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蔬菜大棚农业自动化灌溉系统研究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智能灌溉系统是一种集传感器、单片机、控制器等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控制水泵的启停,实现对植物的科学浇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框架本系统由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单片机模块和执行器模块组成,其中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控制器模块用于实现对水泵的控制,单片机模块用于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控制器模块的指令,执行器模块则对水泵进行启停控制。
二、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由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组成,分别用于采集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
传感器部分采用数字信号输出,需要将其与单片机的数码管接口相连,以便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单片机模块。
三、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主要由继电器和电容器组成,用于实现对水泵的控制。
当采集到的土壤湿度低于一定阈值时,控制器模块将通过继电器控制水泵启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浇水,当土壤湿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控制器模块会通过继电器控制水泵停止。
四、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主要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控制器模块的指令,并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数码管上。
单片机采用AT89C52单片机,因为其集成度高、体积小、低功耗等优点,比较适合本系统的应用。
五、执行器模块执行器模块主要由水泵组成,水泵的启停控制通过控制器模块实现。
六、系统流程(1)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通过传感器模块采集;(2)采集的数据通过单片机模块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数码管上;(3)单片机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比较后,将控制器模块的指令传输到执行器模块,控制水泵的启停;(4)灌溉过程中,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浇水时间和水量。
七、系统优势本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系统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2)系统采用继电器控制水泵,使系统的控制精度更高、更准确;(3)系统采用单片机模块处理数据和控制指令,实现了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农业、智能化灌溉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无线通讯、传感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水源、土壤、气候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掌控,从而实现对灌溉的精准控制、降低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与实现等方面。
一、系统硬件设计1.传感器模块智能灌溉系统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来实现对土壤、空气、水源等信息的测量和控制。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等。
2.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灌溉时机、灌溉量等决策,并通过执行器如水泵、阀门等,实现自动灌溉控制。
3.执行器模块执行器模块主要由水泵、阀门等组件构成,负责将水源供给给灌溉点。
在水泵的控制方面,可以使用PWM技术,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灌溉量的精准控制。
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需要定时测量土壤湿度、温度、湿度、光照度和PH值等参数,并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为后续的决策和操作提供支持。
控制决策模块对采集到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设定的灌溉策略,制定相应的灌溉控制方案。
例如,当土壤湿度低于一定水平时,控制模块会根据该阈值点打开水泵并持续一定时间。
智能灌溉系统需要与互联网相连,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操作控制。
采用WiFi、GPRS等方式实现无线通讯,并在网页上实时显示各种参数信息和操作控制界面。
三、系统实现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和优化。
硬件的调试和测试需要结合软件的开发,完成各个模块的调试和优化。
最终的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灌溉场地和不同的环境条件,灌溉策略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传统的手动灌溉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田的需求,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原理。
一、系统功能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时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要,设定合理的灌溉时间和频率,实现自动定时灌溉。
2. 土壤湿度检测: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检测土壤的湿度情况,当土壤湿度低于一定阈值时,自动进行灌溉。
3.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调整灌溉的时间和量,以达到节水、省力的目的。
