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小史》PPT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三:宋元的美术

以书法入画,画上题字做诗。 • 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疏荒。吴画沉郁湿
润。
元代绘画
3 花鸟画
院体水墨花鸟
钱选 • 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
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 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 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桃八枝花松图鼠图钱选钱选元
元
元代绘画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墨竹图 文同 宋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枯木怪石图 苏轼 宋
宋代美术 宗教人物画
4 人物画
朝元仙杖图 武宗元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宋
宋元美术
宋代美术
1 概述
宋代概况
宋朝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 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 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 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 度繁荣。
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简意远,超逸 有致。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吴镇
• 师承董巨,笔墨雄秀苍润,题材 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 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 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 劲,墨气沉厚。
润。
元代绘画
3 花鸟画
院体水墨花鸟
钱选 • 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
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 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 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桃八枝花松图鼠图钱选钱选元
元
元代绘画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墨竹图 文同 宋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枯木怪石图 苏轼 宋
宋代美术 宗教人物画
4 人物画
朝元仙杖图 武宗元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宋
宋元美术
宋代美术
1 概述
宋代概况
宋朝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 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 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 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 度繁荣。
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简意远,超逸 有致。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吴镇
• 师承董巨,笔墨雄秀苍润,题材 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 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 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 劲,墨气沉厚。
中国美术史第一讲PPT课件

笔
4
从创造的角度来讲,经由人的观念和手的创造 制作出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为文物。文物包含 了工具,也包含了艺术品。我们利用它的功能 来写字,来作为生活里的一个被利用的东西时, 我们称它为工具。由于时间慢慢过去,它失去 了它被利用的功能性,而成为它的那个时代的 象征的时候。我们称它为艺术品。
举例:手表、沙漏
玉和陶的关系又是石头和土的关系 玉器和陶器是同时进行的 雕和塑 石头和土是互相转换的
29
陶和土的关系
陶是土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造出了那么好的陶?因为中国是农
业文明。 黄仁宇:中国文化的结构几千年来是以农业为
基础的。 比如:长城以北和长城以南
30
陶器上面的图案
鱼 蛙 鸟 巫术 几何形 涡纹
10
(三)艺术的起源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它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己爬在地上
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
11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音乐艺 术产生(磬)
12
13
美术起源于人对形状的观察
仓颉造字 艺术是那些死去的生命仍然要发出自己声音愿
望。 比如: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部分
1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2
第一讲:上古美术
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 艺术的观念 美的观念 创造的观念 二、石器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三、陶器艺术
4
从创造的角度来讲,经由人的观念和手的创造 制作出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为文物。文物包含 了工具,也包含了艺术品。我们利用它的功能 来写字,来作为生活里的一个被利用的东西时, 我们称它为工具。由于时间慢慢过去,它失去 了它被利用的功能性,而成为它的那个时代的 象征的时候。我们称它为艺术品。
举例:手表、沙漏
玉和陶的关系又是石头和土的关系 玉器和陶器是同时进行的 雕和塑 石头和土是互相转换的
29
陶和土的关系
陶是土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造出了那么好的陶?因为中国是农
业文明。 黄仁宇:中国文化的结构几千年来是以农业为
基础的。 比如:长城以北和长城以南
30
陶器上面的图案
鱼 蛙 鸟 巫术 几何形 涡纹
10
(三)艺术的起源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它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己爬在地上
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
11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音乐艺 术产生(磬)
12
13
美术起源于人对形状的观察
