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徽州民居建筑的历史及文化意义

徽州民居建筑的历史及文化意义

徽州民居建筑的历史及文化意义徽州民居建筑是中国特色的民间建筑,是徽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已经成为国际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作为代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范,徽派建筑在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地域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

本文将从徽派民居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及文化传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徽派民居建筑的历史沿革徽派民居建筑是徽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安徽黄山市的宏村、西递等地,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古徽州地区曾是黄山山脉的南麓,地势险峻,雨量充沛,风景秀美,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因此,徽派建筑中融合的大量的自然元素,如“雨庇”、“奇石”、“悬山”、“龙墙”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成为了中华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

早在唐朝时期,徽州地区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但是,真正成型并保存至今的徽派建筑,实际上是在明代时期才形成的。

此时,徽州人民开始大规模迁徙至江南地区,并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传承至当地。

随着时代的演进与繁荣的经济发展,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也不断发展和演变,到了19世纪中期,徽派民居建筑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当时中国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

二、徽派民居建筑的建筑风格及文化传承徽派民居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元素,具备精致、优美、雅致的特点,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布局精美奇特。

徽派建筑的门面布局十分独特,通常采用"尺八"形、"田"形或"凸"形的门头结构,门楼设计刻画精美,深深地表达了家族血缘之间的婚恋关系、商贸之间的合作以及个人品德等信息。

建筑的内部结构也十分讲究,通常由厅、堂、房等多个空间组成,相互独立但又联系紧密,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间和景观。

2、装饰风格别具一格。

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富丽堂皇,特别是对于木雕、石雕、砖雕等技艺运用至极,构件之间的比例均衡协调、纹饰之间的刻画奇特生动。

徽州古居民建筑的美学意蕴

徽州古居民建筑的美学意蕴

产 生 活 , 除 了火 灾 之 患 , 且 形 成 了独 特 的 小 气 候 和 “ 汲 未 清 而 浣
妨 溪 路 远 , 家 门 前 有 清 泉 ” 良好 山 村 水 乡 居 住 环 境 。 家 的
( 天 井 3)
宦 绩 政 声 、 子 义 士 、 妇 烈 女 等 , 州 人 多 采 用 “ 牌 坊 ” 办 孝 节 徽 立 的
徽 州 古 民 居 最 精 彩 、最 富 有 生 气 的 地 方 就 是 带 天 井 的 厅
堂 , 乎 所 有 的美 丽 、 有 的 生 命 和 期 望 都 集 中在 这 里 了 。每 个 似 所
天 井 都 用 可 活 动 的 隔 扇 与 其 他 厅 堂 相 联 系 , 而 空 间 的 分 隔 非 因
材 十 分 广 泛 , 建 筑 等 级 与 所 用 位 置 不 同 分 为 人 物 、 物 、 祥 按 动 吉
( 三 雕 4)
牌 坊 群 产 生 的 一 系 列 “ 幕 ” 空 间 意 想 极 丰 富 。 还 有 许 国石 坊 空 , ( 称 八 脚 牌 楼 ) 四 面 八 柱 , 前 后 两 座 三 间 四柱 三 楼 式 牌 坊 俗 , 由
和 左 右 两 座 单 间 双 柱 三 楼 式 牌 坊 组 合 而成 ,气 势 极 为 恢 宏 , 显 示 着许国元老的丰功伟绩。 四 、 能 与 形 式 完 美 统 一 的 审美 取 向 功
常 灵 活 , 具 有 通 透 感 。徽 州古 民 居 , 间 、 合 等 格 局 的砖 木 且 三 四
结 构 楼 房 居 多 , 面 有 口 、 、 日等 几 种 类 型 。雨 水 通 过 天 井 平 “ 俗 四水 归 堂 ” 意 为 “ 水 不 外 流 ” 体 , 肥 , 现 了 徽 商 聚 财 、 财 的 思 想 。 合 院天 井设 在厅 前 , 敛 三 四合 院 天 井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

浅析徽派民居古建筑的美学性格徽派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主要出现在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浓烈的地方文化氛围。

