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脑包虫病的诊疗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幼体寄生在羊脑组织中引起的疾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给人畜。
羊脑包虫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一、羊脑包虫病的诊断技术1. 临床症状:羊脑包虫病在人畜中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觉障碍、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在羊群中,常见的表现为进食减退、行走不稳、瘦削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目前,诊断羊脑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血清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包括包虫抗体检测和包虫抗原检测,可以通过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检测。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脑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病变灶和寄生虫囊。
3.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更高。
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出细粒棘球绦虫的DNA,从而确诊疾病。
1. 疫苗研发:目前,针对羊脑包虫病的疫苗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者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抗原进行克隆和表达,开展了疫苗的研究工作。
疫苗的研发可以有效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畜禽管理:对于羊群和其他家畜,要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排虫和体检,尽量减少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播和感染机会。
定期清洁饮水和饲料,消除饮用水源和饲料的污染,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3. 环境管理:对于生活在包虫病高发区的人畜来说,加强卫生管理和环境清洁至关重要。
定期清理细粒棘球绦虫的寄主动物排泄物,并采取有效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播途径。
4. 宣传教育: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羊脑包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可以学会正确的饮食和饮水习惯,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5. 社会协同: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羊脑包虫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加大对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力度。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核心要点构架
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于羊的疾病,主要由细小的寄生虫引起。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常见,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一、羊脑包虫病的诊断要点:
1.病史:了解病羊和群体的饲养、管理情况,是否与包虫病病源地有接触。
2.临床症状:病羊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精神萎靡、难以站立,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抽搐等症状。
3.肉眼观察:剖检病羊头颈部可见囊肿,囊壁薄透明,内有清澈液体。
4.血液检查:包虫病病羊一般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血清学检查:包虫病病羊血清中抗体滴度增高。
6.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PCR技术检测疾病病羊的组织、体液等样本,可检测到寄生虫的DNA。
二、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措施要点:
1.卫生管理:做好羊舍的定期清理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2.防虫措施:定期给羊体表喷洒虫害防治药物,如杀螨剂等,有效杀灭或防止寄生病虫。
3.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饲养羊,保证良好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增加羊对疾病的抵抗力。
4.隔离患病羊:对发现的病羊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扩散。
5.及时治疗:对于确诊的病羊,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帮助其康复。
6.疫苗接种:对于高风险地区的羊群,可以考虑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羊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构架羊脑包虫病是由于寄生虫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羊脑内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该病症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由于症状复杂,诊断与治疗较为棘手。
本文将探讨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构架。
