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教案《6》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电子测量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作用。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测量技术。
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介绍常用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
第二章:电压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压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压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压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压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压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电压测量的理解。
第三章:电流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测量仪器的类型及特点电流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电流测量的过程。
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流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让学生了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的重要性。
讲解不同类型电流测量仪器的特点和选用原则,让学生了解不同仪器的适用场景。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电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了解电子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3. 学生能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掌握相关测量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量的能力。
2. 学生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测量技术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测量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动态,认识到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测量技术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2. 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讲解各类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参数及操作方法,重点掌握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分析电子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类型,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 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介绍电子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需求及解决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只要有测量,必须有测量结果,有测量结果必然产生误差。误差影响测量精度。
对误差的特点,性质及分类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最后找出合理的、科学的办法加以消除。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电子测量技术》夏哲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杨吉祥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3章电压测量
3.1概述
3.2电压的模拟测量
3.3电压的数字化测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1周周3第6-7节
重点: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根据误差的性质,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类,这三类误差的概念和来源;
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三个术语: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及它们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总误差的关系。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资源:多媒体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3-4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电子测量技术》夏哲雷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杨吉祥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时间频率测量及调制域分析
4.1时间频率测量
4.2电子计数器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让学生了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应用和发展趋势。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1.4 教学评估采用课堂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定义的掌握情况。
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评估学生对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应用领域的理解情况。
第二章: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
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电子测量仪器,加深对电子测量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采用课堂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
采用实验报告方式,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情况。
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方法。
3.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电子测量仪器,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方法。
3.4 教学评估采用实验报告方式,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维护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概述1.1 电子测量的定义1.2 电子测量的重要性1.3 电子测量的分类1.4 电子测量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定义与分类2.