皮的孩子。
长大以后,它不大爱活动了,常常 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它睡觉 的时候,你去逗它,它睁开眼睛看 看你,接着又呼呼地睡了。
大熊猫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小鸟在雨丝里飞来飞去。
鱼儿在水里———来———去。 小狗在院子里———来——— 去。
大熊猫最爱新鲜的竹叶、竹笋。你看,它抓着一大把竹叶,吃得多香 啊!
熊猫都是运动高 手,爱好爬树和游 泳。
熊猫看着很温顺,实际上也很凶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熊猫的一岁相当于人类的三岁,野生大熊猫的平均寿命一般为15年, 圈养的大熊猫为17年。
国宝大熊猫第二课时

2、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友好使者。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偷猎者的人为原因,使我们的“国宝”数量更稀少。
下面我请每位同学都来做一回动物世界的保护人,为大熊猫设计一个安全、合理、舒适、快乐的家。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羚羊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们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这个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反而越活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这种现象对生活也不无启迪。(1)奥兰治河东岸羚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具备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________(聪明、高强、高明)。
(4)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细心________(保护、维护、呵护),以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3.解释词语并造句。
(1)乐不可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位代表作笔录。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回答:生:我打算建立一个生态圈、,里面种许多竹子,让大熊猫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我要改变大熊猫的饮食居住习惯,让它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生:我要把大熊猫送到太空去,让它作为友好使者访问宇宙。)
习作:“国宝大熊猫”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习作:“国宝大熊猫”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掌握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同时提升写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宝大熊猫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大熊猫的特征:外形、生活习性、食物来源等。
2.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濒危原因、保护措施等。
3. 大熊猫的文化意义:作为国宝和友好使者的象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描述大熊猫,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整理和写作。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细节特征,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的图片、视频资料、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熊猫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本课主题。
2. 观察与讨论: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特征。
3. 信息整理:小组合作,整理大熊猫的相关信息,并准备进行写作。
4. 写作指导:教师通过PPT展示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描述大熊猫。
6. 分享与评价: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写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国宝大熊猫关键词:特征、保护、文化意义思维导图:以大熊猫为中心,辐射出其特征、保护现状和文化意义。
作业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大熊猫的短文。
观察任务:鼓励学生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大熊猫,并用照片或图画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大熊猫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写作技能。
在观察和讨论环节,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写作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但仍有个别学生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大熊猫》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说明文。
课文用准确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大熊猫。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介大熊猫是我国最可爱的珍奇动物;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大熊猫可爱的外形;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不同的生活习性;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插图中,大熊猫正抱着竹叶吃着,可爱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根据自己在动物园中看到的情况,结合自己前置作业中收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进行分享交流。
学情分析:到了一年级下期我班学生,绝大部分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预习课文,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部分学生爱读书,和相同年龄的学生比起来,视野较宽,有较强的求知欲。
我班学生大多居住在熊猫基地附近,离动物园也不远,对大熊猫很喜爱也比较熟悉,让生先完成一些相关前置作业问题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同时也锻炼他们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学习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交流中加深对大熊猫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通过收集、学习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让生根据预习要求预习、课前设置练习单、ppt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学习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国宝大熊猫》第二课时-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

评价标准
内容准确,无错误信息 是否抓住重点,写出熊猫特点 作文是否层次清晰,按一定顺序来写Biblioteka 范文哪 里值得我 们学习?
这篇作文通过对大熊猫的产 地、习性等方面的介绍,表现了 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大 熊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对大熊 猫的习性描写,细致入微,活灵 活现。
本篇作文不但介绍了我国的国宝——大熊猫 的外形、生活习性和被称为国宝的原因,老师能 感受到同学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熊猫的喜 爱之情,而且同学们还学以致用,运用了列数字、 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大熊猫的形象更加生 动、具体了。
尝试写作
写好后自己读一读,看看还需不 需要补充新内容。如果有不准确的内 容,试着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 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 对大熊猫的介绍是不是准确。
范文引路
国宝大熊猫 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熊猫的家主要在四川、 甘肃、陕西省的各个山岭里,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
护动物之一,被人们称为“国宝”。 总写
第二课时
人教版 三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大 熊猫都有了哪些了解?