4. 远程监控:系统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农民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实时查看农田的灌溉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1. 单片机控制模块:选用高性能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模块,负责处理各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灌溉控制。
2. 传感器模块: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土壤和环境的各种参数。
3. 执行模块:包括电磁阀、水泵等执行元件,用于控制灌溉系统的开关和水流量。
4. 通信模块:包括无线模块、以太网模块等,用于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
系统的硬件设计需要考虑到各个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1. 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土壤湿度、温度、湿度等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2. 控制逻辑模块:根据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和设定的灌溉参数,进行逻辑判断,并生成相应的灌溉控制指令。
4. 用户界面模块: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让用户可以方便地设置灌溉参数和监控农田的灌溉情况。
系统的软件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用户体验,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系统工作流程2. 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土壤湿度情况和气候条件。
通过以上工作流程,系统能够实现对农田的智能灌溉,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减少人工成本。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的设计

智能化农田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灌溉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智能化农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灌溉技术落后及其自动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效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智能化农田灌溉技术需求日益紧迫。
本文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与传统人工灌溉相比较,能根据土壤湿度的数值判断需水时间和需水量,实时性高,工作稳定可靠[1]。
1总体方案设计该系统是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通过NRF24L01模块将整个系统分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方便使用者操作和管理。
且每部分各有一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采用5V开关电源供电,确保电源供电稳定。
发送端的主要功能是检测土壤湿度数值,控制继电器开合浇水装置,无线通信与接收端交换数据。
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湿度信号经数模转换后输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NRF24L01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土壤湿度数据至接收端,同时接收端发出的指令信号也由NRF24L01无线通信模块负责接收[2]。
接收端的主要功能是,NRF24L01模块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土壤湿度数据,并LCD液晶显示。
按键设置手动、自动模式。
自动模式下,按键设置上下阈值。
当土壤湿度数据高于其上阈值时,LED 与蜂鸣器声光报警。
当低于上阈值时,LED与蜂鸣器声光报警,同时NRF24L01无线通信模块向发送端发送指令开启继电器。
发送端与接收端协同工作,因两端单片机系统采用无线通信交换数据,故工作过程中两系统可间隔一定距离。
通过此方式实现对农田土壤湿度的控制调节,不仅能够解决人工灌溉作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可以有效节约灌溉水资源,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水,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监测系统软硬件设计2.1硬件部分设计发送端硬件系统主要包括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土壤湿度传感器、ADC0832数模转换模块、三极管放大电路、电磁继电器模块以及NRF24L01无线通信模块等;接收端硬件系统主要包括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NRF24L01无线通信模块、LED指示灯模块、按键模块、三极管放大电路以及无缘蜂鸣器等[3-4]。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设计
智能灌溉系统是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它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硬件设备,实现对植物的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灌溉。
本文将从系统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三个方面,对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灌溉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系统原理部分,智能灌溉系统基于单片机,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组成部分。
传感器用于监测植物的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信息,控制器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根据预设的灌溉规则来控制执行器对植物进行灌溉。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植物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控制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植物灌溉的智能化控制。