1. 诊断技术构架1.1 临床症状观察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意识模糊、晕厥、癫痫、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医生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做出初步的诊断。
1.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和CT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细粒棘球绦虫的病变情况,定位病变部位,以及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羊脑包虫病是十分重要的技术。
1.3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是否存在细粒棘球绦虫的抗体来诊断疾病的技术。
免疫学检测可以有效地识别碘化免疫球蛋白和免疫酶联检测等方法。
1.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通过检测病变组织或血液样本中的寄生虫DNA来诊断疾病的技术。
PCR技术在分子诊断中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以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到寄生虫的DNA分子。
2.1 饲养管理预防羊脑包虫病的最重要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降低传染风险。
养殖户应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严格控制饲料来源和质量,及时消毒工具和兽舍。
2.2 疫苗接种对于可能感染绦虫的地区的羊,接种疫苗预防建议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该疫苗可以大大降低病毒传染的风险。
2.3 化学治疗羊脑包虫病可以通过化学治疗来控制,主要药物有甲硝唑、吡喹酮等。
但是,化学治疗需要进行长期、严格的治疗,而且可能有毒副作用。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切除脑内的寄生虫,但手术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总之,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
在预防方面,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病毒传染的风险。
在诊断方面,除了临床症状观察外,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也是重要的手段。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囊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感染在羊和其它食草动物身上,但人类也可能感染。
这种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症状不明显、发病隐匿、病情往往呈慢性迁延性,易造成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威胁。
羊脑包虫病主要通过食用被囊虫污染的草或水而感染,对农村地区的群众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由于羊脑包虫病的危害性和患病率逐渐增加,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羊脑包虫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技术、防治技术的系统介绍,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实用的指导和参考,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羊脑包虫病的传播。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对羊脑包虫病的基础研究,发展更多的诊断及防治技术,为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保驾护航。
1.2 研究意义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包囊绦虫蚴体寄生在羊的大脑组织中引起的疾病,其对羊的生长发育和产出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病病情隐匿,易发生传染,一旦羊被感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畜健康。
对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羊脑包虫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羊脑包虫病的诊断技术应用和防治技术应用,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有效控制疾病的流行。
了解羊脑包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的现状,可以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深入研究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对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人畜健康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羊脑包虫病的有效防控和治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正文2.1 羊脑包虫病的病因羊脑包虫病的病因是由寄生在绵羊体内的囊状包虫引起的。
这种包虫通过绵羊摄入感染了包虫卵或幼虫的食物或水而进入绵羊体内。
一旦进入绵羊体内,包虫卵或幼虫会在绵羊体内发育成成虫,并形成囊状结构。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由于其发病率高、症状严重,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应用,帮助养殖业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1. 临床症状诊断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多样,一般包括头痛、头晕、呕吐、视力减退、癫痫等症状。
