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工工艺学
无机化工工艺学

油含量/ (mg/kg) ≤
≤
铁含量/%(质量) ≤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99.9
99.8
0.1(重)
0.2
0.1
—
5(重)
—
2(红外光谱法)
—
1
—
合格品 99.6 0.4 — — — —
0.1.2 氨的性质
氨是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存在 的条件下,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为氨: N2+3H2=2NH3+Q
由于采用了合成的方法生产氨,所 以习惯上将氨称为合成氨,将生产氨的 工厂称合成氨厂
以油为原料合成氨的生产示意框图
0.2 甲醇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
0.2.1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甲醇是易挥发和易燃的无色液 体、具有类似酒味的气味 。
能与水互溶,但不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 能溶解多种树脂,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常压下沸点是64.5-64.7 ℃ 。
0.2.2化学性质
甲醇不具酸性,也不具碱性 1.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2O; 2.脱氢反应,生成甲醛; 3.与酸反应,生成酯; 4.与氨反应,生成甲胺; 5.与CO作用,生成醋酸; 6.与苯作用,生成甲苯; 7.与金属作用,生成甲醇盐
空气中含氮量很多,但空气中的氮是 呈游离状态存在的,不能供植物直接吸收, 植物只能吸收化合物中固定状态的氮。因 而必须固定氮。
以氮和氢为原料合成氨,是目前采用 最广泛、也是最经济的一种固氮方法。
0.1.1产品说明
NH3,无色液体。标准如下:
项目
氨/%(质量)
≥
残留物/%(质量) ≤
水/%(质量)
≤
0.2.3甲醇的危险性
1.有毒—神经性毒物,可经呼吸道、肠胃和皮肤 吸收,具有明显的麻醉效应;特别是对视神经和 视网膜具有特殊的选择作用;
无机化工工艺学

第二章、固体燃料气化1、最近十多年我国合成氨原料构成是以煤、焦炭为主。
2、煤化过程的第一阶段,首先是形成年轻的泥炭,继后逐次形成褐煤、次烟煤、烟煤、最终形成无烟煤和天然石墨。
3、煤气的分类:(1)空气煤气以空气作为气化剂所制得的煤气,可作为合成氨原料气中氮的来源。
(2)水煤气以水蒸气作气化剂所制得的煤气。
其中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在85%以上。
主要作为合成氨原料气中氢气的来源。
(3)混合煤气以空气和适量水蒸气的混合物作气化剂所制得的煤气。
主要用作工业气体燃料。
半水煤气分别以空气和水蒸气作气化剂,然后将分别制得的空气煤气和水煤气按混合后气体中(H2+CO)与N2的摩尔比为3.1-3.2的比例进行掺配。
4、5、煤在汽化炉中进行的气化过程包括:干燥、热解以及由热解生成的碳与气化剂反应阶段。
一)、煤的干燥:煤中水分包括三类:1、吸附在煤表面的外表水,叫游离水;2、吸附于煤结构体毛细孔中的吸附水3、煤中含氧基团-OH和-COOH相连的水,叫化学键态水。
其中1和2中的水在温度高于100℃,即可缓慢的释出(此过程为蒸发)。
3中的键态水在150-300℃时,开始分解,放出CO2和CO。
二)煤加热分解:三)、气化反应的化学平衡:1、以空气或富氧空气为气化剂时,碳与氧之间的反应为:C+O2= CO2;C+1/2O2=CO;C+CO2=2CO;CO+1/2O2=CO26、O2全部与C反应生成CO2,CO2的平衡转化率为α,总压为P;空气中N2∕O2的摩尔比为79∕21=3.76计算基准取1molO2。
C + CO2 = 2CO平衡时:1-ɑ2ɑ气相总量=1-ɑ+2ɑ+3.76=4.76-ɑmol由此求得各组分分压将分别代入平衡常数式中整理得:7、以水蒸汽作气化剂时碳与水蒸汽的反应为:C+H2O(g)=CO+H2 ,C+2H2O(g)=CO2+2H2 CO +H2O(g)=CO2+2H2 C +2H2=CH48、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业方法,按其供热方式可分为:①蓄热法也称间歇式制气法。
无机化工工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1

《无机化工工艺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2学期)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课程代码: 1101107制定人:傅丽制定时间: 2015.01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一、课程信息(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无机化工工艺学课程代码: 1101107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制定者:傅丽批准人: 靳庆华(二)基本信息学分: 4 学时64 教学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先修课程:化工制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后续课程:二、教学对象分析《无机化工工艺学》面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开设。