徽派民居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代表,其美学性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徽派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徽州地区的宏伟的建筑群体始建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徽派民居采用了独特的建筑技法和装饰手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徽派民居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屋顶形式、建筑构造和装饰等方面。

徽派民居的整体布局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尺度的适度,以形成合理的空间划分和流线。

徽派民居的屋顶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宏伟壮丽的独立式龙门院,也有精巧细致的合院式庭园。

徽派民居的建筑构造讲究材料的使用和搭建的技法,注重建筑的稳固和结构的合理性。

徽派民居的装饰多采用精雕细琢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等手法,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徽派民居是徽州地区居民的居住场所,其建筑风格和装饰方式都与当地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

徽派民居在设计中注重风水和气象学的原理,追求宇宙之配与人类之和谐的理念。

徽派民居注重传统的礼仪和家族的观念,建筑的布局和装饰都体现了这些价值观。

徽派民居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赋予了建筑以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徽派民居的美学性格还表现在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徽派民居在设计和建造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

徽派民居的建筑布局和朝向都遵循了自然山水的规律和禁忌,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环境相得益彰。

徽派民居还注重庭院的设置和绿化植被的选择,营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和景观效果。

徽派民居的建筑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徽州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徽州建筑中的人文精神


西


无 , 逐渐 形成了 重要的 一支商 帮 , 贾 而好儒 , 亦 商亦儒 , 使得 徽商 在明清时期 的三百多年 中达 到鼎盛 , 同 时使 得徽州 的文 风昌 盛 , 人文荟萃 , 成了 东南邹鲁 礼仪之邦 。
影响下 , 天井四周的瓦 檐设 计为向 内倾 斜 , 在雨天 将雨 水汇 集于 屋内天 井中 , 形成 四水归 堂 的景 观 , 天井 下巧妙 的设 计了 排水 系统 , 使得不能直接看 见积 水流走 , 以 此达 到心理 上对 财富 的拥 有( 见图 3) 。同时在与天 井相连 的中庭 中可以朝 沐晨露、 夜 观星 斗 , 铸就了在一 方天地中 , 与自然同变化 , 达到人与自然 的高度合 一。徽州民居在 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 , 形成了 内向性格 的典型 特征 , 它 对内开 敞 , 对 外封闭 , 仅 以小开 窗和外界 联系 , 这种 建筑 模式在 很大程度上阻隔了留守的妇人与外 界接触的 机会 , 加之受 程朱理学的教化 , 即使 是徽 商在外 十年 九空 的情形 下 , 依然 给他 们形成了 后方坚 固的保 障。徽州人 多地狭 , 房屋 密度较 大 , 出于 防火的 需要 , 产生了将屋与屋之间进行分 隔的 马头墙 的 隔墙模 式。马头墙 依房屋尺 度建造 相应的 级数 , 一般多 为三级 , 多 者可 达五级 , 俗称 五 岳朝天 , 在远 处观 整个 村落 , 高高 耸立 , 参 差错 落的马头墙确有万马奔腾的气势 , 这 极好地迎合 了在外商 人讨好 彩头的吉祥意义 ( 见图 4) 。
第 36 卷 第 5 期 2 0 1 0 年 2 月 文章编号 : 1009 6825( 2010) 05 0025 03

西


SHA N XI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以其精美的装饰艺术而闻名。

本文介绍了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包括木雕、砖雕、瓦雕、壁画艺术以及院落布局与园林设计。

木雕工艺精湛、砖雕工艺精细、瓦雕工艺精美,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

壁画艺术则在建筑内外墙壁上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而院落布局与园林设计则体现了徽派建筑对自然景观的融合与利用。

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对建筑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表现形式,更展现了古代建筑师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力。

展望未来,随着文化交流和技术发展,徽派建筑装饰艺术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继续在建筑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徽派建筑、装饰艺术、木雕、砖雕、瓦雕、壁画、院落布局、园林设计、建筑风格、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介绍徽派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徽派建筑是指江南地区具有徽州建筑特色的一类传统建筑风格,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建筑结构多采用木材和青砖瓦石为主要材料,同时还融入了多种装饰艺术,如木雕、砖雕、瓦雕等,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

