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峡两岸终身学习世纪峰会题词贺信集锦
新时代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

新时代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相关概念界定 (4)(三)文献综述 (5)二、新时代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价值意蕴 (7)(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二)增强港澳台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9)(三)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港澳台人才 (11)(四)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 (12)三、新时代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现实困境 (13)(一)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14)(二)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15)(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15)(四)社会实践环节不足,实践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16)(五)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够深入 (18)四、新时代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实施路径 (20)(一)优化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21)(二)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2)(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23)(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 (24)(五)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 (25)(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27)五、结论与展望 (28)(一)主要结论 (28)(二)未来展望 (29)一、内容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港澳台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国情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的关键环节,其价值意蕴深远而重大。
从价值意蕴的角度来看,国情教育有助于港澳台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状况,从而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种认同感的建立,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能为港澳台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国情教育在培养港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历史文化知识,港澳台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界名人

教育界名人腾大春193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赴济南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除在师范部任课外,主要精力投入附小改革工作,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和“从做中学”的理论落之于实际.1935年春,适逢学校改组,应安徽省教育厅之邀,担任安徽省义务教育委员会秘书,积极推行短期义务教育,成效卓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四川任国立编译馆编审,钻研欧美教育史及欧美教育思想家的名著,著成《卢梭教育思想》。
1947年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比较教育和外国教育史,先后获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1950年毅然回国,先后任河北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教授,并兼任南开大学教授。
1986年,获得全国外国教育史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任河北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河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高教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老年教授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近70载,声名远播,建树非凡。
在外国古代(东方)教育史、美国教育史、卢梭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均有卓越成果,著述丰硕。
出版了《美国教育史》《今日美国教育》《卢梭教育思想述评》等专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德国教育史》等译著;主编多部著作,主要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教育通史》(共六卷)。
此外,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分支主编和《教育大辞典·外国教育史》分卷主编。
滕先生发表专题论文80余篇,1998年出版个人教育文集《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
滕大春先生的著作及其教育思想在国内外教育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卢梭教育思想述评》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光明日报》“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荣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美国教育史》一书为国家教委“七·五”重点项目,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河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外国教育通史》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九届中国图书奖,被学界公认为本学科奠基性的经典学术著作;《外国近代教育史》获河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InnovationCooperation

Innovation & Cooperation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二零一一年年刊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Business 2011 Year Book出版: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编:李大西执行编辑: 赖蔡东、陈峰、潘逸航P r e s e n t e d b y:C h i n e s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B u s i n e s sC h i e f E d i t o r:D a x i L iE d i t o r: Caidong Lai, Feng Chen, Yihang PanTo bridge science with business; To Bridge China with the world为科技与工商搭桥、为中国与世界搭桥1目录序:创新与合作的一年 3成思危: 中国从世界金融危机中学到的教训 1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与成思危的对话 22 孙国祥总领事在中美创新与合作峰会上的致辞 25杰瑞•赫廷:技术开创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27约翰•艾伦、庞阳、郭胜北、史蒂芬•张: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 34卡尔•科斯特、罗纳德•蓝斯登、邓勋明,潘建翔:中美共赢的创新合作模式 42大卫•穆尼奥斯:全球经济中的中国:价值链的提升 44邓文中、马佐平、鲁格罗•桑蒂利、罗伯特•阿尔法诺、王兆凯专家主题讲演 45 李大西:纳斯达克敲钟仪式讲话 47萨思力、卡琳•麦金内尔、陈小敏、黄伟庆、哈里•埃德尔森:美国上市还是中国上市?50贺信选登 51主要媒体报道收录 55 特别鸣谢 65TolearnmoreaboutChineseAssociationforScience&Business,pleasevisit:****************************************更多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信息,请登陆:,或电邮至:************** 2TABLE OF CONTENTSPreface: The year of Innovation & Cooperation 3Cheng Siwei: The Lessons China Learned from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11Dialogue between Prof. Robert Engle and Mr. Cheng Siwei 22Remarks by Ambassador Sun Guoxiang at the US-China Innovation & Cooperation Conference 27Jerry Hultin: Technology Ushers in a New Golden Age 27John Allen, Yang Pang, Shengbei Guo and, Stephen Chang: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34Karl Koster, Jianxiang Pan, Xunming Deng and, Ronald N. Langston: China-US Win-win Cooperation Model of Innovation 42David Munoz: China in the Global Economy: 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 44Man-Chung Tang, T.P. Ma, Ruggero M. Santilli, Robert Alfano and, Jaw-kai Wang:Scientists and Experts Speeches Series45Daxi Li: Speech at the NASDAQ Closing Bell Ceremony 47Selig D. Sacks, Karin McKinnell, Xiaomin Chen, Weiqing Huang and, Harry Edelson: IPO in the U.S. or China?50Selected Congratulation letters 51Media Coverage 55Acknowledgement 65To bridge science with business; To Bridge China with the world为科技与工商搭桥、为中国与世界搭桥3序:创新与合作的一年李大西博士2011年对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是推动创新与合作的一年。
