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saltstrees及其生理2

合集下载

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响应研究

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响应研究

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响应研究盐胁迫是指土壤中含有的过量的盐分对植物生长和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原因,全球越来越多的土地受到盐渍化影响,这给植物生长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研究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响应,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生理学响应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学变化,这些变化旨在调节植物的水分和离子平衡。

植物的根部会通过调节渗透调节压力来调节细胞的水分,但这也会造成渗透压的上升,导致植物难以摄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植物会逐渐改变根系的形态结构,增大根系表面积和根毛数量,从而增强吸收的能力。

此外,植物还会通过调节离子纳运量来实现离子平衡。

盐胁迫会导致土壤中的钠离子进入植物并取代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使植物器官的渗透调节压水平上升,导致水分流动减缓。

因此,植物必须调节离子纳运量,以维持离子的平衡。

这部分研究表明,一些植物会产生盐排泄物和胞质钠离子调节蛋白(SOS)途径,来帮助它们排出多余的钠离子,同时增加钾、钙和镁等阳离子的吸收。

分子生物学响应除了生理学响应外,植物还会通过基因表达来应对盐胁迫。

由于盐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内的离子水平失衡,因此植物会启动一系列与离子平衡相关的基因转录和调控。

这部分研究表明,钠钾转运体、SOS途径和钾通道等基因是植物应对盐胁迫的核心。

研究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许多调控因子的影响。

例如,许多转录因子和非编码RNA被发现在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物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包括:抗氧化反应、脱水诱导因子(DREB)和乙烯反应途径等。

这些因子通过调节与离子平衡相关的基因表达来维持植物生长和发展的正常状态。

未来展望现在,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响应。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导致对抗盐渍化的新策略和技术,例如:转录因子的筛选和定向培育抗盐胁迫的新物种。

其次,将进一步掌握植物对盐胁迫的分子机制,建立正反馈机制,从而实现更好的调控效果。

植物盐胁迫及其抗性生理研究进展解读

植物盐胁迫及其抗性生理研究进展解读

植物盐胁迫及其抗性生理研究进展李艺华1罗丽2(1、漳州华安县科技局华安 363800 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 350002摘要:盐胁迫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

本文综合了几年来植物盐胁迫研究的报道,对盐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变化、植物自身生理系统的响应以及增强植物抗盐胁迫的方法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植物抗盐胁迫生理中图分类号:Q9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0603—0046—04盐胁迫是目前制约农作物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1],既有渗透胁迫又有离子胁迫[2]。

随着土壤盐渍化面积的扩展,许多非盐生植物因受盐胁迫而导致产量和品质的快速下降,已成为中国西北部和沿海地区迫切解决的难题。

迄今,植物盐胁迫这方面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多数侧重于某一植物或是植物某一生长阶段耐盐胁迫性与抗盐胁迫性的研究,缺少对植物抗盐胁迫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综合阐述。

鉴于植物抗盐胁迫的研究面的广泛性和分散性,本文综合了几年来抗盐胁迫研究报道,对植物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做一个综合阐述,为阐明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机制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1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可分为三方面: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营养亏缺。

离子毒害作用包括过量的有毒离子钠和氯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导致细胞膜透性的增大,电解质的外渗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细胞代谢失调;渗透胁迫是由于根系环境中盐分浓度的提高、水势下降而引起的植物吸水困难;营养亏缺则是由于根系吸收过程中高浓度Na和Cl 离子存在,干扰了植物对营养元素K、Ca和N的吸收,造成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缺乏,影响植物生长发育[1]。

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渗透作用,影响植物的同、异化功能[3],当盐分浓度超过植物叶片耐盐阀值或达到叶片致死盐量时,植物常表现出萎蔫或枯死状态[4]。

2 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2.1 植物液泡膜质子泵的响应植物细胞液泡膜上存在两类质子泵,即液泡膜H+ –ATPase(V–ATPase和H+–PPase (V-PPase,分别利用ATP和Ppi水解的自由能建立跨膜的质子电化学势梯度,参与各种溶质的转运,维持液泡的正常功能。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适应机制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适应机制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适应机制盐胁迫是指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植物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水分的亏缺,营养元素的缺乏以及离子毒性的影响等等。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能量代谢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植物必须采用各种适应策略以应对盐胁迫的挑战。