徽派建筑还注重元素的对称与平衡,建筑整体布局通常为四合院式,院落内的建筑和园林布局均循规蹈矩,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2 探讨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的重要性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徽派建筑中,装饰艺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和工匠的技艺和智慧,也展现了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

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可以说是其灵魂所在,它不仅令建筑更加美观和精致,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雕刻、绘画、布局等方式,徽派建筑的装饰艺术将传统的国粹元素融入建筑之中,使建筑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

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

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徽州木雕历史悠久,产生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清末民初,其地域范围是黄山脚下的徽州古邑。

它是徽文化土壤下诞生的一朵奇葩,扎根于江南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是儒学与程朱理学相融合、渗透的结晶。

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山水与淳朴民风孕育了徽州木雕这样的自然而不造作的艺术产物,作为徽州民间艺术的代表,木雕承载了徽州人民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结合。

“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切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

”徽州木雕也不例外。

徽州民居装饰木雕的发展是融合了木质材料、木雕匠人、加工工具、社会环境、当地民俗、历史条件发展起来的。

雕刻上的图形除了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大众审美与形式美的要求外,还反映出时代性、区域性及风格传承的延续性。

而在图像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下,包含着艺术匠人创作的情感传达以及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徽州木雕的装饰目的背后,通过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它的深层意义及指向性。

从徽州木雕的类别划分、图像来源、发现和解释图像的传统意义,直至解释木雕作品图像背后的深层涵义———象征意义。

通过对徽州木雕图像的研究,揭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木雕———在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展现,从匠人们创作作品里,发现当时徽州的民风民俗,以及徽州人的文化理想和想象力。

一、徽州木雕产生的社会环境及图像类别徽州古称歙州,地处长江以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植被众多。

明代文豪汤显祖有诗赞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条件下诞生了徽州木雕,而它之所以自成一派又极富装饰性,是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依据的。

首先,客观原因在于徽州地区多林地和山地,森林覆盖率高,盛产木材,其中不乏有珍贵木材,如: 楠木、紫檀、樟木、青檀和杉木等。

原材料的富足和使用的方便,使得与其他地区相比,徽州木雕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徽派建筑与人文情怀

徽派建筑与人文情怀

徽派建筑与人文情怀徽派建筑是指源于安徽地区的一种民间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造型、特色和风格,被誉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徽派建筑在历史上发展了数百年,风格独特、取材讲究,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人文情怀的表现,其深刻地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文化精神和情感。

徽州人崇尚文化,他们将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徽派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徽州人的文化密不可分。

徽派建筑在其设计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内容,如风水、阴阳五行等。

徽派建筑的极简主义意识和几何美使得这些建筑成为理性与感性、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徽派建筑以厚重、简朴、平衡、和谐之美闻名于世。

徽派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表现。

徽派建筑中的建筑元素融入了徽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间艺术。

比如,厅堂内的榫卯结构、门楼上的门神、窗台上的古琴和花卉,都是徽州民间艺术的代表。

这些元素在徽派建筑中不仅体现了徽州人的民俗文化,同时也充分表现了徽州人的审美情趣。

徽派建筑中的每一个雕刻、花纹、竹编、作田、画栋梁,都是这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徽州人的独特气质、品质和志气,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国学修身、文化传承的宝库。

徽派建筑在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情感。

从民居到商业建筑,徽派建筑都相对保持了古风古韵,形态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是传承古老文化和推动文明进步的结晶。

在徽派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徽州人民对建筑进行了严格的审美和建筑规划,并注重传承古老传统,使徽派建筑在广泛流传的同时充满了新时代的活力。

许多历史名人,如徐迟、于树理、朱光耀等都为徽派建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通过对徽派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发扬了徽州文化传统,也推动了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徽派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徽州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一种人文情怀的表现。

通过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厚的人文情感。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被誉为“汉民族水乡居住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因为徽州民居在建筑风格、室内装饰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关于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首先就要提到其雕刻艺术,这一点在徽州的木构建筑中最为显著。