大二学生思维较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已掌握必要的基础化学、高等数学、化工单元操作等知识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于《无机化工工艺学》的理论学习任务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仍存在少数学生基础不牢,学习积极主动性差的现象。
针对这一特殊学情,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将理论推导简化,以设备操作为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在“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将传统教学体系根据“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分类。
将职业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项目教学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在行业及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调研基础上,结合企业及专家的意见,来精选“适量、适用”的知识与能力,并以实际生产过程和无机化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展开教学。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无机化工工艺学》根据化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面对的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融合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相关知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共8各项目,24个任务。
四、课程目标设计(一)能力目标1、具有对典型无机化工工艺进行化工生产技术分析、组织和评价的能力;2、能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众多影响生产的因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3、具有安全、环保的技能和意识。
无机化工工艺学全貌介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哪些下属企业? (简称中国石化 )
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 西南石油局录井公司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北京燕化有限公司环保事业部 北京燕化合成橡胶事业部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一厂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研究院 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PVC
染料 涂料 轮胎(万条)
2500
80 2400 95000
3200
95 2600 115000
2.国内主要化工产品需求情况 目前,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已由短缺转向了相 对过剩,化工的发展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 根据国民经济和相关行业发展情况,以近年来国 内化工产品消费情况为基础,化工产品市场需求 预测的结果是:大宗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低于同 期GDP的增长,精细化工产品增长率略高于 GDP增长速度。
化肥工业: 目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氮肥企业,在享受优惠 的计划内原料价格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而以轻油、重油为原料的大氮肥和以市场价格供应 的新建的天然气大氮肥,受原料价格高和装置投资 大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较差; 原料价格较低的中型规模的氮肥装置,在享受优惠 电价的条件下,经过节能降耗和增产技术改造后, 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它尤其是远离原料产地的小 型氮肥装置,多数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力。