植物通过盐胁迫适应的机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离子平衡机制和保护系统。

离子平衡是指植物在高盐环境中维持正常的内外离子浓度差。

保护系统则是通过维护植物细胞膜的稳定性和细胞骨架的完整性,来降低由离子胁迫引起的细胞膜和细胞器损伤。

离子平衡机制是指当盐分多余时,植物通过吸收机制和内部调节机制维持离子内外平衡。

植物通过钠离子转运蛋白(Sodium ion transporters)管控钠离子的进入和外流,从而保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

在钠离子的进出平衡的基础上,植物还会合理调节其他离子的平衡,如氧化钾(Potassium oxide)、钙(Calcium)及镁(Magnesium)等。

当感受到盐分紧缺时,植物也能通过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来适应富盐的环境。

保护系统包括抗氧化剂系统和细胞壁增厚等多种功能。

太阳光、氧气、高温和其他外界环境因素都能引起细胞内氧化物质的生成,导致细胞损伤。

盐胁迫加剧了这个过程,但植物通过合成抗氧化剂来减轻受到的损伤。

这些抗氧化剂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以及葡萄糖醛酸等等。

此外,在盐胁迫环境下,植物还会增加细胞壁肌醇含量以加强细胞壁的抗损伤性能。

另一个适应机制涉及到植物能量代谢的调节。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能量,但在高盐环境下,过高的盐浓度会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运作。

为了适应高盐环境,植物减少了其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和物质的消耗。

在盐胁迫下,植物减少叶面积和调整刻骨麻髓的生理进程以缩小其对光合产物的依赖。

盐胁迫并非毫无裨益,某种程度上它还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涵盖了不同物种及其环境的大量科学研究数据都表明,低盐胁迫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能量代谢。

盐胁迫——精选推荐

盐胁迫——精选推荐

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一、主要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土壤盐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和植物的抗逆性。

2.掌握测定植物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常用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二、一般原理(一)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1.盐生植物概况盐土是指土壤饱和浸提液的电导值超过4ds·m-1的土壤,电导值超过15 ds·m-1的土壤为重盐土(余淑文,1998)。

盐渍生境即含有至少3.3巴渗透压盐水(相当于70mmol·L-1的单价盐)的生境,在此生境中能生长的自然植物区系就是盐生植物(Greenway H., 1980)。

反之,则为甜土植物或淡土植物。

2.盐分对植物的伤害土壤盐分过多,会降低土壤溶液的水势,导致植物严重的生理干旱,使物质不能及时吸收、合成和运输。

同时,高浓度的钠离子可置换细胞膜上结合的钙离子,膜功能也随之改变,细胞内外物质无选择进出。

高盐土上生长的植物体内常积累过多的盐分,植物代谢过程受影响,如过多的氯离子会阻碍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毒害物质积累和叶绿体分解;一定浓度的钾离子抑制有机物干重和净光合率的产生以及根质膜ATP酶活性(赵可夫等,1995);钠离子浓度高时抑制大多数酶的活性,并且钠离子及氯离子含量过多还会抑制植物对钾、钙等离子的吸收(王玮等,2003)。

在盐分胁迫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过程受到妨碍,气孔不能关闭,植物很快缺水枯萎。

盐胁迫还会导致自由基 2O、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单线态氧(1O2)等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可使很多生物功能分子失去功能。

此外,有些重金属对植物根系产生直接伤害。

3.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生长在盐渍化环境中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应。

(1)形态适应形态上出现植物体干而硬,叶退化成鳞片状或严重肉质化,新生枝条肉质化,同化枝行使光合功能,气孔下陷,如盐角草、盐节木、碱蓬、盐爪爪等。

盐胁迫对柳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盐胁迫对柳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4 g D , 柳 叶 片 的 N 0 m ( W) 旱 a含量 为 3 ggD 。柳 树体 内盐 分 的积 累 速度 受 土壤 湿 度 和地 下 水含 盐 量 的双 重 影 响 。 0m / (w)
关键词 : 胁迫 ; 树 ; 长 ; 珲 ;a 盐 柳 生 生 N
中 图 分 类 号 :6 71 文 献 标 识 码 : D I 码 :03 6 ̄i n10— 502 1.3 O ¥8. A O编 1. 9 .s. 6 6 0 . 00 . 7 9 s 0 0 0