新视界 新合作——“2013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作者: 李士伟
出版物刊名: 教育与职业
页码: 19-2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9期
主题词: 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合作;发展论坛;海峡两岸;全国政协副主席;视界;成功;教育主管部门
摘要:2013年6月16日-17日,“2013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举行。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教育部副部长鲁听,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前负责人、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福建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叶加松,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2011)版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课题组二○一一年二月目录表Ⅰ学校基本情况 (1)表Ⅱ校训、办学思想 (2)表Ⅲ院系情况 (3)表Ⅳ学科专业情况 (3)表Ⅴ学校面积 (3)表Ⅵ学校发展规划 (4)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 (4)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5)表1-2 教师队伍概况 (6)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 (7)表1-4-1 高层次人才 (8)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 (8)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 (9)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 (10)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1)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 (12)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 (13)表2-2 院(系)教学安排 (14)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3 体育项目 (14)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4)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 (15)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5)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 (15)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5)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 (16)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 (16)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 (17)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 (17)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 (18)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8)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19)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 (19)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 (19)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20)表2-18 评教统计表 (20)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 (20)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 (21)表2-21 教学事故 (22)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 (22)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 (23)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 (23)表2-23-1 课程建设 (24)表2-23-2 课程情况 (24)表2-23-3 精品课程 (24)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25)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 (25)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 (25)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25)表2-26-3 教学成果奖 (26)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 (27)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 (28)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28)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 (28)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 (29)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 (29)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 (29)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 (29)表3-1 教学经费概况 (30)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 (30)表3-3 教育事业收入 (30)表3-4 当年捐赠情况 (31)表3-5 院(系)教育经费支出 (3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4-1 固定资产情况 (32)表4-2 分院(系)教学科研仪器值 (32)表5-1 教学行政用房及教学设备 (33)表5-2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33)表5-3 图书、期刊 (33)表5-4 校园网建设情况 (34)表5-5 生活用房(学生食堂、澡堂、宿舍) (34)表6-1 教风学风概况 (35)表6-2-1 学生管理组织机构(科室) (36)表6-2-2 校级学生管理人员 (36)表6-2-3 院(系)及相关单位思政教师信息表 (36)表6-3 就业管理人员 (36)表6-4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37)表6-5 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 (38)表6-6 近一届本科生招生类别情况 (38)表6-7 国外及港澳台学生情况 (38)表6-8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39)表6-9 各专业报到情况 (39)表6-10 本科生奖贷补 (39)表6-1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6-11-2 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40)表7-1 学生社团 (41)表7-2 课外活动、讲座 (41)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7-3 素质教育基地、职业资质培训等情况 (41)表8-1-1 科研机构概况 (42)表8-1-2 科研机构列表 (42)表8-2 教师科研情况 (43)表9-1 学科建设概况 (44)表9-2 博士后流动站 (44)表9-3 博士点、硕士点 (44)表9-4 重点学科 (44)特殊情况说明 (45)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Ⅰ学校基本情况1.学校名称(章)2.学校英文名称3.学校行政辖区名称代码续4.邮政编码7.校园网域名10.填报负责人11.校长(签章)5.学校办公电话-8.学校主页网址姓名电子信箱6.学校办公传真号码-9. 学校办公电子信箱续12.办学类型13.学校性质类别14.学校举办者普通高等学校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本科院校:大学学院□□□综合院校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省部共建非地方政府民办15.学校层次16.招生批次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一般院校新建院校□□□□□第一批次招生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第三批次招生B□□□□□V10.8.2 2010年09月09日续17.学校升本情况学校升本时间升本前校名续18.学校地址编号校区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表Ⅱ校训、办学思想1.校训2.学校发展定位3.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4.教育教学思想5.