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教案:探究云南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发展史

八年级历史教案:探究云南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发展史

八年级历史教案:探究云南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发展史。

一、历史背景1.1 云南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特点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是中国有着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地区之一。

云南边中国的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半岛和西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边境省份,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家相邻。

因其低纬高原,气候适宜,故而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

云南是中华民族的稳定家园之一,也是边疆地区和南洋地区互通的中转站。

1.2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大一统是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

中国历史上有着数次王朝更迭和吞并战争,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形成。

从原始社会起,各种部族和民族先后形成共同的中国文化体系,现代中国是这种文化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中华民族的巨大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各少数民族也得到了较大的保护和尊重。

二、文化交流与融合2.1 云南少数民族的多样文化云南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多样而独特。

云南钟灵毓秀,随处可见曼衍各族人们的淳朴、豪放和婉约。

楚雄古城、威信石林、文山三江等多个景点和文化遗产中,都保存着很多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和文化遗产。

丰富多彩的文化,使云南少数民族区的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2 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云南少数民族区是中原文化、南洋文化和西南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区,这里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中华文化得以得到更加丰富的发展。

2.3 中华民族与云南少数民族的融合云南少数民族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一直是令人关注的话题。

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和传承,更是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文化凝聚发展的过程中一起融合、互动、生根发芽的过程。

三、共同发展3.1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等重要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单元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3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团结与兴盛、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及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内容,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决策;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海峡两岸的交往证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的重点内容,是本册中的重点部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内容。

专题一:民族团结。

专题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专题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预期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落实本主题单元的基础知识,整体把握中国在民族团结及祖国统一上的历程,体会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学习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辩论稿、论文等形成文本文件。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复习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是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逐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

祖国统一知识点八年级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的辽阔领土逐渐统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统一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到自豪的话题。

从远古时代到近代,无论是王朝还是民族,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祖国的完整和统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概述祖国统一的知识点,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前期统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领土被分为七十多个小国,这导致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严重分裂。

公元前400年左右,晋国崛起,通过诸侯请命、兼并燕国等方式逐渐实现了中原地区的部分统一。

此后,周朝东迁到洛阳,结束了东西两个割据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前期统一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秦始皇完成了中央集权式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完成了中央集权式的统一。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行律法制度、实行同一度量衡标准、烧坑焚书勾销儒家思想等,巩固了各地间的联络和统治。

同时,秦朝把中原地区北疆、南疆、西南、东北四大殖民地的人民纳入了中央统治范围。

这一时期的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拉开了中国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的新阶段。

三、唐朝统一为中国的传统统一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这个时期的统一为中国的传统统一奠定了基础。

唐朝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民族融合、领土扩张和经济繁荣的过程。

唐太宗时期,为了维护安定和稳定,推行了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

这两种制度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中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

四、建立较长时间的封建王朝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统一时期。

这个时期的统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建立了较长时间的封建王朝。

宋朝成立后,国内人民的生活逐渐改善,技术和文学艺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这个时期还经历了对外战争,比如金朝的战争等。

五、明清时期的结束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统一的时期,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试题与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试题与答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重点二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例2】阅读下表,这些措施 ( A )
年份
措施
2008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胞证)“一人一号、终 身不变”
2013
台湾居民在20个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பைடு நூலகம்2015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历史解释】
3.(2022·云南)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 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A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 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 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 __和__平__统__一____,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___爱__国__统__一___ 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 促统。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历 史 八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14课
5.(2022·临沂)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 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 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一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筹建新中国)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国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一一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一一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的协议》,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影响(意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精神: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4.1.1《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以及西晋的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后,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 西晋的统一:西晋在司马炎的领导下,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形成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2. 史料实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判别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影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难点:1. 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2. 分析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3.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理解和把握。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1. 农耕文明的形成:人类由狩猎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实现了定居和农耕文明的形成。

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定居生活的崛起、城市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

2. 东周时期: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时期。

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国力强盛,战国时代则是各国争霸的时期。

3. 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例如推行中央集权、修筑连接城墙、修筑灵渠、实行法家思想等,最终统一了六国。

5. 秦始皇和秦俑: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同时,秦始皇陵被发现了大量栩栩如生的秦俑,这些秦俑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考古发现。

6.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刘邦建立了西汉朝,实行了许多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7.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使东西方之间的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得以实现。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 华夏文明的发展:包括农业经济的繁荣、中华文明的逐渐形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特点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历史⼋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的⽂章,供⼤家学习参考!第1课 中华⼈民共和国的成⽴课标:讲述开国⼤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⒈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次会议(1949,北平)①制定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

②选举了中央⼈民政府委员会。

⽑泽东为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曲》为代国歌)。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做了重要准备。

