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海上英魂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海上英魂》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u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25 海上英魂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水师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根据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体会,通过想象,再现激战场面,在读中体会情感。
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了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邓世昌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百花园五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个单元的百花园依然分为四个部分(语海畅游、读读背背、语文大课堂、习作),注重了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去发现、掌握知识的规律,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汉字的形态及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识记描写爱国精神的成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了解扩句的定义,学会将扩句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使所要表达的句式更加完整、具体。
4.读背《塞下曲》,了解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诗文大意。
5.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革命传统故事,能复述故事要点,精彩部分能说得具体详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海上英魂》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n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5 海上英魂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水师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根据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体会,通过想象,再现激战场面,在读中体会情感。
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了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邓世昌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介绍邓世昌,导入(一)谈话: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的故事。
交流收集的邓世昌的资料。
(二)出示(展示课件第三屏),介绍邓世昌。
(三)通过资料,我们对邓世昌有了初步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邓世昌率领将士们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根据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读课文,可以自己独立读,也可以小组探究。
(展示课件第四屏)(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三、检查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一)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同仇敌忾 慷慨激昂 置之度外 同归于尽 魂飞魄散(三)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海上英魂》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d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5 海上英魂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水师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根据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体会,通过想象,再现激战场面,在读中体会情感。
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了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邓世昌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介绍邓世昌,导入(一)谈话: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的故事。
交流收集的邓世昌的资料。
(二)出示(展示课件第三屏),介绍邓世昌。
(三)通过资料,我们对邓世昌有了初步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邓世昌率领将士们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根据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读课文,可以自己独立读,也可以小组探究。
(展示课件第四屏)(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三、检查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一)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同仇敌忾 慷慨激昂 置之度外 同归于尽 魂飞魄散(三)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海上英魂》说课稿

《海上英魂》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上英魂》,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海上英魂》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昔日英烈们的追忆、哀悼和怀念之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
根据(五)年级孩子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依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如下:①会读本课的“霎、锚”等6个生字,理解“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的意思。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④体会邓世昌舍身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
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激趣导入法、幻灯导读法、朗读感悟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那你都知道哪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民族英雄的文章。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拼音的字多拼读几遍。
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日本侵略,战争爆发,(2-6)黄海激战的经过,(7)我军战败。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课文2-6自然段。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段落使你最受感动,画出最受感动的重点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课文25《海上英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传承《海上英魂》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勇敢担当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
3.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4.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珍惜和平,努力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英雄的氛围。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精练,突破重点: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4.每组派代表进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汇、短语和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海上英雄的描述。
2.选择一段课文,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的把握。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海上英魂》的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深化情感体验:
1.写作练习: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汇、短语和修辞手法,结合你对海上英雄的感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英雄”的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表达真情实感。
3.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海上英魂说课稿

海上英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说课的题目是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海上英魂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昔日英烈们的追忆、哀悼和怀念之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根据五年级孩子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依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如下:①会读本课的“霎、锚”等6个生字;理解“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的意思..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③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④体会邓世昌舍身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激趣导入法、幻灯导读法、朗读感悟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那你都知道哪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民族英雄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拼音的字多拼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1日本侵略;战争爆发;2-6黄海激战的经过;7我军战败..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课文2-6自然段..