徽州民居的门楼、窗棂、檐口、护龙等装饰多采用花卉、鸟兽、人物、器具、天文、地理图案等为题材进行雕刻,既具有丰富的意蕴、动感和生气,又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这些雕刻作品不仅仅是建筑装饰,更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其次,徽州民居还有独特的“三进四合院”建筑格局。

主要是一进庭院,二进厅堂,三进后花园,四合院,它的机构成本清晰明了。

一进院门,二进是大厅,三进则是主人卧室,四合院是与不同房间相联结的庭院。

这样的建筑形式,既能够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又秉承了北方庭院和南方园林的设计特色。

同时,其简约而居、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让徽州民居具有别样的雅致气息。

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不仅体现在外部风貌中,还融入到了室内的环境和装饰当中。

徽州民居室内的门、窗、屏风、榻榻米等,在风格和造型上都有独特的特点,或是流畅的线条,或是华丽而不失庄重的雕刻,都体现出了徽州民居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价值。

室内的壁画、家具等装饰也极为讲究,不仅体现了主人的品位和文化修养,还反映出徽州人注重生活品质的一种思考方式。

最后,徽州民居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徽州民居地处中国南北文化和交融之地,自宋代以来,这里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得以鲜明地彰显出来。

这些特色和底蕴在历史的进程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也使徽州民居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总之,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依然散发着鎏金般的光彩。