⒉中华⼈民共和国成⽴:⑴1949年10⽉1⽇下午,中央⼈民政府委员会举⾏第⼀次会议,⽑泽东等国家领导⼈宣布就职。

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民解放军总司令。

⑵开国⼤典:⽑泽东宣布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成⽴。

开国⼤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

⑶中华⼈民共和国成⽴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民当家作了主⼈,中国从此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新中国的成⽴是20世纪世界最伟⼤的事件之⼀,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量,⿎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争取解放的⽃争。

(09年中考已考)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中央⼈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此,祖国⼤陆全部获得解放。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课标: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的爱国主义和⾰命英雄主义精神。

⒈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台湾海峡,⼲涉中国内政;美国⼊侵朝鲜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了解)。

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1950年10⽉,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莽
刘秀
2.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东汉末到隋朝统一前,被称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 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
–三 国 –两 晋 – 南北朝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 秦汉时期主要包括 秦 、 西汉 和 东汉 三个朝代, 形成 巩固 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与 的重要 时期。 2. 秦废除了分封制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郡县制。 秦开创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以后2000 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3. 汉武帝时,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开始用儒家思想作 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统治时期形成了 大一统 ”的政治格局。 “
唐朝鼓励对外交流,都成 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和商业大都会,也是世界性经 济、文化交流中心(P20 图 片)。
4、唐朝的世界影响
亚非不少国家派遣唐使来中 国学习,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 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P21 大家谈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A、政治方面:645年开始的日本“大化革新”任命曾 在中国留学的高向玄理等主持改革,仿照唐朝政治 制度,改革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仿照《唐律》, 制定了《大宝律令》。 B、文化方面:仿照唐朝学校制度,在京都设立大学, 各学科学习内容与唐朝相仿。 C、科技方面:唐朝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建筑、 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到日本。 D、生活习俗:唐朝流行的马球、围棋等体育活动传 入日本,喝茶之风、过九九重阳节等都是唐朝时传 入而被日本所接受的。
秦 灭 六 国 , 统 一 天 下
1.2、秦始皇主要活动
• 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郡县制 • 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 其他
1.2 秦始皇主要活动
2.1 汉武帝
到了汉武帝时 汉武帝(前 156 期,他为了巩固 年 —前87年),名 政治统一,开始 刘彻,小名彘,是 用儒家思想作为 汉朝的第七个皇帝。 统治国家的指导 汉武帝是汉景帝的 思想,汉武帝时 第十个儿子,七岁 期形成了“大一 时被立为太子,16 统”的政治格局。 岁登基。
复习 1
• 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政权,在政治上 实行什么制度? 答:分封制。 • 说一说下列学派在春秋战国的代表人物:
学派 道家 儒家 兵家 法家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老子 孔子 孙子 (商鞅)
庄子 孟子
孙膑 韩非子
下一步
复习 2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是什 么? 答:秦。 2. 秦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 答:郡县制。 3.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开始用什么思想作 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答:儒家思想。
思考问题
盛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唐朝的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 教训,完善规章制度,重用人才, 采取措施恢复发展经济,缓和社会 矛盾 ,及对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各国 先进文化。
sunbet官网手机版 sunbet sunbet 官网手机版 sunbet
vbg26wev
武则天(624-725年):中华 帝国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 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 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 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 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 王朝号(周)。
开元盛世
唐玄宗时期,为了巩固政 权,采取了善于用人、重视吏 治、发展农业、戒奢从简等措 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晚 年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 乱”,唐朝由盛转衰。
汉武帝时期,他为了巩固中央 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 • • • • • 削弱国王势力 实行察举制度 削弱丞相权力 加强中央军力 任酷吏和严刑法 统一货币 盐铁和实行均输法、平准法等