写好作文的方法
1.可以恰当地使用中心句,先概括地写一写它们的性格, 再在后面的自然段中分别加以叙述,这样文章条理更清晰。
2.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作为选择的主要材料。 3.我们对动物喜爱之情,要在文中自然流露出来,这样 的文章才能感人。
熊猫刚出生只有150克左右重。相当于妈妈体重的千分之 一。但是,过了一个月以后,熊猫的体重可达2公斤,过三个
月后,体重可达5、6公斤重了。 认真搜
大熊猫吃饭的样子十分有趣。当饲养员把青翠、干净 认真观察
的竹子放在地上时,大熊猫就摇摇摆摆地走过去,拿起竹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

修改范例: 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区。寿命一般在18至30岁之间。 大熊猫身上的毛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它有一双黑黑的耳朵,还有一双乌黑的眼睛,而眼睛外的一层毛是深黑色的。 大熊猫小时候特别活泼,很爱动,整天爬上爬下,可是长大后就特别懒。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只有在它饿的时候才摆动着胖乎乎的身体找东西吃。它吃东西时很认真,吃饱了还要喝水。
“国宝大熊猫”分享会
习作评价表
习作:国宝大熊猫
评改指导
明确评价标准
明确修改方向
习作交流分享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长相可爱,深得人们的喜爱。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都是毛茸茸的。头和身子是白色的,四肢是黑色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它那一对黑耳朵,以及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① 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这是一种既脆又略带甜味的竹子,是大熊猫主要的食物来源。大熊猫吃东西时很认真,只见它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几十千克的箭竹呢。 大熊猫喝水的过程也很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就会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寻找食物去了……②
大熊猫小时候特别活泼,很爱动,整天爬上爬下,可是长大后就特别懒,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只有在它饿的时候才摆动着胖乎乎的身体找东西吃。它吃东西时很认真,常常直着身子盘腿坐下,一只前爪抓住竹子,另一只前爪帮扶。只见它先用锋利的牙齿剥开竹皮,再把里面鲜嫩可口的部分一口一口吃掉,嘎嘣嘎嘣,吃得可香了。吃饱了,还得用水润润喉咙,十分讲究。 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的国宝,只有我们中国才有,且数量很少。所以我们要加倍珍爱大熊猫,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爱护自然,保护动物!
《国宝大熊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课前准备:1.大熊猫相关的资料。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比较方法,习得方法1.出示两个片段:家兔家兔是常见的饲养小动物。
它们的祖先主要是分布于欧洲、非洲等地的野生穴兔。
家兔的体毛通常为白色、褐色等。
它们耳朵较长,能够灵活地向声音方向转动,听觉灵敏,而且由于布满了毛细血管,竖立时可以散热。
家兔的眼睛很大,脚下的毛多而蓬松,适于跳跃,奔跑迅速。
家兔仍保留着祖先白天埋伏洞中,夜间四处活动觅食的习性。
它们很胆小而且善跑,当有狗、猫、蛇……出现时,它们撒腿就跑。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喜欢吃野草、蔬菜、树叶和嫩枝。
大白鲨我叫大白鲨,住在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
我是名副其实的“海中霸主”。
我的身体有一头亚洲象那么重,两头亚洲象那么长。
我还有如弯弯的月牙一样的尾鳍,蓝灰色的脊背,乌黑的眼睛,雪白的腹部和带有倒钩的三角形且让人不寒而栗的牙齿。
我食量也很大,一顿如果吃3吨~5吨的食物,我可以两个星期不吃东西。
我最擅长“打伏击”。
只要有猎物,我便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向猎物冲去。
这时即使猎物长了翅膀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2.自由阅读思考,同桌讨论:两个片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全班交流。
相同点:都通过名称、分布地区、外形、生活习性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动物……不同点:《家兔》采用第三人称;《大白鲨》采用第一人称,生动、亲切,吸引读者……4.教师总结:(1)可以用第三人称,从饲养员的角度介绍。
(2)可以用第一人称,从大熊猫的角度介绍。
板块二总结要求,指导写作1.在写作之前明确习作要求:(1)解答以上问题要注意先后顺序。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珍稀动物》中的第二课时,详细内容为“2024年国宝——大熊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分布区域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熊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分布区域和保护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自然科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分布区域和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展示大熊猫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2)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保护意义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大熊猫,你会怎么保护自己?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哪些地区?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1. 大熊猫外貌特征:黑白相间,圆脸,短腿,大眼睛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喜欢独居,昼伏夜出分布区域: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保护意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2.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大熊猫知多少?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手抄报的形式,介绍大熊猫。
2. 答案:(1)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圆脸,短腿,大眼睛。
(2)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喜欢独居,昼伏夜出。
(3)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4)大熊猫的保护意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和中学新授课教学案初一年级语文,编制:陈烨,新授时间:2010年月日,授课:
课堂检测
2010年月日星期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得分_____
国宝——大熊猫2
一.回答问题.
