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教案:电子测量技术《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2.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范围-电子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校准方法2.实验操作2.1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多用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频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实例应用3.1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温度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电流测量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来进行,考察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作用。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
第二章:电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压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压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压测量的理解。
第三章:电流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流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只要有测量,必须有测量结果,有测量结果必然产生误差。误差影响测量精度。
对误差的特点,性质及分类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最后找出合理的、科学的办法加以消除。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电子测量技术》夏哲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杨吉祥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电压测量
3.1概述
3.2电压的模拟测量
3.3电压的数字化测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1周周3第6-7节
重点: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根据误差的性质,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类,这三类误差的概念和来源;
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三个术语: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及它们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总误差的关系。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3-4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电子测量技术》夏哲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杨吉祥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时间频率测量及调制域分析
4.1时间频率测量
4.2电子计数器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 48 学分:2.5理论学时: 28 实验学时:20面向专业:电信工程/电信科技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课程性质:必修执笔人:车晓言代爱妮审定人:陈龙猛曹洪波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4)课程组的教学方法研讨(5)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4学时)(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重点:掌握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与来源,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了解信息的获取原理,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
难点: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2学时)(1)电子测量的意义、特点、内容。
(2)电子测量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
(3)电子测量方法分类。
(4)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2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
1.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触电、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概念介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定义和特点。
2.2 误差分析与计算分析误差来源,掌握误差减小和补偿的方法。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误差和不确定度。
2.3 数据处理方法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和整理的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规则和四则运算规则。
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3.1 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操作。
3.2 示波器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3.3 频率计了解频率计的原理和功能。
学会使用频率计进行测量操作。
第四章:基本测量方法4.1 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4.2 时间的测量学习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示波器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4.3 频率和周期的测量学习频率和周期的测量方法。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设备准备学习如何正确开启和使用实验设备。
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2 实验操作流程学习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
掌握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章:信号发生器与频率测量6.1 信号发生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输出信号调整。
6.2 频率测量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进行频率测量实验。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以及频率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时间与频率测量综合实验7.1 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学习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讨论法: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示意图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定义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分类和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讲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2.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能力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电子测量电路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电路案例,讲解测量技术和方法3.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电路示意图和性能指标表格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测量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电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掌握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掌握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误差案例,讲解分析和补偿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处理电子测量数据,掌握数据处理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4.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电子测量实验5.1 教学目标掌握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正确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进行实验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5.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要点电子测量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5.