仓颉造字 艺术是那些死去的生命仍然要发出自己声音愿
望。 比如: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部分
1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2
第一讲:上古美术
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 艺术的观念 美的观念 创造的观念 二、石器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三、陶器艺术
中国美术史课件 ppt课件

旧时代(5~1万年前),审美意 识逐步形成。磨光钻孔技术对石、 骨器进行加工。
二、原始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
典型风格分为: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黄河下游(大汶口—龙山文化)的素面陶。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彩陶底色均成红色,图样有鱼纹、鹿纹、蛙纹、鸟纹以及人面纹等。
漩涡彩纹陶瓮 马家窑文化
素面陶:
大汶口文化:
1、色泽多样化,有红、褐灰、青灰、黑、黄、白等。 2、黑陶制作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最出色的成就。 3、由于雕刻技术的发达,陶器镂孔也随之普遍起来。
龙山文化:
以黑陶和灰陶等素面陶为多数,以磨光的泥质黑陶为突出的典型风格。黑陶与白 陶代表了这一时期陶器美术的光辉成就。
第一章 原始美术
01
第一章 原始美术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画、 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
审美艺术的萌生 原始陶器艺术 原始绘画 原始雕塑
一、审美意识的萌芽
在旧时代中期(20~5万年前), 出现了较为均衡堆成的三棱尖状 器和橄榄形,四边形,以及圆形 的刮削器和圆球等石器,审美意 识渐显萌芽。
动物形陶鬹 大汶口文化 陶人头 仰韶文化 玉龙猪 红山文化 玉兽面文综 良渚文化
第二章 先秦美术
02
第二章 先秦美术
夏、商、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手工业技巧日益精湛。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先秦青铜艺术 先秦雕塑艺术 先秦绘画
一、青铜艺术
马家窑文化(马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陶色大都呈橙红色,纹饰除彩绘外还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 彩绘的花纹有几何纹(平行条纹、波浪纹、重弧纹、锯齿纹、叶型纹、圆圈间网纹 等)、动物纹(鲵鱼纹、各种姿态的鸟型纹)。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彩绘为主流。
二、原始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
典型风格分为: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黄河下游(大汶口—龙山文化)的素面陶。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彩陶底色均成红色,图样有鱼纹、鹿纹、蛙纹、鸟纹以及人面纹等。
漩涡彩纹陶瓮 马家窑文化
素面陶:
大汶口文化:
1、色泽多样化,有红、褐灰、青灰、黑、黄、白等。 2、黑陶制作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最出色的成就。 3、由于雕刻技术的发达,陶器镂孔也随之普遍起来。
龙山文化:
以黑陶和灰陶等素面陶为多数,以磨光的泥质黑陶为突出的典型风格。黑陶与白 陶代表了这一时期陶器美术的光辉成就。
第一章 原始美术
01
第一章 原始美术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画、 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
审美艺术的萌生 原始陶器艺术 原始绘画 原始雕塑
一、审美意识的萌芽
在旧时代中期(20~5万年前), 出现了较为均衡堆成的三棱尖状 器和橄榄形,四边形,以及圆形 的刮削器和圆球等石器,审美意 识渐显萌芽。
动物形陶鬹 大汶口文化 陶人头 仰韶文化 玉龙猪 红山文化 玉兽面文综 良渚文化
第二章 先秦美术
02
第二章 先秦美术
夏、商、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手工业技巧日益精湛。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先秦青铜艺术 先秦雕塑艺术 先秦绘画
一、青铜艺术
马家窑文化(马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陶色大都呈橙红色,纹饰除彩绘外还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 彩绘的花纹有几何纹(平行条纹、波浪纹、重弧纹、锯齿纹、叶型纹、圆圈间网纹 等)、动物纹(鲵鱼纹、各种姿态的鸟型纹)。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彩绘为主流。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一:先秦及秦汉的美术

簋是祭祀时盛放五谷米饭的礼器,形式类似 今天的 碗。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之一。 青铜簋出现在商 代早期,但数量甚少,自 商代晚期开始,才逐渐增 多。到了周代, 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常将「鼎」 和「簋」 配对,例如规定天子可以用九鼎八簋,具
有特别的饮食文化制度。西周早期后则在圈 足下加 铸个方座成为方座簋。
蝉纹 乳丁纹
C.西周:风格由奇诡转为理性典雅 特点:a.酒器减少,食器增多 b.饕餮纹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夔纹、 凤鸟纹及窃曲纹、重环纹等,神话意义减弱 c.铭文字数增多
窃曲纹
重环纹
西周早期 兽面纹甗
西周早期青铜方尊
利簋及其铭文
西周中期鸟纹觯
西周中期青铜卣
毛公鼎及其铭文
史墙盘及其铭文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导论
1 课程简介
中外美术史课程简介
《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 其规律的学科,以绘画史为主线,兼及其他,讲述了由 原始美术经历各朝各代到民国与新中国时期,美术发展 历程中的绘画倾向、重要流派、代表性画家、作品、画 论,以及雕塑、建筑、工艺等的发展状况。
《外国美术史》是以介绍外国美术发展历程和欣赏 美术作品为主要内容,通过记叙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世纪 下半叶外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揭示外国美术繁荣的源流 及其特点,介绍外国美术的代表作品、画家和理论。
夏、商、周美术 2 青铜艺术
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
夏代青铜器
青铜器的初创时期,出现了礼 器和兵器两大类,奠定了中国青铜 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的构架模式。 夏代青铜器形体较小,形制与同时 期陶器相似,器壁较薄,纹饰较为 简单。
二里头文化期青铜器
夏、商、周美术 2 青铜艺术
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
第一章史前美术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新石器时代的与艺术种类: 1.雕塑:陶塑,泥塑,石雕,玉雕,骨牙雕 2.绘画:彩陶,壁画,地画,岩画 3.工艺:陶器,石器,玉器