软件设计部分,智能灌溉系统需要通过编程来实现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控制。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首先通过单片机的IO口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
然后,编写相应的程序来读取传感器输入的模拟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量进行处理。
接着,根据预设的灌溉规则,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决定是否进行灌溉,并控制执行器进行相应的动作。
还可以在软件设计中加入一些保护措施,如限制灌溉水的流量和时间,以避免过度灌溉。
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

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灌溉系统,能够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环境条件进行智能化的灌溉,提高灌溉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通过32单片机的控制,实现对植物的精准灌溉,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
一、系统的设计原理本系统的设计原理是通过3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连接传感器对植物的需水量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通过控制执行器对灌溉设备进行控制,实现对植物的智能化灌溉。
通过32单片机的编程,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定出相应的灌溉方案,从而实现对植物的精准灌溉。
二、系统的硬件设计1. 主控制器:3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通过接收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控制执行器的工作。
2. 传感器: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植物的需水量和环境条件。
3. 执行器:包括电磁阀和水泵,用于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关。
五、系统的优势1. 精准灌溉:通过32单片机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制定出精准的灌溉方案,提高灌溉效率。
2. 节约资源: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环境条件制定灌溉方案,减少水资源浪费。
3. 自动化管理:实现对灌溉设备的自动控制,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和工作量。
六、系统的应用前景1. 农业灌溉: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对作物的精准灌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园林绿化:可应用于城市园林的绿化工程中,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观赏价值。
3. 智能管控:可应用于农田和园林的智能化管控中,提高管理效率和节约资源成本。
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具有精准灌溉、节约资源、自动化管理的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

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化设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智能灌溉系统作为农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探讨其原理、设计思路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智能灌溉系统的概念及原理智能灌溉系统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农田的土壤水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合理用水,达到节水高效灌溉的目的。
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是在传统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升级,集成了32单片机微处理器,并采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情况,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控制。
智能灌溉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检测土壤水分:系统内置土壤水分传感器,通过探头直接插入土壤中进行检测,得到土壤水分的实时数据。
2. 32单片机微处理器控制:系统采用32单片机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自动分析土壤水分情况,根据预设的灌溉策略来控制灌溉系统的开关。
3. 灌溉系统控制:当土壤水分低于一定阈值时,系统会自动控制灌溉设备启动,进行适量的灌溉,直至土壤水分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停止。
通过以上原理,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现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降低用水成本,并且能够避免因为没有及时灌溉而导致的作物减产问题。
基于3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灌溉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32单片机控制模块、执行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等几个部分。
1.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负责对土壤水分、环境温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其中土壤水分传感器通过探头测定土壤的电导率,从而获得土壤水分的数据;温湿度传感器则用来检测环境中的气温和湿度。
3. 执行模块:执行模块主要包括水泵、阀门等灌溉设备,根据32单片机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基于单片机温室自动浇灌系统硬件设计