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5.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5.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六章:频率与时间测量6.1 教学目标理解频率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学习频率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常见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的使用6.2 教学内容频率和时间测量的基础知识频率计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时间测量仪器如时间间隔计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演示法:展示频率计和时间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仪器进行测量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频率计、示波器、时间间隔计等6.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的理解第七章:电压与电流传感器测量7.1 教学目标认识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作用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原理掌握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7.2 教学内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电压和电流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实际测量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演示法:展示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压和电流测量7.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电流传感器等7.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压和电流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八章:信号发生器与信号分析8.1 教学目标理解信号发生器在电子测量中的作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信号分析的基本技巧8.2 教学内容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信号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实际测量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信号分析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信号发生器并进行信号分析8.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8.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原理的理解第九章:网络分析与阻抗测量9.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分析在电子测量中的重要性学习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参数的测量技术9.2 教学内容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分析仪的结构和操作网络参数测量技术实际测量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网络分析仪的操作和测量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9.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网络分析仪、阻抗测量设备等9.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网络分析仪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十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学习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讨论法:讨论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10.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现代电子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补充说明: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技术,通过对电子信号的准确测量,可以确保电子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子测量教案

电子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子测量中常见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电子测量实验的设计和分析;4.学生实验课程设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仪器和设备的用途和原理,引起学生对电子测量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的基本单位、电路中常见的测量参数、测量原理和常见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原理等。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基础知识。
3.仪器使用方法和技巧(30分钟)通过演示和实践操作,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包括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
重点讲解仪器的参数调整和使用技巧,以及如何正确连接电路和正确操作仪器。
4.电子测量实验设计和分析(4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电子测量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分析。
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课程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
学生需要在小组中进行协作和合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实验课程设计(3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电子测量实验课程。
他们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并设计实验方案。
对于实验课程的设计,需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需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等。
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课程设计,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合作能力等;2.学生设计的实验课程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等;3.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评价,包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合理性等。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电子测量的定义与作用1.2 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1.3 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1.4 电子测量的主要参数与单位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2.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抑制2.3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2.4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3.1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构成与分类3.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3.3 现代电子测量设备的发展趋势3.4 虚拟仪器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第四章:信号测量技术4.1 信号测量概述4.2 电压测量技术4.3 频率与周期测量技术4.4 信号波形测量技术第五章:数字信号测量技术5.1 数字信号测量原理5.2 数字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5.3 数字频率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5.4 数字信号处理器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第六章:网络分析仪与网络测量6.1 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原理6.2 网络分析仪的分类与应用6.3 网络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6.4 网络测量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第七章:频谱分析仪与频谱测量7.1 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7.2 频谱分析仪的操作与应用7.3 频谱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7.4 频谱测量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第八章:时间域反射仪与传输线测量8.1 时间域反射仪的基本原理8.2 时间域反射仪的操作与应用8.3 传输线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8.4 传输线测量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第九章:射频与微波测量技术9.1 射频与微波测量概述9.2 射频与微波测量仪器与设备9.3 射频与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方法9.4 射频与微波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10.2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在电子制造业的应用10.3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10.4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子测量技术概述难点解析: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子测量的主要参数与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2