几大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
从历史上来讲: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艺术的起源是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 己爬在地上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起源于人对形状 的观察,对形状的认识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 实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头使他打死了熊,使 他成为首领,使他能够活下来)。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眼睛的 观察——思维的形成——艺术
刻划艺 术品
河北兴隆,赤鹿角枝残段
直线、斜线和对称曲线 组成的三组图案;染色
结构图2 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分期、分类和特点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今人 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等;也可以 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球状器。
10000— 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遗址等
加工工具和家畜骨骼;水稻谷壳
前7000年
中期前 7000—前 5000年
黄河中游: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和武安慈山文化、甘肃秦安大 地湾文化;黄河下游:山东淄博的后礼文化;长江中游:湖南 澧县彭头山文化、石门的皂市下文化、湖北支城城北溪文化; 辽河流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及 沈阳新乐文化;燕山南麓的上宅文化等。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二、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早
旧
石器中来自时代晚
人类(能够制造工具)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用途不多,一器多用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对石器的材料有了更高的要
求,要想工具更加耐用,选择坚硬的水晶和玛瑙 (更加精美)
打制石器的特点
1、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 和爱好。 2、打制石器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3、以石锤的直接打制兼以单向加工 为主 4、还出现了原始刻划艺术品(河北 兴隆出土的赤鹿角枝残段)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北京猿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代表他们主要采用间向打击技 术制作石器虽然很粗糙但包含着包含着对称平衡等基本的美 的形成因素是主体内在精神和创造力的显现;
丁村人他们的造型技术和对造型样式的认识比北京狷人有明 显的进步,山顶洞人他们对物质材料的驾驭塞尔特语言专家 断提高并直接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美石器;
玉铲 大汶口文化
玉龙 红山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陶器
新时期时代的艺术以陶器为代表 1. 陶器源于编制或木质的器皿, 2. 出土的陶器最为著名的文化遗址有仰韶文 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
分类(从器物的装饰): 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
素陶:素陶是指在烧制陶的过程中未加任何元 素(釉、漆等)和色彩的纯土陶。
五、岩画与建筑
岩画 内蒙古阴山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有内蒙阴山年画、
江苏连连云港将军岸画、
广西花山崖岸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琪县岩画、新疆天山 崖画;
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雕塑作品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形 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了远方人类对自身
中国美术简史课件

第二节 绘画
艺术特色: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 明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 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 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 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 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画 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 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 身份。墓主形象或成正侧面,或成五 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 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 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示 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
西 汉 马 王 堆 汉 墓 型 帛 画
T
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画像石是汉代美术的集大成者,艺术成就斐然,时代 特征鲜明。其多为散点透视,平面布局,或满铺布陈,或 分层分栏,构图通常都显得非常饱满、充溢,散发着一股 强大的张力和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外,汉代 画像石在造型上具有明显的早期绘画特征,尤其是在人物 形象的塑造上,画家、刻工并不擅长对人物进行细致描绘, 因而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人物形体大貌的刻画上,并且通过 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动态神情,其造型简洁概括、 稚拙朴实、生动传神。另外,通过抓住故事冲突的关键部 分,把握事态转折的瞬间,运用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夸 张的戏剧性动作,在定格的画面中展示故事的发展,突出 故事的主题,也是汉画像石的重要风格特征之一。
综观汉代画像石,从中既能体味到其作为雕塑所拥有的体 量感和力度感,又能感受到其构图、造型以及线条所表露