返回
西汉疆域图
2.3 东汉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趁社 会矛盾激化夺权建立新朝,但 未能使社会稳定下来。经过战 乱,西汉宗室刘秀恢复汉朝,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下一步
第三课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上)
பைடு நூலகம்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上)
§1 秦汉时期 §2 盛唐气象
§1 秦汉时期
1、秦 1.1、秦的统一 1.2、秦始皇主要活动 2、西汉 2.1、汉武帝 2.2、疆域 2.3、东汉 2.4、三国两晋南北朝
• 公元前230年,秦俘虏韩王, 灭韩。 •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克 邯郸,擒赵王。 • 公元前226年,王翦破燕都 蓟(jì ),燕王逃。 •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 (bì )破魏都大梁,杀魏王, 灭魏。 •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60 万破楚都郢(yǐng),俘虏 楚王,灭楚。 • 公元前222年,王贲攻辽东, 灭燕、赵残余。 • 公元前221年,王贲攻齐, 齐不战而降。
3、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朝前期全国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是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最富有的国家 之一,因而对其他国家各国发生了吸引力, 亚、非很多国家的使臣、留学生、商人和 学文僧潮涌而来。唐朝生产的空前发展也 促使国家国际贸易大为增加,中国人到国 外聘问,经商的络绎不绝。中国地处亚洲 中心,不但与各国频繁交往。而且成为亚、 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转枢纽。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 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 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 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 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 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 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 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 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 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 “贞观之治”。
二、选择题 1. 开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时 代的王朝是( A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夏朝 B 2. “大一统”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荀子 D、孟子
返回
§2 盛唐气象
1. 隋朝 2. 唐朝前期的政治 3. 唐朝的对外交往 4. 唐朝的世界影响
“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大一统”思想:在西汉时期也存在着分封制的 残余,地方势力强大,有出现分裂割据的危险。 如何从思想上巩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当 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董仲舒对儒家儒家经典进 行阐发,主张“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即 人民服从皇帝,皇帝服从上天。因此要反对诸侯 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思想统一于孔 子儒学。概括起来,大一统思想包括领土完整、 政令统一、思想统一。大一统思想受到汉武帝的 赞赏,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对后 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有深远影响。
1、隋朝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实现大统一。
隋朝(581-618年)前期社会繁荣。隋 炀帝时期,滥用民力,社会矛盾激化。隋朝 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灭亡。
返回
2、唐朝前期的政治
唐朝的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 教训,完善规章制度,重用人才, 采取措施恢复发展经济,缓和社会 矛盾,出现了: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哇,应该快有书信回来了呢!”大家都说:“是啊,这都要满一年了,应该快有书信回来了!”门外摇火团儿的欢呼声儿停息 了以后,二壮拉着董妞儿和耿兰回来了。他见裴氏和耿憨都还在,就对他们说:“憨叔,婶儿,青山和青海见你们家的门儿开 着呢,已经都回去了。”耿憨笑着说:“看这俩家巴子,倒是忘不了回家哦!”裴氏轻轻地说:“回去了好,省得他们姐姐一 个人在家里闷着。”很快,大壮也回来,但他只是和大家伙儿打个招呼以后,就自个儿闷着头进屋里去了。郭氏看在眼里,知 道这憨厚的男娃儿今儿晚上心情不佳的原因。再看看耿憨夫妻,他们尽管是在尽量地遮掩着,但也都免不了流露出一些心事重 重的样子,于是就对董家成和刘氏说:“天儿不早了,明儿个还要收秋哩。俺们这就各回各家哇,你们也好歇息了!”董家成 看到他们三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就真挚地挽留说:“再坐会儿哇,这天儿还早着呢!”刘氏却笑着瞥了丈夫一眼,说:“你 当谁都和你这头牛一样吗!自己倒是干惯了地里的活计了不觉得有多么累,憨子他可不是每天都下地的人哇。这大收秋的,能 不累嘛!还有哇,弟妹明儿个还要带兰兰去水田里掰苞米呢,是该回去歇息了呢!”说完这话,她又抬头冲着屋里大声说: “壮子,把桌子上放的那一篮子鲜果子提上,给你婶儿和兰兰送过去!”127第十五回 端午节日乐消遣|(事事皆顺心情好, 好事随之入梦来;端午节日收铺后,父子四人乐消遣。)托张老乡带回去书信以后,耿家父子四人干得更欢了,“耿记粮油零 售店”的收益也越来越好。端午节那天一早起来,耿老爹特别高兴。因为就在昨儿晚上,他梦见张老乡把书信送回家啦!梦见 妻子郭氏拿着书信给左邻右舍看,还梦见了小女儿耿兰高兴地蹦着跳着。直到天亮了醒来,耳朵里还满是耿兰“咯咯咯”的笑 声。这个梦可真好啊!转身看看,耿正和耿直兄弟俩也都醒了。耿直瞪着眼问:“爹,你做什么好梦来?都笑出声了!”耿老 爹高兴地说“是做了个好梦啊,梦见你们张伯伯把书信送回家啦,你妹妹在‘咯咯咯’地笑呢!怎么,我笑出声了?”耿正笑 着说“可不是笑出声了,声音还很大哩,都把我们俩给吵醒了!”“哈哈哈,爹笑醒了高兴,你们被笑声吵醒了也不赖。起 床!”爷儿三个高高兴兴地起床。耿正收拾床铺,耿直跑姐姐屋里去了。耿老爹打开窗户,无比清香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抬 头看看,晴空万里,天儿瓦蓝瓦蓝的。不远处,几只白鸽飞过,留下一串清脆的哨铃声。放眼望去,整洁的青石板街道两旁, 铺面林立,无数座平房和小楼沐浴在晨风中;这些房屋虽然高低不一,但错落有致,一点儿也不显得凌乱。在一些人家的屋顶 上,已经飘起来袅袅炊烟。耿老爹第一次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