退 出 22
02.07.2020
图7-7晶体管图示仪的等效电路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3
退 出 23
➢阶梯阶电梯流波I电B。压加入到基极回路,通过RB形成基极 ➢最集大电值极,扫然描后电又压降的至零变;化使uCE可以自动从零增至
目录
12
退 出 12
阶梯波放大电路
➢阶梯波放大器实际上是一个电压——电流转换电 路;
➢它的作用是将阶梯波电压转换成为不受负载变化 影响的恒定阶梯波电流。
➢图7-5是一种电压一电流变换电路,A1为对称输入、 单端输出的主放大器电路。接在反馈电路中的放大
器A2,实际接成电压跟随器形式,即U3=U ’。
➢阶梯波基极电流与集电极扫描电压都是由50Hz 交流电得来的,可以实现集电极扫描电压与阶梯
波基极电流保持同步,即TB=nTc(n为正整数),
➢如图7-8所示,阶梯波电压每一级的时间正与集 电极扫描电压变化一次相同,测绘输出特性所需
的uCE和iB就能同步地自动变化。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极之间的电压Uce变化时,曲线的左右位置也不相同。 ➢根据三极管的输入特性的性质,测量时uBE用扫描 电压,uCE用阶梯波电压,示波器的X轴作为uBE轴,Y 轴作为iB轴,此时荧光屏上可显示三极管的两、三根
输入特性曲线。
➢在实际测量时,仍采用全波整流电压作为集电极扫 描电压,而用阶梯波提供基极电流。
➢当旋钮置于
(该档称为基极电流或基极源电压)
位置时,可使屏幕Y轴代表基极电流或电压。
➢当旋钮置于“外接”时,Y轴系统处于外接收状态,外 输入端位于仪器左侧面。
(2)“增益”电位器 (3)“移位”旋钮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3
退 出3
7.1.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及框图原理
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主要是由阶梯波信号源、集电极 扫描电压发生器、工作于X—Y方式的示波器、测试转 换开关以及附属电路等组成的仪器。
➢测试时阶梯信号源为被测晶体管提供偏置电压;
目录
28
退 出 28
7.1.2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02.07.2020
图7-8 XJ4810晶体管图示仪面板图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9
退 出 29
1.电源及示波管显示部分
➢ 控制旋钮
➢测试之前的调整
2.X轴部分
(1) “电压/度”旋钮是四种偏转作用的开关。
➢集电极电压UCE;
➢基极电压UBE;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6
退 出 26
➢SS试37接接时如测U,图B量一E7,-,般1S将取只4接SU显1Ic接Be示,“为曲S+扫5线接”描(即“电N可+P压。”N,型(u管NBPE)用N,型作管S阶2接)梯中,波间S电6接位压测置,量,测,
➢即i实B的际取测样量电中压,)加取到样示电波阻器RB的两Y端轴得输到入的端电;压(正比于iB, ➢电u极BE回加路至加X轴全输波入整端流(电示压波。器内X放大器需反相一次),集
➢移当动u,CE即=从0V0,—屏l—幕2上—的3…光…点8在,u各X和点u连y的接作起用来下即产构生成跳如跃
图7-9a所示的输入特性曲线。
➢极水当扫平u描方CE电向的压往峰返u值CE移为由动U0m-,U时m例,-如0在变在u化X1、点,u,如y阶亮图梯点7变-沿9b化l使--的1亮运同点动时在,,各接集级着电
成阶梯波电压的形式输出。
➢其波形变换如图7-4所示,利用三个不同周期的方波
T1、T2、T3相加而得。
➢此时Tl :T2:T3=l:2:4,幅度为U1:U2:U3=1 : 2:4。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1
退 出 11
02.07.2020
图7-4 阶梯波合成波形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利用开关改变扫描电压的正负极性,用来以满足对集 电极不同电压极性的要求,如PNP型或NPN型晶体管;
➢ 集电极扫描电压大小的调整是通过改变电源变压器次 级绕组的抽头来实现的,可以适应晶体管对集电极电压 不同大小的要求。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9
退 出 19
3.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原理 (1)测量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原理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7
退 出 17
从上式可知,I0与负载RL无关,式中负号表示 输入电压Ui为正阶梯波时,输出电流为负阶梯波。 R 1、R2取为固定值的电阻,可改变R3来调节电流 幅值/级。因此R3是步进可变的mA/级选择开关。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U0 R R12Ui (1R R12)U2
式3-2
U 2R 1 'R 1 'R 2 ' U 3R 1 'R 1 'R 2 ' U 0 ' R R 1 1 ''R L R I0 2 ' 式3-3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5
退 出 15
➢ 将U2代入3-2式得:
U0R R1 2Ui (1R R1 2)(R R1 1 ''R LR I0 2 ' )
章节目录
7.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简介 7.2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 7.3实训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
退 出1
第7章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本章要点 ▪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及原理框图 ▪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 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二极管、三极管
和场效应管
02.07.2020
➢当旋钮置于
位置时,可使屏幕X轴代表基极电
流或电压量程旋钮;
➢当旋钮置于“外接”时,X轴系统处于外接收状态, 输入灵敏度为0.05V/div。外输入端位于仪器左侧面。
(2)“增益”电位
器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30
退 出 30
3.Y轴部分
(1)“电流/度”旋钮“
➢集电电流极/电度流”IC的旋量钮程:旋测钮量。二极管反向漏电流IR及三极管
后,可得到被测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7-6 的波形图。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1
退 出 21
上面采用的方法是逐点逐点测量的。
➢用晶体管图示仪,如图7-1将S5接通“+”(NPN
型管时)用集电极扫描电压代替可调直流电源Ec,
➢S1接通“+”用一个阶梯波电压发生器,代替提供
基极电流的可调直流电源EB, ➢S2接中间位置,S3接UCE,S4接IC位置,S6接测量
目录
24
退 出 24
02.07.2020
图7-8输出特性曲线的形成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5
退 出 25
(2)测量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原理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体现在发射结电压Ube与电流Ib
之间的关系上。
➢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相似于一个正向偏置的二极管, 所以其伏安特性也与二极管相似,当集电极与发射
随由由断断uy跳续续到亮亮2点点点连所,接形继起成续来的下的曲去曲线,线是得是u到CEu=图CE=U中m0的(入例图特如形性2。V,)左时右侧的测一曲一条线条。
02.07.2020
27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退 出 27
02.07.2020
(a)
(b)
图7-9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则其输出即是T1:T2:T3=1:2:4的三个方波电压。 ➢再将三个方波电压分别加到开关管VT1、VT2、VT3的
基极。
➢当方波电压为0V时,开关管截止;当方波电压为负半 周时,开关管导通。
➢则三个开关管中的电流波形与加到三个开关管基极的 方波电压波形类似。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8
退 出8
阶梯波产生电路
02.07.2020
图7-3 阶梯波产生电路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9
退 出9
➢如图7-3所示波形合成法阶梯波产生电路
➢电路中,100Hz的正弦.全波整流电压与集电极扫描 电压同步。
➢经脉冲形成电路得到100Hz的脉冲电压,将此脉冲电 压加到三个触发器组成的分频器(即为二进制计数器),
➢集电极扫描电压发生器用于供给所需的集电极扫描 电压;
➢示波器用于显示晶体管特性曲线;
➢开关及附属电路的作用是为了测试晶体管与参数, 实现电路的转换。
02.07.2020
最后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4
退 出4
2.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原理框图如图7-1所示。 2.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