当羊出现上述症状时,可以初步怀疑为脑包虫病,但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2. 影像学诊断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能够显示出囊虫的影像,有助于诊断和确定病变的范围。
但是由于囊虫在脑组织中的位置和形式多样,影像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以检测出囊虫的抗体水平,帮助确定感染情况和病情进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结果有时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分析。
1.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
疫苗预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羊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对于预防羊脑包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2.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羊脑包虫病的关键。
定期清洁圈舍、饲料、饮水,加强消毒工作,控制害虫和野鼠的传播,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定期对羊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病个体,隔离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措施。
3. 药物防治对于已经感染的羊只,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和奋乃静等,能够有效杀灭囊虫,控制病情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以减少对羊只的不良影响。
4. 环境治理对于受到污染的环境,要及时进行清理和消毒工作。
尤其是羊栏、放牧区域等易受污染的地方,加强环境治理,消除囊虫的传播源,对于预防和控制羊脑包虫病至关重要。
对于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技术应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药物防治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防治水平,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羊 脑 包 虫病 是 多 头绦 虫 幼虫 —— 多头 蚴寄 生 于羊 的脑 和脊 髓 部脊 髓 寄生 时 ,引 起 渐进 性 后躯 麻痹 ,病羊 不 吃 不 喝 ,离 群 ,最 L ,触 中所 引 起 的一 种 寄生 虫病 。多 呈地 方 性流 行 ,可 致 动 物死 亡 ,是 后 高度 消瘦 ;当虫 体 在脑 表 面寄 生 时 ,颅 骨萎 缩 ,甚 至 穿孑 诊 时容易 发现 ,压 迫患 部有 疼痛 感 。 危害 羔羊 的重 要 寄生虫 病 。
羔羊 体 内发育 较 快 ,感 染后 2 周发 育 至粟 粒 大小 ,6 周 后囊 体 2 ~3 5 . 1 羊脑包虫病与莫尼茨绦虫病 两者均有病羊离群、消瘦 、步态蹒跚等临床症状。但莫尼茨 m m o 绦 虫 病病 羊 表现 排粪 变 软 ,后 发 展为 腹 泻 ,粪 中含 有 粘液 和孕 节 2 临床症 状
中 国畜 牧 兽 医文 摘
2 0 1 4 年
3 0 @
第1 1 期
临 床 兽 医
羊 脑 包 虫病 的诊 断 与 防治 技 术
隋 鸿 园’ 王 飞
( 1 . 赤峰市农业广播 电视学校 , 内蒙古赤峰 2 . 额 尔古纳畜牧局, 内蒙古额尔古纳 0 2 4 0 0 0 ; 0 2 2 2 5 0 )
痫 发作 ,一 日数次 ,5—1 0 m i d次 ,表现 多种 神 经症状 ,死亡 较急
性 拖得 时 间长 。
手术 部 位先 剪 毛 ,并用 2 %碘 酒 消毒 ,再 用 7 5 %酒 精 消毒 ,在 骨 质变 软 的 部位 作 u 字 形切 口,切透 皮 肤 及 皮下 组 织 ,分 离 皮 瓣
片症状 。 2 . 1 急 性 型 发 生在感 染后 1 个 月 左 右 , 由于 感 染 包 虫 数 量 多 ( 7~2 5 5 . 2 羊 脑 包 虫病 与羊 鼻 蝇 蛆病 个 ) ,幼 虫 在 移 动 过程 中 ,对 脑 部 损 伤 严 重 ,常 引 起 脑 脊 髓 膜 两者 均 有运 动失 调 ,视力 降 低 的症状 。但 羊鼻 蝇 蛆病 病 羊视 力降低但不失明,且可视粘膜淡红,鼻孔有分泌物。 炎 ,死 亡前 暴躁 狂 奔 ,痉挛 惊 叫 ,很 快死 亡 。 2 . 2 亚 急 性 型 6 治 疗 发 生 在感 染后 2 个 月左 右 。感染 包虫 数2~ 7 个 ,病 羊 间断性 癫 6 . 1 手 术疗 法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8 年第 9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18科研◎畜牧兽医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典型的寄生虫疾病,该种疾病又被称为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大脑和脊髓,临床上以患病羊出现典型神经症状为主的寄生虫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种疾病在放牧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常常会给养殖业和养殖户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羊脑包虫病具有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特点。
当羊群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后,应该及时查明原因,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避免损失增加。
本文主要结合一起实践案例,分析了一起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1 发病经过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直滩镇一个小规模养殖户共养殖山羊11只,该养殖场的羊群夏秋季节采用放牧养殖,冬春季节采用舍饲养殖。
2017年8月10日,养殖户放牧回来之后,陆续发现羊群中出现了以体温升高,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呈现神经症状的患病羊。
出现各种情况之后,养殖户不去放牧,将发病的羊从羊群中挑出,单独隔离养殖,并对整个养殖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消毒。