重庆三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温室智能灌溉系统硬件的设计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2011 级学生姓名张建飞学生学号201107024354指导教师吴光杰职称教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时间 5 年月目录第1章绪论 (4)1.1课题研究的背景 (4)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1.4课题研究的工作原理 (4)2.1功能要求 (5)2.2设计思路 (5)2.3方案选择 (5)2.3.1传感器选择方案 (5)2.3.2 显示器选择方案 (6)2.3.3 单片机主芯片选择 (6)2.4总体设计框图 (6)3.1概述 (7)3.2主控模块设计 (7)3.2.1 AT89C52芯片的简介 (7)3.3土壤湿度系统硬件 (9)3.3.1YL-69土壤湿度传感器 (9)3.3.2 ADC0832功能特点及引脚 (10)3.3.3ADC0832的控制原理 (11)3.3.4继电器 (12)3.4温度控制系统硬件 (12)3.4.1 DS18B20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简介 (12)3.4.2达林顿反向驱动器ULN2803的简介 (12)3.4.3 LED数码管简介 (13)3.4.4开关复位与晶振电路 (12)3.4.5 独立键盘连接电路 (15)3.4.6 温度采集电路 (16)3.4.7 风扇电机驱动调速电路 (17)3.5报警模块 (18)3.5.1 蜂鸣器及按键 (19)第四章硬件调试 (19)4.1土壤湿度控制系统 (19)4.2空气温度控制系统 (20)4.2.1 按键部分调试 (20)4.2.1 传感器DS18B20温度采集调试 (20)4.2.3 电机调速部分电路调试 (20)第五章结论 (21)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基于单片机温室智能灌溉系统硬件的设计张建飞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1级重庆万州 404000摘要:当今农业生产,温室大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单片机的蔬菜大棚农业自动化灌溉系统研究设计摘要:随着农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灌溉逐步发展到自动灌溉系统。
为此,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和射频模块nRF24Lol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利用多点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湿度的蔬菜大棚自动灌溉控制系统。
系统由主站和分站组成,主站和分站可以通过无线射频模块交换实时湿度数据,并由主站处理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分站的电磁阀实现自动灌溉。
关键词:农业自动化灌溉系统;AvR单片机;无线射频技术O引言随着我国农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灌溉由以往的人工灌溉发展到现在的自动灌溉,并且在多种地形和条件下使用,效果都非常不错。
但是,这种灌溉系统也有不少缺点,如不能检测当前环境的湿度,只是按照灌溉时间间隔来进行控制;遇到比较大的种植面积,布线非常复杂,电缆需要做防水保护,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
所以,考虑到农业灌溉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动灌溉系统,适用于多种农业种植环境,以蔬菜大棚自动灌溉系统为例,从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分析:首先,布线方面不采用传统的线路铺设,而采用无线射频模块传输数据和接收数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节约成本;其次,通过利用高性能AVR单片机具有的sPI方式,来控制发送和接收无线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并可靠地控制电磁阀动作,利用单片机控制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并且可以移植到各种实时操作系统中实现;最后,蔬菜大棚室外降雨等因素可以忽略,使程序更加稳定,并能有效的节约维护成本。
1系统硬件设计本系统由主站和分站组成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其中1个主站,多个分站,本设计中以3个分站为例,每个分站上其他电路由一个湿度传感器、电磁阀驱动电路和电磁阀构成。
主站与分站之间距离理论不超过l km,实际50m即可。
主站和分站的核心都是利用AVR单片机控制操作,主站单片机:主要接收湿度数据并处理,然后发送数据到相应分站,分站的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后响应主站命令,从而控制电磁阀动作。
1.1 AVR单片机本设计中采用ATMEL公司8位单片机AT.m89a8L。
该单片枧是ATMEL公司2002年第一季度推出的一款新型AVR高档单片机,ATmega8L后面的“L”代表的是一款可以工作在低电压状态的单片机,工作电压范围在2.7~5,5V,ATmega8L内部集成了8kB在系统自编程FLAsH,可擦写次数达到了10000次,具有独立的锁定为可选Boot代码区‘,这可以通过片上Boot程序实现系统内编程实现读写的同时性。
片上还集成了512字节的EEPROM,擦写次数也达到了10 000次,lkB 片内的sRAM可以大幅提高编程的可靠性,用户可以通过对锁定为进行编程以实现用户对程序的加密,使程序难以破解。
ATmega8L具有丰富的硬件接口电路,具有硬件sPI和IsP接口,AT.mega8L是基于先进的RIsc结构的8位单片机,由130条指令构成,大多数指令执行的时问为单个时钟周期,内部具有32个8位通用工作寄存器构成,AT—mega8L单片机主要是将32个通用寄存器和130条指令结合在一起,所有的通用寄存器都与ALu(算术逻辑单元)直接相连,实现了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一条指令同时访问(读写)两个独立寄存器的操作。
这种结构提高了代码效率,使得大部分指令的执行时间仅为一个时钟周期。
因此,AThega8在16MHz的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16MIPs的性能,运行速度比过去基于cIsc结构的5l单片机高出近10倍。
由于AT—mega8L是不带ⅡAG接口的,所以要对ATmega8L在线仿真另接一个仿真器或者采用ATmega88来做前期的开发。
批量生产时可将程序移植到A1hega8,并在程序中的寄存器名称做修改。
A1hega8/88最小系统及下载电路如图1所示。
本电路中的电源部分是根据nR砣4LDl的典型电压3.3V匹配电源,即单片机部分和无线射频模块供电也是通过3.3V供电。
另外,IsP下载电路部分是提供程序下载调试用的,方便系统开发设计及日后升级用。
1.2 nRF24LJDl及接口电路nRF24加l是Nordic公司的一款无线芯片,该模块特点是在2.4GHz全球开放IsM频段免许可证使用,即该频段一般为民用通讯、遥控和数传等不需要申请许可证就可以使用的。