这种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文化底蕴,饱含着徽州人的智慧、情感和精神追求。

我们需要珍视并传承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宝藏,让徽州民居这个鼎鼎有名的建筑形式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1 3 8 人乎哉? ” 徽州古村落中人际关系的形成 也是 以
礼制为前提 , 以 “ 礼” 相 处 ,尊 祖 敬 宗 , 其核心内容 徽州各大族都以徽 为宗法和等级制度 。 明 清 两 代 , 竞 相 扩 建 祠 堂, 纂 修 宗 谱、 蔚然成 商为经 济 基 础 , 风 。 宗祠是宗族的圣殿 ,是宣扬封建礼教 和伦理道 中国古祠 德的地方 。 绩溪龙川 的 胡 氏 宗 祠 就 号 称 “
[ 2] 1 9 6 具” 。 这在古建 筑 “ 三 雕” 装饰艺术上有着充分
体现 , 如雕刻 “ 招财进宝 ”、 “ 暗八仙 ” , 象征着 家族的 雕刻“ 精 忠 报 国 ”、“ 二十四 财源茂盛与出 入 平 安 ; 孝 ”、 “ 塞外牧 羊 ”、 “ 桃园 结 义” 象征忠孝节义的伦 理道德观念 ; 雕刻 “ 九 松 图 ”、 “ 状 元 及 第” 象征宗族 兴旺等 。 而 在 徽 州 民 居 厅 堂 装 饰 的 楹 联 、 格 言 上, 往往将人生深刻体 味 、 精神理念与审美情趣同礼制 观念的遵 从 教 化 结 合 起 来 。 表 明 徽 州 古 建 筑 装 饰 的文化 , 是儒家精神的现实生活化象征 。
[ 8] 尤重之 ” , 徽州每一部宗谱上都有记载与风水相
内部 典 雅 、 工 丽, 在 石 雕、 砖 雕、 木雕装 型封闭简单 , 饰上精心考究 , 从而 形 成 徽 州 传 统 民 居 外 朴 内 华 的 独特建筑风格 。 徽州 民 居 首 先 给 人 一 种 秩 序 感 , 以 伦理道德的 “ 尊 卑 位 序” 原 则, 主 次 有 别, 以中轴线 形式将民 居 划 分 为 堂 、 庭、 院 等 空 间, “ 以伦理名分 决 定 的 秩 序, 使中国传统建筑成为维护礼法的工
[ ] 7 然。 ” 道家哲学并不 是 否 定 儒 家 哲 学 的 社 会 理 想 ,
而是更尊重人 的 主 体 性 。 在 老 子 看 来 “ 道 法 自 然” 是以人合 天 , 而 不 是 以 天 合 人, 在人和自然的永恒 中达到天人合一 的 境 界 。“ 道 法 自 然、 无 为 而 治” 的 道家思想对现代装 饰 设 计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它是当 今生态设计 、 和谐化设计 、 绿色设计的理念之源 。 徽州古建筑遵从 自 然 , 注重与大自然的亲和关 系, 追 求 天、 地、 人 和 谐 统 一, 形成“ 天 人合 一” 的理 达到宛如 天 工 的 效 果 。 徽 州 古 建 筑 无 论 是 想境界 , 选址和整 体 设 计 , 还 是 建 筑 构 造 和 室 内 装 饰, 都反 映了对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关 系 的 理 性 认 识 。 值 得 我 们 在当今新农村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思考和借鉴 。 徽州是多山多水 之 地 , 为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 的和谐相处 , 将“ 风 水” 奉 为 圭 臬 。“ 风 水 之 说, 徽人
[ ] 6 商是排在最后的 ” 。徽州民居的建筑外部大多造
图 1 西递胡氏宗祠敬爱堂中的 “ 孝” 字 犉 犻 . 1 犜 犺 犲犆 犺 犻 狀 犲 狊 犲 犮 犺 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狓 犻 犪 狅 "犻 狀犑 犻 狀 犪 犻 犺 犪 犾 犾 犻 狀犪 狀 犵 犵 犪 狀 犮 犲 狊 狋 狉 犪 犾 狊 犺 狉 犻 狀 犲狅 犳犎 狌犳 犪 犿 犻 犾 犻 狀犡 犻 犱 犻 狔
[ 2] 1 9 4 直是读书人奉行的圭臬 ” 。 如西递胡氏 宗祠 敬爱
堂中一米见方 的 大 “ 孝” 字( 图 一) , 运 笔 浑 厚、 气势 恢宏 。“ 孝字的上部 酷 似 一 仰 面 作 揖 尊 老 孝 顺 的 后
收稿日期 ] 2 0 0 9 1 2 1 6 [ [ 作者简介 ]杨文 ( ) , 男, 安徽蚌埠人 , 讲师 , 工艺美术师 , 艺术硕士 . 1 9 7 1
江南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第 9 卷第 2 期 ( ) 2 0 1 0年4月 犑 狅 狌 狉 狀 犪 犾 狅 犳犑 犻 犪 狀 狀 犪 狀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犎 狌 犿 犪 狀 犻 狋 犻 犲 狊牔 犛 狅 犮 犻 犪 犾 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狊 犵 狔
犗 狀犎 狌 犿 犪 狀 犻 狊 狋 犻 犮犛 犻 狉 犻 狋 犻 狀狋 犺 犲犇 犲 犮 狅 狉 犪 狋 犻 狏 犲犃 狉 狋 狅 犳 狆 狋 犺 犲犃 狀 犮 犻 犲 狀 狋犎 狌 犻 狕 犺 狅 狌犃 狉 犮 犺 犻 狋 犲 犮 狋 狌 狉 犲
YANG W e n
( , ) A r t sa n dC r a f t sS c h o o l i nB e n b u B e n b u2 3 3 0 0 0, C h i n a g g