石油物探研究院 上海高桥石化炼油安装检修公司 江苏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一厂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测井处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北京燕化公司聚丙烯事业部 上海高桥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销售华东公司 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 江苏石油勘探局钻井公司 青岛石油化工厂 长岭炼化岳阳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三版

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三版《无机化工工艺学》是一本介绍无机化工工艺的教材,这是第三版的版本。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和相关工程实践。
下面将简要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首先,本书的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包括无机化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无机化工工艺的基本原理、传热传质过程、相变过程和反应动力学等内容。
这些章节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初学者理解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本书的第五章到第九章介绍了无机化工工艺学的主要技术应用和相关工程实践。
其中包括无机化工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燃烧和氧化过程、干燥和结晶过程、分离和纯化过程、以及催化剂和吸附剂的应用等。
这些章节详细讲解了各种无机化工工艺的原理、设备和操作方法,对于实际工程中的无机化工工艺设计和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
比如,杂质的控制与去除、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无机化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并提供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三版的出版对于无机化工工程专业的学生和从事无机化工工程研究和实践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本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原理,并提供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参考。
综上所述,《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三版是一本内容丰富、全面详细的教材,对于无机化工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学习本书,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能够灵活运用。
无机化工工艺学复习

无机化工工艺学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1生产硫酸的原料有硫磺、硫铁矿、有色金属冶炼烟气、石膏、硫化氢、二氧化硫和废硫酸等。
硫磺、硫铁矿和冶炼烟气是三种主要原料。
•硫铁矿曾是中国硫酸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硫磺用量最多,也使用冶炼废气和硫磺生产硫酸。
•大部分原料需先制成含二氧化硫的原料气,才能进一步制造硫酸。
• 2.硫酸生产分为原料处理、焙烧、净化、干吸、转化、尾气回收几个阶段,各工序作用如下:•⑴原料工序:•负责硫铁矿的过筛、配料与输送;•⑵焙烧工序:•对硫铁矿进行沸腾焙烧,制取二氧化硫气体;•⑶净化工序:•通过离心除尘、水洗与电除雾对炉气进行净化;•⑷干吸工序:利用浓度为93%的浓硫酸对净化后的炉气进行干燥;同时利用浓度为98%对转化后气体中的三氧化硫进行吸收;干燥酸在使用过程中浓度会降低,而吸收酸在使用过程中浓度会升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两种酸之间要进行串酸操作。
•⑸转化工序:干燥后的炉气在催化剂作用下,SO2经过催化氧化为SO3。
•⑹硫酸储存工序:储存产品。
•(7)尾气回收•3、简述硫酸生产两转两吸工艺的优、缺点优点:①转化反应速度快,最终转化率高;②能处理SO2含量较高的气体;③能减轻尾气的危害。
缺点:①热量损失大;②阻力大,能耗增加;③流程长,操作复杂能量消耗大。
4.简述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优、缺点。
优点:原料便宜;生产过程中氨能循环使用,损失少;能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产品质量高。
