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20091592(1)旋转型灌装机

合集下载

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范本)

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范本)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指导教师:庄幼敏小组成员:机械0404 王小琛040800404机械0404 赵凤满0408004052007年1月19日目录1.题目2.设计题目及任务 (1)2.1设计题目 (1)2.2设计任务 (1)3.运动方案 (2)3.1 方案一 (2)3.1方案二 (2)3.3方案三 (2)3.4 凸轮式灌装机 (4)4.运动循环图 (4)5.尺寸设计 (4)5.1 蜗轮蜗杆设计 (5)5.2 齿轮设计 (5)5.3 传送带设计 (5)5.4 曲柄滑块设计 (5)5.5 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 (5)5.6 槽轮的设计 (5)6. 电算法与运动曲线图 (6)6.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曲线图 (6)6..2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曲线图 (6)7.小结 (8)7.2设计小结 (8)8.参考数目 (8)9.附图――方案一二机构运动简图一、题目: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二、设计题目及任务2.1设计题目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在转动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酒、冷霜等),转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保证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

如图1中,工位1:输入空瓶;工位2:灌装;工位3:封口;工位4:输出包装好的容器。

图1 旋转型灌装机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

技术参数见表12.2设计任务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

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

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地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

4.电算法对连杆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曲线图。

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连杆机构。

5.凸轮的设计计算。

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

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

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6.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范本)

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范本)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指导教师:张志强小组成员:机械0701 20070100172010年1月1日目录1.题目2.设计题目及任务 (1)2.1设计题目 (1)2.2设计任务 (1)3.运动方案 (2)3.1 方案一 (2) (2) (2)3.4 凸轮式灌装机 (4) (4) (4)5.1 蜗轮蜗杆设计 (5)5.2 齿轮设计 (5)5.3 传送带设计 (5)5.4 曲柄滑块设计 (5)5.5 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 (5)5.6 槽轮的设计 (5)6. 电算法与运动曲线图 (6)6.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曲线图 (6)6..2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曲线图 (6) (8) (8) (8)――方案一二机构运动简图一、题目: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二、设计题目及任务2.1设计题目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在转开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酒、冷霜等〕,转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保证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

如图1中,工位1:输入空瓶;工位2:灌装;工位3:封口;工位4:输出包装好的容器。

图1 旋转型灌装机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

技术参数见表1表1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

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

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地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

连杆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曲线图。

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连杆机构。

5.凸轮的设计计算。

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

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

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6.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8.完成计算机动态演示。

2.3 设计提示1.采用灌装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旋转型灌装机机械设计 -回复

旋转型灌装机机械设计 -回复

旋转型灌装机机械设计
旋转型灌装机是一种常见的用于灌装液体、粉末或颗粒状物料的
设备。

其机械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旋转型灌装机通常由一个旋转的圆盘和多个容器
组成,容器上配备有喷嘴或装料口。

结构设计应考虑圆盘的旋转稳定性、容器的固定性以及喷嘴或装料口的准确定位等。

2. 运动传动设计:旋转型灌装机的旋转运动通常由电动机和减
速器驱动,传动部分需要设计合理的传动系统,确保旋转运动的平稳、准确。

3. 控制系统设计:旋转型灌装机需要配备相应的控制系统,以
实现自动化灌装作业。

控制系统需要设计适当的传感器检测和反馈,
确保各个工作步骤的协调和准确。

4. 安全设计:旋转型灌装机通常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工作,因此
安全设计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加装安全护罩、安全传感器等装置,防
止操作人员误伤。

5. 维护保养设计:旋转型灌装机的各个部件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设计时应考虑方便拆解和维修。

以上是旋转型灌装机机械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设计时还需要结
合具体的灌装物料和工艺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设计出性能稳定、
高效可靠的设备。

毕业设计(论文)-旋转型灌装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旋转型灌装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学院:机电建工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001成员:指导老师:日期:2014.5.30-6.3目录1. 设计题目 (2)1.1 设计条件 (2)1.2 设计任务 (3)1.3 设计思路 (3)2.原动机的选择 (3)3.传动比分配 (3)4.传动机构的设计 (4)4.1 减速器设计 (4)4.2 第二次减速装置设计 (5)4.3 第三次减速装置设计 (5)4.4 齿轮的设计 (6)5.方案选择 (8)5.1 综述 (8)5.2 选择设计方案 (8)5.3方案确定 (10)6.机械运动循环图 (11)7.凸轮设计、计算及校核 (12)8.连杆机构的设计及校核 (13)9.间歇机构设计 (15)10.整体评价 (16)11.设计小结 (17)12.参考资料 (17)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为不完全齿轮机构,封口的冲压机构为连杆机构,工件的定位机构为凸轮机构6.机械运动循环图最小传动角:rmin= arccos【e/(b-a)】=51.3°行程速比:k=(180°+θ)/(180°-θ)=1.12>1 9.间歇机构设计这里我们采用不完全齿轮机构来完成转盘的间歇运动,下面我们用一张图片来了解不完全齿轮如何完成间歇运动的。