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减小方法2.3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2.4 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评估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3.1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3.2 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及其应用3.3 电子测量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3.4 电子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第四章:电压与电流的测量4.1 电压测量原理与方法4.2 电流测量原理与方法4.3 电压与电流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4.4 电压与电流测量实例第五章:频率与时间的测量5.1 频率测量原理与方法5.2 时间测量原理与方法5.3 频率与时间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5.4 频率与时间测量实例第六章:电阻与电导的测量6.1 电阻测量原理与方法6.2 电导测量原理与方法6.3 电阻与电导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6.4 电阻与电导测量实例第七章:电容与电感的测量7.1 电容测量原理与方法7.2 电感测量原理与方法7.3 电容与电感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7.4 电容与电感测量实例第八章: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8.1 频率分析的基本原理8.2 频谱测量方法与技术8.3 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8.4 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实例第九章:网络分析与网络参数测量9.1 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9.2 网络参数的测量方法9.3 网络分析仪的选择与使用9.4 网络参数测量实例第十章: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10.1 数字信号测量原理10.2 数字信号分析方法10.3 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仪器的选择与使用10.4 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实例第十一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11.1 自动化测量技术11.2 虚拟仪器技术11.3 网络测量技术11.4 微电子测量技术第十二章:测量数据的可视化与处理12.1 数据可视化原理与技术12.2 数据处理软件与应用12.3 测量数据的可视化实例第十三章:电磁兼容性测量13.1 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13.2 电磁干扰的来源与抑制13.3 电磁兼容性测量方法与设备13.4 电磁兼容性测量实例第十四章:环境与安全测量14.1 环境测量的目的与方法14.2 安全测量的原理与技术14.3 环境与安全测量设备的选用14.4 环境与安全测量实例第十五章: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15.1 电子测量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15.2 电子测量在电子制造中的应用15.3 电子测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5.4 电子测量在科研与教育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电子测量电子教案涵盖了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电压与电流的测量、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阻与电导的测量、电容与电感的测量、频率分析与频谱测量、网络分析与网络参数测量、数字信号测量与分析、现代电子测量技术、测量数据的可视化与处理、电磁兼容性测量、环境与安全测量以及电子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

电子测量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会分析电子测量数据,提高电子测量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概述电子测量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电子测量仪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电子测量仪器的选用和使用方法3. 信号测量与分析信号的分类及其特点信号测量方法及原理信号分析技术及应用4. 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误差分析与补偿技术数据展示与分析5. 电子测量实验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练习典型信号的测量与分析综合测量实验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法:操作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际信号测量与分析。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测量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测量相关教材。
2. 实验室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3. 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
4. 网络资源: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相关资讯。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2. 实验操作考核:操作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
3. 课程论文:分析实际电子测量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4. 期末考试:考察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6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电子测量概述(2课时)电子测量仪器(4课时)信号测量与分析(6课时)电子测量数据处理(4课时)电子测量实验(8课时)七、教学实践1. 实验室实践:引导学生操作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际信号测量与分析。
2. 课程设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综合测量实验。
3. 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电子测量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课外实践活动。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2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设备和工作环境。
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
1.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触电、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2.1 测量误差的概念介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定义和特点。
2.2 误差分析与计算分析误差来源,掌握误差减小和补偿的方法。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误差和不确定度。
2.3 数据处理方法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和整理的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规则和四则运算规则。
第三章:电子测量仪器3.1 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操作。
3.2 示波器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3.3 频率计了解频率计的原理和功能。
学会使用频率计进行测量操作。
第四章:基本测量方法4.1 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4.2 时间的测量学习时间的测量方法。
掌握示波器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4.3 频率和周期的测量学习频率和周期的测量方法。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设备准备学习如何正确开启和使用实验设备。
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2 实验操作流程学习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
掌握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六章:信号发生器与频率测量6.1 信号发生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输出信号调整。
6.2 频率测量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进行频率测量实验。
掌握频率计的接线和读数方法,以及频率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时间与频率测量综合实验7.1 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学习时间与频率测量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新型数字仪表的发展趋势;
熟悉误差的基本概念
掌握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
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
教学重点:引用误差及仪表的等级