缺点:原料利用率低;废液废渣污染严重,不便在内陆建厂;母液中含有大量的NH4Cl,需加入石灰乳才能使之分解,并通过蒸馏回收氨,设置蒸氨塔消耗大量蒸汽和石灰;流程长,设备庞大,能量消耗大。
无机化工工艺学全貌介绍

阐述蒸馏和萃取分离的原理、方法和设备, 以及操作条件的选择和控制。
结晶与沉淀分离
介绍结晶和沉淀分离的原理、方法及设备。
离子交换与吸附分离
分析离子交换与吸附分离的原理、方法和应 用范围。
废气、废水和固废的处理
废气处理
介绍废气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包括吸收、吸附、催化燃烧 等方法及设备。
促进经济发展
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冶金和陶瓷制造。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 ,无机化工工艺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提取、合成和加工技术不断涌现。
01
概述无机化工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特点和应用。
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02
介绍反应速率、反应机理、活化能等反应动力学知识,以及反
应平衡常数、反应热等热力学知识。
反应器类型与选择
03
阐述不同类型反应器的原理、特点和使用范围,以及选择反应
器的原则和依据。
产品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与提纯的目的与方法
说明分离与提纯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 法。
03 无机化工工艺流程
原料的预处理
原料的来源与性质
介绍无机化工原料的来源、种类 及性质,说明原料选择的原则和
要求。
原料的破碎与混合
阐述原料破碎的目的、方法和设备, 以及混合操作的原理和设备。
原料的干燥与除杂
分析原料干燥和除杂的必要性,介 绍常用的干燥和除杂方法及设备。
化学反应原理与设备
无机化工中的化学反应
《化工工艺学》(无机)课程教学规范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规范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化工工艺(无机)本科课程性质:专业课学时数:72/56学时学分:4.5/3.5学分执笔人:翁贤芬编写日期:2006年3月6日审核人:崔益顺审核日期:2006年3月6日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意义本课程是化工工艺专业(无机方向)的必修课,是一门将已学的基础理论与生产过程实际相结合的专业课。
化工生产工艺的重点不在说明单一设备和单一过程的局部,而主要说明工艺过程的总体,即说明由生产目的所组合的原料前处理、反应、传热、传质、分离、产品后处理等过程的总和。
工艺课的教学是将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生产过程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阐明如何按照生产的要求,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工艺的过程。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目的无机化工工艺学的内容包括较广,本课包含基本无机化工过程,包括《合成氨》、《化学肥料》、《制碱工艺》、《制酸工艺》四部分内容。
无机工艺学的主要内容是:(1)从生产过程基本原理出发,按照生产目的的要求,合理组织各设备(包括原料处理、反应、传质、分离等设备)构成生产流程;(2)按照工艺主要过程(例如反应和分离过程,吸收与再生等)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合经济分析的观点。
论证合适的工艺生产条件;(3)从量的角度来分析工艺系统,即从物料平衡和热量(或能量)平衡来分析工艺过程,例如,分析原料的消耗、能量的消耗、蒸汽平衡、冷量平衡、水平衡、氨与二氧化碳的平衡等;以经济分析的观点,对原料路线、工艺加工方法、产品形式以及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合适的评价。
与以前所学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等课程不同,本课程是着眼于生产过程的总体及其相互联系,而不是单纯过程和设备在原理上的精心分析。
当然,对于影响到全局生产的关键过程和设备仍然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但是这些都是在确保总体生产经济合理下进行的,而不是单纯的理论上的分析。