由于设计灌装速度为10r/min,因此每个工作间隙为6s,转台每转动60°用时1s,停留5s,由此设计如下不完全齿轮机构,完成间歇运用,以达到要求。

z左=6z右=36m=5mmα=20°θ=60°a=180mmr左= r右=90mmr b左= 84.6mm r b右=84.6mm ra左= ra右=95mmαa左=αa右=27°P b左=14.76mmP b右=14.76mm。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 (2)§1-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 (2)§1-2 设计要求及提示 (2)§1-3 设计任务要求 (2)第二章旋转型灌装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原理 (3)§2-1旋转型灌装机工作原理 (3)§2-2 旋转型灌装机的功能分解图、执行机构动作分解图 (4)第三章旋转型灌装机机构运动总体方案 (15)§3-1 旋转型灌装机总体方案图(机构运动简图) (15)第四章工作循环图及运动转换功能图 (17)§4-1工作循环图 (17)§4.2绘制机械系统运动转换功能图 (18)§4-3用形态学矩阵法创建旋转型灌装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 (18)第五章旋转型灌装机各运动构件的设计选择与分析 (19)§5-1传动机构的选择: (19)§5-2减速机构的设计,选择与分析 (20)§5-3灌装机构的设计: (21)§5-4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分析 (25)§5-5传动齿轮,带轮,链轮的设计: (27)§5-6压盖封口机构的设计: (27)第六章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29)参考文献 (30)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号5旋转型灌装机第一章设计任务1-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在转动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3:1.采用灌瓶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

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机构。

3.此外,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间歇传动。

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锁紧)机构。

1-3 设计任务要求1)根据功能要求,确定工作原理和绘制系统功能图。

2)按工艺动作过程拟定运动循环图。

机械原理作业——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作业——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作业——旋转型灌装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在转动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酒、冷霜等),转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

为保证在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

如图1中,工位1:输入空瓶;工位2:灌装;工位3:封口;工位4:输出包装好的容器。

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

技术参数见下表。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表方案号转台直径 mm 电动机转速r/min 灌装速度r/min A600 1440 10 B550 1440 12 C 500 960 10 表1-11.2 设计方案提示1.采用灌瓶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

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1234传送带固定工作台转台 图1-1 旋转型灌装机机构。

压盖机构可采用移动导杆机构等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3.此外,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间歇传动。

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锁紧)机构。

间歇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定位(锁紧)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等。

1.3设计任务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系统图;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的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4.电算法对连杆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线图。

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平面连杆机构;5.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

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

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6.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234传送带固定工作台转台2.旋转型灌装机的工作功能原理后,固定于工作台上方的灌装设备和封口压盖设备分别对空容器进行灌装和已灌装容器进行封口压盖。

机械原理作业——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作业——旋转型灌装机

位2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

技术参数见下表。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表1.2 设计方案提示1.采用灌瓶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

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机构。

压盖机构可采用移动导杆机构等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3.此外,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间歇传动。

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锁紧)机构。

间歇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定位(锁紧)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等。

1.3设计任务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系统图;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的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4.电算法对连杆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线图。

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平面连杆机构;5.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

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

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6.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旋转型灌装机的工作功能原理2.1 旋转型灌装机工作原理图2-1后,固定于工作台上方的灌装设备和封口压盖设备分别对空容器进行灌装和已灌装容器进行封口压盖。

灌装,封口压盖工序完成后,容器随着旋转工作台的间隙旋转运动至4位置,由于输出传送带的作用,在4位置的容器将随着输出传送带被带至下一个工序的位置上。

2.2 旋转型灌装机功能原理(1)基于上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以及旋转型灌装机的工作原理,为了实现旋转型灌装机的总功能要求,我们将旋转型灌装机要实现的功能分解为如下分功能:①容器输入与传送功能;②容器定位功能;③容器夹紧功能;④灌装功能;⑤封口压盖功能;⑥产品输出与传送功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旋转型灌装机是一种常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业的包装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液体、粉末或颗粒物料按照一定的容量灌装到容器中。