要: 采用 水 培 试 验 和盆 栽 试 验 对 不 同柳 树 品 种 的耐 盐 特 性进 行 了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随着 盐 分浓 度 的提 高 , 幼 苗 存 活 率 、 柳树
生物量逐渐减少 , 金丝垂柳 的耐盐能力 明显高于旱柳。叶片死亡时N a浓度在品种问有明显差异 , 金丝垂柳叶片的 N a 含量为
(i j eerhC ne giutr it h o g, ini 3 0 9, hn ) Ta i R sac e t o A r l eBoe nl yTaj 0 12 C ia nn rf c u c o n
Abs r c : es l t e a c fdfe e twilw a ite ssude y wa e u t ee p rme sa d p tc t ee p rme s Th e t a t Th at olr n e o ifr n lo v re iswa t id b t rc lur x e i nt n o ul x e ur i nt. e r — s hss we h tt e s vv lr t nd t o s fs e i g fwi o de r a e r d a l t h nc e i fs l o e ta in. u ho d t a h ur ia a ea hebima so e dln so l w c e s d g a u ly wih t e i rasngo atc nc nr to l

盐胁迫下作物逆境生理与生态学研究

盐胁迫下作物逆境生理与生态学研究

盐胁迫下作物逆境生理与生态学研究随着城市化和化肥污染的不断增加,土壤中的盐分也随之增多,导致了作物生长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针对这种情况,盐胁迫下作物逆境生理与生态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作物的逆境生理、盐胁迫下作物的生态学特性以及现有的治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物的逆境生理盐胁迫对作物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会出现多种逆境生理反应,主要包括解毒、离子调节和渗透调节等。

植物通过产生大量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物质来缓解盐胁迫的影响。

同时,植物还通过K+/Na+离子交换来调整离子平衡,同时改善细胞的渗透调节。

这些反应的目的是在保持细胞生存和生长的同时,最小化盐胁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盐胁迫下作物的生态学特性除了逆境生理反应,盐胁迫下作物还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生态学特性。

一方面,盐胁迫抑制了作物的初始生长,使得生长速度减缓和生长周期缩短。

同时,盐胁迫也导致了作物的矮小化和细叶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的抗病性。

另一方面,盐胁迫会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且抑制了固氮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

现有的治理方法针对盐胁迫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现有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改变土壤管理、采用适应性作物及育种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等方法。

其中,改变土壤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有机质、调节施肥时间和频率等,从而优化土壤的理化性质。

采用适应性作物及育种主要通过培育具有耐盐性、抗盐性或是盐碱适应性的作物来缓解盐胁迫对作物的影响。

生物技术方面则主要通过利用目前先进的基因编辑和转化技术来增强作物的耐盐性,从而提高作物在盐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结论盐胁迫对作物的生态和生理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而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现有的治理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管理、培育适应性作物和利用生物技术等方法来缓解盐胁迫对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也需要针对具体的土壤和作物种类进行定制化的处理。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世界存在盐渍土面积8亿hm2,占陆地面积的6%。

据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 470 万 hm2,土壤盐渍化是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土壤中过量的盐分能够引起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大部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恶化。

盐渍土作为一种土地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和较大的面积迄今为止,我国有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1盐胁迫对植物耐受性的影响近年来,盐胁迫对各种植物各个性状方面的影响已成为很多科学家研究的重点。

包括对拟南芥、玉米、马铃薯、水稻、香蕉、黄瓜、花生和韭菜等植物都有过相关的研究。

童仕波等证明转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明显增强。

其脯氨酸(Pro)含量明显提高。

赵昕等研究发现(NaCl)降低拟南芥叶绿。

体对光能的吸收能力,而且降低叶绿体的光化学活性。

使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大幅度下降,造成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受阻,进一步加剧了光合放氧和碳同化能力的降低。

盐胁迫下拟南芥中的(Na+)与(K+)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因此推断它们的吸收通道或载体为单一竞争性。

发现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达到最高。

随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降低。

表明SOD、POD、CAT活性不能维持较高水平。

反之会导致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细胞膜受到损害。

研究发现盐浓度对马铃薯脱毒苗叶片SOD和POD活性影响极显著。

盐比例及盐浓度与盐比例的交互作用对马铃薯脱毒苗叶片SOD和POD活性影响均不显著。

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增加(Na+)含量显著增加K+含量平缓下降。

(Na+)与(K+)的比值显著上升。

发现,水稻在(NaCl)浓度为30 mmol/L 时生长状况良好,但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水稻的生长速度减慢。