随即养殖户将病情上报了当地畜牧兽医站。
兽医按照养殖户预留的地址赶往养殖场,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整个羊群已经全部发病。
通过对该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发现,羊群并没有进行严格的驱虫,也没有严格按照当地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羊群进行严格疫苗免疫,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
同时该养殖场的养殖条件较差,养殖户将羊群圈养在一个羊舍内饲养,在羊舍内部散养了两条本地土犬,两条本地土犬会跟随羊一起放牧。
兽医采集了病死羊的病变组织,组织带回实验室进行诊断,通过诊断确诊为寄生虫病之后,采用手术手段进行治疗,很好的控制了病情,避免死亡率进一步升高。
2 临床症状养殖户反映,羊群中出现发病症状十分突然,患病羊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可以看到明显的腹式呼吸,精神高度兴奋,有的患病羊在羊舍内部来回的旋转转圈运动,或者向前狂奔向后退,随后精神沉郁,对各种刺激如声音、光刺激不敏感,身体逐渐消瘦。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羊脑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于人们对羊脑包虫病的认知度不足,导致大量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为公众提供相关知识,以减少病情发生。
一、羊脑包虫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羊脑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蚴寄生在羊脑内引起的疾病,人羊都可感染。
寄生在羊脑内的细粒棘球蚴会引起炎症,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痉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肢体麻痹、意识丧失等症状。
在临床上,有时会误诊为肿瘤、脑囊肿、脑脓肿、脑出血等。
二、羊脑包虫病的诊断技术应用1、影像学检查由于羊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难度较大,影像学检查是羊脑包虫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头颅MRI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脑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有助于诊断。
2、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羊脑包虫病诊断的另一重要手段。
目前,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脑脊液抗体等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细粒棘球蚴。
免疫学检测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3、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羊脑包虫病诊断的黄金标准。
在手术切除脑组织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寄生在脑组织中的细粒棘球蚴,从而明确诊断。
三、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技术应用1、加强卫生宣传在羊脑包虫病防治工作中,加强卫生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宣传羊脑包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感染。
2、加强畜牧管理对于羊脑包虫病的防治,畜牧管理至关重要。
需要加强畜牧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羊进行驱虫处理,防止细粒棘球蚴在羊体内寄生。
要避免羊与犬、狼等犬科动物接触,减少传播途径。
3、规范食品安全羊脑包虫病的传播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规范食品安全是羊脑包虫病防治的关键。
尤其是在食用羊肉或羊内脏时,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食或半生食的羊肉制品。
四、技术应用的意义及挑战羊脑包虫病的诊断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病情的诊断准确性,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年 l 月 , 笔 者 到 一 农 村 养 羊 户 出 诊 , 发 现 该 养 09 2
羊户 存栏6 只羊 中 , 已有 1 只羊走 路转 圈 、站立 不稳 , 8 6
卧 地 不 起 , 经 畜 主 介 绍 此 羊 群 是 从 外 地 买 入 的 ,最 近 食 欲 下 降 , 反 应 迟 钝 ,不 断 地 作 圆 圈 运 动 , 长 时 间 的沉 郁 不 动 , 发 病 7 左 右 , 发 病 羊 不 断 增 加 。 经 过 临 床 初 步 诊 d 断 , 认 为 该 养 羊 户 的 羊 患 了 一 种 寄 生 虫 病 即羊 多 头 蚴 病
1 发病原因
脑 包 虫 病 的 病 原 体 是 多头 绦 虫 的幼 虫 . 多 头 蚴 引 起 脑 的 一 种 寄 生 虫 病 。 多 头 绦 虫 属 于 扁 形 动 物 门绦 虫 纲 的 多 节 绦 虫 亚 纲 带 科 。 多 头 蚴 是 狗 多 头 绦 虫 的 幼 虫 , 传 染 给
侧 眼睛 失明 ,瞳孔较 寄生 侧稍大 ;寄 生在脑 底部 的羊 ,
羊 ,多寄生在 羊脑 部或椎 管 内。羊 多头蚴 为鸡 蛋大 的囊 泡 ,泡 内充满透 明的液体 ,囊壁薄 ,囊 内膜有 10 2 0 0 ~ 0 个
头 节 ,呈 白色 粟 粒 大 结 节 状 。羊 吃 到 多 头 带 绦 虫 卵 而 感 染 , 随着 血 液 到 达 脑 及 脊 髓 ,经 2 3 月 发 育成 多 头 蚴 而 —个
视 觉 发 生 障 碍 , 瞳 孔 反 射 消 失 , 向 患 侧 作 强 迫 运 动 , 多
( 叫羊脑包 虫病) 又 ,采取 了手 术治疗和药物 治疗,取得 了
较好疗效 。
头蚴越 大 ,羊转 圈越小 :寄 生在大脑 额 叶的病羊 ,低头
前 奔 ,遇 到 障 碍 物 顶 住 不 动 ,不 会 后 退 ; 寄 生在 大 脑 叶 的 病 羊 , 表 现 运 动 不 协 调 , 头 常 后 仰 , 向 后 退 , 未 寄 生
21 急 性 型 .