该芯片最高工作速率达到了2Mbps,高效G聆K调制,抗干扰能力较强,适合工业控制场合,因为是免许可证的频段,所以在同一地区使用该频段的设备也相对多一些,为了避免误操作,芯片内部固有126个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的需要,并且内置硬件的cRC检错和点对多点路由地址控制。
该芯片最大的特点还是采用软件设定地址的功能,即收到本机地址才会有输出数据,这个过程是通过中断源的形式完成的,可以直接接在各种单片机使用,特别是支持硬件sPI的单片机,编程更加方便,其引脚分布及功能如图2所示。
cE:发射模式和接收模式使能引脚;csN,scK,M0sI,MIs0:sPI功能定义端,主要通过该4位端口与AVR单片机通信;IRQ:中断标志位;VDD:芯片电源3.3V;VSS:GND:xc2,xcl:外接晶体振荡器引脚,典型值为16MH2;VDD—PA:芯片内部功放供电端,输出电压为1.8 V;ANTl,ANl2:ANT天线输人端;IREF:基准电流参考端;以上需要和单片机通信的引脚分别是cSN,scK,M0sI,MIs0及IRQ,注意芯片的VDD电源电压不要超过3.3V,电流也不要过高,超过3.6V会造成芯片永久烧毁。
nRF24L0l的时序图如图3和图4所示。
可以看出,在发送模式下,数据的高位在前,低位在后,每写一位都要返回一个状态字,每次写操作都可以读回一个完整的状态字,保证最大限度地不丢包。
nRF24LDl的工作模式发送接收模式、系统配置模式、空闲状态模式以及关机模式等4种,如表1所示。
表l nRF24IDl配置为发射、接收、空闲及掉电4种工作模式表其中,发送接收模式有Enhanced shockBurstTM模式、shockburstTM模式和直接发送接收模式3种。
在本设计中,采用Enhanced sho&BurstTM模式。
这种模式下,软件编程会稍微简单,系统稳定性更高。
nR砣4加1的应用原理如图5所示。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nRF24Iol的寄存器配置采用宏定义命令,通过宏定义命令将18字节的寄存器参数按照各个功能分解,以便于程序移植和修改。
1.3电磁阀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是由2个NPN和2个PNP三极管构成的H桥构成,外围触发采用施密特触发器组成,每个分站的电磁阀由Dc一6V供电,采用脉冲控制。
分站AvR单片机从PINl和PIN2引脚输出控制信号,触发三极管的导通和关闭实现电流的流向变化控制电磁阀,如果PINl是高电平Q1导通,通过施密特触发器后Q4也导通,电流流向是从右到左,如果PIN2是高电平Q2和Q3导通,电流流向是从左到右,由于采用脉冲施密特触发,即只在启动和关闭电磁阀过程中消耗电量,这个过程类似于直流电机H桥驱动电路正反转电路,所以电路简单可靠。
电磁阀驱动电路如图6所示。
2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的编写平台采用HP info Tech的code—VisionAvR,该平台虽然不带nRF24L01的头文件库,但是自带的sPI库文件会使编程更加方便。
本文主要介绍主站和分站的软件设计思路。
2 1主站系统软件主站是系统的核心,主要接收分站的湿度转换的数据,并根据湿度数据的高低控制电磁阀的动作。
由于nRF24ml是采用sPI控制的,所以要配置好主站单片机的sPI的工作方式,用到的寄存器包括AVR单片机内部的sPcR,sPsR,sPDR。
每位寄存器都是8位的,要和nRF24LDl的寄存器区别开来。
由于主站大部分工作在接收时间上,所以配置寄存器位PRIM—Rx为高,打开所有使用的接收数据通道EN—RxADDR寄存器,设置好自动应答寄存器EN—AA,并能实现数据宽度调节Rx—Pw—Px。
最后,设置cE为高启动接收模式,接收到数据包后需要校验数据的地址和cRc检验,如果都正确,并可以识别是哪个分站发送的数据,AvR单片机将数据以合适的速率通过sPI口将数据读出。
当主站工作在发送状态时,主要是AVR单片机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随着湿度数据变化发送控制电磁阀的信号。
由于大棚内的湿度变化是缓慢的,所以程序设计中要有PID算法,将计算好超调量等数据写入PID算法子程序当中,更好地控制电磁阀工作,达到节水的目的。
2.2分站系统软件分站系统软件包括发送湿度数据到主站和应答主站命令,并控制电磁阀动作,期间要监控湿度信号,配合好主站的PID算法,达到一种实时操作的目的。
nR砣4Lol工作在发送状态几乎和接收模式相反,配置寄存器位PRIM—Rx设置为低,将湿度数据通过sPI写入到Tx—ADDR和Tx—PLD中,有且只有csN为低的时候发送数据是不断被写人的,并设置cE为高,启动发射。
注意cE高电平持续时间最小为10斗s,在这里设置sPI功能函数的时候一定记得在头文件声明使用了sPI函数,如#include<sPI h>。
具体使用的函数如下:unsignedcharspi(unsignedchar data);调用该函数前必须要设置sPI控制寄存器sPcR,即对sPcR赋值。
该函数的功能是发送1个字节,同时接收1个字节,sPl函数通讯使用查询方式,所以不需要设置sPI中断允许标志位sPIE。
下面是主从机配置子程序:3结语本设计提出一种以无线射频模块nRF24IDl和AVR单片机构成的网络来传输物理量数据,并控制电磁阀动作的蔬菜大棚自动灌溉系统。
该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较高,节约了大面积布线的成本,也降低了故障率。
检测的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并根据数据的变化做出实时控制。
然而,设计中不免存在其他遥控设备的2.4G 干扰和PID算法不科学等问题,希望通过配置跳频方法消除干扰,改良传统的PID算法,已达到更加节水的目的。
托普物联网是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项目。
浙江托普仪器是国内领先的农业仪器研发生产商,依据自身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实力,和自主研发的配套设备,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崭露头角!托普物联网以客户需求为源头,结合现代农业科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GIS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竭诚为传统行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产品与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主要有:大田种植智能解决方案、畜牧养殖管理解决方案、食品安全溯源解决方案、食用菌种植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水产养殖管理解决方案、温室大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等。
托普物联网三大系统产品我们知道物联网主要包括三大层次,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因此托普物联网产品主要以这三个层次延伸,涵盖了感知系统(环境监测传感设备)、传输系统(数据传输处理网络)、应用系统(终端智能控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