盐胁迫影响耐盐柳新品系生理指标试验

盐胁迫影响耐盐柳新品系生理指标试验

盐胁迫影响耐盐柳新品系生理指标试验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

我国盐渍化土壤面积达2千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0%[1],其中滨海盐碱地总面积为500万hm2。

滨海盐碱地立地条件差,植被景观单调,生物多样性低,树种资源匮乏[2],植物的耐盐机理和耐盐能力研究,可筛选和培育耐盐植物,为滨海盐碱地区造林绿化、沿海防护林工程、生态修复及开发奠定材料和技术基础。

柳树,杨柳科柳属,乔木,生长优势明显,具有适应性强、易繁殖、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抗风,耐盐能力好等特点,是我国沿海滩涂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无论在营造工业用材林,还是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盐碱地改造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项目所用的3种柳树是项目组2009年在如东东凌滩涂0.4%及0.4%以上土壤上通过实生选育出的耐盐柳树新品系。

参照赵可夫[3]的划分方法,结合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将植物的耐盐程度分为4级:能够在土壤含盐量超过0.6%范围内正常生长的植物为特耐盐植物;在含盐量为0.6%~0.4%范围内正常生长的植物为强耐盐植物;在含盐量为0.4%~0.2%范围内正常生长的植物为中度耐盐植物;在含盐量为0.2%~0.1%范围内正常生长的植物为轻度耐盐植物。

可见这3种柳树为强耐盐植物。

本试验通过对3种耐盐柳树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生理指标的测定,并逐一进行比较和评价,为建立柳树耐盐鉴定体系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与处理供试的树种为项目组选育的L0903,L0906,L0911耐盐柳树新品系,均为一年生扦插苗,本试验在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避雨大棚内进行。

2011年5月将各品系进行盆栽,盆口径25cm,所用的基质按园土:基质:草炭按照1:2:1(体积比)混合,用多菌灵进行消毒处理。

2011年8月,选择长势相对一致的种苗进行试验。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组设计,共设3个盐分梯度(NaCl):0,0.2%,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0mmol/L NaCl, 生长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
>
, 随盐浓度增加而下降.
植物形态特征:
肉质化, 液泡积累盐分, 细胞质中通过合成有机渗透 溶质以维持与液泡的渗透平衡。
b 单子叶盐生植物(多数): > 70mmol/L NaCl ,生长速率下降 部分: 600~800mmol/L,能够生存
两大类:
滨海盐土:沿海,呈带状分布。 特点:表层和心底含盐量高,表层1~8%,
NaCI为主,矿质化度高
草甸盐土:多在平原和盆地
特点:盐分多在表层1-2%,心底层仅0.1~0.3%,剖面
分布为上重下轻

沼泽盐土:呈零星分布(半漠境和漠境边缘)