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段落使你最受感动;画出最受感动的重点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汇报;我用课件展示重点句子..1、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①“同仇敌忾”什么意思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响彻云霄什么意思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②你从“同仇敌忾、响彻云霄……”体会到什么战斗场面的激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部分是作者描写海战的整体..③指导朗读..2、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撞去..①文中哪些词语给你印象最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表明了邓世昌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②“慷慨激昂”、“同归于尽”“置之度外”什么意思..现在;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③指导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④你是怎么读懂“置之度外”的联系上文..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5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3、“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①这里写了谁的神态;动作;表情敌人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②指导朗读..你还从哪里读懂“置之度外”4、邓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十六人获救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①整个场面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十分惨烈、十分悲壮、令人震撼、令人难忘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③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如何才能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指导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④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抽生读最后一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教师小结:同学们;邓世昌带领全舰的官兵英勇作战;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怀念之情;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1、重新审题;回归整体并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拓展活动在中国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像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四、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海上英魂战争爆发顽强作战黄海激战宁死不屈我方战败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5《海上英魂》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f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5 海上英魂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水师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根据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体会,通过想象,再现激战场面,在读中体会情感。
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加深对文章主人公的了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想象激战的场面,体会邓世昌热爱祖国、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邓世昌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一、介绍邓世昌,导入(一)谈话: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的故事。
交流收集的邓世昌的资料。
(二)出示(展示课件第三屏),介绍邓世昌。
(三)通过资料,我们对邓世昌有了初步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邓世昌率领将士们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根据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读课文,可以自己独立读,也可以小组探究。
(展示课件第四屏)(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三、检查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一)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同仇敌忾 慷慨激昂 置之度外 同归于尽 魂飞魄散(三)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海上英魂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海上英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行积累“伤痕累累” “慷慨”等词。
教学准备:课件(邓世昌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材料)、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和其他的官兵们的故事。
3、学生展示资料,介绍邓世昌。
教师随机出示课件中的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邓世昌。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壮士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书写。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给课文分段。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重点指导“损、册、措、昌、统、隆“的读音及“同归于尽” “惊慌失措” “纵横驰骋” “劈波斩浪”等词义。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齐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四、理清脉络,说故事。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指名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列出提纲)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罗列的提纲复述故事。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想像激战的场面。
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高亢激昂的音乐)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学过的生词。
2、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英魂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全文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日本侵略,战争爆发。
这是甲午战争的起因。
仅一句话指出时间为‚1894年8月‛,是由‚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引起。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黄海海战,激烈悲壮。
这是甲午战争的经过。
文中用了较多笔墨记叙了黄海海战的始末,侧重描写了我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海战中的表现。
这里大体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2、3自然段)讲日方军舰突然进犯,我方迅速出海迎战。
文中写日军依仗‚军舰多、船速快、火炮强‛的优势。
‚妄想一举歼灭我军舰队‛,而我‚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
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当时的战斗场面十分激烈,正如作者描绘的:‚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
第二层(第4自然段)讲我军‚致远‛舰伤弹尽,邓世昌驾舰撞敌舰。
文中写邓世昌先指挥战舰纵横海面,后为保护我军旗舰不幸遭重创,
他毅然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当时的战斗进入白热化程度,作者描绘了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场面: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
……
第三层(第5、6自然段)讲‚致远‛舰中鱼雷沉没,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文中先写‚致远‛舰‚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吓得敌军惊恐万状,后写它不幸被敌军鱼雷击中,‚渐渐沉入水中‛;最后描述了邓世昌落水之后的情景:他‚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拒绝了爱犬和随从的救助,他实践了自己‚与军舰共存亡!‛的誓言……那一场面十分惨烈,十分悲壮,令人震撼,令人难忘!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方失败,精神永存。
这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作者写这一小段用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既总结了我军战败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肯定了我军将士的表现和战绩:‚与敌军进行了顽强战斗,重创多艘敌舰。
‛第二、三句话指出:我军将士虽败犹荣,他们‚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全国人民‛;邓世昌虽死犹生,‚人们永远怀念和学习这位舍身报国的民族英雄‛。
本文篇幅不长,但记叙历史事件简明清晰,描述英雄形象鲜明动人,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感情,短小的题目《海上英魂》表达了对昔日英烈们的追忆、哀悼和怀念之情。
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邓世昌肖像,另一幅是我军‚致远‛舰图片。
课后列出了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还有两道练习题。
第1题要求是:1.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段落使你最受感动);3,交流感受。
第2题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置之度外‛、‚同归于尽‛),体会邓世昌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这两题都是为了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练习题后的‚词语采集‛列出了文中的三个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