由于合成氨是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业部门之一,合成氨工艺是典型的化工生产工艺之一,因此该部分作为本课程重点讲述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氨工业1.1 气态烃类蒸汽转化法天然气在高温下与蒸汽作用制取合成氨粗原料气反应CnHm+nH2O(l)=nCO+(n+m/2)H2这是强吸热反应,热量的供给方式不同有两种制备粗原料气的方法:外部供热的蒸汽转化法内部蓄热的间歇操作法粗原料气要求:残余甲烷低于0.5% (H2+CO)/N2在2.8~3.1间在高温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实现下述反应:CH4(g) + H2O(g) = CO(g) + 3H2(g)CO(g) + H2O(g) = CO2(g) + H2(g)但要完成这一工业过程,必须对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及副反应进行详细研究。
主要的副反应有CH4(g) = C (s) + 2H2(g)2CO(g) = CO2(g) + C(s)CO(g) + H2(g) = C(s) + H2O(g)1.1.2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原理1.1.2.1 CH4转化反应热力学1、化学平衡常数独立反应数=系统中物质数-物质元素数本反应系统独立数=6-3=3个,若不考虑炭黑的存在,独立反应可取2个,即 CH4(g) + H2O(g) = CO(g) + 3H2(g)CO(g) + H2O(g) = CO2(g) + H2(g)两个制气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4423CO H p CH H O p p K p p = 2282CO H p CO H Op p K p p =上式是将体系视为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结论,通常转化过程压力不是太高,用它来计算误差不大。
但要求较高的设计需要计算逸度系数,用逸度代替上式中的压力才是准确关系。
利用热力学原理可导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只需要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就可根据导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02ln //()p d K dT H RT =∆4372lg 9864.57/8.3666lg 2.0814101.87371013.883p K T T T T --=-+-⨯+⨯-8372lg 2183/0.09361lg 0.632101.0810 2.298p K T T T T --=++⨯-⨯-Kp 的求法有两种,查图和经验式。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为好。
2.1.2.2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2、扩散作用对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影响反应主要取决于在催化剂内表面的反应,所以该反应控制步骤为内表面控制。
因此减小粒度增加内表面积有利于扩散过程和提高反应速率。
1.1.2.3 烃类蒸汽转化过程的析炭1、析炭的危害①覆盖催化剂表面,甲烷转化率下降②局部过热,缩短反应管寿命③催化剂粉碎,床层阻力增大2、析炭热力学从热力学分析,几个析碳反应CH4(g) = C (s) + 2H2(g) (1-2-9)2CO(g) = CO2(g) + C(s) (1-2-10)CO(g) + H2(g) = C(s) + H2O(g) (1-2-11)只要满足下列条件其中之一就可避免析碳:理论最小水碳比在平衡物系中刚好有炭黑析出是对应的水碳比S/C 。
,不同原料、转化条件,理论最小水碳比是不同的。
3、析炭动力学析炭与否,与正逆反应速率有关。
4、防止析炭的措施A 配料时增大S/C ,从热力学上去消除B 选用适宜的催化剂C 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出现析炭的处理措施析炭不严重,可减压、减原料气,提高S/C ,甚至可停进天然气,利用析炭逆反应除碳 析炭严重,可通入蒸汽为载体,加入少量空气燃烧碳,但空气量一定要严格控制,结束后对催化剂进行还原。
1.1.2.4 二段转化反应二段转化是将CH4进一步转化并加入N2 222112222H O H O H O p CO H CO H CO H P y P y K P P y y P y y P ==>2221022CO CO CO p CO CO CO P y P y KP y P y P ==>22294442222H H H p CH CH CH P y P y P K P y P y ==>反应:燃烧反应:主要是氢气燃烧2H2+O2=2H2O(g)转化反应CH4(g) + H2O(g) = CO(g) + 3H2(g)CO(g) + H2O(g) = CO2(g) + H2(g)思考题:空气加入量对二段炉出口气组成和温度有无影响,如何影响?1.1.3 转化催化剂1、转化催化剂的基本组成催化剂活性组分NiO 为最主要活性成份。
实际加速反应的活性成份是Ni ,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还原反应,使氧化态变成还原态Ni 。
NiO(s) + H2(g) = Ni(s) + H2O(g)催化剂载体与助剂常用的有硅铝酸钙粘结型、铝酸钙粘结型、耐火材料烧结型2、镍催化剂的制备和还原催化剂制备制备方法有三种:沉淀法、浸渍法、混合法,这三种方法最后都需要进行高温焙烧,从而使催化剂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催化剂还原催化剂都有氧化性与还原性,是氧化还是还原,条件是镍催化剂还原镍催化剂氧化3、催化剂的中毒与寿命催化剂的毒物转化催化剂的有害成份:S ,As ,卤素等。