生, 而 那 人 面 的 后 脑 却 分 明 象 一 尖 嘴 猴 头, 其寓意
[ ] 3 是 尊 老 孝 顺 者 为 人, 忤 逆 不 孝 者 为 畜 生。 ” 在徽
州, 封建伦理道德教 化 渗 透 到 人 们 的 全 部 社 会 生 活 中, “ 礼” 中融入 “ 理” 。正 如 孔 子 所 说: “ 克己复礼为 仁 。 一日克 己 复 礼 , 天 下 归 仁 焉。 为 仁 由 己, 而由
[ ] 4 2 1 1 孔子说 : “ 天何言哉 , 四时行焉 , 万 物生 焉 。 ” 四时
运行 , 万物 生 长 , 这 是 自 然 的 规 律。 儒 家 认 为 天 地 万物内在的生 命 本 质 是 “ 仁” 。儒学不视自然为对 而是一个以现实 政 治 和 人 伦 社 会 为 中 心 的 整 体 立, 和谐的 宇 宙 。 而 以 老 、 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 “ 道” 是生成宇宙 万 物 的 根 源 ,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最高 原 则 。 “ 人 法 地 ,地 法 天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T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h eb u i l d i n st h ec a r r i e ro fc u l t u r e .R a t e da so n eo ft h et r e a s u r e si nC h i n e s e gi ,H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M i n n a s t n dQ i n n a s t m b o d i e st h ee s s e n c eo f gD y ya gD y ye H u i z h o uc u l t u r e .T h ed e c o r a t i v ea r to fH u i z h o ua r c h i t e c t u r ee x e m l i f i e sH u i z h o u ' sc u l t u r a l p , i d e o l o w h i c h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 i s m,N e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s i r i t u a l g y yt p u r s u i to ft h eh a r m o n e t w e e nt h eh e a v e na n dt h eh u m a n.T h er e s e a r c h, f o c u s i n nt h e p yb go , h u m a n i s t i cs i r i t i nt h ed e c o r a t i v ea r t o f a n c i e n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M i n n a s t n dQ i n n a s t p gD y ya gD y y w i l lh a v ea n i m o r t a n tp r a c t i c a l s i n i f i c a n c e f o rC h i n a ' sN e wV i l l a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p g g : ; ; 犓 犲 狅 狉 犱 狊 H u i z h o ua n c i e n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c o r a t i v ea r tS m b o l y 狔狑 了几百年 , 对 徽 州 社 会 经 济 文 化 具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A r 0 0 9 2 p.
V o l . 9 N o .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
杨 文
( 蚌埠工艺美术学校 , 安徽 蚌埠 2 ) 3 3 0 0 0
[ 摘 要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 明清时期的徽州 建 筑 堪 称 中 国 建 筑 艺 术 中 的 瑰 宝 之 一 , 凝 聚 了 徽 州 文 化 的 精 华, 装 饰艺术上充分体现了以传统儒学和理学精神为主的徽 州 文 化 思 想 和 “ 天 人 合 一” 的 精 神 追 求。对 富 有 特 色 的 徽 州 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探究 , [ 关键词 ]徽州古建筑 ; 装饰艺术 ; 象征 [ 中图分类号 ] TU 8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 ) 1 6 7 1 6 9 7 3 2 0 1 0 0 2 0 1 2 6 0 3
[ ] 5 一绝 ” 、 “ 江南第一 祠” 。 民 居、 祠 堂、 石牌坊是徽
古建三绝 ” 。在古徽州几乎村村都 有牌坊 。 牌 州的 “ 坊不 仅 仅 是 一 座 建 筑 , 牌 坊 是 封 建 政 治、 礼制的产 物, 是封建统治者为忠孝节义之人而立的旌表公 德、 标 榜 殊 荣 的 建 筑, 也是古徽州村落家族骄傲和 如西递 村 口 的 “ 胡 文 光 刺 史 坊” 雕刻精 荣誉的标志 , 美, 流檐翘 角 , 宏 伟 壮 观。 棠 樾 牌 坊 是 古 徽 州 现 存 著名的大 型 牌 坊 群 。 它 是 棠 樾 村 显 赫 家 族 鲍 氏 家 七座 牌 坊 涵 盖 “ 忠 孝 节 义” 成半弧形 族的历史丰碑 , 以“ 义” 字为 中 心 , 按 忠、 孝、 节、 义的顺序由两 展开 , 头向中间 依 次 排 列 。 以 示 对 棠 樾 人 慈 孝 忠 义 的 褒 奖 。 在明清时代 , 建筑 制 度 等 级 森 严 , 对 民 居 布 局、 间数 、 色彩 、 形 式 都 有 规 定, 是 儒 家 伦 理 纲 常、 礼法 规范的理 性 精 神 的 象 征 。 黟 县 宏 村 的 承 志 堂 是 徽 州儒商民居的缩 影 。 徽 州 商 贾 虽 富 甲 江 南 , 一般政 治地位却 不 高 , “ 在中国封建社会‘ 仕、 农、 工、 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