本文将就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旋转型灌装机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要求1.灌装速度:1000瓶/小时;2.灌装精度:±1%;3. 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容器,容器直径范围:40-100mm,容器高度范围:80-200mm;4.采用PLC控制系统,具备自动化操作功能;5.设计结构紧凑,易于清洁和维护。

二、设计思路1.采用旋转式结构,将整个灌装过程分为定位、灌装、旋盖和出瓶四个阶段;2.通过传感器检测容器的到位情况,控制灌装和旋盖动作;3.采用伺服驱动系统,控制灌装机的旋转和灌装速度;4.通过气动系统控制灌装机的灌装和旋盖动作;5.采用PLC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灌装精度控制。

三、设计方案1.结构设计:灌装机采用旋转式结构,主要由机座、旋转盘、灌装头、旋盖头和输送带组成。

旋转盘上设置有容器定位装置,通过气缸控制容器的定位和释放。

灌装头和旋盖头分别采用气动驱动,通过气缸控制灌装和旋盖动作。

输送带用于输送容器,在灌装和旋盖过程中保持连续运动。

2.控制系统设计:采用PLC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容器的到位情况,控制灌装和旋盖动作。

PLC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运行、停机、手动操作等功能。

通过调节PLC参数,可以控制灌装机的灌装速度和灌装精度。

伺服驱动系统用于控制灌装机的旋转和灌装速度,可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气动系统用于控制灌装和旋盖动作,通过气缸控制动作的快慢和力度。

3.安全保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灌装机的安全性。

设置紧急停机按钮和安全门开关,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灌装和旋盖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检测容器的位置和动作,避免发生意外。

四、结论本文设计了一种旋转型灌装机,通过PLC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和气动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和灌装精度控制。

该设计满足了1000瓶/小时的灌装速度要求,具备灌装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结构紧凑、易于清洁和维护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
专业:车辆工程
年级:09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01年12月20日
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题目 (3)
二、设计题目及任务 (3)
2.1设计题目 (3)
2.2设计任务 (4)
2.3 设计提示 (5)
三.运动方案 (5)
3.1 方案一 (5)
3.1方案二 (6)
3.3方案三 (6)
3.4 凸轮式灌装机 (8)
四.运动循环图 (9)
五.尺寸设计 (10)
5.1 蜗轮蜗杆设计 (10)
5.2 齿轮设计 (10)
5.3 传送带设计 (11)
5.4 曲柄滑块设计 (11)
5.5 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 (11)
5.6 槽轮的设计 (11)
六. 电算法与运动曲线图 (12)
6.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曲线图 (12)
6.2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曲线图 (13)
七.参考文献 (15)
八.小结 (15)
8.1方案简介 (15)
8.2设计体会 (16)
一、题目: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
二、设计题目及任务
2.1设计题目
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在转动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酒、冷霜等),转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保证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

如图1中,工位1:输入空瓶;工位2:灌装;工位3:封口;工位4:输出包装好的容器。

图1 旋转型灌装机
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

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
2.2设计任务
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

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

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地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

4.电算法对连杆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曲线图。

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连杆机构。

5.凸轮的设计计算。

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

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

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
6.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8.完成计算机动态演示。

2.3 设计提示
1.采用灌装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以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

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机构。

压盖机构可采用移动导杆机构等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3.此外,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的间歇传动。

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缩紧)机构。

间歇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定位缩紧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等。

三、运动方案
3.1 方案一:
用定轴轮系减速,由不完全齿轮实现转台的间歇性转动。

此方案的优点是,标准直齿轮与不完全齿轮均便于加工。

缺点:一方面,传动比过大,用定轴轮系传动时,占用的空间过大,使整个机构显得臃肿,且圆锥齿轮加工较困难;另一方面,不完全齿轮会产生较大冲击,同时只能实现间歇性转动而不能实现自我定位。

3.2 方案二:
灌装与压盖部分采用如图所示的等宽凸轮,输送部分采用如图所示的步进式传输机构。

缺点:等宽凸轮处会因摩擦而磨损,从而影响精确度;步进式传输机构在输出瓶子的时候,需要一运动精度高的拨杆。

3.3 方案三:
1.如图所示,由发动机带动,经蜗杆涡轮减速;通过穿过机架的输送带输入输出瓶子.
由槽轮机构实现间歇性转动与定位;压盖灌装机构采用同步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另外,在压盖灌装机构中,分别设置了进料口、进盖口以及余料的出口,如图。