多媒体反映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Ⅲ院系所情况编号院系表Ⅳ学科专业情况编号院系专业专业结构与布局文件上传表Ⅴ学校面积单位:(平方米)1.占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总占地面积其中:绿化用地面积总计学校产权非学校产权其中:a.独立使用-b.共同使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Ⅵ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文件上传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文件上传校园建设规划文件上传表Ⅶ校友会与社会合作1.校友会(个)2.签订合作协议的机构(个)总数其中机构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学术机构企业地方政府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1 校领导基本信息校领导基本信息编号姓名职务出生年月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校内分管工作专业学习和工作简历(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2 教师队伍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学校教师库链接链接地址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3 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概况单位:人类别教师数量总计其中:女性来源企业行业部门高校其他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外聘教师库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4-1 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编号姓名类型研究方向获得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1-4-2 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高层次研究群体(团队)编号研究方向负责人类型获得年份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5 院(系)和其他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情况院(系)名称:单位:人数量总计其中:女性双师型具有行业背景具有工程背景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6 院(系)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院(系)名称:1.教师培训进修2.交流教师(3个月及以上)(人次)境内(人次)境外(人次)到行业培训(人)攻读学位(人)教师培训情况说明来访出访国际交流教师名单及内容总数其中:3个月以总数其中:境内境外境内境外博士硕士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7 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1-8 院(系)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学位、年龄单位:人院(系)名称:教师数量总计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 院(系)下属各专业情况院(系)名称:专业名称: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支撑学科名称3.优势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4.专业设置时间 5.是否新办专业级别类型起始时间文件上传是□否□续6. 培养方案上传文件7.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文本框续8.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学时数(学时)学分数(分)总数其中总数其中课内教学实验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内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续9.各专业带头人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学缘参加教学工作时间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 院(系)教学安排编号院(系)名称教学安排课表链接表2-3 体育项目1.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编号名称续2.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项目编号名称续3.国家运动训练专业编号名称表2-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编号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名称级别设立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5 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级教学基地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6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号名称级别设立年份表2-7 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本科实验教学实验室编号名称面向专业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人时)开放情况文件上传表2-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编号名称地址面向专业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个)V10.8.2 2010年09月09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9-1 教材情况——编写教材概况单位(册)编写情况 总数 其中国家级 省部级 规划教材 获奖教材近三年学校主编出版教材一览表文件上传表2-9-2 教材情况——使用教材概况1.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情况(册)2.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规划教材、指定教材、重点推荐、精品教材等优质教材的比例(%)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规划教材获奖教材表2-10-1 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修订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新教师培训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学生学业指导手册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违纪处理细则有□无□文件上传表2-10-2 教学管理文件目录教学管理文件校级文件上传链接地址院(系)名称院(系)1 文件上传院(系)2 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1 本科教学信息化本科教学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有□无□链接地址网络教学平台有□无□链接地址表2-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有□无□文件上传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有□无□文件上传教学督导机构和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生评教制度有□无□文件上传评教结果数据库地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毕业综合训练环节评价体系有□无□文件上传院(系)或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年度教学工作分析报告有□无□文件上传学校开展教学自我评价及质量改进机制有□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3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科室)机构名称编号部处下设科室表2-14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单位:人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5 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6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及成果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成果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教学成果奖(项)教学论文(篇)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一览表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17 教学质量监控人员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属部门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专业学历学位表2-18 评教统计表分类按课堂分数统计评教类型结果分析优(90分以上)良好(90-75分)中(75-60分)差(60分以下)理论课文件上传实践教学表2-19 本科课程情况表1.本科课程总门次(门次)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总人数(人)其中由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由副教授授课的课程门次(门次)符合岗位资格(人)教授(人)副教授(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0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情况单位:人院(系)名称:专业名称数量总计其中:女性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无职称学位博士硕士学士无学位年龄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学缘本校外校(境内)外校(境外)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1 教学事故单位:次年度教学事故总数其中严重教学事故一般教学事故表2-22-1 教师所获荣誉概况1.