教学难点:分贝误差
教学实施
过程设计
主要讲授内容:
1、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等的概念
2、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满度相对误差
3、分贝误差
教学形式: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以多媒体为主
主要讲授内容:
1、削弱系差的方法
2、误差的传递公式
3、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4、误差的分配
教学形式:主要以多媒体形式讲解,例题计算辅以板书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案例教学法。
1、通过一个案例,系统的介绍这几个判断准则的应用,要强调使用条件;
《电子测量技术》
授课教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授课学时:48/44
选用教材:Leabharlann 电子测量技术》学院****大学教案
第1次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介绍本课的要求和主要讲授内容
第1章绪论
§1.1电子测量概述
§1.2电子测量的方法
§1.3电子测量仪器概述
教学目的:明确对本课的要求,熟悉电子测量的意义,掌握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电子测量的特点。掌握电子测量的方法分类及测量仪器的功能;了解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仪器的分类
4、采取慕课堂发布3个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点。
课后复习及作业或思考题:
课后复习:误差的基本概念、侧重引用误差和分贝误差的计算
作业:阅读MOOC平台中的案例
课后小结:
时间:
****大学教案
第3次课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2.1.4测量误差的来源2.1.5测量误差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3.2021
图6-5 调幅信号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1
退 出 11
图6-6表示调频信号的调制过程的波形图。
13.03.2021
图6-6 调频信号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2
退 出 12
➢ 在调频时,频率由低端到高端周期性地连续变化 (在扫频仪中叫扫频),其频率变化的范围称频率偏 移,简称频偏。在扫频仪中,希望有较大的频偏, 并可以连续调节其变化范围。
➢最后把这些数值用坐标纸画出来,坐标横轴表示频率; 纵轴表示幅度。坐标上一个点,代表这点频率的信号经过 被测电路幅度的变化值,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62所示,这就是被测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用点频测量法绘制成的曲线,叫静态频率特性曲线。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6
退 出6
13.03.2021
图6-2幅频特性曲线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7
退 出7
用点频测量法测试,频率是不连续的,如果在 某相邻两点之间频率特性有突变的情况,那么在频 率特性曲线上反映不出来。所以它存在以下缺点:
(1)测量次数多,测试时间长。
(2)单点测试比不上扫频测试精确,对具有高品
质因素的LC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测量结果会有一
(2)在测试中,可以迅速判断被测电路中的某一元 器件对频率特性的影响,以便对电路进行改善。
(3)可以观察各种冲激影响,如脉冲干扰,机械冲 击等对被测电路的影响。以便对电路采取必要的措 施。
(4)和其他设备相配合,可以对生产过程或产品质 量进行自动控制和监测。
(5)可以测试电路的动态频率特性,没有点频测量 的间隙,反映较全面。
的调试、及有关电路的分析和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3
退 出3
6.1.1 扫频测量法
1.点频测量法 点频测量法是对被测设备电路的频率幅度特性测试
最早的方法,按图6-1连接。 ➢信号发生器应能满足被测电路频率范围的要求及输 出一定幅度的正弦信号。 ➢正弦信号用电缆送至被测电路的输入端,在被测电 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高频电压表。 ➢机器间连接应该注意阻抗的匹配。 ➢可用通用二踪示波器分别监视输入和输出的信号波 形和幅度的变化情况。
章节目录
6.1扫描仪简介 6.2扫描仪的应用 6.3实训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
退 出1
第6章 扫频仪
本章要点 ▪ 扫频测量法 ▪ 扫频仪的组成基本原理框图 ▪ 扫频仪的使用技能
13.03.2021最后一页上一Fra bibliotek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2
退 出2
6.1 扫频仪简介
➢扫频仪又称为频率特性测试仪。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6
退 出 16
2.扫频仪的框图原理
下面分析扫频仪的工作原理(如图6-7) (1)扫描电压发生器 ➢X轴扫描电压发生器的任务是产生锯齿波电压。 ➢锯齿波信号一般由50Hz市电经降压、限幅、整形 之后获得。 ➢扫描电压发生器的作用是使扫描的图形在X方向展 开。 (2)X轴放大器 ➢为了得到足够的扫描电压的幅度,使荧光屏上的 水平扫描有足够的宽度。
➢在频偏的中心位置的频率,称为中心频率。
➢扫频测量原理的简单方框参见图6-7 (a),图(b)为 波形的变化过程。
➢ 扫频振荡器的频率f,随时间t 线性地连续变化,而
它的幅度保持不变。
➢扫频信号通过被测电路时,信号的幅度将按被测电
路的幅度频率特性而改变,到检波器输入端的信号
不再是等幅波,经检波后的信号,再经垂直放大器
➢它能够直接显示被测电路的频率—幅度特性。
➢一般示波器只能显示幅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
➢扫频仪把调频和扫频技术相结合(调频信号称为扫频 信号),故能显示频率与幅度关系的曲线。所以称之为 扫频仪。
➢ 扫频仪可以用来测定调谐放大器、宽带放大器、各种
滤波器、鉴频器、以及其它有源或无源网络的频率幅频
特性。
➢对于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卫星地面站等设备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5
退 出 15
6.1.2 扫频仪的组成及框图原理
1.扫频仪的组成
➢ 扫频仪是根据扫频测量法的原理设计而成的。
➢扫频仪是由扫频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组合而成 的。
➢扫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调频等 幅波信号。
➢扫频仪的主要组成包括扫描电压发生器、X轴 放大器、扫频信号发生器、检波探头、Y轴放大 器、频标电路示波管及电源电路。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7
退 出 17
(3)扫频信号发生器 ➢扫描信号是在扫描电压的控制下产生的。 ➢扫频信号发生器在扫描正程电压的作用下,产生 随着扫描信号幅度变化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等幅波调 频信号。 ➢在扫描电压的逆程,电路采取措施使扫描电压发 生器向扫频信号发生器输出负脉冲,使扫频信号发 生器无输出信号。逆程期屏幕上显示的是零基线。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4
退 出4
13.03.2021
图6-1 点频测量法的原理
图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5
退 出5
➢测试时,信号发生器送出的信号幅度始终保持不变,
➢从频率低端按一定的频率间隔输出信号,信号通过被测 电路后,在电压表或示波器上可以逐一得到一个一个的数 值,把这些数值记下来,一直到达所需测试的频率高端为 止。
定差别的,如图6-3。
由于LC电路存在着惰性,所以测试结果就不
同,扫频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扫频测量法测得的叫 动态频率特性,所得结果和电路正常工作状态相近 似。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8
退 出8
13.03.2021
图6-3 LC谐振回路的频率特性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9
退 出9
2.扫频测量法
➢扫频测量法的测试简要方框图如图6-4所示。 ➢扫频信号发生器送出扫频信号至被测电路后,在 显示器上可以观察到被测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13.03.2021
图6-4 扫频测量法的简要框图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0
退 出 10
➢ 图6-5表示调幅信号的调制过程的波形图。
加于示波管上,显示出被测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3
退 出 13
扫描仪框图
测试波形图
图6-7 扫频仪的原理框图及工作波形
13.03.2021
最后一页
上一页 精品课件下一页
目录
14
退 出 14
扫频测量法具有下述优点:
(1)它优于点频测量,扫频测量是一种半自动测试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