此方案为我们最终所选择的方案。

2.优缺点分析。

优点:蜗轮蜗杆传动平衡,传动比大,使结构紧凑;传送带靠摩擦力工作,传动平稳,能缓冲吸震,噪声小;槽轮机构能实现间歇性转动且能较好地定位,便于灌装、压盖的进行。

缺点:在平行四边行机构中会出现死点,在机构惯性不大时会影响运动的进行;由于机构尺寸的限制,槽轮需用另外的电动机来带动。

3.4 凸轮式灌装机
在设计过程中,曾考虑过用下图的凸轮机构作为压盖灌装机构,从而六个工位连续工作,以提高效率,但考虑到输送装置等各方面原因后,放弃了此方案。

四、运动循环图
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转过的角度为参考(与槽轮的导轮转过的角度
相同)
0 60 120 150 180 240 300 360
五、尺寸设计
5.1 蜗轮蜗杆设计:
5.2 齿轮设计(下图所示的惰轮以及与其啮合的一对齿轮)——采用标准齿轮
5.3 传送带的设计
速度:V=wr=72r/min*50mm
每两个瓶子之间的距离S: t=S/v=1/(w1/6 ) 其中 w1为转台的角速度 12r/min
解得:S=50mm
5.4 曲柄滑块机构的计算
由机构整体尺寸,行程为137mmm ,行程速比系数K=1.4 偏心距为50mmm 具体设计过程见图解法
5.5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设计
由于已知曲柄长度为50mm,连架杆长度为706.61mm,由平行四边形定理可得出该机构的尺寸。

5.6 槽轮的设计
L=450mm Ψ=30 ∴ R=LsinΨ=225 mm s=LcosΨ=389 mm h≥s-(L-R-r)=130mm d1≤2(L-s)=60mm d2﹤2(L-R-r)=100mm
其中 L为中心距圆销半径r=30mm d1为拨盘轴的直径d2为槽轮轴的直径
六、电算法与运动曲线图
6.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曲线图
滑块的位移分析
滑块的速度分析
滑块的加速度分析
由上述运动曲线图知:该机构具有急回特性,由加速度曲线知,该机构冲击较小。

6.2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曲线图
对A点进行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
A点的加速度曲线
位移曲线
速度曲线
由上述曲线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为匀速运动,加速度会发生突变,因而存在着冲击。

七、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朱文坚黄平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孙德志张伟华邓子龙编科学出版社
4.《机械设计与理论》李柱国主编科学出版社
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朱家诚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八、小结
8.1方案简介
在整个系统运用到了蜗杆蜗轮机构,槽轮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等常用机构。

完成了从瓶子的传输到灌装,压盖,最后输出的机器。

旋转型灌装机,是同时要求有圆盘的转动,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和传送带的传送的机构。

圆盘间歇转动部分:因为在系统的原始要求中需要有间歇转动的特性,而工位为6个,所以在其中首先引入了可以实现间歇转动的典型机构——槽轮机构。

且槽轮机构的转动速度是圆盘转速的6倍,并且在转动时分别在6个工位进行停歇。

灌装封口急回部分:灌装和风口虽然为两个工位,但其的运动特性是一样的,只是有一个时间的差值而已。

而我们学过的有急回特性的最典型且简单的机构就是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因为圆盘的转动为12r/min,而每一转有6个瓶子需要进行灌装和封口的工序,所以需要曲柄的转速也为72r/min。

所以曲柄与发动机的传动比就为20:1,所以其前面的轮系传动只需要完成传动从1440r/min到72r/min的变化,所以,在这之后用了蜗杆蜗轮机构将其传动比直接变为20:1。

但由于在这两个位置的方向问题,两个偏置曲柄滑块为反方向的运动。

因为这样,又在两个曲柄之间添加了两对小的齿轮副,以实现其方向的转换。

8.2设计体会
在真正开始设计这个机构之前,我们曾经有过很多想法,有些很幼稚,甚至不能算是机械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方案,有些又过于复杂,只能想出来,却很难实现。

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第一次将本学期《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另外对于机械设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逐渐做出雏形,然后进一步改进。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认真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才能够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