特点:矿质化度更高,表层盐结壳,含盐量35~75%
洪积盐土:新疆天山南麓部分洪积扇和阶地上 特点:地面径流带来盐分(NaCI为主),2个以上积盐层
4. 植物盐适应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4.1 有机渗透剂合成酶类基因 4.2 渗调蛋白基因 4.3 LEA 基因及 ABA 应答基因 4.4 跨膜运输蛋白及其基因
5.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5.1 种子处理 5.2 施肥 5.3 抗盐品种的选育
6. 植物抗盐性的测定 6.1 生理指标及其测定 6.2 大田指标及其测定
真盐生植物(euhalopyte)---稀盐植物,聚盐植物 叶肉质化~(leaf succulent euhalophyte) 碱蓬属(Suaeda),滨黎属(Atriplex)植物 茎肉质化~(stem succulent euhalophyte) 盐穗木属(Halostachys),盐爪爪属(Kalidium)
2)盐度: 常用物理量 TDS (ppm)
(目前,已用mg/L 或mg/kg 代替ppm) 水电导率(EC值)和总盐度(TDS)间关系:
Ecw(dS/m) × 640 = TDS ( mg/L)
1.2 分类(classification)及分布(distribution) 1978年,《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南京
目次
1. 盐碱土与植物耐盐性 1.1 盐碱土概念及度量指标 1.2 分类及分布 1.3 植物耐盐性
2.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2.1 生长抑制 2.2 光合下降、能耗增加 2.3 加速衰老
3. 植物的盐适应及其分子机理
3.1 拒盐机理
3.2 盐分区域化
3.3 渗透调节作用
3.4 碳代谢途径的改变
3.5 钙信使与植物的盐适应
草原碱土:多在内蒙古高原干草原有一定植被, 芨芨草,羊草等,含盐量低于草甸碱土
龟裂碱土:
新疆准葛尔盆地和宁夏银川平原地表仅生长 蓝藻和地衣(季节性),不长高等植物, 土壤表层有龟裂,下面有碱化层
千公顷
退化草地,水土流失严重
龟裂的盐碱化土地
马兰
1.3%
1.3 植物耐盐性(salt resistance) 1) 耐盐性
A
B
植物的泌盐腺现象
五蕊柽柳(A)叶泌盐现象和滨藜(B)叶面泌盐腺体
2) 盐生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Fra bibliotek抗盐性耐盐性(salt tolerance) + 避盐性(salt avoidance) 3) 抗盐类型植物
耐盐而不避盐植物 耐盐又避盐植物 避盐而不耐盐植物
4)中国盐生植物生理类型 Breckle(1990,德国)分类系统
, 盐角草属(Salicornia)植物
泌盐盐生植物(recretohalophyte)---盐腺泌盐, 囊泡泌盐 (泌盐植物)
补血草属(Limonium),柽柳属(Tamarix), 獐毛属(Aeluropus)等植物 假盐生植物(pseudohalophyte)---选择吸收,根或地上储藏
植物在盐胁迫下维持生长、形成经济产量或 完成生活史的能力。
分三类
盐生植物(halophyte) --70mmol/L NaCl, 550 种(220 属75 科)
淡(甜)土植物(glycophyte) -- 耐盐性( < 0.6 % ), 绝大多数农作物
过渡类型-----对盐敏感植物 (柑橘,某些果树)
残余盐土:西北漠境和半漠境地区
碱化盐土:部分平原,盆地内河流冲击形成 特点:碳酸钠量高
草甸碱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两个土属
草甸构造碱土:有明显层次,地面灰白色, 表层富含有机质的淋溶层,下层为 碱化层,块状或核状

瓦碱土:地表呈光板或撂荒地,仅存稀疏耐盐

碱植物,土壤可溶性量低(<0.5%) 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pH >9
1.盐碱土(alkaline and salt soil) 与植物耐盐性(salt resistance)
1.1 盐碱土概念及度量指标
盐碱土:地表土层含大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壤 (0.6~2%)
盐土(salt soil)---NaCl, Na2SO4 占优 盐土 > 4 ds/m
电导值 重盐土 > 15 ds/m 碱土(alkaline soil)---NaHCO3 ,Na2CO3 占优
国家和 地区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盐生植物种类
种数分布



国家和 地区
种数分布



全球
1560
550
117
中国
423
199
66
埃及
80
32
17
阿拉伯
150
55
22
北美
200
南美
150
地中海 1100
巴林岛
97
保加利 亚
115
a 盐生代表植物:碱蓬属,滨藜属
海滨碱蓬 (Suaeda maritima):
常用度量土壤和水质含盐量指标:
1) 25℃电导值 (EC-electricity conductivity)
单位 ds/m, 或 ms/cm
1ds/m = 0.64g/L ,11mmol/L(单价盐NaC1为主土壤)
电导单位
S=1/Ω 姆欧(西门子), S太大ー常用毫或微西门子
1S =103 mS = 106 μS (μS/cm )
形态上 盐腺----网茅属植物; 无盐腺----碱茅属植物 (250mmol/L NaCl--不能生存)
c 禾本科植物 盐腺分3类:
(1)盐腺下陥于表皮细胞 层,基细胞較大,卵形, 腺体具很強分泌功能(上)
c 禾本科植物 盐腺分3类:
(2)盐腺突起于表皮细胞 层,基细胞小且细長,帽 细胞细長呈長刺状,腺体 无分泌功能或只有很弱分 泌功能 ((3b),c盐,d腺,e形,f态,g、) 功能介于二者之间,盐腺在表皮细胞层中半下陥,基细胞较小, 帽细胞呈泡状,腺体具較弱分泌功能(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