教学名师(个)2.教学团队(个)3.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累计数(个)4.教学成果奖(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国家级省部级续5.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成果奖(项)6.研究与创作(校级及以上文化体育创作、演出、比赛活动)获奖(项)7.其他奖励(项)累计数其中累计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文件上传文件上传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2-2 院(系)教师个人所获荣誉院(系):______________编号姓名所在单位类别获奖级别授予单位获奖年份个人简介链接备注表2-22-3 院(系)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编号团队名称负责人主要成员级别获得年份团队简介链接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3-1 课程建设1.学校促进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文件上传2.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文件上传3.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文件上传4.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文件上传5.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价制度文件上传表2-23-2 课程情况1.课程门数(门)2.课程门次(门次)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小班授课网上教学多媒体教学续3. 精品(优秀)课程(群)建设情况(项)4.双语课程(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总数其中:国家双语教学示范双语教学课程名单文件上传表2-23-3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编号名称级别负责人获准时间备注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4 分专业实验、毕业综合训练情况1.实验情况2.毕业综合训练课题(个)有实验的课程(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门)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门)总数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表2-25 院系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情况院系名称指导毕业综合训练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表2-26-1 教学改革概况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含“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文件上传2.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文件上传3.其他教学改革成果一览表文件上传4.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文本框表2-26-2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持人级别立项时间验收时间经费(万元)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6-3 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编号奖励名称主持人级别获奖时间授予单位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7 本科生教学效果1.学校组织、激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关规定文件上传2.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文本框3.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立项一览表文件上传4.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5.学生发表论文、作品情况一览表文件上传续6.学科竞赛获奖(项)7.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项)8.国家级或国际级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总数其中总数其中总数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国家级省部级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续9.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10.学生发表作品数(篇、册)11.学生获准专利数(项)12.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人数(人)13.英语等级考试14.体质合格率(%)15.参加国际会议(人次)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续16.国家级或省部级社会实践获奖(项)国家级省部级团队个人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1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编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号表2-28-2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院(系)名称:课外科技、文化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3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院(系)名称:文艺、体育竞赛获奖情况编号获奖项目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或名次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4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团队获奖情况编号团队名称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2-28-5 院(系)教学效果——本科生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院(系)名称:社会实践个人获奖情况编号奖励名称级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者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6 院(系)教学效果——专利情况院(系)名称:专利情况编号专利名称类别专利号姓名指导教师获得年份表2-28-7 院(系)教学效果——参加国际会议院(系)名称:参加国际会议编号参会学生姓名会议名称发表论文题目地点指导教师举办年份表2-29 学生交流情况交流学生数(个)总数其中本校到境外本校到境内境内到本校境外到本校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1 教学经费概况1.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2.教学经费预算总额(万元)3.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4.学校年度教学经费分配办法文件上传5.学校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文件上传表3-2 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改革支出课程建设支出专业建设支出教材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总数其中:校外表3-3 教育事业收入1. 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学费收入(万元)3.社会捐赠收入(万元)4.其他教育事业收入(万元)国家(万元)地方(万元)本科生各类研究生高职高专网络与继续教育V10.8.2 2010年09月09日表3-4 当年捐赠情况编号捐赠机构或人员名称类别捐赠金额(万元)捐赠金额总计(万元)自动生成注:填写额度在1万元以上的捐赠;数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邵廷采学术研究

邵廷采学术研究中文摘要邵廷采,清初浙东之史学家。
面对王学式微,力图发扬经世史学,并秉持浙东史家之精神,致力于表彰忠义,网罗南明文献的史学著作。
通过对邵廷采学术的研究,可进一步发掘其史学思想与价值,对深入研究清初浙东史学提供一定助力。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对邵廷采的学术进行回顾与探析:第一部分回顾邵廷采的家世与生平,认为邵廷采的学术成就与其家学渊源密不可分。
并对其与浙东学术之关联做一简要探析,对清初浙东学术的传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针对邵廷采的《思复堂文集》进行论述,从文集的写作、结集与版本流传、文集撰述的内容和思想特点、文集的学术旨趣和影响三个方面,讨论邵廷采对征存乡邦文献的重视,对浙东学术的大力表彰,具有浓重的学问经世,关怀现实的学术旨趣。
同时试析他与章学诚之间的学术关联,更加佐证其经世之学;第三部分是对邵廷采撰写的南明史著作《西南纪事》《东南纪事》进行论述。
阐明了邵廷采南明史撰述的史学价值,表彰忠义节烈,辑存南明史料。
另外,邵廷采也流露出一定的遗民情结。