左右 ,同 时发现对 侧眼 睛模糊 或消 失 ,用 手触摸 项骨骨
质 变 薄 , 皮 肤 稍 隆起 , 能 压 感 到 骨 质 变 软 ; 个 别 患 羊 转 圈较 小 。 根据 临床 症 状 可 断 定 患 羊 患 有 脑 包 虫 病 。 32 剖 检 变 化 . 急 性 死 亡 的 羊 有 脑 膜 炎 和 脑 炎 病 变 , 见 明 显 见 到 六 钩 蚴 在 脑 膜 中 移 行 时 留下 的 弯 曲 伤 痕 , 在 脑 、 脊 髓 的 不 同部 位 可 见 1 或 数 个 大 小 不 等 的 囊状 多 头 蚴 ; 在病 变 或 个 虫 体 相 接 的 颅 骨 处 , 骨 质 松 软 、 变 薄 、 甚 至 穿 孔 , 致 使 皮 肤 向表 面 隆 起 :病 灶 周 围 脑 组 织 发 炎 ,可 见 萎 缩 变 性
同侧 作 转 圈 运 动外 ,还 常 造成 对 侧 的 视 力障 碍 乃 至 失
明 根 据 虫 体 寄 生 部 位 的 不 同 , 表 现 的 临 床 症 状 不 同 : 寄 生 在 大 脑 半 球 的 病 羊 精 神 萎 靡 , 喜 卧 , 有 时 意 识 消
失 ,向病侧 作旋转 运动 :寄 生在大脑 颞 叶的病羊 ,对 侧
21 0 0年第 5期 ( 总第 1 0期 ) 6
疾病防治
羊 脑 包 虫 病 的 诊 疗
靳 月生① 罗桂 河① 张贵云②
( ①北京市 昌平 区农业局 12 0 ② 河北省平泉县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 0 20
中 图 分 类 号 : ¥ 5 .6 88 2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 : 10 .7 32 1)50 3 .2 0 713 (0 00 .0 30 的 缓 和 期 , 由于 多 头 蚴 不 断 发 育 长 大 ,再 次 出现 明 显 症 状 。 当 多 头 蚴 寄 生 在 大 脑 某 半 球 时 , 除 向 被 虫 体 压 迫 的
感染羊 。
3 诊断方法
31 临 床 诊 断 . 临 床 检 查 羊 不 断 地 向 作 圆 圈 运 动 , 大 部 患 羊 圈 很 大 , 说 明 虫 卵 体 不 大 , 并 且 断 定 寄 生 时 问 不长 ,仅 l ̄ 4 O 1d
2 临床症状
该病 呈急性 或慢性 经过 ,症状 表现 取决 于 寄生部位 和病原体的大小 。
预 防,避 免因此 带来 的料 肉 比高、死淘 率高及 药物成 本 过 高等损 失 。对 发病 鸡群应 及 时选用最 敏感 的抗球 虫、
表 现 紧 张 , 有 时 痉 挛 ; 寄 生 在 小 脑 的 羊 , 表 现 共 济 失 调 , 站 立 时 用 健 侧 肢 负 重 , 易 跌 倒 , 小 便 失 禁 ,而 失 明 与 头 骨 软 化 不 常 见 。 此 外 , 患 羊 还 表 现 食 欲 减 退 ,甚 至 消 失 。多 次 发 作 后 陷于 恶 病 质 死 亡 。
和 钙 化 的 多头 蚴 。
m m ;L - Im ‘;‘ ‘
以羔 羊 表 现 最 为 明显 。 感 染 之 初 , 由 于 六 钩 蚴 进 入 脑 组 织 , 虫 体 在 脑 膜 和 脑 组 织 中移 行 , 刺 激 和 损 伤 造 成 脑 部 炎 症 , 使 体 温 升 高 , 脉 搏 、呼 吸 加 快 ,甚 至 有 强 烈 的 兴 奋 , 患 畜 作 回 旋 运 动 , 前 冲 或 后 退 及 痉 挛 性 抽 搐 等 , 有 时 沉 郁 , 长 时 间 躺 卧 , 脱 离 畜 群 。 部 分 病 羊 在
5 7 内因急性脑膜炎死亡 ,或转为慢性型 。 ~ 耐 过 急 性 期 后 ,症 状 表 现 逐 渐 消 失 ,经 2 6 月 ~个
本 病 发 生 后 因 肠 黏 膜 脱 落 ,肠 黏 膜 下 层 及 肌 肉 层 出 血 、 坏 死 ,严 重 影 响 了饲 料 的 消 化 吸 收 ,饲 料 大 部 分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