出的平面感和绘画性。作为特定历史时代下雕塑与绘画相 结合的产物,汉画像石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感和独具特色 的风格面貌。其构思新颖别致,线条刚劲流畅,构图饱满 充盈,布局错落有致,造型拙朴夸张,主题情节突出,风 格或浑厚质朴,或凝重典雅,或严谨工整,或粗犷奔放, 或清新明快,或洒脱恣肆,或简洁疏朗,画面充满了力量、 运动和气势,体现出宽广豪迈、博大精深的气魄和时代精 神。恰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中国美术史课件

影响与贡献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 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为现代美术创作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灵 感源泉。
02
绘画艺术
山水画
五代南唐时期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表现雄伟峻厚的北方 山水。
元代时期
以黄公望、王蒙为代表,将书法融入绘画, 形成独特风格。
五代北宋时期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表现江南山水的烟雨 朦胧。
书法流派
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各具特色和美感。
影响与贡献
对世界美术的影响
1
2
丰富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独特的东方审 美视角。
3
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影响与贡献
01
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促进了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02
对社会文化的贡献
03
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
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如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北方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 礴,注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现了皇家气派和尊贵地位。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等地区,以广州的陈家祠、福建的土楼等为代表。岭南园 林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相结合,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06
明代时期
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追求笔墨意趣和形 式美感。
花鸟画
五代时期
以徐熙、黄筌为代表,形成“徐黄异 体”的花鸟画风格。
宋代时期
以崔白、赵佶为代表,注重写生和笔 墨技巧。
元代时期
以钱选、王渊为代表,继承宋代传统 并有所创新。
明代时期
以边景昭、林良为代表,形成工笔和 写意两种不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全面引进西方新史学的研究方法,以进化论的观点重 新研究历史
受日本新史学的影响(间接受西方史学影响)
《中国美术小史》的写作模式
生长时期:佛教输入以前
混交时期:佛教输入以后 昌盛时期:唐和宋 沉滞时期:元以后至现代
分期中的现代性
尝试用风格学的方法对美术史进行分期(初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受到“文化史观”和“进化论史观“的影响
1925年
1926年
滕固《中国美术小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被薛永年称之为“百年来具有发 轫之功的第一本中国美术史” 1929年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滕固其人
滕固(1901—1941年)学术背景:
191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图画学院;1919 年秋,留学日本,1924年归国后,任教于 上海美专;1929年赴欧洲,入德国柏林大 学专攻艺术史;1932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归国工作,此后以美术史为主要研 究方向
美术史代表作:
《中国美术小史》 《唐宋绘画史》 《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
滕固史学研究综述
德国模式的“风格学”治史方法 (《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
提倡考古学的方法研究艺术 对于美术考古学的贡献 滕固史学的局限及不受重视的原因
《中国美术小史》的写作背景
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影响,新式美术教育兴起(共性)
《中国美术小史》的“现代性”
滕固其人
滕固史学研究综述
对于《中国美术小史》现代性的探讨
民国初期中国绘画史著作
1917年 1923年 姜丹书著《美术史》,分为中、西即上下两篇,但内容简略,还不是真正研 究性的绘画史、美术史著作 戴岳翻译(英)波西尔(S· BUSHELL)《中国美术》,由商务印书馆作 W· 为世界丛书之一出版,该书第12篇为绘画 陈师曾著《中国绘画史》,由门人俞剑华整理成册,由济南翰墨缘美术院出 版 潘天寿编译《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德国著名文化史学家 兰普勒斯特
文化史观
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历史作全方位的把握与研究 日本近代史学对西方史学的吸收,主要是德国史学
美国新史学派代表鲁滨逊
进化论史观
梁启超
沉滞时代的艺术(元明清绘画)
元明以来惊异于唐宋时艺术的精纯、伟大,于是奉为金科玉律,摹拟古 人的习气,跬步不前(形式上的模仿)
在这沉滞时期中,我国民族的独特精神,既已湮没不彰了
风格史的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语国家和西方艺术史学界从形式风格的角度治 艺术史的一种新的重要的方法 ,形式主义的分析法是其主要内容 李格尔(奥地利) 代表人物 沃尔夫林(1915年出版《艺术风格学》 “无名美术史”)
影响日本的治史方法 滕固留学日本,间接受到西方影响
文化史观和进化论史观
20世纪初中国画的革新
西学的引进,引发了中国画革新的思潮
改良派: 1917年康有为提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
(合中西而为画学)
革命派: 陈独秀 彻底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反传统”
(西方写实主义精神)
陈衡恪 《文人画之价值》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式。
传统派
吴湖帆中国画写实趋于写意 科学精神趋于哲学精神
《美术革命——答吕澂》
“现代性”的总结
“西学东渐”影响,新式美术教育的发展
受到西方“风格学”、“文化史观”、“进化论史观”的影 响
中国画革新思潮的影响 对于西方艺术史方法的借鉴处于初探时期
遍览百国作画皆同,故今欧美之画与六朝唐宋之法同。唯中国近世以禅入画, 自王维作《雪里芭蕉》始,后人误尊之。苏、米摒弃形似,倡为士气。元、明 大攻界画为匠笔而摈斥之。士大夫……率皆简率荒略,而以气韵自矜……此中 国近世之画所以衰败也。
《万木草堂画目》
中国画家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发挥自己的天才……自从学士派鄙薄院画,专 重写意,不尙肖物,这种风气,一昌于元末的倪、黄,再昌于明代的文、沈, 到了清朝的四王,更是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