这些都对研究南明史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邵廷采,浙东学术,《思复堂文集》,《东南纪事》,《西南纪事》The Research on Shao Tingcai’s LearningAbstractShao Tingcai,the historian in the east Zhejiang of early Qing dynasty.Face to the decline of Wang Yangming's leraning,which attempt to promote historiography of managing state affairs,and in the spirit of the east Zhejiang historians.He devoted himself to commend of loyalty and Search for the Southern Ming literature.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hao Tingcai's learning,we can discover its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value,al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Zhejiang learning.To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hao Tingcai's learning,this paper is de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reviews his family background and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his academic association with the east Zhejiang scholarship.I think his learning interests are inextricably link to his pedigree,and also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east Zhejiang scholarship of early Qing dynasty.After the second part is mainly aimed at Shao Tingcai's Si Fu Tang corpus,from writing,collected and version of the corpus and corpus of writing about content,the learning interests and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orpus part three Shao Tingcai's emphasis on township save state literature of east zhejiang scholarship honor vigorously,and have strong learning products, concern for reality of academic interests.At the same time,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 with Zhang Xuecheng,is more evidence of classic learning.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 writing of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 written by Shao Tingcai,The Records of the South-West and The Records of the South-East.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Shao Tingcai's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commended the loyalty,and kept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 In addition,Shao Tingcai also revealed some adherents thought.This has an indelible value and effect 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Key words:Shao Tingcai,East Zhejiang learning,Si Fu Tang corpus,The Records of the South-East,The Records of the South-West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1)二、选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第一章邵廷采的生平与学术 (5)第一节邵廷采之生平概述 (5)一、家世与生平 (5)二、师承与交友 (7)第二节邵廷采与浙东学术 (10)一、浙东学术与史学传统 (10)二、邵廷采与浙东学术之传承 (11)第二章《思复堂文集》的撰述与影响 (16)第一节文集的写作、结集与版本流传 (16)第二节文集的撰述内容和思想特点 (21)一、征存乡邦文献,表彰浙东人物 (21)二、鉴古知今,以救时弊 (25)三、注重制度沿革,关怀社会现实 (27)四、关于正统的辨析 (30)第三节从章学诚看邵廷采的学术旨趣和影响 (32)一、主于经世,成一家言的学术旨趣 (33)二、学以致道的教育理念 (35)三、兼采众长,不拘门户的学术态度 (38)四、文质谨严,叙事明道的文辞观 (39)第三章《西南纪事》《东南纪事》的撰述及价值 (43)第一节撰述《西南纪事》、《东南纪事》 (43)一、《纪事》撰写的社会学术背景 (43)二、《纪事》的著述动机 (46)三、《纪事》的取材与史料价值 (47)四、《纪事》的“义例” (49)第二节南明史撰述的史学价值和思想倾向 (52)一、辑存南明史料 (52)二、态度严谨,拾遗补缺 (54)三、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时代特点的认识 (56)附录:邵廷采的遗民情结 (59)结语 (64)参考文献 (65)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68)致谢 (69)绪论一、选题缘起与意义邵廷采作为清初浙东的一位史学家,一生并无惊世之业绩,但其史学与理学造诣在浙东学术史上却具有独特地位,对清代浙东学术的影响不可小觑。
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在成都举行

华等 出席论坛并作演讲 。 来自台湾的3 位嘉宾和大 2 陆各省市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近20 0 名代表参加了
会议 。 四 川 省 副 省 长 陈文 华 在 致 辞 中对 海 峡 两 岸 与
会人员表示欢迎 , 并介绍了四川省教育改革发展情 况, 特别是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情况 。 他强调 , 未来 十年,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已经纳入Ⅸ 国家中 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我们要继续加强政 府对 , 有关职能部 门的统筹协调能力, 继续加强学历教育
系 , 2 世纪 我 国 科技 、 是 1 经济 、 文化 和 社 会高 度 发展 的 必 然要 求 ; 促进 社 会 和 谐 与全 面 发展 的 重 要保 是
结构调整 , 大力整合调整专业 ,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发Hale Waihona Puke 展 需求 。 她希望 , 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 同构筑终 共
身 教 育 平台 。 她希 望 两 岸教 育 界 同仁 们 加 强 交流 沟
通、 彼此借鉴、 共同提高 , 为优化整个 中华民族的人 力资源 、 提高 中华 民族 的整体 国民素质 、 实现中华
民族的 伟 大复 兴 做 出贡 献 。
障; 也是当今社会人们求生存、 谋发展的需要 。
她 指 出 , 年 来 , 各级 党 委 和政 府 的支 持 下 , 近 在 我 国职 业 教 育快 速 发展 。 同时 职 业 教育 也 存 在诸 但
论坛上 , 来自海峡两岸的1位专家学者围绕“ 6 终
身 教育 理念 下 的职业 教 育” 的主题 , 讨 了在知 识经 探 济时 代和 终 身教 育 已大势 所趋 的 背景 下发 展职 业教
多问题 : 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浅议教师为本

1985年《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
原因: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鼓励教师终身从事 教育工作,中国从1986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教龄津贴制度。 教龄津贴标准 : 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 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 每月10元。 现状:设定“教龄津贴”是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重要举措,“教 龄津贴”当时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10左右,是一个不小的“数 目”。这一标准已执行三十余年了,现"教龄津贴"占教师工资多 少呢?1∕800左右。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但教师工资单上"教龄津 贴"的确分别是:3元,5元,7元,10元。"10元"是封顶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议教师为
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985年《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定》指出:“教育必 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必须依靠教 育。”1987年,党的十 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 大计,教育为本。”
科 教 兴 国
1 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
职 称 评 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六章 待 遇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 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 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 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 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 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 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 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 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 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 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 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