其中S 的危害最大,转化反应前必须脱硫。
催化剂再生S 中毒属可逆中毒,控制原料中S 含量,可使催化剂再生,再生后的催化剂需要再次还原 催化剂使用寿命通常一段催化剂2年,二段催化剂3~4年1.1.4 工业生产方法转化深度与转化分段转化深度即转化出口气中残余CH4含量。
从原料消耗和合成有效气体损失出发,工业上要求低于0.5%。
转化分为二段的原因:A 转化条件不允许B 补充合成所需要的氮气1.1.4.1 转化工艺条件22H p H O P K P >22H O p H P K P >1、转化压力通常为3~4MPa采用加压条件的主要原因:降低能耗能量合理利用提高余热利用价值全厂流程统筹减少设备体积降低投资综合经济效益加压后需提高温度和水碳比来补偿对反应本身的不利,并导致对设备的影响。
2、转化温度一段炉温度主要考虑投资费用及设备寿命,一般选择760~800℃原因:一段炉最重要最贵的合金钢管在温度为950℃时寿命8.4万小时,960℃时减少到6万小时。
一段炉投资约为全厂30%,其中主要为合金钢管。
二段炉温度主要按甲烷控制指标来确定。
压力和水碳比确定后,按平衡甲烷的浓度来确定温度。
一般要求yCH4<0.005,出口温度应为1000℃左右。
实际生产中,转化炉出口温度比达到出口气体浓度指标对应的平衡温度高,这个差值叫平衡温距。
T=T-Te(实际温度-平衡温度)平衡温距低,说明催化剂活性好。
一、二段平衡温距通常分别为10~15 ℃和15~30 ℃。
3、水碳比水碳比高,残余甲烷含量降低,且可防止析碳。
因此一般采用较高的水碳比,约3.5~4.0。
原则:不析碳,原料充分利用,能耗小。
4、空速基准:以整个原料气的干基、湿基,或以甲烷、氮气为基准。
催化剂活性高时都可增加空速,以提高生产能力。
实际操作时,二段转化为了使催化剂即将更换时仍能满足工艺要求,可选低一点。
但空速的决定与日产量有很大关系。
原则:生产能力和催化剂用量。
2.1.5 主要设备2.1.5.1 一段转化炉一段转化炉是烃类转化法制取氨的关键设备之一,由辐射段和对流段组成。
投资费用高,转化管尤为重要。
炉型顶部烧嘴炉侧壁烧嘴炉梯台炉转化管由合金钢制备的。
炉管结构分为三种:冷底式炉管伸出炉膛,有下法兰热底式炉管不伸出炉膛,无下法兰套管式猪尾管作用:补偿炉管热膨胀量所有炉管都有上猪尾管,冷底式炉管还有下猪尾管。
2.1.5.2 二段转化炉二段转化在1000 ℃高温下进一步转化CH4,是合成氨生产中温度最高的催化反应过程。
上部----燃烧反应:一段炉气(H2/CO)与空气反应,强放热,使反应温度达1203℃中部----装填Cr基镍催化剂下部----装填Ni基镍催化剂:CH4 + H2O = CO + 3H2燃烧之前,转化气与空气必须充分混合,以避免局部过热而损坏炉体。
因而通入的空气先要经一空气分布器。
1.2 一氧化碳变换变换的作用是将原料气中的CO变成CO2和H2。
H2是合成氨需要的最重要成份。
CO、CO2对氨的合成有害,后面工序还需将其除去。
变换既是制气的继续,又是净化的一部分。
变换:中变、低变、耐硫变换1.2.1 变化反应热力学反应方程式CO(g) + H2O(g) = CO2(g) + H2(g)反应热kJ/mol放热反应,所以温度上升,平衡常数下降。
温度越低,水碳比越大,平衡转化率越高。
反应后变换气中残余CO量越少1.2.2 变换催化剂中变(高变)催化剂中变催化剂一般用铁铬催化剂,其主要成份为:Fe2O3 80-90%; Cr2O3 7-11%; 少量K2O, MgO, 及Al2O3国产主要铁铬中变催化剂主要性能如表1.3。
起活性的成份是Fe3O4,催化剂使用前要还原:3Fe2O3(s) + CO(g) = 2Fe3O4(s) + CO2(g)3Fe2O3(s) + H2(g) = 2Fe3O4(s) + H2O(g)还原过程中,除转化成Fe3O4外,还可转化为FeO, Fe等,要根据实验来选择操作条件以避免生成不利物质。
温度在400-500°C,水碳比>2时,可保证生成Fe3O4。
高变催化剂特性:活性—操作温度、毒物强度催化剂含硫量—放硫彻底催化剂寿命低变催化剂低变催化剂一般用铜催化剂。
其主要成份为:CuO 15.3-31.2%, ZnO 32-62.2%, Al2O3 0-40.5%少量Cr2O3.活性成份为单质铜,使用前也要还原:CuO(s) + H2(g) = Cu(s) + H2O(g)CuO(s) + CO(g) = Cu(s) + CO2(g)要注意当温度>250°C时可发生反应yCu(s) + ZnO(s) + H2(g) = -CuyZn(s) + H2O(g)耐硫变换催化剂G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特点:良好的低温活性—宽温变换良好的耐硫性与抗毒性强度高硫化与反硫化硫化后催化剂才具备活性若硫含量过低,可出现反硫化,失去活性一定工况条件下,必须维持变换气中一最低的硫含量值,防止反硫化出现。
1.2.4 变换工艺条件变换工艺条件的确定要综合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催化剂以及工艺其他特点。
压力2~3MPa对平衡无影响加压可提高反应速率加压可缩小设备体积但设备的投资和要求增大温度最佳反应温度TO及求法TO:对一定气体组成和催化剂下,最大反应速率所对应的温度。
变换过程温度的确定绝热温升与分段操作温度上限:热点温度不超过催化剂使用温度分段数↗,温度分布越合理,但流程操作越复杂。
分段数的计算操作温度下限:露点温度水蒸气比例以水蒸气摩尔数与CO摩尔数之比表示,称为水碳比。
水碳比上升,平衡转化率上升,且可避免析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