1文题中“大熊猫”点明,“国宝”强调了大熊猫的地位和价值,为什么这样称呼?(6分)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6分)
3.你还知道有哪些濒危动物,请列举三例。
(6分)
4.读下段文字,完成练习:(8分)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
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觉,那么,(),(),()。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1)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
初一年级语文学科课外作业训练
(国宝——大熊猫共2教时第2教时)
2010年月日星期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家长______得分_____
阅读理解
苏州船菜
周龙兴
①船菜,是水乡苏州特有的一种筵席餐,名曰“船莱”,顾名思又是在船上制作,又在船上享用的。
苏州船菜兼旅游与美食的双重特色,在苏州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
②“吴中食单之美,船中居胜”,这是清西溪人在《吴门画舫录》一书中所云。
据记载,早在2500年以前的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船菜,传说当年吴王阖闾船行江上,举行宴饮,将吃剩下的残余脍鱼,倾入江中,化成今日的银鱼,这就是有关船菜的最早趣闻,古人沈朝初在《忆江南》中也留下了赞美船菜的诗句:“苏州好,载酒卷艄船,几上博山香橼细,筵前冰碗五侯鲜,稳坐到山前。
”
③明清时期,苏州的船菜比较盛行。
古城苏州六门环水,大艑小舫,蚁集鱼贯。
据顾禄的《桐桥倚棹录》记载:当时虎丘游船有市有会: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为三节会;春为牡丹市,秋为木樨市,夏为乘凉市。
人们追求旅游与美食两大乐趣。
供宴饮游赏的船较宽,大的可容
3席,小的可摆两桌;船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择,而且对顾客实行“先期折柬”的预约办法,服务十分周到。
在不大的艄舱中,爆炒燎煮,炸熘烩焖,真难为那些多娇的船娘们,但船娘们也确会因地制宜,船菜不贵在多,而贵在精细。
在一般情况下,一席船菜要分3个时辰吃,正合今日的一日三餐制,主宾们初到船上时,先飨以点心,午餐则飨以全餐的一小部分,而晚餐却飨以全餐的一大部分。
船菜的品目有:蜜汁火方、五香乳鸽、翡翠蟹斗、田螺塞肉、苏扇核菜、和合二鲜等,及靠水吃水的鱼虾蟹鳗之类,而且在船上可以活捉活杀现烹。
因而,船菜的味道更加鲜美。
船菜的价格从来没有明码标价的,坐一天船,吃一席菜以及各种犒赏花费等都包括在内,任凭宴饮者赏赐。
吝者至少给上80元,豪者可给百余元,远远超过应得的钱,真乃“此时无价胜有价”。
在长期的船菜发展中,苏州船菜已形成了以炖、焖、煨、焐这些火候著称的名菜,并且大部分以清淡为主,成为今日苏州菜系中主要的烹饪方法,有的成了姑苏名菜佳肴。
④集旅游、美食于一体的苏州船菜,在我国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
来水乡苏州旅游的人们,在观赏湖光山色之余,还可以在船上尽情地享用那些当地名肴,给人们平添了极大的乐趣。
时至今日,苏州仍有船菜供应游客,使人们在“舟行明镜中”时,能边游边品尝美味。
而苏州城里的各大菜馆,亦已将富有吴文化色彩的船菜,引入了地方特色风味菜中,使得船菜不仅仅只是舟船而独有的了。
1.苏州船菜的最显著特色是,体现了浓郁的吴文化色彩。
(3分)
2.说说下列引用对文章表达所起的作用。
(3分)
①清西溪人《吴门画舫录》中“吴中食单之美,船中居胜”。
②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将宴饮后所剩脍鱼倾入江中,化成今日的银鱼。
③顾禄的《桐桥倚棹录》中记载:当时虎丘的游船有市有会……
3.阅读文章第③段,完成下列练习。
①交待苏州船菜盛行的地理条件的句子是。
(2分)
②苏州船菜的做工,并且讲究;其味道,大部分以为主。
③这一节的具体说明体现了第①段中哪一句所说的内容?
④“此时无价胜有价”之句脱胎于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它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第①段中“苏州船菜兼旅游与美食的双重特色,在苏州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第④段中“集旅游、美食于一体的苏州船菜,在我国的烹饪史上独树一帜”,这二句在表达的内容上有何不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本文的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三层,请用竖线在下列小节号前标明。
(2分)
①②③④
9.兼旅游与美食的双重特色。
10.①赞美苏州船菜的最妙最好;②写苏州船菜的最早趣闻;③写人们追求旅游与美食两大乐趣。
11.①古城苏州六门环水,大艑小舫,蚁集鱼贯②精细、活捉活杀现烹其味道、更加鲜美、清淡。
③船菜,是水乡苏州特有的一种筵席餐,名曰“船莱”,顾名思又是在船上制作,又在船上享用的。
④船菜的价格从来没有明码标价的、暗写人们在追求旅游与美食的乐趣,凭心情给付。
12.从略13.①/ ②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